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中怎麼找字典

物理中怎麼找字典

發布時間:2023-04-02 23:39:21

㈠ 我是初三學生物理成績差請問怎麼辦

物理是一種理科課程.初中物理呢,是應用物理的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當中的許多現象的學科.比較貼近於生活.也來自生活.要是想學好物理呢,就必須有合適的方法.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的話.你根本就學不會物理的,因為物理是有邏輯性的.那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這門學科呢?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學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維導圖

第五、不懂就問

發現自己有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的問同學或者是老師.不懂就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就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放在你的腦子里邊了.成為你自己的東西了,而不是別人的東西.

關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經告訴給大家了,希望同學們能夠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進行學習,對於你們提高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㈡ 幫推薦一本全面實用的物理學基本術語英漢詞典。

強力推薦《牛津英漢雙解物理學詞典》
我用的也是這本 相當實用

具體介紹如下:
價格 : ¥38.00
【作 者】Alan Isaacs
【出 版 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書 號】 7544602230
【內容簡介】
本詞典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簡明科學詞典》(1984年第一版,1996年第三版)改編,本版另增添了量子物理學和統計力學詞彙,更新了宇宙學和分子物理學詞彙,並擴展了大量的普通詞條。
本詞典經全面的修訂,增添了千餘新詞,涉及物理學中常見的術語和詞彙。本詞典的主要特點是收詞全面,釋義簡潔明了,頗具權威性。
收錄4000餘詞條,解釋簡明清晰
涉及數學、天文物理學、冶金學業、電子學和物理化學
涵蓋分子物理學、宇宙學、低溫物理學、微觀科技和計算機科學
增收源自希格斯介子場、觀察者原則、納米管和玻斯-愛因斯坦縮聚等新詞
釋義英漢雙解,書後附有漢英語對照表,便於查閱。

㈢ 有生物、化學、物理專用字典嗎

化學、化工、生物專業詞典都有啊!圖書館里圓蔽就有,如果你不是大學生,你可以去天貓 亞馬遜 當當 等褲腔配網站搜索,謝胡指謝採納

㈣ 成語字典中得物理知識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鑿壁偷光(光的直線傳播)

㈤ 如何理解數據結構中的 字典Dictionary

數據字典是整個資料庫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料庫環境管理的有力工具,在資料庫的生命周期內起著重要作用。數據字典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它是一個管理有關資料庫設計、實現、運行和擴充階段的各種信息的工具。
數據字典(Data dictionary,縮寫為 DD) 是存放資料庫各級模式結構的描述,也簡老慶是訪問資料庫的介面。

歸納起來,數據字典的功能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描述資料庫系統的所有對象,如屬性、實體、記錄類型、數據項、 用戶標識、口令、物理文件名及其位置、文件組織方法等;
②描述資料庫系統各種對象之間的交叉聯系,如哪個用戶使含閉用哪個子模式,哪個記錄分配在哪個區域,存貯在哪個物理設備上;
③登記所有對象在不同場合、不同視圖中的名稱對照表;
④描述模式、子模式和物理模式的改動情況。
代碼是代表客觀存在的實體或屬性的符號(如數字、字母或它們的組合)。在信息系統中,代碼是人和機器攔握的共同語言,是便於進行信息分類、校對、統計和檢索的關鍵,是資料庫規范化、標准化的依據。代碼設計是實現一個信息系統的前提條件,其目的是要設計出一套為系統各部分所公用的優化代碼系統。代碼設計
代碼設計是編制數據字典開始的,編碼對象為數據存儲中所包含的數據元素與數據結構。

㈥ 初三物理杠桿,在一個圖中,怎麼找到支點、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如圖所示,o點,就是杠桿支點
F1是動力,F2是阻力

動力和阻力是個相對的概念

一般認為,人施加的力,是動力,
撬動的物體施加的力,就是阻力。

蹺蹺板,如何分清動力和阻力?

我不贊成非得區分動力、阻力
分清楚順時針力矩和逆時針力矩才是最重要的

伸出右手,四指握住,拳底對准支點,
四指與力的方向一致,力矩就是逆時針,否則就是順時針。

此圖,人的力矩是逆時針的,石頭的力矩是順時針的

杠桿,至少要有三個受力作用點,如本圖:o點一個點,人手下壓處一個點,石頭下壓處一個點

其實,這三個點都可以做支點,以後你就會理解。

杠桿最大的好處,不用考慮支點的力,

所以,在解題中,那一點力不知道,就用那一點做杠桿,這就是竅門。

㈦ 幫忙推薦一下有關物理,化學,數學,政治,語文,生物,地理等所有科目的英語專有名詞字典

現在有3種選擇推薦給你,請跟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1、牛津英語網路分類詞典系列----絕的專業!!!絕對正確!!!涵蓋量絕對多!!!

