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創新精神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創新精神

發布時間:2022-03-05 11:59:56

Ⅰ 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談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
生的創新能力。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並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個性是創新的前提

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指出:工業社會的特點是標准化,而信息社會的特點是多樣化
和個性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個性與創新總是相伴而生。學生個性得到張揚的時候創新
潛能才能開發出來。

例如在講授「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給每個學生實驗器材,以
使學生通過看實驗器材,得到啟發,自行設計方案,這樣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設計方
案」這一結論的得出是有效的,但是,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
空間想像的機會,更主要的是學生的設計缺乏自主性。為了讓處於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
都能參與到設計方案的活動中來,為了讓學生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用自己的思維方式
自由的進行設計,老師對學生說:
「在你們的桌上放著一些實驗器材,你可以利用這些
清楚進行設計,也可以不用」這樣就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能讓學生自主探索。事實

2
上,
學生的活動是多樣的:
有的藉助實驗器材進行設計;
有的根據教材的方案進行設計;
有的根據以前做過的一道練習題進行設計;有的根據實驗原理進行設計。學生的活動是
自主開放的,自主開放的活動是鮮活生動、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生的創造潛能在這
樣的活動中得到發揮和發展。因此自主的表現是個性張揚,個性張揚就為創新創造了契
機。

二、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正如人的興趣從問題情境中產生一樣,人的思維也是從問題開始。偉大的教育家孔
子說:
「疑是師之始,學之端。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巧設問題,使學生產生「問
題意識」
,並在「問題」的引導下,打開思維的大門,進行積極的思維探索,以求得問
題的解決。正如魯兵斯坦所認為的:
「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並以解決問題為
目的的。

顯然,
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設
「問題情境」

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講「熱值」時,如何比較不同燃料的放熱本領是個難點。我先讓學生討論自
古到今一般家庭加熱一壺水分別用了哪些燃料,學生討論的很熱烈,並爭先恐後的搶著
回答。接著我讓學生思考為何家庭用燃料會發生這些變化,並提示那些未拆遷住宅基房
的同學,回憶家中用稻草加熱飯菜和用液化氣加熱飯菜時的用量(消耗的質量)是否相
同。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不同,於是再引導學
生用實驗來驗證 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能與教師、同學進行相互交流、探索,
並很快的投入到學習中,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參與討論、猜想、表達、動手實驗等活
動的興趣非常高,學習的積極性也非常高。

三、生動的物理實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許多概念和規律都需要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建立,觀察與實驗
本身也是物理學最為重要的研究方法。
而物理實驗時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實驗操
作、
實物及模型觀察、
現代教學媒體表演等直觀教學手段,
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
聽覺,
形成表象及聯系,並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思維和操作的教學行為,是促進學生形成概念
和規律、掌握物理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
徑。

例如在講授「牛頓第一定律」時,由於學生推理能力不強,這給他們形成物理規律
帶來困難,而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下面的
實驗: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釋放,運動到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觀察小車
運動的距離。學生觀察到越光滑的表面小車運動的越遠。此時教師可及時提問:小車為
什麼會停下來?為什麼停下來的距離又有所不同呢?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到
這是摩擦力的緣故這時教師進一步提問:
假如小車運動到一個表面絕對光滑即沒有摩擦
力的表面上運動情況會怎樣呢?經過充分的考慮和熱烈的討論,
學生認識到小車之所以
停下來是因為摩擦力的緣故,如果沒有摩擦力,小車的運動狀態就不會改變,它就會以
初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此時再給出牛頓第一定律,學生的理解就會深刻許多。接著教
師再舉些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物體慣性的存在。學生經過積極思維,驚喜地發現,這些
平時司空見慣的現象竟然包含著奇妙的物理現象,這不僅極大地強化了學生的創新意
識,而且為今後進一步的創新思維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合作與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由於班級學生之間存在這各種差異,由於學習內容是開放的,由於學生的學習活動
是獨立自主的,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學生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思維

