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高一上學期物理內容有哪些人教版

高一上學期物理內容有哪些人教版

發布時間:2023-05-01 00:30:28

❶ 高一學期物理必考知識點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但每個人的 學習態度 的層次都有所不同,對於學習,我們不僅僅要做到「好之」,還需對學習懷有滿腔熱忱,這樣,學習效果會大大提升,才能使流淌著的使知識河流永不幹涸。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一學期物理必考知識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學期物理必考知識點1

1、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運動,因為忽略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3、豎直上拋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為v0,加速度方向與v0方向相反,大小等於的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2)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A、B為途中的任意兩點,C為點,則:

(1)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關鍵一點]

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於上升階段,也可能處於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錯現象

1、忽略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備僅受重力和初速度為零

2、忽略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多解

3、小球或桿過某一位置或圓筒的問題

高一學期物理必考知識點2

一、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

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范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3、彈性限度:若物體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後,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於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坐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共點力:物體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能相交於一點的力

2.平衡狀態: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說明:這里的靜止需要二個條件,一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二是物體的速度為零,僅速度為零時物體不一定處於靜止狀態,如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達到點時刻,物體速度為零,但物體不是處於靜止狀態,因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不為零.

3.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合力為零,即0

說明;

①三力匯交原理:當物體受到三個非平行的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這三個力必交於一點;

②物體受到N個共點力作用而處於平衡狀態時,取出其中的一個力,則這個力必與剩下的(N-1)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採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問題,則其平衡條件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條件

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學過物理學的人都會知道牛頓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說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關系。在對一個物體用力的時候同時會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這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高一學期物理必考知識點3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的特點:在曲線運動中,運動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就是通過這一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這是因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做曲線運動的質點,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線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線上,且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

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深刻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物體的實際運動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分運動合成的,由已知的分運動求跟它們等效的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由已知的合運動求跟它等效的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基本關系:

1分運動的獨立性;

2運動的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系,不能並存);

3運動的等時性;

4運動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互成角度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的判斷

合運動的情況取決於兩分運動的速度的合速度與兩分運動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兩者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直線上作直線運動,不在同一直線上將作曲線運動。

①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速直線運動。

②一個勻速直線運動和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曲線運動。

③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④兩個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當兩個分運動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與這兩個分運動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合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否則是曲線運動。

2、怎樣確定合運動和分運動

①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②如果選擇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則參照物的運動和物體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是分運動,物體相對地面的運動是合運動。

③進行運動的分解時,在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前提下,類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3、繩端速度的分解

此類有繩索的問題,對速度分解通常有兩個原則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體運動的實際速度②沿繩方向一個分量,另一個分量垂直於繩。(效果:沿繩方向的收縮速度,垂直於繩方向的轉動速度)

4、小船渡河問題

(1)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θ=900時,sinθ=1,所以,當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於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指向河的上游,並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三角函數關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於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於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沖向下游。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設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麼,在什麼條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V與圓相切時,α角,根據cosθ=Vc/Vs,船頭與河岸的夾角應為:θ=arccosVc/Vs.


高一學期物理必考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 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 高一第一學期物理課本知識點

★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高中物理必背知識點知識歸納

★ 高中物理常考知識點歸納

★ 高中物理必背的知識點

★ 高一物理必修一考點(期末必備)

★ 高一物理考試知識點梳理

★ 高一物理知識點整理大全

❷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

【篇一】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


1、原子的核式結構

(1)粒子散射實驗結果:絕大多數粒子沿原方向前進,少數粒子發生較大偏轉。

(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旋轉.

(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徑大約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徑大約為10-14米~10-15米.

2、玻爾理論有三個要點:

(1)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的不連續的能量狀臘鍵談態中,在這些狀態中原子是穩定的.電子雖然繞核旋轉,但並不向外輻射能量,這些狀態叫定態.

(2)原子從一種定態躍遷到另一定態時,它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這兩個定態的能量差決定.即hν=E2-E1

(3)原子的不同能量狀態對應於電子沿不同圓形軌道運動.原子的定態是不連續的,因而電子的可能軌道是分立的.

在玻爾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狀態是不連續的,各狀態對應的能量也是不連續的,這些不連續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級。

3、原子核的組成核力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和中輪碰子統稱為核子.

將核子穩固地束縛在一起的力叫核力,這是一種很強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2.0X10-15的距離內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鄰的核子間才有核力作用.

4、原子核的衰變

(1)天然放射現象:有些元素自發地放射出看不見的射線,這種現

象叫天然放射現象.

(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線有三種:、射線、射線,

這三種射線可以用磁場和電場加以區別,

(3)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後,衰變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這種變化稱為衰變.

衰變規律:衰變中的電荷數和質量數都是守恆的.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對於確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確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內部因素所決定,跟元素的化學狀態、溫度、壓強等因素無關.