一般適合專業人士!

該系列有很多詞典種類:有物理學的,生物學(包括動物學、生態學、植物學等等)

例如:

牛津物理學詞典/牛津英語網路分類詞典系列

作者:(英)艾薩克編

詞典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簡明科學詞典》(1984年第一版,1996年第三版)改編,收錄了該詞典中全部的物理學詞條,部分天體物理學詞條和大量物理化學詞條;此外,所收詞條還涉及數學、冶金科學、計算機科學和電子科學。本版另增添了量子物理學和統計力學詞彙,更新了宇宙學和分子物理學詞彙,並擴展了大量的普通詞條。

本詞典經全面的修訂,增添了千餘新詞,涉及物理學中常見的術語和詞彙。本詞典的主要特點是收詞全面,釋義簡潔明了,頗具權威性。

【如果不需要那麼廣泛的學科內容,則可以選擇:牛津高階詞典即可!】

2、英漢科學技術詞典

【基本信息】:

作者:清華大學外語系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ISBN:7118002941

出版日期:2002年8月開本:16頁碼:1845版次:2-12

【介紹】:

本詞典為讀者提供一本閱讀和翻譯英語工程技術書刊的常用工具書,它可以同時起英漢專業技術詞典和英漢普通詞典的作用.

本詞典共收73,000個詞目(包括縮寫詞7,800個)。在相應的詞目內收工程技術專業術語85,000條,固定片語14,000條,內容以機電、冶金、動力、電子、儀表、計算機、自動化、化工、土建、水利等工程技術方面的詞彙為主。同時,考慮到閱讀翻譯工程技術英語書刊的實際需要,也收入了相當數量的政治、經濟、生活詞彙,以及近代新技術方面的詞語、技術進出口方面的詞語、工程技術書刊中常見的外來語。一部分常用詞彙附有例句和固定片語。

3、綜合英漢科技大詞典

【基本信息】

作者:顧仁敖出版社:商務印書館ISBN:7100019478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開本:16頁碼:1969版次:1-4

【內容簡介】

《綜合英漢科技大詞典》是一部綜合性的大型雙語詞典,以收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詞條為主,兼收一定數量的社會科學詞條和語文詞條;《綜合英漢科技大詞典》以求解為主,兼顧用法,酌收成語、習語和搭配用法,並配以含有科技內容的例證,提供簡要的用法說明,供讀者閱讀原著時查閱詞義,翻譯科技文獻及撰寫英語科技文章之用。本詞典收詞量大、新詞新義多、義項多、覆蓋面廣(涉及100多個學科),能同時起到英漢科技詞典和英漢語文詞典的作用,是一本可供理、工、農、醫、生物等各學科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使用的常備工具書。

《綜合英漢科技大詞典》共收詞約16萬條,其中有關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主要學科的專業詞彙約13萬條,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化工、生物、遺傳、農業、天文、地理、氣象、工程技術、機械、冶金、電子、儀表、計算機、自動化、建築、水利、統計等專業學科,以及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系統工程、環境工程等新興學科。考慮到閱讀、翻譯英語科技書刊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需要,還收錄了一定數量的財經、法律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詞彙;近年來出現的科技新詞也盡可能收錄。

【全部手打!!請採納!!】

㈧ 在物理學中什麼表示字典運動軌跡的長度

用路程來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用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來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叫作位移

㈨ 車同文,輸同軌,物理書上輸(書)獃子調琴師的正解,輸的偏旁是車

車同軌探析(本文章出自《網路文庫》學術文檔。今錄於此,供你參考。)

