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八年級上冊長度如何表示

物理八年級上冊長度如何表示

發布時間:2023-03-31 15:04:39

㈠ 八年級上冊所有物理量的定義。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10的三次方 m=10 m=10 dm=10 cm=10 mm=10的三次方um=10的三次方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二、聲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三、質量和密度 1、質量 (1) 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 )。常用單位有噸(t )、克(g)和毫克(mg) 1t= 10的三次方 kg= 10的三次方g =10的三次方 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 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 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 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麻煩採納,謝謝!

㈡ 初二物理!!!長度單位怎麼換算。

長度單位換算:

1km=1000m=1×10^3m=1×10^4dm=1×10^5cm=1×10^6mm

1m=10dm=100cm=1000mm

1dm=10cm =100mm=1×10^(-1)m

1cm=0.1dm=10mm=1×10^(-2)m

1mm=1000μm=1×10^(-3)m=0.1cm=0.01dm=0.001m

1nm(納米)=1×10^(-3)μm=1×10^(-6)mm=1×10^(-7)cm=1×10^(-8)dm=1×10^(-9)m

1dmm(絲米)=1×10^(-4)m

1cmm(忽米)=1×10^(-5)m

次方:

基本的定義是:設a為某數,n為正整數,a的n次方表示為aⁿ,表示n個a連乘所得之結果,如2⁴=2×2×2×2=16。一個非零數的-n次方=這個數的倒數的n次方。因為10的-1次方是0.1 ,所以10的-3次方也可以表示為0.1×0.1×0.1=0.001。任何非零數的0次方都等於1。0的任何正數次方都是0。次方有兩種演算法:第一種是直接用乘法計算,例:3⁴=3×3×3×3=81,第二種則是用次方階級下的數相乘,例:3⁴=9×9=81。

(2)物理八年級上冊長度如何表示擴展閱讀

在電腦上輸入數學公式時,因為不便於輸入乘方,符號「^」也經常被用來表示次方。例如2的5次方通常被表示為2^5。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准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這些長度單位均屬於公制單位。以英國和美國為主的少數歐美國家使用英制單位,因此他們使用的長度單位也就與眾不同,主要有英里、碼、英尺、英寸。英里(mile)1英里=1760碼=5280英尺=1.609344公里。在天文學中常用「光年」來做長度單位,它是真空狀態下光1年所走過的距離,也因此被稱為光年。

㈢ 八年級上冊物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知識點

一、國際單位制(簡單了解)

1、單位: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比較的標准量叫做單位

2、國際單位制如沒: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

二、長度單位及其測量

1、長度單位:㎞ d c μ n

2、最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更精確的測量可以選用游標卡尺或者螺旋測微器(使用方法,初中階段不作重點)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觀察:左看零刻線、右看量程、中間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長度)

胡橡培②放(緊貼);厚的物體要豎放

③讀數:要進行估讀(重點)

4、關於刻度尺的估讀

估讀: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為測量結果的倒數第二位

比如 29、12c 「1」為倒數第二位 代表的是1 所用測量此結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2、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後一位為估讀出來的)

1、15c(4、15c是錯誤的,注意零刻線的`位置)

A刻度尺分褲唯度值為1 讀數為2、20c

B刻度尺分度值為2(或者0、2c) 讀數為2、20c

三、時間的單位及其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基本單位為S(秒)

h(小時) in(分鍾) s(秒)

2、時間的測量工具

秒錶、停表 (不需要進行估讀)

四、誤差

1、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有差別,誤差不可避免

錯誤:由於粗心或者錯誤的測量方法造成,錯誤可以避免

2、減小誤差的方法

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②選用精密的測量的儀器

③改進測量方法

㈣ 初二物理:長度的測量

知識點梳理:

