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熟悉LTE物理層的嗎,請教幾個問題
邏輯信道注重的是what 傳什麼,像CCCH傳的是公共控制信令 DCCH傳輸專用的信令 BCCH 傳輸的是廣播信息傳輸信道則是how 怎麼傳,MAC層把不同邏輯信道的內容進行復用,完成邏輯信道與物理信道的映射在物理信道上,數據真正的通過調制解調技術把數據傳輸出去你找的答案很形象啊,是大話無線通信么?
,
2. 物理層存在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
1物理層要解決 的主要問題
①物理層要盡可能屏蔽掉物理設備、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 的不同使上面
的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 的存在而專注於完成本層 的協議與服務。
②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 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
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 的比特流 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解決物理連接
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③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2物理層 的主要特點
①由於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議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
信領域中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 的設備所採用。加之物理層協議涉
及 的范圍廣泛所以至今沒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 的物理層協議
而是沿用已存在 的物理規程將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介面 的機械、電
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②由於物理連接 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 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 的物
理協議相當復雜。
3. 物理層解決什麼問題介面有什麼特徵
物理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物理層要盡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只考慮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
(2)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該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3)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特徵:
(1)機械特徵, 指明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這很像平時常見的各種規格的電源插頭的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
(2)電氣特徵,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物理層的電氣特徵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位流時線路上信號電壓高低、阻抗匹配情況、傳輸速率和距離的限制等.早期的電氣特性標準定義物理連接邊界點上的電氣特性,而較新的電氣特性標準定義的都是發送器和接收器的電器特性,同時還給出了互連電纜的有關規定.比較起來,較新的標准更有利於發送和接收線路的集成化工作.物理層介面的電氣特性主要分為三類:非平衡型,新的非平衡型和新的平衡型。
非平衡型的信號發送器和接收器均採用非平衡方式工作,每個信號用一根導線傳輸,所有信號共用一根地線.信號的電平是用+5V~+15V,表示二進制"0",用-5V~-15V,表示二進制"1".信號傳輸速率限於20Kbps以內,電線長度限於15M以內.由於信號線是單線,因此線間干擾大,傳輸過程中的外界干擾也很大。
在新的非平衡型標准中,發送器採用非平衡方式工作.接收器採用平衡方式工作(即差分接收器).每個信號用一根導線傳輸.所有信號共用兩根地線,即每個方向一根地線.信號的電平使用+4v~+6v表示二進制"0",用-4V~-6V表示二進制"1".當傳輸距離達到1000M時,信號傳輸速率在3kbps以下,隨著傳輸速率的提高,傳輸距離將縮短.在10M以內的近距離情況下,傳輸速率可達300kbps。由於接收器採用差分方式接收,且每個方向獨立使用信號地,因此減少了線間干擾和外界干擾.
新的平衡型標准規定,發送器和接收器均以差分方式工作,每個信號用兩根導線傳輸,整個介面無需共用信號就可以正常工作,信號的電平由兩根導線上信號的差值表示.相對於某一根導線來說,差值在+4V~+6V表示二進制"0",差值在-4V~-6V表示二進制"1".當傳輸距離達到1000M時,信號傳輸率在100kbps以下;當在10m以內的近距離傳輸時,速率可達10Mbps。由於每個信號均使用雙線傳輸,因此線間干擾和外界干擾大大削弱,具有較高的抗共模干擾能力。
