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高一上物理知識點總結怎麼寫

高一上物理知識點總結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5-27 15:26:38

①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彈性勢能:

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各部分之間,由於有彈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勢能,叫做彈性勢能。

說明:

1、彈性形變彈力的相互作用

2、由於整個物體都發生了形變,各部分之間都有彈力

3、這種能量歸結為勢能

對比:重力勢能是由於有重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對外做功本領而具有的一種能量

引導: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一樣大小都和相對位置有關。下面我們就來研究彈性勢能的大小,我們研究最簡單的,彈簧的彈性勢能大小。

2、研究彈性勢能的出發點

彈性勢能與重力勢能都是物體憑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在討論重力勢能的時候,我們從重力做功的分析入手。同樣,在討論段羨羨彈性勢能的時候,則要從彈力做功的分析入手。彈力做功應是我們研究彈性勢能的出發點。

2.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電勢能的概念

(1)電勢能

電荷在電場中具有的勢能。

(2)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

在電場中移動電荷時電場力所做的功在數值上等於電荷電勢能的減少量,即WAB=εA-εB。

①當電場力做正功時,即WAB>0,則εA>εB,電勢能減少,電勢能的減少量等於電場力所做的功,即Δε減=WAB。

②當電場力做負功時,即WAB<0,則εA<εB,電勢能在增加,增加的電勢能等於電場力做功的絕對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說電勢能在減少,只不過電勢能的減少量為負值,即ε減=εA-εB=WAB。

【說明】某一物理過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該物理量的末狀態值減去其初狀態值,減少量一定是初狀態值減去末狀態值。

(3)零電勢能點

在電場中規定的任何電荷在該點電勢能為零的點。理論研究中通常取無限遠點為零電勢能點,實際應用中通常取大地為零電勢能點。

【說明】

①零電勢能點的選擇具有任意性。

②電勢能的數值具有相對性。

③某一電荷在電場中確定兩點間的電勢能之差與零電勢能點的選取無關。

2.電勢的概念

(1)定義及定義式

電場中某點的電荷的電勢能跟它的電量比值,叫做這一點的電勢。

(2)電勢的單位:伏(V)。

(3)電勢是標量。

(4)電勢是反映電場能的性質的物理量。

(5)零電勢點

規定的電勢能為零的點叫零電勢點。理論研究中,通常以無限遠點為零電勢點,實際研究中,通常取大地為零電勢點。

(6)電勢具有相對性

電勢的數值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零電勢點的選取不同,同一點的電勢的數值則不同。

(7)順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電場強度的方向是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

(8)電勢能與電勢的關系:ε=qU。

3.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氣體的狀態參量:

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標准大氣壓: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1V1/T1=p2V2/T2{PV/T=恆量,T為熱力學溫度(K)}

注:

(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派拿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

4.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向心力

(1)向心力是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產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圓心,總與物體運動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

(3)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的因果關系是,兩者方向恆一致:總是與速度垂直、沿半徑指握拍向圓心.

(4)對於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作為向心力,故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應是: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向心力公式

(1)由公式a=ω2r與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條件下,質點的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正比;在線速度一定的條件下,質點的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反比.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作為向心力,故物體所受合外力應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根據公式,倘若物體所受合外力F大於在某圓軌道運動所需向心力,物體將速率不變地運動到半徑減小的新圓軌道里(在那裡,物體的角速度將增大),使物體所受合外力恰等於該軌道上所需向心力,可見物體在此時會做靠近圓心的運動;反之,倘若物體所受合外力小於在某圓軌道運動所需向心力,「向心力不足」,物體運動的軌道半徑將增大,因而逐漸遠離圓心.如果合外力突然消失,物體將沿切線方向飛出,這就是離心運動.

●用向心力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公式求解圓周運動的動力學問題時應做到四確定:

(1)確定圓心與圓軌跡所在平面;

(2)確定向心力來源;

(3)以指向圓心方向為正,確定參與構成向心力的各分力的正、負;

(4)確定滿足牛頓定律的動力學方程.

