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能是動能還是勢能呢或者電是什麼
首先,我覺得應該搞明白我們插座裡面的電其實只是能量的傳遞,這是遠方發電廠的能量通過電網傳遞到用戶家裡。因此分兩部分討論。一方面,遠方發電站的能量形式,通常是動能(發電機只能將動能轉化為電能)。然後是,電線裡面傳導的能量是有一種稱為「電磁場」的物質(是的,這是一種物質)傳遞的(並不是電子傳遞的)。這種物質跟我們日常見到的光是同一種物質,只不過電線里的電磁場能量遠遠低於光,主要只能沿著電線運動。那題主覺得光是傾向於動能還是勢能的。勢能是物體分布所蘊含的能量,而動能是物體運動所含的能量。光的能量更傾向於動能(可以在狹義相對論框架下完全算作動能處理)。磨猛另外一種情況是電池裡的電能,這種是不折不扣哪虛的勢能。電池的化學能是包含在分子結構中的,而分子結構主要是原子核、電子的排布。注意到了嗎。「排布」,這種由於物質的分布而具瞎緩橋有的能量可以視為勢能。綜上,遠方的發電站通常將動能以電流為媒介輸送到用戶家裡。電流本身的能量傳遞方式與光同性質(都是電磁場),更偏向於動能。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電池中的電能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勢能。在重立場下,石頭在空間中按某任意閉合路徑走上一圈,所做的功恆等於零。這種場叫做保守場,重力場就是保守場,另外彈簧產生的彈性力場也是保守場。
⑵ 什麼叫電,電流是怎麼形成的
.定義:電:物理學名詞
[electricity]。
電含改(在新拉丁語里寫為
「ēlectricus」,就是「類似琥珀」的意思)是個一般術語,包括了許多種由於電荷的存在或移動而產生的現象。這其中有許多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像閃電、靜電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生疏的概念,像電磁場、電磁感應等等。
電是能的一種形式,包括負電和正電兩類,它們分別由電子和質子組成,也可能由電子和正電子組成,通常以靜電單位(如靜電庫侖)或電磁單位(如庫侖)度量,從摩擦生電物體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觀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現象中(如閃電或北極光)也能觀察到它,通常以電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正電、另一種叫負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從庫侖定律。
2.電壓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水在管中之所以能流動,是因為有著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間的差別而產生的一種壓力,水才能從高處流向低處。城市中談棗判使用的自來水,之所以能夠一打開水門,就能從管中流出來,也是因為自來水的貯水塔比地面高,或者是由於用水泵推動水產生壓力差的緣故。電也是如此,岩啟電流之所以能夠在導線中流動,也是因為在電流中有著高電勢能和低電勢能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叫電勢差,也叫電壓
[1]
。換句話說。在電路中,任意兩點之間的電位差稱為這兩點的電壓。通常用字母U代表電壓,電壓的單位是伏特(V),簡稱伏,用符號V表示。高電壓可以用千伏(kV)表示,低電壓可以用毫伏(mV)表示,也可以用微伏(μv)表示。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
3.電流,是指電荷的定向移動。電壓是使電路中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
電流的大小稱為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符號為I),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導線某一截面的電荷量,每秒通過1庫侖的電量稱為1「安培」(A)。安培是國際單位制中所有電性的基本單位。
除了A,常用的單位有毫安(mA)、微安(μA)
。
⑶ 電是什麼
電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電 英文名稱:electricity 定義:與靜電荷或動電荷相聯系的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 應用學科:電力(一級學科);通論(二級學科)網路名片
自然界的閃電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能量。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正電、另一種叫做負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其吸引力或排斥力遵從庫侖定律。電是個一般術語,包括了許多種由於電荷的存在或移動而產生的現象。這其中有許多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像閃電、靜電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生疏的概念,像電磁場、電磁感應等等。
目錄
漢字—電
古代發現
近代研究
基本概念(一)電荷的電場
(二)電流與電路
(三)電荷守恆定律
電磁效應電磁測量
名詞解釋
物理定義從物質到電場
電場與磁場
從粒子到量子
電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
現實應用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巴金)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中國電谷 —— 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關於電的公益廣告詞漢字—電
古代發現
近代研究
基本概念 (一)電荷的電場
(二)電流與電路
(三)電荷守恆定律
電磁效應 電磁測量
名詞解釋
物理定義 從物質到電場
電場與磁場
從粒子到量子
