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矛盾的例子及解決從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中,選擇有技術沖突的一個事例進
1.工作背景:圓環的研磨.原來使用滾筒研磨,現使用磁力平面研磨.
2.問題描述:滾筒可以使工件自我摩擦,去除毛刺.拋光機不能使工件有效相對運動.
3.思路簡述:如想達到自我摩擦的效果必須使工件相互摩擦,選擇工件上下運動,或左右運動.
因磁力太小,選擇左右運動.
4.解決過程:增加一個圓環的支撐架,使磁力旋轉時,帶動支架,是工件左右運動.
5.應用:缺少必要條件,發現--解決
B. 綜合應用題——自行列舉生活或工作中的例子,說明存在的問題,並綜合應用TRIZ理論給出解決辦法。
這個是網上找來的答案,供你參考!
1.請簡述TRIZ的核心思想和解題模式。、
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無論是一個簡單產品還是復雜的技術系統,其核心技術的發展都是遵循著客觀的規律發展演變的,即具有客觀的進化規律和模式;其次,各種技術難題和矛盾的不斷解決是推動這種進化過程的動力;第三,技術系統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用最少的資源實現最大效益的功能。
簡單地說,ARIZ第一就是將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最小化,原則是在系統能夠實現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不改變或少改變系統;第二是定義系統的技術矛盾,並為矛盾建立「問題模型」;然後分析該問題模型,定義問題所包含的時間和空間,利用物-場分析法分析系統中所包含的資源;接下來,定義系統的最終理想解。解題模式應用ARIZ包括以下9個步驟。步驟1:識別並對問題公式化。步驟2:構造存在問題部分的物-場模式。 步驟3:定義理想狀態。步驟4:列出技術系統的可用資源。步驟5:向效果資料庫尋想要類似的解決辦法。步驟6:根據創新原則或分隔原則解決技術或物理矛盾。步驟7:從物-場模式出發,應用知識資料庫(76個標准和效果庫)工具產生多個解決辦法。
2. 綜合應用題——自行列舉生活或工作中的例子,說明存在的問題,並綜合應用TRIZ理論給出解決辦法。
現實生活中雖然有毯子,但毯子都不會飛的,原因是由於地球引力,毯子具有重量,而毯子比空氣重。那麼在什麼條件下毯子可以飛翔? 我們可以施加向上的力,或者讓毯子的重量小於空氣的重量,或者希望來自地球的重力不存在。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毯子及其周圍的環境,會發現這樣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如空氣中的中微子流、空氣流、地球磁場、地球重力場、陽光等,而毯子本身也包括其纖維材料,形狀、質量等。那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找到一些讓毯子飛起來的辦法,比如毯子的纖維與中微子相互作用可使毯子飛翔,在毯子上安裝提供反向作用力的發動機,毯子在沒有來自地球重力的宇宙空間,毯子由於下面的壓力增加而懸在空中(氣墊毯),利用磁懸浮原理,或者毯子比空氣輕。這些辦法有的比較現實,但有的仍然看似不可能,比如毯子即使很輕,但也比空氣重,對這一點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比如毯子之所以重是因為其材料比空氣重,解決的辦法就是採用比空氣輕的材料製作毯子,或者毯子象空中的塵埃微粒一樣大小,等等。
