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在物理實驗課中進行實驗

如何在物理實驗課中進行實驗

發布時間:2023-04-15 16:25:06

㈠ 物理 科學研究實驗的七個探究步驟

1、提出問題

2、猜想或假設

3、設計實驗

4、進行實驗

5、分析論證

6、評估

7、交流

具體解釋

1、提出問題:在問題的思考上,進行初始化的提問,力求問題得到最原始的提問。

2、猜想與假設:對於一個未知事物進行理論性上的猜想,以便於接下來進行情景的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在符合一定科學依據的基礎上,進行猜想與假設的實施,幫助這些猜想得到證明。

4、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嚴謹的進行實驗,並且在過程中記錄足夠的數據,來完成最終論證的可靠性。

5、分析與論證: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性的討論,幫助證明自己的假設。

6、評估:對自己實驗中的不足,進行一定的誤差分析,判斷自己的數據是不是可以嚴謹的驗證猜想。

7、交流與合作:把這份實驗的結果進行大眾交流,讓更多人來分析自己的猜想與論證。

(1)如何在物理實驗課中進行實驗擴展閱讀

實驗構成

無論何種類型的科學實驗,它們都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

1、實驗者

這是組織、設計和進行科學實驗的人。實驗目的的確定,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步驟的制定、實驗過程的操作、實驗結果的處理解釋等,沒有一個環節可以脫離實驗者。實驗者是實驗活動的主體。實驗者從事科學實驗是為了取得對自然界特定對象的認識。沒有實驗者這個認識主體,科學實驗就不會發生。不過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實驗者理解為孤立的個人。

在任何情況下。實驗者都不是作為孤立的個人在活動,而是作為社會的人在活動。實驗者繼承著前輩們所已經建樹起來的積極成果,也借鑒著同時代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同時還依賴著人們之間進行的各方面的協作勞動。因此,實驗者所取得的任何一點有益成果,都將融匯到社會精神財富的總體中去。這樣說,並不是要否認實驗者個人的創造能力,而是說這種創造能力只有不脫離社會這個基礎時才能得到發揮。

2、實驗對象

這是實驗者所要認識的對象。實驗對象可以是自然界的物體及其現象,例如太陽光,也可以是人們生產出來的物體及其現象,例如機床、布匹。但是,不管何種種實驗對象,它既是實驗者進行變革和控制的對象,又是實驗者的認識對象。因此,從認識論上看。實驗對象是處於認識客體的地位。

3、實驗手段

實驗手段是由實驗的儀器、工具、設備等客觀物質條件組成,實驗儀器是其中的主要成分。

實驗手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實驗者通過實驗手段把自己變革和控制實驗對象的意圖傳遞給實驗對象,使實驗者的意圖得到物化。

另一方面,實驗手段又顯示實驗對象的特性,而把實驗對象在經受變革與控制後呈現的狀態傳遞給實驗者,使實驗者能夠獲得關於實驗對象的有關認識。

所以,實驗手段是實驗者和實驗對象之間的中介環節。沒有適當的實驗手段,實驗對象的某些特性就不能暴露出來,人們就不能獲得對這些特性的認識。

在這個意義上,實驗手段的狀況,決定著科學實驗所能達到的認識水平。實驗手段的每一步改進,都意味著人們對實驗對象的可觀察量的增加,意味著科學實驗水平的提高。從科學史上可以看出,新的實驗手段的採用,往往會帶來科學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和發展。因此,有意識地改進實驗手段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措施。但是,一個時代的實驗手段又是那個時代生產力水平的具體表現,為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狀況所制約。因此,實驗手段的改進,新實驗手段的裝備,只有伴隨著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才能實現。

