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節是什麼課

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節是什麼課

發布時間:2023-05-07 15:27:54

1.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要點

第一章 聲現象 基礎知識
回聲測距離:2s=vt
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重點定義:
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振動可以發聲
要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發生物體的振動停止,發生也停止
疑點:
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固體,液體衫羨配,氣體都可以因振動而產生聲音。
2 「振動停止,發生也停止」不同於「振動停止,發生也消失」。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但是原來所發出的聲音還會存在並繼續向外傳播。
二:聲音的傳播
重點定義:
1 聲的傳播需要介質
2 聲以波的形式傳播,這種波叫聲波
要點:
1 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介質
2 聲音的介質有:固體,氣體,液體
3 真空不能傳聲
重點:
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因為物體的振動,物體兩側的空氣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這就是聲波
三:聲速和回聲
重點定義:
聲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它的大小等於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要點:
1 聲音在單位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叫做聲速
2 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在氣體中傳播最慢
3 聲速與節制的溫度有關。一般在氣體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快
4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碰到障礙物後被反射回來,人們能夠與原生區分開,這樣反射回來的聲波就是回聲。
重點:
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聲與回聲的條件:
①回升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②聲源距離障礙物至少有17m遠
2 回聲的作用:
①加強原聲;②回聲定位;③回聲測距
3 回聲測距離:2s=vt

第二節: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一:怎樣聽到聲音
重點定義:
在聲音傳遞給大腦的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但是如果只是傳導障礙,而又能夠想辦法通過其它途徑將震動傳遞給聽覺神經,人也能夠感知聲音
要點:
1 人耳的構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聽小骨)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
2 聽到聲音的途徑:物體振動→介質→鼓膜或頭骨→聽覺神經→產生聽覺
難點:
如果傳導聲音的鼓膜和聽小骨發生損傷,就會使聽力下降,叫做傳導性耳聾,但還可以通過其它途徑將振動傳給聽覺神經,人可以繼續聽到聲音;如果耳蝸,聽覺中樞或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受到損害,聽力會降低,甚至是喪失,叫做神經性耳聾,一般不可治癒。
拓展:
聽到聲音的條件:
①聽覺系統正常;②物體的振動頻率達到人耳的聽覺范圍;③聲音有足夠的響度;④有傳播的介質
二:骨傳導和雙耳效應
重點定義:
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穿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要點:
骨傳導的途徑:物體振動→聲波→頭骨或頜骨→聽覺神經
重點:
雙耳效應產生的條件:
①對同一個聲音,兩只耳朵感受到的強度大小不同;②對同一個聲音,兩只耳朵感受到的時間先後不同;③對同一個聲音,兩只耳朵桿受到的振動步調也不同
第三節: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重點定義:
1 物體振動的快,發出的音調就高;振動的慢,發出的音調就低
2 每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頻率來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
3 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為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為次聲波
疑點:
1 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聲音的粗細,不是聲派凱音的大小,也不是聲音的音色。
2 在相同的介質和溫度中,頻率不同的聲音傳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調的高低與什麼有關?
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的形狀,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質等多種因素有關。
二:響度
重點定義:
1 聲音的強弱(大小)叫做響度
2 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或指的幅度。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要點:
1 物理學中響度指聲音的強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
2 人耳感受到的物體的響度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重點:
1 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與人到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響度越小。
2 音調和響度是根本不同的兩個特性,毫無關系。
三:音色
重點定義:
1 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
2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點:
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即音質。
拓展:
人的音色會隨年齡的增長,以及飲食,健康的因素而變化。鍛煉可以保持優美的音色。
第四節: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一:雜訊的來源
重點定義:
1 從物理角度來說,雜訊是發聲體作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來說,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2 雜訊的波形無規律且雜亂。
難點:
樂音和雜訊的根本區別在於:樂音是由發聲體規則振動產生的,波形是規則的;雜訊是由發聲體不規則振動產生的,波形雜亂無章。
二:雜訊的等級的劃分
重點定義:
1 人們以分貝(符號是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人的聽覺是20Hz-----20000Hz。0dB:人剛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30—40dB: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