Ⅱ 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人們基本的學習能力實際上就是體現在對信息資源的獲取、加工、處理以及對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 教育改革的發展,向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教師應該進行創新教育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從以下入手。 一、激發學生興趣,重視課堂導入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課本的資源,抓住機遇,創新教學藝術,培養強化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呼喚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在現實教育中,教師學生應共同探討,教師要不斷地給學生以思維的空間和動機,處處設疑、激疑。例如在教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一節課中,最初是完全開放,自主探究。即創設情境後,由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然後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成像特點。引導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激發他們的思索動機。 二、巧妙設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設疑是調動學生的主體、發揮主題的關鍵。現代教育學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於情境變化的刺激,所以教師在施教中應盡量創設問題情境,將這些問題籌劃為各種形式,給學生造疑,促使學生存疑、質疑,是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講到運動圖像時,曾經讓學生完成這樣一個題目:一人從甲地沿直線勻速出發,到乙地後停下休息,之後又沿原路勻速返回甲地,試畫出該人的s_t時間圖像,有的同學畫出了圖像,老師請他畫到黑板上並由他陳述這樣畫的理由,在請大家進行討論。有的同學表示贊同,有的同學認為不妥,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是原來老師講——學生聽的單項信息傳遞,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縱橫交叉的多項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的研究性學習,讓靈感為集體共享,然問題為大家借鑒。通過這種說疑釋疑的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三、物理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才的競爭,這些都對新世紀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被擺在了顯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是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中學階段的學生正開始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適時的引導,啟發。好的提問法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思考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好的提問技巧對學生的思維引導有著很強的作用。例如在講授《光的反射》一課時,可以提問學生,我們為什麼能看到電燈?學生回答:因為電燈是光源,發出光,所以我們能看到。這個問題的反思,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探索的興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中學時期的學生好奇心較強,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地學生興趣。 四、 轉變教師角色、行為,使學生主動學習發展過去的基礎教育課程下,教師依賴於教科書及參考書,較多地喪失了自己獨立性和創造性。不僅影響了教師教學水平的發展,也掩蓋了教師的不同專業水平。教學教到最後我們教師的水平和我們的學生水平差別不大了。教師要走進新課程,真正體驗新課程的魅力,必須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促使自己的角色、行為的轉變。教師要從過去僅作為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不再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該成為學生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著,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促使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感情要真摯,教態和藹;課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差生更要關懷備至。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他們才會把心裡話,真實的教學信息告訴老師。以歐姆定律為例: 3、 學生操作,實施方案。讓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驗操作、採集數據。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技能、儀器使用上給以幫助。 4、 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引導學生用計算和圖像分別分析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再進行綜合,得到結論。 5、 反思應用遷移。用一組簡單的小練習鞏固探究過程中得到的歐姆定律;鞏固電表的使用、電路的連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結反思探究過程,清理思維線索。 六、通過例題、習題創設問題情景,深化主題 在例題教學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具體的物理過程,物理問題的理解,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有關的知識,規律,獨立的創造性地進行分析、判斷、思考和探索解題方法。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析討論和歸納總結,對物理題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進行提煉、升華、學習和汲取例題中的物理精神,它能最大限度的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七、充實課外活動 ,給學生以成功的喜悅 課外科技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它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及良好的情緒和環境。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圍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地、自主地發展。因此,課外活動要講究內容的豐富、新穎,形式的多樣,方法的靈活,如舉辦「雞蛋碰地球」的比賽,用什麼辦法使雞蛋從六樓扔下不破碎,從而發動學生進行小發明、小製作、小創造。還可布置適當的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動腦、動手,多思、多做,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使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觀察課內教學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領悟課內教學所來不及深透的奧秘,去觸摸課內教學所無法取的東西。通過小製作和小實驗等物理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動腦和自我發展的機會,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新技能。 總之,物理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啟迪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Ⅲ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正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人的身體素質、思想素質、科學的素質至關重要。中學物理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及其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會學習,樹立科學觀點,科學精神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高中物理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科學素質有重要作用。科學素質反映人們對日常經歷的事情充滿好奇心,能夠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面對市場經濟和國際競爭的挑戰,年輕一代需要的不僅是接受現成的真理,更需要的是樹立不斷探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氣,學會探求真理的方法。社會、時代的需求,要求發展學生的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沒有創新,就不能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沒有創造,只能亦步亦趨,人雲亦雲,社會不能進步,科學不能發展。對21世紀人才而言,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高中物理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造和創新的內容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它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異情況或困難面前採取對策,獨特新穎且有價值地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力品質。
創造與模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實質都是模仿的范疇。創造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創造出原來沒有的東西。創造的特點是新,一般而言,想出新辦法、新思想,建立新理論,做出新成績和新東西,叫做創造。按價值的大小創造可分為三個層次:(1)、高級的創造:前所未有,如瓦特發明蒸汽機;(2)、中級的創造:產生一般社會價值,如革新與發明;(3)、初級的創造:對個人的發展有價值。通常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創造多屬於初級的創造,其主要表現在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科學地表達所學知識,把知識重新整化,有新意的小論文、小製作等。創造性的學習特點是:重視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能夠用廣泛的觀點,多方位、多途徑地迅速地進行思考;注意事物之間的差異,對於問題的缺欠非常敏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在經驗和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大膽想像,構建新的圖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勇於嘗試。
物理學的創造性思維是探求創造新的物理知識的思維活動,包括提出新的物理問題,設計新的物理試驗,發明新的物理技術,形成新的物理概念,創建新的物理理論,啟用新的物理方法,作出新的物理解釋。物理學創造能力包括兩方面:一是重新安排、組合已有的物理知識,創造新的知識和形象,如牛頓總結伽利略等人的成果,提出了牛頓三個定律;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識,提出嶄新的見解、設想、思路、觀點,如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二、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途徑
1、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學會科學研究和科學創新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怎樣思考,教會學生科學研究和科學創造的方法。布魯納說,學習即發現,對於重要的物理規律可採用模擬發現法來展開教學,把教學過程變成激動人心的科學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品質和科學創造能力。物理學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方法,如在自由落體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伽利略是如何得到落體定律的。伽利略通過落體理想試驗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推導出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s/t2=c,進而用傾角不大的斜面試驗加以驗證。最後推論出傾角為900時小球是勻加速運動。伽利略把試驗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既注重邏輯推理,又依靠試驗,這樣就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伽利略的理想試驗,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規律。這種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理想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物理學研究方法由伽利略首創,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既觀察 試驗 假設 通過試驗驗證假設 理論 通過廣泛的實踐驗證理論。
在物理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前輩科學家的創新活動中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1)、怎樣抓住新課題,從而把握科學發展新動態,發現新規律,新現象;(2)、怎樣借鑒前人,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從而找到新的途徑;(3)、怎樣對待矛盾,從矛盾的對立中找到突破口;(4)、怎樣設計試驗,從而取得判決性的試驗結果的。讓學生體會到對比方法是探索新現象的規律常用的方法,理想實驗是科學推理的重要手段,反證法是邏輯推理的有力工具。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創新的前提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牛頓說:「如果我對世界有微小貢獻的話,那不是別的,只是由於我的辛勤而耐久的思考所至。」愛因斯坦也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辦法成為科學家的。」思維是人腦將感性材料加工,提煉為理論認識的過程,獨立性是思維的靈魂。獨立思考是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造的前

