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物理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這種說法是流傳很久的一個噱頭。事實上,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而自然科學是從歷史上的哲學獨立、分離開來的。早期的自然科學(那時還沒有「科學」這個詞)稱為自然哲學,牛頓的巨著的書名《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與其說「物理盡頭是哲學」,毋寧說「哲學的窮途是物理」更接近歷史事實。這個噱頭或者梗,是一些只崇尚形而上的空談,從來不把自己的觀念與現實映照的白痴哲學生為哲學貼金之談,顯示則是倒過來的:「哲學發展到頭」了,進行不下去了,只能乞求於科學,並把自己的追求夢想為物理學的終極目的。打個比方,如果將科學比作一艘航海的巨艦,哲學不過是巨艦上依賴殘渣剩羹勉強生存的軍艦鳥。離開科學的現實材料,哲學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至於說「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更是無稽之談。因為哲學是思辨,神學是信仰,這是兩個不同軌道上跑的車,並無交集。
『貳』 物理學發展到最後,一定會成為神學嗎
物理學盡頭物理學發展到最後,將會淪為神學論。兩者之間,在解析的答案里有共通之處,也存在著矛盾點。只能說,現有研究答案與邏輯,無法推理得出一個可解析的答案,而短途期限里暫時無法解析出來。
而且,曾經歸類為神學論的某些東西,在至今已有物理可解析出的答案,可見知這神學與物理學都有一定共通之處。因為給予目前無法將深入研究的物理學一個答案,且在研究一定的時間內無果,故而無奈之舉以神學為結論。
不過在未來,那些目前與短期階段性無法解釋得出結論的東西,將會在發展趨勢的鋪佐之下,反反復復的深入研究里,找到一個可解釋的結論。
『叄』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都最後去研究神學了物理的最後是什麼
�6�1牛頓(Isaac Newton)的名著《原理》一書的出版更是一個重大的成功,它用萬有引力和經典力學定律解釋了太陽系行星的運動規律。盡管伽利略與當時的權威以及牛頓與正統的信仰都有過分歧,但他們和其他物理學的開拓者一樣都是宗教信徒。他們說,上帝寫了兩本人們必讀的書,一本叫做「自然」,另一本就是「聖經」。
情況後來發生了很大變化。牛頓的偉大繼承者,皮埃爾�6�1西蒙�6�1拉普拉斯(Pirre Simon Laplace)對天體力學極為熱衷;他甚至向當時的統治者拿破崙(Napoleon)聲稱他根本就不需要假設上帝的存在。這種想法堅定地認為任何存在都是力學的,致使很多宗教都轉變為自然神論,進而成了無神論。盡管如此,到了19世紀末仍然有許多信仰上帝的物理學家,這與生物學的情況頗為不同。尤其在英國,令人吃驚的是,邁克爾�6�1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詹姆斯�6�1克拉克�6�1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和開爾文勛爵(Lord Kelvin)都既是虔誠的基督徒又是傑出的物理學家。
隨著相對論和量子論的重大發現,20世紀的物理學向人們揭示出世界並不僅僅是力學的,而是要用更微妙更深奧的理論來描述。正如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尼爾斯�6�1玻爾(Niels Bohr)曾經說過的那樣,世界不僅比我們已經想到的要更奇怪,而且比我們所能想到的要奇怪得多。今天,在物理學家中存在著大量各種各樣的信仰和非信仰,當然社會中更多。然而當前的物理學和神學有著積極的交流。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認知領域,它們都不可能去解答對方領域內的問題。像羅馬教廷與伽利略之間的誤會將不會重現。但是在科學實踐中有很多這樣的問題出現了,我們稱之為「極限問題」,因為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會超出科學所局限的范圍。有神論的深刻觀點卻可以對它們給出合理的解釋。因此,即使是那些站在歷史信仰傳統大門之外的物理學家,也可以寫出諸如《上帝與新物理學》(保羅�6�1戴維斯,Paul Davies)之類的書。
這些「極限問題」中有一個就是:究竟為什麼科學成為可能了呢?科學使得人們能夠理解像亞原子物理和現代宇宙學那樣遙不可及或非直覺的體系,它的力量遠遠超出了任何可以被簡單地看作達爾文的適者生存所賦予人類的能力。而且打開物理世界之迷大門的鑰匙卻被證明是數學這種顯得極為抽象的東西。尋求用漂亮的方程式來描述基本理論已成為物理學中導致重大發現的實用工具。這不僅在於數學所具有的美學,而且經驗表明只有這樣的理論才能獲得長久的成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6�1維格納(Eugene Wigner)曾經問道:「為什麼數學會超乎常理地有效呢?」阿爾伯特�6�1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自己也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的可理解性。宇宙的理性透明度和理性美麗深深地打動著物理學家。「驚奇」是一個不能用在科學論文中的詞,但它卻表達了物理學家的親身經歷,是對他們的科研勞動的美好回報。如果把這樣井然有序的世界認為是充滿思想、靈光閃現的,那麼就可以很合理地問:這為什麼不可能是隱藏在背後的造物主的智慧呢?
