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重力。
重力是由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力,這個引力叫做萬有引力。也就是說重力是由萬有引力所產生的,但重力本身不等同於萬有引力。
在地球上除了南北極點,所有地面附近的物體都會跟隨地球一起自轉做圓周運動。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同樣是由萬有引力產生的,也就是說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產生了兩個效果,一個是重力,一個就是向心力。
但因為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不能單純的計算加減法來求。只有在赤道上,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在同一直線上時,才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Ⅱ 什麼是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叫做重力。方向豎直向下。地面上同一點處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m成正比,用關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為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是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牛。
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是,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幾何形狀及質量分布有關。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重力並不等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除了兩極以外,地面上其他地點的物體,都隨著地球一起,圍繞地軸做近似勻速圓周運動,這就需要有垂直指向地軸的向心力,這個向心力只能由地球對物體的引力來提供,我們可以把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一個分力F1,方向指向地軸,大小等於物體繞地軸做近似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另一個分力G就是物體所受的重力(圖示)其中F1=mw2r(w為地球自轉角速度,r為物體旋轉半徑),可見F1的大小在兩極為零,隨緯度減少而增加,在赤道地區為最大F1max。因物體的向心力是很小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近似認為物體的重力大小等於萬有引力的大小,即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略去地球轉動的影響。其中引力的重力分量提供重力加速度,引力的向心力分量提供保持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
重力大小可以用測力計測量,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對測力計的拉力或壓力的大小等於重力的大小。
Ⅲ 求教高中物理:什麼是重力
重力是物體隨地球轉動時所表現出的、所受地球的引力,稱物體的重力,是萬有引力中除去向心力的另一個力分量。
後者里衛星的重力概念與上述概念存在差別,綜其原因是對重力的定義不確切引起的。說衛星的重力等於萬有引力,此時的重力就等同於萬有引力,而不再是視重或與重量相關的概念。但對於衛星或飛船,似乎不總是按後者來看重力,比如太空中的微重力實驗室,實際上還是前者的概念。
Ⅳ 物理重力是什麼
重(讀音zhòng)力是物質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地球引力的通俗叫法,重力F=物質的質量m×地球表面的引力強度g:F(牛頓)=m(千克)g(牛頓/千克)。
重力與重量的區別是:重量=重力-空氣浮力-離心力,重量有時也簡稱「重」。比如1立方米空氣有重力但是卻沒有重量,因為所受的空氣浮力剛好與重力抵消了。
重力始終垂直指向水平面。
Ⅳ 重力的定義是什麼為什麼現在科學總是提
重力是力學中非常基礎的一個概念,在進行物理學的學習過程中,重力的理解至關重要,重力主要指的是物體受到地球的引力,是一種矢量,重力的方向也是地球對引力的方向。物體將會隨著地球一起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地球的引力,重點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進行的事情。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主要是因為施力物體是地球,在這個過程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
由於地球是在不斷自轉的,重力也就不等於地球對於一些物體的引力,在這個過程中會存在著向心力。每一個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人們可以將這個物體看作為地球中的一點。每一個物體都存在著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大小、體積、形狀有關,重心的意義會對人們提供很大的幫助,在各個工程中都發揮著相應的效果,比如起重機在工作的時候,就需要及時的找到重心。
Ⅵ 什麼是重力
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是:G=mg,g為比例系數,大小為9.8N/kg,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這個概念只適用於地面附近。研究高空乃至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物體的重力,那該怎麼辦?