Ⅳ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分析

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諸如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這一切不僅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從新課程標準的角度來審視,當今的課堂在培養學生的素質上,特別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多弊端,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弊端一:亂用權威,缺少交流。新課程改革後,學生們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時的課改活動中,我們也看到有的教師面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怕課堂出「亂」,就制訂了煩瑣的課堂規范,課堂組織按照教師的指令,井然有序的進行,這樣就使整個課堂處於教師的嚴密控制之下。因為教師牢牢控制了課堂,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勢必受到制約,常常出現課堂討論不到位,活動放不開手腳等現象。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往往只有機械的討論和活動,討論不到位,活動不充分,思維不深入,這樣師生之間就不能真正達到情感互動和思維碰撞。這種模式使學生不會交流,不會思考,不會質疑,這種沒有交流的課堂效率極為低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無條件地尊重教師,甚至屈從於教師的權威,必然導致盲從和迷信,其直接後果就是學生缺乏創造性、主體性。

2.弊端二:無所適從,放任自流。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課堂上不再是老師唱主角,新的課堂中,師生「動」起來了,學生「活」起來了,這勢必增加了管理的難度。部分教師面對課堂變化,一時束手無策,不知該怎樣去管理。他們不敢再用「規矩」去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學生」的帽子,擔心違背了新課程理念。正因為在課堂教學管理上存在著認識誤區,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教學管理不到位、不得法,無所適從。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勢必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在課堂上學生想說就說,胡亂插嘴,旁若無人;或者人聲鼎沸,高談闊論,游離主題;或者想動就動,東張西望,自由離開座位。這樣課堂目標的落實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勢必成了一句空話。

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所謂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非都要像科學家、發明家那樣,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有什麼驚人的發現,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只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老師,不死記硬背,敢於標新立異,大膽思維質疑,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地掌握所學知識,即是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體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很多,其中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堅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做了許多嘗試。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家陳景潤因為愛好數學而發明「哥德巴赫猜想」;瓦特小的時候觀察到壺里的水沸騰後壺蓋會跳動而深受啟發,長大後發明了蒸氣機。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性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打破教材的條條框框,努力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集聲、像於一體的教學場面,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獲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發現,進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萌動創新意識。

比如在講授重力時,我對同學們說:千百年來,「蘋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們只看到「蘋果落地」就可以吃了,但有一個人──牛頓卻獨具慧眼看到了「重力」,並由此推廣到宇宙間的萬有引力,再介紹後來人們根據這一引力定律推導出了海王星的運行軌道,並導致海王星的發現。這樣,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及知識的力量所在,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激情。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科學家為追求真理而不怕艱辛、百折不撓的研究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知難而上,不怕挫折和失敗的堅強意志。從中充分開拓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在創造背後所隱藏著的鮮明的個性。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場。加強師生情感的溝通,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關鍵。為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我特別注重教室的布置、板報的設計、牆上懸掛條幅的選擇等,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態文化,學生會在不自覺中的狀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每一名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潛在的創新能力。只是有的學生可能在這方面表現突出些,有的學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現突出些。要想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就應在教學過程中,為他們營造一個創新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一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及手段,都應給予理解和重視,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以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克服那種滿堂灌,一切都教師說了算的教學方法。二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態要和藹可親,語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即要有嚴父般的諄諄教誨,又有慈母般的暖暖愛心,使學生在學習中敢想、敢說、敢做。即使學生說錯或做錯了,教師也不要諷刺挖苦學生,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要多鼓勵少批評。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學習過程中答錯了允許重答,答不完善允許補充,不明白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樂於探究的良好環境,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努力把教學活動變成活躍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創新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

3.激勵學生質疑問難。要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就必須打破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渴望創新,追求創新,參與創新。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學生能夠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才能產生創新意識,因此,教師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於質疑,敢於發問,思維敏捷,好奇心強的學生,並善於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克服老師主宰課堂,只有教師提問學生,不準學生向教師質疑的弊端,要把學生提問、講座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的思維從狹窄的封閉的圈子裡解放出來。對能提出一些創見性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其次要根據學生好奇好問好動的年齡特徵和教材本身特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動手,互相討論主動質疑問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歸納總結、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我模仿「氣功」大師,通過憋氣、運氣、跺腳、伸腰等一連串優美而誇張的動作,將一隻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後大喊一聲,將臉盆用一隻手吸了起來。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師用什麼辦法能把半臉盆水提起來。等老師把手伸出,原來手中有一塑料吸盤,這種吸盤可以貼在鏡子或牆壁上,可用來掛衣物等,用手將吸盤內空氣擠出後,利用大氣壓,便可把臉盆吸了上來。從而順利引出了《大氣壓強》,並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偽科學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辦」就會發現處處有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重視學生的主動探究。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不拘泥課本,不依常規,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以「科學探究」為主要形式,通過探究性實驗增加學生探究過程體驗,學生能夠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實中的美妙與和諧;能夠保持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實和日常生活中的道理。通過一個個探究性實驗,來辨析真偽引發認識沖突,激起探究的深入,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體會成功的樂趣,為以後創造、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重讓學生「在興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學習」,帶給學生一種創造的激情。如在《光的傳播》一節時,以探究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為核心,重視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從教學模式上突出「探究」,讓學生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傳統教學常常將「光的直線傳播」作為介紹課來處理,忽略了課題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因此筆者力圖將本課題的教學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課。設計引入課題從常見的「人眼看物體」開始討論,以激發學生認識光的興趣並對學生進行勞動創造人類文明的思想教育。問題提出後,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研究,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對於一些抽象的物理現象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化,讓學生從直觀的物理現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充分展現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由於教師在課堂上採取比較靈活的方法,使學生產生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安排「個體探究」、「小組探究」、「集體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的環節,讓學生體驗到「發現規律」的快樂,達到深化知識,弘揚個性,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

5.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新課標教材中很多知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極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識點都是彼此的聯系,按一定邏輯順序組成的,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整體。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大膽創新。

