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教師們都在努力的盡自己所能去教育學生,但是教育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問題,一起看看你有沒有犯過這些錯誤吧,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依葫蘆畫瓢操作,不透徹——留空!
【案例一】在“測小燈泡工作時的電 阻”這一實驗中,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了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畫出了實驗電路圖和實物連線圖一一滑動變阻器該怎樣接,電壓表、 電流表該選擇什麼量程,黑板上一目瞭然。多數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實驗操作,但不少學生對於本實驗應掌握什麼知識卻一臉茫然。
上例中這種菜單式的實驗操作模式,學生在實驗中只是依葫蘆畫瓢,對實驗原理理解不透徹,對實驗現象觀察不仔細、分析不清晰。究其原因一是教師不能准確理解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為實驗而實驗,把實驗教學簡單理解為實驗操作;二是習慣“包辦代 替”式的教學模式,片面強調實驗與知識的聯系,低估了學生的探究潛力,忽略了在實驗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改進這一現象的策略是一一留空!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指出:“實驗教學也具有多維的課程目標,除了學習知識、訓練技能以外,物理實驗還應在發展實驗能力、提高科學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應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實驗數 據等自主活動來提高實驗能力……”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用新的課程理念來引導教學實踐,積極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在理解實驗目的與實驗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選擇實驗器材,組裝實驗裝置,學習整理與拓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嘗試解決在實驗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留給學生思索的空間和回味的時間,實現自主探究。
二、評價重結果輕過程,不全面——容錯!
【案例二】在“探究大氣壓的作用”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大氣壓的存在及作用,執教者設計了“瓶吞雞蛋”的實驗,請兩位同學上講台展示。根據老師的提示,兩人分工協作,一位學生把熟雞蛋剝殼,另一位學生把蘸上酒精的棉花點燃後投進錐形瓶中,再把雞蛋放到瓶口。然而,雞蛋只被瓶子“吸”進了一半,並沒有出現大家所期待 的被瓶子“吞”進去的效果。一位同學不甘心,試圖把雞蛋壓進去,結果放手後雞蛋又彈回原來的位置,再壓一一又彈回!欲把雞蛋倒出來卻倒不出,用手拔竟也拔不出,放 手後雞蛋又滑回原處……他的一連串動作以及所呈現的現象引來大家的陣陣笑聲。正當這兩位同學一籌莫展、尷尬不巳時,老師也已經很焦急了:“很遺憾,兩位同學的實驗沒有成功,我們再請兩位同學上來試試。” 接下來的兩位同學蘸的酒精較多,燃燒時間也適當增加,結果雞蛋一放到瓶口就被 “吞”進去了,順利完成了實驗,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上面這個案例,前兩位同學實驗雖然未 成功,卻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素材。教師可以 向全班學生拋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這個雞蛋如此‘調皮’,不僅不能被瓶子‘吞’ 進去,而且既壓不進去也拔不出來?我們學 習了大氣壓的知識後再作分析,相信同學們到時候定能降服這個‘調皮’的雞蛋。”這樣,既巧妙利用了實驗資源,還能激勵全班同學進一步深人學習,提高他們利用所學知 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之所以出現案例4中教師的一些錯誤做法,究其原因是教師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教學觀念依然存在,沒有形成正確的評價體系,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有限,不能正確對待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錯誤。筆者認為改進這一現象的策略是一一容錯!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指出:“學習評價應有助於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求知慾……”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生出現問題如探究方案不夠科學嚴謹、操作過程有誤,或收集數據存在問題等是正常現象。對此,教師應有一顆寬大、包容的心,允許學生犯錯誤,更要善於在學生的“失敗”中找出其閃光點。可仔細觀察、了解學生的探究過程,分析學生出 現問題的原因,盡可能將學生的問題轉化為課程資源,並將這些資源作為案例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引導其進行科學探究。有個老師的做法特別值得借鑒,他非常留心學生在 實驗探究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經常將學生的錯誤拍攝、投影出來,然後讓全體學生當評委來評判、矯正這些錯誤。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指出:“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要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要更新觀念,正確理解物理實 驗的教學目標,把握實驗教學的特點,提高自身的實驗素養,還要加強學生實驗的引導,注重對學生探究過程的評價,使學生經歷物理實驗過程,領悟物理方法,進而認識和理解物理規律,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 力、提高學生物理素質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學建議
1、建立探究性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探究式教學就是用知識作為載體,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把傳統教育中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轉化到以學生為中心;把科學內容和科學方法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只重視傳授知識轉化到以知識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上。在新的課程理念中,科學探究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一個教學內容,同時還是一種精神,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貫穿本套教材的始終。
由於八年級的學生初學物理,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探究過程比較單純,線索清晰,教學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少。為使學生學習探究,在八年級(上),最初的幾個探究都是非常簡單的、定性的,例如第14頁“探究:聲音怎樣從發聲的物體傳播到遠處?”、第21頁“探究: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幾個探究都是一兩步就能解決的。此後的幾個探究逐漸復雜,到八年級(上)的最後,關於串聯電路電流、電壓關系的探究已經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動了。
八年級教材中電磁學的探究活動也比較容易進行,實驗成功率比較高。例如, “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雖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活動,但它的“猜想與假設”無非是A、B、C三點的電流哪處大、哪處小,可以很明確地表達出來;實驗設計的難度也不大,一般都能想到用電流表進行測量,看看哪裡電流大,哪裡電流小。“歐姆定律”的探究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這個探究涵蓋了探究的七個基本要素。教師要多注意引導,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步驟,幫助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同時,這里還涉及兩個變數的問題,教師應適當介紹一下“控制變數法”。
