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解質極化現象與靜電感應現象的區別是什麼
這是大學物理題啊,怎麼跑到這里激粗來了?標准答案如下:
導體靜電感應時會在導體明洞鎮表面出現感應電荷,電解質極化時在介質表面出現極化電荷,是兩種不同的電荷,靜電平衡時導體內部場強為零,電解質極顫雹化時內部場強不為零.
Ⅱ 請問,原電池中的材料一樣時,如鋅錳干電池,當兩電極都是鋅,電解質是硫酸銅的時候,為什麼會產生電流
當【兩個相同的鋅】用導線相連後插在【相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時,不會有電流產生。鋅直接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當【兩個相同的鋅】用導線相連後插在【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時,會有電流產生。因為這樣構成了雙液濃差電池。
電池Zn(s)|ZnNO3(C1)||ZnNO3(C2)|Zn(s)
因兩電解質溶液中鋅離子濃度不同,從而導致兩Zn電極上電勢差不同,也就是兩個鋅失去電子變成鋅離子而進入電解液中的能力不同,其中浸入到濃度較小的ZnNO3溶液中的Zn電極更易失電子生成鋅離子進入溶液,同時濃度較大的ZnNO3溶信空漏液中的鋅離子更易得電子析出Zn,直到兩溶液中的鋅離子濃度相等後,不再發生電極反應。
負極Zn--2e-=Zn2+,正極:Zn2++2e-=Zn。
3 . 當【兩個相同的鋅】用導線相連後插在【相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時,不會有電流產生。鋅直接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4. 當【兩個不同濃度的鋅】用導線相連後插在【相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時,會有電流產生。因為這樣構成了單液濃差電池。
道理和上面的差不多,也是因為兩個鋅電極上的電勢差不同而有電流通過。
濃差電池、電極電勢這些在大學物理和大學無機化學會學到,如果是高中的話你作為拓展了解虧旅一下就可以了,在高中的知識范圍中,組成原電池的條件之一就是有活潑性不同的滑爛兩個電極。
另外:常見的鹼性鋅錳干電池的負極是Zn,正極是碳棒(碳棒上有活性物質MnO2)
電池:(-)Zn︱KOH,K2[Zn(OH)4]︱MnO2,C(+)
電極反應:
負極:Zn+2OHˉ -2e- === Zn(OH)2
正極:2MnO2 + 2H2O + 2e- ===2MnOOH(氫氧化氧錳) + 2OH-
Ⅲ 大學中物理化學中的電化學主要學什麼,在畢業後能有什麼好的工作可以做,工作內容是主要是什麼
從傅獻彩先生的《物理化學》編排的順序就能知道:
第八章開始是電化學部分:
最開始是電解質溶液,主要是一些基本理論,離子的活度和電導等
這部分電化學還可以與分析化學的電分析化學結合起來,
分為電化學分析化學基礎-電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電解分析和庫倫分析,
這些分析方法均可以往下繼續分。
這其實就是之後的工作方向,
一個是從物化的角度,做電池或者金屬防腐之類,
另一個是從分析的角度,做分析方法的改進和創新。
Ⅳ 大學物理,只求7.26
每一半電解質老肆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平行板衡寬電容器,這兩個電容器為並聯狀態,總的電容為C=C1+C2,分別求侍攔轎出C1和C2的值,代入上式,就可求得總電容,求解過程如下圖:
Ⅳ 大學物理學些什麼
大學物理分成「普通物理」和「理論物理」。「普通物理」包括《力學》,《熱學》,《光學教程》,《電磁學》,《原子物理》,即所謂的力、熱、光、電、原子物理。普通物理的這五門課程都開設有相應的實驗課,「理論物理」包括《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即「四大力學」。當然還需要,《高等數學》,《數理方法》,《線性代數》等數學基礎課。還有幾門公共課。這些是大學物理的通用課程。當然個別高校還會根據自身特點,開設一些特色課程。
恩,下面針對你的補充問題來回答。
大學物理需要數學基礎,主要是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這個與其他工科專業並無太大區別。不過物理專業對高等數學應用要求較高,後面還專門開設一門課叫數理方法。高等數學主要要求微積分,微分方程,向量代數與空間解釋幾何,重積分,曲線積分和曲面積分,無窮級數和傅里葉級數,矩陣與行列式等。
雖然聽起來又點多,不過樓主可以放心。大學普通物理部分對數學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到了理論物理部分,即前面提到的《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這「四大力學」的時候,需要比較強的數學基礎和數理分析能力。總的來說,數學是基礎,是工具。但我認為物理所要求的數學基礎也是其他工科專業要求,這部分並沒有多。當然,因為物理天生和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特別是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數理分析的能力,對初學者來說,確實不太容易,需要在一開始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
Ⅵ 大學物理摩爾導電率名詞解釋
摩爾電導率Λm(molar conctivity)是指把含有1mol電解質的溶液置於相距為單位距離的電導池的兩個平行電極之間,這時所具有的電導。引入摩爾電導率的概念是很有模大用的。因為一般電解質的電導率在不太濃的情況下都隨著濃度的增高而變大,因為導電粒子數增加了。為了便於對不同類型的電解質進行導電能力的比較,人們常選用摩爾電導率,因為這時不但電解質有相同的量(都含有1mol的電解質),而且電極間距離也都是單位距離。當然,在比較時所選取的仿賣電解質基本粒子的荷電荷量應相同。
關系
當濃度降低時,粒子之間相互作用減弱,正、負離子遷移旦大豎速率加快,溶液的摩爾電導率必定升高。但不同的電解質,摩爾電導率隨濃度降低而升高的程度也大不相同。當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強電解質的摩爾電導率接近為一定值,而弱電解質的值仍在繼續變化。
若在同一濃度區間內比較各種摩爾電導率值的變化,例如就NaCl,H2SO4,CuSO4互相比較,就會發現,當濃度降低時,各個摩爾電導率值的變化程度不同。CuSO4變化最大,H2SO4次之,而NaCl變化最小。這是因為2-2價型鹽類離子之間的吸引力較大,當濃度改變時,對靜電引力的影響較大,所以摩爾電導率值的變化也較大。
Ⅶ 鋅錳鹼性電池(Zn-MnO2)的電解質溶液是KOH溶液。 放電時Zn為負極,充電時,Zn為陰極
。。。明顯
無論在原電池還是電腔老陸解池中,都有如下定義:
正極:電勢較高的電極;
負極:電勢較低的電極伍頃;
陽極:發生含姿氧化反應的電極;
陰極:發生還原反應的電極.
陰離子總是移向陽極,陽離子總是移向陰極.
原電池中,正極=陰極,負極=陽極;
電解池中,正極=陽極,負極=陰極
以上是大學物理化學中的定義.