電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
現實應用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巴金)
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中國電谷 —— 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關於電的公益廣告詞展開 編輯本段漢字—電
電
電 diàn 【釋義】 ①一種重要的能源,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可以發光、發熱、產生動力等:電燈|電爐|電機。②閃電;大氣中的強放電現象。按其發生的部位,可分為雲中、雲間或雲地之間三種放電。③電報的簡稱:急電|賀電|電告。 ④姓氏:電[電,讀音作diàn(ㄉㄧㄢˋ)]罕見姓氏,今河南省有此姓。⑤靜電:就是靜止不動的電荷,它一般存在於物體表面,正負電荷在局部范圍內失去平衡的結果。
編輯本段古代發現
電是自然現象,在古代人們是通過『閃電』發現它的存在的。在古代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遠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公元1600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在吉爾伯特之後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過多次試驗,不斷地積累對電的現象的認識。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他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的物體之中。如果一個物體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正電(或「陽電」);如果一個物體少於它正常份量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負電(或「陰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富蘭克林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確實能夠比較圓滿地解釋一些電的現象,但對於電的本質的認識與我們現在的「兩個物體互相磨擦時,容易移動的恰恰是帶負電的電子」的看法卻是相反。 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他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他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電流現象的研究,對於人們深入研究電學和電磁現象有著重要的意義。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發現源自於1780年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接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他沒有放棄對這個「偶然」的奇怪現象的研究。他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研究象青蛙腿這種肌肉運動中的電氣作用。最後,他發現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絲和鐵絲)接觸,青蛙腿就會發生痙攣。這種現象是在一種電流迴路中產生的現象。但是,伽伐尼對這種電流現象的產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一個放電迴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當時的科學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是,另一位義大利科學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認為電存在於金屬之中,而不是存在於肌肉中,兩種明顯不同的意見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並使科學界分成兩大派。 1800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接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產生靜電有幾種現象: ①接觸分離電:不同物質有不同的化學勢能,接觸產生靜電。②摩擦帶電③剝離帶電:物質原有的電荷平衡被打破,兩邊帶上相反的電荷,同種物質的剝離和不同物質間的剝離者會產生靜電④斷裂帶電:原有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導致兩面相反電荷⑤傳導帶電導體的靜電通過接地或電位連接即可消除⑥感應帶電:帶電體產生電場,電場中的導體因電荷轉移而帶電。 1603 英國 吉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指出地球為一大磁鐵。並以希臘語定義「electron」(電子)一詞。 1660 德國 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製造摩擦起電機。 1703 荷蘭商人從塞倫島將加熱後能產生電的石頭帶到日本。 1729 英國 格雷(Gray,-1736)認為物質可分導體與絕緣體。 1732 美國 富蘭克林主張電為一流體說。 1733 法國 迪非(Deffe, 1698-1739)發現正負電並提出電為二流體說。 1744 荷蘭 莫欣普克(Pieter von Musschenbroek)發明來頓瓶。 1752 美國 富蘭克林(Franklin,1706-1790)用風箏實驗,證明雷和摩擦電性質相同,因而發明避雷針。 1753 英國 約翰(John Canton,1718-1772)發現靜感應裝置,向皇家協會報告靜電感應。 1772 義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提出帶電體間的平方反比定律、介電常數概念。 1775 義大利 伏特設計起電盤。 1779 法國 庫侖提出摩擦定律。 1780 義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發現兩種不同金屬相碰會產生,並稱為動物電。 1785 法國 庫侖(Columb,1736-1806)發現帶電體相互間之靜電平方反比定律及磁極間之磁力,是為所謂之庫侖定律。 1799 義大利 伏特(Volta,1745-1827)發明電堆及電池。 1800 義大利 伏特在英國皇家協會發表關於伏打電池的論文。