(5)同位素:具有相同質子數,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處於同一位置,互稱同位素。

【篇二】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


一、受力分析

1、概念

把研究對象(指定物體)在指定的物理環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來,並畫出物體所受的力的示意圖,這個過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據

①從力的概念判斷,尋找對應的施力物體;

②從力的性質判斷,尋找產生各性質力的原因;

③從力的效果判斷,尋找是否改變物體的形狀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是否產生加速度)(是靜止、勻速還是變速運動)。

3、受力分析一般順序

一般先分析場力(重力、電場力、磁場力);然後分析彈力,環繞物體一周,找出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並逐個分析這些物體對研究對象是否有彈力作用;最後分析摩擦力,對凡有彈力作用的地方逐一進行分析。

二、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隔離法在受力分析時要靈活選用:

(1)當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亮耐內力的作用。

(2)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系統中物體間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為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2、假設法

在受力分析時,若不能確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對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情況假設,然後再就該力存在與否對物體運動狀態影響的不同來判斷該力是否存在。

三、受力分析的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即確定受力分析的物體,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的組合.

(2)隔離物體分析--將研究對象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進而分析周圍有哪些物體對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3)畫出受力示意圖--邊分析邊將力畫在示意圖上,准確標出各力的方向.

(4)檢查畫出的每一個力能否找到它的施力物體,檢查分析結果能否使研究對象處於題目所給運動狀態,否則,必然發生了漏力、多力等錯誤。

四、受力分析要注意的問題

受力分析就是指把指定物體(研究對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來,並畫出受力圖.受力分析時要注意以下五個問題:

(1)研究對象的受力圖,通常只畫出根據性質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分析進去。受力圖完成後再進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免造成混亂。

(2)區分內力和外力:對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進行受力分析時,這幾個物體間的作用力為內力,不能在受力圖中出現;當把其中的某一物體單獨隔離分析時,原來的內力變成外力,要畫在受力圖上。

(3)防止"添力":找出各力的施力物體,若沒有施力物體,則該力一定不存在。為避免多力,應注意

①分析出的所有力都應找到施力物體;

②不能把研究對象對其他物體的作用力也分析進去;

③不能同時考慮合力和分力.

(4)防止"漏力":嚴格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的步驟進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辦法。為避免漏力,應做到:

①養成"一重二彈三摩四其他"的順序分析受力的習慣;

②分析是彈力、摩擦力這些接觸力時,按一定的繞向圍繞研究對象,對接觸面逐一分析.

(5)受力分析還要密切注意物體的運動狀態,運用平衡條件或牛頓運動定律判定未知力的有無及方向。

【篇三】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


1、光的干涉現象:

頻率相同,振動方向一致,相差恆定(步調差恆定)的兩束光,在相遇的區域出現了穩定相間的加強區域和減弱區域的現象。

(1)產生干涉的條件:

①若S1、S2光振動情況完全相同,則符合,(n=0、1、2、3…)時,出現亮條紋;

②若符合,((n=0,1,2,3…)時,出現暗條紋。相鄰亮條紋(或相鄰暗條紋)之間的中央間距為。

(2)熟悉條紋特點

中央為明條紋,兩邊等間距對稱分布明暗相間條紋。

2.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原理: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條紋的中心間距是Δx=lλ/d

測波長為:λ=d?Δx/l

(1)觀察雙縫干涉圖樣:

只改變縫寬,用不同的色光來做,改變屏與縫的間距看條紋間距的變化

單色光: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

白光:中央亮條紋的邊緣處出現了彩色條紋。這是因為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單色光復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長不同,在狹縫間的距離和狹縫與屏的距離不變的條件下,光波的波長越長,各條紋之間的距離越大,條紋間距與光波的波長成正比。各色光在雙縫的中垂線上均為亮條紋,故各色光重合為白色。

(2)測定單色光的波長:

雙縫間距是已知的,測屏到雙縫的距離,測相鄰兩條亮紋間的距離,測出個亮紋間的距離,則兩個相鄰亮條紋間距:

3.光的色散:

不同的顏色的光,波長不同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各種顏色的光都會發生干涉現象,用不同色光做實驗,條紋間距是不同的,說明:不同顏色的光,波長不同。

含有多種顏色的光被分解為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

各種色光按其波長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譜。

從紅光→紫光,光波的波長逐漸變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現象

把這層液膜當做一個平面鏡,用它觀察燈焰的像:是液膜前後兩個反射的光形成的,與雙縫干涉的情況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來自前後兩個面的反射光用圖中實虛線來代表兩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疊加後加強,出現了亮紋,在另一些位置,疊加後相互削弱,於是出現了暗紋。

注意:

關於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幾個問題:

(1)是哪兩列光波發生干涉;

