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完成物理教學及重難點突破
用實驗法來突破教學中的難點、重點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通過實驗的手段再現某種物理現象並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得出概念,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建立和總結出來的.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實驗可以使推導過程再現,而且實驗比較直觀,既生動又有趣.所以做實驗會收到比語言描述更好的效果.加強實驗,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實驗還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加深對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那麼,做好實驗,對學生突破難點、重點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教學實踐證明做好實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實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a、可以幫助克服學前概念的干擾;
物理中的許多現象盡管在日常生活中、生產勞動中屢見不鮮,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發展和認識上尚存在局限性,常常根據粗淺的生活經驗取得一些錯誤的觀念,造成對建立正確的概念的障礙,給教學帶來一些困難.例如,針對有的同學認為上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小,有的同學認為重的物體就下沉,輕的物體就上浮.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物理現象的本質.例如,(1)將體積相同的木塊A和鐵塊B浸沒在水中,松開手,讓學生觀察出何種現象.實驗結果:A上浮,B下沉.既然體積相同,那麼浮力就相同,為什麼會出現A上浮B下沉的結果呢?於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從而了解真相.雖然實驗非常簡單,但可以形象直觀的克服學前概念的干擾,並稿首且有助於在教學中突破重點、難點.
b、實驗幫助學生改抽象為直觀
在物理中有許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難以理解.這樣給學生理解帶來了很大困難.會打消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但我們可以用實驗的方法將抽象的知識變為直觀,同時通過實驗提高對物理的興趣.例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對於不受外力時靜止的物體會保持靜止狀態比較容易理解,但後者就比較難於理解,也很抽象.而我們讓一個小球從斜面的同一個高度上滑下,分別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較分析推理,此問題便迎刃而解.通過這個小實驗,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
c、實驗幫助學生克服對有些物理概念的錯誤認識
在物理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些物理概念與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是有差別的,甚至是錯誤的,有同學認為質量大的物體比質量小的下降快;體積大的物體比體積小的質量大;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有關等等.遇到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用簡單的實驗就能矯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只有克服對物理概念的錯誤認識,才能理解應用問題.
d、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對重、難點的恐懼心理.
有些章節老師在講課時就告訴學生是重點或是難點,有些學生就產生恐懼心理.現在的孩子一旦有了恐懼心理則就緊張,聽課效率下降,從而無法去理解相關的概念、規律.但用實驗的方法來講解這樣的問題,就會活躍課堂氣氛,孩子也就自然變的輕松,聽課效率自然就會提高.2、
利用多媒體教學化難為易,突破重難點.
緊緊抓住教材的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許多物理概念、規律因為太抽象,而又無法用實驗完全演示,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如果只憑教師的描述與講解,往往花大氣力效果還並不明顯.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展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又能設置一些教學懸鍵帆數念,抓住重點,突破轎姿難點.
在教學晶體熔化一課時,在實驗經常不準確但效果並不明顯,使學生對熔化的條件與特點,這一難點通常比較困難.我們利用flash或者
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同樣也對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學會為此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助於突破重難點.3、
注重生活及實際的應用,有助於突破重難點.
物理是來源於生活的,並服務於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應注意幾點:a、
講究方法、注意實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運用物理知識的才能.老師講課
時要注意方法的實用性,舉例的實用性,使學生盡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講速度這一章節時,速度是描述什麼的物理量,我們聯繫到體育課中的跑步,比較誰快誰慢就說誰的速度怎麼樣,那麼很自然速度就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怎樣來定義速度呢!我們用相同的時間看誰跑得遠來比較,那麼速度就是在單位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這樣例舉學生身邊接觸過的例子,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記憶,有什麼難點也會迎刃而解.b、
㈡ 探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更有效地使用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學生的教學實際、能充分發揮師生的主導與主體作用的教法,才稱得上是好的教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對不同的教法進行教學,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因此物理教學應抓住這個興趣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激發、鞏固和深化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 培養 激發 鞏固 深化
一、緊扣教材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1、發揮實驗的獨特魅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實驗的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此,物理實驗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認真完成教材實驗,輔助物理教學。觀察、實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物理實驗來實現的。實驗教學具有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作風、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等幾方面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要認真地完成,教學實踐證明,認真完成教材中規定的實驗,可以輔助物理的教學,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⑵改進實驗裝置,自製物理教具,突破教學難點。物理教學中有一些難點知識,往往不能藉助現成儀器進行直觀演示,這時可以通過實驗裝置的改進、自製物理教具或小實驗加於配合,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用試電筆中的氖管代替小燈泡觀察自感現象,避免了由於電流太弱而不易觀察燈泡發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簡單方便和可見度大的優點;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沒於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物體形狀無關的實驗,化解了「物體形狀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錯誤認識等。
⑶嘗試探索性實驗,發展創造性思維。除了教材的實驗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實際、學生實際以及教法的實際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探求物理規律,以發展創造性思維。如對平面鏡的教學,教師就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將原教材的演示實驗,改為邊教邊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作圖驗證,經過大家的分析、討論,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樣的處理要比教師單一演示「講出」結論的印象深得多!