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能改變傳統學習中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模式,形成了對於知識進行主動探求,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在學習《熱和能》一章時,可以擬訂「走進微觀世界」這個研究課題,讓學生登陸網站、翻閱圖書,豐富的圖片資料和形象的結構模型會展現一個異彩紛呈的微觀世界。「花香從何而來」、「原子、分子概念的發展簡史」、「快樂的水分子」……這些生動的小課題有對分子性質的描述,有對分子、原子發現歷史的探討,有對原子結構的概說,也有對生活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系……學生們用現代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注視著微觀世界,比較著宏觀與微觀兩個世界的異同,不斷地收集整理,不斷地創造展示,通過《分子熱運動》和《內能》討論了地球資源的供不應求;通過《比熱容》和《熱機》感悟物理世界的神奇;通過物理與生活單元探討了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鮮明地感覺到「原來物理的世界這樣精彩,原來物理世界離我們這么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讓學生自己去歸納。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了新知識,創新能力也逐步形成和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時代賦予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進行教學改革,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立足實際,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努力探索,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途徑,探索其有效的培養方法,把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作為根本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適應時代發現的需要。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Ⅳ 怎樣提高高中生學習物理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教育理念要轉變
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知識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能力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和發揮,由於學生積極參與,由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認清的問題是創造力與智力的關系。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力和智力的發展並不是同步發展的。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適應時代發展,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物理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素質,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時刻注意體現物理思想、概念規律在認識上的創新和應用上的創新,引導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領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性環境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這樣,就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想像的能力。這樣,學生在這種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於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見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營造創新性環境至關重要。
三、引導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物理學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囿於傳統理念,不迷信權威和書本,是科學創造的思想前提。在科學本身的矛盾已經顯現出來時,誰能首先同束縛科學發展的傳統觀念決裂,勇於提出新思想、新見解,誰就可能搶佔到科學發展的前沿陣地,做出突出性的發現。物理學中幾乎每一個重大的發現都表明,創造性思維活動起始於對困難和問題的認識,是圍繞著解決問題而展開的;善於提出問題,總是從對事物、現象或已有的理論的懷疑開始的,在人類的認識史上,提出一個新異而又深刻的問題,必須會導致一個重大突破的實現,標志著科學的真正的進步。在創新教育的要求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引導學生質疑,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勇於探索、勇於質疑與相互討論的良好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巧妙設計疑點,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在質疑的思維活動中產生各種猜想。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置疑,敢於提出新的問題。
四、加強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上,可以從知識的獲得入手,如在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問題中,引導學生在探究了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因素後,再引導他們分析這些因素都是導體內部因素在影響,然後進行思維的發散,導體的電阻跟外部因素電壓、電流、溫度有關嗎?再比如學生在探究完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的浮力後,讓學生思考浸在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氣體對它的浮力嗎?通過這一思維的發散從而擴大他們對問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從知識的應用入手,如在電學題的計算方法上,引導學生通過用不同的知識點解答,最終都能殊途同歸,從而鼓勵他們在知識的探究上另闢蹊徑,在知識的應用方面為他們播下創新的種子。在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上,可從知識的建構上入手,如在講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時,讓學生逆向思考物體是否也會吸引地球,在講「電」能生「磁」時,讓學生逆向思考「磁」是否能生「電」使他們明白各種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來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的目的,亦可從知識的應用上入手,如在解決物理問題上,既可從條件入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亦可逆向思維從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找條件來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
五、樹立學生創新性的個性品質
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好勝心、情緒的穩定性及完成任務的堅毅精神等方面的個性品質,在創新性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戰性及意志力。對於學生具有創新性的思想和行為,即使有錯誤,也要加以鼓勵和引導。要鼓勵學生敢於向權威挑戰,向老師挑戰,敢於標新立異、逾越常規,敢於言別人所未言、別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養學生具備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持之以恆的去解決疑難問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因此,對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質疑,以及在思考過程中突發的奇想,教師應注意加以保護,不要輕易的加以扼殺。注意在提問、講授、練習等各個環節中,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夠創新性地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注意耐心的幫助和引導,才有可能培養學生創新性的個性品質。
六、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沒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物理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間接測量的實驗方法、「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以大量小」的實驗方法、測量微小量的「疊法」、「替代法」和「比較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
物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氣氛。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善於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樹立學生具有創新力的個性品質。才能較好的發展學生的創新力。