2 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
①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②空氣等介質的傳播;③鼓膜的振動
拓展:
雜訊的危害可分為哪幾類?
造聲的危害可分為生理危害,心裡危害和物理危害。不太強的雜訊,使人感到厭煩;比較強的雜訊,使人感到刺耳難受,時間久了會引起雜訊性耳聾,還會引起心律不齊,血壓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狀;更強的雜訊,幾分鍾時間就會使人頭暈,惡心,嘔吐,像暈船似的;極強的雜訊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妨礙兒童的智力發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動物的死亡。
三:控制雜訊
重點定義:
控制雜訊的三個方面:
①防止雜訊產生;②阻斷雜訊的傳播;③防止雜訊進入耳朵
要點:
消聲(從聲源出);吸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隔聲(在人耳處減弱)
第五節:聲的利用
一:聲與信息
要點:
1 回聲定位
2 聲納測距,探測魚群
疑點:
聲的概念比較廣,包括超聲,次聲等;聲音則指人而能夠感受到的聲
重點:
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難點:
用超聲波可以准確地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這就是「B超」。用超聲波檢查身體時,由於人體各部分器官對聲波的反射情況不同,利用計算機圖像顯示設備,可以清楚地將人體內部器官的結構顯示在屏幕上,根據圖像,醫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聲波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這一點不同於「X光」
二:聲與能量
要點:
物體的振動→產生聲波→將能量傳遞出去→聲波能傳遞能量
重點:
超聲波可以用來清洗精密的機械;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第二章 光現象 基礎知識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太陽是自然光源,電燈、燭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恆星不是光源。
2. 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能解釋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約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光速為真空中2/3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規律。(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5.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還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
6.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發生折射時,同時一定也發生發射。折射現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兩線分側,兩角不等(空氣中角大些)折射現象:鋼筆錯位、池水變淺、水中叉魚、海市蜃樓等
8.一束白光(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分解成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合光。彩虹是太陽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三原色:青、黃、品紅 透明物體的顏色有通過它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10、紅外線位於紅光以外,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多,物體輻射紅外線同時也在吸收紅外線。紅外線作用:
①熱作用:加熱食物 熱譜圖診病 ②紅外遙感:地球勘測、尋找水源、監視森林火災等③遙控:電視機、空調等
11.紫外線位於紫光以外,太陽光是天然紫外線的重要來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傷害。紫外線作用:①殺菌:醫院的紫外線燈②紫外線的熒光效應:驗鈔機、防偽③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對人體骨骼生長和健康有好處。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1.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邊緣厚中間薄的透鏡叫凹透鏡。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
2. 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焦點到光心距離叫做焦距。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
3.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 三條特殊光線:①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②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折射後過焦點,對凹透鏡來說,它的焦點是虛焦點,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焦點的光線經折射後與主光軸平行。對凹透鏡來說是虛焦點,是入射光線的正向延長線過焦點。
5. 照相機的鏡頭是個凸透鏡,調焦環的作用是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拍近景時,鏡頭往前伸,
拍遠景時,鏡頭往後縮,光圈控制進入光的多少,快門控制暴光時間。
6.
u>2f 倒立 縮小 實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
f<u<2f 倒立 放大 實 投影儀
u=f 不 成 像
u<f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實倒虛正來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兒跟著物兒跑。
7.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光屏。明視距離為25cm。遠視眼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晶狀體太薄,成像在視網膜之後;近視眼能看清近處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晶狀體太厚,成像在視網膜只前。
8.近視眼應該帶凹透鏡,遠視眼應該帶凸透鏡。眼鏡的度數=100×焦度 焦度=1/f
9.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照相機鏡頭。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也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投影儀鏡頭。
第四章 物態變化
1. 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
2. 溫度計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使用前注意:①觀察它的量程②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時注意: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測液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放在液體中稍等一會兒,穩定後在讀數③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除了體溫計)被測液體並且時視線和溫度計液柱相平。
3. 物質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叫做物態變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4.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汽化分為蒸發和沸騰。蒸發現象:在任何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緩慢的汽化現象。影響蒸發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劇烈的汽化現象。
5. 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6. 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叫做升華,升華吸熱,從氣態變成固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1. 通過摩擦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帶電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自然界中只有正負兩種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c)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e=1.6×10—19 原子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不顯電性,但是得到電子就顯負電,失去電子就顯正電。
3. 電荷(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正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開關控制電路的通和斷,導線連接電路作用。
4. 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從電源正極到用電器再到負極 ,在電源內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負極流向正極。
5. 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用電器正常工作。開路:斷開的電路,電路中沒有電流,用電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端。
6. 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金屬靠自由電子導電,酸鹼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7. 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單A) 1A=1000 m A 1m A=1000uA
8. 電流表使用注意(兩要兩不要):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處電流表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要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還應該注意:①使用電流表前,應該觀察電流表指針是否指零,若不指零,應先調零②用試觸法選擇量程,要從大量程的接線柱開始。
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個支路電流