⑷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實踐能力。第二課堂活動由於具有靈活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極大地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有效途徑。比方,在學完長度的測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簡單機械等知識後,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以「觀察自行車的構造」為題的調查實踐活動。利用刻度尺進行簡單機械的測量,利用手電筒觀察尾燈的反光作用,利用潤滑油進行自行車的養護,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學生個性的不同,有選擇地開展電工,無線電維修、航模製作等興趣小組活動,從而發展學生的不同特長。
⑸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於教學手段的逐漸現代化,象電影、電視、電子計算機等多媒體器件,已經開始進入課堂,輔助物理教學,可以達到聲圖並茂,能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學時,增加了單位時間內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這都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挖掘教材的興趣點
現行的物理課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圖片、漫畫,補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適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避免學究氣、成人化。正是這些增補的部分,蘊藏著極大的興趣點,教師要善於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以一戰期間,一法國飛行員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國子彈的故事指出機械運動的相對性;以閱讀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導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個子利用定滑輪拉吊糧食的漫畫諷刺不懂得滑輪知識的人在使用滑輪時鬧的笑話等。教師通過巧妙地「借用」,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為進一步學好物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多變的教法,鞏固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途徑和程序,它包括教師所採用的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方面,是傳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教法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教師「教」的實際,更要考慮學生「學」的實際。當然,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而發展變化的隨著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而發展變化的;也隨著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特點的不斷加深認識而發展變化的。
1、講課內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課程相對枯燥、抽象、深奧難懂,如果能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或把講課內容故事化,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如舉雷雨天總是先見閃電而後聞雷聲為例,說明光速遠遠比聲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鋒利,而在房屋建築時牆基則做得寬而結實為例來講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舉電燈泡燈絲斷了以後再搭接起來要比原來亮的例子,解釋電功率公式的運用;用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鏡成虛像;以曹沖稱象的例子加深對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設計導入語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開頭設計,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麼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⑴趣味問題導入。在介紹杠桿的應用時若這樣導入新課——教師一邊走進教室一邊搖頭晃腦地唱道:「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學生便馬上接下去:「三個和尚沒水喝。」而教師的話鋒立即一轉:「但我說三個和尚也有水喝!」緊接下來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擔在抬水過程中其實就是杠桿的應用……這就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⑵懸念式導入。在講蒸發這一汽化方式的內容時,教師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書課題過一段時間後便發現水「消失」了!這樣引入新課,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心,營造了熱烈的課堂氣氛,對液體蒸發特點的理解也就透徹了。
⑶實驗猜想導入。在介紹電磁感應知識時教師可事先用漆包線繞制一個大線圈,上課前將兩塊條形磁鐵隱蔽地縛在手臂上。上課時教師則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電流計組成閉合迴路的線圈中,可觀察到電流計指針發生了明顯的偏轉。
引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實用實例導入、物理學故事導入、趣味游戲導入等。
3、幫助學生識記
學習物理,理解和識記是關鍵的環節。要使識記有效果,就應多進行「意義識記」,即通過對概念、規律和結論等材料的理解而進行識記。在教學中,教師採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幫助學生理解識記的材料。用精練的語言、或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去整理、歸納所學的知識,使學生記得牢、學得活,達到鞏固興趣的目的。
