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重要階段,請你做個簡要介紹
物理學發展的三個時期
物理學是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產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縱觀物理學的發展史,根據它不同階段的特點,大致可以分為物理學萌芽時期、經典物理學時期和現代物理學時期三個發展階段。
(一)物理學萌芽時期
在古代,由於生產水平的低下,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觀察,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直覺的、思辨性猜測,來把握自然現象的一般性質,因而自然科學的知識基本上是屬於現象的描述、經驗的總旁芹結和思辨的猜測。那時,物理學知識是包括在統一的自然哲學之中的。
在這個時期,首先得到較大發展的是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力學,如靜力學中的簡單機械、杠桿原理、浮力定律等。在《墨經》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奮也」)的記述;光學方面,積累了關於光的直進、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鏡等的知識。《墨經》上關於光學知識的記載就有八條。在古希臘的歐幾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定律的論述,並且對光的折射現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電磁學方面,發現了摩擦起電、磁石吸鐵等現象,並在此基礎上發明了指南針。聲學方面,由於音樂的發展和樂器的創造,積累了不少樂律、共鳴方面的知識。物質結構和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原子論、元氣論、陰陽五行說、以太等假設。
在這個時期,觀察和思辨雖然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也出現了一些類似於用實驗來研究物理現象的方法。例如,我國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聲共振實驗和利用天然磁石進行人工磁化的實驗,以及趙友欽在《革象新書》中的大型光學實驗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總之,從遠古直到中世紀(歐洲通常把五世紀到十五世紀叫做中世紀)末,由於生產的發展,雖然積累了不少物理知識,也為實驗科學的產生准備了一些條件並做了一些實驗,但是這些都還稱不上系統的自然科學研究。在這個時期,物理學尚處在萌芽階段。
(二)經典物理學時期
十五世紀末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促進了生產和技術的大發展;席捲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激發起人們的探索精神。近代自然科學就在這種物質的和思想的歷史條件下誕生了。系統的觀察實驗和嚴密的數學演繹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被引進物理學中,導致了十七世紀主要在天文學和力學領域中的「科學革命」。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物理學的誕生。整個十八世紀,物理學處在消化、積累、准備的漸進階段。新的科學思想、方法和理論,得到了傳播、完善和擴展。牛頓力學完成了解析化工作,建立了分析力學;光學、熱學和靜電學也完成了奠基性工作,成為物理學的幾門基礎學科。人們以力學的模型去認識各種物理現象,使機械論的自然觀成為十八世紀物理學的統治思想。到了十九世紀,物理學獲得了迅速和重要的發展,各個自然領域之間的聯系和轉化被普遍發現,新數學方法被廣泛引進物理學,相繼建立了波動光學、熱力學和分子運動論、經典電磁場理論等完整的、解析式的理論體系,使經典物理學臻於完祥碼善。由物理學的巨大成就所深刻揭示的自然界的統一性,為辨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三)現代物理學時期
十九世紀末葉物理學上一系列重大發現,使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本身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危機,從而引起了現代物理學革命。由於生產技術的發展,精密、大型儀器的創制以及物理學思想的變革,這一時期的物理學理論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況。研究對象由低速到高速,由宏觀到微觀,深入到廣垠的宇宙深處和物質結構的內部,對宏觀世界的結構、運動規律和微觀物質的運動規律的認識,產生了重大的變革。相對論的量子力學的建立,克服了經典物理學的危機,完成了從經典物理學到現代物理學的轉變,使物理學的理論基礎發生了質的飛躍,改變了人們的物理世界圖景。1927年以後,量子場論、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和現代宇宙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物理學向其它學科領域的推進,產生了一系列物理學的新部門和邊緣學科,並為現代科學技術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引起了人們對物質、運動、空間、時間、因果律乃至生命現象的認識的重大變化,對物理學理論的性質的認識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越來越多謹啟哪的事實表明,物理學在揭開微觀和宏觀深處的奧秘方面,正醞釀著新的重大突破。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成果應用於實踐,出現了象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激光、宇航等許多新技術科學。這些新興技術正有力地推動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促進生產的發展。而隨著生產和新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有力地促進物理學的發展。這就是物理學的發展與生產發展的辨證關系。
B. 十九世紀末微觀物理的三大發現
物理學的三大發現:X射線 發現電子 天然放射性的發現
一、X射線
19世紀末,陰極射線的研究正方興未艾,德國的維爾芝堡大學,治學嚴謹的倫琴(1845-1923)教授,也致力於這個問題的研究.
