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探究過程七大要素是什麼
第一要素是提出問題。也就是探究什麼,針對什麼現象設問。
第二要素是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
第三要素是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一環節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啟發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理解實驗研究方案,積極投入探索學習.
第四要素是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在實驗中加強實驗規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導,實驗數據及時填入記錄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與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
第六要素是評估。評估的實質是對探究的反思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評估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養成對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結果有評估的意識。
第七要素是交流與合作。全班或同一組內圍繞得到什麼結論,如何得出結論,有什麼體會等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探究實驗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的,教師要注意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個環節還要求學生能對探究過程做出簡單報告。
② 物理探究的一般步驟是
1、提出問題;也就是探究什麼,針對什麼現象設問。如在探究物質密度的實驗中,首先針對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物質,有些物質體積相同,質量卻不同;而有些物質,體積大小不同,質量卻相同,提出設問。
2、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根據新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所以應讓學生大膽猜想。
3、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這一環節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啟發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理解實驗研究方案,積極投入探索學習。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在實驗中加強實驗規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導,實驗數據及時填入記錄表中。
5、分析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學生通過對記錄表中數據的計算、分析、比較後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
6、評估;評估的實質是對探究的反思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評估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養成對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結果有評估的意識。
7、交流與合作。全班或同一組內圍繞得到什麼結論,如何得出結論,有什麼體會等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2)物理探究七大步驟哪個最重要擴展閱讀
按性質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從研究的邏輯上看,定性研究是基於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即從特殊情景中歸納出一般的結論。定性研究側重於和依賴於與對事物的含義、特徵、隱喻、象徵的描述和理解。
定性研究是根據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和在運動中的矛盾變化,從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來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或角度。
它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的事物。進行定性研究,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徵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數量表示的資料或信息,並對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檢驗和分析,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結論的研究過程。它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稱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則與演繹過程更為接近,即它從一般的原理推廣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側重於、且更多的依賴於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
③ 物理探究實驗步驟
物理 科學研究實驗的七個探究步驟
1、提出問題 2、猜想或假設 3、設計實驗 4、進行實驗 5、分析論證 6、得出結論 7、評估交流
④ 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包括(6點)
物理探究的步驟是:
第一:提出問題,其實質就是探究什麼.
第二:猜想與假設,其實質是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
第三: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第四: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第五:分析與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的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從而將實驗結論升華為物理概念和規律.
第六:評估,就是對探究反思的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方面內容.
第七:交流與合作(若是6點,此條可以不寫)
⑤ 物理的科學探究方法的7步
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 (2006-05-31 17:36:42) 分類:探究教學 准確把握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是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中的七個主要環節,各個要素在整個思維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過程中側重培養的能力也不同。(1) 提出問題是探究的基礎。問題是思維的動因,是探究的起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盡可能地鼓勵或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是科學探究的核心環節,能使探究者明確探究方向,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探究;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猜想時教師要努力為他們創設情景,讓學生思維充分發散,鼓勵大膽猜想,不要怕錯。同時也要注意猜想的指向性,猜想應有根據,而不是胡猜妄想。學生的猜想應該是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日常生活經驗或實事,運用科學的方法或直覺進行猜想。如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告蠢的因素」中,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與討論可能猜想出接觸面面積的大小也是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棗頌,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無關因素。(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方案是探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從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與假設具體化、程序化。由於這個環節具有較強的創造性,並且直接影響著探究的結果,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學生思維的自主性、多樣性的前提下給予積極的指導,使他們的設計向著有利於探究成功的方向發展。如「探究不同材料的隔聲性能」,在凳友鄭選擇聲源時,有的學生選擇鍾的「嚓嚓」聲,也有學生選擇鍾鬧的鈴聲。為了探究的成功,教師就應該建議同學們選擇前者。