⑴精練的語言。在用實驗驗證了牛頓第一定律後,用「靜者能靜,動者能動」八個字解釋定律的含義;用「來之抗之,走之拉之」來描述感應電流的磁場跟原磁場的關系;用「物近像遠像變大」去歸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⑵師生齊編「順口溜」。在介紹物體的受力分析時,通過舉例,引導學生歸納出對物體進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後,師生一起編下列的「順口溜」進行記憶:隔離先畫重力線,彈力有無查周邊,摩擦有無須判斷,千萬莫忘「磁浮電」;關於力臂的作圖,有很多學生不甚了解。經過多次的作圖訓練後,師生共同編「順口溜」:找支點,作用線;經過支點作垂線;垂線請你用虛線。直角符號需標記,垂足支點括弧系,標出「 L 」莫忘記。關於「滑動變阻器」的接線,不少同學感到「棘手」。教師可以這樣幫助學生記憶:一上配一下,下柱來當家;近時電阻小,遠時電阻大等等。
4、為習題搭配實驗
物理課中有不少的習題理論性較強,要求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物理習題教學中,如果學生的解題思路沒有及時跟上來,就容易形成教學的難點,嚴重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縱觀茫茫題海,卻有不少物理習題跟實驗緊密相連。如果在習題的教學中搭配物理實驗,用理論推導加實驗驗證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解題的「高原現象」,進而達到鞏固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在浮力一章的習題教學中,有關「液面的升降」問題一度成為學生學習的「攔路虎」:一塊冰漂浮在一杯濃鹽水中,當冰塊熔化後,液面將 ________;浮在水面的一個木盒,裡面放有一鐵塊,如果將鐵塊從木盒中取出投入水中,容器里水面將會 ________等。教師可根據物體處於漂浮狀態時浮力跟重力平衡,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識進行求解,同時如果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的話,還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冰浮在水面上熔化後水面高度不變、浮在酒精等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熔化後液面將下降;含有木塊(或氣泡)的冰塊浮在水面上熔化後水面高度不變,但含有鉛等金屬顆粒的冰塊熔化後水面下降,含有油等雜質的冰熔化後水面上升;木盒中所放物體投入水中後或吊於盒底,若受容器底的支持力,液面下降,否則液面都不變。
5、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教師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例如,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教師可舉例:當你的父母打你的時候,你父母的手痛不痛?學生會根據力作用的相互性回答說:父母的手也應該痛。教師可以幽默一下:你父母不但手痛,而且心更痛!這樣的語言處理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學到了知識,也加深了對父母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鞏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6、定期開展學習方法的教育
「學習方法」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根本保證。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無效的學習方法則是「事倍功半」。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不乏成績優異的同學,他(她)們成功的秘訣莫過於學習方法的科學有效!定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其目的就是為同學互相交流、相互學習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通過同學的「現身說法」,讓成績好的同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成績偏差的同學得到一次學習的好機會。總之,全體學生在教師精心的組織和安排下,經過學習方法的教育,定期檢查學習的得失,交流學習的方法,增強學習的信心,鞏固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推行教學改革,深化學習興趣
轉變教育觀念,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特別是創造力的培養,是物理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我國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出現了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改革實驗。其中既有一些結合中國實際從外國移植的實驗,如掌握學習、程序教學、暗示教學、合作教學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創性的實驗,如整體性的教學改革實驗、綜合性的教學改革實驗、單科性的教學改革實驗、課程與結構的改革實驗等。教師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應及時了解國內外理科的發展趨勢,將啟發式物理教學思想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深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為最終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成績,從而讓絕大多數的同學喜歡學物理,學好物理。
㈢ 論如何突破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
通常來說,高中所有學科中最難的一門是物理.因為,物理中有很多難以理源基啟解的概念、公式、規律、物雹如理現象、物理鋒納過程等,這些難點和重點往往比較抽象,學生往往難以接受或理解,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進取精神.教師應該充分研究高中物理的重難點知識形成的原因,結合學生的學習困難,採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課堂教學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慾,從而突破重點、難點和疑點.
