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教學方法主要有哪些
物理學科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科學學科,而不是工具學科,重視探索真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主要有:
1、實驗教學課 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即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隨堂實驗和課外實驗。
2、知識教學課 物理基礎知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3、習題教學課 習題教學,也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講述若乾重要概念和規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學單元之後,一般要安排以解題指導為中心的習題課,及時而有重點地進行復習和解題訓練。
㈡ 課標理念在教材中的體現,新課標理念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如何體現編者全面解讀
聚焦核心素養打造新教材
2017年底教育部發布了修訂後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將根據新課程編寫相應的新教材,2019年秋季這些教材將在全國部分省市使用。
為了讓廣大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程的教材,這里談談新課程相關理念的理解和教材如何表達。
核心素養的理解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2017年版)》 (以下簡稱《標准》 )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界定是「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亂棗態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索」、「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
核心素養是在個人發展和未來社會求人的新視角下提煉出來的課程目標,與上次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維目標」中提到的知識、技能、態度等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但並不完全相同
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中,科學觀念岩襪、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與責任是物理科學教育中的不同方面,而科學探究不同於上述三個方面,它是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探究能力,包括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實驗能力、論證能力、交流合作等
物理觀念的形成要靠對概念、規律的正確把握,在物理觀念的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正確學習,促進學生對概念、規律的深刻理解; 同時,要注意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概念、規律基礎後,及時提煉和升華有關概念、規律,形成科學的物理觀念。
物理學不僅以其概念、規律揭示了自然界基本運動的許多真理,而且在建立這種知識體系的過程中發展了科學思維和研究方法,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因此,在物理學習中,注意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至關重要。
所以,強調核心素養教育的教育設計應該是「思維型教育」。
思維型教學的大致流程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總結反思—-應用遷移,這一流程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學生認知沖突、構建學生自主新認知
所以,核心素養理念下的物理學習應該是學生通過探索活動,確立概念、發現規律、形成觀念、發展思維、學習方法、掌握態度。
教材核心素養理念的落實
教材經過多方面設計,體現了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在此僅作說明。
1 .樹立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是《標准》中提到的四門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之首。
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三個要素。
理解物理觀念,重要的是把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被提取和升華」。 在這里概念和規律是基礎,通過把握概念和規律,可以把握主體。
教學中物理觀念的學習必須注意兩個方面。 一是要注意物理概念、規律的正確學習,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 二是要注意結合有關概念、規律和核心概念,及時整合提升,形成科學的物理觀念。
例如,瞬時速度、加速度、運動量等概念的構建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抽象的,教材在這些概念的構建過程中不惜筆墨,注重基礎建設。
例如關於瞬時速度,教材在學習了平均速度後,對學生說:「平均速度描述物體在一定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和方向。
那麼,如何表達某一時刻物體運動的速度和方向呢? 」的問題,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首先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然後教材與學生一起分析如何應對這種問題,滲透「極限」思想,建立瞬時速度的概念。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教材將在各個地方有計劃地對一些物理概念、規律、觀點等進行歸納、提煉和提高,形成相應的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的學習,概念和規律是基礎,但概念和規律不等於觀念。 在教學中,只有在概念和規律的教學基礎上有意識地總結和提煉其中的觀念,才能使物理觀念的學習落到實處。
例如,教材在必修第一卷的「質點參考系」部分,特意設置了這樣的旁門。 「我們生活的客觀世界是物質,物質由分子、原子等構成,我們看到的物體是物質的聚集狀態。
機械運動描繪了物體位置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加強物質觀和運動觀的學習; 整個運動學在完成第二章後,特意安排了。 「世界是物質,嘩源物質的運動有多種形式。 例如,機械運動、熱運動、電磁運動等。
這些不同的運動形式有不同的運動規律,我們將不斷學習。
」的旁邊,從各個側面進一步認識物質觀和運動觀; 必修第三卷《場強》《電磁波的發現與應用》等,記載了「場像分子、原子等實物粒子一樣具有能量,因而場也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實物粒子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場是物質存在的另一種形式,它們都是客觀的
」等旁邊批評,加深對物質觀念的理解。
2 .科學思維的培養
《標准》科學思維的定義是: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的角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基於經驗事實構建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具有綜合性、 是分析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即根據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評、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和品格。
科學思維的內涵非常豐富,它是近年來國際物理教學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也是此次高中物理課程改革的重點。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我們在教材中採取了以下主要做法。
(1)重視模型構建能力的培養
在思維中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是物理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方法,這些方法在模型構建中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用建模思想處理實際問題是物理學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物理學就是用模型描述自然,用數學表示模型的實驗來驗證模型。
為了加強建模能力的培養,教材一是在正文中強調建模思想,二是在適當的地方以「旁註」的形式提出建模思想。
例如,在分析物體是否可以被視為質點時,文本可以分為:1.物體上各點的運動存在差異,差異是否可以忽略; 2 .物體各點運動的差異不容忽視,但所研究的問題關注的是整體還是細節3 .物體的大小和形狀不容忽視,但物體各點運動情況是否完全相同,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看物理是否可以看作質點。
教材在文中不僅直接闡述了在實際問題中如何用模型的思想來解決問題,而且注意在適當的地方將模型構建的思想以旁批的形式進行歸納和提高。
例如,在本文關於「質點」概念的表述中,「在物理學中,強調問題的主要因素,忽視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並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是一種被廣泛採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質點這一理想化模型是該方法的具體應用。
「旁邊的批; 他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說:「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本質是消除實際存在的影響物體運動的摩擦力,想像抓住事物的本質。
基於這種邏輯推理將實際實驗理想化的思想也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旁邊有一個徽章。
這種將正文和旁點結合起來,闡述理想模式思想的方法,教材還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安排。
)2)加強科學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的培養