2.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課本內容

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1物態2溫度的測量3融化和凝固4氣化和液化5升華和凝華6生活和技術中的物態化 第二章 物質性質的初部認識1物體的尺度及其測量2物質的質量及其測量3探究——物質的密度4新材料及其應用 第三章 物質的簡單運動1運動與靜止2探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3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4平均速度的測量 第四章 聲現象1聲音的產生2探究——聲音是怎樣穿播的3樂聲與雜訊4超聲波 第五章 光現象1光的傳播2光的反射3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4光的折射5物體的顏色

3.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課本第一課是什麼

第一章
聲現象

聲前咐前音的產生與傳播

我們怎樣聽到聲簡陵音

聲音的特性慧清

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聲的利用

4. 初二物理第一課教案長度和時間測量

八年級物理第一課怎麼上呢?物理第一課教案怎麼做呢?下面我為你整理了初二物理第一課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二物理第一課長度和時間測量教案【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2.過程與方法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初二物理第一課長度和時間測量教案【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初二物理第一課長度和時間測量教案【教學流程】

師:一天小東和小明比誰家離學校近。放學後他們各自回家,一邊走一邊數步子,小東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離學校近嗎?

師:這種比較法是不準確的。

師: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人們說某個物體幾長,這也是不準確的。

師:如何准確地進行測量呢?我們通過第三節長度、時間及其測量,來詳細的了解下。

師:生活中,經常需要測量,比如說,買多長的電線,趕集時,買幾尺的布,同學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說買多長的橡皮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測量。

師:大家看一看課本上想想議。帽檐直徑AB和帽子高度哪個更長?中心的兩個圓,哪個面積更大?

請一位同學看看錶,自己閉上眼睛,估計30秒再睜開,我們對時間的感覺總是可靠的嗎?

根據感覺來估測一個物體的大小並不準確。

師:要對物體進行定量的描述,必須用儀器來測量。

師:在眾多的測量中,最基本的測量,就是長度的測量

板書:1.長度的測量:

師:要科學地測量長度,就需要給長度定一個公認的測量標准——單位unit。

師: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師: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們生活中所了解的長度的單位,我們所說的電視機大小習慣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這個單位,我用這個單位,用產單位不一樣,那麼交流起來就很不方便。為了有利於國際間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國際上規定了一套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拿兄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簡稱SI,是國際計量大會於1960年通過的。我國在1984年採用。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etre,符號為m。出示米尺,讓學生認識1米到底有多長。並介紹1米是如何規定的。

①單位:米m

A.比米大的單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單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中螞微米μm、奈米nm。

C.換算關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頭發的直徑約0.04mm,合40000nm

師:我們簡單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體的長度。看課本第22頁。

原子的半徑 人頭發的直徑 一張紙的厚度 地球的半徑

讓學生做幾個單位換算練習

例1.單位換算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例2.給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適的單位:

某同學身高1.50_____,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約為75_____,窗戶玻璃的厚度約為2.5_______,一節一號干電池的長度大約是6______。

師:某同學多高,干電池長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測量工具測量出來。

師: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板書:

②測量工具:刻度尺

師:如何使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呢?使用前要怎樣消培襲?使用中要怎樣?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過伴你學上的一些錯誤測量方法來反證正確的測量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裡,是否磨損,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准確程度。

在小黑板上畫一個刻度尺的圖見新教材全解21頁。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b.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C,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家的測量結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後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2.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少誤差。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②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師:在本節課本上還介紹了時間的測量。

3.時間的測量:

師:同學們通過看課本了解一下時間測量的相關知識。

①單位:秒S

換算關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測量工具:鍾表。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停表測量時間。

附:

板書設計:

1.長度的測量:

①單位:米m

A.比米大的單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單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C.換算關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頭發的直徑約0.04mm,合40000nm

②測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裡,是否磨損,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准確程度。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b.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c.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2.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少誤差。

①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②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3.時間的測量:

①單位:秒S

換算關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測量工具:鍾表。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停表測量時間。

初二物理第一課長度和時間測量教案【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要提高判斷的可靠性和准確性,就必須藉助儀器來進行測量,任何測量都需要單位,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單位,注意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還知道了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范圍。