編輯本段近代研究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 1821年英國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在這兩年之前,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法拉第從中得到啟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設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
編輯本段基本概念
(一)電荷的電場
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的物體就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帶有電荷的物體稱為帶電體。在電荷的周圍存在著電場,引進電場中的電荷將受到電場力的作用。該電荷稱為試探電荷!發出電場的電荷稱為場源電荷! 電場強度和電位是表示靜電場中各點性質的兩個基本物理量。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即是單位正電荷在該點所受到的作用力。電場強度的單位是牛頓/庫倫(N/C>o)電場中某點的電位是指在電場中將單位正電荷從該點移至電位參考點的電場力所作的功。電位的常用單位是伏特(V)或毫伏(mV ),即1V=1000mVe電場中某兩點之間的電位差稱為這兩點之間的電壓或電壓降。電壓的單位與電位的單位相同。電場強度由電場本身決定!一種物體的原子得到電子後會帶上負電,失去電子後會帶上正電。電性相反的電荷會互相吸引,電性相同的電荷會互相排斥。不帶電荷的物體是一種電中性物體。
(二)電流與電路
在電源的非靜電力作用下,同種帶電微粒會發生定向移動,正電荷向電源負極移動、負電荷向電源正極移動。帶電微粒的定向移動就是電流,一般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正方向。電流方向不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叫直流電,電流方向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叫交流電。區分直流和交流,僅僅是其方向而已,與其它的量無關。電流雖然有方向,但是是一個標量。 電流的大小稱為電流強度,電流強度簡稱為電流,等於每秒通過電路的電荷量。電流的常用單位是安培(A)或毫安培(mA)或微安,即1000mA=1A。1mA=1000微安 電流所流經的路徑即電路。在閉合電路中,實現電能的傳遞和轉換。電路由電源、連接導線、開關電器、負載及其它輔助設備組成。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設備,電源的功能是把非電能轉換為電能,如電池把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發電機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核能將質量轉化為能量等。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等是最常用的電源。負載是電路中消耗電能的設備,負載的功能是把電能轉變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電爐把電能轉變為熱能,電動機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等。照明器具、家用電器、機床等是最常見的負載。開關電器是負載的控制設備,如閘刀開關、斷路器、電磁開關、減壓起動器等都屬於開關電器。輔助設備包括各種繼電器、熔斷器以及測量儀表等。輔助設備用於實現對電路的控制、分配、保護及測量。連接導線把電源、負載和其它設備連接成一個閉合迴路,連接導線的作用是傳輸電能或傳送電訊號。
(三)電荷守恆定律
大量事實表明:電荷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個部分轉移到另一個部分,在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數量不變。這個結論叫做電荷守恆定律,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編輯本段電磁效應
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比如: 電致伸縮、壓電效應(機械壓力在電介質晶體上產生的電性和電極性)和逆壓電效應、塞貝克效應、珀耳帖效應(兩種不同金屬或半導體接頭處,當電流沿某個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湯姆孫效應(一金屬導體或半導體中維持溫度梯度,當電流沿某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熱敏電阻(半導體材料中電阻隨溫度靈敏變化)、光敏電阻(半導體材料中電阻隨光照靈敏變化)、光生伏打效應(半導體材料因光照產生電位差),等等。 對於各種電效應的研究有助於了解物質的結構以及物質中發生的基本過程,此外在技術上,它們也是實現能量轉換和非電量電測法的基礎。
電磁測量
也是電學的組成部分。測量技術的發展與學科的理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理論的發展推動了測量技術的改進;測量技術的改善在新的基礎上驗證理論,並促成新理論的發現。 電磁測量包括所有電磁學量的測量,以及有關的其他量(交流電的頻率、相角等)的測量。利用電磁學原理已經設計製作出各種專用儀表(安培計,伏特針、歐姆計、磁場計等)和測量電路,它們可滿足對各種電磁學量的測量。 電磁測量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非電量(長度、速度、形變、力、溫度、光強、成分等)的電測量。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電磁量與非電量相互聯系的某種效應,將非電量的測量轉換為電磁量的測量。由於電測量有一系列優點:准確度高、量程寬、慣量小、操作簡便,並可遠距離遙測和實現測量技術自動化,非電量的電測量正在不斷發展。