思維中科學推理和科學論證也是物理學習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在物理學習和研究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推理和論證,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推理方法有歸納、演繹、類比等。
教材在很多地方都有意識地用合適的方法學習。
例如,教材庫侖定律學習中滲透的是一種比值推理方法; 在楞次定律的學習中教材滲透的是歸納推理的方法。
除了上述一些思維方法外,物理中常用的一些學科方法也應歸於科學思維方面。
例如,等效方法、控制變數的方法、用物理量的比定義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極限的方法等。
這些方法課都有要求,必須讓學生理解和學習。
為了加強科學思維的學習,教材在每本書上都設置了「科學方法」欄目,第一本《控制變數》,第二本《演繹推理》,第三本《物理量之比定義新物理量》,第一本《分析與綜合》,第二本《抽象與摘要》,第一本
(3)設置開放性問題加強質疑創新思維的培養
《標准》作為科學思維的四大要素之一質疑創新。
質疑創新並不是一種思維形式,而是在科學思維中必須包含質疑和創新的質量要素,倡導創新。
為了加強質疑創新思維的培養,教材將不再打破傳統的以陳述為主的寫作方式,而是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來引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矛盾之處產生質疑,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分析問題、探索規律的時候,不是指定哪一種方法,而是給出開放式的問題解決方法,或者給出開放式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索、提出問題,讓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3 .科學探究設計
關於科學探究,教材編輯主要想強調的是探究者參與到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強調科學探究的本質,而不是形式。
為此,教材採取了一系列的做法,主要方面如下。
)1)面向問題
教材在每堂課一開始,提出了激發學生自發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思維習慣為目的,提出了僥幸感興趣、聯系實際的問題。
這種安排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有問題地進行概念建構、規律探索。
例如,初中學習「物體之間的作用是相互關聯的」,高中學習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時,很多學生不重視,不能積極參與學習,教材就設計了「大人小孩摔斷手腕」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讓學生分析、解釋,很多學生的腦海里有很多錯誤的概念,通過很好地選擇教材進行分析,可以把問題說清楚
為了貫徹這種由問題引發探究的思想,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適時開設了「思考與討論」「試試看」欄目,引導學生在「動手」和「動腦」兩個維度上進一步展開討論與探究。
)2)設置專項實驗探索
為了避免探究產生歧義,教材中沒有設置「探究」欄,但需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比較大的內容,都用「實驗探究…」的寫法來表示。 內容以實驗為手段引導學生探究,如「實驗:探索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另一方面,在不以探究為中心的演示實驗、驗證實驗、測量實驗等中,也有不出現「探究」文字的。 例如,「演示觀察進行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實驗驗證力學能量守恆定律」「實驗:導體電阻率的測量」。
為了強調上述探究性實驗的探究性,教材沒有坦然地說明如何實現這些研究,而是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完成實驗要求的任務。
想清楚了之後,為了充分發揮探究心,教材並沒有給出固定的操作方案,而是給出了2~3個參考例子,有不同的方法來體現完成同樣的探究任務。
(3)增加「課題研究」實際銜接內容
修訂前教材每本都有「課題研究」欄目,但欄目內容多為擴展性、學術性,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很少。
為了增強聯系實際的意識,教材改變了課題研究欄的主題,研究的主題都與學生生活的實際密切相關,或者與本書所學的知識密切相關。
例如,共同必修和選修的6本書的課題「研究樣本」的主題是:球形物體的空氣阻力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的研究、揮手動作的物理原理的研究、充電電池電量不同時的電動勢和內部阻力的研究、單擺周期與重力加速度的定量關系的實驗研究、半導體薄膜壓力感測器特性
此外,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研究,教材在每個研究樣本後推出了「參考選題」,提出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研究主題。
六本參考書的題目是:橡皮筋彈力與伸長量關系的研究、標槍動作的物理原理的研究、手機功耗因素的研究、彈簧振子運動周期的實驗研究、熱敏電阻特性的實驗研究、家用燃氣熱水器在不同加熱溫度下的熱效率的研究」。
這些課題的開展需要具備比較綜合的研究問題能力,有利於提高全體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也增強了關注科學、技術、社會之間聯系的意識。
4 .態度和責任的滲透
新課程標准為態度和責任增添了科學的本質內容,對學生形成科學的認識觀非常重要。
因此,教材要注意在適當的地方體現科學的本質。
例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是人類有目的的探究活動」的科學本質,教材從前言中寫道:「人類自古以來就對自然界抱有好奇心。
請參閱。
請參閱。
這種好奇心和提高人類生產力水平的需要,構成了自然科學發展最主要的兩個動力。
在它們的驅使下,人類不斷探索自然規律。
」;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的成果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普遍性,但也具有發展性和局限性」。
」的科學本質,教材在必修第二卷相對論等內容部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不是否定過去的科學,只有過去的科學才是一定條件下自己的特殊情況。
」。
態度和責任的教育不能生硬地說教,而要自然而然地融入科學內容的學習。
例如,科學家在研究相關問題時表現出的嚴格、現實、耐心的精神,就要及時激勵學生學習。
因此,在教材和相關內容中特別提到。 例如,教材特意說:「物理學的目的是求真,客觀事實是判斷對錯的標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猜想和論斷必須經得起實驗的驗證和邏輯的推敲。
「寫在緒論里; 一些在專門欄目中介紹和提醒注意科學家表現出的優秀品質的內容,也可以放在旁邊的批次里。
應當指出,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物理教育的有機整體,不可分割。
物理觀念教育一定包括訓練科學思維、培養科學態度、運用科學探索等。
在這四個核心素養中,物理觀念是基礎,科學思維是核心,科學探索是方式,科學態度和責任是必備品格、育人最終目標。
教學中要注意這四位一體的全面設計,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
對教材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思考
新課程強調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為此教材採取了一系列的做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1)創造情景,誘發思維
如上所述,每節課前教材都從誘發學生思考的問題開始。
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老師的組織下,自主思考、小組討論,開展這門課的學習。
)2)設置題排,引發思考
每節課前面的問題大部分是這門課的主要問題,或者是這門課結束後可以解決的問題。
圍繞本節的主要問題,往往需要解決每一個小問題。
例如,必修第1卷第2節開始的問題「討論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涉及位置、時間等概念。
你認為要准確說明行駛在北京長安街上的車位,應該採用什麼方法? 你對時間是怎麼知道的? 》是這門課要討論的主要問題之一。
而且,為了」討論物體位置的時間性變化」,首先需要知道位置的記述方法; 學習了位置的記述方法後,教材繼續說:「物體位置的記述很清楚了。 那麼,物體位置的變化應該如何記述呢?」 引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的學習和思考,導出「位移」的概念。
學習了位移的概念和在軸上表示位移的方法後,教材說:「物體從點a到點b運動時,坐標xA為5 m,xB為2 m,物體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方向怎麼樣? 中選擇所需的族。
在這些問題序列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水平將得到深化,科學思維的習慣也將得到養成。
)3)設置「思考與討論」,深化思考
隨著學習的深入,為了讓學生及時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材專門開設了「思考與討論」欄目。
例如,加速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生活中沒有與之對應的術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教材在學習加速度後,可以問:「對於運動的物體來說,『你運動了多少』。」 這是路程和位移的概念。 也可以問「工作多快」。 這是速度的概念。
但是,生活用語中沒有與加速度相對應的詞語。
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粗略的「快」和「慢」。 這里有時指速度,有時模糊地指加速度。
你能分別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這樣的思考和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如果學生和教師能很好地利用這個欄目,就能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討論。
除「思考與討論」欄目外,教材還設計了「試試看」欄目,讓學生動手體驗、自主探索。 一些「科學散步」「STS」欄目提出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甚至自學。
加強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應該是理論聯系實際。
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讓學生把現有的生活經驗和物理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到物理是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
為了加強理論和實際的聯系,教材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安排。