在中學教材中,原電池中只有正負極,不能說陰陽極.電解池中只有陰陽極,不能說正負極
Ⅷ 伏特基本常識
1.關於電壓的知識
先打個比方:水向低處流。此概念與水位高低有關。水的源頭水位高,水勢較高,低水位處水勢低,高水位可以對低水位造成水勢差,也就是「水壓」。 電壓與此相似,在電場中,高電位相對於低電位的電位差也稱作電勢差,就是電壓,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於單位正電荷因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移動到B點所作的功。電壓的方向規定為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的方向。電壓的國際單位為「伏特」(V),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需要指出的是,「電壓」一詞一般只用於電路當中,「電勢差」和「電位差」則普遍應用於一切電現象當中。
歐姆定律:電壓U = 電流I x 電阻R
2."伏特''的來歷是什麼
伏特是義大利物理學家,英文名(Alessandro Volta(,1745年2月18日出生於義大利科莫一個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
他的父親和一位高貴的婦女結婚之前,一直是耶穌會的一位新教徒,已有十一年之久,這位婦女也是一位宗教信仰很深的人。 伏特的父親有三位擔任聖職的兄弟,有九個兒女,其中五個加入教會。
伏特非常崇拜他擔任副主教的兄弟和他最好的朋友、大教堂牧師加托尼。但伏特在接受耶穌會教育後,寧願過一種世俗生活,雖然他周圍的宗教社會整個說來還是快樂的,熱愛生活的,而且是相當開明的。
伏特和一位歌女同居了多年,但在大約五十歲時卻和另一女人蠢拆結了婚。他的妻子被描述為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高貴、富有和聰慧。
伏特所受的教育主要是拉丁文、語言學和文學。他有時寫作法文和義大利文的十四行詩,以及拉丁文頌詩。
他對科學的愛好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十九歲時他寫作了一首關於化學發現的六韻步的拉丁文小詩。他居住的科莫周圍地區甚為繁華,與瑞士的交通也非常便捷。
奧地利 *** 當時信奉自由主義,因此這地區的富豪們都過著一種悠閑舒適的生活。 伏特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電學實驗,他讀了他能夠找到的許多書,對這工作深感興趣。
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給他一些儀器,並在家裡讓出了一間房子來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歲時開始與一些著名的電學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諾萊和都靈的貝卡里亞。
貝卡里亞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國際知名的電學家,他勸告伏特少提出理論,多做實驗。事實上,伏特年青時期的理論思想遠不如他的實驗重要。
隨著歲月的流逝,伏特對靜電的了解至少可以和當時最好的電學家媲美。不久他就開始應用他的理論製造各種有獨創性的儀器,用現代的話來講,要點在於他對電量、電量或張力、電容以及關系式Q=CV都有了明確的了解。
1769年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 伏特製造的儀器的一個傑出例子是起電盤。
一塊導電板放在一個由摩擦起電的充電樹脂「餅」上端,然後用一個絕緣柄與金屬板接觸,使它接地,再把它舉起來,於是金屬板就被充電到高電勢,這個方法可以用來使萊頓瓶充電。這種操作可以不斷地重復。
這一發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後發展成為一系列靜電起電機。 伏特強烈地感到,他必須定量地測定電量,於是他設計了一種靜電計,這就是各種絕對電計的鼻祖,它能夠以可重復的方式測量電勢差。
他還為他的靜電計建立了一種刻度,根據電盤的發明,根據他的描述,我們可以確定他的單位是今天的13,350伏。 由於起電盤的發明,1774年伏特擔任了科莫皇家學校的物理教授,1779年任帕維亞大學物理學教授。
他的名聲開始擴展到義大利以外,蘇黎世物理學會選舉他為會員。 伏特的興趣並不只限於電學。
他通過觀察馬焦雷湖附近沼澤地冒出的氣泡,發現了沼氣。他把對化學和電學的興趣結合起來,製成了羨頌一種稱為氣體燃化的儀器,可以用電火花點燃一個封閉容器內的氣體。
伏特在三十二歲時去瑞士游歷,見到了伏爾泰和一些瑞士物理學家。回來後他被任命為帕維亞大學物理帶派棗學教授,這是倫巴第地區最著名的大學。
他擔任這個教授職務一直到退休,正是在那裡他作出了他的劃時代的發現。 伏特於1792年去國外作另一次長途游歷,這次並不限於鄰近的瑞士,而是到了德國、荷蘭、法國和英國。
他訪問了一些最著名的同行,例如拉普拉斯和拉瓦錫,有時還和他們共同做實驗。他當時還被選為法國科學院的通訊院士,不久又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的外國會員。
伏特在四十五歲生日後不久,讀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發明和發現。他開始還有些猶豫,但不久他就開始了工作,用伏特的話說,他實驗的內容「超出了當時已知的一切電學知識,因而它們看來是驚人的」。
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萊頓瓶的觀點,但幾個月後,他開始懷疑蛙主要是一種探測器,而電源則在動物之外,他還注意到,如果兩種相互接觸的不同金屬放在舌上,就會引起一種特殊的感覺,有的是酸性的,有時是鹼性的。 他假定,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和鋅接觸時會得到不同的電勢。
他測量了這種電勢差,得到的結果與我們現在所知的接觸電勢差沒有多大差別。至少當連接肌肉和神經的金屬電弧是雙金屬時,只要假定蛙是一種非常靈敏的靜電計,伽伐實驗就到了解釋。
當然,伽伐尼回答說,甚至當金屬電弧是單金屬的時,他也能夠觀察到肌肉的收縮。這是一種嚴峻的反對意見,伏特對這些指出了金屬的不純和其他原因來為自己辨解。
伏特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發明了伏達電堆,這是歷史上的神奇發明之一。 伏特發現導電體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金屬,它們接觸時會產生電勢差;第二類是液體(在現代語言中稱為電解質),它們與浸在裡面的金屬之間沒有很大的電差。
而且第二類導體互相接觸時也不會產生明顯的電勢差,第一類導體可依次排列起來,使其中第一種相對於後面的一種是正的,例如鋅對銅是正的 ,在一個金屬鏈中,一種金屬和最後一種金屬之間的電勢差是一樣的,彷彿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間接觸,而第一種金屬和最後一種金屬直接接觸似的。 伏特最後得到了一種。
3.求電的基本知識
