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行車輪胎加寬在物理上是什麼目的
增大摩擦力
2. 自行車中的物理學知識
自行車的基本原理就是將人行走時用到的靜摩擦以滾動摩擦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減少損耗,所以人騎車才感拆毀游覺比走路旅銷輕松。
傳動系統用到余燃了大量的輪軸。(腳蹬子,後輪的齒系統)車把轉彎的時候用到了杠桿。車輪上的花紋利用摩擦增大了自行車的抓地能力。
暫時就想到這些
3. 關於自行車的物理知識
首先,我們從車型說起:按照車輪的直徑,可以將自行車分為28型、26型等若干車型。也許有人要問,26、28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個問題開始也困擾過我們。但是,後來我在修自行車的過程中,偶然發現車胎上寫著71cm,我找來捲尺,量出直徑,恰好為衫昌茄71cm,後來,通過查閱字典的單際單位。同理,24、26也如此!
下面是我的研究成果:
(一)前後輪摩擦力方面的問題
前後輪所受摩擦力方向是否一致?你可能會說 「不同」,但具體是什麼方向,也說不清楚。
正好,有些同學研究黑板擦問題。他們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滑動時,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氈面變形,而變形方向與相對滑動方向恰恰相反,我從中大受啟發。
最後我們確定實驗研究法。
前輪:將一條厚海綿裹在車輪上,固定好,讓前輪自由轉動,保持前進狀態,然後剎車,這時車輪下的海綿都擠在車輪著地點的後方,由此推知地面給前輪一個向後的摩擦力與車前進方向相反,是阻力;對於後輪,我們先把它架空,驅動腳蹬,使車輪轉起來,然後讓它著地,在著地的一瞬間,發現海綿擠在車輪著地點的前面,實驗表明地面給車後輪一個向前的磨擦力,導致車前進,這也就是自行車能前進的原因。
結論:前輪受的磨擦力向後,後輪受的磨擦力向前。後輪提供車前進的動力。
(二)自行車輪胎中的物理知識
自行車的輪胎在自行車整個結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缺少了它,自行車就會失去生命,不能前進。同時,輪胎中也包含了許多的物理知識。
我讓幾個人騎不同型號的自行車,在較光滑的路面上(地面上的阻礙物,如小石子等已被除去),同時同地開始行進,行進途中保持相同的速度,行駛到規定的距離時,同時捏閘後,車輪與地面保持滑動磨擦,車輪與地面滑動磨擦測得的軌跡長短不同,經過多次實驗作出圖表。第一次我們發現普通車停的較快,經過多次實驗發現,在同樣的情況下,最先停下來的車型不大相同,沒有一定的規律性。這與理想狀態有一定差距(我們想像中的情景:在相同情況下,四輛自行車應同時停下來)。我們經過思考和研究認為,造成我們這一實驗失敗的主要因素有:閘皮與車輪的接觸程度不同,輪胎中充氣的質量有一定的差異,路面的狀況以及車速的把握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其他因素還有待我們去研究,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我們決定調試配重並且調整好閘皮與鋼圈之間距離又經過實驗,我們發現粗糙的自行車輪胎與地面磨擦的軌跡較短。圖表如下:
捷安特 飛鴿 鳳凰(老式)
第一次 2.85m 3.08m 3.12m
第二次 2.30m 2.47m 2.59m
第三次 3.15m 3.23m 3.41m
第四次 2.66m 2.78m 2.99m
為什麼輪胎粗糙的自行車滑動距離較短呢?我們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做了解釋。當三種自行車的質量m一定時,自行車的加速度a為負值,a=μg,粗糙的輪胎與地面的動磨擦因數μ較大,磨擦力F也越大,加速度值越大,根據V0=at,s= 得 ,由此得出結論,輪胎越粗糙的自行車,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磨擦的軌跡越短。
(三)輻絲部分
一個車輪上共有36根輻絲,構成一個網狀結構,最初人們把自行車的輪胎設計成一個木製的圓盤,而現在設計成了輻絲,僅用36根很細的輻絲便起到了支撐作用,我們小組劉佳同學提出,當給輪胎施加豎直向下的壓力時,車輪水平方向的幾根輻絲是否受力,對此,我們組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請教了一位修車的師傅,修車的師傅告訴我們,當給車施加向下的壓力時,車豎直方向上的上下各六根輻絲受到壓力,而水平方向上的輻絲也受力。我們為了討論水平方向輻絲是否受力,做了以下實驗,找一輛廢舊的童車的輪胎,兩人一起用力壓輪胎,觀察到輪胎幾乎沒有變形,而抽去輪胎水平方向兩側的輻絲,再用力壓輪胎,發現輪胎在豎直方向上壓扁了。所以水平方或察向也受力。因此自行車的輪胎選用了輻絲交叉的方法。
(四)自行車的傳動部分
