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物理。離地面的高度有一個公式就是H=R減r,這里的三個字母分別表示什麼啊
一般情況下,在天體運動中,h表示的是環繞天體離中心天體表面的距離,也稱為軌道高度;R表示中心天體的球體半徑;r表示環繞天體的軌道半徑。即r=R+h
㈡ 水中浸物求水面高度公式
在受浸物均勻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水面高度公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在液體中浸泡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於被其排開的液體體積所產生的重量,即
F = m × g = ρ × V× g
其中F為物體所受到的浮力,m為物體在液體碰衡中的重量,g為重力加速度,ρ為液體密度,V為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排開的液體體積。由此公式推得浸泡物體導致水面升租圓高的高度公式:
h = V/S
其中,h為水面被浸泡物體下降的高度,V為物體的體積弊吵塌,S為物體接觸到水面的底面積。
㈢ 高一物理: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由平均速度求高度公式:h=1/2vt.公式怎樣得來
這里有梅爾敦定理:如果一個物體的速度是均勻增加的,那麼,該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就等於其初速度和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v=(v0+vt)/2
自由落體的初速度是O,所以平均速度=V/2所以h=1/2vt
或者通過圖像理解:V-T圖中速度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就是該段時間內的位移,圖形是三角形就很好理解::h=1/2vt.
㈣ 九年級物理,這題中的第二問用到的公式感覺沒學過,這種題怎麼寫
這個公式不是物理上的基本公式,教材上是沒有,這個公式很容易理解啊。就是體積=面積×高度,那麼高度=體積/高度。體氏罩積變化量了△V,底面積是S,那麼高度變化殲昌鬧量△h=△V/S.舉個具體例子,比如一個長迅或方體容器,底面積是5m²,如果往容器中再注入5m³的水,那麼水的高度就上升了5/5=1m
㈤ 已知長度和度數求高度公式。
樓主所說的「長度」,是水平長度?還塵吵是斜坡長度?
1、如果是水平長度:
高度÷水平長度=tan角度
則:高度=水平長度×tan角度殲絕
2、如果是斜坡長度:
高度÷斜坡長度=sin角派改侍度
則:高度=斜坡長度×sin角度
㈥ 高一物理公式有哪些
高一物理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二、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三、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四、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五、常見的力
1、重力G=mg(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㈦ 物理求高度的公式
h=1/2gt的平方
在一般的自由落體情況下,g表示為重力加速度,t表示時間,h實際上表示位移,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是勻變速,就是說加速度的大小是不變的,原來的式子為x=v1t+1/2at的平方,這里a表示加速度,v1為物體運動會的初速度,同樣的t表示時間,但在自由落體中,物體的初速度為0,所以第一項為0,所以位移變成1/2at的平方,在自由落體中,加速度a為g,就是重力加速度,初速度為0,h替換為x,所以高度的公式為1/2gt的平方。還有一個公式,如果僅僅知道落地時的速度,則v的平方等於2gh,那麼h等於v的平方除以2g,要看題目條件選擇不同的公式就進行計算。
㈧ 求高考物理大題常用的公式
1.V=X/t
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時間(s);
2.Vt=Vo+a0t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t是時間(s);
3.X=Vot+(1/2)at²
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t是時間(s)a是加速度(m/s²);
4.Vt²-Vo²=2aX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
5.h=(1/2)gt² Vt=gt Vt²=2gh
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t是時間(s)Vt是末速度(m/s);
6.G=mg
G是重力(N)m是質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7.f=μFN
f是摩擦力(N)μ是動摩擦因數FN是支持力(N);
8.F=kX
F是彈力(N)k是勁度系數(N/m)X是伸長量(m);
9.F=ma
F是合力(N)m是質量(kg)a是加速度(m/s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1.a向=V²/r=ω²r=(2π/T)²r=(2πf)²r=ωV(ω=φ/t)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線速度(m/s)r是半徑(m)
ω是角速度(rad/s)φ是弧度(rad)t是時間(s)
T是周期(s)f是頻率(Hz);
2.F合=F向=ma向=m(V²/r)=mω²r=m(2π/T)²r
=m(2πf)²r
F合是圓周運動的合力(N)F向是向心力(N)
m是質量(kg)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線速度(m/s)
r是半徑(m)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
f是頻率(Hz);
3.F引=F向=m(2π/T)²r=G(Mm/r²)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質量(kg)
T是周期(s)r是半徑(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質量(kg);
4.推導公式:∵F引=F向∴g=G(M』/r』²)
∴G(Mm/r²)= m(V²/r) =>V=
=mω²r =>ω=
=m(2π/T)²r =>T=
=m(2πf)²r =>f=
=ma向 =>a向=GM/r²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質量(kg)
m是質量(kg)r是半徑(m)V是線速度(m/s)
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頻率(Hz)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M』是該天體的質量(kg)
r』是該天體的半徑(m);
5.
ρ是天體密度(kg/m³)R是天體半徑(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T是周期(s);6.W=FScosθ
W是功(J)F是力(N)S是沿力的方向移動的位移(m)
cosθ是力的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餘弦;
7.P=W/t=FV
P是功率(W)W是功(J)t是時間(s)F是力(N)
V是速度(m/s);
8.W=ΔEp=mgΔh=mg(h1-h2)
W是重力勢能做的功(J)ΔEp是重力勢能(J)
m是物體的質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Δ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
h2是終止(末)高度(m);
9.ΔEp=(1/2)kX²
ΔEp是彈性是能(J)k是勁度系數(N/m)X是伸長量(m);
10. Ek=(1/2)mV²
Ek是動能(J)m是質量(kg)V是速度(m/s);
11.動能定理:W總=(1/2)mVt²-(1/2)mVo²
機械能守恆:E=Ep+ Ek+Ep』
W是總能量(J)m是質量(kg)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E是機械能(J)Ep是重力勢能(J)
Ek是動能(J)Ep』是彈性勢能(J)。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公式
1.