(2)應該從哪個方向去觀察干涉圖樣;

(3)條紋會向哪個方向側移

5.應用

(1)照相機、望遠鏡的鏡頭表面的增透膜。

(2)檢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6.光的衍射現象

光偏離直線傳播繞過障礙物進入陰影區域里的現象。

產生明顯衍射的條件:障礙物或孔(縫)的尺寸與波長可比(相差不多)或更小。

單色光單縫衍射圖象特點:中央條紋最寬最亮,兩側為不等間隔的明暗相間的條紋。

應用:用衍射光柵測定光波波長。

❸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1

一、質點的運動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註:(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註:(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

(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註:(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四、機械能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

1J=1N-m

當00F做正功F是動力

當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當派/2<=a派W<0F做負功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2)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恆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最大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系: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達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1kg-m^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2

1、定義:把某個特定的物體在某個特定的物理環境中所受到的力一個不漏,一個不重地找出來,並畫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圖。對物體進行正確地受力分析,是解決好力學問題的關鍵。

2、相對合理的順序:先找場力(電場力、磁場力、重力),再找接觸力(彈力、摩擦力),最後分析其它力。

3、為了在受力分析時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況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某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

(2)按順序畫力

①.先畫重力: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

②.次畫已知力

③.再畫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對象跟周圍其他物體有幾個接觸點(面),先對某個接觸點(面)分析,若有擠壓,則畫出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則再畫出摩擦力。分析完一個接觸點(面)後,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觸點(面)。

④.再畫其他場力:看是否有電、磁場力作用,如有則畫出。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3

第一章 力

知識要點:

1、本專題知識點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質

(2)重力、物體的重心

(3)彈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1、力的本質:(參看例1、2、3)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脫離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對應一個力,有受力物體同時有施力物體。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無中生有。(例如:脫離槍筒的子彈所謂向前的沖力,沿光滑平面勻速向前運動的小球受到的向前運動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決定了力總是成對出現:

※甲乙兩物體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時,甲給乙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它們總是同種性質的力。(例如:圖中N與N 均屬彈力,均屬靜摩擦力)

(3)力使物體發生形變,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變)使物體獲得加速度。

※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對於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結合上定律就更明確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標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決定於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個不確定作用效果就無法確定,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見的力:根據性質命名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根據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動力等。

2、重力,物體的重心(參看練習題)

(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體質量一定,隨著所處地理位置的變化,重力加速度的變化略有變化。從赤道到兩極G?大(變化千分之一),在極地G最大,等於地球與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隨著高度的變化G?小(變化萬分之一)。

❹ 高一物理必修一課本課本內容

不同地方可能學的有的不一樣,我是江蘇的。必修一主要是運動學和力學。第一章主要是認識一下運動學中的物理量,第二章研究直線運動,主要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第三章是力學,主要是認識幾個常見的力和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第四章是牛頓研究運動的幾個定律,就是牛頓第一、第二、第三運動定律,還有運用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就不說了,你會學的。總的來說,必修一的內容不難,關鍵是要真心理解那幾個物理量吧,反正姐姐是這么學過來的。噢對,必修一的力學部分其實還是為了運動學的深入。

❺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學期知識點

【篇一】
一、定律定義

牛頓第一定律表明,當合外力為零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繼續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則將繼續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合外力為零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物體受到的所有外力相互抵消,合外力為零;另一種是物體不受外力的作用。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這種表述方式並不嚴謹,所以通常採用原始表述。

二、演繹過程

伽利略研究運動學的方法是把實驗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既注重邏輯推理,又依靠實驗檢驗。他對光滑斜面的推論是通過實驗觀察,並推論得到的。但是這個完全光滑的斜面在現實中不存在,因為無法將摩擦力完全消除,因此理想斜面實驗屬於伽利略的邏輯推理部分。

伽利略對光滑斜面的推論

現實中,當一個球沿斜面向下滾時,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滾時,它的速度減小。

由此伽利略推論,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它的速度應不增不減。實際上他發現,球愈來愈慢,最後停下來。伽利略認為,這並非是它的「自然本性」,而是由於摩擦阻力的緣故,因為他同樣還觀察到,表面愈光滑,球便會滾得愈遠。

於是他推論,若沒有摩擦阻力,球將永遠滾下去。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實驗如圖所示,讓小球沿一個光滑斜面從靜止狀態開始下滾,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達到與原來差不多的高度然後再下滾。他推論,只是因為摩擦力,球才沒能達到原來的高度。然後,他減小後一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達到同一高度,但這時它要滾得遠些。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球達到同一高度就會滾得更遠。

於是他對斜面平放時的情況進行研究,結論顯然是球將永遠滾下去。這就是說,力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即清仔維持物體的速度的原因,而恰恰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即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因此,一旦物體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將以這一速度勻速直線地運動下去。