1 .引入的問題聯系實際
要真正啟發學生的思維,就要想辦法引導學生發現實際中有用的問題。
為了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有意義的問題來學習,教材在每一節的開頭都設置了學生可能遇到的、可以積極思考的問題。
例如,必修第1卷第1章前4節的問題有:「如何表現玩耍的孩子、飛翔的雄鷹的運動」、「如何表現長安街上行駛的汽車的位置」、「如何表現操場般的賽跑運動的速度」、「如何比較火車和汽車的加速速度」等。
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生比較熟練、親切,願意探討。
2 .分析實例聯系實際
教材在分析具體問題、學習相關概念和規律時,盡量列舉學生常見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對科學的親近感,培養將現有知識轉移到實際問題中的能力。
例如,在必修第1卷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時,教材特意安排了學生提水和吊燈兩個實例; 在必修第二卷學習《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時,教材特意分析了人在電梯里行走或靜止時,如何看待人的運動問題; 在圓周運動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學習中,分析了學生中常見的自行車齒輪運動問題等。
3 .概念、規律的應用聯系實際
概念、規律的掌握就像要分析實際問題一樣,概念規律的應用也應該是研究實際問題,或者是學生熟悉、聽過、看過的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所學的內容就有意義、親切
因此教材在應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時,盡量安排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應用運動學定律研究實際問題時,教材特意安排分析航母上類似運載器起降的問題; 在應用共感力平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教材特意根據實際需要安排了如何設計兒童滑梯的問題。
這些概念、規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設計得很好,有助於進一步理解相關物理觀念,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習題聯系實際
由於高中物理中涉及的研究對象比較簡單,例如研究只能作為質點的物體,物體的運動不參與旋轉等。
結果,學生看和研究的問題大多是物塊、小球等,過多的這種抽象問題會降低學生自身建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教材盡量下功夫,選擇那些初中可以研究的實際問題。
例如,「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月末速度問題、航母艦載機起飛問題、空調受力問題等,都是必修的第一卷。
教材設計了共同必修三本書的全部習題中,約一半以上與實際相聯系的題目。
關於弘揚中華文化的思考
中華文化蘊含著中華人文文化和科學文化,我國科技文化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在近代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教材編寫中應合理反映這些貢獻。
因此,教材在這次的修訂中,特意增加了相關的內容。
例如,在「科學游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中增加了我國「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相關內容; 特意安排了必修三天我國射電望遠鏡「天眼」的相關內容,專門介紹了科學家南仁東是如何克服困難、獻身科學事業的。 特別是增加了我國科學家在相關領域進行的研究介紹,並附有我國科學家的照片。
例如,緒論中安排了三位華裔科學家,其他部分介紹了錢學森、趙忠賢、吳健雄等科學家。
在教材中有意識地反映中國科技成果和中國科學家的事跡,既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科技發展近在咫尺,又能增強民族自豪感,有助於培養學生獻身中國科學事業的情懷。
關於教材的編寫還有很多需要說明的地方,但限於篇幅,只選擇了其中的主要方面進行了說明。
此外,我還想說明教材只是眾多教育資源中的一部分。
從教材發展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有教師再創造的廣闊空間。
這是展現教師對物理和教學理解的豐富多彩的舞台,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智力交匯的輕松和諧之地。
通過這種富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活動,讓書中的內容在學生的心中和手中得到發揮,是教師的光榮使命。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管窺物理
文章發表在《中學物理》 (高中)
設計:劉曄(實習)編輯:周丹主編)吳海濤,我知道你在「看」哦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㈢ 高中物理學科特點
1.模型化
抓住其主要的特徵,而捨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種經過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是一種思維的形式。
2.多級性
一個物理問題的提出、解決,其後所牽涉到的問題,可能有許多個環節,問題的解決所經歷的思維過程,往往需要分作幾個過程、階段或幾個方面、幾步。須經歷分析、綜合的相互轉換,往復循環,逐級上升。
3.多向性
許多物理問題的解決,並不只有一種辦法 或者並不只有一個結果存在 ,這是求異、發散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的體現 。
4.表述的多樣性
文字、符號、圖像、其他
5.思維的轉換
研究對象的轉換、物理模型的轉換和數學模型的轉換等是常見的。
6.假設與驗證
驗證的方法,可以是間接的方法,即推理的方法,也可以是直接的檢查,即實驗的方法。
7.實踐性
㈣ 物理實驗主要特點是什麼
物理實驗主卜數要特點是:需要動手實踐彎仔.
沒有實踐,即埋弊汪使想得多好也不算是物理實驗.
㈤ 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
心得體會要怎麼寫,很多人不會寫心得體會,很少寫心得體會所以沒首纖有什麼經驗,那麼在這里我給大家整理「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5篇)」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過去的培養目標著重知識與技能。但由於學生不可能學會所有的知識,教師也不可能預見學生今後可能遇到的一切問題。單純的知識學習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人的終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必須學會學習,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環境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因此科學教育是一個終身的過程。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而且越來越傾向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因此課程目標由原來的一維目標轉向三維目標的培養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課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精英教育。過分強調學科中心或學科本位,將課程設置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導致學習內容難、繁、偏、舊等,並且物理教學也容易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對物者冊仿理產生為難的情緒。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等。
理念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初中物理課程是學生在綜合科學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物理分學科課程,因此,該課程的設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即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自學式、探究式等。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新課標從過去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承變為全面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於是知識本身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相對提高。
理念四: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傳統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的萬能、神聖以及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也正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欠缺深思熟慮,我們的星球正面臨著如像放射性污染、溫室效應、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枯竭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開始客觀地評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理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而肩負培養學生科學觀的科學教育應重視及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使學生在涉及科學技術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從它對社會的正反兩反面的影響去考慮,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地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或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為實現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如:1、進行發展性評價。例如建立成長手冊(也稱檔案式評價)。2、積極探索書面考試題型的改革。
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學,「課堂」都是教學的主陣地,與傳統式教學比起來,「探究式教學」改變以往側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去發現和獲得物理知識。這種教學方姿遲式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對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課,需要老師精心打磨,以下淺談本人實踐中對課堂打磨的初淺認識。