1895年11月8**晚,倫琴用黑的厚紙板把陰極射線管子包起來,意外的發現1米以外的熒光屏在閃光,而這絕不是陰極射線,因陰極射線穿不透玻璃,只能行進幾厘米遠.
倫琴斷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一種從未曾記載過的東西.倫琴用它拍出了一張肉淡骨濃的手掌照片,有人用它鑒別古畫,一時引起轟動,倫琴將這具有非凡魅力的射線命名為「X」射線.
由於X射線與原子中內層電子的躍遷有關,這說明了物理學還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領域.
X射線本身在醫療、研究物質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實用價值.
二、發現電子
1.對陰極射線的眾說紛紜19世紀末,陰極射線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以太波,有人認為是一種電磁波,而第一個確認它是粒子流,並由此發現基本粒子——電子的是JJ.湯姆遜.
2.意義:a.宣告了原子是可分的.b.為進行電子和原子的研究開創了新的實驗技術.JJ.湯姆遜於1906年獲諾貝爾獎.
三天然放射性的發現——鈾鹽的放射性的發現
1.貝克勒爾 (1852-1909)生長在法國巴黎,家庭中有許多學者.祖父和父親都是固體磷光專家,從事研究工作有60年的歷史,貝克勒爾早期從事光學研究,43歲開始研究放射現象.
2.鈾鹽的實驗倫琴的發現,使貝克勒爾聯想到,天然物體是否也能產生X光那樣的放射現象呢?由於有著家庭的背景,貝克勒爾捷足先登,從諸多發光物體中,最後選擇到鈾鹽.最初他認為是由太陽激發鈾鹽的熒光,但是,由於天連續陰雨綿綿,貝克勒爾不得不把用黑紙包的感光底片與鈾鹽一起鎖進了抽屜,結果底片仍舊被鈾鹽感光了,鈾元素自身也能產生輻射的現象,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3.意義:貝克勒爾射線的發現,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發輻射現象,引起了人們對原子核問題的關注.貝克勒爾獲1903年諾貝爾獎.
C. 基礎物理學理論近年來有什麼的發展
目前的物理學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人類的認知層次沒有跟上去!人類的認知有表面現象和內在本質兩個層次:表面層次是物質和能量,透過表面現象看內在本質,由於萬物有靈,內在的本質層次就是信息和意識。
物理學界在宏觀世界研究到了有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在微觀世界研究到有質子、電子、光子、中微子,再也無法深入了,研究只在瓶頸處轉圈,卻不知頂上還有瓶蓋存在,打開瓶蓋的金匙就是(萬物有靈),瓶蓋外面就是本質層次!有什麼疑惑不解之處,請見(宇宙物理學全釋)一文。
D. 目前物理學的研究領域從空間層次上來說,微觀上已達到 ( ) A.10-18 m B.10-16 m C.10-10 m D.10-9 m
選A
現在的物質基本結構的研究在誇克層次,遠遠小於所謂的原子啊之類的。
本人就是做這方面研究工作的。但工作中還真沒有怎麼涉及到尺寸的問題,一般都是質量啊,壽命啊,各種量子數啊的。
E. 生活大爆炸而論,現在物理學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物理學在階段上來說,已經接近終結。
前兩年有個上帝粒子被發現的事情記得嗎?那個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意味著大統一理論(強、弱互作用力、電磁力三者統一)被實踐證明是可行的。
大統一之後,就是廣義相對論跟量子力學的統一(前三者跟引力的統一),這以後,物理學可能就將終結(出現終極大一統理論,或者叫萬有理論)。
F. 物理學發展經歷的三個重要時期是什麼
古代:就是古希臘及其他地域物理學家的學說,如亞里士多德,托勒密;
近代:由伽利略牛頓等代表發展有實證的物理學;
現代:以愛因斯坦普朗克及龐加萊為代表的現代物理學。
物理學分類:
1、牛頓力學(Newton mechanics)與分析力學(analytical mechanics)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2、電磁學(electromagnetism)與電動力學(electrodynamics)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3、熱力學(thermodynamics)與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4、狹義相對論(special relativity)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以及相關的動力學規律。
5、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研究在大質量物體附近,物體在強引力場下的動力學行為。
6、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6)微觀物理學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擴展閱讀:
物理學是對自然界概括規律性的總結,是概括經驗科學性的理論認識。
六大性質:
1.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2.和諧統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麼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一了。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又把質量和能量建立了統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一了。
3.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5.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現的物理現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象更加明顯。
G. 物理發展的三個階段
1. 古代物理學時期