三、適用范圍

牛頓第一定律只適用於慣性參考系。在質點不受外力作用時,能夠判斷出質點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一定是慣性參考系,因此只有在慣性參考系中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才適用。

牛頓第一定律在非慣性參考系(即有加速度的系統)中不適用,因為不受外力的畢正物體,在該參考系中也可能具有加速度,這與牛頓第一定律相悖。

當牛頓第一定律不成立時,即非慣性系中,要用非慣性系中的力學方程求解力學問題。式中為在慣性系中測得的物體受的合力,為在非慣性系中測得的慣性力,為非慣性系統的加速度。

【篇二】

1、超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超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失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等於零的情況即與支持物或懸掛物雖然接觸但無相互作用。

產生原因: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會再與支持物或懸掛物發生作用。是否發生完全失重現象與運動方向無關,只要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狀態下,才能用彈簧秤測出物體的重力,因為此時彈簧秤對物體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於它的重力。假若系統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那麼彈簧秤的示數就不等於物體的重力了,大於mg時叫「超重」小於mg叫「失重」(等於零時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體處於「超重」或「失重」狀態,地球作用於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V方向無關,只取決於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狀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比如答數汪單擺停擺、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狀態還可以從牛頓第二定律的獨立性(是指作用於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生對應的加速度)上來解釋。上述狀態中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自然其產生的加速度(通常稱為重力加速度g)是不發生變化的,自然重力不變。

❻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要想學好物理,首先就是要掌握它的知識點。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1

一、質點

1.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

2.說明:(1)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上並不存在.

(2) 物體可以簡化成質點的情況:①物體各部分的運動情況都相同時(如平動).②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轉).

二、參考系和坐標系

1.參考系: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用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

說明:

(1)同一個物體,如果以不同的物體為參考系,觀察結果可能不同.

(2)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原則是以使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簡單為原則;一般情況下如無說明,則以地面或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為參考系.

2.坐標系:為定量研究質點的位置及變化,在參考繫上建立坐標系,如質點沿直線運動,以該直線為x軸;研究平面上的運動可建立直角坐標系.

三、時刻和時間

1.時刻:指的是某一瞬間,在時間軸上用—個確定的點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時間:是兩個時刻間的一段間隔,在時間軸上用一段線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質點所在空間對應的點.建立坐標系後用坐標來描述.

2.位移:描述質點位置改變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線段的長度.

3.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五、速度與速率

1. 速度: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與Δx的方向相同.

2.瞬時速度與瞬時速率:瞬時速度指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的切線方向,其大小叫瞬時速率,前者是矢量,後者是標量.

3.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在變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某段時間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而物體在某段時間內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標量.

說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標量;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瞬時速率就是瞬時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於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單方向直線運動中,平均速率才等於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於路程時才相等.

六、加速度

1.物理意義:描述速度改變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義:速度的改變數跟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3.公式:a= =

4.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數.

5.方向:與速度改變數的方向相同.

6.理解:要注意區別速度(v)、速度的改變(Δv)、速度的變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 ,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七.速度、速度變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區別?

速度等於位移跟時間的比值.它是位移對時間的變化率,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運動方向.也可以說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和位置變化的方向.

速度的變化量是描述速度改變多少的,它等於物體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變化的大小和變化的方向,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變化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勻減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變化與速度大小無必然聯系.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它描述的是速度變化的快慢和變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變化的大小和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多少共同決定,與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變化的大小無必然聯系.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 2

基本規律

1、勻速直線運動:s=vt (v 是恆量),位移隨時間均勻增加。

2、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即加速度不變;運動過程中任意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相等。

公式:

vt = v0+ at

s = v0 t + 1/2at^2

vt^2= v0^2 + 2as

s = (v0 + vt )t/2

△s=s(i+1)-si=aT^2

v(1/2)=V(平均)=(vt+v0)/2

v(1/2)=√(vt^2+v0^2)/2

初速度為零時的比例關系:

1??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內的位移比:1:3:5:……:(2n-1)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1:3:5:……:(2n-1)

3?? 1T 內、2T 內、3T 內……nT 內的位移之比:1:4:9:……:n^2

4??第一個 s、第二個 s、第三個 s……第 n 個 s 的時間之比:1:(√2-1):√3-√2......:√n-√(n-1)

3、自由落體運動: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 g(g 通常取 9.8m/s2)

公式:

v = gt

h = 1/2gt^2

4、豎直上拋運動:加速度 a=-g,上升和下降通過同一點時的速度等值反向,物體從某一位置到最高點的時間與從最高點回到該點時的時間相等,即上升和下降過程有對稱性。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由初速度決定。