5.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②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階段的高中物理都包括哪些知識點?哪些高一物理知識點是在高考中的必考點?下文我給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供參考!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鍾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兩者運演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枝激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凱稿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盯搭孝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第二章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第一、二節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vt2=2gs

豎直上拋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點時間t=v0/g,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於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系,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第二節研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限度,這個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第三節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在線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麼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系。

3.實驗:平行四邊形定則:P58

第四節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合力的計算

1.方法:公式法,圖解法(平行四邊形/多邊形/△)

2.三角形定則:將兩個分力首尾相接,連接始末端的有向線段即表示它們的合力。

3.設F為F1、F2的合力,θ為F1、F2的夾角,則: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當兩分力垂直時,F=F12+F22,當兩分力大小相等時,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隨F1、F2夾角的增大,合力F逐漸減小。

3)當兩個分力同向時θ=0,合力最大:F=F1+F2

4)當兩個分力反向時θ=180°,合力最小:F=|F1—F2|

5)當兩個分力垂直時θ=90°,F2=F12+F22

分力的計算

1.分解原則:力的實際效果/解題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順序:G→N→F→電磁力

第五節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

如果幾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於同一點(該點不一定在物體上),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尋找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物體保持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叫平衡狀態。

2.物體如果受到共點力的作用且處於平衡狀態,就叫做共點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其平衡條件是這兩個離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個矢量分解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坐標軸上,利於處理多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節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

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作用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物體對它的作用力,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質:物質性(必有施/手力物體),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線

異: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時性(產生、變化、小時),異體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質。平衡力不具備同時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質可不同。

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頓第三定律適用於任何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與物體的質量、運動狀態無關。二力的產生和消失同時,無先後之分。二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各自分別產生作用效果。

第四章力與運動

第一節伽利略理想實驗與牛頓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見P76、77,以及單擺實驗)

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來維持。

2.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3.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與物體受力、運動狀態無關,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體不受力時,慣性表現為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受外力時,慣性表現為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節影響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體運動與受力的關系

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物體質量的關系(實驗設計見B書P93)

第四節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1.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數值等於使單位質量的物體產生單位加速度時力的大小。國際單位制中k=1。

4.當物體從某種特徵到另一種特徵時,發生質的飛躍的轉折狀態叫做臨界狀態。

5.極限分析法(預測和處理臨界問題):通過恰當地選取某個變化的物理量將其推向極端,從而把臨界現象暴露出來。

③ 高一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高一新生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 學習 方法 。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一物理 必考知識點 總結 ,以供大家參考!

高一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

②改變運動狀態.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歸納總結

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豎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豎直方向位移S_y=gt2/2

5.運動時間t=(2S_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S_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_y/S_x=gt/(2V_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_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V_2=11.2Km/sV_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註:(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5)地球衛星的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高一物理知識點:加速度

1.定義:速度的變化量Δv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單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方向始終相同。特別,在直線運動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同;如果速度減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反。

5.物理意義:表示質點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舉例:假如兩輛汽車開始靜止,均勻地加速後,達到10m/s的速度,A車花了10s,而B車只用了5s。它們的速度都從0m/s變為10m/s,速度改變了10m/s。所以它們的速度變化量是一樣的。但是很明顯,B車變化得更快一樣。我們用加速度來描述這個現象:B車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計構造的類型

A車的加速度。

顯然,當速度變化量一樣的時候,花時間較少的B車,加速度更大。也就說B車的啟動性能相對A車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當物體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變時,物體就做勻變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等。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變化和時間來計算,但決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體所受合力F

和物體的質量M。

3.加速度與速度無必然聯系,加速度很大時,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彈在發射的瞬間,速度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線勻速行駛的 賽車 ,速度很大,但是由於是勻速行駛,速度的變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為零。

4.加速度為零時,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相對於同一參考系)。任何復雜的運動都可以看作是無數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運動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參考系(參照物)選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為參考系。

6.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90°時,即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是正數;反之則為負數。

特別地,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恰好等於90°時,物體既不加速也不減速,而是勻速率的運動。如勻速圓周運動。

7.力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就產生加速度,或者說力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原因。說明

當物體做加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時,加速度為正值;當物體做減速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時,加速度為負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較只比較其絕對值。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的計算公式:

a=rω^2=v^2/r

說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導過程並不簡單,但可以說仍在高

科里奧利加速度

科里奧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圍內,這里略去了。r是圓周運動的半徑,v是速度(特指線速度)。ω(就是歐姆的小寫)是角速度。

這里有:v=ωr.