5.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導學案答案

幫你在網上找了人教版和神猜的,希望是你需要的,對你有用。
第一章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5 分鍾訓練 (預習類訓練,可用於課前)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___,人是靠__________發聲的。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是靠傳播的。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
思路解析: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人靠聲帶的振動發聲。我們生活在大氣中,所以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是不能傳播聲音的。
答案:振動 聲帶振動 空氣 介質
2.(2010廣東模擬) 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___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聲音不僅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還可以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傳播速度不一樣,當溫度相同時,在__________中傳播速度最大。
思路解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即振動發聲。聲音傳播的條件是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況下,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
答案:振動 介質 固體
3.同學們已經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的物體發出的,但在敲擊音叉時,我們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卻看不見音叉的振動。請同學們想辦法證明音叉發聲時也在振動。
思路解析:振動有兩類,一類是喚型明顯的振動,即肉眼能觀察到的振動,如鋼尺的振動,鼓面的振動等,說這些振動明顯,是因為這些振動振幅大,易於觀察;另一類是不明顯的振動,即肉眼不易直接觀察到的振動,如敲擊桌面時的振動,音叉的振動,以及氣球、火葯爆炸時的振動等,對於這些振動,我們可以根據聲音產生的原因來推斷振動的存在。想要證明這些不明顯振動的存在,可以藉助明顯的振動。
答案:可以在音叉上貼一張小紙片(末端剪成麥穗狀),或用一根細線系一個乒乓球,手提細線,將球緊挨音叉的一個叉股,當用橡皮錘敲擊音叉時,會發現紙片振動或乒乓球被彈起,這些現象可以說明音叉發聲時在振動。
10 分鍾訓練 (強化類訓練,可用於課中)
1.(2010山東煙台模擬)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設計了圖1-1-1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思路解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體中傳播速度快,其次是液體,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較慢,因此最先聽到的是由鋼鐵傳來的聲音,其次是由水傳來的,最後一次聲音是由空氣傳來的。
答案:三 鋼管 空氣
2.下列屬於氣體振動而發出聲音的是( )
A.丁東的鼓聲 B.嘩嘩的流水聲
C.隆隆的炮聲 D.悅耳的歌聲
思路解析:鼓聲是鼓面(固體)振動發聲;流水聲是水(液體)振動發聲;歌聲是聲帶或音響喇叭的振動膜(固體)振動發聲;炮聲是火葯爆炸引起空氣振動發聲。
答案:C
3.關於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B.傳播聲音的介質有氣體、液體、固體,真空不能傳聲
C.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
D.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
思路解析:聲音由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這也是本節的重要知識點。關於聲速,應掌握其一般規律:在固體和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聲是一種波,以波的形式傳遞能量。
答案:ABD
4.在裝滿水的長鐵管一端敲擊一下,在鐵管的另一端會聽到__________次聲音,其中第一次聲音是從__________傳過去的,最後一次聲音是從__________傳過去的。
思路解析:A探究的是聲音在真空中能否傳播; B探究的是聲音音調的高低與什麼有關;C探究的是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探究的是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答案:CD
5.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聲,2 s後聽到回聲,此人距離山崖多遠?(設當時氣溫為15 ℃)
思路解析:人距山崖的距離為聲音傳播路程的一半,這是「回聲測距」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答案:15℃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 m/s,2 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340 m/s×2 s=680 m,即此人距離山崖 =340 m。
快樂時光
聲音和光誰快
教師:「聲音和光,哪個速度快?」
學生:「聲音。」
教師:「你根據什麼說聲音的速度比光快呢?」
學生:「這太簡單了!每當我打開電視機,總是先聽見聲音,後看到畫面。
30分鍾訓練 (鞏固類訓練,可用於瞎蠢課後)
1.關於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
C.真空也能傳聲
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思路解析:此題考查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所以選項B是正確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有介質和溫度,所以溫度相同時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15 ℃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因此選項A、C、D都是錯誤的。
答案:B
2.在房間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談話聽起來響亮,這是因為( )
A.房間里的空氣不流動,不利於聲音的傳播
B.曠野的空氣比較稀薄
C.在房間里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D.以上說法都不對
思路解析:人在房間里談話,聲音會被牆壁反射回來形成回聲,由於房間較小,回聲與原聲的時間間隔小於0.1 s,所以人耳不能區分回聲與原聲,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更強。在空曠的田野中,聲音被反射回來的極少,因此人感到聲音響度較小。
答案:C
3.電影院放映廳的牆壁上都被裝修成坑坑窪窪的,俗稱「燕子泥」,其目的是為了( )
A.防止聲音發生振動 B.減弱回聲
C.增強回聲 D.為了裝飾劇場
思路解析:發聲體與聲音是兩個概念,我們只能想辦法防止發聲體振動,聲音是不會振動的。因為A本身的說法就不科學,所以A是錯誤的。燕子泥是坑坑窪窪的,其作用是使射到牆上的聲音不再反射到觀眾那裡,避免產生聲音的混響,所以C是錯誤的,B是正確的。
答案:B
4.下列關於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在真空中傳播得很快
B.回聲是聲音的反射現象,人能聽到回聲需要一定的條件
C.只要有物體的振動,人總能聽到振動發出的聲音
D.聲音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無關,與溫度有關
思路解析:真空沒有介質,不能傳聲,則A錯。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如果不到0.1 s,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人耳不能區別開,因此B正確。C中物體振動時若沒有傳聲介質,則聽不到聲音,因此C錯。聲速與介質、溫度有關,則D錯。
答案:B
5.一根長約10 m的鐵管,管內裝滿了水,一個人在鐵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個人在鐵管的另一端貼近管口處可聽到( )
A.一次敲擊聲 B.兩次敲擊聲
C.三次敲擊聲 D.四次敲擊聲
思路解析:敲擊鐵管產生的聲音分別經空氣、鐵和水傳播到另一端,傳播的距離是相等的,都是10 m。查出聲音在空氣、水和鐵中的傳播速度分別是340 m/s,1 497 m/s,5 200 m/s,那麼聲音在這三種介質中傳播10 m所需的時間分別是0.029 s,0.006 7 s,0.001 9 s,相鄰兩次的時間差不到0.1 s,因此,雖然三個聲音傳到另一端有先有後,但人耳無法把它們區分開。
答案:A
6.天壇公園里的迴音壁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迴音壁應用的聲學原理有( )
①聲音的反射 ②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 ③聲音在牆壁內的傳播 ④利用回聲增強原聲的現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站在迴音壁前能聽到回聲,是因為迴音壁的牆壁非常光滑,有利於聲音的反射而形成回聲,並且回聲與原聲的時間差大於0.1 s。不管回聲還是原聲,都是依靠空氣這種介質向前傳播的。綜上可知,選項A正確。
答案:A
7.《夢溪筆談》中有這樣的敘述:行軍夜宿,士兵枕著牛皮製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體(大地、箭筒)傳聲速度比空氣傳聲速度快
8.如圖1-1-2,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掛在線上的小球,會發現小球被_________,這個現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月球表面做這個實驗,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1-2