通過上面一個簡單分析過程,我們會發現,神話傳說中會飛的毯子逐漸走向現實,從中或許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甚至十分有用的創意。即它首先從幻想式構想中分離出現實部分,對於不現實部分,通過引入其它資源,一些想法由不現實變為現實,然後繼續對不現實部分進行分析,直到全部變為現實。因此通過這種反復迭代的辦法,常常會給看似不可能的問題帶來一種現實的解決方案。
C. 個人耳機聽音質方面工作不足怎麼描述呢
個人耳機聽音質方面工作不足描述方法:
1、耳機伏做各方面缺缺賣衡陷明顯,技術性能差,聲音還原不準確。
2、音色不正,不自然,配戴不舒適。
3、材質不理配讓想,耐久性能差。
D. 關鍵問題被轉化為物理矛盾之後,可以用哪些方法解決
TRIZ理論中,如果一個關鍵問題被轉化為物理矛盾可以嘗試用以下分離矛盾需求、滿足矛盾需求、繞過矛盾需求方法來解決。
【原題】
TRIZ理論中,如果一個關鍵問題被轉化為物理矛盾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來解決。
A、分離矛盾需求。
B、滿足矛盾需求。
C、繞過矛盾需求。
D、縮小矛盾需求。
【答案】ABC。
物理沖突的描述:
根據出發點不同,物理沖突有多種描述形式,其中最概括或最本質的描述是:
1、一個子系統有害功能的降低導致子系統中有用功能的降低;
2、子系統一種有用功能的增強導致子系統中有害功能的增強。
這個描述說明了物理沖突和技術沖突的根本區別,即「物理矛盾是單參數,而技術矛盾是雙參數」。與技術沖突不同,物理沖突由同一個參數的兩個相反方向組成,它無法從矛盾矩陣中得到理解。
E. 什麼是物理矛盾如何定義物理矛盾
一、物理矛盾
在上節中我們定義了技術矛盾,即如果我們增加叄數A, 或表現有利的變化, 那麼叄數 B 就會減少, 或者表現惡化. 現在設想我們有一個叄數C, 基於一些理由,我們想要增加它;同時基於另外的理由,我們又想要減少它. Altshuller 把這種情形叫物理矛盾,即一個叄數有著矛盾的本身.
舉例來說, 再一次考慮我們的離心調節器問題. 球的重量應該提高以產生離心的力量,同時為了增加飛機的負載量,球的重量應該是小的. 這就是物理矛盾. 再一次說明,典型的工程方式是將兩者進行妥協處理, 但是那種方式不導致發明. 發明戰勝矛盾.
二、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的轉化及其應用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看起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矛盾,但實際上卻存在著許多的聯系。
技術矛盾向物理矛盾的轉換: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是可以相互轉換的。許多技術矛盾在經過分解和細化後最終都可以轉換為物理矛盾,然後用四大分離原理來解決問題。下面就用幾個例子說明這種轉換方法:
案例一:
要設計一個杯子,使得該杯子可以方便攜帶同時又有較大的盛水量。
首先看這個案例的技術矛盾:
需要改善的技術參數為:運動物體的體積;NO.7
引起惡化的技術參數為:杯子的適應性(方便攜帶);NO.35
通過查TRIZ的矛盾矩陣表,可以得到適用的發明原理有:NO.15,NO.29;
現在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需要改善的技術參數是「運動物體的體積」,它的技術要求是「增加物體的體積或容量」;
而引起惡化的技術參數為「杯子的適應性(方便攜帶)」,而改善這個技術參數的技術要求同時表達為:「減少物體的體積或容量」。
這樣就把上面的技術矛盾轉換為這樣一對物理矛盾:
「杯子的體積(容量)既要增加又要減少。」
一般而言,技術矛盾的存在隱含物理矛盾的存在。技術矛盾總是涉及到兩個基本參數A與B,當參數A得到改善時,參數B變得更差。
如果參數A得到改善時需要子系統C的某種變化;而參數B變得更差時也是子系統C的某種變化;這樣原來的技術矛盾A與B就可以變成物理矛盾C!