㈡ 淺談如何在新課標下進行物理實驗教學

怎樣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物理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一個根本措施。下面就明確課堂學習目標、靈活運用實驗手段、優化教學語言、等方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課題 一節課的教學應從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將要學習什麼」開始,使學生明確學習課題的方法通常有三種。 (1)通過實驗引出課題 開始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某個物理現象,或做某些實驗給學生看,引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產生疑問,從而讓學生自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課題,開始產生解決問題的熱情。 例如:在《大氣壓強》一節教學開始時,教師先做一個實驗:向蓋子緊蓋的熱的薄鐵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狀規則的鐵皮桶發出陣陣響聲變扁了。實驗有聲有形,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期待,本節課要學什麼自然也就明確了。 (2)由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引入課題 學生對某些與課題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而這些現象又不便在課堂演示或觀察,教師可以從列舉這些學生熟悉的現象開始引入課題。例如:在《熱機》一節教學中,可從「水沸騰時壺蓋被頂起」這個生活中常見現象引入熱機的物理原理———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教學。 (3)從理論或實踐的角度,提出一個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以師生討論的方式引入課題。例如: 教授「電磁感應」時,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電可以產生磁,那麼磁是否也可以產生電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討論,引入課題。 二、運用實驗手段拓清誤解,明晰概念和規律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教學也必然要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明晰概念和規律,對提高教學的效果很有意義。 1、由於慣性思維的局限,學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規律時,對這些概念或規律有一些錯誤的認識,通過一些與學生的預期結果相左的實驗,引發思維沖突,經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得出科學結論,學生的印象就會非常深刻,不僅糾正了原來的錯誤認識,而且能使相關概念或規律的記憶保持更久的時間。運用實驗手段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學「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 例如:在將裝有水的紙制的鍋放在酒精燈上燒,教師問學生:「紙鍋里的水能燒開嗎?」學生往往認為這樣不可能將水燒開,他們以為加熱時紙杯先燒壞了,當他們看到經一段時間,鍋內的水竟然會沸騰,驚奇不已,印象將非常深刻,甚至會達到終生難忘的程度,這樣學生對「水沸騰會吸熱」和「水在一個大氣壓條件下沸騰過程中溫度不會改變」的記憶將能永久保持。 2、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多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進而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 多數學生對永久磁鐵都很熟悉,但並不是每個學生家裡都一定有磁鐵,教師告訴學生,鐵釘上繞上漆包線,漆包線通電後,原來沒有磁性的鐵釘就會有磁性,學生知道這樣能使普通的鐵釘變成磁鐵,都會很興奮,恨不得自己馬上試一試,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做「探究電磁鐵的磁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學生興趣盎然,即使是平時學習最沒勁頭的學生,也會很認真地做這個實驗。 三、優化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因素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形成質量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師流暢的教學語言,能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講課的邏輯(包括語言邏輯和科學邏輯)性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榜樣的長期的熏陶,能提高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嚴密性和規范性。 「教學語言」除聲音語言外,還包含身體語言。上課時教師表情,手勢、動作、站位、運動等,都會對教學對象產生影響,知識豐富、姿態優雅,語言風趣、幽默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象,對教師偶象的崇拜,容易轉化成「粉絲」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提高課堂效果,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講究科學的方法。

㈢ 如何做好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能引入概念、得出規律、檢驗猜想、發展新知,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發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踐第一的觀點。所以在教學時,演示實驗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得以加強。雖然在實驗教學中也有說不清道不盡的成功和失敗,但是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就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課前准備要充分

演示實驗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需要認真研究和准備。如果輕視課前演示實驗的准備工作,往往會造成演示失敗或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以致在課堂上手忙腳亂,最終只好「強行」讓學生接受結論,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對於課前准備不充分我個人認為有時是思想認識存在問題,對實驗教學不重視或持懷疑態度;有時是疏忽大意,以為實驗內容簡單,以前做過或曾看見別人做過;還有時是怕麻煩等,這些都是演示實驗教學的大忌。所以教師在課前首先要准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材料,注意考慮備用器材。如演示串、並聯電路的實驗中,要考慮到萬一某燈泡燈絲斷了怎麼辦呢?因此要准備好備用的帶入課堂。其次是在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的地步,對於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並能及時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時間,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第四是教師要考慮除大綱和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外,還可以適當補充哪些小實驗,或對現有的實驗作必要的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第五是要考慮在演示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