公式:

vt=v0-gth=v0t-1/2gt^2

H高=vo^2/2g

t高=v/g

5、圖像: 圖中(1)表示勻速運動,(2)表示勻加速直線運動(3)表示勻減速直線運動(4)表示與正方向相反的勻加速直線運動(5)表示勻減速直線運動。注意:圖中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線下面積表示位移。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 3

力和物體平衡部分

1、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重力(G)、彈力(F)、摩擦力(f)

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方向豎直向下,施力物體為地球,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

彈力產生條件:直接接觸且有彈性形變;方向與形變方向向反,且和接觸面垂直。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本身。

摩擦力產生條件:有相對運動或運動趨勢,物體間摩擦系數不為零,物體間有正壓力; 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注意:物體間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N,(μ為滑動摩擦系數,與接解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關),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面積大小無關。

靜摩擦力的大小:其大小往往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與物體間的正壓力無關,常根據物體的平衡或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其取值范圍:大於等於零而小於等於最大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2、共點力和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於同一點的力。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3??二力平衡時:兩個力等值反向;三力平衡時:三力中任意兩個力的合與另外一個力等值反向,若三力不共線,則這三力一定共面共點;多力平衡時:其中任意一個力與其餘所有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3、常用解題 方法 :相似三角形法,封閉的矢量三角形法。具體計算中可以用正交分解法。

4、解平衡問題的一般思路:

1??先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物體,也可以是結點;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然後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畫出正確的受力示意圖(可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已知力的順序,畫力的示意圖時畫在物體的重心上即可);

3??選擇合理的矢量運算方法計算(如相似三角形、封閉的矢量三角形、力的正交分解等),根據題意列出方程並求出結果。

5、力的合成與分解:

1??力的合成與力的分解採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2??合力可以大於、小於或等於分力。

3??兩個力的合力大於等於兩分力之差,小於等於兩分力之和。三個力的合力的取值要看其中一個力是否在另兩個的合力范圍內,若在則合力的最小值為零,最大值為三力之和。

4??力的合成與分解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用作圖法求兩個力的合力時,以表示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過兩力交點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箭頭畫在頂點處。

5??已知幾個力求其合力結果是唯一的,但將一個力分解時,如果沒有條件限制結果往往不唯一。將力分解時有唯一值的條件是: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 4

基本概念

1、矢量:物理學中把有大小有方向才能確定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

2、標量:物理學中把只有大小就可以確定的物理量叫做標量。如路程、時間、質量、速率等。

3、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4、位移: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大小:等於物體運動始末兩點間距離,

方向:從起點指向末點。

注意: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物體的位移大小才等於路程,其餘情況中物體的位移大小都小於路程。

5、時刻:時間軸上的一個點。

6、時間:兩時刻間的差值。

7、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運動快則速度大,慢則小。

8、速率:指速度的大小。

9、瞬時速度: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能精確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10、平均速度:物體在某一段時間或位移內的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求平均速度時,要說明是哪一段時間或位移內的平均速度。公式:v =s/t

11、加速度:表示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變化快則加速度大,慢則小。注意:加速度大小與速度、速度變化量大小無關,只取決於速度的變化率,即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

公式:a = (vt - v0)/t

單位:m/s2,讀作:米每二次方秒

12、質點: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作為一種次要因素時,就可以忽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把物體當作只有質量的點,即質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物理模型,物體能否當作質點與物體自身的大小和形狀無關,且同一物體在不同的問題中有時可以當作質點,有時卻不行。

提高高中物理聽課的效率

1、 課前預習 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

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新的知識有所了解,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後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識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聽課過程中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不能開小差

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這「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的一切重要內容便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證聽課過程中能全神貫注,不開小差。上課前必須注意課間十分鍾的休息,不應做過於激烈的 體育運動 或激烈爭論或看小說或做作業等,以免上課後還氣喘噓噓,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靜下來,甚至大腦開始休眠。所以應做好課前的物質准備和精神准備。

3、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

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 總結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4、作好筆記

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重點,難點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 創新思維 的見解。以便復習,消化

5、要認真審題,理解物理情境、物理過程,注重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遷移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高一物理上冊知識點

★ 高一物理上學期知識點總結

★ 高一物理知識點整理大全

★ 高一上學期物理實驗知識點總結

★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

★ 高一物理知識點整理歸納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❼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 #高一# 導語】現代人總結成功的幾大要素:正確的思想、不懈的行動、偉大的性格、嫻熟的技能、天賜的機會、寶貴的健康。可見,想取得成功,不僅要吃「苦中苦」,也要相關條件的配合支持,那些光知道吃苦的人,那些吃了不值得吃的苦的人,那些把吃苦當成解決一切問題法寶的人,恐怕只能繼續在「苦中苦」的怪圈裡徘徊。 考 網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本站!