1)長度單位:米(用m表示);常用的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1000mm。

2)測量工具:常用測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捲尺等。

3)正確使用刻度尺

a. 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測量工具的測量范圍;分度值是指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零刻線是否被磨損,如圖(1)所示。

b. 正確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線對准被測長度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長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時(如圖(2),切莫忘記在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c.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d. 記錄數據要由數字和單位組成,沒有單位的記錄是毫無意義的(如1.5m、35cm等)。

典型例題解析:

例題1:求圖2所示長度:

解:

1.確認單位:cm

2.確認零刻度線是否與物體一端對齊,圖2中物體與1cm處對齊,則可以將這個位置看作是零刻度。

3.確認每一小格表示多少長度,圖2所示1cm中有10小格,則1小格長度等於1/10=0.1cm。

4.讀數,(3-1)+5x0.1=2.5,切記,再加上一位估讀值(0.00-0.01)

5.結果:2.50cm或2.51cm

例題2:求圖3所示長度:

解:

1.確認單位:cm

2.確認零刻度線是否與物體一端對齊,圖3中物體與0刻度已對齊。

3.確認每一小格表示多少長度,圖3所示1cm中有10小格,則1小格長度等於1/10=0.1cm。

4.讀數,(2-0)+5x0.1=2.5,切記,再加上一位估讀值(0.00-0.01)

5.結果:2.50cm或2.51cm

規律總結: 1.注意單位;2.確認測量的開始位置;3.注意加上估讀值;4.帶單位記錄最後的結果數據。

㈤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上冊

對世界上的一切學問與知識的掌握也並非難事,只要持之以恆地學習,努力掌握規律,達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學習需要持之以恆。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級 物理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學期物理知識點 總結 蘇科版

常見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量筒、天平、停表、電流表、溫度計。

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1米等於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時間所傳播的距離。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分米=0.1米

1dm=0.1m

1厘米=0.01米

1cm=0.01m

1毫米=0.001米

1mm=0.001m

1微米=0.000001米

1um=0.000001m

誤差:即使測量的 方法 正確,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不可避免地會有些差異,這個差異叫做誤差。

體積的測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0.001立方米

1立方厘米=0.000001立方米

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為正電荷;

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為負電荷。

中和——如果讓兩個帶等量的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接觸,物體將恢復成不帶電的中性狀態,這種現象叫做正負電荷的中和。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常見的導體有哪些?

所有的金屬、人體、石墨、大地以及各種酸、鹼、鹽的水溶液是常見的導體;

常見的絕緣體有哪些?

玻璃、塑料、橡膠、陶瓷、油等是常見的絕緣體。

什麼條件下絕緣體會變成導體?

在一般情況下不導電的玻璃,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也會變成導體。乾燥的木頭不導電,潮濕的木頭卻能導電。因此,平時要注意保持電器絕緣部分的乾燥,以防止發生漏電和觸電事故。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在物理學中,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電源——能持續供給電流的裝置叫做電源。

用電器——利用電流進行工作的器件叫做用電器。

要使電流通過燈泡,必須用導線把干電池和燈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迴路。為了隨時能控制燈泡的發光和熄滅,還必須安裝電鍵(開關)。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電磁繼電器揚聲器

1、繼電器是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電路的裝置。實質上它就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

2、電磁繼電器由電磁鐵、銜鐵、簧片、觸點組成;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

3、揚聲器是把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的一種裝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體、線圈和錐形紙盆構成。

電動機

1、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磁感線方向有關。

2、電動機由轉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能夠轉動的部分叫轉子;固定不動的部分叫定子。

3、當直流電動機的線圈轉動到平衡位置時,線圈就不再轉動,只有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線圈才能繼續轉動下去。這一功能是由換向器實現的。換向器是由一對半圓形鐵片構成的,它通過與電刷的接觸,在平衡位置時改變電流的方向。實際生活中電動機的電刷有很多對,而且會用電磁場來產生強磁場。

4、電動機構造簡單、控制方便、體積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產業中。它在電路圖中用M表示。電動機工作時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非常實用的初二 物理 學習方法