自行車的運動主要是將人腳交替對腳踏板的壓力轉化為車輪與地面的磨擦力,轉化的重要部分是自行車的傳動部分。
自行車的傳動部分主要是由腳蹬「飛輪」、鏈條及後輪四部分組成。下面淺談一下自行車傳動部分的工作迅碰過程。人在騎車時,兩腳交替把腳蹬踩下「牙盤」轉動,由於「牙盤」和「飛輪」的小齒和鏈條相互咬合,帶動了後面飛輪的轉動,自行車後輪向前運動,使自行車向前行駛。這個過程雖然簡單,卻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識。
腳蹬和牙盤之間是省力的輪軸。因為腳蹬轉動半徑大於牙盤,所以蹬車時不必費太大的力。
使用帶齒的輪盤與鏈條相互咬合代替了皮帶傳動,增大了磨擦,更有力地帶動了「飛輪」的轉動。
自行車運動時「牙盤」與「飛輪」以相同速度轉動,根據我們所學的線速度公式V1=rw因v一定,所以 ,即r飛/r牙<1,所以ω飛/ω牙>1。即在相同的時間內,飛輪的轉動圈數大於牙盤的轉動圈數。而飛輪與後輪共軸,所以二者角速度相等,因此當牙盤轉一周時,後輪會轉幾周以此來提高速度。得到牙盤與飛輪角速度比,由此可得出,踏板所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與車後輪(或前輪)的角速度比也為r2:r1。當知道車輪直徑時也可根據數單腳蹬踏板所做圓周運動的次數n估測自行車行駛距離,表達式為:變速自行車有多種「牙盤」與「飛輪」的比,比例的個數為牙盤個數x1乘以x2,其中當牙盤與飛輪的半徑比r1:r2越大時,蹬車子越費力,蹬車次數減少,多在下坡時使用;當r1:r2越小時,蹬車子越省力,但蹬車次數增多,以上是我們研究得出的一條結論,多用於上坡時。原理:蹬車時總是雙腳交替用力,當自行車行駛時阻力F2一定時,單腳蹬力F1與阻力之比為r1:r2;上坡時阻力F2增大,若用人體比較舒適的蹬力F1蹬自行車時,飛輪與牙盤r1:r2就需增大,下坡時F減小,此時若用相同的力F1蹬自行車,那麼飛輪與牙盤的比r1:r2就需減小。
使用充氣輪胎,還涉及了一個動量定理的物理知識,只有使t變長,F才能變小,從而起到緩沖作用。
我們研究了有關輪胎中的熱學知識。
自行車輪胎不是木製的而是在輪胎中充氣的好處:以減弱沿地面行駛時產生的震動。但是應注意的是,輪胎中充氣不能過滿。特別是在夏天,輪胎中的壓縮氣體受熱膨脹,當膨脹到一定程度時,輪胎的體積不再變化而壓強逐漸增大,根據物理知識p T,內部壓強增大,會導致爆破,因此在夏天不要將自行車停放在太陽底下,以免造成同樣的後果。
另外,我們准備進行車閘力矩問題的實驗,但由於各種自行車的車輛力矩相距甚遠,以及測量上的困難,我們後來放棄了。
此外,滾動軸承運用了滾動磨擦小於滑動磨擦;車架的三角形,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變力易平衡等特性。
4. 為什麼人們經常說單車輪胎越大騎起來越穩呢是怎麼個原理誰解釋一哈
因為輪胎越寬,它的抓地力就越強,當然就穩了。
一般而言,公路車的輪胎是比較窄的光頭胎或半光胎。因為人的功率有限,因此輪胎寬度增加帶來的抓地力提升,不足以抵消因此帶來的摩擦力。所以,公路車一般都是盡量把輪胎做窄的。騎一台公路車滑行,和騎一台山地車滑行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雖然不能控制其他所有的變數,但是可以比較放心地說,公路車之所以更輕便,很大程度上廳旁嫌的原因是因為車胎的滾動阻力更小。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會有一些特殊的公路車,使用越野輪胎,參加越野公路賽。這種比賽中,車手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時,會下來扛車,這是這種比賽的一大特點。
山地車一般會使用比較寬的輪胎,但是除了最近新興的「胖車」以外,一般輪胎的寬度都不超過2.4。更寬的輪胎可以更好的應對路面帶啟昌來的沖擊,同時可以在糟糕的環境下提供較大的抓地力。
但是,也有很多「山馬黨」和「騎游扮手黨」將山地車較寬的輪胎換成1.5甚至更細的光頭胎,這一做法也說明在路面良好的環境下,較細的輪胎能夠提供更小的阻力。
5. 自行車運用了什麼物理知識
1、摩擦方面 (1)自行車車輪胎、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些花紋,增畢凳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 (3)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轉動方便。 (4)剎車時,需要纂緊剎車把,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 (5)緊蹬自行車前進時,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後,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自行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後,這兩個力均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2、壓強方面 (1)一般情況下,充足氣的自行車輪胎著地面積大約為 S=2×10Cm×5cm=100×cm2,當一普通的成年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F=(500N+150N)=650N,可以計算出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6。5×104Pa。 (2)在車軸擰螺母處要加一個墊圈,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 (3)自行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腳的壓強, (4)自行車的內胎要充夠足量的氣體,在氣體的體積、溫度一定時,氣體的質量越大,壓強越大。 (5)自行車的車座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身體的壓強。 3、輪軸方面 (1)自行車的車把相當於一個輪軸,車把相當於輪,前軸為軸,是一個省力老談杠桿,如圖3所示。 (2)自行車的腳踏板與中軸也相當於一個輪軸,實質為一個省力杠桿。 (3)自行車的飛輪也相當於一個省力的輪軸。 4、杠桿方面 自行車的剎車把相當於一個省力杠桿。 5、慣性方面 (1)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侍數碰,停止蹬自行車後,自行車仍然向前走,是由於它有慣性。 (2)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若遇到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要先捏緊後剎車,然後再捏緊前剎車,或者前後一起捏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人由於慣性而向前飛出去。 6、能量轉化方面 (1)當人騎自行車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是由於下坡時人和自行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自行車的動能。 (2)當人騎自行車上坡之前要緊蹬幾下,目的是增大速度,來增大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這樣上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3)自行車的車梯上掛有一個彈簧,在它彈起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車梯自動彈起。 7、聲學方面 自行車的金屬車鈐發聲是由於鈴蓋在不停的振動,而汽笛發聲是由於汽笛內的氣體不斷的振動而引起的。 8、齒輪傳動方面 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如圖5所示,設齒輪邊緣的線速度為v ,齒輪的半徑為R,齒輪轉動的角速度為ω,則有v = ωR。 二、熱學知識 在夏天自行車輪胎內的氣體不能充得太足,是為了防止自行車爆胎,因為對於質量、體積一定的氣體,當溫度越高,壓強越大,當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若超過了輪胎的承受能力,就會發生爆胎的情況。 三、光學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車的後面都裝有一個反光鏡,它的設計很巧妙,組它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組成一個立體直角,用其內表面作為反射面,這叫角反射器。當有光線從任意角度射向尾燈時,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當光線射向反光鏡時,會使後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間,當汽車燈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車尾燈上,無論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車上,其光強遠大於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發光的紅燈,足以讓汽車的司機觀察到。 四、電學方面 在有些自行車上裝有小型的發電裝置,它利用摩擦轉動,就像我們在實驗室中看到的手搖發電機一樣,發出的電能供給車燈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
滿意請採納
6. 物理中山地車的輪胎較寬的目的