後世史學家、文學家每每論及大秦帝國與秦始皇對中華文明的發展貢獻時,無不論及「修長城、通直道、統度量、車同軌、書同文」這幾件大事情。關於這幾件大事情,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均有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這是司馬遷《史記》中關於「車同軌」的記載,這也是後世論及「車同軌」的出處。對這句話我們可以作這樣的理解:這里的「一」就是「統一」,「法」就是「法定」、「法律規定」、「國家法律規定」 ,「度」就是計量,「衡」就是標准單位。「石」(音dàn)重量的計量單位,秦時的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一斤等於現在的256.26克。「丈尺」 長度計量單位,秦時的一丈等於十尺,一丈等於現在的2.707米。這句話的意思是:大秦帝國以國家的名義,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了統一的計量單位,同時規定車輪間距為六尺,統一使用在原秦國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的文字。
司馬遷是史學權威,有了《史記》的記載,後世史學家、文學家對這幾件大事情的真實性也就沒有了懷疑。但不懷疑不等於理解,長期不理解,也就漸生了懷疑。人們對「車同軌」的認知,所步入的恰巧就是這樣一條從不理解到懷疑的認知軌跡。
時間過去了2200多年,人們對當年的大秦帝國與秦始皇所做的上述五件大事情中的四件大事情均能理解,唯獨對其中的一件大事情「車同軌」 不能理解。人們搞不清楚「車同軌」是怎麼一回事情了,故此,對「車同軌」產生了諸多懷疑:秦代並沒有專門為行車鋪設的軌道,為什麼要依法規定車輪的距離讓其同軌呢?現代文明社會國家也沒有規定汽車的輪距必須統一,現代的公路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汽車輪子間距各不相同,也未見有什麼不妥。2200年前的大秦帝國的「公路」上為什麼必須「統一」車輪的間距呢?關於「車同軌」的「軌」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帝國要將「車同軌」當作一件大事去抓?為什麼後來的史學家、文學家都認同「車同軌」,卻又不說「車同軌」是怎麼一回事呢?「車同軌」的意義真有那麼重要而偉大嗎?道路有寬有窄,秦始皇為什麼一定要統一道路的寬窄呢?道路一樣寬窄就表明國家統一了嗎?今天各地的道路不一樣寬窄,難道就不統一嗎?秦始皇依靠行政命令能將全國道路的寬窄統一嗎?諸多疑問集中到了一點:「車同軌」有必要嗎?「車同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歷史開了我們一個玩笑
司馬遷是史學權威,《史記》的記載是真實的,後世對「車同軌」沒有提出過異議,「車同軌」的真實性是可信的。然而,按照這個推理,現在就有這樣一系列問題。既然大秦帝國與秦始皇所推行的「車同軌」是真實可信的,那麼為什麼人們對「車同軌」會有那麼多的不解呢?人們開始找原因了,有人說,當緣於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沒有對「車同軌」加以解釋說明,如果當初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能對「車同軌」加以解釋說明,問題不就解決了。如此責備司馬遷好像不無道理,但這個道理是偏面的。如同「車同軌」一樣,司馬遷對「書同文」同樣沒有加以解釋,人們為什麼能理解「書同文」而不能理解「車同軌」呢?看來這個原因還找的不對,或者說沒有找准確。對歷代學者所找到的原因加以分析,我們終於找到了司馬遷不對「車同軌」作解釋的真正原因,司馬遷不對「車同軌」作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車同軌」原本就是一個普通常識,普通常識普通的人都明白,對普通人都明白的東西是不需要做解釋的。司馬遷對「車同軌」不作解釋的問題解決後,緊接著的問題又是,既然「車同軌」屬普通常識,人們怎麼會對普通常識迷惑不解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回答是,歷史開了我們一個小小的玩笑。為什麼這樣說呢?道理很簡單,文人自擾,今古不同。作學問者只坐車不識「道理」,識「道理」者只趕車不作學問。作學者遇到的這一復雜問題,車夫視之很簡單,簡單到不需要說話。文人自擾加之時間這個魔術師,兩千年前的一般常識則變成了今天的一樁謎案。