這一時期是從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15世紀,是物理學的萌芽時期。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物理學還處於前科學的萌芽階段,嚴格的說還不能稱其為「學」。物理知識一方麵包含在哲學中,如希臘的自然哲學,另一方面體現在各種技術中,如中國古代的科技。 這一時期的物理學有如下特徵: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觀察、直覺的猜測和形式邏輯的演繹;在知識水平上基本上是現象的描述、經驗的膚淺的總結和思辨性的猜測;在內容上主要有物質本原的探索、天體的運動、靜力學和光學等有關知識,其中靜力學發展較為完善;在發展速度上比較緩慢,社會功能不明顯。 這一時期的物理學對於西方又可分為兩個階段,即古希臘-羅馬階段和中世紀階段。〖1〗古希臘-羅馬階段(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5紀)。主要有古希臘的原子論、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公元前212)的力學、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約90-168)的天文學等。〖2〗中世紀階段(公元5世紀至公元15世紀)。主要有勒·哈增(AL-Hazen,約965-1038)的光學、沖力說等。
2. 近神仿代物理學時期
(又稱經典物理學時期) 這一時期是從16世紀至19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誕生、發展和完善時期。物理學與哲學分離,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迅速形成比較完整嚴密的經典物理學科學體系。 這一時期的物理學有如下特徵:在研究方法上採用實驗與數學相結合、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和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等方法;在知識水平上產生了比較系統和嚴密科學理論與實驗;在內容上形成比較完整嚴密的經典物理學科學體系;在發展速度上十分迅速,社會功能明顯,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與社會的迅速發展。 這一時期的物理學又可細分為三個階段。〖1〗草創階段(16世紀至17世紀)。主要在天文學和力學領域中爆發了一場「科學革命」,牛頓力學誕生。〖2〗消化和漸進階段(18世紀)。建立了分析力學,光學、熱學和靜電學也取得較大的發展。〖3〗鼎盛階段(19世紀)。相繼建立了波動光學、熱力學與分子運動論、電磁學,使經典物理學體系臻於完善。
3. 現代物理學時期
這一時期是從19世紀末至今,是現代物理學的誕生和取得革命性發展時期。物理學的研究領域得到巨大的拓展,實驗手段與設備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強,理論基礎發生了質的飛躍。 這一時期的物理學有如下特徵:在缺戚研究方法上更加依賴大規模的實驗、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維和國際化的合作與交流;在認識領域上拓展到微觀(10-13)與宇觀(200億光年)和接近光速的高速運動新領域,變革了人類對物質、運動、時空、因果律的認識;在發展速度上非常迅猛,社會功能十分顯著,推動了社會的飛速發展。 這一時期的物理學又可大致地分為兩個階段。〖1〗革命與奠基階段(1895年至1927年)。建立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2〗飛速發展階段(1927年至今)產生了量子場論、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半導體物理學、現代宇宙學、現代物理技術等分支游扮纖學科。
H. 簡述物理學的發展簡史
物理學發展史與各年代成就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規律的科學,是除數學外最基本的一門學科。
物理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種現象。
因此物理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就是宇宙間各種物質的性質、存在狀態、各種物理運動形式及其轉化現象、物質的內部結構及這些內部結構的組成部分,物理領域的各種基本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由於一切物理現象都在時間、空間中表現出來和發生運動和轉化,所以物理學也要研究時間和空間的性質、聯系等。
進行物理學研究,首先是觀察各種客觀物理現象;或是進行試驗,通過變革研究對象以觀察因而產生的運動和轉化狀況中,找出規律;再從許多表象性的規律中,揭示基本規律,建立較為系統的理論。 物理學研究除了要依靠好的科學方法外,還要取決於認知工具。工具越先進,研究效率越高,成果越顯著。 物理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方法,它對其他學科的研究,乃至哲學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物理學發展史(從1638年至1962年)
公元1638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一書出版,書內載有斜面實驗的詳細描述。伽利略的動力學研究與1609~1618年間德國科學家開普勒根據天文觀測總結所得開普勒三定律,同為牛頓力學的基礎。
公元1643年,義大利科學家托利拆利作大氣壓實驗,發明水銀氣壓計。
公元1646年,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實驗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國科學家格里開發明抽氣泵,獲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國科學家波義耳實驗發現波義耳定律。十四年後,法國科學家馬里奧特也獨立的發現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開作馬德堡半球實驗。