㈣ 如何突破物理學科重難點芻議
一、利用實驗法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通過實驗的方法再現某種物理現象,並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綜合、歸納得出概念,然後在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建立和總結出來的。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極其重要。加強實驗,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實驗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加深對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所以說,做好實驗,對突破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非常關鍵。
1. 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克服學前概念的干擾。盡管物理中的許多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發展和認識上存在局限性,常常會根據粗淺的生活經驗得到一些錯誤的認識,對建立正確的概念造成障礙,給教學帶來一些困難。例如,有的學生認為上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小;有的學生認為重的物體就下沉,輕的物體就上浮。其實,這是學生認識上的誤區。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進而真正認識到物理現象的本質,從而了解真相。
2. 利用實驗幫助學生變抽象為直觀。在物理中有許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難以理解,這給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大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以用實驗的方法將抽象的知識變為直觀的現象,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對於「不受外力時靜止的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但「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外力時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比較難以理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以做這樣的小實驗:讓一輛小車從斜面的同一個高度滑下,分別在毛巾、棉布、玻璃板上滑行,通過比較、分析小車在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滑行距離的大小,推理得出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情況,此問題便迎刃而解。
3. 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克服對重、難點知識的畏懼心理。有些章節教師在講課之初就告訴學生是重點或是難點,部分學生就會產生畏懼心理,特別是一些物理成績較差的學生。由於畏懼心理的影響,他們的聽課效率會降低,從而無法理解相關的概念、規律。但如果用實驗的方法來講解類似問題,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聽課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化解教學中的重難點
許多物理概念、規律因為太抽象,而又無法用實驗完全演示,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如果只憑教師的描述與講解,往往花費很大的精力,但效果並不明顯。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設置一些教學懸念,能有效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晶體熔化」的實驗教學時,實驗現象不明顯且實驗結果經常不準確,使學生對熔化的條件與特點這個難點理解比較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可以利用flash動畫或者播放錄好的微課,使學生形成完整正確的知識體系。
三、用好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潛能,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例如,類比法是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可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懂的概念、規律。不少學生對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確(如密度、電阻等),其原因是學生只注意了數學形式,而忽視了物理意義,對此類問題應對症下葯。
例如,「機械功」中的「功率」,它是用比值定義的,可用速度進行類比,以幫助其加深其理解。
又如,電磁學中不少學生左、右手定則分不清,記不牢,可採用「諧音法」,比如用「幼發拉底河」這河流名中的「幼」通右,「發」通「發電」,即為右手發電,這樣左、右手定則很有趣地分清了,學生記得也會更加牢固。
四、用針對性的習題深化重難點
練習是增強對知識點理解、掌握的一種重要途徑。做練習最關鍵的是講究選題的針對性,否則不能提高學習效率,還影響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選題很重要,應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找習題、編習題。只要從每一個練習中得到一點收獲,一點啟發,對初學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鼓舞,對其培養興趣、打好基礎都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有時幾個練習能從不同側面反映某一知識點,教師要善於尋找、分析、歸納,幫助學生對知識點有深層次的理解。如果學生對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確,就專門找這樣的習題練;如果認識不全面,就要從多方面找習題練。選題不要運算太復雜,綜合性太強,否則會影響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針對性的練習是一個專用武器,它可以有效地攻克每個重、難點。
㈤ 有效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幾點做法
一、明確教學難點的內涵二、明確產生教學難點的原因1、相關的准備知識不充分造成難點2、前概念的干擾造成難點3、知識的負遷移造成難點4、相近物理知識混淆造成難點5、將物理公式數學化來理解造成難點6、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直觀性較差,而思維過程復雜,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造成難點:7、教學方法不當,教學要求過高造成難點三、尋找突破難點的教學策略1、針對因相關准備知識不充分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2、針對因前概念的干擾和知識的負遷移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3、針對因相近物理知識混淆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4、針對因將物理公式數學化來理解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5、針對因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直觀性差,學生缺乏感性認識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6、針對因教學方法不適合,教學要求過高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7、巧用多媒體突破難點8、巧設實驗突破難點
㈥ 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有哪些具體的解決方法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經典
第一章 聲現象知識歸納
1 .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雜訊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
8. 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有:聲吶、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築等。它主要產生於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製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賓士、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第二章 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 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 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 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於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於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於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於固液共存狀態,FG處於固態。
13.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5.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8. 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9. 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第三章 光現象知識歸納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
1. 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註: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1)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後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㈦ 如何突破物理教學中的難點的幾種方法
如何突破物理教學中的難點的幾種方法
一、明確教學難點的內涵
二、明確產生教學難點的原因
1、相關的准備知識不充分造成難點
2、前概念的干擾造成難點
3、知識的負遷移造成難點
4、相近物理知識混淆造成難點
5、將物理公式數學化來理解造成難點
6、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直觀性較差,而思維過程復雜,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造成難點:
7、教學方法不當,教學要求過高造成難點
三、尋找突破難點的教學策略
1、針對因相關准備知識不充分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
2、針對因前概念的干擾和知識的負遷移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
3、針對因相近物理知識混淆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
4、針對因將物理公式數學化來理解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
5、針對因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直觀性差,學生缺乏感性認識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
6、針對因教學方法不適合,教學要求過高造成難點的突破策略
7、巧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8、巧設實驗突破難點
㈧ 物理教學論怎樣突破重難點 簡單題
中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形成發展,抽象的概念和規律不易理解和接受,而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推導和理解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難點,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去啟發去誘導,用准確有趣的實驗去演示,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這些重、難點,他們就能夠用物理知識來解釋身邊的物理現象,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竅門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授之以漁」,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課題.本人在教學實踐中,覺得用下面的方法去突破,效果不錯.
