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

如何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

發布時間:2023-06-09 15:55:50

㈠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課堂教學效率

(1)設計趣味性課堂實驗,引入新課
(2)設計好課堂演示實驗,講解新課
(3)加強一邊學一邊實驗的教學
(4)設計實驗,將知識延伸到課外

㈡ 高中生應該如何提高物理實驗的學習效率呢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些學生對這些物理現象沒有切實的體驗,所以會感覺很難學。我們學習過程中的許多物理規律都是從模擬自然現象的各種實驗中總結出來的。我們學生如果希望學好物理,必須重視對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應該知道物理實驗對學習的重要意義,我們應該如何提高物理實驗的學習效率呢?

一、明確物理實驗的目的

做物理實驗時,如果僅僅記下一些物理量的大小和實驗基本現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測得的數據進行歸納整理,運用數學工具總結出物理規律。寫好實驗報告,掌握實驗目的,主要原理 ,關鍵性步驟、數據的記錄、運算和結果 ,回答問題要反映出自己在實驗中的切身體會。

物理和實驗不可分割,對於中學生來說,不管是自己操作,還是老師演示,必須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對物理實驗只看重好玩,是掌握不好物理知識的。如果養成認真對待物理實驗的好習慣,就可以通過實驗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和基本技能。學好物理的前提就是掌握物理實驗,在實驗中鞏固知識,形成物理能力。

㈢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有效性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遲運如科學素養產生深遠影響。而在現實課堂中,某些實驗教學流於形式:或器材質量低劣;或實驗方案理想化,缺乏科學性和趣味性;或多媒體使用不當,導致實驗教學低效,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水平、價值觀等方面均沒有實質性發展。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筆者結合教學經驗,粗談幾點認識和做法。

一、重視實驗引導,降低探究難度

實驗探究時,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有的教師喜歡袖手旁觀,採用放羊式。殊不知,實驗探究有難度,科學引導不可缺,否則易挫傷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需時刻關注實驗進展,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要反思原因,思考對策,及時引導。


某教師執教「探究並聯電路電流特點」時,用PPrr投影電路圖,如圖1,要求學生依據電路圖連接實物,有些學生面對器材一籌莫展。課後,這位老師說,想不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原因是實驗引導不科學。電路圖是由元件符號組成的抽象圖形,實際連線時,有的學生不能完成抽象到具體的轉變,導致實物連接無從下手。而實物圖的特點是直觀、具體,學生剮接觸電路時,實物圖(圖2)的引導作用優於電路圖(圖1)。學生測量幹路電流後,總是急於拆掉電路,重新連接,此時,我們不妨介入操作技巧指導,啟發學生,如何在圖2的基礎上改動一根導線,變成圖3或圖4。這樣,既縮短了操作時間,又有助於學生領悟碼啟電流表在幹路和支路上的區別,而此點,初學者最易混淆。

二、重組實驗過程。遵從認知規律

實驗教學內容、資源一樣,不同教師執教的效果可能大相徑庭,排除教師基本功和人格魅力因素,實驗教學內容出現的先後順序也會影響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和對知識點的掌握。
某教師教授「學習使用滑動變阻器」時,讓學生連好電路,邊實驗邊記錄,完成表格填寫,最後分析電流變化的原因,整個過程可歸納為「實驗―分析」。學生實驗時,只是記錄實驗現象,缺少思維過程。這樣的實驗教學滋長了學生做事不動腦的習慣,對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幫助不大。真正對動手能力有益的實驗,一定要有思維的參與。因此,筆者認為,「實驗―分析」過程的本質是無效的。我們將教學順序變換一下,即「分析―實驗」。先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接法時,滑動變阻器接人電阻情況,然後用實驗驗證。當學生實驗時,他們會將實驗現象與分析結果對照,如果一致,則確認分析是正確的;如果不同,則促使他們思考原因。這樣的實驗有了思維的支撐,鍛煉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又如,蘇科版9下教材對活動「觀察磁生電現象」是這樣安排的:先介紹微型電扇的結構,然後轉動葉片,二極體發光,最後由學生捏緊插頭兩極,旋轉葉片,詢問學生感覺。筆者認為,課堂悄迅開始,用插頭處接二極體的電風扇演示,顯得唐突、生硬,學生對插頭處為什麼接二極體感到困惑,建議將第三步與第二步對調。出示微型電扇後,請學生捏住插頭,輕轉葉片,學生手指有麻的感覺,但要控制好葉片的旋轉速度,如果速度太快,產生的感應電動勢較大,會給學生帶來身心傷害。當學生體驗後,提問:是不是產生了電壓,讓我們用二極體來檢驗。該流程為「體驗―猜想―探究」。