重力概念需要提升、拓廣和加深,這值得認真研究。要科學地研究重力,首先要明確重力的研究環境即:研究范圍和參照系。為什麼還用參照系?因為重力概念中隱藏著運動學滑戚的加速度!這是提升重力概念時被挖掘出來的「神秘」之處。
約定研究重力要在靜力學范圍內,要以放置物體的支持物或物體自身為非慣性系。
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等只作用在物體的局部,不能使物體獲得重量。
能使物體獲得重量的力不只是萬有引力,還有慣性力。因為它們都是同時作用在物體的每一個質元上。所以重力的概念被提升為:能使物體獲得重量的萬有引力和慣性力的共同作用叫重力。這是提升後重力概念的深邃之處。
同一物體所受重力在不同情況下可以變化,大於正常值時稱作超重,小於正常值時稱作失重。這是重力概念提升後的明顯改觀。
此時重力概念的適用范圍遠遠地擴大,它適用於宇宙中的任何天體、人造天體和飛行器,當然包括地球。
中文名:重力
外文名:gravity
別稱:萬有引力
表達式:G=mg
提襲讓世出者:艾薩克·牛頓
提出時間:1687年
應用學科:物理、天文
適用領拍肢域范圍:宇宙任何地方
Ⅶ 重力是什麼意思
重力的解釋
[gravity]
地球上的物體受引力作用被 吸引 向地球的力 詳細解釋 (1).重大的力量。 《史記·張儀列傳》 :「以重力相壓,猶 烏獲 之與嬰兒。」 (2).地球對地面物體的引力。也稱地心引力或地攝力。從廣義言,慎祥任何天體使物體向該天體表面降落的力都稱重力,如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
詞語分解
重的解釋 重 ò 分(坣 )量較大,與「輕」 相對 :重負。重荷。重量(刵 )。重力。舉重。負重。 程度 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創。 價格高:重價收買。 數量多:重金聘請。稿做眉毛重。重兵。 主要,要緊:重鎮。重點。重 力的解釋 力 ì 人和 動物 筋肉的效能:力氣。力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視力。生產力。 控制 力。 物理學上指物體 之間 相互 作用,引起 運動 加速或形變寬敬搏:力學。作用力。保守力。 用極大的力量: 盡力 。力挫。力挽 狂瀾 。 。
Ⅷ 物理學中G表示什麼
物理學中G的表示含義是:重力。小寫的g常指重力加速度。重力的大小除可用萬有引力大小計算以外,還可以由牛頓第二定律F=ma計算,這時重力可以寫成:G=mg。重力是矢量,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1、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他的幾何中心上,例如粗細均勻的棒的重心在他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2、但是,重心不一定在重物上。
3、物體的重心位置,質量均勻分布的物體(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有規則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例如,均勻細直棒重心在棒的中點,均勻球體的重心在球心,均勻圓柱的重心在軸線的中點。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可以用懸掛法來確定。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重力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人類很早就用重力來度量物體受力的大小。彈簧出現前,秤就是人類用來比較物體重量的工具;彈簧出現後,又使用彈簧秤來稱重量,同一物體的重力在地面附近的空間里變化甚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視為常數,這就是把重力用作量力單位的方便之處。
Ⅸ 重力的定義
重力是力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是,國內外各種課本及參考書對重力概念的定義不盡一致,基本上是以下5類:
1.「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地球對地球表面附近物體的引力稱重力。」
3.「質點以線懸掛並相對於地球靜止時,質點所受重力的方向沿懸線且豎直向下,其大小在數值上等於質點對懸線的拉力。"
「實際上,重力就是懸線對質點拉力的平衡力。」
「物體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下落時,有一豎直方向的加速度g,產生此加速度的力稱為重力。」
4.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所受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的不能產生加速度的那個分力,能產生加速度的作用效果全部分給另一個分力,即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要的向心力。
5.「地面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以上5類定義中,第1、2、3類是在不同情況下做近似研究時使用的。第5類定義為了適應低難度的要求,只輕輕地觸動了一下重力的邊沿,讀者只能看到重力模糊不清的形象。第4類是在慣性系下建立起來的,意義雖然狹窄但是確切。
第4類定義能揭示重力的生成所需要的兩個並列條件,一個是物體受萬有引力,另一個是物體加速運動。第4類定義可以成為諸定義的代表,在後面的敘述中稱為「重力原定義」。下面是重力原定義的示意圖,展示了重力 F重 、萬有引力 F引和向心力 F向之間的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幾類定義有著共同的缺陷 :