二、實驗操作要規范

操作規范是指教師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象時動作要准確、標准。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使用酒精燈在點燃時要用火柴,不能用燈與燈對接;火柴用完後火柴簽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污物缸中;酒精燈用完後熄滅火焰時要用燈蓋蓋滅,而不能用嘴吹滅等;還有在電路的連接時應斷開開關,先接線路後接電源;導線兩端接頭要教育學生會將其擰成一股,彎成一彎兒後,在接線柱上繞的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如順時針;拆卸時先斷電源,後拆線路等。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規范操作,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會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起到模範作用。

三、要讓學生參與配合

演示實驗不能先由教師做給學生看,再講給學生聽,使演示與講解脫節。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被動接收的「倉庫」,完全沒有發揮出演示實驗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演示的同時及時、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做實驗,如讓學生上前來讀數或動一動手等。例如在進行馬德堡半球演示實驗時,先讓兩個「大力士」上來拉,結果不能將兩個半球拉開。然後打開活塞,讓空氣進入半球中,再讓兩個力氣小的學生來拉,他們卻很輕松地將兩個半球分開了。兩相對比,說明大氣壓強不僅存在,而且還不小,全體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實驗用語要規范、准確

教師在介紹實驗儀器、闡述實驗過程和總結實驗結論時,語言必須准確,不能含糊其詞。有的老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不注意語言的准確表達,對學生正確認識儀器、形成概念、掌握規律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在稱呼儀器名稱時就有這樣的錯誤現象:一是隨意更改儀器名稱,如將滑動變阻器稱為電阻器,將斜面小車稱為木板小車等。二是將類似的儀器混為一談,如將圓筒測力機計、平板測力計稱為彈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話夾雜使用,對儀器的讀音不準。

五、盡可能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

演示實驗不僅要現象清楚,而且還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大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如投影放大、機械放大、自製可見度大的儀器進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說明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的實驗可以採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J2406型小磁針,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積又比較大,遮住了磁針,影響學生觀察,教師可在一塊有機玻璃板上比照條形磁鐵的大小,在其周圍均勻固定上10根細針同時將小磁針的兩端分別塗上對比強烈的兩種鮮明的顏色,便於區分南北極。使用時將小磁針插在細針上即可進行投影演示。

六、慎用模型代替

演示實驗模型與演示實驗一樣,都是傳統的教學手段。對於一些無法進行演示的物理現象如一些機器的內部結構、大型機械裝置和設備的工作過程,就可用模型來進行講解。但模型無法替代演示實驗,演示實驗能夠真實地、直觀地再現物理現象,而模型則不能,故教師要盡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實驗。例如在講解光的反射時,有的教師用模型來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用紙板上畫好的線條來說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關系,推導出光的反射定律,這樣做教師不僅講得吃力,學生也難以信服。

㈣ 初中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實驗怎麼做,有什麼比較好用的方法?想了解的小夥伴看過來,下面由我為你精心准備了「初中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資訊!

初中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

1、控制變數法

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頌旁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研究物體的勢能與質量和高度的關系。研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

2、圖像法

用溫度時間圖像理解融化、凝固、沸騰現象。電流、電壓、圖像理解歐姆定律I=U/R、電功率P=UI。壓強p=F/S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熱量Q=cm(t2-t1)等公式。

3、轉換法的應用

利用乒乓球的彈跳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利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利用內部液體熱脹冷縮改變的體積來反映溫度高低。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化成測拉力的大小。通過研究擴散現象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

4、比值定義法

比值定義法,就是在定義一個物理量的時候採取比值的形式定義。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5、歸納法

在大量的經驗材料的基礎上,從具體事中抽象出共同本質,從特殊實例中概括出一般規律的推理方法。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和原理的得出中,我們幾乎都用到了這種研究方法。

6、類比法

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問題說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與之很相似的事物來對照要說明的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通過類比,使人們對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個直接的、具體的、形象的認識,找出類似的規律。

初中物理實驗注意事項

探究物理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是「主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都要在過程中得到體現。所以課前對教學過程要進行整體設計和安排。其中主要是實驗教學的設計,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學生小製作、課上課下實踐活動和科學探討等,教師課前要做大量的工作。