編輯本段名詞解釋
《說文》
(1)電diàn (2)(形聲。從雨,申聲。本義:閃電) (3)同本義 [lightning] 電,陰陽激耀也。――《說文》 電謂之雷光也。――《五經通義》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震,雷也,電,霆也。――《穀梁傳·隱公九年》。疏:「霆者,霹靂之別名。有霆必有電,故傳雲:『電,霆也。』按,霆,電實同一詞,後來歧為二義:其聲曰霆,其光曰電」。 (4)又如:電火(閃電) (5)物理學名詞 [electricity]。電是能的一種形式,包括負電和正電兩類,它們分別由電子和質子組成,也可能由電子和正電子組成,通常以靜電單位(如靜電庫侖)或電磁單位(如庫侖)度量,從摩擦生電物體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觀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現象中(如閃電或北極光)也能觀察到它,通常以電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電;負電;靜電;電阻 【說文】陰陽激燿。從雨從申。 【埤雅】電與雷同氣。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為電。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從坤省。說卦:離為電。電,火屬也。蓋陰陽暴格,分爭激射,有火生焉,其光為電,其聲為雷。今鐵石相擊則生火,燒石投井則起雷。又況天地大爐之所薄動,真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驚人,號令啟發而已。電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釋名】電,殄也。乍見則殄滅也。 【易·噬嗑】雷電合而章。 【注】雷電合,不亂乃章。又【豐卦】雷電皆至。 【疏】雷者,天之威動。電者,天之光耀。雷電俱至,則威明備足以為豐也。 【詩·小雅】震電。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始電。 【疏】電是陽光,陽微則光不見,此月陽氣漸盛,以擊於陰,其光乃見,故雲始電。 【春秋·隱九年】大雨震電。 【疏】河圖雲:陰激陽為電,電是雷光。 【穀梁傳】震,雷也。電,霆也。 【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為鞭策。
編輯本段物理定義
閃電
電:物理學名詞 [electricity]。 電(在新拉丁語里寫為 「ēlectricus」,就是「類似琥珀」的意思)是個一般術語,包括了許多種由於電荷的存在或移動而產生的現象。這其中有許多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像閃電、靜電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生疏的概念,像電磁場、電磁感應等等。 電是能的一種形式,包括負電和正電兩類,它們分別由電子和原子核中的質子組成,或由電子和正電子組成,通常以靜電單位(如靜電庫侖)或電磁單位(如庫侖)度量,從摩擦生電物體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觀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現象中(如閃電或北極光)也能觀察到它,通常以電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電是一種非自然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生物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交流電、另一種叫直流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規定: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 國際單位制中電荷的單位是庫侖。1庫侖=1安培·秒 若導線中載有1安培的穩恆電流,則在1秒內通過導線橫截面積的電量為1庫侖。 庫侖不是國際標准單位,而是國際標准導出單位。1庫侖=1安培·秒。一個電子所帶負電荷量e=1.6021892×10^-19庫侖,也就是說1庫侖相當於6.24146×10^18個電子所帶的電荷總量。
從物質到電場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電場與磁場
1865年、蘇格蘭的馬克斯威爾(J. C. Maxwell)提出電磁場理論的數學式,這理論提供了位移電流的觀念,磁場的變化能產生電場,而電場的變化能產生磁場。馬克斯威爾預測了電磁波輻射的傳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國赫茲(H.Hertz)展示出這樣的電磁波。結果馬克斯威爾將電學與磁學統合成一種理論,同時亦證明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馬克斯威爾電磁理論的發展也針對微觀方面的現象做出解釋,並指出電荷的分裂性而非連續性的存在,1895年洛倫茲(H.A.Lorentz)假設這些分裂性的電荷是電子(electron),而電子的作用就依馬克斯威爾電磁方程式的電磁場來決定。1897年英國湯姆生(J.J.Thomson)證實這些電子的電性是帶負電性。而1898年由偉恩(W.Wien)在觀察陽極射線的偏轉中發現帶正電粒子的存在。
從粒子到量子