1.勻速圓周運動並不是真正的勻速運動,因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說勻速圓周運動只是勻速率運動的一種。至於說為什麼叫他勻速圓周運動呢?可能是大家說慣了不願意換了吧。

2.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總是指向圓心,即不改變速度的大小隻是不斷地改變著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因受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區的同一高度,任何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海拔高度增大而減小。當物體距地面高度遠遠小於地球半徑時,g變化不大。而離地面高度較大時,重力加速度g數值顯著減小,此時不能認為g為常數

距離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會隨著緯度的升高而變大。由於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萬有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提供了物體繞地軸作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物體所處的地理位置緯度越高,圓周運動軌道半徑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將隨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變大。地理南北兩極處的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0,需要的向心力也為0,重力等於萬有引力,此時的重力加速度也達到。

由於g隨緯度變化不大,因此國際上將在緯度45°的海平面精確測得物體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為重力加速度的標准值。在解決地球表面附近的問題中,通常將g作為常數,在一般計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論分析及精確實驗都表明,隨緯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逐漸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廣州g=9.788m/s^2

武漢g=9.794m/s^2

上海g=9.794m/s^2

東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紐約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極地區g=9.832m/s^2

註: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1.62m/s^2,約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勻加速直線動動的公式

1.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v=(v0+vt)/2

其中v0為初速度,vt為t時刻的速度,又稱末速度。

4.勻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勻加速直線運動,a取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a取負值。)

(2)AB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1s,2s,3s……ns內的位移之比為1^2:2^2:3^2……:n^2;

(5)在第1s內,第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2n-1);

(6)在第1米內,第2米內,第3米內……第n米內的時間之比為1:2^(1/2):3^(1/2):……:n^(1/n)

(7)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aT^2(a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一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8)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過程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全過程是初速度為VO,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加速度-加速運動與減速運動

物體運動時,如果加速度不為零,則處於加速狀態。若加速度大於零,則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於零,則為負加速(即速度減至0後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號不同於數學中的符號,在+、-號只代表是的標量,在物理中+、-號部分代表單純的標量,還有部分還代表的像方向啦什麼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曲線加速運動

在加速度保持不變的時候,物體也有可能做曲線運動。比如,當你把一個物體沿水平方向用力拋出時,你會發現,這個物體離開桌面以後,在空中劃過一條曲線,落在了地上。

物體在出手以後,受到的只有豎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變。但是物體由於慣性還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運動。這時,物體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線上了。物體就會往力的方向偏轉,劃過一條往地面方向偏轉的曲線。

但是這個時候,由於重力大小不變,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變。物體仍然做的是勻加速運動,但不過是勻加速曲線運動。

加速度-小問題——加速度單位的來歷

根據我們高中的課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因為速度(v)的單位是m/s,時間(t)的單位是s,於是將m/s與s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單位:m/s^2.


高一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必考知識點總結

★ 物理高一必修一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一學期物理必考知識點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識點總結

★ 高一物理筆記整理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最新歸納

★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一物理知識點整理歸納

④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1

一、質點的運動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註:(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註:(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

(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註:(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四、機械能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

1J=1N-m

當00F做正功F是動力

當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當派/2<=a派W<0F做負功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2)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恆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最大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系: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達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1kg-m^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2

1、定義:把某個特定的物體在某個特定的物理環境中所受到的力一個不漏,一個不重地找出來,並畫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圖。對物體進行正確地受力分析,是解決好力學問題的關鍵。

2、相對合理的順序:先找場力(電場力、磁場力、重力),再找接觸力(彈力、摩擦力),最後分析其它力。

3、為了在受力分析時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況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某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

(2)按順序畫力

①.先畫重力: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

②.次畫已知力

③.再畫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對象跟周圍其他物體有幾個接觸點(面),先對某個接觸點(面)分析,若有擠壓,則畫出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則再畫出摩擦力。分析完一個接觸點(面)後,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觸點(面)。

④.再畫其他場力:看是否有電、磁場力作用,如有則畫出。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3

第一章 力

知識要點:

1、本專題知識點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質

(2)重力、物體的重心

(3)彈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1、力的本質:(參看例1、2、3)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脫離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對應一個力,有受力物體同時有施力物體。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無中生有。(例如:脫離槍筒的子彈所謂向前的沖力,沿光滑平面勻速向前運動的小球受到的向前運動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決定了力總是成對出現:

※甲乙兩物體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時,甲給乙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它們總是同種性質的力。(例如:圖中N與N 均屬彈力,均屬靜摩擦力)

(3)力使物體發生形變,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變)使物體獲得加速度。

※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對於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結合上定律就更明確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標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決定於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個不確定作用效果就無法確定,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見的力:根據性質命名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根據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動力等。

2、重力,物體的重心(參看練習題)