目前在課前實驗准備這個環節上,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為了確保實驗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首先克服此方面的不正確想法和做法,認認真真地在課前做好准備:1、按照整體設計的思路認真准備實驗器材和材料;2、無論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教師都要反復操作直到熟練,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便於指導;3、掌握實驗操作的時間,注意做到與課時任務、教學進度、教學環節緊密配合;4、對教材規定的實驗要不斷改進和創新,要適當增補一些小實驗;5、認真考慮實驗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6、對探究題目的選擇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注意循序漸進,要有層次。

拓展閱讀:初中物理學習常見方法

常見解題關鍵

①光學問題抓「法線」

力學題目要從受力分析,兩力平衡入手;解電學問題要分析電路的性質(是串聯還是並聯),弄清各個電表測量的是什麼量入手(是總壓還局櫻纖是分壓,是總流還是分流),各個電鍵的作用是什麼?

控制什麼用電器(滑動變阻器有效部位是什麼?抓住這些信息分析,問題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解物理習題的思維程序

審題→文字翻譯→記憶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隱念條件→排除干擾因素→確立解題關鍵→建立思維網路→列方程解題。

翻譯和留痕就是在審題時首先用符號來表示物理量,並標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運用示意圖變抽象為具體。

1、根據公式想物理概念,對於桐仿ρ=m/V,v=s/t,p=F/s,W=F·s,可以記:單位體積某物體的質量叫物質的密度。

2、根據公式記單位,記住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常用單位、單位進率。

3、根據公式想變形公式,多進行這樣的訓練有利於擴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4、根據公式記影響物理量的因素,例如從f=Fμ記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過p=F/S記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其實質是乘積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5.通過公式想實驗公式是實驗的原理所在,從公式中想所要測的物理量,從所測物理量想所需的實驗器材,再進一步想實驗過程,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初中物理答題方法

1、先揀會做的做一定要先把看上去一眼就會的先做完這樣你就有一部分分穩穩的握在手裡了你的心態也會不一樣了心理就有底了。

拿到卷子先用三分鍾時間大概掃一下整套卷子的難度分布大概確認一下答題策略先做會做的在做可能會作的最後作不會做的不會做的盡量寫。

2、對於大題:先猜後解的策略即使不會解也要把答案蒙上對於電學比例題因為求R比例的題比例都不大不會給什麼3:1.4這樣的`比例給的比例都是比較簡單的數所以可以先猜後解反正猜得出來猜不出來半分鍾就知道猜不出來在規規矩矩的解力學大題也可以這么干只是需要你觀察的更好些。

3、多選題如果是計算不會做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選項去驗證題目因為是多選所以肯定應該不止會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這樣如果B對用B的結論還能再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一定在其它選項中。

4、透鏡成像成放大或者縮小的像最好一眼半秒鍾就能看出來又快又准同時為其它題贏得時間。平面鏡成像來回就考從多個角度觀察玻璃板和水平面是否垂直等固定東西背都應該背下來。