(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是科學探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猜想與假設的正確與否,計劃與方案是否可行,探究能否得出結論都必須通過這一環節來檢驗與支持。在這個環節中能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與運用,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這一環節應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教師不要做過多的統一示範,切忌教師做一步學生跟著做一步。(5)分析與論證是科學探究中總結規律,得出結論的環節。這是一個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思維過程,是認識的飛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會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不僅得出了最終的探究結論,更重要的是學會了運用歸納、比較、推理等各種思維方法。(6)評估是貫穿於整個探究過程中的一個要素。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是一個評判者,學生也要對自己、對他人、對所經歷的探究過程進行評判。探究者或老師對探究方法、探究過程、具體措施、收集的信息、探究的結論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度與精神進行及時的評估,能起到進一步優化探究方案,提高科學探究水平與能力的作用。評估作為探究的一大要素側重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信息交流的能力。這個環節,可採取學生自評、小組評估、教師評估、綜合評估等多種形式。針對不同的探究活動,評估的形式可靈活多樣,一個探究過程中可以多種評估方式相結合。(7)交流與合作也是在整個探究活動中都要體現的要素。物理的大多數探究活動,一般都要分成探究小組,每個探究小組成員有不同的分工,為了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成員在各負其責的同時要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全組,以便組內的交流與合作。交流與合作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概括、信息交流的能力。教學中可採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派代表作中心發言和搶答式發言等多種形式。在交流過程中要堅持平等與尊重的原則,既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要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⑥ 物理 科學研究實驗的七個探究步驟
1、提出問題
2、猜想或假設
3、設計實驗
4、進行實驗
5、分析論證
6、評估
7、交流
具體解釋
1、提出問題:在問題的思考上,進行初始化的提問,力求問題得到最原始的提問。
2、猜想與假設:對於一個未知事物進行理論性上的猜想,以便於接下來進行情景的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在符合一定科學依據的基礎上,進行猜想與假設的實施,幫助這些猜想得到證明。
4、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嚴謹的進行實驗,並且在過程中記錄足夠的數據,來完成最終論證的可靠性。
5、分析與論證: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性的討論,幫助證明自己的假設。
6、評估:對自己實驗中的不足,進行一定的誤差分析,判斷自己的數據是不是可以嚴謹的驗證猜想。
7、交流與合作:把這份實驗的結果進行大眾交流,讓更多人來分析自己的猜想與論證。
實驗構成
無論何種類型的科學實驗,它們都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
1、實驗者
這是組織、設計和進行科學實驗的人。實驗目的的確定,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步驟的制定、實驗過程的操作、實驗結果的處理解釋等,沒有一個環節可以脫離實驗者。實驗者是實驗活動的主體。實驗者從事科學實驗是為了取得對自然界特定對象的認識。沒有實驗者這個認識主體,科學實驗就不會發生。不過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實驗者理解為孤立的個人。
在任何情況下。實驗者都不是作為孤立的個人在活動,而是作為社會的人在活動。實驗者繼承著前輩們所已經建樹起來的積極成果,也借鑒著同時代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同時還依賴著人們之間進行的各方面的協作勞動。因此,實驗者所取得的任何一點有益成果,都將融匯到社會精神財富的總體中去。這樣說,並不是要否認實驗者個人的創造能力,而是說這種創造能力只有不脫離社會這個基礎時才能得到發揮。
2、實驗對象
這是實驗者所要認識的對象。實驗對象可以是自然界的物體及其現象,例如太陽光,也可以是人們生產出來的物體及其現象,例如機床、布匹。但是,不管何種種實驗對象,它既是實驗者進行變革和控制的對象,又是實驗者的認識對象。因此,從認識論上看。實驗對象是處於認識客體的地位。
3、實驗手段
實驗手段是由實驗的儀器、工具、設備等客觀物質條件組成,實驗儀器是其中的主要成分。
實驗手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實驗者通過實驗手段把自己變革和控制實驗對象的意圖傳遞給實驗對象,使實驗者的意圖得到物化。
另一方面,實驗手段又顯示實驗對象的特性,而把實驗對象在經受變革與控制後呈現的狀態傳遞給實驗者,使實驗者能夠獲得關於實驗對象的有關認識。
所以,實驗手段是實驗者和實驗對象之間的中介環節。沒有適當的實驗手段,實驗對象的某些特性就不能暴露出來,人們就不能獲得對這些特性的認識。
在這個意義上,實驗手段的狀況,決定著科學實驗所能達到的認識水平。實驗手段的每一步改進,都意味著人們對實驗對象的可觀察量的增加,意味著科學實驗水平的提高。從科學史上可以看出,新的實驗手段的採用,往往會帶來科學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和發展。因此,有意識地改進實驗手段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措施。但是,一個時代的實驗手段又是那個時代生產力水平的具體表現,為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狀況所制約。因此,實驗手段的改進,新實驗手段的裝備,只有伴隨著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才能實現。
⑦ 物理科學探究方法有哪些
一、控制變數法:通過固定某幾個因素轉化為多個單因素影響某一量大小的問題.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3、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5、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 6、電磁鐵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7、探索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 8、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9、研究焦耳定律.
二、等效法:將一個物理量,一種物理裝置或一個物理狀態(過程),用另一個相應量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的方法.
1、在研究物體受幾力時,引入合力.2、曹沖稱象.
3、在研究多個用電器組成的電路中,引入總電阻.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辦法再現原型的本質聯系和內在特性的一種簡化模型.
1、在研究光學時,引入「光線」概念.
2、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對磁場進行描述.3、理想電表.
四、轉換法(間接推斷法)
累積法:把不能觀察到的效應(現象)通過自身的積累成為可觀測的宏觀物或宏觀效應.
1、用壓緊鉛柱的方法來顯示分子面的引力作用.
2、在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擴散現象來研究.
3、根據電流所產生的效應認識電流.
4、根據磁鐵產生的作用來認識磁場.
五、類比法: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結論推移到另一個對象中去的一種邏輯方法.
1、水壓--電壓
2、抽水機提供水壓類似電源提供電壓.
3、用速度的定義公式引入壓強公式.
六、比較法:找出研究對象之間的相同點或相異點的一種邏輯方法.
1、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
2、比較電壓表與電流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和相異點.
3、比較電動機與發電機的結構和原理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4、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七、歸納法:從一系列個別現象的判斷概括出一般性判斷的邏輯的方法.
1、從氣、液、固的擴散實現現象,得出結論: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作無規則的運動.
2、物理學中的實驗規律(如串、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等)幾乎都用了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