思路解析:由於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正在發聲的音叉肯定在振動,當它靠近小球時,振動的音叉會將小球彈開。小球被彈開這個事實也充分說明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月球上空無大氣層,是真空,而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所以在月球上做這個實驗時,只能看見小球被彈開,但聽不到聲音。
答案:彈開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小球被彈開但聽不到聲音
9.(2010黑龍江哈爾濱模擬)唐詩《楓橋夜泊》中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句中體現出的物理知識有_________。(寫出兩點)
思路解析:能體現物理知識的主要是後半句「夜半鍾聲到客船」,「鍾聲」體現了大鍾在振動從而產生聲音,人耳聽到了鍾聲,又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答案:物體振動發聲,空氣可以傳聲
10.利用下面的數據畫一張圖,以便探究聲音通過空氣的速度是如何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水平軸表示空氣溫度,垂直軸表示聲音的速度)
空氣溫度t/℃ 聲速v/(m•s-1)
-20 318
-10 324
0 330
10 336
20 342
30 348
答案:由題意和表中數據作圖,如圖所示,從圖可直觀看出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11.(2010浙江杭州模擬)某測量員是這樣利用回聲測距離的:他站在兩平行峭壁間某一位置鳴槍,經過1.00 s第一次聽到回聲,又經過0.50 s再次聽到回聲。回聲測距是利用了聲波的_________,已知聲速為340m/s,則兩峭壁壘森嚴間的距離為_________m。
思路解析:根據題意畫出題設情景圖。當人鳴槍時,聲音會向四面八方傳播,其中遇到障礙物的聲音會形成回聲,回聲的傳播情況如圖所示。