一、電路 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2.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3.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4.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5.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6.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
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 7.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8.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9.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10.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11. 串聯: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任意處斷開,電流都會消失) 12. 並聯: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叫並聯。
(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二、電流 1. 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3.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三、電壓 1. 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 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3. 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4.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5. 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四、電阻 1.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麼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2. 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3千歐; 1千歐=103歐。 3.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R與它的U和I無關)。
4. 滑動變阻器: ①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②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③ 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④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五、歐姆定律 1.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 公式: 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
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4.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電阻的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其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
(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
(U=IR) 5. 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串得越多、電阻越大)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③ 電阻:R=R1+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 分壓作用: = ;計算U1、U2,可用: ; ⑤ 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Q是熱量) 6. 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並得越多、電阻越小) ①電流: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 (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並聯,則有R總= R ④分流作用: ;計算I1、I2可用: ;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 (Q是熱量) 六、電功和電功率 1. 電功(W):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電功, 2.功的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 4.電功公式:W=Pt=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計算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還有公式: =I2Rt 6. 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 7. 公式: 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8. 利用 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另。
Ⅸ 大學物理電介質是什麼意思啊
介就是阻斷的意思,電解質就是阻斷電的東西,如電容器之間的填充物
Ⅹ 溶液導電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溶液在通電時會發生電解,因為溶液中有正負離子,電極的負極會有大量的電子,它們會進行得失電子的變化。以在正極鉛銀發生失去電子的化學改胡反應,負極得到電子的化學變化,來實現電子的傳輸。但是化學變化的同核激攔時,也伴隨著物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