一、避輕就重巧抓重點去突破
重點知識與其它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知識點往往由重點知識派生而來,教學中應集中主要精力,去講深進透重點知識,非重點知識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點,鬍子眉毛一把抓,最終只會導致「剪不斷,理還亂」的結果.當然,忽視非重點也是有失偏頗的,教學中應將重點、非重點知識結合起來,在突出重點的同時,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網路,使思維得到強化的訓練,能力得到應有的提高.
例如,在講授牛頓運動定律時,只有使學生理順第一章「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把第二章「直線運動」規律弄清楚,為傳授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打下扎實的基礎,就有利於突破牛頓運動定律這一教學的重難點.又如,電磁學單元中,理解了電場,才能較好地學習重點知識恆定電流,掌握好恆定電流,再學習電磁感應和交流電就順理成章了.處理好重點與非重點知識,還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力學部分中加速度這一物理量是聯系運動學和力學的紐帶;電磁學中電流強度這一物理量是電磁學部分中的生命線,掌握這點就能很好地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重點與難點的關系,有些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有些知識雖是難點但不是重點,即重、難點不集中一塊,前一種情況只要抓住了重點,難點就自然突破,後一種情況要設法實破難點,但又不能與重點等量齊觀.
二、精講善導啟發智能去突破
啟發教學是啟發學生智能的教學,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葉聖陶提出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確了教學這一認識活動是主觀見諸於客觀的過程,是學生這一教學的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去接受教育的過程,事實說明,只有把教學中的主體思維啟發起來,他們才能夠主動地吸收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思想,教學過程中,強化對重點知識的啟發,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力學單元的教學,介紹一些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現學家的思維方法,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好學生實驗,處理數據,啟發他歸納出結論,鼓勵學生自製教具,做好小實驗,進行小發明,小創造,激勵他們刻苦鑽研主動探索,不斷探究.
三、綜合分析總結方法去突破
在進行知識系統化和整體化的教學中,教會學生分析,歸納問題,對他們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強化系列訓練,是鞏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有不少學生沉迷於題海之中,遇到困難頭皮發麻,束手無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規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不抓住本質去透徹理解,不善於歸納總結解題的經驗方法.例如在復習摩擦力時,先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如何確定?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相當部分的同學都能總結出:按定義、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和物理的平衡條件這四個知識點去解決,方法比較靈活而全面.有關中學物理中求極值的方法,有不少同學能總結歸納出如下方法:①、若兩個物理量之和或積為定值,可採用不等式法:x1+x2≥2■;②、若出現asin?夼+bcos?夼或sin?夼+cos?夼的形式,可採用三角函數求極值法:asin?夼+bcos?夼=■sin(?夼+φ);③、若遇到子彈打木塊、求彈簧的最大壓縮量或最大伸長量等問題時,可相應採用圖示法、函數法或極限法等方法去解決.事實證明,學生不斷積累歸納總結解題方法,有利於突破重點和難點.
四、和諧統一,遵循規律去突破
「和諧即等於最高自然規律的絕對要求.」物理規律以它的和諧統一而產生美感,例如,力學中的萬有引力定律與電學中的庫侖定律達到了形式上的和諧統一,光學中的波粒二象性與電學中的波粒二象性和諧統一為物質波,光電磁熱的輻射由麥克斯韋的電磁物理論和諧地統一起來,將這些和諧的物理現象與規律應用於教學中,對於突破重點和難點起到事半倍功的效果.例如「豎直上拋運動」,新教材為了降低難點,將整個過程分解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過程進行講授,而在學生掌握了同一直線上矢量的運算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的基礎上,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知識將豎直上拋運動的上升和下降過程和諧地統一起來,使學生透徹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突破了豎直上拋運動這一難點.又如,電勢能抽象而難以理解,若將它與重力勢能和諧地統一起來,採用類比的方法就可化難為易了;還有分子勢能與彈性勢能也可用同樣的方法統一理解.總之,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只要充分利用物理的和諧與統一,就可使學生在系統掌握知識的同時,舉一反三,自然而然地突破重點與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