①只適用於地面附近這個范圍。因為定義是在地面附近建立起來的,不能隨便應用到離地面更遠的空間,更不能隨便用到宇宙空間。但是在月球、火星等外星上或飛往太空路上的飛船上,都離不開研究物體在那裡的重力。
②即使在地面附近,求物體的重力時,也只考慮了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和物體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力,卻沒有考慮太陽、月亮及其他星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還有物體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向心力等,這是不能被人接受的。 重力是所有物理量中,唯一能有眾多版本同時存留至今的物理量,這種現象不一般。這說明重力定義的確立存在相當大的困難。像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這些力學中的物理量,還有熱學、光學、電學、原子物理學中的各種物理量的定義都確立了單一的精準版本。
重力定義沒有一個版本能排除其他版本的存在,而在力學中獨占其位。確立重力定義的艱難使得有關重力的討論不得不被眾人遠遠地迴避。這種身邊科學比高深科學還難搞明白的現象,不符合人對自然界的認識規律。 象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還有電場力、磁場力等,這些力都是客觀存在的真實力,它們的定義是在無數次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又經過無數次實驗證明了它們的正確性。但是重力定義的建立卻沒有這些過程。重力是在已經存在的理論基礎上,經過科學思維,人為地想像出來的虛擬力。跟那些實際力定義的誕生完全不一樣。這就是重力定義多次重建的內在因素。
既然重力定義是人為想像出來的,那麼重力的定義也可以人為地改變。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等那些真實力沒有這么隨便。 2012年在力學界出現了重力第6類定義的新版本,重力第6類定義彎肆是:在靜力學范乎老圍內,以放置物體的支持物或物體自身為非慣性參照系,物體所受各萬有引力與各慣性力的合力叫重力。下面對新定義做深入說明:
1.物體所受來自外星球的萬有引力和與之對應的慣性力相互抵消。
以天體自身為非慣性系,在宇宙中,被看成質點的天體,或相對於天體極小的人造天體、關閉發動機的飛行器等,都是被視為質點的「天體質點」,它們在軌道上運行著。因為天體質點不受萬有引力以外的其他種類的力如支持力、發動機的推動力的約束,所以某天體所受另一天體的萬有引力會全部用來產生該天體的加速度,且對應出一個慣性力。因為此慣性力大小等於該天體的加速度大小與該天體質量的乘積,而來自另一天體的萬有引力的大小也等於這個乘積,而此慣性力的方向與此萬有引力方向相反,所以另一天體對該天體的萬有引力和與其產生的加速度對應的慣性力相互抵消。這樣來自另一天體的萬有引力全部用來產生該天體的加速度的力,就沒有使該天體獲得重量的作用效果了。
把宇宙中天體視為質點之後,物體的運動軌跡和動力學規律與所在天體相同,就有理由把物體和埋頃轎所在天體視為在同一軌道上運行的兩個天體。所以來自其他天體對物體的萬有引力也能和與其產生的加速度對應的慣性力相互抵消。物體沒有從來自其他天體的萬有引力那裡獲得重量。
2.物體所在星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和與之對應的慣性力不能相互抵消
物體所在星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不能再和與之對應的慣性力抵消。因為所在星球表面對物體存在著支力的約束,所在星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就不能全部用來產生物體的加速度了,只有一部分產生加速度(隨星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另一部分使物體獲得重量。
後面將經常遇到像第1條和第2條這樣的問題,不再詳細說明。
3.在新定義下地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矢量表達式(在其他天體上有相同的推導過程)
在新定義下以地面為非慣性系,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可以較嚴密地推導出地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矢量表達式。(統一用F代表萬有引力,f代表慣性力,G代表重力,N代表支力。黑體字母代表的是矢量,下面進行的是矢量運算)
放在支持物上的物體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F地,還有太陽的萬有引力F太,月球的萬有引力F月,及其他星球的萬有引力。還有因地球自轉而存在的慣性力f地、太陽的萬有引力(使物體隨地球繞太陽公轉)對應的慣性力f太、月球的萬有引力對應的慣性力f月,及其他星球的萬有引力對應的各慣性力。還有地面的支力N地,等等。所有這些力相互平衡,就有:
F地+F太+F月+…+f地+f太+f月+…+N地= 0
因為除地球外,太陽、月球及其他星球的萬有引力都和與之對應的慣性力相互抵消,經過整理得出 :
-N地= F地+f地①
因為地面的支力N地與物體受的重力G相互平衡所以有:
-N地= G②
把②式代入①式得:
G = F地+f地③
③式就是在新定義下地面物體所受重力的矢量表達式。此式表示出,物體所受重力等於地球的萬有引力和與物體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對應的慣性力的合力。