首先,磨教學目標。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教學知識,因此需要我們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例如:《滑輪及滑輪組》這節課我確定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2、能識別生產和生活中的滑輪;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合作能力。這樣,不僅要求學生學習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同樣要求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能力
其次,磨學情。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教」目的在於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因此,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心理特點,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級的學生有學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級存在個體的差異。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情,結合不同學情,適當調整教學目標和方式,制定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學方法與過程。
教無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與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不同的學情,選擇最有利的教學方法,准備必要地教學用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以期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壓強》這節課我對情景設置的選擇:開始我選用一節錄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發現冰面裂開,設置問題:小孩該怎樣脫險?上過一節課發現效果不理想,學生不知道怎麼辦,而且沒有很好地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後來我改為一個小實驗:讓一個男學生用兩手掌將一汽球壓破,學生費很大勁沒壓破。讓另一學生用削尖的筆尖刺,一刺就破。這種例子就在學生身邊,同時現象明顯,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達到引入課堂內容的目的。磨教學方法和過程,要考慮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情景設置,課堂提問,課堂板書或課件,探究過程細節,課堂習題等等,通過精心打磨,才能設計出高效的課堂教學。
第四,磨教學反思。
善於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每一節課都有成功與不足,及時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合理,課堂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然後反思學生學習效果,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是否體現學生的「學習主人」角色;最後反思教學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課堂是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過程與順序是否合理,教學媒體使用是否得當,師生交流是否流暢等等。
反復打磨過的一堂課,才能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許多收獲和提高。
《物理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為「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師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課標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作為一個教師應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學准備。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認真備課。
由於探究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教學具體過程不可預測,因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備課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針對教材和學生狀況加以分析,對比新舊課程理念,盡可能多角度、大范圍地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方向和教學過程中可能隨機出現的問題及因應策略,並將這一切盡量溶入實驗器材的准備及電腦課件的設計製作中等等這些方法既能確保教學過程的開放,又能提高教師對整堂課的駕馭能力。
例如:在每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都特別加入了「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分析」及「實驗探究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測及處理方法」等板塊。在這些板塊中,有的教師寫道:
1、有的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可能將本章後面的知識提出來。對於提出這類問題的學生,應予以鼓勵,並告知大家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探究的課題,只是本堂課可能時間不夠,需留待後面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究,並對學生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學生可能得到的有錯誤的認識和結論。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認知成果,可建議學生反復實驗、收集證據、查找資料以獲得有關的信息,通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來讓學生自己糾正前面的錯誤,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勇於認錯、改錯的品質。
3、學生可能提出目前還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贊賞學生的勇氣,並建議查找有關資料,了解弄清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哪些知識,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設計中這些較為客觀全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學生的各種見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觀點、甚至是錯誤的想法教師也都採取給予正面積極評價的方法,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克服對科學探究的神秘畏懼心理,減輕了學生科學探究的壓力,增強了探究學習的信心,從而確保了探究教學的順暢進行。
二、創設情境,精彩導入。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准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將座位排成若干u形單元,採用六人學習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在教學《運動與靜止》時,教師用電腦多媒體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烏雲,小溪的流水等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運動。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
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的基礎課程。
一、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重視物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標體現了更關注社會,更帖近學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潔燃料車;由火車時刻表計算平均速度;水果電池;電冰箱的技術參數;學讀汽車速度表;用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製作望遠鏡;了解微波爐的基本原理;了解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基本區別。
3、強調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新課標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義務教育的物理課程中,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學生對於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觀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課標十分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在「內容標准」中,科學探究是和科學內容並列的,它提出了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探究能力的表現,以及探究教學的形式,並分析了探究教學的實例。
新課標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列。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學習結果的行為動詞外,還使用了描述學習過程的行為動詞來表達對學習的要求,如「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等。這種表述體現了一種理念:與過去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相比,課程標准更強調學習的過程。
4、注重學科滲透,關心學科發展,加強STS教育