5、電路故障題正著做和反著做。可以先讀題目再看是否選項滿足題目或者先看選項的故障再看是會否會出現題目所說現象。

㈤ 如何善於組織實施物理課堂實驗

物理課堂教學是物理活動的教學,是教師依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交流、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並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那麼,教師就必須具有效率意識,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實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四點入手。
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至關重要,只有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八年級物理是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不理解,不喜歡,覺得難,沒有興趣,不好學。這時,教師要採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關愛學生,動之以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課堂上要建立好師生關系,以真情去感動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願意跟老師交心,樂意聽老師講課。從而對老師教的學科感興趣。
2.利用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好奇心是興趣愛好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學生好奇心這種心理特徵,變好奇心為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介紹自然界中各種奇異的現象,做些有趣的科學實驗。在上第一節物理課時,我通過做些新奇、趣味性強的實驗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又沸騰,會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魚等實驗。學生對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與他們日常經驗或想像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學生就帶著好奇心進入課堂學習。
3.創設興趣性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抽象的事物難以產生興趣,反而對直觀的,帶有刺激性的問題容易產生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觀道具、彩色圖片、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能使教學更直觀,生動。如在講《平面鏡成像》時,先在講台上豎立一面大鏡子,請一些學生上前來照鏡子,做些動作並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再引入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解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學生就會帶著激情進入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和要求,而且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觀察物理現象,物理實驗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而具體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善於觀察並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對於以後的學習將起到事半功倍的積極作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主動和系統地進行觀察,在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如下幾點培養。
1.調動已有知識經驗進行觀察。一定的知識經驗是提高觀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現在學生生活的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身邊幾乎全是物理,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體驗,就一定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物理現象。如汽車剎車時人要向前沖,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來的礦泉水瓶放一會就冒汗。在教相關內容時,我都會讓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這樣學生學習時就容易悟懂。因此學生就樂於觀察,這將有助於增強觀察的廣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觀察效果。
2.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感知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要讓學生盡可能運用視、聽、觸等各種感官感知方式進行協同活動。如在探究音調和頻率關系實驗中,我讓學生自己將尺一端緊按在桌面上,改變鋼尺另一端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讓學生用耳朵聽它撥動發出的聲音,又用眼睛注意鋼尺撥動快慢。通過眼、耳、手、腦的配合感知幾次實驗現象的區別,最後才能淸楚的認識到音調和頻率關系。
3.歸納觀察法。通過分別觀察個別現象得出結論後,再歸納出一般規律。如歐姆定律就是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觀察電流強度與電壓關系,最後歸納得出歐姆定律的。
4.比較觀察法。由於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和現象之間總是既有聯系又有差別,因此,總有可比之處。在教學過程,要注意讓學生對物理現象分析比較,並善於在相同事物和現象中通過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如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讓學生比較像的虛實、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與焦距之間有什麼關系時才出現各種情況。從而分淸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5.順序法。我們觀察事物有一定的順序,如果沒有順序,就會造成顧此失彼,觀察不夠全面,不得要領。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順序。例在對水沸騰進行觀察時,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判知水溫的變化,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觀察到有氣泡從瓶底上升,以及氣泡由下到上體積的變化情況,在水沸騰時繼續加熱,溫度是否在變化。清楚沸騰的整個過程,從而對沸騰的概念、沸點的意義獲得深刻的認識。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相應的發展,真正成為社會需要人才。
1.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親自動口動手動腦學習,培養學習思維的靈活性。教學中導人新課時,特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考。例:在講《升華和凝華》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演示碘的升華實驗,過會冷卻後又產生碘凝華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想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再以主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入本課的探究教學。一起得出物理現象。教學有法,也無定法。我們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鼓勵質疑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不要把自己的認識或書本上的知識強加給學生,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應善於誘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爭論,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質疑問題的機會。讓他們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起新的教學觀念,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不是向學生提供標准答案的權威。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質疑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利用科學的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會質疑,是學生學會學習進而學會創造的開端,是學習活動的思維動力。
3.創設想像思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火花。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是在過去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引發想像的情境,讓學生盡情想像,激發學生思維火花。如在講完摩擦力後,可以向學生提出,沒有摩擦的世界將會什樣?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積累,對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鞏固。
四、重視物理實驗,讓學生體驗物理。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物理新課程標准注重科學探究。它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交流為前提下的一種新型教學。實驗即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又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實驗教學,離開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物理就會變得深不可測,抽象呆板。從而體會不到學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實驗。因各班人數較多,在演示前應做好充分的准備,從而來提高實驗的可見度與可信度,增強直觀性。在演示過程中,儀器材料的擺放盡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學都能看清,能舉在手中演示的盡量不擺放在講台上。防止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觀察興趣放棄學習機會。同時也應提示學生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不要只為熱鬧,一副旁觀者模樣。對於學生實驗中常出現的失誤也可通過故意演示失誤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在用溫度計測量沸水溫度時,水開後拿溫度計出來讀數會導致溫度下降。
2.分組探究實驗。以四五位同學為一小組。對探究的內容進行實驗探究,首先是提出問題,並根據已有的知識,科學事實進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壓強教學中,為提出壓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積有關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壓住圖釘的兩端親身體驗、思考。學生會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又自然會猜想出可能與受力面積有關。接下來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並收集證據。在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時,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設計。讓他們從中得到一種科學探索的體驗,感受探索的艱難。之後,組織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找出設計中最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此過程教師在各小組之間來回走動,可做適當的指導,針對慢一些的學生多一些指導和監督。對做得較好的小組要適當的表揚。讓他們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最後根據各小組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小組之間互相分析論證、交流,評估。通過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來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
總之,要進行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一切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而展開。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張揚。身體、知識、情感、道德、精神、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㈥ 如何進行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促進學生學好物理學科的必要前提。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實驗可以探究物理的部分含義、定理等物理內容。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呢?一、重視演示實驗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是新課導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實驗具有生動、直觀、新奇的特點,容易激發學生的直覺興趣。如能充分發揮實驗的趣味性、奇異性、多變性,就能創造出生動的情境,使學生思維活躍。1.激發學習興趣初中學生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其中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維正在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學生仍習慣於靠經驗材料判斷、分析事物,不善於從理論上進行推導。如果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實驗,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探索物理的興趣,從而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大氣壓》一節的時候,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演示實驗:事前准備一大一小兩個試管。首先將大試管中注入水,將小試管放入大試管中,順勢提問:如果把大試管倒過來,小試管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很多學生會認為小試管在重力的影響下會掉出來。