三、優化實驗方案。展現最佳效果

同一實驗內容,一般有幾套實驗方案。筆者認為,沒有完美無缺的設計,只有相對合理的方案。有了這種意識,才有不斷實踐、探索的勇氣和動力,實驗方案才能日臻完善。
在「驗證電磁波的存在」實驗中,有這樣一個方案:將收音機開到沒有電台的位置,旁邊用導線時斷時續地短接干電池,聽收音機發出的聲音。筆者認為,本設計有三點值得商榷:其一,雖然導線短時間短接,但已構成短路。教學中一直強調不能將電源短路,而教師在本實驗中卻「示範」短路,不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且短路的干電池大量放電,影響使用壽命。其二,時斷時續地接通干電池,產生變化的電流,不斷輻射電磁波,愛動腦筋的學生會問,恆定電流能產生電磁波嗎?在禁止長時間短接干電池的情況下,本實驗無能為力。其三,電流只能在「有」與「無」之間變化,呈跳躍式,不能線性變化。
裝置改進:將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開關、電源組成串聯電路,這一電路簡潔、經典、學生熟悉。把收音機開到沒有電台的位置,靠近滑動變阻器。當滑片左右移動時,燈泡亮度發生變化,同時聽到收音機發出「咔嚓」聲,停止移動,電流恆定,收音機雜音停止,本設計較好地彌補了上述方案的不足。

四、警惕偽實驗。避免實驗失敗

所謂偽實驗,是指理論上說得通,但實際操作時,受環境、器材、技術等因素影響,導致現象不明顯或實驗失敗的實驗。偽實驗屢見於各種教輔書,若不加以甄別,容易信以為真。
比如,「比較不同材料隔音性能」實驗經常出現在各種書籍或試卷上:把機械鬧鍾用不同材料封閉起來,通過測量剛好聽不見聲音的距離,比較材料隔音性能。筆者教研組在安靜的環境下用各種材料多次實驗,發現找到剛好聽不見聲音的點,需要很遠的距離。這樣,雜訊來源廣而且不穩定,無論演示,還是分組,對實驗均有影響,本實驗可操作性較差。
又如,用導軌做「磁場對電流作用」時,由於金屬棒質量大,不易改變運動狀態,影響實驗效果。某雜志介紹將香煙盒的錫箔紙朝外捲成導體棒,放在導軌上做實驗效果好,初想很有道理,可親自操作,並不成功。用萬用表測試,導電情況不好。假使錫箔紙本身導電性好,但由於質量輕,影響和導軌的接觸,導致接觸不良,實驗也不會成功。
偽實驗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因此,對於新的實驗方案,在決定採用前,一定要親自操作,辨別真偽,以防在課堂上出現無謂的失敗。

勤於動手,能讓我們發現偽實驗;勤於動腦,則能激發靈感,為設計實驗廣開思路。
有一道題:試管倒立,管口放在酒精燈上方烤3-5s,迅速插入水槽中。將看到什麼現象?
答案是水被吸上來。火上烤的目的是將試管中的空氣排出,倒插入水中後,在大氣壓作用下,水被壓人試管。學生沒有提出疑義,筆者也深信不疑。出於謹慎和興趣,到實驗室做了一遍該實驗。現象並不如想像的那樣,進入試管的水柱高度約2-3毫米,只有非常少量的水被壓進試管。筆者不甘心,是不是加熱時間短,影響實驗效果。延長加熱時間,現象依舊,反而因試管突然遇冷,試管口出現了裂痕。既然倒立加熱行不通,那就正立,豎起來,加熱3-5s。重復上述過程,效果一樣。
實驗失敗,對它進行改進:將試管加少量水,覆蓋住底部即可,加熱幾秒鍾,水沸騰,將試管倒插入水槽,水被慢慢吸起,5s後,水柱約占試管長度的2/3,輕輕將試管拿出。水柱不掉下。若把水染成黑色,實驗效果更好。本實驗說明,熱空氣的排氣能力較差,而水蒸氣能輕松、快速地排出空氣。