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是當今世界科學教育的一個大趨勢。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同時它又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福利,同時也帶來了環境、資源等許多問題。過去的物理課程就科學論科學,很少涉及科學的意義,應該以物理學的內容為素材,受到科學的、技術的和人文的教育,著眼點不在於提出多少有實際價值的建議,而在於通過參與逐步樹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科學技術問題的意識,以這種方式把人文精神滲透到科學課程中。
二、新課程標准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新課標,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評價,對廣大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觀念:要求全體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切實重視物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導科學的探究性學習方法,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注重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教育目標目標(三維目標體系)並舉;加強新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外作業設計及學生評價體系設計等。
2、擴大知識面:從新的課程標准、新的教科書可以看出,新物理課程內容涵蓋的知識面極廣泛,注重了學科的滲透,使物理更走向社會,走近學生,帖近生活,它不僅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也滲透到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會等各個領域,所以要求未來的物理教師不僅是一個「網路全書」,還需是一個「技術能手「,一個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多媒體和網路技術)進行物理教學的全能型教師。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
高一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一、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能及時更新
1、習慣於淺顯的定性研究,不肯動腦進行深入的定量探究。
2、不認真看教材,不習慣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不肯花功夫記憶知識,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不去熟練掌握。
4、做作業時圖完成任務,過分的依賴教材、參考資料或同學,獨立完成作業的意識不強。
相應措施及設想:
課堂上盡可能的把定量探究的實驗交給學生去完成,強化探究意識,培養科學、嚴謹的探究態度;課堂上進行教材閱讀訓練,先是由老師就教材內容提問,讓學生討論回答,逐步過度到要學生對教材內容質疑,學生討論、老師指導解決,從而培養認真閱讀、深入鑽研的學習品質;為了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記憶,課堂上增加一些小測驗,用幾分鍾的時間對上一堂課學過的重點知識進行檢測,並請成績優劣不同的學生上台展示,練習中增加一些對概念的判斷、公式的推理、原理的一解多題訓練;為了增強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意識,除了從道理上講清獨立完成作業的重要性之外,還適當布置當堂練習,在老師督查下完成。
二、學生基礎薄弱
1、描述物理現象、表達物理概念和規律、解答物理問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不能較准確的使用物理語言。
2、解題素養差:不規范、不嚴謹,缺乏條理和邏輯。
3、數學運算和推理能力太差,必備的數學知識如函數、方程、平面幾何等掌握不好,給學習物理造成很大障礙。
相應措施及設想:
課堂上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去描述物理現象並通過自己的抽象、歸納出物理概念,練習中增加問答題和論述題的份量,還布置課外探究實驗,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設計思路、操作過程、數據處理方法、實驗結論、實驗誤差分析和反思進行詳細的記錄,從而培養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解題規范,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時,先讓學生上台板書他們的解答過程,然後對其進行分析講評,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應該怎樣表達更規范;督促學生復習鞏固相關的數學知識,當課堂上要用到某一個數學知識點時,課前提醒學生做好准備。
㈥ 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書和粵教版的高中物理書具體的不同是什麼
一、部分知識呈現方式不一樣:例如「曲線運動」這一知識點人教版用了一章來呈現,知識板塊整合的非常嚴密,學生好用,但教師需要補充更多的資料。粵教版用了兩章來講述,分別為「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做了合理的切分,教師教學方便。
二、欄目設置不完全一樣:比起人教版,粵教版更注重課外活動建議,比人教版多設置了「本章小結」和章末「習題設置」。
三、插圖使用不完全一樣:粵教版的實物情景圖、現場圖片、現場模擬圖多於人教版;熱膠版的數理功能圖多於粵教版的。
四、試驗項目設置有差異:人教版試驗方案設計注重同步對比法的運用;粵教版試驗方案設計注重物理問題的探究性和實驗方案的開放性。
(6)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的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粵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 認識運動
第二節 時間 位移
第三節 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第四節 物體運動的速度
第五節 速度變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六節 用圖像描述直線運動
本章小結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1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2時間和位移
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4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5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㈦ 第四節 中學物理課程標准綱要的制定
1929年教育部重新頒布了1924年的《中小學課程暫行標准綱要》,並稍加修改後,於1932年正式頒布,稱為《正式標准》。《正式標准》中關於物理學方面的內容,與各校原來採用的無多大差別。初中在第三學年開設,上、下學期每周分別為3課時和4課時,高中也在第三年開設,每周均為6課時。
《中學物理課程標准》分初中和高中兩部分,分別規定了初中和高中物理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實驗要求等項目。這是一份比較完整的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從形式和內容來看,都是比較正規的,比過去有了明顯的進步。現在把它們的內容分別摘錄如下:
一、初中物理課程標准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常見之簡單物理現象;
(2)養成學生觀察自然界事物之習慣並引起其對於自然現象加以思索之興趣;
(3)使學生練習運動官能及手技,以增進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
2.時間支配
第五學期每周4小時,第六學期每周3小時。
3.教材大綱(教材的最低限度,排列次序可酌量變更)
(1)固體、液體和氣體
(2)長度、面積與其單位
(3)重量與力——力之單位、比重
(4)中國秤
(5)浮力
(6)液體內之壓力
(7)大氣壓力、虹吸、氣體之壓力
(8)打氣筒、抽水機與抽氣機
(9)時間及單位——鍾及表
(10)運動——距離、速度、加速度
(11)簡單機械
(12)摩擦
(13)材料之強弱及彈性
(14)振動與波浪、水波、聲波
(15)聲音之強弱、高低及品質
(16)音階與樂器(例如琴笛、喇叭、鍾鼓等)
(17)太中槐陽與熱、熱之來源——摩擦、燃料及電
(18)溫度與溫度計、溫度計之分度法
(19)物性之脹縮
(20)熱量
(21)物態之變化、冰、水、水蒸氣、沸騰與凝固
(22)導熱質和絕熱質、對流與通風
(23)光之直進、影與日、月之蝕、光之速度
(24)光之反射及折射、虹
(25)平面鏡
(26)眼鏡、靈視、(為英語「透鏡」lens的音譯,引者注)焦點及焦距、正像及倒像
(27)放大鏡、照相機、幻燈機、望遠鏡、顯微鏡
(28)太陽及顏色
(29)磁鐵、指北極與指南極、羅盤、地磁
(30)摩擦起電、正電與負電
(31)電池、正極與負極、賣棚友干電池與濕電池
(32)電流、磁效應、熱效應及化學效應
(33)導電體與絕緣體、電線與保險絲
(34)電壓——雷電、觸電
(35)手電筒、電燈、電話、電鈴、電報
(36)電機、發電機與電動機、電扇、電車
4.實施方法概要——教法要點
(1)教材宜以常識為中心,不應受物理學本身之組織所約束
(2)講解之時,應以啟發學生之理解為首要,不應令其作機械式之記憶
(3)務將教材具體化,以使其與學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純為物理學實驗中所能見及之事實,不必討論
(4)講解之時,須作簡單之表演實驗,以使學生對於所見留有深刻印象
(5)應多備簡單之問題,使學生於課外自動尋求其答案
5.物理實驗及注意點
(1)圓規及尺之用法
(2)三角板及量角規之用法
(3)物體容積及面積之測量
(4)直角三角形各邊之關系、π之值
(5)中國秤之構造及用法
(6)有規則固體之比重(由其容積及重量求之)
(7)無規則固體之比重(由其容積及重量求之)
(8)浮力(由物體在液體中所失去之重量定之)
(9)氣體之壓力、實驗者之肺壓力
(10)液體之壓力
(11)打氣機及抽氣機(作圖以示其構造)
(12)滑車之用法(固定滑車與可動滑車之不同,滑車組之配合)
(13)摩擦(比較滾動摩擦與滑動摩擦之大小)
(14)質料之強弱
(15)聲音之高低
(16)溫度計之分度法及構造(華氏與攝氏溫度計之區別)
(17)溫度計之用法;體溫、冰水溫度、沸水溫度
(18)熱量(熱水與冷水混合後之溫度)
(19)膨脹(玻璃杯炸破之原因)
(20)沸騰
(21)影——微隙照相機
(22)平和談面鏡
(23)靈視(即透鏡,為英語lens的譯音,引者注)
(24)物體之色
(25)磁鐵及羅盤
(26)摩擦起電
(27)電池
(28)安裝電燈、電鍵、構造
(29)保險絲
(30)電磁鐵
(31)電鍍
實驗應注意之點:
(1)每次實驗所需之器具應多備數套,以備所試驗之問題不能與演講相銜接
(2)宜訓練學生如何自製簡單之器具
(3)宜訓練學生對於常見之現象能作有條理之觀察及記錄
(4)應使學生了解簡單器械之構造及用法
(5)宜訓練學生不籍畫圖器具繪圖以表示各種簡單器械之結構並能利用圓規、三角板及尺條等以繪較完善之圖