一、興趣和堅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隨著有趣的演示實驗和動手實驗,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吸引你走入深奧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講解。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象小學時那樣「熱烈」,隨著學習的深入,物理的簡潔美、邏輯美、對稱美、統一美等更高層次的魅力就會吸引你欲罷不能,對這一過程同學們應該有思想准備,同時自己要盡快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學習是個苦差事,三分鍾熱度人人都有,難在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

二、理解和記憶

經常見到身邊的某位同學考試時填空、計算題都對,就是選擇題一錯一連串,原因何在?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而這正是學習物理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什麼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標準是對每個概念和規律都能回答出「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怎麼用」等問題,例如「浮力」的概念,我們要搞清楚「浮力是什麼?」「浮力怎麼樣計算」「為什麼物體會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等等;對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記住和說出他們的聯系和本質區別,突出要素,抓住關鍵。而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才會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動和獨立

身心處於積極主動狀態的同學,能夠在課前主動預習,發現自己學習的困難點,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腦要高速運轉,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主動發言,不要等老師去「灌輸」。在學習中要善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雜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一定要獨立完成作業。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熟能生巧,這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觀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善於觀察和思考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要學會有目的的觀察,就是在做實驗之前,聽清楚老師講的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採用什麼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麼做,觀察什麼現象。還要認真思考實驗結論、過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處,怎麼解決或改進,實驗誤差來源於哪裡如何減小誤差等等。長此以往,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五、錯題本(好題本)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期末考試前,大部分之前學過的內容都忘了,再怎麼翻課本也無濟於事?每當卷子發下來,總是遺憾地感慨「這題我會啊,怎麼考試時就這么馬虎?」心理學研究發現,這些事情不是真的遺忘了,而是找不到從大腦中有效提取的路徑和線索,這就需要我們建立錯題本或者叫好題本,主要記錄「易錯題」、「難點題」、「典型題」、「好題」,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會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試成績。

仔細想想,你花了一個多小時去考試,又花了很多時間讓老師改卷和聽老師講評,實際上真正對你的學習有意義的只是那丟掉的十分,明白了這一點,你還會輕視錯題本嗎?錯(好)題本使你的復習極具針對性,是物理取得優異成績的捷徑。

學無定法,更具體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同學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別人的學習方法再好,也要通過自己去實踐內化,才能變為自己的東西。方法對了,堅持就能成功。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上冊相關 文章 :

★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必背總結

★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

★ 【初二】物理八年級上冊章節知識點

★ 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 初二物理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 初二物理力的知識點總結

㈥ 精選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初二新學期將會開始學習一門新科目——物理,怎麼進行初二物理的預習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二 物理知識點 ,供參考。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高激方法

① 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准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 讀數好銷時視線要垂直於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註: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初二物理學習方法總結

理解和記憶

經常見到身邊的某位同學考試時填空、計算題都對,就是選擇題一錯一連串,原因何在?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而這正是 學習初中物理 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

觀察和思考

物理友念游是一門實驗學科,善於觀察和思考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要學會有目的的觀察,就是在做實驗之前,聽清楚老師講的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採用什麼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麼做,觀察什麼現象。

㈦ 初二上物理長度單位轉換

1Km=1000m1
m=10dm1dm=10cm1cm=10mm1光年=9.46*10的15次1mm=10的負三次方μm(培清或微米)具體就這么多初二么剛接觸物理不會有太多的長度單位記住配伍以上這些正粗就差不多了

㈧ 八年級物理上冊的知識點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八年級 物理上冊的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准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 方法 :

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採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錶,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群,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雜訊: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雜訊: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雜訊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群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顏色

1、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後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現象,這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紅、綠、藍;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發射的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光決定的。顏料三原色是:品紅、黃、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體表面的反射有兩類:一類是鏡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類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鏡成像規律: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虛像、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5、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如:汽車的後視鏡,公路拐彎處的反光鏡,主要作用是擴大視野;還有凹面鏡,如: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匯聚起來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它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等 其它 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騙折,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光空氣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