(3)功能特徵,規定了介面信號的來源、作用以及其他信號之間的關系。即物理介面上各條信號線的功能分配和確切定義。物理介面信號線一般分為數據線、控制線、定時線和地線。
DTE/DCE標准介面的功能特性主要是對各介面信號線作出確切的功能定義,並確定相互間的操作關系。對每根介面信號線的定義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一線一義法,即每根信號線定義為一種功能,CCITT V24、EIA RS-232-C、EIA RS-449等都採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一線多義法,指每根信號線被定義為多種功能,此法有利於減少介面信號線的數目,它被CCITT X。21所採用。
介面信號線按其功能一般可分為接地線、數據線、控制線、定時線等類型。對各信號線的命名通常採用數字、字母組合或英文縮寫三種形式,如EIA RS-232-C採用字母組合,EIA RS-449採用英文縮寫,而CCITT V。24則以數字命名。在CCITT V。24建議中,對DTE/DCE介面信號線的命名以1開頭,所以通常將其稱為100系列介面線,而用於DTE/ACE介面信號線命名以2開頭,故將它稱做200系列介面信號線。
(4)規程特徵, 定義了再信號線上進行二進制比特流傳輸的一組操作過程,包括各信號線的工作順序和時序,使得比特流傳輸得以完成。
DTE/DCE標准介面的規程特性規定了DTE/DCE介面各信號線之間的相互關系、動作順序以及維護測試操作等內容。規程特性反映了在數據通信過程中,通信雙方可能發生的各種可能事件。由於這些可能事件出現的先後次序不盡相同,而且又有多種組合,因而規程特性往往比較復雜。描述規程特性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是利用狀態變遷圖。因為狀態變遷圖反映了系統狀態的變遷過程,而系統狀態遷移正是由當前狀態和所發生的事件(指當時所發生的控制信號)所決定的。
不同的物理介面標准在以上4個重要特性上都不盡相同。實際網路中比較廣泛使用的是物理介面標准有EIA-232-E、EIA RS-449和CCITT的X、21建議。EIA RS-232C仍是目前最常用的計算機非同步通信介面。
4. 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物理層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
物理層要盡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只考慮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
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該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物理層的組成部分
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通信用的互連設備指DTE和DCE間的互連設備。DTE即數據終端設備,又稱物理設備,如計算機、終端等都包括在內。而DCE則是數據通信設備或電路連接設備,如數據機等。
數據傳輸通常是經過DTE──DCE,再經過DCE──DTE的路徑。互連設備指將DTE、DCE連接起來的裝置,如各種插頭、插座。LAN中的各種粗、細同軸電纜、T型接、插頭,接收器,發送器,中繼器等都屬物理層的媒體和連接器。
5. LTE干擾有哪些,如何處理
你好,TD-LTE組網干擾分內部干擾和外部干擾,內部干擾包括同頻組網干擾和異頻干擾,外部干擾又包括系統間干擾及其它隨機干擾。
1. 系統內干擾
TD-LTE的組網包括同頻和異頻兩種方式,對於同頻組網,整個系統覆蓋范圍內的所有小區可以使用相同的頻帶為本小區內的用戶提供服務,因此頻譜效率 高。但是對各子信道之間的正交性有嚴格的要求,否則會導致干擾。對於異頻組網,由於頻率的不同產生了一定的隔離度,但是仍然需要進行合理的頻率規劃,確保 網路干擾最小,同時由於受限於運純頻帶資源,所以存在著干擾控制與頻帶使用的平衡問題。
1.1.同頻組網
1.1.1. 小區內干擾
由於OFDM的各子信道之間是正交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小區內干擾可以通過正交性加以克服。如果由於載波頻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造成子信道間的干擾,可以在物理層通過採用先進的無線信號處理演算法使這種干擾降到最低。因此,一般認為OFDMA系統中的小區內干擾很小。
1.1.2. 小區間干擾
對於小區間的同頻干擾,可以採用干擾抑制技術,主要包括干擾隨機化、干擾消除和干擾協調。干擾隨機化和干擾消除是一種被動的干擾抑制技術,對網路的載干比並無影響。
干擾隨機化通過比如加擾、交織,跳頻、擴頻、動態調度等方式,使廳悄喚系統在時間和頻率兩個維度的干擾平均化。
干擾消除利用干擾的有色特性,對干擾進行一定程度的抑制,即:通過UE的多個天線對空間有色干擾進行抑制。波束成形在空間維度,通過估計干擾的空間譜特性,進行多天線抗干擾合並;在頻率維度,通過估計干擾的頻譜特性,優化均衡參數,進行單天線抑制,如IRC。
干擾協調對小區邊緣可用的時頻資源作一定的限制,正交化或半正交化,是一種主動的控制干擾技術,理想的協調是分配正交的資源,但這種資源通常有限;非理想的協調可以通過控制干擾的功率,降低干擾。干擾協調主要分為靜態ICIC、半靜態ICIC以及動態ICIC。
靜態ICIC的核心是各小區的無線資源按照一定規則分配後固化使用。小區邊緣用戶使用整個可用頻段的一部分,並且鄰小區相互正交,用戶全功率發送;小區中心用戶可以使用整個可用頻段,但降功率發送;