輪胎較寬是因為這樣可以減小山地車多山地的壓強,山地的地面凹凸不平而且會有閉游小石子,使隱卜輪胎加寬減小壓強,這樣必免了輪胎被軋破,增加了輪胎的使用壽轎攜銷命。
7. 自行車輪胎的尺寸標准和什麼有關,物理原理是什麼
輪胎的尺寸標准和自行車輪組的尺寸有關,多大的輪組就用多罩蘆大的輪胎,拿唯物理原理增大壓強減小摩擦力,速度就物敏帶快了,具體 山地車60pbs 公路車120 pbs
8. 自行車的物理原理
自行車上的物理學知識
自行車的車架、輪胎、腳踏、剎車、鏈條等25個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車架是自行車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貨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點,大致可將其分為導向系統、驅動系統、制動系統:
1、導向系統:由車把、前叉、前軸、前輪等部件組成。乘騎者可以通過操縱車把來改變行駛方向並保持車身平衡。
2、驅動(傳動或行走)系統:由腳蹬、中軸、鏈輪、曲柄、鏈條、飛輪、後軸、後輪等部件組成。人的腳的蹬力是靠腳蹬通過曲柄,鏈輪、鏈條、飛輪、後軸等部件傳動的,從而使自行車不斷前進。
3、制動系統:它由車閘部件組成、乘騎者可以隨時操縱車閘,使行駛的自行車減速、停使、確保行車安全。
此外,為了安全和美觀,以及從實用出發,還裝配了車燈,支架等部件。
下面來具體介紹一些與力學知識有關的自行車部件:
1、車架部件是構成自行車的基本結構體,也是自行車的骨架和主體,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間接安裝在車架上的。
車架部件的結構形式有很多,但總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男式車架和女式車架。
車架一般採用普通碳素銅管經過焊接、組合而成。為了減輕管重量,提高強度,較高檔的自行車採用低合金鋼管製造。為了減少快速行駛的阻力,有的自行車還採用流線型的鋼管。
由於自行車是依靠人體自身的驅動力和騎車技能而行駛的,車架便成為承受自行車在行駛中所產生的沖擊載荷以及能否舒適、安全地運載人體的重要結構體,車架部件製造精度的優劣,將直接影響乘騎的安全、平穩、和輕快。一般輻條是等徑的,為了減輕重力,也有製成兩端大、中間小的變徑輻條,還有為了減少空氣阻力將輻條製成扁流線型
2、外胎:分軟邊胎和硬邊胎兩種。軟邊胎斷面較寬,能全部裹住內胎,著地面積比較大,能適宜多種道路行駛。硬邊胎自重輕,著地面積小適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具有阻力小,行駛輕快等優點。
外胎上的花紋是為了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山地自行車的外胎寬度特別寬,花紋較深也是適應越野山地用。
3、腳蹬部件:腳蹬部件裝配在中軸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個將平動力轉化為轉動力的裝置,自行車騎行時,腳踏力首先傳遞給腳蹬部件,,然後由腳蹬軸轉動曲柄,中軸,鏈條飛輪,使後輪轉動,從而使自行車前進。因此腳蹬部件的結構和規格是否合適,將直接影響騎車人的放腳位置是否合適,自行車的驅動能否順利進行。
腳踏:可分為整體式腳踏和組合式腳踏。無論什麼款式的腳踏都必須有腳踏面,必須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可以選用橡膠、塑料或金屬材料製造。腳踏必須轉動靈活。
4、前叉部件:前叉部件在自行車結構中處於前方部位,它的上端與車把部件相連,車架部件與前管配合,下端與前軸部件配合,組成自行車的導向系統。
轉動車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輪改變方向,起到了自行車的導向作用。此外,還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車行駛的作用。
前叉部件的受力情況屬懸臂梁性質,故前叉部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等性質。
5、鏈條:鏈條又稱車鏈、滾子鏈,安裝在連輪和飛輪上。其作用是將腳踏力由曲柄、鏈輪傳遞到飛輪和後輪上,帶動自行車前進。
鏈輪:用高強度鋼材製成,保證其達到需要的拉力。
6、飛輪:飛輪以內螺紋旋擰固定在後軸的右端,與鏈輪保持同一平面,並通過鏈條與鏈輪相連接,構成自行車的驅動系統。從結構上可分為單級飛輪和多級飛輪兩大類。
單級飛輪又稱為單鏈輪片飛輪,主要由外套、平擋和芯子、千斤、千斤簧、墊圈、絲擋幾鋼球等零件組成。
其單級飛輪工作原理:當向前踏動腳踏是,鏈條帶動飛輪向前轉動,這時飛輪內齒和千斤相含,飛輪的轉動力通過千斤傳到芯子,芯子帶動後軸和後輪轉動,自行車就前進了。