剛開始時,許多學生不會、不習慣參與探究,教師要設法鼓勵、提示、引導。學生能乾的事情,教師不做;學生能說出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懂的問題,教師不講。不顧惜時間,堅持下去,學生逐漸學會探究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探究的習慣:
(1)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自己形成知識結構的習慣,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認識新的知識。不管是探究活動、課堂講授,還是資料查詢、還是調查,都注意盡量應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2)注意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學生發現並提出問題,是求知的開始,是教學的最好開端,抓住這個機會,嘗試應用實驗探究,查詢資料、調查討論等,極為重要。教學中,我們盡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動腦主動地發現提出問題,特別是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便因勢利導,並大加贊賞和鼓勵.以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興趣和習慣。
(3)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獲取信息的習慣和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是現代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所必要的能力。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方面,新課本示範得很好、很多,所以平常教學中,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從電視、電腦、報刊、書籍、音像、事實、觀察、實驗、調查、訪問等多渠道獲取知識信息。
(4)注意討論交流習慣的培養。探究教學過程的始終,都需要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合作,而交流合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交流討論,只有通過充分的交流討論,才能發現更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更迅速地設計出更好的實驗方案,更快地發現規律。交流討論又是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過程,所以我們盡量增加學生討論機會,以便於討論習慣的養成,為促進交流討論習慣的養成,在學習情況評價表中專門設置了“小組討論發言情況”一欄內容。
2、重視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程應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教師應聯系科學、生產、生活實際創設好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分析,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檢查電路中是否存在故障,應用所學的電學知識排除家庭電路中的小故障。
在練習中要讓學生分析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際問題,最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理論聯系實際的視野可廣闊一些,讓學生通過參與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來提高自己的學以致用的能力。如使用照相機時,如何調節才能照得更清楚。
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創新人格主要表現為:良好的思維品質;獨立的個性特徵,如懷疑精神、創新意識、不迷信權威;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慾;不竭的進取精神。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過程主要經過以下階段:培養創新意識 → 激發創新欲 → 實施創新行為 → 形成創新能力 → 塑造創新個性.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可以在課外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如引導學生開展家庭實驗,即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各種物理實驗,這樣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家庭實驗可以利用家庭中、生活中現成的器具或簡單加工就可製成的器材,提倡“瓶瓶罐罐作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如:在一個陀螺的上平面用美術顏料塗上不同顏色製成“七色板”,用細繩抽動陀螺快速旋轉就能做色光的混合實驗。利用鉛筆、導線、手電筒設計調光燈電路。
3、充分發揮教材中各欄目的教育功能
在新教材的每一節中,都設置有一些欄目,如“演示實驗”、“想想議議”、“想想做做”、“STS”、“科學世界”等欄目,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提問角度靈活、設置精巧、有很強的思考價值和教學價值,在教材結構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將這些欄目融合在課堂教學中,可使教學效果錦上添花,會收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素質的綜合效果。
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新穎、典型、興趣、巧妙。例如:“科學之旅中”的吹乒乓球、聲波的波形、聲波傳遞能量、投影儀等,都非常好,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重要材料,我們想方設法全做,並沒法增加一些演示,器材不足就借、自製,代用。
“想想做做”、“想想議議”中安排課堂中的學習活動,極利於學生主動動手動腦,教師可以完全放開讓學生去議去做,讓他們經歷和體驗。在發現和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腦動手的能力和習慣。在議和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了協作精神。
“STS”欄目的內容,展示物理學與技術、社會的關系。有的反映出物理科學的價值,有的反映科學的方法。這個欄目的內容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緊迫感,都是學生是很想知道的、很感興趣的。
“科學世界”欄目,對某些有關的物理科學知識擴展性的介紹,把學生引入了科學的殿堂,其中有奇妙的科學知識、知識應用、教學內容的拓寬、科學的方法、妙趣橫生的現象等等,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還有利於興趣的鞏固。
這些欄目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認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中物理常用教學方法
1分類法
把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導體和絕緣體。
2觀察法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和思索得來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如長度、時間、溫度、質量、密度、力、電流、電壓等物理量的測量實驗中,
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得到准確的實驗結果,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實驗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觀察法。
3比值定義法
如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4多因式乘積法
如電功、電熱、熱量等概念公式採取的都是這樣的方法。
5逆向思維法
如由電生磁想到磁生電
猜你喜歡:
1. 八年級物理教學措施
2. 關於物理的教學隨筆
3. 初三物理教學心得體會
4. 初二物理課堂教學反思
5. 初三物理教學反思
⑵ 初二有幾個不懂的物理問題,求學霸幫忙
平均速度的變化。
這個應該是通過改變角度。使小車從斜坡上滑下來的時間不同,從而可以看出平均速度確實有變化。這里要考慮到小車跟斜坡之間的摩擦力。正常來講,小車在斜坡上由於重力沿斜坡產生的分力是小車的動力源泉,這個分力要克服摩擦力才能滑動。所以如果這個分力由於角度太小而太小以至於不能克服摩擦力的時候,小車就無法滑動了。所以坡度是不能太小的。
固體是可以傳聲的。大部分固體由於其分子排布比常規介質空氣密,反而速度更快。
打個比方,如果你耳朵貼在固體上面,能夠聽到聲音。如果你不貼在固體上面,聲音經過兩種介質的傳播損耗,能量會大大降低,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說阻止聲音傳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