二、揭開「車同軌」的神秘面紗
在我們的想像中,將時空倒退兩千年,讓其重新回到「車同軌」時期,「車同軌」的真實面目則簡單而清晰。我們先看看那時候的車。那時的車與現在的車有著很大的不同,其它的不同我們暫且不說,我們只說與「軌」關系緊密的部分。那時的車是木製的,車輪也是木的,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對車輪的磨損很大,為了減小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使車輪經久耐用,造車人想了一個辦法,將車輪做得很窄,同時在木輪的外周箍上一層鐵。這一技術的採用,車輪不但經久耐用,車子跑起來還輕快,這就是那個時期的車輪。
再說那個時期的道路。那時的道路與現在的道路也不同,現在的道路是水泥路,那時的道路是泥土路或石板路。那個時期的車輪在那樣的道路上滾動,車輪與路面的摩擦,便會在路面上留下一道磨擦痕跡,這道磨擦痕跡就是車轍。車子長時間行走在如此的道路上,道路上磨出的車轍痕跡便不斷變深,當這種車轍的痕跡越來越深,深到一定的程度後就變成了一道車轍溝痕,這道車轍溝痕便對行駛的車子的車輪具有了固定作用,這時候的車轍溝痕就變成了「軌道」,「軌」就形成了。
路面上有了這樣兩條「軌道」後,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車子就只能沿著「軌道」行進,車子的兩個車輪就只能套在這兩條「軌道」里行走,只有這樣車子才走得快。車輪如果不在這兩條「軌道」中行駛,謂之為「出軌」。車子一旦「出軌」,就潛在著很大的危險。因為出「軌」後,就有一個再次入「軌」的問題。入「軌」時,如果兩個輪子能同時進入兩條「軌道」之中,車子只是顛簸一下。如果兩個輪子不能同時進入兩條「軌道」之中,而只有一個輪子進入了「軌道」,那麼就有兩種後果:輕則車身傾斜,陷入「軌道」的那隻輪子被「軌道」卡住,車子無法行駛;重則車翻,造成傷亡事故。
三、「軌」的確切含義和定義
為了准確地理解「車同軌」,走出以往人們對「車同軌」認識的誤區,我們必須對 「軌」下一個確切的定義。為了能將「軌」的定義下准確,我們必須明確如下三個概念:
一、跡:車輪行駛後留在路面上的痕跡;
二、轍:車輪行駛後在路面上留下較深的痕跡;
三、軌:車輪長時間行駛後,路面上的車轍不斷變深,以至對車輪的行駛具有了制約作用。
從以上三個概念的明確中,我們可以看出,「跡、轍、軌」三個概念所反映的是一事物的三種不同程度的遞進關系,「轍」由「跡」而來,「軌」由「轍」生成。三個概念既相互聯系,又互有區別,這就是哲學中的「量變到質變」。我國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就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觀點,並用這一觀點解決書法理論中的具體問題。他在他的《書譜》中寫有這樣一句話:「淳(醇)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鶩沿革,物理常然。」「淳醨一遷」,說的是酒精的含量不同,酒的質量就有了區別。酒精含量高的為醇,酒精含量低的為醨,醇和醨的差異就是一個度量問題。孫過庭認為「淳醨一遷」是所有事物發展變化的一個普通規律,即「物理常然」。這一規律與「量變到質變」這一基本哲學原理完全相吻。上述「跡、轍、軌」三個概念的區別和差異就是一個度量問題,所體現反映的就是「量變到質變」 這個道理。以往人們對「車同軌」的不理解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忽視了事物變化中的「由量變到質變」這一「常理」,混淆了「跡、轍、軌」這三個概念,將「跡、轍、軌」三個概念不加以區分而混同使用了。
現在我們可以為「軌」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了:所謂「軌」就是制約車輪行駛路線的設置。這個定義將「軌」的概念與「轍」的概念和「跡」的概念嚴格地區分開了。「軌」可以制約車子的行駛路線,「轍」可以影響車子的行駛路線,「跡」不影響車子的行駛路線。由此可以見得,「車同軌」時期「軌」的含義與我們今天鐵軌的「軌」的含義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車同軌」時期的「軌」是自然形成的,而現代的「鐵軌」是人為製造的。今天的鐵軌就是古「軌道」的發展,當年的「軌道」就是今天「鐵軌」的原型。
關於 「軌」的實物今天我們仍可以找到,河北省石家莊附近的井徑地區至今仍保留著這樣一段古道,這段古道厚厚光滑的基岩路面上,「鑲嵌」有兩條深深的車軌,深度足有50厘米。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影片中的車輪深陷在「軌道」里行走的鏡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四、「車同軌」的必要性
當年的土石道路上,「鑲嵌」著兩條深深的車「軌」,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車子的車輪間距與這兩條「軌道」的間距必須相同,否則就有問題。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車子的車輪間距與這兩條「軌道」的間距相同,此車的兩個輪子便能進入兩條「軌道」之中,此車的行駛才平穩,才安全。如果它車的車輪的輪距與這兩條「軌道」的「軌」距不相同,那麼這輛車子行進在這條道路上就很危險。因為它車的兩個輪子既不可能同時進入兩條「軌道」之中,又不可能始終行駛在「軌道」之外,行進中一旦有一隻輪子陷入「軌道」之中,輕則車身傾斜,陷入「軌道」的那隻輪子被「軌道」卡住,車子無法行駛,重則翻車造成傷亡事故。