可以看出在地面附近求重力時,太陽、月球及其他星球的萬有引力不參加運算也是正確的。
4.新定義與原定義是等效的,原定義是新定義的一個特例
可以證明新定義與「在慣性系下,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的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這個原定義是等效的,只是新定義選用了非慣性系。
由新定義可知,地面物體所受重力的矢量表達式是 :
G = F地+f地①
慣性系下的原定義是:地球的萬有引力F地等於物體隨地球自轉需要的向心力F向和物體所受重力G的合力。其表達式是:
F地= F向+G②,此式整理後是
G = F地-F向③
因為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要的向心力F向的大小,等於與此向心力對應的慣性力f地的大小,而它們的方向相反,即
-F向= f地,代入③式得
G = F地+f地,此式與①式相同。
所以新定義的①式與原定義的②式是等效的。
在下面的示意圖中,還可以用幾何方法證明新定義與原定義是等效的。
由萬有引力F地、重力G、和慣性力f地組成的平行四邊形,是新定義的示意圖。由向心力F向、F地和G組成的平行四邊形是原定義的示意圖。可以看到在兩個平行四邊形中,慣性力與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萬有引力重合,兩個重力重合。證明了兩個定義是等效的。
新定義不僅適用於地球上的物體,也能廣泛地應用到宇宙中天體和人造天體及飛行器上。實際上地球也是宇宙中的天體。 1.物體的加速度是決定重力大小和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加速度與參照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選擇合適的參照系,能獲得最簡便的研究重力的方法。如果參照系選擇不當,有的時候會出現錯誤的結論。(這一點與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這些實際的力大不相同,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與物體的加速度沒有直接關系,因此參照系的選擇不改變對它們研究的難度)本定義中選擇放置物體的支持物或物體自身為非慣性系。
2.重力是萬有引力與慣性力的合力或說它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而力的合成得出的合力或力的分解得出的分力,都是人為想像出來的力。所以重力是個虛擬力。
3.地球、月球、火星、人造地球衛星等,從物理上講它們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名副其實的天體。根據新定義(重力是物體所受萬有引力和慣性力的合力)同一個物體放到不同的天體上,物體所受重力相差很大。比如同一個物體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重力小許多,放到人造衛星上重力就是零了(完全失重,實際上只是人造衛星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及其微小)。
4.同一物體所受重力,會因加速度的變化而發生很大變化。
5.天體間的距離遠遠大於天體的直徑,所以計算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時可以把天體視為質點。除物體所在的天體外,其他天體對物體的萬有引力都能和與之對應的慣性力相互抵消。但是實際上,天體(除人造天體外)的體積很大。使得天體表面上物體的加速度與天體質點的加速度不同,而且隨時變化。所以物體所受其他各天體的萬有引力不能與各自對應的慣性力完全抵消了,從而使得天體表面上物體的重力發生變化。這就是地球海洋發生潮汐變化的原因。
Ⅹ 重力的公式,定義,單位,物理意義
一、定義
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但重力並不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只有在地球兩極處重力才完全等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其他地方重力僅僅是地球對物體吸引力的一個分力。
二、公式
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即重力的大小為G=mg.其中g叫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9.8m/s2,粗略計算時也可以取g=10m/s2.t。
三、單位
重力單位(gravity unit)是一個常用於度量重力加速度的單位,符號g 或G。重力在SI單位制中的計量單位是米/秒^2(過去常用的厘米克秒制中的計量單位是厘米/秒^2,為了紀念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又把厘米/秒^2稱為伽)。
四、物理意義
其物理意義是:質量是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
(10)重力是什麼意思物理擴展閱讀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1、豎直向下並不一定是指向地球的球心,只有在赤道和地球的兩極處,重力的方向指向地球的球心。
2、豎直向下不能說成垂直向下,但豎直向下可以理解為垂直水平面向下,生活中常見的用一根細線懸吊於天花板上的處於靜止狀態的物體,細線的方向便為豎直方向,重垂線也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為豎直方向這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