Ⅵ 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與經濟結構變革時期,不僅要求培養的人才具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知識創新能力,而且要求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加快推進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因此,以人的素質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轉型為主要內涵的人自身的現代化,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創新能力的發展、科學素養的提高,已成為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
1物理教育理念與策略
新課程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程培養目標定位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物理科學素質是指參與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物理學概念和物理探究能力。「物理科學素質」的提出可以說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支撐這一理念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大支柱。現在的課程目標,較以前的教學目標有了很大的區別,原來的教學目標多強調對物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新課標則更加關注過程和方法的體驗,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1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展
物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科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為少年終身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物理教育必須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很好的發展,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主體,追求發展是他們的權力,應滿足他們求發展的需要。
1.2體現物理知識的現代性
應從知識經濟、信息社會的視角,對已有知識重新審視並整合。重新審視什麼是中學面向未來的物理學基礎,重新構建科學的基礎知識結構,不公側重於學生終身學習和作為現代社會公民應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使他們有扎實的知識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且要反映當代的科學成果和科學思路,反映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
1.3加強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
物理學教育課程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開發實踐應用的環節,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物理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要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路和各種媒體中的物理教育資源,形成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式課程,通過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1.4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物理應是他們主動參與的能動過程,而物理學習過程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新課標》倡導通過探究性學習,構建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里探究既是物理學習的目標,又是物理學習的方式之一。要改變課程教材只是為教師講授提供藍本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況,將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要途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物理實驗教育的設計和實施
新課程將「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列為五大課程基本理念之一,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應試教育下的填鴨式教學,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將科學探究列為內容標准,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學生從被動探究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科學探究包括以下幾個要素: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5、分析與討論;6、評估;7、交流與合作。針對科學探究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具有多個要素,《新課標》指出:在學生的科學探究中,其探究過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由於物理課中的大多數探究活動都是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的,而且只涉及部分要素,因此在設計科學探究活動中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二是要注重課內和課外的結合。
2.1完成基礎實驗的設計
通過簡單的實驗設計來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意識、構建網狀的思維鏈。例如:讓學生設計區分食鹽水和酒精溶液的實驗方案。學生可以從不同學科的不同角度去考慮,可以從物理學科出發,利用密度、氣味、沸點、導電性來區分;可根據溶液的揮發性,特殊反應現象、可燃性來區分;也可以根據生物細胞對溶液反應等去設計。再比如讓學生去設計怎樣估測山高的方案。學生可以從溫度、濕度、氣壓、聲、光、降雨量、生物的分布等去設計。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的思路開拓了,知識間的聯系加強了,也就為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形成創設了條件。
2.2設計培養程序,漸進提高探究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能力形成必須經歷一個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根據循序漸進與分層遞進的原則,設計了以「扶、引、放」為階段標志的培養程序,使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實現科學化、系統化。
首先,以「扶」的方式幫學生「上路」.
所謂「扶」是指在提出問題後,按進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的程序,採用填空的形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完全以填空的形式出現,這就便於學生把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要探究的內容聯系在一起進行思維,從而縮小學生的探索范圍與探索的難度。學生常把自已當成或希望自已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與發現者,「扶」使學生探索願望成為現實。
其次,以「引」的方式引導學生「學走路」.
「引」既是由「扶」到「放」的過渡階段,也是把已經設計好的實驗(可以是完全正確的設計方案,也可以是正確、錯誤兼備的方案)交給學生讓學生分析實驗的設計原理,做出正確的探究判斷,從而形成與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如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教師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大小、接觸面積、物體運動速度)與實驗方案,但故意不講明要採取控制變數法,讓學生自行判斷、分析、實驗。
第三,以「放」的方式讓學生「自已走路」.
「放」是指出示觀察對象或在提出問題後,提供部分或全部實驗材料(若實驗器材學生自已能准備,可讓學生自行解決),讓學生完成實驗探究的全過程。例如:在教授完「壓強」知識後,我會布置一道研究課題,讓學生探究「如何增強紙張的承壓能力?」(也可是其它課題,如:折紙承受的力與紙所折的道數是否有關?),要求學生設計好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報告。以「擱住紙條」為載體,通過設計探究方案,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探究,培養學生嚴謹的分析和探究思想。
由「扶」到「放」的設計形式構成了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框架,形成由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到逐漸使學生獨立探究的格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2.3注重課內知識和課外實踐相結合.
《新課標》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精心設計,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科學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知識,如測量、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情境模擬或再現、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科學游戲、參觀訪問、競賽、科學報告會、家庭科學活動等。注意學生參與的目的性、實效性,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索時間和體驗的機會。對社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注意在教學中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使學生形成新的認識,啟迪科學的思維,揭示物理現象聽本質,使學生感受物理的真實性,感受物理學與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例如,我會在將要上完初二年物理前,要求學生利用一星期時間進行一次家庭活動:探究廚房中的物理知識。要求學生寫出所有與物理有關的廚房用具及廚房活動,並寫好實驗報告。我們也應利用學生身邊的常見的物品引導學生做一些與所學物理相關的實驗。比如,請學生思考利用一塊橡皮泥可完成哪些相關實驗?由此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許多學生思考後總結出可利用橡皮泥完成諸如①探究影與物的異同實驗:把橡皮泥捏成球狀和圓柱狀,光從不同的方向入射,橡皮泥所成的影子形狀不同;②探究m、ρ與物體形狀的關系實驗:隨心所欲地把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每操作一次測一次質量,用排水法測一次體積,發現質量、體積均不改變,說明了物體的質量和密度與物體的形狀無關;③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系實驗:橡皮泥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放入水中,用測力計可間接測出橡皮泥受到的浮力不變,說明了浮力與物體的形狀無關;④完成力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實驗:橡皮泥放於手掌上,用力使橡皮泥變扁、變圓,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⑤完成空心法增大浮力實驗:把橡皮泥放入水中下沉,說明了重力大於浮力,撈出後,把它捏成船狀,輕輕放入水中,橡皮泥浮於水面上,說明了利用空心法,增大排水量,可增大浮力;⑥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橡皮泥捏成蛋殼狀(使之略大於廣口瓶口),把沾有酒精的棉花點燃放入瓶中,立即把橡皮泥放於瓶口,它會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慢慢被壓入瓶中。這些實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機會,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再比如,對於歷史上科學家當初做的一些比較簡單的、能為學生接受的實驗、發明和發現,我們可以把它們作為教材的課外小實驗、小製作、課堂實驗等讓學生完成。這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3結論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應該具有創造性。創新是教學的靈魂,也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在教學中應認真研究教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創造一切有利的條件,有目的、有步驟的發揮實驗探究在教學中的作用,給學生以充分想像和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究科學知識,手腦並用地參與活動,體驗自我設計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協作精神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展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教育。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等創新素質才能夠得到實質性的具體的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不斷提高,既體現了物理本身研究、學習的特徵,更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Ⅶ 如何培養創新精神