試想,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其車子輪子的距離是不同的,在道路上所形成的「軌道」也就不同。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本國的車子只能在本國地域內行駛,而不能往別國的領地行駛,別國的車子也不能進入本國的地域里行駛。七國爭雄時期,戰爭不斷,戰車成了戰爭中軍隊的重要裝備,「軌道」也就變成了一種國防戰略武器。各國在製造車子的時候,都有意識地將自己國家的車輪距離統一,而又與別國不同,目的在於在自己國家的道路上所形成的「軌道」,只方便自己國家的車子行駛,而阻礙其他國家的車子駛入自己國家的領土。顯然,「軌道」成為了抵抗他國入侵的一項有效防禦工事。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要建立一個和平統一的大秦帝國,拆毀廢棄了原有七國的防禦工事,收繳了全國的兵器,對全國不一樣的車輪間距,對分布在全國的不同規格的「軌道」,這一地域性戰略防禦武器,絕對不能視而不見,任其繼續。還有分布在全國的不同規格的「軌道」嚴重地影響和阻礙著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嚴重地影響和阻礙著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就是「車同軌」的歷史必要和必然,這就是大秦帝國法定車輛的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這就是大秦帝國和秦始皇所推行「車同軌」的偉大歷史意義之所在。
五、歷代學者對「車同軌」的誤解誤讀
大秦帝國和秦始皇的影響太大了,「車同軌」的影響太大了,這就使得後世史學家和文學家每每不能迴避,不得不論及。由於作學問的人只坐車不識「道理」 ,識「道理」的人只趕車不作學問。不識「道理」之人去解讀「車同軌」,自然越解讀越迷惑。「以其昏昏,使人詔詔」,這就造成了後世人們對「車同軌」的諸多不理解,繼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誤解誤讀。
《說文解字》曰:「軌,車轍也。從車,九聲。居洧切。」《說文解字》將「軌」解釋為「車轍」。我們知道,「車轍」的概念大,而「軌」的概念小,「車轍」概念雖說包含著「軌」的概念,但不等於「軌」的概念。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所闡述的就是這種概念邏輯關系。現在我們清楚了,《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在「軌」概念的解釋上,犯了一個概念邏輯錯誤,這個概念邏輯錯誤對後世學者影響很大很深,後世學者對「車同軌」的不解和誤解多與此有關。
清代訓詁大家段玉裁曰:「轍者,通也。謂輿之下,兩輪之間空中可通,故曰車轍,是謂之車軌。軌之名謂輿之下隋方空處。老子所謂當其無,有車之用。」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段玉裁自己對「車同軌」是怎麼一回事沒有搞清楚,但主觀上仍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解釋,消除人們對「車同軌」的疑惑和不解。他所採用的辦法是進一步擴大思維,在「軌」的意義上做文章,希望能夠通過「軌」的含義的擴大來解決問題。他認為「軌」是車的兩輪之間的空檔,「轍」是車子的底部,位於兩輪之間的空擋部位。段玉裁試圖用擴大概念范圍的辦法解決問題,其結果是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變得更為復雜模糊。
與段玉裁同時代的另一位國學大師朱駿聲不同意段玉裁的說法,他認為軌是兩輪相距之間留下的痕跡。也就是留在道路上的痕跡。他在《說文通訓定聲》中指出;「段氏玉裁欲據《國策·齊策》、《呂覽·勿躬》、《淮南覽冥》高誘三注,訓轍謂兩輪之間,車輿之下空處,殊誤。」他認為 「軌」 應該解釋為「跡」,也就是車輪留下的軌跡,引申為車道。朱駿聲糾正了段玉裁的說法,又回到了許慎的說法,許慎用「轍」概念替代了「軌」概念,他則用「跡」概念替代「軌」概念,相比之下他較許慎的解釋又遠了一步。
《現代漢語詞典》:軌,①路軌:鋼軌,鐵軌。②軌道:出軌。③比喻辦法、規矩、秩序等:常軌,越軌,步入正軌。④(書)依照,遵循:軌於法令。這個解釋只從應用上解釋,沒有從定義上解釋。人們讀了這個解釋,依然不知「軌」為何物。
郭沫若認為「車同軌」是統一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這一認為遠離了「車同軌」本身,將「車同軌」的內容淡化了,而又將「車同軌」的意義擴大化了,對人們認識「車同軌」是一種誤導。