動態ICIC是在靜態ICIC的基礎上通過eNodeB進行實時調度,在相鄰小區間協調頻率資源的使用,以達到抑制干擾目的,適應小區間負載不均勻的場景;小區邊緣頻帶擴展時需要綜合考慮鄰區邊緣頻帶的情況,防止發生沖突;
1.2.異頻組網
TD-LTE系統在本小區內不存在同頻干擾,干擾主要來自於使用相同頻率的鄰小區。如果在服務小區與最相鄰的小區之間保持異頻,通過空間傳播距離隔離同頻小區,這樣就能夠盡可能的降低同頻干擾。
異頻組網中相鄰小區為了降低干擾,使用不同的頻率,頻譜效率相對於同頻要差一些,但RRM演算法簡單,邊緣速率相對於同頻組網會高一些。因此,如果採用異 頻組網,需要進行合理的頻率規劃,確保網路干擾最小。同時,由於受限於頻帶資源,所以存在著干擾控制與頻帶使用的平衡問題。
2. 系統間干擾
目前,TD-LTE可以使用的頻段包括1880~1920MHz(F頻段)、2320~2370MHz(E頻段)以及2570~2620MHz(D頻 段)。根據中國移動的規劃,考慮到與TD-SCDMA網路共用的情況,F和D頻段將用在室外,E頻段將用在室內。因此在F/E頻段扮凱存在與TD-SCDMA 的干擾至於在F頻段與DCS1800、CDMA2000的干擾則只需要保證一定的空間隔離度可以加以抑制。
在展開分析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系統間干擾分析的幾個概念:
1. 鄰頻干擾:如果不同的系統工作在相鄰的頻率,由於發射機的鄰道泄漏和接收機鄰道選擇性的性能的限制,就會發生鄰道干擾。
2. 雜散輻射:由於發射機中的功放、混頻器和濾波器等器件的非線性,會在工作頻帶以外很寬的范圍內產生輻射信號分量, 包括熱雜訊、諧波、寄生輻射、頻率轉換產物和互調產物等。當這些發射機產生的干擾信號落在被干擾系統接收機的工作帶內時,抬高了接收機的噪底,從而減低了 收靈敏度。
3. 互調干擾:主要是由接收機的非線性引起的,後果也是抬高底噪,降低接收靈敏度。種類包括多干擾源形成的互調、發射分量與干擾源形成的互調和交調干擾。
4. 阻塞干擾:阻塞干擾並不是落在被干擾系統接收帶內的,但由於干擾信號過強,超出了接收機的線性范圍,導致接收機飽和而無法工作。為了防止接收機過載,收信號的功率一定要低於它的1dB壓縮點。
6. 物理層解決什麼問題介面有什麼特徵
(1)物理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①物理層要盡可能屏蔽掉物理設備、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的存在,而專注於完成本層的協議與服務。
②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③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2)介面特性:①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②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③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
④規程特性
說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7.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什麼解決了什麼問題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⑴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⑵
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⑶
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8. 哪些過程是lte的物理層處理過程
通過小區搜索的過程,終端與服務小區實現下行信號時間和頻率的同步,並且確定小區的物理層ID。
物理層小區搜索的過程主要涉及兩個同步信號,即主、輔同步信號(PSS/SSS)。過程中包括了下行時間和頻率的同步、小區物理ID的檢測和OFDM信號CP長度的檢測(Normal或ExtendedCP)。完成這些操作後,終端就可以開始讀取服務小區的廣播信道(PBCH)中的系統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操作。
這期間,在通過同步信號的檢測與服務小區獲得同步以後,終端可以利用下行導頻信號(CRS)進行更精確的時間與頻率同步以及同步的維持。小區搜索過程
通過上行傳輸時間的調整,終端與服務小區實現上行信號時間的同步,使得不同用戶的上行信號同步到達基站。相關過程包括非同步隨機接入過程中的傳輸時間調整,以及連接狀態下的上行同步保持。
在非同步隨機接入過程中,作為隨機接入的響應消息,基站向終端發送長度為11bit的定時調整命令(TimingAdvanceCommand),終端根據該信息調整上行的發送時間,實現上行同步。
在連接狀態下,MAC層的控制信息攜帶了長度為6bit的定時調整命令,終端將根據該信息對上行的發送時間進行調整,實現上行同步的保持。
定時調整命令的精度是(即15/(15000*2048)),從收到命令到調整後上行發送之間的延時是6ms,即在子幀收到調整命令之後,該信息將終端應用於從子幀開始的上行發送中
針對上行和下行信號的發送特點,LTE物理層定義了相應的功率控制機制。
對於上行信號,終端的功率控制在節電和抑制用戶間干擾的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相應地採用閉環功率控制的機制,控制終端在上行單載波符號上的發送功率。
對於下行信號,基站合理的功率分配和相互間的協調能夠抑制小區間的干擾,提高同頻組網的系統性能,所以,相應地採用開環功率分配的機制,控制基站在下行各個子載波上的發送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