已知:t1=1.00 s,t2=1.00 s+0.50 s=1.50 s,
v=340 m/s。
求:s=?
解:s1=vt1=340 m/s×1.00 s=340 m
s2=vt2=340 m/s×1.50 s=510 m
s= = =425 m。
答案:反射 425
12.為了探究聲的產生條件,有人建議利用以下幾個實驗現象:
甲:放在鍾罩內的鬧鍾正在響鈴,把鍾罩內的空氣抽去一些,鈴聲明顯減小。
乙:使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
丙: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丁:在吊起的大鍾上固定一枝細小的筆,把鍾敲響後,用紙在筆尖上迅速拖過,可以在紙上畫出一條來回彎曲的細線。
你認為,能說明聲的產生條件的實驗現象是哪一個或哪幾個?其他雖然不能說明聲的產生條件,但是分別說明了什麼問題?
思路解析:發聲體的振動是聲音產生的必要條件,在上述各種現象中,能說明發聲體在發聲時其本身正在振動的現象才是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實驗現象。
答案:能說明聲的產生條件的實驗現象是乙和丁;實驗現象甲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實驗現象丙說明不同長度的空氣柱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的頻率不同。
13.電影《泰坦尼克號》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號」的大海輪因為與冰山相撞而沉沒的悲劇。為了避免悲劇重演,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利用聲音的傳播規律製成的探測裝置,將這種裝置安在船上,能及時發現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請簡要說明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
思路解析:這種裝置叫回聲探測器(又稱聲吶),它是利用回聲原理工作的,即利用聲吶向外發射聲波,准確記錄聲波往返所用的時間,根據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可測出海的深度,最後判斷冰山或暗礁的是否存在。
答案:把回聲探測器裝在海輪貨艙的底部,由艙底向海底發出聲音,聲音由海水傳至海底,由海底再返回,當回聲探測器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聲波後,就會記錄下聲音在海水中往返所用的時間,根據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結合s=vt,就能計算出海的深度,根據探測器記錄時間的情況可判斷有無冰山或暗礁。

6.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冊教案

初二上學期的物理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物理課程,教師應該如何設計教案才能輕松容易讓同學們明白物理這門課程?下面來看看我整理的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冊教案,希望對您有用。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冊教案第一課時

一、 學情分析

1.識與技能:(1).學生對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沒有明確的認識,有待於使他們有初步的認識,有待於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2).學生對機械運動、聲和光、物態變化等自然界常見的運動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對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還不清楚。

(3).學生對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不是很清楚,對物理學不僅指物理知識,而且還包含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含義沒有認識。(4).具有實驗操作積極性,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的能力有待於培養,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夠規范。(5).對記錄實驗數據,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簡單的實驗報告的寫法,以及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的能力有待於培養。

2.過程與方法:(1)學生經歷過觀察自然現象的過程,有了初步的觀察能力。(2)能夠在觀察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3)學生對擬定探究計劃、制定實驗方案的能力還沒有經歷。

(4)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不好。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學生對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對大自然的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願望。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活動。(3)有將自己的見解公布於眾的願望,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4)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識。

二、 分層教育方案

1.優生優教方案:根據調查分析,本屆學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績較好,學習興趣較高,動手動腦能力強。所以我們對這些學生重點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成立課外科技活動小組一個,讓他們發揮特長,發展智力,具體措如下:(1)分層教學,因才施教,發揮他們帶頭作用。(2)組成課外科技小組,按計劃活動。(3)充分調動積極性,重點進行小探究小製作活動。

2.學困生提高方案:根據了解,有一些學生各科學習成績都不好,成了學習困難的學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認真分析出現的原因,針對原因制定幫扶方案,組成學習小組,採取優生帶動學困生的方法共同進步。具體措施如下:(1)課堂上要把他們做為重點對象照顧。(2)“一幫一”活動。(3)及時總結,改進方案,不斷提高。

3.待努力生轉化方案:根據分層教學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細幫助他們,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他們的優點,以優點促進步,使他們得到成功的喜悅,不進步。具體措施:(1)對他們分別談話,做好思想工作,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2)要不斷發現他們進步的地方,及表揚。(3)發揮他們在教學中的調節作用。

三、 教學計劃

1.現狀分析:由於八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物理,對許多物理現象理解區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導解釋。

2.教材分析、知識結構: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二章 聲現象; 第三章 物態變化 ;第四章 光現象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3.教學目標:(1)認真研究新教材,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恰當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把“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法中。(2)認真分析學生狀況,確定出優生與待努力生的層次,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案。(3)充分發揮課堂效率,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4)重點進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行學生自主探究的訓練。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5)及時進行單元檢測,認真總結,認真反思,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6)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四、課時安排

周 章節 內容 課時安排

第1周 序言 科學之旅 1課時

第2-3周 第1章 機械運動 7課時

第4-5周 第2章 聲現象 6課時

第6-7周 第3章 物態變化 6課時

第8周 第1-3章 復習 3課時

第9周 半期檢測

第10-12周 第4章 光現象 8課時

第13-14周 第5章 透鏡及其應用 8課時 第15-16周 第6章 質量與密度 5課時

第17周 第1-6章 期末復習

第18周 期末統考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實驗教科書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冊教案第二課時

板書:

科學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電、熱、力等現象的科學。

2、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3、怎樣學好物理?