(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體質量一定,隨著所處地理位置的變化,重力加速度的變化略有變化。從赤道到兩極G?大(變化千分之一),在極地G最大,等於地球與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隨著高度的變化G?小(變化萬分之一)。

⑤ 高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1.高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一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稱為動摩擦因數,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μ<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森猜/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2.高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二


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3.高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三


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推論

1、二力平衡:

如果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這兩個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為一對平衡力。

若物體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線上,則在一個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與另一個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個不平行力的平衡問題,是靜力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因為三個以上的平面匯交力,都可以通過等效方法,轉化為三力平衡問題。為此,必須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徵:

(1)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將某一個力分解到另外兩個力的反方向上,如中得到的兩個分力必定跟另外兩個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體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若三個力不平行,則三個力必共點,此即三力匯交原理(匯交共面性)。

(4)物體渣春山受三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三個力的矢量圖必組成一個封閉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於平衡狀態,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其餘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高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於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A)

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⑴質量均勻分布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⑵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採用懸掛法。

重力的大小:G=mg

5.高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五


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後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6.高一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六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⑥ 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1.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

②改變運動狀態.

2.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成的整個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

2、隔離法:把系統喊坦分成若幹部分並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作用時液梁,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

①從力的概念判斷,尋找施力物體;

②從力的性質判斷,尋找產生原因;

③從力的效果判鬧滲運斷,尋找是否產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

總之,在進行受力分析時一定要按次序畫出物體實際受的各個力,為解決這一難點可記憶以下受力口訣:

地球周圍受重力繞物一周找彈力

考慮有無摩擦力其他外力細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復只畫受力拋施力

3.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

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4.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1、「繩模型」如上圖所示,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繩對小球只能產生拉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繩子和軌道對小球剛好沒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過點條件:v≥(當v>時,繩對球產生拉力,軌道對球產生壓力)

(3)不能過點條件:v<(實際上球還沒有到點時,就脫離了軌道)

2、「桿模型」,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輕桿和細線不同,輕桿對小球既能產生拉力,又能產生推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v=0,F=mg(F為支持力)

(2)當0F>0(F為支持力)

(3)當v=時,F=0

(4)當v>時,F隨v增大而增大,且F>0(F為拉力)

5.高一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


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

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

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

(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⑦ 高一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1.高一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於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用

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

(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

(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2.高一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成的整個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

2、隔離法:把系統分成若幹部分並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作用時,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

①從力的概念判斷,尋找施力物體;

②從力的性質判斷,尋找產生原因;

③從力的效果判斷,尋找是否產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

總之,在進行受力分析時一定乎早要按次序畫出物體實際受的各個力,為解決這一難點可記憶以下受力口訣:

地球周圍受重力繞物一周找彈力

考慮有無摩擦力其他外力細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復只畫受力拋施力

3.高一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

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歲中雀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4.高一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時間和時刻:

①時刻的定義:時刻是指某一瞬時,是時間軸上的一點,相對於位置、瞬時速度、等狀態量,一般說的「2秒末」,「速度2m/s」都培雀是指時刻。

②時間的定義:時間是指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是時間軸上的一段,通常說的「幾秒內」,「第幾秒」都是指的時間。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義:位移表示質點在空間的位置變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線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於又向線段的長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義:路程是物體在空間運動軌跡的長度,是一個標量。在確定的兩點間路程不是確定的,它與物體的具體運動過程有關。

位移與路程的關系: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是過程量,兩者都和參考系的選取有關系。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並不等於路程的大小。只有當物體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是兩者才相等。

5.高一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一、運動的描述

1.物體模型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當質點,地球自轉要大小。物體位置的變化,准確描述用位移,運動快慢S比t,a用Δv與t比。

2.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中間時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等g.豎直上拋知初速,上升心有數,飛行時間上下回,整個過程勻減速。中心時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數;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決定物體動,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減,垂直拐彎莫前沖。

二、力

1.解力學題堡壘堅,受力分析是關鍵;分析受力性質力,根據效果來處理。

2.分析受力要仔細,定量計算七種力;重力有無看提示,根據狀態定彈力;先有彈力後摩擦,相對運動是依據;萬有引力在萬物,電場力存在定無疑;洛侖茲力安培力,二者實質是統一;相互垂直力,平行無力要切記。

3.同一直線定方向,計算結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計算結果給指明;兩力合力小和大,兩個力成q角夾,平行四邊形定法;合力大小隨q變,只在最小間,多力合力合另邊。