物理學是最後一門意識到歷史意義之所在的科學了。人們直到19世紀20年代才發現宇宙在不斷地膨脹,因而它在幾十億年前應該與現在大不一樣。這最終導致了現代的大爆炸宇宙學。有些人會認為,事實上宇宙產生於137億年前的一個熾熱的奇點,這在科學上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啊。然而與他們想的不一樣的是這並沒有很大的神學意義。因為造物的信條並不是關心世間萬物的起源而是本體論的起源。它試圖回答的是萊布尼茲(Leibniz)的那個著名問題—「為什麼存在,而不是不存在?」,而並非回答誰點燃了引起大爆炸的火種。今天的造物主和137億年前的上帝同樣重要。因而神學家關心整個宇宙的歷史過程,它從一個能量球變成聖徒和物理學家的共同家園。當然歷史是充滿了變化的,但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們已經意識到,如果像以碳元素為基礎的生命在宇宙中到處都可能存在,那麼整個世界已知的物理結構—也就是說,已經被科學假設了的但還沒有被科學解釋的自然力的形式和強度—就需要取一種特殊的經過微調的形式。
更詳細的考慮證實了這種必要的特異性,它使得宇宙從一開始就孕育了生命。所謂的「人擇原理」,給那些喜歡一般性甚於特殊性的物理學家以沉重的打擊。為了擺脫窘境,有些人做了形而上學的假設:宇宙中存在很多自然規律各不相同的世界,碰巧我們的世界是其中適合於生命的。有人認為這是很奢侈的觀點。我們相信有一個更經濟的解釋:宇宙原本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因為它並不是什麼古老的演化而來的世界,而是由萬能的造物主創造的。
對話仍在繼續。物理學和神學有著追求真理的共同目標,這就意味著它們之間會有更多的溝通。
『肆』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晚年都相信神學
其實並不是這樣,雖然我們現在科學發展非常的迅速,但其實仍然有許多的謎團並沒有解開。一些謎團甚至根本無法用科學來解釋。幾百年前,這兩個偉人雖然開拓了科學發展的領域,但是他們自己也有非常大的困惑,我們現在的科學家了,也依然有很多信奉神學的,而這兩個科學家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們前方沒有任何可以給他們指路的人,他們是整個時代的領頭羊,所以說他們的困惑也更多,而面對許多問題可能根本無法解釋,只好認為這是神創造的東西,這也是他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宗教信仰確實可以解釋很多東西。
我覺得宗教信仰與科學理論,並不是相互矛盾的東西,宗教信仰更是對於精神的一種洗禮,而科學理論其實是對於現實社會的一種進步,這兩者並不會相互傷害,也不會相互矛盾,雖然這兩個偉人晚年將自己的精神,寄託於宗教信仰,這並不是認為他認為科學的研究,是錯誤的,只是他們想在晚年在這方面將自己的精神釋放出來,因為晚年他們的精力有限,想在創作出更多的科學理論可能已經不行了,而他們想將這些科學理論投向於神學,看有沒有新的發展,這也是一種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