當停止踏動腳踏板時,鏈條和外套都不旋轉,但後輪在慣性作用下仍然帶動芯子和千斤向前轉動,這時飛輪內齒產生相對滑動,由此將芯子壓縮到芯子的槽口內,千斤又壓縮了千斤簧。當千斤齒頂滑到飛輪內齒頂端時,千斤簧被壓縮得最多,再稍微向前滑一點,千斤被千斤簧彈到齒根上,發出「嗒嗒」的聲響。芯子轉動加快,千斤也很快在各個飛輪內齒上滑動,發出「嗒嗒」的聲音。當反向踏動腳踏時,外套反向轉動,會加速千斤的滑動,使「嗒嗒」聲響得更急促。多級飛輪是自行車變速裝置中的一個重要部件。
多級飛輪是在單級飛輪的基礎上,增加幾片飛輪片,與中軸上的鏈輪結合,組成各種不同的傳遞比,從而改變了自行車的速度。
9. 自行車上的物理知識研究報告
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和運載工具。在它的「身上」運用了許多力學知識,測量中的應用。在測量跑道的長度時,可運用自行車。如普通車輪的直徑為0.71米或0.66米。那麼轉過一圈長度為直徑乘圓周率π,即約2.23米或2.07米。
然後,讓車沿著跑道滾動,記下滾過的圈數n,則跑道長為n×2.23米或n×2.07米。力和運動的應用。減小與增大摩擦。車的前軸、中軸及後軸均採用滾動以減小摩擦。為更進一步減小摩擦,人們常在這些敗鍵跡部位加潤滑劑。
多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以增大摩擦。如車的外胎,車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閘把套等。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以增大摩擦。
如在剎車時,車輪不再滾動,而在地面上滑動,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車可迅速停駛。而在剎車的同時,手用力握緊車閘把。
增大剎車皮對鋼圈的壓力以達到制止車輪滾動的目的。彈簧的減震作用。車的座墊下安有許多根彈簧,利用它的緩沖作用以減小震動。壓強知識的應用自行車車胎上刻有載重量。如車載過重,則車胎受到壓強太大而被壓破。
(9)山地自行車輪胎寬而粗是什麼物理知識擴展閱讀:
研究報告分:研究的對象和方法、研究的內容和假設、研究的步驟及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研究報告內容的邏輯性是整個研究思路邏輯性的寫照。
報告必須絕對如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必須恰如其分。文字、用詞應力求准確。概念表述應盡量用科學性用語,避免用常察並識性用語,以免讀者費解或產生歧義。
當然,研究報告的文字也必須簡單、明了、通順、流暢,既要明白如話,又要把研究的效果准確地、科學地表達出來。通過全面的調查研究,分析論證某個建設或改造工亮此程、某種科學研究、某項商務活動切實可行而提出的一種書面材料。
10. 自行車中的物理知識
自行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見的有普通載重自行車、輕便自行車、山地自行車、童車、賽車、電動自行車等.它結構簡單,方便實用,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自行車中的物理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自行車的有關原理
一、 車體設計原理
A:手把連接前輪的轉向機制是輪軸的運用,一般女裝車手把大多比較寬,就是因為把“輪”的半徑加大,可以更省力,騎起來很優雅.
B:剎車把手是一個簡單的杠桿,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對剎車片產生很大的壓力.
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車輪減速,同時在接地點產生向後的摩擦力來使車體減速.以前輪夾式剎車和傳統後輪軸心的盤式剎車來比較,對同樣大小的剎車壓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較長,會比後者有較大的力矩,效果較佳.
D:接地的輪胎也是靠摩擦力使車子前進,剎車也是同樣道理.
E:輪軸中央用滾珠軸承加黃油來減少摩擦,提高傳動效率.
F:踏板是輪軸的運用.
G:前後齒輪是利用鏈條傳動的齒輪系統,因為前大後小,所以費力而省時,可以把車子加速到很快.
H:後齒輪傳動給後輪是一種作用力施在軸上的輪軸系統.
I:有些座墊下方是以彈簧為避震器,是彈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為彈簧秤外,另一大用途.
J:新型自行車有些裝上油壓避震器,是帕斯卡原理的運用.
二、為何自行車剛騎動時手把會不自覺轉動?
自行車基本上是兩點著地,騎動時可以不倒下是因為兩輪滾動時產生水平方向的角動量;當車子幾乎靜止時角動量消失了,質心要通過底座(人和車體在地面的投影)的機會非常少,不可避免就要倒下,此時若轉動手把就會產生垂直方向的角動量,使車子保持平衡,這點和飛盤轉動時可以保持平穩飛行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因為轉動不是很完整,方向又一再改變,所以一般不能撐很久.
