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初中物理教學課堂設計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改革,而課堂改革又著眼於課堂教學設計。因而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就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的實施,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任務是:學習物理學基礎知識及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學會應用有關知識解決問題,並樹立科學觀點、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規范的教學行為沒有或較少從物理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內容的內涵,也較少注意從能力培養的著眼點上組織教學,不能達到現代課程理念要求的「以學生發展為本」。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剛好補充了這些的不足。
一、建構主義學習觀
構建主義作為一種關於認識的哲學,它至少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的義大利哲學家維科(G,B.Vim,1668—1744),他強調知識和行動有密切關系,「真實的東西就是被建構出來的東西」,因此,人們只能清晰地理解自己建構的一切。後來,德國哲學家康德(I.Kant,1724--l840)也認為,主體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過利用內部建構的基本的認知原則去組織經驗,形成知識。上世紀對建構主義思想的發展起推波助瀾作用,並將它直接與人的學習聯系起來的要首推杜威、皮亞傑和維果茨基三個人。其中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J Dewey,1859—1952)認為,理解在本質上是聯系動作的,真正的理解是與事物怎樣動作和事情怎樣做有關的。因此他將立足於「行動」的學習與不確定情境中的探索聯系在一起,斷言正是情境內在獨特的、積極的不確定性,才能引發學習者的探索,並激勵和指導學習者不斷地探索。同時他還指出,這些情境必須發生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中,學習者在其中創建學習共同體,並在該共同體中一起建構他們的知識。當今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人們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或解釋現實,每個人的世界是用各自的頭腦創建的;經驗和對經驗的信念的不同致使人們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異;為了獲得真理,人們通過合作學習修正自己的認識,從而使理解更深刻和全面。所以,他們比其他學派的學者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更強調學習的建構性、主動性、目的性、情境性。
建構主義的物理學習觀認為:物理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認識過程,是學習者個體建構和師生組成的「學習共同體」社會建構的統一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均應表現出能動性,這一能動性應統一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中。
二、教學設計原則
根據初中物理教學的任務和建構主義的物理學習觀,現提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時應遵循的五條原則:
1.以學生發展為宗旨
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職能是要促進作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個體的人的發展,教育改革亦是以學生發展為宗旨,即「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時應明確地把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放在優先地位,也就是應把智能開發作為教學設計的始點和終點。在設計某一課時時,所選擇的知識結構、教學方法等都應體現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如一位教師講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她在講課中讓學生用桌上的彈簧秤、滑板、小車兩人一組動手實驗,通過觀察彈簧秤的讀數,分析力的大小、方向,經過討論、歸納出了二力平衡得條件。這樣做學生參與程度較高,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討論,動腦思維,歸納規律,有利於學生發現品質的培養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接著引導學生從二力平衡的條件引導學生分析身邊有關得平衡問題。這樣做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得能力。這節課中,教師沒把要講的內容當成現成的知識傳授,而是進行了活化,作為一個知識探索及獲得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聽中學」、「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而新課程提倡「做中學」,這是美國進步教育家杜威倡導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入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還要求在進行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做到實現教學目的和以學生為中心的一致性。
3.建構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物理課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課時也隨著調整,那要如何讓學生在這短而少的40分鍾內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這就要求學生自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完成練習,而能夠調動初中學生積極性的就是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便是創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圍。初中物理
Ⅱ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遵循什麼原則
教學要遵循什麼原則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Ⅲ 中學物理教學應堅持哪些主要的教學原則
認真備課,敢於指出題目中的錯誤。學會出題,思路嚴謹,吃苦耐寂寞,等等
Ⅳ 中學物理教材教學原則有哪些
1、教材只是教學的輔助性資料,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使用教材
2、根據教材中的活動、實驗等,組織多元化的教學如展示、探究、討論、實驗等,讓學生參與其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能力和對自然科學的感情
3、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對於重點難點,首先要讓學生參與其中,展示也好實驗也好,讓親身體驗,再進行科學抽象,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
4、貼近日常的生活,以及前沿學科的發展,同時兼顧學生的其他能力,如溝通等
5、個人建議也是從我的物理老師那得來的:概念吃透
Ⅳ 簡述中學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原則。
現代信息技拿耐術在物理教育中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信息資源和信息載體以及新的學習和交流工具。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雖然人們運用信息技術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必須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物理課件要以科學性為首要原則。物理學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必然要求其素材逼近真實,在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物理過程時.必須符合物理原理。
(2)實驗優先原則
物理學乎敏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不能試圖用電腦去代替實驗。對於受條件限制而難以演示的實驗,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模擬「虛擬」實驗室,引導學歲梁生進行實驗探究。
(3)綜合最佳效益原則
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時,應力求恰當、自如地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統籌安排多種媒體,力爭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Ⅵ 三、教學原則有哪些如何運用應注意什麼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褲掘春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教育。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3)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4)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原則又稱系統性原則。