五、依託系列實驗。豐富學生感知

教師完成某實驗後,若以此實驗為基礎,適當地改變 實驗條件或操作步驟,則能產生一系列相關實驗,這些實驗能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規律、概念,發揮出獨特的教育價值。
例如,將一試管裝滿水後,開口朝下放入水中,結果是
A.仍是滿試管水
B.水將流出一部分
C.水將全部流出
D.以上說法都不對
學生容易選擇B或者c,課堂上可採用題中的器材演示並解釋。為進一步挖掘本實驗,可以做幾個相關的實驗。
1.換更長的試管,重復上述步驟,猜想現象。意圖:說明一個標准大氣壓能托起10m高水柱。
2.分別將試管拔出一段(不露出水面)、傾斜一定角度或下壓―些,會發生什麼現象。意圖:突出大氣壓的作用。
3.試管上方開一小孔(為方便開孔,可用礦泉水瓶代替),將有何現象。意圖:否定水往上噴的前概念。
通過以上系列實驗,豐富、立體了學生的物理知識,使知識結構更牢固。

六、開發新實驗。化解教學難點

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的物理問題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這就要求教師鎖定難點問題,潛心研究,化抽象為具體,創造有針對性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例l:(2009年江蘇省物理中考試卷)如圖5所示,小剛將盛滿水的圓柱形透明玻璃杯貼近書本,透過玻璃杯觀看書上的鸚鵡圖片(圓圈中的鸚鵡圖與書本中的鸚鵡圖實際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虛像可能是(
)
在學生腦海里,水柱相當於凸透鏡,對鸚鵡有放大作用。但本題考查的內容更為細致,學生不能判斷鸚鵡在水平和豎直方向均放大(C答案),還是只在水平方向放大(A答案)。理論解釋太抽象,若直接觀察,水平放大清楚,而豎直高度缺乏對比,難以用肉眼判斷,最好通過實驗,先讓學生接受這種現象。畫兩條平行線作為物體,如圖6。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將平行線水平放在水杯後面。垂直紙面觀察,水杯後線條間的距離與露在瓶外部分相比沒有變化,即在豎直方向沒有放大,如圖7;將線條豎直放置時,水杯後的距離變大,水平方向放大明顯,如圖8,故A為正確答案。
例2:100牛的水能產生大於100牛的浮力。學生無法想像,浮力不是等於排開水的重力嗎,若水全部排出,浮力也只有100牛呀。為了推翻頑固的前概念,筆者設計了如下實驗:准備兩只大的塑料橙汁瓶,設為甲、乙瓶,一隻直徑略大於橙汁瓶的透明圓柱體容器。將橙汁瓶裝等量水,為增強演示效果,將甲瓶中滴入黑墨水,放人容器中,將乙瓶中的水緩慢地倒人容器,待容器中甲瓶剛好浮起時,浮力的大小等於甲瓶中水的重+瓶重,瓶的質量很小,忽略不計。比較乙瓶中倒出的水和甲瓶中的水易知,倒出的水很少。小於甲瓶中水的質量。所以,少量的水能產生較大的浮力,100牛的水當然能產生大於100牛的浮力。
例3:在說明壓力與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時,學生總是心存疑惑,此時可將一物體水平放置在電子台秤上。再不斷改變電子台秤傾角,分別讀出示數,學生對兩者的關系就有了具體的認識。
實驗教學是物理課堂的主要表現形式,但並不是說採用了實驗教學,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還應重視一些細節問題。比如,分組實驗前,應仔細檢查各小組器材是否全部到位。是否都能正常運行;演示實驗可見度不高時,要注意用多媒體進行放大處理等。總之,對於實驗教學,我們要不斷反思、總結,提高有效性,使其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見習編輯郭振玲)