三、變速原理
設前齒輪半徑a、後齒輪半徑b,a/b的比值愈大,可以愈省力,但省力一定較費時,所以車騎得不快,一般在起動時會把a/b調小一點,比較容易克服最大靜摩擦力,之後再把比值變大.一輛十段變速的自行車有兩個不同半徑的前輪,後面有五個,以共有十種組合.
四、剎車原理
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看,急剎車車子可能向前翻倒.先考慮前輪剎死的情形:此時以前輪著地點為支點,因車子有向前的慣性(人車的質心明顯在支點右上方),很容易有向前翻的情形發生;那後輪剎車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後輪剎死了車子的慣性一樣向前,但此時前輪對地面的壓力會增大,相對減少後輪的下壓力,所以翻車的機會較少,當然若是向前的慣性實在太大,車子一樣會以前輪為支點旋轉而使後輪會上蹺.
綜合以上可知:自行車最好不要單獨剎前輪,若只有一個剎車系統應裝在後輪,當然兩輪一起剎車最理想.不論用那一輪剎車,前輪的下壓力一定會增大,後輪的一定減少,所以前輪的剎車摩擦力比後輪的大.所以在機車或汽車上,效果較佳(當然也較貴)的碟式剎車裝在前輪,後輪再裝鼓式剎車,此即常在汽車廣告中聽到的”前碟後鼓”,但注意使用的前提是前後剎車一定同時作用,以免翻車.
(二)自行車中的物理知識
兩種常見的自行車,在其中涉及到很多衫猜物理知識,包括杠桿、輪軸、摩擦、壓強、能量的轉化等力學、熱學及光學知識,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
一、力學知識
1.摩擦方面
(1)自行車車輪胎、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些花紋,增大接觸面粗糙芹扒程度.增大摩擦力.
(2)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
(3)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轉或首型動方便.
(4)剎車時,需要纂緊剎車把,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
(5)緊蹬自行車前進時,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後,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自行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後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後,這兩個力均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2.壓強方面
(1)一般情況下,充足氣的自行車輪胎著地面積大約為S=2×10Cm×5cm=100×cm2,當一普通的成年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F=(500N+150N)=650N,可以計算出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6.5×104Pa.
(2)在車軸擰螺母處要加一個墊圈,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
(3)自行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腳的壓強,
(4)自行車的內胎要充夠足量的氣體,在氣體的體積、溫度一定時,氣體的質量越大,壓強越大.
(5)自行車的車座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身體的壓強.
3.輪軸方面
(1)自行車的車把相當於一個輪軸,車把相當於輪,前軸為軸,是一個省力杠桿,如圖3所示.
(2)自行車的腳踏板與中軸也相當於一個輪軸,實質為一個省力杠桿.
(3)自行車的飛輪也相當於一個省力的輪軸.
4.杠桿方面:自行車的剎車把相當於一個省力杠桿.
5.慣性方面
(1)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停止蹬自行車後,自行車仍然向前走,是由於它有慣性.
(2)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若遇到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要先捏緊後剎車,然後再捏緊前剎車,或者前後一起捏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人由於慣性而向前飛出去.
6.能量轉化方面
(1)當人騎自行車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是由於下坡時人和自行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自行車的動能.
(2)當人騎自行車上坡之前要緊蹬幾下,目的是增大速度,來增大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這樣上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3)如圖4所示,自行車的車梯上掛有一個彈簧,在它彈起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車梯自動彈起.
7.聲學方面
(1)自行車的金屬車鈐發聲是由於鈴蓋在不停的振動,而汽笛發聲是由於汽笛內的氣體不斷的振動而引起的.
8.齒輪傳動方面
(1)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如圖5所示,設齒輪邊緣的線速度為v ,齒輪的半徑為R,齒輪轉動的角速度為ω,則有v =ωR.
二、熱學知識
在夏天自行車輪胎內的氣體不能充得太足,是為了防止自行車爆胎,因為對於質量、體積一定的氣體,當溫度越高,壓強越大,當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若超過了輪胎的承受能力,就會發生爆胎的情況.
三、光學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車的後面都裝有一個反光鏡,它的設計很巧妙,組成如圖6所示,它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組成一個立體直角,用其內表面作為反射面,這叫角反射器.當有光線從任意角度射向尾燈時,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當光線射向反光鏡時,會使後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間,當汽車燈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車尾燈上,無論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車上,其光強遠大於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發光的紅燈,足以讓汽車的司機觀察到.
四、電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