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心理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那麼,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培養師生情感,營造民主氛圍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聯,當人接觸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嚮往的心理,進而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創新,既需要智力的參與,也離不開情感的支持。學生的情感十分豐富,如熱愛、美感、羨慕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創新的動機。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真摯情感的灌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對學生充滿希望、鼓勵並具有感召力,教師要隨時觀察把握學生的接受能力及反應情況,為學生釋疑解難。如果學生遇到問題,教師要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把問題弄透。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簡單的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在課上或課下審視其觀點,並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以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鼓勵學生和教師討論問題,力求課堂教學氣氛民主、和諧,充滿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取得雙方之間心靈的溝通,才能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分析教育哲學主義認為:教學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強迫,而是一種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合作方式,使合作過程成為一個愉快和充滿智能挑戰的過程,營造民主寬松的心理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如果能成功地創設問題的情景,引起學生有效的認知沖突與碰撞,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主動地提出疑問,進而想解決疑問,就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教師要善於利用能引起學生好奇或懷疑,但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不能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如在浮力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麼鐵塊在水中浮不起來,而鋼鐵做的輪船卻可以浮在水面上?」簡單的一句話,卻可以引起學生的疑問並進而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並進而提出可能會影響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討論。可見,學生有了思維活動,學生就能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再如學到慣性時,我故意引入地球自轉以及自轉一周的時間、距離,使到學生算出地球自轉的速度也即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速度竟然比子彈還快!學生哄的一聲來勁了,接著我問:「按理我們只要跳高一秒,落下時豈不是已在三百多米外?但為什麼現實卻從未如此?」 這樣一提問,好比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起了學生進一步研究慣性的興趣。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近大遠小」的現象,「冬天室外的玻璃比樹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學中能巧妙地創設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否定自己原先對這一現象的理解,那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就能進一步得到發展。在溫度和熱現象的教學中提問:「冬天室外的玻璃真的比樹木的溫度低嗎?」,類似的問題的確能誘使學生對已有的一些觀念積極地進行思維,自己發掘資料,橫向聯系知識,並自己發現問題,甚至還能自己解決問題。(三)、鼓勵學生質疑,培養挑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外界權威的管束和壓制。教師要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發現問題,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班門弄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培養學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學習鑽研精神。比如我講八年級物理下冊《生活中的杠桿》時,就有學生對圖f阻力F2的方向提出質疑,認為這樣杠桿將無法平衡。我通過引導,讓大家討論,最後決定把F2的方向改成向下。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對一些現象不加思考就自以為是的下結論,如八年級上冊在講完平面鏡成像規律後,教師可追問:「我們照鏡子時,離鏡子越來越近,像會變大嗎?」等學生思考作出判斷「變大」,接著發問:「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像與物體大小相等,難道我們自己會變大?」提出質疑後,學生會進一步思考,再以「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幫助學生解釋這一現象,學生印象深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發表意見,既保護了他的積極性,也給學生樹立了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四)、重視實驗教學,激活創新意識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概念和規律大多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概括出來。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極為重要的環節,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實驗教學可以增強直觀性,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盡可能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實驗並鼓勵其大膽創新和想像,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以激活學生的積極思維以發揮其創造性。如在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實驗中,小組學生完成了「伏安法」測量後又有意地誘發他們創造思維,讓他們再次討論、分析和考慮獲得新方法,並且設計實驗電路,選擇實驗器材,優選實驗步驟,得出實驗結論。然後對其方案進行及時點撥,以至於一部分學生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設計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測電阻的新方案,同時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創造的熱情,讓學生感覺上實驗課既是一種收獲也是一種享受。 並且, 我們的實驗教學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外;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製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汽水瓶做大氣壓實驗,用眼葯瓶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於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通過這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器材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剛剛起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另外,老師還可以把某些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索性實驗教學較課堂教學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可以激發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慾望。學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規律的實驗過程中可以手、腦並動,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並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作為鋪墊,設計問題時應充分滲透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驗探索過程中有所「創新」,在相對獨立的實驗活動中體會創新的艱辛與愉悅。為了使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期化,教師可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實驗,並把實驗內容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使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物理知識的學習緊密結合。 總之,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課堂教學氣氛寬松、思維活躍,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培養,知識面寬,思考問題周密,學習主動性強,後勁足。學生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中能取得良好的成績,而且還可以在一些科技活動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可見,「創新」應從基礎教育抓起,並落實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上,要不斷總結推廣,惟有如此,學生創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結出豐碩之果。