F是電場力(N)k是靜電力常量(=9.0×109N•m²/C²)
q1、q2是電荷帶電量(C)r是兩個電荷的距離(m);
2.E=
E是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F是電場力(N)q是電荷量(C)
*點電荷:
EQ是點電荷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k是靜電力常量(=9.0×109N•m²/C²)
Q是點電荷帶電量(C)r是半徑(m);
3. φ=
φ是電勢(V)E是電勢能(J)q是電荷量(C);
4.
=
UAB是A、B兩點的電勢差(V) q是電荷量(C)
WAB是從A點到B點做的功(J)
EpA是A點的電勢能(J) EpB是B點的電勢能(J)
φA是A點電勢(V)φB是B點電勢(V);
5.UAB=Ed
UAB是A、B兩點的電勢差(V)d是距離(m)
E是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6.C=
C是電容(F)Q是電荷量(C)U是電勢差(V);
7.推導公式:
E===
E是電場強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U是電勢差(V)d是距離(m)Q是帶電量(C)
k是靜電力常量(=9.0×109N•m²/C²)
ε是相對介電常數;
8.q=It
q是電荷量(C) I是電流(A) t是時間(s);
9.I=(歐姆定律) I=(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I是電流(A) U是電勢差(電壓)(V) R是電阻(Ω)
E是電動勢(V) r是內電阻(Ω)
推導公式:E=U外+U內=IR+Ir
U外是外電路電勢差(電壓)(V)
U內是內電路電勢差(電壓)(V)
串聯電路總電阻:R=R1+R2+
並聯電路總電阻: =+=>R=
*串聯分壓與電阻成正比,並聯電流與電阻成反比:「串正並反」!
10.P=UI W=UIt=Pt
P是電功率(W)U是電勢差(電壓)(V)I是電流(A)
W是電功(J)t是時間(s)
推導公式:∵I=,P=UI∴R=,P=I²R
U額是額定電壓(V)U實是實際電壓(V)
P額是額定功率(W)P實是實際功率(W)
R是純電阻電路的電阻(Ω)
Q=I²Rt,R=ρ
Q是電流產生的熱量(焦耳熱)(J)L是導體長度(m)
ρ是電阻率,由材料本身決定(Ω•m)
S是導體橫截面積(m²);
*歐姆定律中的所有公式要求是在純電阻電路中使用。注意電動勢(電源)的內阻r不可忽略!
11.F=BIL
F是安培力(N)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12.Φ=BS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13.f=qVB
f是洛倫茲力(N)q是電荷量(C)V是速度(m/s)
B是磁感應強度(T);
推導公式:∵f=F向∴qVB=m∴R=T==
f是洛倫茲力(N)F向是向心力(N)q是電荷量(C)
V是速度(m/s)B是磁感應強度(T)m是質量(kg)
r是半徑(m)T是周期(s)。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2)公式
1.Φ=BSsinθ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sinθ是磁場方向與導體面的夾角正弦值;
2.E=n
E是感應電動勢(V)n是匝數(匝)
Φ是磁通量的變化量(Wb)Δt是磁通量的變化時間(s);
推導公式:E=n=nS=nB=BLVsinθ
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ΔS是變化面積(m²)ΔB是變化磁感應強度(T)
L是有效長度(m)V是速度(m/s)
sinθ是磁場方向與運動方向的夾角正弦值;
推導公式:F安= q=nP安=P電=
F安是安培力(N)Vm是最大速度(m/s)
R是外總電阻(Ω)r是內總電阻(Ω)
r』是導體本身電阻(Ω)P安是安培力的功率(W)
P電是電功率(W)V是速度(m/s);
3.E自=L
E自是自感電動勢(V)L是自感系數(H)
ΔI是變化自感電流(A)Δt是變化時間(s);
4.e=Emsinωt
e是電動勢(電壓)(V)Em是電動勢(電壓)的峰值(V)
ω是線圈轉動的角速度(rad/s)t是時間(s);
5.Em=nBSω
Em是電動勢(電壓)的峰值(V)n是匝數(匝)
B是磁感應強度(T)S是面積(m²)
ω是線圈轉動的角速度(rad/s);
6.T=
T是周期(s)f是頻率(Hz);
7.I==0.707Im Um==0.707Um
I是電流的有效值(A)Im是電流的峰值(A)
U是電壓的有效值(V)Um是電壓的峰值(V);
8.
U1是原線圈兩端電壓(V)U2是副線圈兩端電壓(V)
n1是原線圈的匝數(匝)n2是副線圈的匝數(匝);
推導公式:n1I1=n2I2
I1是原線圈中的電流(A)I2是副線圈中的電流(A)
n1是原線圈的匝數(匝)n2是副線圈的匝數(匝)。
㈨ 物理斜拋運動 斜拋運動求最高高度的公式是什麼
設斜拋的初速是V0,方向與水平面成角度A,將初速分解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豎直分速度
V0y=V0*sinA,最大高度設為H
則 由 V0y^2=2gH 得 (V0*sinA)^2=2gH
所以最大高度是 H=(V0*sinA)^2 / (2g)
㈩ 求高度h和速度u的公式
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
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註: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