㈣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效率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加大實驗教學力度,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實踐證明:只有通過訓練有素的實驗教學,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物理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學生。如何來加大實驗教學力度,改進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重視演示實驗,提高學習興趣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 「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採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准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台」,進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還可以是「教師導,學生演」 ? 即邊學邊實驗。
例如:利用雞蛋做實驗。雞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導學生利用雞蛋做實驗,既可說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做慣性的實驗
教學中老師們多用一個雞蛋放在水杯上的小卡片上,然後用手快速的將卡片彈走,看到雞蛋落到了水杯中,以次來說明物體具有慣性。
2、做壓強的實驗
雞蛋握在手中,使勁握也難以破碎,但手拿雞蛋在碗邊輕輕一敲即破。說明:雞蛋緊握在手中時,受力面積大,壓強小;而在碗邊輕敲時,受力面積小,壓強大。可見,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
3、做大氣壓實驗
將浸濕酒精的棉花放在廣口瓶內,點燃棉花,並讓它燃燒一會兒,然後將一隻剝殼的熟雞蛋(稍大於瓶口)置於瓶口上,熟雞蛋在瓶內、外壓強差作用下,被壓入了瓶里。
4、做物體的浮沉實驗
將一隻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然後緩緩倒入清水稀釋、攪拌,隨著鹽水的不斷稀釋,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隨著增大,由漂浮狀態慢慢變成懸浮狀態,最終沉入杯底。這說明:浸在液體中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決定於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大量的信息資料顯示:國際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這樣一種趨勢,即衡量一堂物理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堂課中演示實驗的數量和質量。
二、上好分組實驗,培養操作技能
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並用地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於教師完成某種過程,而在於通過某種活動促使學生在行為上發生某些重要的變化,如在學生身上引起的認識上、理解上、技能上、態度上的變化。如果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物理知識,則會印象更加深刻,並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在設計探究實驗課過程中,首先,老師必須對新教材作深入的縱向了解,與舊教材在內容深度安排、內容順序編排、實驗和作業等方面作橫向比較,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其次,探究實驗的設計應該從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相應的探究實驗學案。學案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另一方面,實驗的內容應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才能更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
再者,根據探究實驗不同要求,可讓學生在課堂按預習的內容做實驗,以得出一些簡單的規律或解決學案上的問題(重點不在於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或讓學生預先在家裡做簡單的實驗,仔細觀察並按學案作記錄或在課堂上利用簡單的儀器,模擬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用品或現象,又或讓學生到戶外進行實驗。
第四,根據學校情況利用好實驗儀器,盡可能通過簡單的實驗去得出概念,發現規律。在這里要求老師了解大量的物理小實驗,具備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同時要確保實驗儀器的正常使用和備用。最好在上課前讓學生明確儀器的管理規定。
第五,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老師應在教室里四處走動,與各小組進行交流。傾聽學生的問題和想法,不時評價他們的探究進程並確定適合學生學習的下一步計劃。必要時,老師可讓學生暫停實驗,通過演講、示範或討論等形式提供其它信息。
第六,注意把握好時間的安排。由於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學生不一定能夠完全適應,故學生預習與否、紀律情況、儀器質量問題等方面都能夠影響到實驗的進行情況。上探究性實驗課最好是兩個課時。
第七,注重實驗結果的評估。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知識和經驗或根據生產和實際生活的常識對實驗結果進行評估。
第八,要求學生做好數據記錄和課後的實驗報告,規范報告形式。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有積極的作用。
第九,制定評價標准,做好各名學生實驗情況的登記。評價標準是影響學生探究熱情的因素。教師在合理安排探究實驗的同時要設法讓學生從探究實驗中更多地得到教師的鼓勵。從活動的過程中去評價一個學生,不以成敗論優劣。如何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此次實習過程在評價方面並無大的突破。主要通過小論文、小製作、電腦製作和圖片製作,以及傳統作業等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目前在教改中提到的評價方式主要也就是以上幾種。
最後,將優秀的作業、作品在年級展示。這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肯定,同時也必定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發揮 「小實驗」作用,訓練製作能力
當前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小實驗」是課外知識,與考試無關,因此常被視為可有可無,或被棄之不理。然而這些小實驗卻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貼近生活、直觀明了、便於操作的特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發展智力。
綜上所述,要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就必須在物理教學中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