而人類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與波來描述「電」的世界。到了19世紀,量子學說的出現,使得原本構築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驗。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測不準原理」認為一個粒子的移動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時測得;電子不再是可數的顆粒;也不是繞著固定的軌道運行。 一九二三年,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當微小粒子運動時,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稱為「質─波二重性」,而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用數學的方法,以函數來描述電子的行為,並且用波動力學模型得到電子在空間存在的機率分布,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准確地測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測得在原子核外每一點電子出現的機率。在波耳的氫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態時的電子運動半徑,就是在波動力學模型里,電子最大出現機率的位置。 隨著科學的演進,人類逐漸理解「電」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數值是不連續的,它們所反映的規律是屬於統計性的。
電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
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襟抱堂網路策劃機構認為,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現在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現在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電與靜電的區別靜電直、交流電現象靜止的電荷流動的電荷放電時間瞬間放電(皮秒~微秒)持續放電能量通常情況下能量很小能量大人體感覺不易感覺,通常情況下2000V以上才能被感覺,36V以上的電壓即可對人體構成危害
編輯本段現實應用
消費類電子產品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有不同的內涵,在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內涵。 電箱
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是指用於個人和家庭與廣播、電視有關的音頻和視頻產品,主要包括:電視機、影碟機(VCD、 SVCD、DVD)、IPTV、錄像機、攝錄機、收音機、收錄機、組合音響、電唱機、激光唱機(CD)等。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則把電話、個人電腦、家庭辦公設備、家用電子保健設備、汽車電子產品等也歸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中。隨著技術發展和新產品新應用的出現,數碼相機、手機、PDA等產品也在成為新興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開始,融合了計算機、信息與通信、消費類電子三大領域的信息家電開始廣泛地深入家庭生活,它具有視聽、信息處理、雙向網路通訊等功能,由嵌入式處理器、相關支撐硬體(如顯示卡、存儲介質、IC卡或信用卡的讀取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以及應用層的軟體包組成。廣義上來說,信息家電包括所有能夠通過網路系統交互信息的家電產品,如PC、機頂盒、HPC、DVD、超級VCD、無線數據通信設備、視頻游戲設備、WEBTV等。目前,音頻、視頻和通訊設備是信息家電的主要組成部分。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也發展成為了信息家電,並構成智能家電的組成部分。 現代的電力供應由於常規能源的日益減少而出現了供應危機,世界各國均以新能源作為發展方向,主要推廣的有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力供應的常規能源消耗將被取代!人類的生活環境會得到改善!但也造成了污染。
⑷ 電勢能名詞解釋
電勢的解釋
[zeta potential]
跨越電偶極層通常是固體表面與液體 之間宴缺判 的電偶極扮茄層的電位差 詳細解釋 單位正電荷從某一點移到無窮遠時,電場所作的功就是電場中該點的電勢。正電荷越多,電勢也越高。也叫電位。
詞語分晌改解
電的解釋 電 (電) à 物理學現象,可通過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獲得的一種能,用以使燈發光、機械轉動等:電力。電能。電熱。電台。 陰雨天,空中雲層放電時發出的光:閃電。雷電。 指電報:通電。賀電。 指打電報:電邀 勢的解釋 勢 (勢) ì 權力 ,威力: 勢力 。權勢。勢利。 勢均力敵 。 表現出來的情況,樣子: 姿勢 。氣勢。山勢。局勢。虛張聲勢。守勢。勢必。勢能。勢不可擋。因勢利導。 部首 :力。
⑸ 電勢能、電場能、電能三者有什麼區別嗎
樓上王老師!您說得跟真的似的,您自己編排的吧!
電場是散指一種特殊物質,是一種不以人的感官所感覺的客觀存在.電場具有物質的一般共性,這就是電場睜知跟一般物質一樣都具有能量和動量.電場的能量叫做電場能.我們開一個電容,設他的電容為C,用電壓為U的電源充電後,顯然他是可以做工的,說明電容能夠儲存電能,那麼電能儲存在哪裡呢?顯然電容兩極板間有電場的,我們認為他的電能是儲存在其中的電場里的,所以也叫電場能.電場能有別於電勢能,電勢能是電荷在電場中,由電荷和電場共同具有的一種系統能量.
電勢能跟重力勢能相似,是電荷和電場共同具有的一種系統能量,電勢能是由電荷所在處電場的性質和電荷的電量所決定的(ε=qU),而表示電場的這種能的性質的物理量就是電勢.電場中某點的電勢是由電場本身決定的,由產生電場的「場源電荷」、空間位置和零電勢點的選取所決定(電勢是相對量).電場中某點的電勢,數值上等於檢驗電荷在該點的電勢能跟檢驗電荷電量的比值,即U=ε/q(定義式).靜電力跟重力相
似都是保守力,靜電力做功與電荷的運動路徑無關,由電荷在電場中初、末位置電勢的差值和電荷的電量所決定,即Wab=q(Ua-Ub)=qUab.從上式可看出,電勢差(電壓)是反映了電場力做功本領的物理量.靜電場力做功跟電勢能的關系,類似於重力做功跟重力悉掘消勢能的關系,即靜電場力做功等於電勢能的減少量(Wab=εa+εb=-Δε).
電器都有個電功率,指其消耗電能的能力.
電功率單位是瓦特,簡稱瓦.電能單位是焦耳,簡稱焦.