Ⅷ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正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人的身體素質、思想素質、科學的素質至關重要。中學物理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及其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會學習,樹立科學觀點,科學精神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高中物理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科學素質有重要作用。科學素質反映人們對日常經歷的事情充滿好奇心,能夠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面對市場經濟和國際競爭的挑戰,年輕一代需要的不僅是接受現成的真理,更需要的是樹立不斷探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氣,學會探求真理的方法。社會、時代的需求,要求發展學生的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沒有創新,就不能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沒有創造,只能亦步亦趨,人雲亦雲,社會不能進步,科學不能發展。對21世紀人才而言,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高中物理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創造和創新的內容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它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異情況或困難面前採取對策,獨特新穎且有價值地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力品質。
創造與模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實質都是模仿的范疇。創造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創造出原來沒有的東西。創造的特點是新,一般而言,想出新辦法、新思想,建立新理論,做出新成績和新東西,叫做創造。按價值的大小創造可分為三個層次:(1)、高級的創造:前所未有,如瓦特發明蒸汽機;(2)、中級的創造:產生一般社會價值,如革新與發明;(3)、初級的創造:對個人的發展有價值。通常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創造多屬於初級的創造,其主要表現在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科學地表達所學知識,把知識重新整化,有新意的小論文、小製作等。創造性的學習特點是:重視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能夠用廣泛的觀點,多方位、多途徑地迅速地進行思考;注意事物之間的差異,對於問題的缺欠非常敏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在經驗和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大膽想像,構建新的圖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勇於嘗試。
物理學的創造性思維是探求創造新的物理知識的思維活動,包括提出新的物理問題,設計新的物理試驗,發明新的物理技術,形成新的物理概念,創建新的物理理論,啟用新的物理方法,作出新的物理解釋。物理學創造能力包括兩方面:一是重新安排、組合已有的物理知識,創造新的知識和形象,如牛頓總結伽利略等人的成果,提出了牛頓三個定律;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識,提出嶄新的見解、設想、思路、觀點,如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二、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途徑
1、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學會科學研究和科學創新的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怎樣思考,教會學生科學研究和科學創造的方法。布魯納說,學習即發現,對於重要的物理規律可採用模擬發現法來展開教學,把教學過程變成激動人心的科學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品質和科學創造能力。物理學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方法,如在自由落體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伽利略是如何得到落體定律的。伽利略通過落體理想試驗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推導出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s/t2=c,進而用傾角不大的斜面試驗加以驗證。最後推論出傾角為900時小球是勻加速運動。伽利略把試驗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既注重邏輯推理,又依靠試驗,這樣就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伽利略的理想試驗,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規律。這種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理想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物理學研究方法由伽利略首創,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既觀察 試驗 假設 通過試驗驗證假設 理論 通過廣泛的實踐驗證理論。
在物理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前輩科學家的創新活動中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1)、怎樣抓住新課題,從而把握科學發展新動態,發現新規律,新現象;(2)、怎樣借鑒前人,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從而找到新的途徑;(3)、怎樣對待矛盾,從矛盾的對立中找到突破口;(4)、怎樣設計試驗,從而取得判決性的試驗結果的。讓學生體會到對比方法是探索新現象的規律常用的方法,理想實驗是科學推理的重要手段,反證法是邏輯推理的有力工具。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創新的前提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牛頓說:「如果我對世界有微小貢獻的話,那不是別的,只是由於我的辛勤而耐久的思考所至。」愛因斯坦也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辦法成為科學家的。」思維是人腦將感性材料加工,提煉為理論認識的過程,獨立性是思維的靈魂。獨立思考是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造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只能循規蹈矩,亦步亦趨。知識是能力的載體,無知即無能,沒有知識的人談不上創造。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學習物理重在理解,要想清道理,單純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的知識,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識。許多學生在學習和解題時不會獨立處理問題,不是題目做的少,而是平常缺乏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講解不能過細,要給學生留下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空間。講的過細,會使學生不分主次,不利於形成知識框架;不利於從基本概念和規律出發分析解決物理問題,而是機械地記具體結論,亂用具體結論,亂套公式,不會獨立獲取知識,沒有自我開拓能力,不會自己鑽研新的問題,依賴性大。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做到既要講清,又不能全講清。對主幹知識要講清,如知識的來龍去脈,經過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得來的過程,概念和規律的含義以及規律的使用條件;對派生的知識不能全講清,給學生留出餘地,讓學生自己去鑽研,「逼迫」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自己概括、推理、證明的盡量鼓勵學生自己去做。在教學中,對重要的物理規律,課上老師引導學生證明,對一些結論和推論,則以練習和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完成。要求學生自己適時總結,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對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條理化和系統化。對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以及它們的應用,無論問題簡單還是復雜,都應引導學生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須經過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應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越強,創新的慾望就越高。
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不搞「滿堂灌,」否則老師又辛苦效果又不好。在課堂上,做到講練結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教師把人類已知的科學真理創造條件轉化為學生的真知,同時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種特殊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發揮認識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勝利果實」 ,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多動手,通過觀察、實踐激發學生思考,促使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習慣,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做實驗時,要求學生認真思考,獨立操作,手腦並用。強調學生自己寫出試驗報告,要求學生自己列出試驗步驟,自己設計試驗表格,獨立完成試驗。有些演示試驗和課外小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試驗,從簡單開始,逐步提高。鼓勵學生刨根問底,養成凡是多問一個為什麼的習慣。沒有學生的積極性和獨立性,將不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善於提出問題,大膽猜測,開展討論和爭辯
物理教學施行開放式,不搞「一言堂」。提倡教學互動,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作用。教育學生相信真理,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物理教學必須增強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性,發展創造力,才能把知識提升為智慧,看問題看得大,看得遠、看得深、看得全。讓學生只能按照課本、教師或「先哲」的說法、想法,去說、去想,則容易限制思路,使思考面過窄,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中既要強調教育普遍的基礎性,加強實踐性和綜合性,還要強調主體性(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承認個體發展的多樣性,給學生留出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尊重他們的選擇。教學中,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允許暫時保留和「想不通」。學生初學物理知識,想做、說錯在所難免,重要的是敢想。教師應保護學生敢想敢說的積極性,不能因為學生想錯了說錯了而受到批評,哪怕有些想法幼稚荒誕。教學中,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提倡學生積極思考,鼓勵討論和辯論。有了寬松的氛圍,思維才能活躍,通過思考、討論,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還學會了思考,更嘗到了獨立思考的「甜頭」,使他們更樂於思考,勇於創新。思維敏捷靈活是創造能力的基礎,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競爭式的訓練,提倡學生爭辯,可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善於提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的或者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要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不經過思考是做不到的。問題能提在點子上,表明了思考的深度。能獨立地提出問題,能在別人看來不成問題的地方提出新問題,這正是創造的開始。學生的思維不活躍,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不會、也不敢提出問題。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善於分析理論與試驗的矛盾,多種假說的差異與對立,讓學生為尋找對物理事實的統一解釋,追求物理理論的普遍性而發現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真理的渴求,培養學生的發現創造能力。解題時,提倡學生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獨創能力。
「猜測」在物理學發展中有重要作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測」,深入的思考可激發靈感,放射出智慧的火花。從事實歸納科學規律,而後用演繹的方法利用這些規律去解決問題,是研究問題的重要手段,但有兩點必須注意。第一,單純的演繹不能得到新的認識;第二,單純的歸納得出的規律知識只適用於與原形相同的場合,不能成為普遍規律。這兩點說明:創造性思維需要猜想。類比和聯想在物理學發展中起開路和創新作用,教學中可結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猜一猜」,鼓勵學生運用類比和聯想。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學中,通過一個磁鐵插入螺線管,研究感應電流磁場和線圈磁通量,讓同學猜測感應電流磁場的方向與線圈磁通量有何關系?繼而用多個試驗加以驗證,最後上升為理論。
4、建立寬廣的知識面,開展豐富的物理課外活動
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小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參觀工廠和實驗室,增強學生的知識積淀,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現代科學發展更強調知識的交叉和交融,物理學的發展史也表明,具有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就更有可能為科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牛頓和麥克斯韋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與他們深厚的數學功底密不可分。鼓勵學生博覽群書,以物理學科為核心,建立寬廣的知識面,對培養創新能力大有好處。正如泰勒指出:「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聯想和獨到見解。」
近幾年物理高考中,越來越重視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本人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物理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2000年高考中,自己所教兩個班物理成績高出市平均分8分,有五名學生物理成績進入全縣前十名,其中物理成績全縣第一名和第二名均為自己所教的學生。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可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為以後成為創造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培養創造性人才已是各國的共識,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時代對物理教師的要求。