(1)善於觀察,樂於動手 (2)勤於思考,重在理解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註:注重觀察與實驗,勤於思考,注意理解

單元整體說明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知識結構:第一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第二節運動的描述

第三節運動的快慢 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和參照物的概念,會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會選擇參照物,理解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知道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單位,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會求平均速度。

3、知道長度單位並會換算,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知道時間單位,並會換算,會用停表測量時間,知道誤差的概念、產生原因和減小誤差的辦法。知道誤差不是錯誤。

重點:運動和靜止的判斷、參照物的選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運用,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難點:參照物,速度計算,長度測量,誤差減小方法。

課時安排:本章共4節,安排7課時。

7. 《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一節的內容,光的直線傳播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同時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的必備知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後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准備。

2、教學目標

根據租團《課程標准》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能識別光源,知道光源分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兩類。

②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能列舉光的直線傳播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光在空氣、水和玻璃等均勻介質中高廳傳播的特點。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實驗探究中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並在實驗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②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直線傳播。(2)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現象。

二、器材的選擇

1、選擇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教學器材: 水槽 激光筆 水 牛奶 煙餅 鑷子 燒杯 滴管 紙杯 蠟燭 火柴 玻璃磚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本節是學習光現象的一個開始,是以後學習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礎。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徵,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同時要盡可能讓學親自動手實驗,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並由他們自己總結和發現規律。

四、教學流程

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一組與光現象緊密聯系的優美圖片和視頻:影、倒影、水面下(視深變淺)物體,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白光通過三棱鏡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極光……最後將畫面停在「節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課的主題。讓學生欣賞絢戚型隱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由此進入這節課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①引導學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要發生偏折。

分組實驗,然後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符合教學規律,體現了物理學科的特點。)

在學生匯報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發生了偏折。

②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中路徑發生彎曲。

2、光線

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學生想像光線的形象。

引導:為了直觀的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我們用一條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用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這樣的帶箭頭的直線稱之為光線。

強調:光線是為了方便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種描述手段,是假想的。

3、應用

(1)影子的形成

投影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導:a 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 不透明物體光不能通過。

原理: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物體,在物體後面形成一個無光的黑暗區域。

(2)小孔成像

學生利用課前准備的實驗器材完成課本P70「想想做做」,在班級進行展示,觀察小孔成像現象,交流小孔成像的特點。(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了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利用利用動畫展示小孔成像,畫小孔成像原理圖。

歸納小孔成像特點:像與物相反;實像。

(3)日食、月食

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日食、月食原理圖,引導學生分析。

(4)學生列舉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實例,並進行解釋。(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光速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光的傳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0×108m/s。(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生回憶聲音的傳播速度情況,將光的傳播速度與聲音進行對比。

(三)歸納總結,應用提升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改變以往教師口頭總結學生心不在焉的情況,由學生極積主動說、談、想,為後續的學習作好准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習題,學生作答。(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光的直線傳播》說課稿2

課題:

光的直線傳播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能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能理解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知道光速是3×108m/s。

過程與方法:

初步形成發現問題,形成課題,建立假說,檢驗論證,評價發展的思維程序;觀察光在空氣、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通過閱讀相關資料,感受我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增強對中華民族的科學文明的自豪感。

重點:

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過程以及光速的應用。能解釋簡單的光直線傳播現象。

難點:

光直線傳播規律的得到及解釋光直線傳播現象。

教學准備:

衛生香(或有煙蚊香)、一空燒杯、一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漿)、火柴、蠟燭、玻璃磚一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提前2-3分鍾到教室,用投影儀投影以下文字「激光直射人眼時,會對眼睛有損傷,實驗前、後及實驗中絕對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眼睛!」提出問題引入活動:同學們在小學或更早的時候做過手影游戲嗎?

今天讓大家回到童年,重溫兒時的歡樂,誰先來試一試?

教師:大家說他們的表演精彩嗎?

由活動引入問題:我們欣賞了這幾位同學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你能提出與這一現象有關的問題嗎?(思考了一下)

1、光的傳播〖活動〗點燃一支蠟燭,用硬紙片遮住,(能/不能)看到燭光?在硬紙片上開個小孔,(能/不能)看到燭光?〖質疑〗為什麼開個小孔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燭光?坐在什麼位置的同學才能看到燭光?〖思考〗通過這一現象可以知道光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剛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問題,所提的問題都很好。我們今天不可能全把它們研究完,選出其中的兩個來共同探討一下。

2、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麼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大家猜想一下形成影的原因是什麼呢?

教師引導鼓勵:如果在流動的水中插一竹竿,水能繞過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動,光能否像水那樣繞過嗎?