電能=電功率*時間
我們說的度也是電能的單位,1度=1千瓦時,就是一千瓦的電器用一小時.換算成焦耳就是1000*360=360000焦
⑹ 什麼是電功率什麼是電功
電功率:
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做電功率。是用來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單位是瓦特(Watt),簡稱"瓦",符號是W。
作為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個用電器功率的大小數值上等於它在1秒內所消耗的電能。如果在"t"(SI單位為s)這么長的時間內消耗的電能「W」(SI單位為J),那麼這個用電器的電功率就是P=W/t(定義式)電功率等於導體兩端電壓與通過導體電流的乘積。
電功:
電能可以轉化成多種其他形式的能量。電能轉化成多種其他形式能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電流做功的過程,有多少電能發生了轉化就說電流做了多少功,即電功是多少。
電流做功的多少跟電流的大小、電壓的高低、通電時間長短都有關系。加在用電器上的電壓越高、通過的電流越大、通電時間越長,電流做功越多。研究表明,當電路兩端電壓為U,電路中的電流為I,通電時間為t時,電功W(或者說消耗的電能)為:W=UIt。
⑺ 電是什麼
物理定義
閃電電:物理學名詞 [electricity]。
電(在新拉丁語里寫為 「ēlectricus」,就是「類似琥珀」的意思)是個一般術語,包括了許多種由於電荷的存在或移動而產生的現象。這其中有許多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像閃電、靜電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生疏的概念,像電磁場、電磁感應等等。 電是能的一種形式,包括負電和正電兩類,它們分別由電子和質子組成,或由電子和正電子組成,通常以靜電單位(如靜電庫侖)或電磁單位(如庫侖)度量,從摩擦生電物體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觀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現象中(如閃電或北極光)也能觀察到它,通常以電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電是一種非自然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生物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交流電、另一種叫直流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規定: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
國際單位制中電荷的單位是庫侖。1庫侖=1安培·秒 若導線中載有1安培的穩恆電流,則在1秒內通過導線橫截面積的電量為1庫侖。
庫侖不是國際標准單位,而是國際標准導出單位。1庫侖=1安培·秒。一個電子所帶負電荷量e=1.6021892×10^-19庫侖,也就是說1庫侖相當於6.24146×10^18個電子所帶的電荷總量。
[編輯本段]電的基本概念
(一)電荷的電場 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的物體就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帶有電荷的物體稱為帶電體。在電荷的周圍存在著電場,引進電場中的電荷將受到電場力的作用。該電荷稱為試探電荷!發出電場的電荷稱為場源電荷! 電場強度和電位是表示靜電場中各點性質的兩個基本物理量。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即是單位正電荷在該點所受到的作用力。電場強度的單位是牛頓/庫倫(N/C>o)電場中某點的電位是指在電場中將單位正電荷從該點移至電位參考點的電場力所作的功。電位的常用單位是伏特(V)或毫伏(mV ),即1V=1000mVe電場中某兩點之間的電位差稱為這兩點之間的電壓或電壓降。電壓的單位與電位的單位相同。電場強度由電場本身決定!一種物體的原子得到電子後會帶上負電,失去電子後會帶上正電。電性相反的電荷會互相吸引,電性相同的電荷會互相排斥。不帶電荷的物體是一種電中性物體。
(二)電流與電路 在電源的非靜電力作用下,同種帶電微粒會發生定向移動,正電荷向電源負極移動、負電荷向電源正極移動。帶電微粒的定向移動就是電流,一般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正方向。電流方向不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叫直流電,電流方向隨時間變化的電流叫交流電。區分直流和交流,僅僅是其方向而已,與其它的量無關。電流雖然有方向,但是是一個標量。
電流的大小稱為電流強度,電流強度簡稱為電流,等於每秒通過電路的電荷量。電流的常用單位是安培(A)或毫安倍(mA),即1000mA=1A。
電流所流經的路徑即電路。在閉合電路中,實現電能的傳遞和轉換。氏昌搭電路由電源、連接導線、開關電器、負載及其它輔助設備組成。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設備,電源的功能是把非電能轉換為電能,如電池把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發電機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核能將質量轉化為能量等。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等是最常用的電源。負載是電路中消耗電能的設備,負載的功能是把電能轉變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電爐把電能轉變為熱能,電動機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等。照殲拿明器具、家用電器、機床等是最常見的負載。開關電器是負載的控制設備,如刀開關、斷路器、電磁開關、減壓起動器等都屬於開關電器。輔迅祥助設備包括各種繼電器、熔斷器以及測量儀表等。輔助設備用於實現對電路的控制、分配、保護及測量。連接導線把電源、負載和其它設備連接成一個閉合迴路,連接導線的作用是傳輸電能或傳送電訊號。
[編輯本段]自然界中的放電現象
古代發現