《中華五千年》曰:「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這個解讀沿用的是以往的說法,肯定了有「車同軌」那麼一回事,卻沒有說明「車同軌」是怎麼一回事。在「車同軌」是怎麼一回事的問題上,進行了概念模糊化處理:第一,只說「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不說怎麼個不方便法,不方便到什麼程度;第二,用「道」的概念代替了「軌」的概念,這就將「軌」的概念模糊化了;第三,將「車同軌」導入了交通,進而再導入到了「制度」,這就使「車同軌」的概念更模糊了。這個解讀將「軌」解釋成「道」以後,對「車同軌」有一種潛意識誤導,使人們誤以為「車同軌」就是「車通道」,「車同軌」就是行車使用同一寬窄的道路。延伸出來的意思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以國家的權威,用法律的手段將全國各地道路的寬窄統一了。給人們會留下的思考是,秦始皇視法律為兒戲,利用國家機器胡弄,「車同軌」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實現。
我們說,以上這些關於「軌」的解釋以及「車同軌」的解讀都不準確,都不能令人滿意。正是這些關於「軌」的不準確解釋,關於「車同軌」的不準確解讀誤導了人們對「車同軌」的解讀,引發了人們諸多有關「車同軌」的誤解。
六、「車同軌」的非秦論
有學者指出,「書同文,車同軌」 這段話源出自《禮記·中庸》。《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曰:「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考《禮記》這部書的作者據說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其年代大概在東周時代,距離秦始皇統一中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程氏註解:「今,子思自謂當時也,軌,轍跡之度。倫,次序之體。三者皆同。言天下統一也。」由此得出「書同文,車同軌」說的是秦統一以前東周的社會狀況,是形容理想中的周王朝的大一統社會的情況,「書同文,車同軌」不是從秦始皇開始,而是更早的東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書同文,車同軌」這一功績不應該算在大秦帝國與秦始皇頭上,這一社會文明進步的功績應歸於尚能維持名義上統一的東周。
「車同軌」非秦論的依據是《中庸》第二十八章中「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記載。如果《中庸》確是孔子之孫子思的著作,非秦論者的所述就不無道理。問題是《中庸》不是孔子之孫子思的著作,而是西漢儒生的偽作。關於這個問題清代已經有人作了考證,而「今天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便是偽作的重要證據。考證者認為,「今天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一語源出於司馬遷的《史記》,是西漢儒生對《史記》進行了剽竊。現在問題清楚了,「車同軌」非秦屬秦,屬周非周的關鍵在於,是《史記》承襲了《中庸》的說法,還是《中庸》的作者剽竊了《史記》的內容。我們說,這場文墨官司很好了斷,孰是孰非,「書同文,車同軌」是誰先提出來的並不關鍵重要,關鍵重要的在於誰有條件和能力能夠實現「書同文,車同軌」。我們清楚,「書同文,車同軌」不是一般提倡提倡、號召號召就能實現的,「書同文,車同軌」 的實現是需要下硬手的。正如非秦論者自己所說,東周尚能維持名義上的統一。試想,尚能維持名義上的統一的東周有沒有能力下這個硬手?孔子對那個時期的評價是「禮崩樂壞」,一個「禮崩樂壞」的統治者是沒有能力下這個硬手的。大秦帝國與秦始皇不同,所推行的就是「一法度」,完全有能力下這個硬手。僅此一點,足以證明《中庸》是西漢儒生之偽作,「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當是西漢儒生對司馬遷《史記》之剽竊。現在有結論了:將「書同文,車同軌」這一歷史功績算在東周是不現實的,「書同文,車同軌」這一歷史功績非大秦帝國與秦始皇而莫屬。

附錄:(《網路》文章關於「車同軌」節選:)
最早出現「車同軌」記載的是中庸,原文如下: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從原文的內容看,從周朝建立,統一的國家形成的時候,文字、車的軌距、道德規范統一已經成為國家政策。經過春秋戰國的分裂和混戰,各國在各自地域獨立發展的時候,或多或少的偏離了周朝訂立的各項制度,也即所謂「禮崩樂壞」。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核心思想就是認為各種社會問題的產生源自人們對周朝制度——周禮——的偏離,只有人人努力致力於復興周禮,君臣父子各按周公制定的周禮行事和生活,一切問題自可迎刃而解。
秦王朝建立之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種種措施都在客觀上促進了原七國在實質上的融合和統一,對於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的功績無可比擬。

閱讀全文

與物理中怎麼找字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