公元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用三棱鏡作色散實驗。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發現光經過方解石有雙折射的現象。
公元1675年,牛頓作牛頓環實驗,這是一種光的干涉現象,但牛頓仍用光的微粒說解釋。
公元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作風箏實驗,引雷電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國科學家普列斯特勒根據富蘭克林導體內不存在靜電荷的實驗,推得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義大利科學家加伐尼發現蛙腿筋肉收縮現象,認為是動物電所致。不過直到1791年他才發表這方面的論文。
公元1785年,法國科學家庫侖用他自己發明的扭秤,從實驗得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這以前,英國科學家米切爾已有過類似設計,並於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國科學家查理發現了氣體膨脹的查理-蓋·呂薩克定律。蓋·呂薩克的研究發表於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現象,認為是兩種金屬接觸所致。
公元1798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用扭秤實驗測定萬有引力常數G。
公元1798年,美國科學家倫福德發表他的摩擦生熱的實驗,這些實驗事實是反對熱質說的重要依據。
公元1799年,英國科學家戴維做真空中的摩擦實驗,以證明熱是物體微粒的振動所致。
公元1800年,英國科學家赫休爾從太陽光譜的輻射熱效應發現紅外線。
公元1801年,德國科學家裡特爾從太陽光譜的化學作用,發現紫外線。
公元1801年,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用干涉法測光波波長。
公元1802年,英國科學家沃拉斯頓發現太陽光譜中有暗線。
公元1808年,法國科學家馬呂斯發現光的偏振現象。
公元1811年,英國科學家布儒斯特發現偏振光的布儒斯特定律。
公元1815年,德國科學家夫琅和費開始用分光鏡研究太陽光語中的暗線。
公元1819年,法國科學家杜隆與珀替發現克原子固體比熱是一常數,約為6卡/度·克原子,稱杜隆·珀替定律。
公元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導線通電產生磁效應。
公元1820年,法國科學家畢奧和沙伐由實驗歸納出電流元的磁場定律。
公元1820年,法國科學家安培由實驗發現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力,1822年進一步研究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出安培作用力定律。
公元1821年,愛沙尼亞科學家塞貝克發現溫差電效應(塞貝克效應)。
公元1827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懸浮在液體中的細微顆粒作不斷地雜亂無章運動,是分子運動論的有力證據。
公元1830年,諾比利發明溫差電堆。
公元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公元1834年,法國科學家珀耳帖發現電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應。
公元1835年,美國科學家亨利發現自感,1842年發現電振盪放電。
公元1840年,英國科學家焦耳從電流的熱效應發現所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電阻及時間成正比,稱焦耳-楞茨定律(楞茨也獨立地發現了這一定律)。其後,焦耳先後於1843,1845,1847,1849直至1878年測量熱功當量,歷經四十年,共進行四百多次實驗。
公元1842年,法國科學家勒諾爾從實驗測定實際氣體的性質,發現與波義耳定律及蓋·呂薩克定律有偏離。
公元1843年,法拉第從實驗證明電荷守恆定律。
公元1845年,法拉第發現強磁場使光的偏振面旋轉,稱法拉第效應。
公元1849年,法國科學家斐索首次在地面上測光速。
公元1851年,法國科學家傅科做傅科擺實驗,證明地球自轉。
公元1852年,英國科學家焦耳與威廉·湯姆遜發現氣體焦耳-湯姆遜效應(氣體通過狹窄通道後突然膨脹引起溫度變化)。
公元1858年,德國科學家普呂克爾在放電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公元1859年,德國科學家基爾霍夫開創光譜分析,其後通過光譜分析發現銫、銣等新元素,他還發現發射光譜和吸收光譜之間的聯系,建立了輻射定律。
公元1866年,德國科學家昆特做昆特管實驗,用以測量氣體或固體中的聲速。
公元1869年,德國科學家希托夫用磁場使陰極射線偏轉。
公元1871年,英國科學家瓦爾萊發現陰極射線帶負電。
公元1875年,英國科學家克爾發現在強電場的作用下,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質會變為各向異性,從而使光產生雙折射現象,稱克爾電光效應。
公元1876年,德國科學家哥爾德茨坦開始大量研究陽極射線的實驗,導致極墜射線的發現。
公元1879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開始一系列實驗,研究陰極射線。
公元1879年,奧地利科學家斯忒藩發現黑體輻射經驗公式。
公元1879年,美國科學家霍爾發現電流通過金屬時,在磁場作用下產生橫向電動勢的霍爾效應。
公元1880年,法國科學家居里兄弟發現晶體的壓電效應。
公元1881年,美國科學家邁克耳遜首次做以太漂移實驗,得到零結果。由此產生邁克耳遜干涉儀,靈敏度極高。
公元1885年,邁克耳遜與莫雷合作改進斐索流水中光速的測量。
公元1887年,邁克耳遜與莫雷再次做以太漂移實驗,又得零結果。
公元1887年,德國科學家赫茲作電磁波實驗,證實了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同時,赫茲發現光電效應。
公元1890年,匈牙利科學家厄沃作實驗證明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