在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產生靜電有幾種現象: ①接觸分離電:不同物質有不同的化學勢能,接觸產生靜電。②摩擦帶電③剝離帶電:物質原有的電荷平衡被打破,兩邊帶上相反的電荷,同種物質的剝離和不同物質間的剝離者會產生靜電④斷裂帶電:原有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導致兩面相反電荷⑤傳導帶電導體的靜電通過接地或電位連接即可消除⑥感應帶電:帶電體產生電場,電場中的導體因電荷轉移而帶電。 近代探索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 從物質到電場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電場與磁場 1865年、蘇格蘭的馬克斯威爾(J. C. Maxwell)提出電磁場理論的數學式,這理論提供了位移電流的觀念,磁場的變化能產生電場,而電場的變化能產生磁場。馬克斯威爾預測了電磁波輻射的傳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國赫茲(H.Hertz)展示出這樣的電磁波。結果馬克斯威爾將電學與磁學統合成一種理論,同時亦證明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馬克斯威爾電磁理論的發展也針對微觀方面的現象做出解釋,並指出電荷的分裂性而非連續性的存在,1895年洛倫茲(H.A.Lorentz)假設這些分裂性的電荷是電子(electron),而電子的作用就依馬克斯威爾電磁方程式的電磁場來決定。1897年英國湯姆生(J.J.Thomson)證實這些電子的電性是帶負電性。而1898年由偉恩(W.Wien)在觀察陽極射線的偏轉中發現帶正電粒子的存在。 從粒子到量子 而人類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與波來描述「電」的世界。到了19世紀,量子學說的出現,使得原本構築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驗。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測不準原理」認為一個粒子的移動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時測得;電子不再是可數的顆粒;也不是繞著固定的軌道運行。 一九二三年,蒙娜麗莎(Louis de Broglie)提出當微小粒子運動時,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稱為「質—波二重性」,而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用數學的方法,以函數來描述電子的行為,並且用波動力學模型得到電子在空間存在的機率分布,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准確地測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測得在原子核外每一點電子出現的機率。在波耳的氫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態時的電子運動半徑,就是在波動力學模型里,電子最大出現機率的位置。 隨著科學的演進,人類逐漸理解「電」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數值是不連續的,它們所反映的規律是屬於統計性的。 電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 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 電與靜電的區別: 靜電 直、交流電
現象 靜止的電荷 流動的電荷
放電時間 瞬間放電(皮秒~微秒) 持續放電
能量 通常情況下能量很小 能量大
人體感覺 不易感覺,通常情況下2000V以上才能被感覺 36V以上的電壓即可對人體構成危害
現實生活的應用
消費類電子產品在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有不同的內涵,在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內涵。 電箱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是指用於個人和家庭與廣播、電視有關的音頻和視頻產品,主要包括:電視機、影碟機(VCD、 SVCD、DVD)、錄像機、攝錄機、收音機、收錄機、組合音響、電唱機、激光唱機(CD)等。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則把電話、個人電腦、家庭辦公設備、家用電子保健設備、汽車電子產品等也歸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中。隨著技術發展和新產品新應用的出現,數碼相機、手機、PDA等產品也在成為新興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開始,融合了計算機、信息與通信、消費類電子三大領域的信息家電開始廣泛地深入家庭生活,它具有視聽、信息處理、雙向網路通訊等功能,由嵌入式處理器、相關支撐硬體(如顯示卡、存儲介質、IC卡或信用卡的讀取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以及應用層的軟體包組成。廣義上來說,信息家電包括所有能夠通過網路系統交互信息的家電產品,如PC、機頂盒、HPC、DVD、超級VCD、無線數據通信設備、視頻游戲設備、WEBTV等。目前,音頻、視頻和通訊設備是信息家電的主要組成部分。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也發展成為了信息家電,並構成智能家電的組成部分。 現代的電力供應由於常規能源的日益減少而出現了供應危機,世界各國均以新能源作為發展方向,主要推廣的有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力供應的常規能源消耗將被取代!人類的生活環境會得到改善!
建議你可以看一下初2,高2的物理課本。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4957.htm?fr=ala0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