3、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見的光

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叫紅外線,它用於紅外夜視儀,紅外線測溫儀;光譜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線,紫外線驗鈔機。

六、透鏡與凸透鏡成像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凸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凹透鏡,它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3、凸透鏡的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透鏡後會聚於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和應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像距:是指像到透鏡的距離,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鏡成像規律和應用列表

① 照相機利用物距大於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② 投影儀利用物距大於1倍焦距小於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③ 放大鏡利用物距小於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製成的

七、眼睛與透鏡

1、眼睛的作用相當於凸透鏡,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產生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眼的屈光本領過強,或眼軸偏長,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膜的前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凹透鏡來矯正

3、產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眼的屈光本領過弱,或眼軸偏短,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膜後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凸透鏡來矯正

我們周圍的物質

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符號m表示,質量不會因為物體的位置、形狀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2.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 (mg)等。換算關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測量質量的工具:實驗室常用太平測量質量。常見的工具還有台秤、磅秤、電子秤等

4、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

(1)稱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碼應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稱量時把待測物體放到左盤,法碼放在右盤,取法碼時要用鑷子

(3)讀數時待測物體的質量等於法碼的質量加上游碼對應刻度的質量

5、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所含質量的多少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和位置無關,但與物質的種類、溫度、狀態有關。

密度公式:ρ=m/v 單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單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體的密度的測量

(1)一般固體密度的測量

①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適良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③用細線系住固體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記下水和固體的體積V2;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固體的密度。

(2)液體密度的測量步驟

①用燒杯裝入一定量的液體,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②把燒杯中的一部分液體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記下倒入液體的體積V;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下液體的質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體的質量;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液體的密度。

新材料、粒子和宇宙

一、物質的物理性質

1、一切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各種物質具有許多不同的性質。如物質的磁性、物質的導電性、物質的導熱性、物質的硬度、彈性、質量等。

2、物質的磁性: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

3、物質按導電能力的不同分為: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導體是容易導電的物體,如金屬;絕緣體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如橡膠;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如硅、鍺等材料。

4、物質按導熱性能的不同分為: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熱的量導體:如金屬;熱的不良導體如塑料等

5、物質的硬度:硬度大的物體能夠劃破硬度小的物體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納米材料:是指納米尺度的材料,納米是長度單位大小為

2、超導材料:是指在低溫環境下,導體的電阻突然變為零的材料

3、形狀記憶合金:是指受熱後又會恢復原來合金

4、隱性材料:隱性材料能將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卻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質是由分子組成,分子直徑的尺度數量級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誇克組成

3、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發現任何兩個物體間都存在著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間的距離有關。

4、光年是天文學中的長度單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

八年級物理上冊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1. 初二物理所有知識點匯總

2.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3. 【初二】物理八年級上冊章節知識點

4.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必背總結

5. 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考試復習知識點匯總

6.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大全

7.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8.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中知識點匯總

9.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


㈨ 八年級上冊物理單位換算

八年級上冊物理單位換算如下:

1、1千米等於1000米,1米等於10分米,1分米等於10厘米,1厘米等於10毫米,1毫米等於1000微米,1微米等於1000納米;

2、1毫升等於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等於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等於1000立方分米;

3、1小時等於60分鍾,1分鍾等於60秒,1米每秒等於3、6千米每小時;

4、1噸等於1000千克,1千克等於1000克,1克等於1000毫克;

5、1平方米等於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於100平方厘米。

注意: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為米(m),比 「米」大的長度單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長度單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的換算關系: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 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1mm=10-3m;1μm=10-6m;1nm=10-9m。因此大家只要掌握這些換算關系就可以很好的回答此類計算題。

㈩ 初二物理!!!長度單位怎麼換算。

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

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1微米(μm) = 1 000納米(nm) = 0.001毫米(mm) = 0.000 1厘米(cm);

1納米=0.000001毫米;