㈦ 淺談如何進行物理實驗教學

首先說教師演示實驗。
一、演示實驗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效果,要做到精心選擇。
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而說明同一個物理概念或物理規律的演示實驗可以有好幾個,但教師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據教材要求及設備條件精心選擇。
例如,為使學生建立大氣壓的概念,可選擇用「厚紙片頂住一杯水」的演示實驗,不必將馬德堡半球、針筒抽水等演示實驗都端到學生面前,以致羅列了許多現象而忘卻了所要表達的主題,弄得學生眼花繚亂,不知其所以然,反而達不到建立大氣壓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
二、在演示實驗中增加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的興趣。
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虛空攜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後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
因此,在演示實驗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總結,甚至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差伏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虧旦重復,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三、做演示實驗時要注意分析實驗,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例如,進行電功率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做演示,將「220v,25w」「220v,60w」的兩只燈泡分別串聯和並聯後接入220v的電源上,觀察它們能否正常發光?在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往往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四、演示實驗的過程,也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
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在關鍵時刻提問學生,讓學生邊思考,邊通過演示實驗來分析,以求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目的。通過一系列的邊演示邊啟發,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又能較好地掌握和理解連通器的特點。
下面再談學生演示實驗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習慣初中學生年齡小、自製力不強,又沒有實驗基礎,有的甚至認為實驗只是玩玩而已,學生實驗較難組織效果也不理想。為此我們一開始做學生實驗就強調實驗室規則並制定合理的紀律,要求學生做到:(1)實驗前必須完成預習內容;(2)必須按分好的實驗組坐到相應的實驗桌前,不得亂動器材;(3)實驗時不能大聲喧嘩;(4)實驗完後將器材擺放整齊,經檢查無誤後方可離開;(5)不能隨意將器材帶出實驗室,如有損壞及時說明。
二、制訂明確的實驗教學目標學生實驗教學應制訂科學、具體的教學目標,使實驗教學和考核有章可循,我們在實驗教學中依據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了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實驗素養目標,使實驗教學目標明確、可測性強。

㈧ 物理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那些

1、控制變數法:就是把一個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某幾個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化為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問題的研究方法。

2、轉換法(放大法):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容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的方法。

3、等效替代法(等效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

4、理想模型法(抽象法、描述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

5、實驗推理法(科學推理法、理想實驗法):有一些物理現象,由於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

(8)如何在物理實驗課中進行實驗擴展閱讀

物理學中對於多因素(多變數)的問題,常常採用控制因素(變數)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餘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

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1、獨立變數,即一個量改變不會引起除因變數以外的其他量的改變。只有將某物理量由獨立變數來表達,由它給出的函數關系才是正確的。