(6)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7)可接受性原則
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份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8)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胡耐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2、如何運用?應注意什麼?以中學物理教學主例:對於中學物理教學,除應遵循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以外,還應依據我們對物理教學過程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性的認識,從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結合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因素和認知結構,發揮周圍物理環境的作用來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認為,物理教學中的教學原則不應照搬教育學中提出的教學原則或只加一些實例、說明.應該把教育學原理與中學物理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提出和切實貫徹的中學物理教學原則.這些原則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五條,即:1.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2.激發學習興趣的原則;3.創設物理環境、突出觀察實驗的原則;4.啟發思考、教給方法的原則;5.聯系實際、聯系生活的原則.下面逐一加以說明.1.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物理學這類自然科學的教學時,首先應當注重教學的科學性.無論是對物理現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描述與表達.還是實驗或練習題的內容、數據等等,都應當是正確無誤的. 教學的科學性,最重要的是要把概念、規律講正確、講清楚,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分析、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當然,這不是說要一次就把某個問題講深、講透、講全,而是要求不論在內容上和方法上都不應有科學性的錯誤.教學的科學性,要求教師正確的應用術語.對於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規律的闡述,一定要注意用語要正確,表達要確切,例如,講比熱時,應當說「物質的比熱」,而不說「物體的比熱」;講電場時,應當說「帶電體周圍的空間存在電場」,而不說「帶電體周圍的空間叫電場」等等.當然,強調術語的科學性,並不是要求在上課時教師滿口都是科學名詞象背書一樣.我們應盡可能把課講得通俗易懂,這與教學的科學性並不矛盾.當然,在使教學通俗化時,又要避免庸俗化,注意科學性.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教學的教育性,充分並恰當地(不過份地)發掘教學中內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性滲透在教學內容和各種教學活動之中.所謂教育性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對學生的影響.政治方面的影響如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堅散拍持四項基本原則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主要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要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基本途徑是:把物理知識的教學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的基礎上,向學生揭示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來面目,闡述物理知識內在的辯證關系,使學生通過具體物理知識的學習,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品德教育諸如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尊重科學、愛護公物、團結互助等等. 教學還要有藝術性.所謂藝術性,指的是要講究教學方法,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教育性恰當而巧妙的結合起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既然關繫到人,涉及到教師和學生,而人又有復雜的心理活動,涉及到情感領域的諸多因素,這就不能只遵循一些科學原則,還要有科學所不能完全包括的因素,我們稱之為藝術,忽略教學的藝術性是不全面和不妥當的. 科學性是根本,是基礎;教育性滲透在科學性的教學之中;藝術性是使科學性的教學達到最優效果的途徑、方法和技巧.三者之間相輔相成,構成統一的有機體.因此,中學物理教學要遵循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2.激發學習興趣的原則 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科學家對情感在學習知識和發展能力上的巨大影響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進」①.愛因斯坦說:「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楊振寧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指出:「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當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一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興趣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的」②. 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就要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獎懲所引起的(外在動機);另一種是發自內心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求(內在動機);教學要設法引起學生的內在動機.對於青少年來說,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的一種重要動力.正象布魯納所說:「最好的學習動機,乃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對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他就會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投身於探求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中去,在積極的探索活動中,開動腦筋,克服困難,在知識的「發現」和問題的解決中,體驗到探索科學的樂趣,激發起進一步探索科學的熱情.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逐漸形成探索科學的志趣. 應當指出,教師應善於運用學科知識本身的魅力去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情感.這里,教師本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師有強烈的求知慾,熱愛本門學科,以飽滿的情緒帶領著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緒產生巨大的影響.正象贊可夫所說的: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獲取知識. 基於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中學物理的學科特點,激發學習興趣,應成為指導中學物理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3.創設物理環境,突出觀察實驗的原則. 認識物理現象和物理事實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和出發點.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創造學習物理的環境,使客觀事物、現象形象化,便於學生觀察.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對物理事實、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有了清晰而明確的印象,積累了大量的生動、具體的感性知識和數據,發掘出有待探索的問題,就為進一步的思維活動提供了思考的線索和依據,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概念、認識規律.在科學研究中,同樣也是如此.因此,無論是認識物理現象,還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認識物理規律,乃至形成理論,都離不開觀察和實驗.