二、高中物理課程標准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了物理學中之簡單原理,並能用以解決日常問題及說明常見現象
(2)訓練學生運用官能及手技,以培養其觀察與實驗之才能
(3)使學生略知物理學與其它自然科學及應用科學之關系
2.時間支配
(1)講解及表演第三年每周3小時
(2)問題解答及討論第三年每周1小時
(3)實驗第三學年每周一次,每次2小時
3.教材大綱
(1)度量衡及基本單位
(2)密度及比重
(3)力及其單位
(4)物質之三態
(5)固體之彈性——虎克定律
(6)液體中之壓力——巴斯卡原理、水壓機
(7)自來水之供給
(8)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應用、物體比重之測法
(9)氣體之壓力、大氣壓力、托里拆利管、氣壓計
(10)壓力及氣體容積之關系——波意耳定律
(11)各式唧筒及其它利用氣體壓容關系之設備
(12)杠桿與力
(13)斜面與合力、力之平行四邊形定律
(14)簡單的省力器械、器械之利益與效率
(15)力與運動、速度、加速度、等速運動、等加速運動、自由墜體
(16)圓周運動現象與離心力(只限於簡單之敘述)
(17)慣性、牛頓運動定律、質量與重量之區別、重心
(18)單擺
(19)摩擦
(20)功及功率、能及其變換
(21)氣體分子及其運動、擴散
(22)液體之擴散、滲透、表面張力及毛細現象、外黏力及內黏力
(23)熔化及結晶
(24)溫度與溫度計
(25)膨脹及其應用
(26)熱量與功
(27)比熱及量熱器
(28)融解及凝固
(29)蒸發、沸騰、沸點與汽壓之關系
(30)濕度及氣象問題
(31)製冷設備及熱機
(32)熱之傳播
(33)波動——縱波與橫波
(34)波之反射、折射及干涉
(35)聲波及其速度
(36)聲音之強弱、高低及品質;迴音、拍
(37)音叉與共鳴
(38)弦之振動與氣柱之振動
(39)留聲機
(40)音樂
(41)光之直進、影、日月之蝕
(42)光度
(43)光之波動說與光之速度
(44)光之反射、平面鏡與球面鏡
(45)光之折射、折光指數、全反射
(46)靈視(即透鏡、為英語lens的譯音,引者注)
(47)棱鏡
(48)簡單之光學儀器(例如映畫器、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潛望鏡、照相機、眼鏡等)
(49)光譜及物體之顏色
(50)光之干涉及繞射、薄膜之顏色
(51)磁鐵、磁極、磁之感應
(52)磁場及磁力線
(53)地磁及羅盤
(54)磁之分子說
(55)正電與負電、導體與絕緣體、庫侖定律
(56)靜電感應現象(例如金箔驗電器、感應盤)
(57)其他靜電現象(例如尖端放電、電帷、閃電、避電針等)
(58)蓄電器、電容及介電系數
(59)電池及電流
(60)干電池與濕電池、極化作用與局部作用
(61)蓄電池
(62)電阻——歐姆定律
(63)電池之聯接法
(64)電阻之聯接法
(65)惠斯通電橋
(66)電能與熱量
(67)電解、電鍍——法拉第電解定律——電量計
(68)電流之磁效應——電流計、安培計、伏特計
(69)電磁鐵、導磁率、電鈴及電極
(70)電磁感應及楞次定律
(71)感應圈
(72)電話
(73)發電機原理:直流、交流、整流器、變壓器
(74)發電機原理:電車與電扇、電表(即瓦特計)
(75)電磁波及無線電報
(76)晶體檢波器與真空管檢波器、無線電話
(77)真空管中放電
(78)陰極射線及電子、X射線
(79)放射性
(80)物質構造大意
4.實施方法概要——教法要點
(1)各部分之教材,應以初中物理學之內容為起點,逐步授以物理學上所用之初步方法,使學生對於物理現象得有進一步之了解。教材不應成為大學物理之縮本
(2)講解之時,務必多作簡單實驗表演,以佐學生了解各原理之意義
(3)務必使學生能透徹了解各原理及定義之意義,不宜令其徒事背誦字句
(4)宜特別注重物理學應用,不必高談理論及學說
(5)宜由教員領導學生前往參觀與應用物理有關之場所
(6)須由教員多擬或選簡單實用問題與習題,使學生知道如何運用諸原理以解答之。計算之習題,應督促學生每周按指定時間交入,並於詳細改正之後發還
(7)應鼓勵學生質疑,凡遇學生發問時,應由教師另設較易解決之問題,以逐步引導到自行解決其疑難之途徑。
(8)凡遇學生超過20人時,問題討論應分為若干組,每組人數至多以20人為限,分組之時須由才能相埒之學生分為同組
(9)應多舉行筆試,試題以屬於計算及解釋者為宜,背誦定義及定律一類題目,皆應避免
5.物理實驗及注意點
(1)長度之測定(游標尺之用法)
(2)天秤之用法(有規則固體之密度和比重)
(3)簧秤與虎克定律
(4)固體及液體之比重與阿基米德原理
(5)液體之壓力與深度之關系
(6)液體之比重(Hare氏法)
(7)波意耳定律
(8)唧筒之構造(由學生配合)
(9)中國秤
(10)力之平行四邊形定律
(11)斜面上物體之靜止及其運動
(12)滑車之配合及其效率
(13)單擺
(14)壓力與沸點
(15)金屬之比熱與量熱器
(16)黃銅針之長度膨脹
(17)氣體之膨脹
(18)濕度
(19)冰之融解熱
(20)水之汽化熱
(21)熱之功當量
(22)絕熱質
(23)氣柱之共鳴、拍音
(24)光的反射
(25)光度計
(26)水及玻璃之折光指數
(27)鏡所造成之像
(28)靈視(即透鏡、為英語lens的譯音,引者注)
(29)三棱鏡之分光作用
(30)磁場
(31)電池
(32)儲電於蓄電池之方法
(33)電鍍法
(34)電阻及其聯接法(惠斯通電橋之用法)
(35)電流之磁效應——簡單電流計之製法;安培計、伏特計之用法
(36)電阻率與熱能
(37)電鈴之接法、電報用法
(38)感應電流
(39)電動機原理
(40)無線電晶體接收機(由學生配接各用器)
(41)真空管檢波器(由學生配接各用器)
實驗應注意之點:
(1)上列各實驗不必全作,惟每人每年最少須作實驗30個,所選之實驗以適應學生之環境為標准,其性質應平均分配下列四項:
①尋求各現象之因果
②證明律例之數量關系
③實用的問題
④由學生自製簡單之儀器
(2)所用儀器不須十分精密,惟所觀察之結果應力求其准確
(3)實驗之結果務必用相當之表格記錄之,以訓練學生能作有系統之記載
(4)凡遇尋求數量關系之實驗時,務必使學生自行估計,並算其所求之結果之誤差
(5)對於有意義的數碼之去留及簡捷計演算法,須特別注意
(6)應使學生明了實驗各步驟之用意,切不可令其只知盲從實驗教本
三、對《物理課程標准》的評價
二三十年代制定的《物理課程標准》是我國第一次制定的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它規定的目的要求、內容等各方面,都比較合理,對保證二三十年代的中學物理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並為此後一段時間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個標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初、高中的不同任務分為兩部分開列。初中要有利於普及物理知識,高中是為了提高中等教學的水平,又能保證大學理科的要求和質量。解放後頒布的大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蘇聯十年一貫制中學的影響,對初、高中的不同要求不夠突出,出現了螺旋上升的形式,而且傾向於升學,忽視了初中也有就業的任務。當前,貫徹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已經明確了初、高中教學任務的區別,這可以說,是這一特點的繼承和發展。
2.物理教材的編寫和日常教學的要求,提得都很明確。例如,在初中的「教學目標」中提出:使學生了解常見的簡單現象,在「實施概要」中又提出:「教材宜以常識為中心,不應受物理學本身之組織所拘束。」又提出:「務將教材具體化,使其與學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純為實驗室中所能見及之事不必討論。」在高中的「實施概要」中指出:「各部分之教材應以初中物理之內容為起點,教材不應該是初中教材的同心圓的放大,也不應該是大學物理的縮本」。無論初中或高中,都不強調系統的物理基礎知識,這與解放後物理教學的要求有所不同。
3.教學內容比較全面,教材體例比較合理。《標准》中規定的內容,不僅在整體上已經全面介紹了經典物理的基本知識,而且其體例在此後的數十年中,沒有多大的改動。
4.教學集中,課時較少。按《標准》,物理教學的時間是初中學習一年(4、3),高中學習一年(6、6)。這樣在同一學期中,同時學習的課程門類較少,有利於學生集中學習,不致於頭緒多而精力分散。但是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不能解決。當時學校里對《標准》中規定的內容不能全部講授。特別對實驗的要求,由於儀器設備的不足,在一般學校里,是難以達到的。
5.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例如,在實施方法概要中指出:「要參觀與應用物理有關的場所。」「注意物理之應用,……勿高談理論及學說」等等,這些對今天的物理教學仍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6.重視直觀教學原則。《標准》多次指出:「講解之時,務必作簡單之實驗表演,以佐學生了解」,「使學生對所見留有深刻之印象」等,都是非常正確的。
7.重視能力的培養。《標准》的目標中,沒有提到涉及面較廣而實際上又是比較空泛的各門學科的共同要求,如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而對於與物理教育有關的能力,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則相當重視。例如在初中提出,要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有思索之興趣;在高中提到:「略知物理學與其它自然科學及應用科學的關系」,即今天所說的各科知識間的橫向聯系。這些意見在平時教學和編寫教材中是很值得重視的。
8.注意了物理學科的特點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在高中三年級,每周有6課時的物理,分配為講課3課時,討論1課時,實驗2課時,其中實驗偏多無法完成,但注意到物理學科的特點,提出一個目標,是一個進步。同時,除了安排1課時的討論外,還在關於對講課的要求中提到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又提到分組討論時每組學生人數以20人為限,這都是為了鼓勵學生發言,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個要求,在解放後的教學大綱中是沒有提到的。
9.重視理解原理和實際應用,不重視計算和數學推導。例如,對高中的運動學、動力學的要求都很簡略。這就反映了當時編寫的教材對計算題的要求不高,更沒有象後來強調過的綜合計算題而造成學生的困難。
10.教學要求脫離學生實際。《標准》對初、高中的教學要求都相當高,課時又少,而且在「教材大綱」的附註說明中,又指出這是最低限度。顯然,這同《標准》對實驗的要求一樣,是難以達到的。所以這就難免使物理課,成為中學里一門難教難學的課程了。
㈧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設計
本節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性質、規律;重力加速度。至於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我主要把它作為以後要考慮的重點。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枯嫌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設計一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內容
1、地位與作用