比如:我們使用的空調,我們需要有製冷的功能以提供舒適的環境,但製冷的噪音卻嚴重影響我們的舒適環境。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製冷的功能是需要製冷機的存在,但製冷機的存在卻帶來嚴重的噪音,所以我們又不希望製冷機的存在
F. 物理矛盾實例和解決方法
我們首先來看阿奇舒勒的矛盾矩陣。
阿奇舒勒矛盾矩陣由39個通用工程參數和40個創新原理構成,矛盾矩陣第一列表示改進的參數,第一行表示惡化的參數,共有39*39個小格子,每一個小格子代表一個工程矛盾(具體說明),非對角線上小格子所表達的矛盾為技術矛盾。該矛盾由對應小格子里所提供的創新原理解決(具體說明)。
需要說明:
1、不同的矛盾提供原理數不一樣(1、
2、
3、4),盡可能應用所提供的創新原理解決問題,否則你定義的矛盾有問題;
2、如果非對角線上小格子裡面沒有數字,表明該矛盾在實際工程中不存在;
3、對角線上小格子裡面沒有數字,並不表示不存在矛盾,而是另一類矛盾。
我們知道,技術矛盾是兩個參數之間形成的矛盾,即當一個參數改進時,引起另一個參數的惡化;當我們用同樣的方式描述對角線上小格子所表達的矛盾時,應該是「當一個參數改進時,又引起該參數的惡化」,也就是說,對角線上小格子對應的正反兩個參數是一個參數,說明這些參數自身產生了矛盾,這樣的矛盾稱物理矛盾。例如,筆記本攜帶時應該小點,使用時應該大點,對筆記本的尺寸相反的要求就構成了物理矛盾。本章研究物理矛盾及其解決方法。
幻燈片2
§1 物理矛盾的定義
•物理矛盾的定義:
•當一個技術系統中對同一個參數具有相互
排斥(相反的或是不同的)需求時,所產生的
矛盾稱為物理矛盾。
對於技術系統的元素,物理矛盾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這個元素是通用工程參數,不同的設計條件對它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要求,例如:對於建築領域,牆體的設計應該有足夠的厚度以使其堅固,同時牆體又要盡量薄以使建築進程加快並且總重比較輕。建築結構的材料密度應接近零以使其輕便,同時材料密度也應該足夠高以使其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另外還有:溫度既要高又要低;尺寸既要長又要短;材質既要軟又要硬等等。
第二種情況,這個元素是通用工程參數,不同的工況條件對它有著不同(並非完全相反)的要求,例如:燈泡的功率既要是25瓦,又要是100瓦;一個工件的形狀,既要是直的,又要是彎的等等。
第三種情況,這個元素是非工程參數,不同的工況條件對它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冰箱的門既要經常打開,又要經常保持關閉;道路上既要有十字路口,又要沒有十字路口。
G. 請列舉5個屬於物理矛盾的實例 急急急
例如:
1、房間應該盡量大,居住寬敞舒適,但是打掃衛生很累人,所以房間又應該盡量小。
2、快餐店(或者火鍋店)的定製菜單上要填寫數字,以便點菜,但是從節約紙的角度來說,填寫了數字的菜單紙就不能給別人用,只能扔掉,所以制定菜單上又不能填寫數字。
3、給縫衣針穿線的時候希望針眼大,好把線穿入到針眼中,縫衣服的時候希望針眼小。
4、過濾網的網眼應該盡量小,這樣過濾效果好,但是為了過濾網的網眼不堵塞,網眼又應該大一些。
5、電子設備里的散熱器體積應該盡量大一些,這樣散熱效果好,但是從節省空間的角度來看,散熱器的體積又應該盡量小。
6、輪船要快速航行,船體就要盡量窄,輪船要穩定航行,船體就要盡量寬。
當一個技術系統的工程參數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現了物理矛盾。比如說,要求系統的某個參數既要出現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對於技術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種更尖銳的矛盾,創新中需要加以解決。
(7)兒童耳機存在的物理矛盾怎麼描述擴展閱讀:
從功能實現的角度,物理矛盾可表現在:
1、為了實現關鍵功能,系統或子系統需要具有有用的一個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有害的另一個功能,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取大值,以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獲得一個有用功能,但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物理矛盾和技術矛盾是有相互聯系的。例如,為了提高子系統Y的效率,需要對子系統Y加熱;但是加熱會導致其鄰接子系統X的降解。這是一對技術矛盾。
同樣,這樣的問題可以用物理矛盾來描述,即溫度要高又要低。溫度高可提高Y的效率,但是惡化了X的工況;而溫度低無法提高Y的效率,但也不會惡化X的工況。所以,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H. 物理矛盾包含以下哪幾個方面的含義
物理矛盾包含以下哪幾個方面的含義?