1皮米=10^-12米=0.001 納米(nm) =0.000 001 微米(μm)。

一個數的負次方即為這個數的正次方的倒數。

a^-x=1/a^x

例:2的-1次方=1/2的一次方。

1/2的-1次方=2的一次方。

5的-2次方=1/5的二次方,

1/5的-2次方=5的二次方。

(10)物理八年級上冊長度如何表示擴展閱讀: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

(1)公里

公里又稱千米,是個長度單位,縮寫為「km」,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

(2)米

國際單位制的長度單位「米」(meter,metre)起源於法國。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

米,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

為了製造出表徵米的量值的基準器,在法國天文學家捷梁布爾和密伸的領導下,於1792~1799年,對法國敦克爾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進行了測量。

1799年根據測量結果製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鉑桿(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桿兩端之間的距離定為1米,並交法國檔案局保管,所以也稱為「檔案米」。這就是最早的米定義 。

由於檔案米的變形情況嚴重,於是,1872年放棄了「檔案米」的米定義,而以鉑依合金(90%的鉑和10%的銥)製造的米原器作為長度的單位。

米原器是根據「檔案米」的長度製造的,當時共制出了31隻,截面近似呈X形,把檔案米的長度以兩條寬度為6~8微米的刻線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

1889年在第一次國際計量大會上,把經國際計量局鑒定的第6號米原器(31隻米原器中在0℃時最接近檔案米的長度的一隻)選作國際米原器,並作為世界上最有的長度基準器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的地下室中,其餘的尺子作為副尺分發給與會各國。規定在周圍空氣溫度為0℃時,米原器兩端中間刻線之間的距離為1米。

1927年第七屆國際計量大會又對米定義作了嚴格的規定,除溫度要求外,還提出了米原器須保存在1標准大氣壓下,並對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體規定。

但是使用米原器作為米的客觀標准也存在很多缺點,如材料變形;測量精度不高(只能達0.1μm)。很難滿足計量學和其他精密測量的需要。

另外,萬一米原器損壞,復制將無所依據,特別是復製品很難保證與原器完全一致,給各國使用帶來了困難。因此,採用自然量值作為單位基準器的設想一直為人們所嚮往。20世紀50年代,隨著同位素光譜光源的發展。

發現了寬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譜線,加上干涉技術的成功,人們終於找到了一種不易毀壞的自然標准,即以光波波長作為長度單位的自然基準。

這一自然基準,性能穩定,沒有變形問題,容易復現,而且具有很高的復現精度。中國於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長度基準。

米的定義更改後,國際米原器仍按原規定保存在國際計量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70年代以來,對時間和光速的測定,都達到了很高的精確度。

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又通過了米的新定義:「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這樣,基於光譜線波長的米的定義就被新的米定義所替代了。

(3)分米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換算關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4)厘米

厘米,長度單位;英文:centimetre(s),簡寫(符號)為:cm。有關厘米的單位轉換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5)毫米

毫米,又稱公釐(或公釐),是長度單位和降雨量單位,符號㎜。1毫米相當於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為「毫」的字義)。進制關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6)微米

微米是長度單位,符號 [micron],讀作[miú]。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此即為「微」的字義)。換算關系如下:1微米(μm) = 1 000納米(nm) = 0.001毫米(mm) = 0.000 1厘米(cm) 。

(7)納米

納米(符號為nm)是長度單位,原稱毫微米,就是10-9米(10億分之一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單個細菌微生物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顯微鏡測直徑大約是五微米,也就是五千納米。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是0.05毫米,把它徑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一納米。也就是說,一納米大約就是0.000001毫米,納米科學與技術,有時簡稱為納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

(8)皮米(pm)

皮米(picometer或pm)是長度單位,1皮米相當於1米的一萬億分之一。有時在原子物理學中稱為微微米(micromicron)。換算關系如下:1皮米=10-12米=0.001 納米(nm) =0.000 001 微米(μm)。

閱讀全文

與物理八年級上冊長度如何表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