多力問題狀態揭,正交分解來解決,三角函數能化解。

4.力學問題方法多,整體隔離和假設;整體只需看外力,求解內力隔離做;狀態相同用整體,否則隔離用得多;即使狀態不相同,整體牛二也可做;假設某力有或無,根據計算來定奪;極限法抓臨界態,程序法按順序做;正交分解選坐標,軸上矢量盡量多。

三、牛頓運動定律

1.F等ma,牛頓二定律,產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與a同方向,速度變數定a向,a變小則u可大,只要a與u同向。

2.N、T等力是視重,mg乘積是實重;超重失重視視重,其中不變是實重;加速上升是超重,減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減升定,完全失重視重零。

四、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

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系在心裡,徑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離。

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於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衛星繞著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衛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衛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五、機械能與能量

1.確定狀態找動能,分析過程找力功,正功負功加一起,動能增量與它同。

2.明確兩態機械能,再看過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為零,初態末態能量同。

3.確定狀態找量能,再看過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轉變,初態末態能量同。

六、電場〖選修3--1〗

1.庫侖定律電荷力,萬有引力引場力,好像是孿生兄弟,kQq與r平方比。

2.電荷周圍有電場,F比q定義場強。KQ比r2點電荷,U比d是勻強電場。

電場強度是矢量,正電荷受力定方向。描繪電場用場線,疏密表示弱和強。

場能性質是電勢,場線方向電勢降。場力做功是qU,動能定理不能忘。

4.電場中有等勢面,與它垂直畫場線。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線密是特點。

七、恆定電流〖選修3-1〗

1.電荷定向移動時,電流等於q比t。自由電荷是內因,兩端電壓是條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電流表來計量。電源外部正流負,從負到正經內部。

2.電阻定律三因素,溫度不變才得出,控制變數來論述,rl比s等電阻。

電流做功UIt,電熱I平方Rt。電功率,W比t,電壓乘電流也是。

3.基本電路聯串並,分壓分流要分明。復雜電路動腦筋,等效電路是關鍵。

4.閉合電路部分路,外電路和內電路,遵循定律屬歐姆。

路端電壓內壓降,和就等電動勢,除於總阻電流是。

八、磁場〖選修3-1〗

1.磁體周圍有磁場,N極受力定方向;電流周圍有磁場,安培定則定方向。

2.F比Il是場強,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場強度之名異。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侖茲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別忘記。

九、電磁感應〖選修3-2〗

1.電磁感應磁生電,磁通變化是條件。迴路閉合有電流,迴路斷開是電源。感應電動勢大小,磁通變化率知曉。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礙變化是關鍵。導體切割磁感線,右手定則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從三方,阻礙磁通增和減,相對運動受反抗,自感電流想阻擋,能量守恆理應當。楞次先看原磁場,感生磁場將何向,全看磁通增或減,安培定則知i向。

十、交流電〖選修3-2〗

1.勻強磁場有線圈,旋轉產生交流電。電流電壓電動勢,變化規律是弦線。

中性面計時是正弦,平行面計時是餘弦。

2.NBSω是值,有效值用熱量來計算。

3.變壓器供交流用,恆定電流不能用。

理想變壓器,初級UI值,次級UI值,相等是原理。

電壓之比值,正比匝數比;電流之比值,反比匝數比。

運用變壓比,若求某匝數,化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遠距輸電用,升壓降流送,否則耗損大,用戶後降壓。

十一、氣態方程〖選修3-3〗

研究氣體定質量,確定狀態找參量。絕對溫度用大T,體積就是容積量。

壓強分析封閉物,牛頓定律幫你忙。狀態參量要找准,PV比T是恆量。

十二、熱力學定律

1.第一定律熱力學,能量守恆好感覺。內能變化等多少,熱量做功不能少。

正負符號要准確,收入支出來理解。對內做功和吸熱,內能增加皆正值;對外做功和放熱,內能減少皆負值。

2.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傳遞是不可逆,功轉熱和熱轉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機械振動〖選修3--4〗

1.簡諧振動要牢記,O為起點算位移,回復力的方向指,始終向平衡位置,大小正比於位移,平衡位置u大極。

2.O點對稱別忘記,振動強弱是振幅,振動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單擺周期l比g,再開方根乘2p,秒擺周期為2秒,擺長約等長1米。

到質心擺長行,單擺具有等時性。

3.振動圖像描方向,從底往頂是向上,從頂往底是下向;振動圖像描位移,頂點底點大位移,正負符號方向指。

閱讀全文

與高一上物理知識點總結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