物理矛盾
物理矛盾是當一個技術系統的工程參數具有相反的需求,就出現了物理矛盾。比如說,要求系統的某個參數既要出現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相對於技術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種更尖銳的矛盾,創新中需要加以解決。
表現
具體來講,物理矛盾表現在:
1)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存在,又不能存在;
2)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具有性能「F」,同時應具有性能「-F」,「F」與「-F」是相反的性能;3)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處於狀態「S」及狀態「-S」,「S」與「-S」是不同的狀態;
4)系統或關鍵子系統不能隨時間變化,又要隨時間變化。
從功能實現的角度,物理矛盾可表現在:
1)為了實現關鍵功能,系統或子系統需要具有有用的一個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有害的另一個功能,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取大值,以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系統或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獲得一個有用功能,但系統或子系統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物理矛盾可以根據系統所存在的具體問題,選擇具體的描述方式來進行表達。總結歸納物理學中的常用參數,主要有3大類:幾何類、材料及能量類、功能類。
I.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概念,各自怎麼解決
技術矛盾:指技術系統中兩個參數之間存在相互制約,是在提高技術系統的某一參數時,導致了另一個參數的惡化而產生的矛盾。
解決方法:1.尋找系統矛盾性能之間的妥協方案(為了提高一個性能指標,在另一個性能指標上可以做出的犧牲是多少)
2.尋找消除矛盾的辦法(如何做到雙贏)。
前一種途徑得到的是典型的工程解,後一種途徑的結果是創造性的發明解。
物理矛盾:當一個技術系統中對同一個元素具有相反的需求時,就出現了物理矛盾。
解決方法:實現矛盾雙方的分離,包括空間分離,時間分離,條件分離,系統級別分離。
(9)兒童耳機存在的物理矛盾怎麼描述擴展閱讀: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聯系:
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都反映的是技術系統的參數屬性,就定義而言,技術矛盾是技術系統中兩個參數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物理矛盾是技術系統中一個參數無法滿足系統內相互排斥的需求。
物理矛盾和技術矛盾是有相互聯系的。例如,為了提高子系統Y的效率,需要對子系統Y加熱;但是加熱會導致其鄰接子系統X的降解。
這是一對技術矛盾。同樣,這樣的問題可以用物理矛盾來描述,即溫度要高又要低。溫度高可提高Y的效率,但是惡化了X的工況;而溫度低無法提高Y的效率,但也不會惡化X的工況。
所以,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J. triz培訓解決問題有幾個步驟
TRIZ培訓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步驟1:識別並對問題公式化。
步驟2:構造存在問題部分的物-場模式。
步驟3:定義理想狀態。
步驟4:列出技術系統的可用資源。
步驟5:向效果資料庫尋求類似的解決方法。
步驟6:根據創新原則或分隔原則解決技術或物理矛盾。
步驟7:從物-場模式出發,應用知識資料庫(76個標准和效果庫)工具產生多個解決方法。
步驟8:選擇只採用系統可用資源的方法。
步驟9:對修正完畢的系統進行分析防止出現新的缺陷。應用TRIZ的一般過程TRIZ解決
問題的一般過程被劃分為四個步驟:
(1)分析
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階段。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從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系統、子系統、部件。理想解是採用與技術及實現無關的語言對需要創新的原因進行描述,創新的重要進展往往在該階段對問題深入的理解所取得。確認哪些使系統不能處於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創新成功的關鍵。設計過程中從一起點向理想解過渡的過程稱為理想化過程。可用資源分析是要確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這些可用資源與系統中的某些元件組合將改善系統的性能。沖突區域的確定是要理解出現沖突的原因。區域既可指時間,又可指空間。假如在分析階段問題的解已經找到,可以移到實現階段。假如問題的解還沒有找到,而該問題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創新,則基於知識的三種工具:原理、預測、效應等都可採用。
(2)原理
原理是獲得矛盾解的方法。有技術與物理兩種矛盾解決原理。TRIZ引導設計者挑選能解決特定矛盾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准參數確定矛盾。有40條原理。
(3)預測
搭此拆知棗預測又稱為技術預報。TRIZ確定了8種技術系統進化的模式。當模式確定後,扒雀系統、子系統及部件的設計應向高一級的方向發展。
(4)效應
效應指應用本領域,特別是其他領域的有關定律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如採用數學、化學、生物等領域中的原理,解決設計中的創新問題。
(5)評價
該階段將所求出的解與理想解進行比較,確信所作的改進不僅滿足了技術需求而且推進了技術創新。TRIZ中的特性傳遞(featuretransfer)法可用於將多個解進行組合以改進系統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