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物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獲取物理知識的源泉.物理教學中的物理環境,正是對物理問題的研究過程的一個模似和縮影.不進行觀察和實驗的教學,就會把本來生動豐富的知識變成一堆枯燥難懂的材料,學生只能「學」到一些僵死的、無用的結論,這樣的教學,就不成其為物理教學. 考慮到物理學的學科特點和中學生的基礎,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必須努力創設物理環境,突出觀察與實驗的地位.4.啟發思考、教給方法的原則 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要獲得物理知識,還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思維加工過程.即把觀察、實驗得到的感性認識和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建立概念和規律,完成認識上的第一個飛躍.這個思維加工過程,必須按照物理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來進行,也必須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實際.中學物理雖不能全面地體現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但也滲透了不少初步的研究方法,例如,觀察實驗法,科學抽象概括法,比較、分析、綜合的研究方法,運用推理、想像,定性或定量地研究問題的方法,研究問題的理想化方法,處理問題的等效法、類比法,運用初等數學表達概念或規律和進行推理論證的方法等等.學生不學會這些方法,很難做到對物理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且會越學越困難.對於中學生來說,他們開始學習物理,容易把過去學習數學或語文的方法用到物理學習中來,這就給物理課的教和學帶來了很多困難.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必須注重啟發學生思考,自覺地運用物理學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物理學的認識方法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方法去反映,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物理學方法來提出問題、探索和研究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經受了研究問題方面的初步訓練.這樣即教知識、又教研究問題方法的教學,會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逐步開學習物理之「竅」,就會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 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說明現象、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就是把學到的知識變成為實際行動的過程,從而完成認識上的第二個飛躍.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不少中學生對一些物理知識的學習並不感到很困難,但是在運用這些物理知識解釋現象或解答問題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常常聽到學生講:老師講的知識能聽懂,就是不會用。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對基本知識沒有真正理解,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往往是缺乏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要知道,學生在學習中從「懂」到「會用」,這是認識上的另一個飛躍。完成這一認識上的飛躍需要教師的引導,這個引導過程主要是教給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應教給學生在解答物理問題時,首先要弄清有關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特徵和條件,形成正確的物理圖景,正確地選取研究對象,在分析物理過程的基礎上找出相應的物理規律和公式,然後再進行有關計算,避免那種不加分析亂套公式的做法;在解釋現象、回答問題時,用學過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抓住主要方面的特徵和條件,進行推理和判斷;正確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運用理想化、等效代替、近似處理等方法來處理物理問題;通過觀察和動手實驗來驗證學過的知識,進行小製作或解決某些實際問題等等。對於中學生來說,學會分析、處理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教師的精心啟發和引導的。引導不能只靠教師的講(當然不排斥教師必要的剖析和示範),更主要的是要靠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練。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和練習,才能完成這一階段認識上的飛躍,才有可能逐步掌握分析、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並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發展。 「啟發思考、教給方法」,應當成為一條對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的基本要求。5.聯系實際、聯系生活的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國中學物理教學的優良傳統,我們應當把它很好地繼承下來並加以發展。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從物理科學方面具有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科學文化素養。只有使我們的教學認真做到聯系實際,聯系生活,才能保證所學的知識與它的來源、基礎——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不致脫節,學生掌握的知識才能夠運用到實際和生活中去。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物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界的物理現象,有生產技術中的物理問題,有生活經驗中的物理事實。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都是主體和這些客體的相互作用,都可以成為學習中感性知識的來源。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要善於從觀察自然現象和研究社會生活實際中引出物理問題,把教學與生活、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結合起來;同時,創造多種多樣的實踐形式,由半獨立到獨立、由簡單到復雜……,引導學生把知識用於生活,用於實際,並注意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實際操作能力。聯系實際、聯系生活的內容很廣泛,既包括生產技術實際(這里應突出它所運用的物理原理,不涉及它的技術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還包括與物理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特別是有關當地的生產、能源、環境等實際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處處有物理,認識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聯系;學會了物理,能解釋和說明多種自然現象,能解決社會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學物理既有趣,又到處有用。 總之,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聯系實際、聯系生活,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引導學生勤於觀察、積極思考,因而知識學得快,學得活,掌握得牢,會運用;同時,從實際中發現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創造精神。 因此,「聯系實際、聯系生活」,應成為指導中學物理教學工作的又一個基本要求。上述五條教學原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地加以貫徹。除了上述五條教學原則外,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對於教育學中其他通用原則如可接受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因材施教的原則等,當然也應認真加以貫徹
Ⅶ 中學物理教學的原則有哪些
您好。中學物理教學沒有唯一的原則標准,只要是學生可以聽得懂 備課充分,對於知識的側重合理就可以的
Ⅷ 中學物理教材教學原則有哪些
從物理走向社會;21、從生活走向物理;4,注重科學探究,促進學生發展;3、注意寬指猜科學滲透,關心逗基科技發展,提高學生素養;5、注慎型重評價導向、面向全體學生、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Ⅸ 舉例說明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貫徹教學原則
最重要的,不要把知識點講錯掉。
多做實驗,多動手,多帶動學生觀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