【一】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的特點:在曲線運動中,運動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就是通過這一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這是因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做曲線運動的質點,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線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線上,且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

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深刻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物體的實際運動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分運動合成的,由已知的分運動求跟它們等效的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由已知的合運動求跟它等效的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基本關系:

1分運動的獨立性;

2運動的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系,不能並存);

3運動的等時性;

4運動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互成角度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的判斷

合運動的情況取決於兩分運動的速度的合速度與兩分運動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兩者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直線上作直線運動,不在同一直線上將作曲線運動。

①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速直線運動。

②一個勻速直線運動和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曲線運動。

③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④兩個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當兩個分運動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與這兩個分運動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合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否則是曲線運動。

2、怎樣確定合運動和分運動

①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②如果選擇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則參照物的運動和物體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是分運動,物體相對地面的運動是合運動。

③進行運動的分解時,在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前提下,類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3、繩端速度的分解

此類有繩索的問題,對速度分解通常有兩個原則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體運動的實際速度②沿繩方向一個分量,另一個分量垂直於繩。(效果:沿繩方向的收縮速度,垂直於繩方向的轉動速度)

4、小船渡河問題

(1)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θ=900時,sinθ=1,所以,當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於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指向河的上游,並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三角函數關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於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於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沖向下游。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設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麼,在什麼條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V與圓相切時,α角,根據咐殲cosθ=Vc/Vs,船頭與河岸鎮野的夾角應為:θ=arccosVc/Vs.

【二】

名稱:加速度

1.定義:速度的變化量Δv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單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方向始終相同。特別,在直線運動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同;如果速度減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御簡喊相反。

5.物理意義:表示質點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舉例:假如兩輛汽車開始靜止,均勻地加速後,達到10m/s的速度,A車花了10s,而B車只用了5s。它們的速度都從0m/s變為10m/s,速度改變了10m/s。所以它們的速度變化量是一樣的。但是很明顯,B車變化得更快一樣。我們用加速度來描述這個現象:B車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計構造的類型

A車的加速度。

顯然,當速度變化量一樣的時候,花時間較少的B車,加速度更大。也就說B車的啟動性能相對A車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當物體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變時,物體就做勻變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等。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變化和時間來計算,但決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體所受合力F

和物體的質量M。

3.加速度與速度無必然聯系,加速度很大時,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彈在發射的瞬間,速度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線勻速行駛的賽車,速度很大,但是由於是勻速行駛,速度的變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為零。

4.加速度為零時,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相對於同一參考系)。任何復雜的運動都可以看作是無數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運動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參考系(參照物)選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為參考系。

6.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90°時,即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是正數;反之則為負數。

特別地,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恰好等於90°時,物體既不加速也不減速,而是勻速率的運動。如勻速圓周運動。

7.力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就產生加速度,或者說力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原因。說明

當物體做加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時,加速度為正值;當物體做減速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時,加速度為負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較只比較其絕對值。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的計算公式:

a=rω^2=v^2/r

說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導過程並不簡單,但可以說仍在高

科里奧利加速度

科里奧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圍內,這里略去了。r是圓周運動的半徑,v是速度(特指線速度)。ω(就是歐姆的小寫)是角速度。

這里有:v=ωr.

1.勻速圓周運動並不是真正的勻速運動,因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說勻速圓周運動只是勻速率運動的一種。至於說為什麼叫他勻速圓周運動呢?可能是大家說慣了不願意換了吧。

2.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總是指向圓心,即不改變速度的大小隻是不斷地改變著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因受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區的同一高度,任何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海拔高度增大而減小。當物體距地面高度遠遠小於地球半徑時,g變化不大。而離地面高度較大時,重力加速度g數值顯著減小,此時不能認為g為常數

距離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會隨著緯度的升高而變大。由於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萬有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提供了物體繞地軸作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物體所處的地理位置緯度越高,圓周運動軌道半徑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將隨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變大。地理南北兩極處的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0,需要的向心力也為0,重力等於萬有引力,此時的重力加速度也達到。

由於g隨緯度變化不大,因此國際上將在緯度45°的海平面精確測得物體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為重力加速度的標准值。在解決地球表面附近的問題中,通常將g作為常數,在一般計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論分析及精確實驗都表明,隨緯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逐漸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廣州g=9.788m/s^2

武漢g=9.794m/s^2

上海g=9.794m/s^2

東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紐約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極地區g=9.832m/s^2

註: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1.62m/s^2,約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勻加速直線動動的公式

1.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v=(v0+vt)/2

其中v0為初速度,vt為t時刻的速度,又稱末速度。

4.勻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勻加速直線運動,a取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a取負值。)

(2)AB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1s,2s,3s……ns內的位移之比為1^2:2^2:3^2……:n^2;

(5)在第1s內,第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2n-1);

(6)在第1米內,第2米內,第3米內……第n米內的時間之比為1:2^(1/2):3^(1/2):……:n^(1/n)