本節是在學習了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後安排的,自由落體運動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例,是一種理想化模型,生活中應用非常多。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方面在復習和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的岩讓同時也加強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另一方面通過對分析物理問題的思維和科學 方法 的學習,為學生今後研究比較復雜的運動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既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復習課,培養學生思維的探究課,聯系生活的應用課,也是學生後繼學習的准備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材內容安排
教材通過「觀察思考」中提出的幾個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以此引入新課,接著展示錢毛管試驗並提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然後講述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過程,提煉其「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學研究方法,最後講述了自由落體加速度,用表例舉了不同地區的重力加速度,並通過例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
3、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經歷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實驗探究過程,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4、教材特點
教材在本節設計上有兩個特點:第一、注重學生活動,突出實驗探究; 第二、重視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 理解重力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了解不同地方加速度不同。
◆ 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 用改進的實驗裝置引領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提煉科學研究方法。
◆ 參與探究過程,增強學生觀察、思考、 總結 、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通過探究過程,學習伽利略敢於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 指導學生完成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三)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理解。
難點: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探究過程。
二、學情分析
1.日常生活
學生對落體運動有一定的生活 經驗 。
2.知識基礎
在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等相關知識,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運動學問題。
3.不足之處
剛進入高中的學生思維能力偏重於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抽象 邏輯思維 和 理性思維 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利用科學研究方法進行探究的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
三、教學手段
1、教學模式
◆ 啟發引導模式
由於本節內容和前邊幾節內容緊密相連,在實驗探究時,通過啟發引導模式,引導學生猜想靜止下落的物體可能是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 探究模式
書本只描述了「觀察思考」的簡單幾個問題,然後演示了「錢毛管試驗」就直接提出了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沒有達到真正引導學生探究自然規律的目的,在此利用自主設計的實驗器材,引領學生重走伽利略「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學研究方法這條道路,不僅能夠讓學生體驗像科學家一樣探究問題的樂趣,而且也能讓學生自己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研究方法。
◆ 合作學習模式
在進行學生實驗時,由於實驗過程較多,必須邊操作邊讀數邊記錄,然後計算,所以應由小組配合共同完成,再交換角色,如此合作交流並得出結論。
2、 教學方法
◆ 啟發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啟發法引導學生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合理外推,啟發學生思考,對所學的沒棗手知識能更深入的理解。
◆ 實驗法
在學生提出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氣阻力之後,用牛頓管進行實驗,並且向學生介紹考慮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思想,從而提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 講授法
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規律以及重力加速度是本節的重點內容,運用講授法,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加深理解。
◆ 探究法
利用自主設計的減緩下落速度的實驗器材,引領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學研究方法這條道路,讓學生去探究下落物體的運動規律,為學習自由落體的知識做鋪墊,在課堂總結時再提出其實同學們重走了偉大科學家伽利略的道路,不僅能夠讓學生體驗像科學家一樣探究問題的樂趣,而且也能讓學生自己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研究方法。
3、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以觀察、猜想、實驗探究、分析論證、歸納總結的形式,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首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重視學生的猜想,同時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4、教學策略
◆ 認知沖突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會認為重物一定比輕物下落得快,採用認知沖突策略,使學生意識到輕物有時也會比重物下落得快,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 任務驅動策略
進入新課之後,引導學生猜想落體運動可能遵循的運動規律,然後讓學生帶著 任務去思考、討論、交流應該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猜想。
5、實驗改進
◆ 書本實驗
在「觀察思考」部分設計到三個實驗即比較橡皮和紙片的下落;把紙片對折再和橡皮從同一高度下落;錢毛管試驗。
◆ 改進實驗
■ 斜面實驗:
如圖所示,將伽利略的「沖淡重力」斜面實驗的計時方法改為用光電感測器來計時,可以在顯示屏上直觀的讀出小球所用的時間且比較精確,用此裝置作為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器材,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將其設計成斜面,可以達到減緩小球下落速度的目的,從而引領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學探究之路。
■ 牛頓管實驗:
教材中在驗證物體下落受空氣阻力影響時用的是錢毛管裝置,該裝置效果不明顯,原因是在倒轉管時速度很快,學生不易觀察,而將其改為用牛頓管,可以用磁鐵吸住羽毛和鐵塊,然後撤去磁鐵使兩物體同時下落,沒有倒轉管的過程,演示時將牛頓管放於日光燈處,學生更容易觀察。
■ 時間尺
在一根小木棍上的一定長度處標上對應的時間,製作成一把時間尺,利用該尺測量學生的反應時間,並讓學生思考該尺與刻度尺的區別,以此讓學生應用本節知識。一把時間尺不僅能在課堂最後再次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達到教學反饋的目的。
四、教學媒體
PPT、Flash動畫、實驗器材(斜面裝置、牛頓管、白屏、時間尺、鋼球、 羽毛球 、泡沫塊等)
教學流程
用鋼球、羽毛球、泡沫塊分別從某一高度處靜止釋放,學生觀察三個物體下落有哪些共同點,學生發現它們都豎直下落且速度越來越大。 探究實驗;探究下落物體遵循的運動規律。
實驗驗證;用牛頓管驗證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由於空氣阻力的原因。
自由落體運動;提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討論總結它的規律、最後提出重力加速度。 通過「抓錢游戲」和自製教具「時間尺」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不僅可以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 帶領學生回顧知識點,然後告訴學生,他們經歷的探究過程就是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會探究的樂趣,最後用詩歌來總結本節課,讓知識由點成線,由線成面,幫助學生達到認知的螺旋式上升。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時
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2分鍾 用李白詩句引入,然後用PPT展示生活中蘋果、樹葉、水滴的下落,接著做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1:將鋼球、羽毛球、泡沫塊分別從某一高度處靜止下落。
提問:下落物體的運動有哪些共同點呢?
觀看物體下落情況,經過思考發現它們都在做速度增大的落體運動。
■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下落現象引起學生的興趣,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
新課教學
探究小球下落的運動規律
分鍾 【提出猜想】
用Flash動畫幫助學生進行猜想。
猜想:小球可能是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觀察照片,發現連續相等時間間隔內各段位移比近似於正奇數比,由此提出猜想。
■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新課教學
探究小球下落的運動規律
分鍾 【發現問題】
提問:要驗證猜想,必須要知道小球下落的哪些物理量?
演示實驗2:拿出一個小球使其從某一高度處靜止下落,讓學生用秒錶測量小球下落的時間。
現象:每組測量的時間都不相同而且誤差很大。
提問:怎樣才能使小球運動慢一些便於測量時間呢?