公元1893年,德國科學家勒納德研究陰極射線時,在射線管上裝一薄鋁窗,使陰極射線從管內穿出進入空氣,射程約l厘米,人稱勒納德射線。
公元1895年,P.居里發現居里點和居里定律。
公元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
公元1896年,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公元1896年,荷蘭科學家塞曼發現磁場
I. 有人說物理學近50年沒有實質性進展,是否說明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應用已經到了極限
「是否說明人類對科學的探索」,這句話本身有問題,說明你對科學不太了解。
科學不是一門專門學科。科學包含三個方面,一,科學研究體系,科學研究的是關於自然界實有的物質,自然界沒有的東西不是科學研究的范疇。比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都是自然界實際存在的物質、現象。而文學、藝術、美學、經濟學等是自然界沒有的實體,是非物質的東西,所以科學不研究文學、美學等東西;二,科學是一種方法。所謂科學方法,簡單說就是觀察加實證的方法;三,科學還包括科學精神。科學精神包括懷疑精神、探索精神、實證精神和理性精神。
J. 物理學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物理學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物理學更成為高新技術的基礎。
1、在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空間物理,能把宇宙飛船送上太空,使人類實現了飛天的夢想。也使中國人「九天攬月」成為可能。(2007年我們國家要登月,那時就是神州7號)。楊得偉是神州6號。
(學完萬有引力定律可窺一斑)
2、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偏轉的規律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電視機顯像管等。(學完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偏轉會了解了。)
刀。如核磁共振,超聲波,X光機等。3、核物理的研究使放射線的應用成為可能。醫療上的放療。在醫療上還有很多,如用於治療腦瘤的
4、20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誕生了近代物理,開創了微電子技術的時代。半導體晶元。電子計算機。沒有量子力學也就沒有現代科技 。
5、20世紀60年代,激光器誕生。激光物理的進展使激光在製造業、醫療技術和國防工業中的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家熟悉的微機光碟就是用激光讀的。光導纖維等。
6、20世紀80年代高溫超導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為超導體的實際應用開辟了道路。磁懸浮列車等。80年代,我國高溫超導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7、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納米技術,使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設計並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團,使其具有人們希望的特性。納米材料的應用現是一個新興的又應用很廣泛的前沿技術。秦始皇兵馬俑的色彩防脫。
8、生命科學的發展也離不開物理學。脫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於細胞核中的一種重要物質,它是儲存和傳遞生命信息的物質基礎。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物理學家克里克利用X射線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許(著名實驗物理學家)的實驗室成功地測定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可以說物理學的發展,促進了各個領域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物理學的發展引發了一次又一次的產業革命,推動著社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可以說社會的每一次大的進步都與物理學的發展緊密相連。
18世紀中葉,在熱學發展的基礎上發明並改進了蒸汽機。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促成了手工業向機械化的大生產的轉變,並使陸上和海上的大規模的長途運輸成為可能。大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古人雲:一日千里。火車、飛機的使用使每一個地球人實現了「一日千里」甚至日行萬里的夢想。蒸汽機的使用是第一次產業革命。
1840年,法拉弟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並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電力工業,使人類進入電氣化的時代,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想想現在使用的電燈、電話、電視、微機等一切的電力設施就能體會了。這是第二次產業革命。
20世紀70年代,微觀物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開創了微電子工業,使世界開始進入了以電子計算機應用為特徵的信息時代。這是第三次產業革命。
可以說社會的每一次巨大的進步都是在物理學發展的基礎上完成的。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就沒有人類社會和文明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