(7)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aT^2(a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一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8)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過程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全過程是初速度為VO,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加速度-加速運動與減速運動

物體運動時,如果加速度不為零,則處於加速狀態。若加速度大於零,則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於零,則為負加速(即速度減至0後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號不同於數學中的符號,在+、-號只代表是的標量,在物理中+、-號部分代表單純的標量,還有部分還代表的像方向啦什麼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曲線加速運動

在加速度保持不變的時候,物體也有可能做曲線運動。比如,當你把一個物體沿水平方向用力拋出時,你會發現,這個物體離開桌面以後,在空中劃過一條曲線,落在了地上。

物體在出手以後,受到的只有豎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變。但是物體由於慣性還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運動。這時,物體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線上了。物體就會往力的方向偏轉,劃過一條往地面方向偏轉的曲線。

但是這個時候,由於重力大小不變,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變。物體仍然做的是勻加速運動,但不過是勻加速曲線運動。

加速度-小問題——加速度單位的來歷

根據我們高中的課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因為速度(v)的單位是m/s,時間(t)的單位是s,於是將m/s與s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單位:m/s^2.

❽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是非常難的,學生想要學好物理,就需要從高一的時候認真聽講,一節課都不能落,高中物理是有聯系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人教版高一物理---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人教版高一物理的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人教版高一物理的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早掘卜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人教版高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

1.基本公式:速度時間公式:v=v0 + at;位移平均速度公式:x=t =(v0+v)/2.t;位移時間公式:x=v0t + a t2/2;位移速度公式2a x= v2-v0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a是恆量,而且a與v0同一直線上。

2.推論:(1)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里的位移之差是一個恆量,即ΔS=aT2=恆量。

注意:此式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判別式

推廣公式:連續的第m個T內的位移和連續第n個T內的位移差為:Sm-Sn=(m-n) aT2

(2)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於該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即=vt/2=(v0+vt)/2;

(3)某段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vS/2等於初速度v0和末速度v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vx/2=。

注意:可以證明,無論勻加速還是勻減速,都有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人教版高一物理---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於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①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②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①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②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① 質量均勻分布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② 一般物體的散陸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採用懸掛法;③重力的大小:G=mg

6.彈力:(1)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產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陸穗直於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4)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彈力:F = Kx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

(5)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7.摩擦力:(1)滑動摩擦力:①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②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2)靜摩擦力: 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 O<F靜 fm (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p>

說明:①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④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8.力的合成與分解:(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①共點力: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於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②力的合成方法: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③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求F 、 的合力公式( 為F1、F2的夾角);④注意:a.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b.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F1-F2 F F1 +F2 ;c. 合力可以大於分力、也可以小於分力、也可以等於分力;d.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9.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①一個物體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於平衡狀態;②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變,其加速度為零,這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的運動學特徵。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亦即F合=0

①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②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③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通常可採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10.力學單位制(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數量關系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系。基本單位就是根據物理量運算中的實際需要而選定的少數幾個物理量單位;根據物理公式和基本單位確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導出單位。

(2)在物理力學中,選定長度、質量和時間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與其它的導出單位一起組成了力學單位制。選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可以組成不同的力學單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為米(m),質量為千克(kg),時間為秒(s),由此還可得到其它的導出單位,它們一起組成了力學的國際單位制。

11.牛頓運動三定律。

❾ 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有哪些

物理是許多同學的短板,那麼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物體與質點:

1、質點: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而言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時,為研究問題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狀,把物體看做一個有質量的點,這個點叫做質點。

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

條件:①研究的物體上個點的運動情況完全一致。

②物體的線度必須遠遠的大於它通過的距離。

(1)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物體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就可以把物體當作質點

(2)平動的物體可以視為質點

平動的物體上各個點的運動情況都完全相同的物體,這樣,物體上任一點的運動情況與整個物體的運動情況相同,可用一個質點來代替整個物體。

小貼士:質點沒有大小和形狀因為它僅僅是一個點,但是質點一定有質量,因為它代表了一個物體,是一個實際物體的理想化的模型。質點的質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體的質量。

參考系:

1、參考系的定義:描述物體的運動時,用來做參考的另外的物體。

2、對參考系的理解:

(1)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於參考系而言的,例如,肩並肩一起走的兩個人,彼此就是相對靜止的,而相對於路邊山斗的建築物,他們卻是運動的。

(2)同一運動選擇不同的參考系,觀察結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機開著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以車為參考系,司機是靜止的,以路面為參考系,司機是運動的。

(3)比較物體的運動,應該選擇同一參考系。

(4)參考系可以是運動的物體,也可以是靜止的物體。

小貼士:只有選擇了參考系,說某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物體怎樣運動才變得有意義參考系的選擇是研究運動的前提是一項基本技能。

坐標系:

1、坐標系物理意義:在參考繫上建立適當的坐標系,從而,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變化。

2、坐標系分類:

(1)一維坐標系(直線坐標系):適用於描述質點做直線運動,研究沿一條直線運動的物體時,要沿著運動直線建立直線坐標系,即以物體運動所沿的直線為x軸,在直線上規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例如,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其位置可用離車站(坐標原點)的距離(坐標)來確定。

(2)二維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適用於質點在平面內做曲線運動。例如,運動員推鉛球以鉛球離手時的位置為坐標原點,沿鉛球初速方向建立x軸,豎直向下建立y軸,鉛球的坐標為鉛球離開手後的水平距離和豎直距離。

(3)三維坐標系(空間直角坐標系):適用於物體在三維空間的運動。例如,籃球在空中的運動。

歸納整理: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是運動學乃至整個力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質點是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質點的運 動是相對的。為了描述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物體為參考系。坐標系則是參考系中各個點的定量表示。本節重點內容是對質點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問題時如何選取參考系。

時間和位移

時間和時刻:

①時刻的定義:時刻是指某一瞬時,是時間軸上的一點,相對於位置、瞬時速度、等狀態量,一般說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時刻。

②時間的定義:時間是指兩個時刻之間的間缺唯戚隔,是時間軸上的一段,通常說的「幾秒內」,伏陵「第幾秒」都是指的時間。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義:位移表示質點在空間的位置變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線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於又向線段的長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義:路程是物體在空間運動軌跡的長度,是一個標量。在確定的兩點間路程不是確定的,它與物體的具體運動過程有關。

位移與路程的關系: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是過程量,兩者都和參考系的選取有關系。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並不等於路程的大小。只有當物體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是兩者才相等。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速度的定義: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瞬時速度、平均速率與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運動的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或是某一時刻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度:物體在某段時間的位移與時間的比值,能夠粗略的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大小和物體運動的階段有關系。定義式:v=s/t適用於所有的運動形式。

平均速率: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路程與時間之比。平均速率是標量。定義式:v=s/t.

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相等的,只有物體做無往復的直線運動時兩者才相等。

歸納整理:物體的運動有快慢之分。不同的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可以用速度來描述。本節重點圍繞與速度相關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時速度、瞬時速率等概念及相關的公式和應用。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打點計時器的分類: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

1、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記錄運動物體在一定時間間隔內位移的儀器。它使用交流電源,工作電壓在10V以下,當電源的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個點。

電磁打點計時器的構造如圖所示。

2、電火花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工作電壓是220V。

電火花計時器的構造如圖所示。主要由脈沖輸出開關,正負脈沖輸出插座、墨粉紙盤、紙盤軸等構成。

3、計時原理:

電火花計時裝置中有一將正弦式交變電流轉化為脈沖式交變電流的裝置當計時器接通220V交流電源時,按下脈沖輸出開關,計時器發出的脈沖電流經接正極的放電針和接負極的墨粉紙盤軸產生火花放電。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點跡,當電源的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個點。

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

處理這類問題可採用兩種方法:一是與某點相鄰的點間距離所對應的時間很短。只有0.02S,故只要測出某點與其相鄰點間的距離x,再利用v=x/t求出平均速度,就可用這個平均速度來代表某點的瞬時速度;二是利用某點左側的位移與時間(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1,再利用某點右側的一段位移與時間(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2,利用Va=(v1+v2)/2就可得出a點更准確的瞬時速度。

拓展閱讀:高一下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曲線運動

1.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當物體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產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做直線運動;

(2)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

4.平拋運動: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

分運動:

(1)在水平方向上由於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的初速度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

5.以拋點為坐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豎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時刻的運動方向可用該點速度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的夾角表示。

7.勻速圓周運動:質點沿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

8.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v:質點通過的弧長和通過該弧長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單位m/s;屬於瞬時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為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9.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曲線運動,因而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ω=φ/t(φ指轉過的角度,轉一圈φ為),單位rad/s或1/s;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恆定的。

(3)周期T,頻率:f=1/T。

(4)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一個指向圓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變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線速度變化快慢,方向與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於方向時刻在變,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瞬時加速度的方向不斷改變的變加速運動。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向心力方向總指向圓心,是一個變力。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離心運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的情況下,就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軌道半徑可視為地球半徑)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衛星的線速度,在所有圓周運動的衛星中線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開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

7.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環繞速度;

8.大於環繞速度的兩個特殊發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義)。

❿ 高一物理教科書內容

高一物理教科書內漏轎容如下: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時間和位移、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實驗:研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返遲肆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自由落體運動、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彈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頓第一定律、實驗:研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牛頓第二定律、力學單位制、牛頓第三定律、用旦激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一、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二。

閱讀全文

與高一上學期物理內容有哪些人教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