教師:如何證明你的猜想呢?

教師:介紹大家桌子上的.器材【有導向地介紹:衛生香(或有煙蚊香)、一空燒杯、一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漿)的燒杯、玻璃磚一塊、火柴、蠟燭、激光筆、三個開有小孔的硬紙板、夾子(大的三個或小的六個)、一根細線】,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尋找你的證據。

教師引導:太陽光射進教室時,此時我們看不到光,設想一下,用掃帚將地上的灰塵掃起來,還看到嗎?

教師引導:自然界中大的天文現象……

教師:用投影儀演示日、月食的形成過程(因陋就簡,形象直觀),並投影出它的解釋圖。接著說明其應用——「夏、商、周斷代工程」

過渡:我國古代對光的這種傳播規律早有記載,最早的是4世紀《墨經》記述了一種叫小孔成像的現象。下面我們重溫一下古人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除上述記載外,我國宋代博學家沈括有一部科學巨著,被英國的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的坐標,大家知道這部巨著嗎?《夢溪筆談》它裡面也有這一現象的描述。

投影:「若鳶飛於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所束,則影與鳶相逆,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給出解釋

投影:作圖給出解釋

第二課時

過渡:

情景設置:兩小孩為光傳播是否需要時間所進行的爭論。關於光的傳播是否需要時間的問題在歷史上還有一段故事。

投影出光速的測定史:伽利略實驗。

閱讀後說明:科學家和我們常人一樣,也會有錯或想不到的地方,生活中要正確對待失敗,正是因為伽利略的失敗,才使得後來的科學家用了很多更巧妙的方法來測定光速。光速到底是多少?現在測得光速為3×108m/s,即每秒鍾光要走3×108m的距離,這個距離相當於繞地球赤道7.5圈

【拓展】無影燈觀察醫院手術室的」無影燈」,它是將發光強度大的燈在燈盤上排成圓形。形成一個分布區域較大的光源,從不同角度把光線照射到手術台上,即使醫生的手及器械在燈光與病人手術區域之間,也只遮住了部分光線,其他燈光仍能照亮被遮擋住的部分。光照到不透光的物體上會在其後留下影子,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叫「本影」,有一部分被遮擋的區域叫做「半影」。無影燈就是使醫生手術時不在病人手術部位產生本影。

教師小結:

投影:

三、光的直線傳播

1、光沿直線傳播。

2、光速為3×108m/s。

課堂回顧:

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影子的形成說明。

3、光的傳播速度為m/s。

4、用步槍瞄準射擊時,要求「三點一線」,這是規律的應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形成的天文現象,科學家利用天體力學的方法向前推出歷史上日食和月食發生的確切年代,再結合古籍中天象的記載,令人信服地確定了的確切年代。完成了工程。

發散與問題:1、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2、光速都是3×108m/s嗎?

3、光如果不是沿直線傳播,而是像水那樣向前流動,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不同?

4、光速如果與現在的聲速相等,與現在相比又有什麼不同?教師請學生邊做邊解說。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手是肉色的,為什麼影是黑色的?

2、所有的物體都有影嗎?

3、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麼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

5、手影為何不在黑板上?光可能沿直線傳播。

學生回答:實驗收集證據學生不會用煙霧來顯示光的傳播方向。

學生交流:學生自己做給其他同學看。

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光直線傳播的實例:學生可能沒有舉出日食和月食。

學生活動:用自製的針孔照相機觀察蠟燭火焰的像。

學生交流:可能觀察到屏上的是圓形的,正立的學生計算,給出地球半徑6.4×103km

學生練習鞏固時間允許可讓學生討論,試著回答體現對學生的關懷

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的指揮、引導作用滲透物理研究的方法——類比。

這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可忽視,同時學生也在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體驗成功思維發散與應用物理學與人文科學的結合,體會科學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實施情感目標創設情境,再次進入活動語文與物理的結合,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上升為理論,處理好知識與技能的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在悄然實施。

對知識內容再進行回顧,這樣不但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想像,而且讓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上飛出課外,新問題的出現,促使他(或她)進行新一輪的探究。

8. 淺談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節課

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實驗,樂於探究。聯系實驗,聯系社會。

物理學是一種自然科學,注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研究的空間尺度范圍與時間尺度范圍。

物理學(physics):物理現象、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

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

空間尺度:

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長度、最小的細胞、太陽山哈勃半徑、星系團、銀河系、恆星的距離、太陽系、超星系團等。人蛇吞尾圖形象地表示了物質空間尺寸的層次。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節是什麼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