2、非獨立變數,一個量改變會引起除因變數以外的其他量改變。把非獨立變數看做是獨立變數,是確定物理量間關系的一大忌。

正確確定物理表達式中的物理量是常量還是變數,是獨立變數還是非獨立變數,不但是正確解答有關問題的前提和保障,而且還可以簡化解答過程。

㈨ 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物理實驗的方法有:觀察法,比較法,控制變數法,描述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類比法,建立模型法,推理實驗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2、比較法

比較法是不同國家或地區法律秩序的比較研究。它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敘述的比較法,即外國法的研究;評價的比較法,即比較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的異同及其發展趨勢;沿革的比較法,即研究不同法律制度之間的現實和歷史關系。

3、控制變數法

控制變數法是在蒙特卡洛方法中用於減少方差的一種技術方法。該方法通過對已知量的了解來減少對未知量估計的誤差。

4、描述法

描述法是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常用於表示無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屬性用文字、符號或式子等描述出來,寫在大括弧內,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

5、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象和規律中,因實驗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實驗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難直接揭示物理本質,而採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徵的等效現象來替代的方法 。這種方法若運用恰當,不僅能順利得出結論,而且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6、轉換法

轉換法是指在創造發明活動中,針對某個對象的探索遇到障礙、挫折而受阻時,或得到的解決問題方案並不理想時,於是改變觀察思考問題的角度,改變運用的方法或實施的手段,改變解決問題的途徑,或者改變事物內部的結構,從而使問題明確化。

7、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最古老的認知思維與推測的方法,是對未知或不確定的對象與已知的對象進行歸類比較,進而對未知或不確定對象提出猜測。如果未知的對象確實與某種已知的對方有較多的相似之處,則類比法有一定的認知價值,分類學就是由類比法演化而來。

8、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包括物理對象模型、理想化實驗模型、物理過程模型。

9、推理實驗法

推理法又稱理想實驗法,是在實驗基礎上經過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規律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物理實驗的定義

物理實驗是初高中階段物理課程中包含的相關實驗,包括電學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光學實驗等等,常用於驗證物理學科的定理定律。

㈩ 物理實驗方法有哪些

1、等效替代法

簡介:在物理學中,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一個物理量、物理狀態或過程用另一個物理量、物理狀態或過程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舉例應用:

(1)在「曹沖稱象」中,用石塊等效替代大象,效果相同。

(2)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利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驗證像與物的大小相同。

(3)在力的合成中,用一個合力可以等效替代幾個力的共同作用的效果。

2、建立理想模型法

簡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摒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對實際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構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這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思想。

舉例應用:

(1)勻速直線運動是一種理想模型,在生活實際中,嚴格的勻速直線運動並不存在。

(2)在研究連通器的原理時,理想液片是一種理想模型。

(3)光線是引入的模型,直觀、形象地描述了物理情景與事實。

3、控制變數法

簡介: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到幾個不同因素的影響,為了確定該物理量與各個不同因素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其固定不變,只研究其中一個因素,看所研究的因素與該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叫做控制變數法。

舉例應用:

(1)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的關系。

(2)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表面積和空氣流速的關系。

(3)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的關系。

(4)研究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間的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5)研究浮力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

(6)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

(7)研究物體的動能與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

(8)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質量、被舉高度的關系。

4、實驗推理法

簡介:實驗推理法是以大量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型,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到結論,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規律的本質,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舉例應用:

(1)將鬧鍾放在鍾罩中,不斷抽去罩內空氣,聽到鈴聲越來越弱,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

(2)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推理出牛頓第一定律。

5、轉換法

簡介:在物理學習中,有時需要研究看不見的物質(如電流、分子、力、磁場)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這時就必須將研究的方向轉化到由該物質產生的學生熟知的各種可見的效應、效果上,由此來分析、研究該物質的存在、大小等情況,這種研究方法稱為轉換法。

舉例應用:

(1)研究聲音是由振動產生時,用乒乓球的可視的振動認識音叉的振動。

(2)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時,用海綿的凹陷程度來表示。

(3)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換成測拉力的大小。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物理實驗課中進行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