Ⅸ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物理創新意識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比較寬松的學習環境
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們知道人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更有利於創新意識的發揮。而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從頭講到尾,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只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只是在拚命記筆記,不僅如此,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和教師所講的答案有所出入時,還會受到教師嚴厲的批評。所以,很多學生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長此以往,在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喪失了自我學習的能力,更不用說創新意識的培養了。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這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營造一種比較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敢於提出質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甚至對教師說出的方法進行質疑和挑戰。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擔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權威者。問題的答案由學生和學生的討論、教師和學生的討論中獲得,使得在整個課堂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可以得到解放,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得到了發揮。
二、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並且學生自己不能解答的現象引入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皮亞傑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在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之後,學生就會自覺地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象,並且想方設法地去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釋這種現象。長期對物質的本質規律進行探索,不知不覺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注重發散思維的培養
創新意識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靈感,而靈感來自於多方面的思考和討論,也就是發散思維的培養。但是在現代的物理課堂上缺少這種思維的培養,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地記住物理公式,解題的方法也漸漸地變得模式化、簡單化,力求用一種公式解決所有的題目。這些都影響著發散思維的培養。
因此,在物理課堂上,要緊緊地抓住物理這門課程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具,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充分地討論,互相交流自己在學習中的體會和見解。在討論中充分地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讓每一個學生都熱衷表達、敢於表達。同時,在學生討論中,教師在關鍵的地方進行點撥、啟發,讓學生可以眼前一亮。學生可以從問題的各個方面進行探討,尋找解決的方案,再將這些方案進行歸納總結,並且將總結的結果進行同類類推,在發散中綜合,又在綜合中發散。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產生靈感。在長久的訓練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自然而然就得到顯著的提高。
四、巧妙地設置問題,誘發學生創新動機
一個問題不同的問法會造成這個問題的難易差別。因此,物理課堂教學中關於問題的設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問題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讓學生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學生會想到這個問題後面的本質因素是什麼。正如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說過:「提出正確的問題,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可見問題的設置是相當重要的。相反,如果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簡潔而利於學生思考的問題,就會造成學生的困惑,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由此可見,教師如果可以在物理課堂中巧妙地設置問題,既可以使問題變得簡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在關鍵的時候給學生點撥,使學生看到問題的本質。這有助於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
五、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
長久的理論學習會造成學生學習的疲勞。物理本就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如果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在實踐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只是簡單地進行實驗,大部分都是教師做學生看,學生不能體會自己親自動手的感覺,也就根本談不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而現在將實踐和教學相結合,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可以親自動手,使學生在緊張、積極、興奮的狀態中積極地思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Ⅹ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開發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物理教學中普遍關注的課題。關鍵點是創造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好奇心,點燃創造思維的火焰。

1、引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積極認識世界的內部動因,如果把學生的好奇心轉移到探求科學知識上,好奇心就升華為求知慾,成為主動 地追求知識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積極創造情境,利用各種條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好奇、好疑、好問,當學生的思維活動或結論超出了教師所設計或期望的軌道時,不要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模式之中,而應引導學生在課上或課下繼續審視其觀點。

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思維或個始終處於活躍狀態。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了,又與生產和生活緊密相連,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利用教學儀器做實驗,或引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講中外科學家創造發明的故事,或搞各種活動都能引起情境,把學生 引入奇妙的世界,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熱情。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每節課的教材特點,突出知識的形成及抽象概括過程,鋪設學生的思維路線。

2、強化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

物理概念,規律是物理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重點要強化其形成過程。這是因為學生在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中要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歸納和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在這些思維活動中發展自己的認知能力,從而理解對所建立的概念和規律的真正內涵和外延。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設置階梯,化解難點,可以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高潮,化解難點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選擇有效的途徑,如藉助實驗室實驗,以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來形象類比,分散難點,鋪設問題台階等,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步深入。

3、利用習題培養學生思維

做習題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可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題目的潛在功能,恰當地對題目進行延伸、演變、拓廣,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最佳狀態,以適量的習題量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有人曾這樣比喻:如果把知識比為「金子」,那麼良好的思維方法就是金子的「開采機」。因此,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教師啟發思維才不是一句空話,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中學時期是學生思維活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是形成良好思維方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注意娃娃決教材中所採用的思維方法,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規律,有意識的進行思維方法的傳授。學生一旦掌握了思維方法就會大大增強其思維的科學性,會更有效的理解、鞏固和運用知識,並提高主動學習的水平。愛因斯坦就曾論述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品質的重要性,他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在這方面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創新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