1.必須知道小球下落的位移和所用的時間。
2.造成誤差很大的原因是小球下落速度非常快,很難准確測量時間。
3.將小球放在斜面上運動可以減緩其下落速度,便於測量時間。
■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並思考原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讓學生發現時間很不好測這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設計二
一、課程分析
1.本節課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1)(人民 教育 出版社)》, 教學 的內容是第二章第5節關於自由落體運動的內容。
2.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2)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實驗探究過程。
(3)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解決簡單問題。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剛學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後,急需一次真正的實踐去更深刻的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而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恰恰適應了學生的這一要求,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要讓學生的認識有進一步的提高。
2.本節課從人類對自由落體運動的認識歷史引入,介紹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研究過程,對輕重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和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以期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有全面、清楚的認識。
3.兩位科學家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講課時講出他們的研究成果,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課從生活實踐出發,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觀察,初步了解自由落體運動,並通過對兩位科學家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結合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接著,通過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所遵循的規律。通過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理解加以訓練,讓學生初步接受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最後,在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後,通過回扣課堂游戲,使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加以鞏固和提高。
四、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研究並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2)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並會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解答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線運動規律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參與、勇於探索的精神。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設計思路:在復習之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引入本節課我們將學習一中特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復習不僅能起到之前知識鞏固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在新課當中更好更快的學習。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一些運動規律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我們之前學過的一些規律。
生:到黑板前寫出。
師:很好那麼我們今天要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
【板書】課題:第五節? 自由落體運動
新課研究:
設計思路: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熱愛物理學科的情趣,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巨大影響。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上的日常生活當中的四幅圖片他們分別是什麼。
生:分別是蘋果的掉落,露珠的滑落,雪花的飄落,還有樹葉的掉落。
師:我們看到的四幅圖片中都有物體的下落那麼誰下落的快誰下落的慢呢?
生:蘋果下落的快樹葉和雪花下落的慢。
師:為什麼呢?
生:因為蘋果重樹葉和雪花輕
師:那難道是重的物體下落的快輕的物體下落的慢么我們通過幾個小實驗一起驗證一下同學們的結論是否正確。
實驗1:用重的橡皮和和輕的紙片同時下落發現重的橡皮下落的快。
師: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持有這一觀點,在人類還處於懵懂時期的時候,亞里士多德就對這一現象作出研究,這本身就值得我們尊敬。但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呢?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驗證。
實驗2:兩張相同材質的紙一張大的一張小的,顯然小的輕一些,讓小的製片團成紙球,讓他們同時下落,發現輕的物體比重的物體下落的快。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實驗3:用橡皮和輕的紙團同時釋放看一看下落快慢程度,發現下落快慢差不多
介紹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做過類似的實驗,他的觀點是物理下落與物體的質量沒有必然聯系。
提出疑問為什麼有時重的物體下落的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的快有時輕重物體下落一樣快?
學生回答。。。這些因素最後導致的都是空氣阻力的不同。
師:如果我們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同學們猜一下,會出現什麼情況?
實驗4:用牛頓管製造出真空狀態讓輕的羽毛和重的鐵片同時下落發現下落快慢是相同的。
得出結論:在物體只受重力或空氣阻力可以忽略的情況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物體的快慢應該是相同的,而與物體的質量沒有關系。
設計思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掌握一般概念和原理是通向普遍遷移的大道。因此,我們在組織教材時,應把基本概念和規律放在首位,突出教材的系統性和規律性。通過上述幾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實驗探究在物理規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
自由落體運動:
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稱為自由落體運動。
特點:(1)只受重力(2)v0=0
師:那麼,自由落體運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呢?他遵循什麼樣的規律呢?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師:從直觀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來什麼?
生:從靜止開始、運動是一條直線、速度越來越大。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設計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
2、知道什麼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會應用相應的運動學公式解答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能力目標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體運動作為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沒有另外給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這體現了物理學從簡單問題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給出了頻閃照相機的照片,但沒有作定量的詳細分析,只要求從圖上看出物體越落越快,物體作加速運動即可.教材為了簡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結果,直接給出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重力加速度的講述,也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根據實驗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的物體,同時到達地面的事實.由 知它們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和關鍵是做好實驗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議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順序,在講解的同時,通過實驗,邊講邊議,如果學生條件許可,可採取討論式的教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認識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 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並能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教學難點:自由落體運動中不同物體下落的加速度都為 .
主要設計:
一、自由落體運動
[方案一]
1、思考與討論:
(1)重的物體下落得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2)請舉出一重的物體下落快的實例?(演示一團棉花和一塊石頭下落的現象)
(3)請舉出一輕的物體下落快的實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張紙片下落情況)
2、分析引導:
(1)上述實驗現象是因為有空氣阻力存在使現象變得復雜,(教師指出)
(2)演示:把紙片團成一個小紙團,再讓它和小石子同時下落的現象.
(3)提問:如果沒有空氣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頓管」實驗.
3、分析與小結:
(1)分析「牛頓管」實驗的特點,引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2)展示課件「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效果」
(3)分析頻閃效果,分析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加速運動,進而指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方案二]
1、教師提出我們要研究一種見得非常多的物體運動,即物體下落的運動,問學生: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的快?
2、啟發學生回想所見過物體的下落運動,有沒有輕的物體下落快的現象?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物體下落現象總結為「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問:怎樣從理論上說明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是不對的?讓學生看教材30頁有關伽利略的推理,認識到從「重的物體下落快」會導出矛盾的結論.
4、提問:為什麼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可通過前面的演示啟發學生想到:空氣阻力的作用使得物體下落問題變得復雜.
5、教師問:我們應該怎樣研究物體的下落運動?引導學生想到研究問題應從簡單到復雜,因此應首先研究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情況.指出可根據實驗來研究.
6、演示:「牛頓管實驗」讓學生得出結論:沒有空氣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時,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師小結: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輕重不同的物體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課件「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效果」,總結特點: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分析引導: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的物體,下落到同一位置時(這個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時間總是相同的.可知:這些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在相同時間里發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們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讓學生看書,記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區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
3、讓學生根據勻變速運動的公式,推導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
若學生基礎較好,可根據自由落體頻閃照片,用分析紙帶的方法 粗算一下自由落體加速度.
探究活動
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的過程是這樣的,讓水龍頭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盤子里,調整水龍頭,讓前一滴水滴到盤子時後一滴恰好離開水龍頭,測出幾滴水落到盤中的總時間t,用刻度尺量出水龍頭到盤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請思考:為什麼不只測出一滴水下落的時間即開始計算?按前面給的方法測出一個水滴下落時間 還是 ?為什麼?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是什麼?實際做一做,計算一下,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設計相關 文章 :
1. 高一物理自由落體運動講義
2. 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知識點總結
3. 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練習試卷
4.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教學設計
5.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優秀
6.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教案與學習技巧
7. 申報高級教師述職報告精選優秀範文推薦
8. 成都高一物理課本知識
9. 成都高一物理教材知識點
10.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㈨ 物理實驗有什麼樣顯著特點
(1)實驗儀器多,有力學、電學、磁學、光學、熱學、聲學,等各種儀器,滿足你各種好奇心.
(2)操作簡單,只要掌握原理,實驗步驟,任吵仿何人都滾手可以操作大碰嫌設備.
(3)實驗過程無毒,不像有機化學實驗那樣,好多溶劑都有毒,做實驗必須戴手套、口罩.
(4)當心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