㈤ 如何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率

㈥ 如何利用實驗提高物理課堂效率免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演示實驗則在整個中學物理實驗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物理演示實驗中教師能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研究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掌握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認真負責,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和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演示實驗是將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更好的使學生認識和理解概念及規律,從而使整節物理課活力無限。但有些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往往為了應付了事,教材有的,我就做;教材沒有的,我就不做。而且在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平平淡淡,不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堂課下來,學生睡倒一大片。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把演示實驗作為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有效途徑,想辦法利用演示實驗來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如何使演示實驗達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改進傳統式演示實驗
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只是讓學生看教師表演,先是「教師做,學生看」,後是「教師講,學生聽」,缺乏對知識深入引導和研討,阻礙了學生主動學習和親自探索知識。而高中物理教材給出的實驗方案也往往比較平淡,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改進傳統的實驗。實驗改進可以是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稍加修改,也可以是自製另一實驗儀器加以取代。
如:在演示線圈的自感作用時,可改進以往平淡的實驗,讓學生手拉手一起嘗試一下幾節干電池通過自感系數較大的線圈來觸電的感覺。再如,在學習「動量定理」一節時,可進行「高空落雞蛋」的實驗演示;學習「機械能守恆」一節時,可進行「鐵球碰鼻」實驗(鐵球自鼻尖無初速度釋放再擺回,看學生怕不怕鐵球碰傷鼻子),驚險刺激而不乏趣味性,印象深刻。這些改進過的具有新奇現象的實驗和親身的體驗肯定給學生帶來對物理學習的無限興趣。
二.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
一節好的物理課,需要學生的參與。新課程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要參與其中,演示實驗並不全是老師的任務,往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教學,會讓他們在科學實驗的體驗過程中輕松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如果操作簡單的演示實驗,我往往會叫幾個學生上講台代替老師來演示,而我就在旁邊指導。因為有了同伴的操作,所以其他的學生會有更大的好奇心,想看看同學的演示是否成功,因而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課堂效率就容易提高。
除了讓學生參與操作演示實驗外,我在教學中還喜歡讓學生充當「實驗儀器」進行實驗,這樣課堂互動效果會非堂好。
如:在《曲線運動》教學中,在研究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時,安排了一個演示實驗,就是一顆小鐵球在水平面沿直線滾動,拿一根磁鐵在旁邊吸引鐵球,使鐵球偏離原來的直線軌道而做曲線運動,從而引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為「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但這個實驗很難控制,並且學生觀看比較辛苦。我在教學中就取消了這個演示實驗,而是叫兩個學生充當儀器進行實驗。過程為:
(1)讓學生A沿著直線在教室前慢走,另一位同學B在後面推A,A就向前加速,依然做直線運動;
(2)學生A沿著直線慢走,學生B在前面作用一個向後的力推學生A,學生A就減速,但依然做直線運動;
(3)學生A沿直線向前慢走,學生B從側面作用一個力推學生A,學生A就偏離原來的直線運動而做曲線運動。通過這樣的類似游戲的實驗演示,學生很快就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在《機械波》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清楚理解機械波向前傳播,而質點沒有向前運動,只是上下振動,我就讓全班同學都做起了在足球場里常見的「人浪」,學生在做「人浪」的過程中很好地理解了「質點上下振動,波向前移動」的知識點。
三.合理利用媒體進行演示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會越來越普及,現在很多學校的課室都配有多媒體平台,如果我們在演示實驗中合理應用多媒體平台,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1)如果演示實驗的儀器比較細小,教師在講台上做實驗,學生在下面有可能看不清楚,特別是後面的學生,他們一旦看不清楚,就會覺得課堂乏味,進而分心或者睡覺。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想辦法讓學生看清楚一點,除了可以把儀器墊高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平台的實物投影功能,把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投影到屏幕上放大,這樣學生就會看得更清楚。特別在電學實驗中,由於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表盤比較小,學生很難看得清楚,如果利用實物投影把表盤投影到屏幕上,學生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演示實驗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如果某個示驗操作起來非常麻煩,或者在課堂上根本就沒辦法演示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播放該實驗的操作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從而達到演示的效果。譬如:在講授「慣性定律」時,我們可以播放汽車緊急剎車時,車內的乘客往前傾的視頻,讓學生回想自己坐車的情景,從而更好地理解慣性。在講授「動量守恆」中的碰撞情景時,我們可以播放一些丁俊輝打檯球的視頻,引起學生對碰撞的興趣。
演示實驗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效率。新課程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演示實驗也要把學生作為中心,為學生而演示,而不是為教學而演示。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好以上幾點,再困騅的演示實驗也會變容易,再枯燥的課也會變得有滋味,再差的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其中,這樣,課堂的效率就提高了。

㈦ 如何使物理實驗教學更有實效

如何使物理實驗教學更有實效 摘要: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是指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歷經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技能,在情感和態度上獲得快樂體驗和滿足。在實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多創造實驗機會,通過做好演示實驗,讓演示更有效;做好分組實驗,提高實驗技能;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是指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歷經各個環節的學習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主動獲得知識、技能提高,在情感和態度上獲得快樂體驗和滿足,促進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和實踐能力發展。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靈魂,實驗能力的培養要從實驗過程和方法入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物理實驗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實驗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享受實驗、快樂學習的關鍵。筆者認為做好以下幾方面,可以更有效地進行物理實驗教學。
一、 做好演示實驗, 讓演示更有效
演示實驗是一種以觀察實驗為主的直觀性教學,具有真實、形象、生動、有趣和示範性功能,給學生以最直接的感官剌激,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獲得深刻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每個演示實驗。為了使演示實驗更有效,在演示實驗教學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做好充分的准備
為了使演示實驗更有效,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准備。包括實驗器材的性能,實驗改進、試做,考慮實驗可能產生的不同效果和不利因素並加以改進。如:在「摩擦起電」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環節時,要考慮到天氣變化。能否成功地做好這個實驗,關鍵是實驗所用的器材一定要乾燥、清潔。天氣越乾燥,實驗越容易做成功。晴天需要把毛皮、絲綢洗凈晾乾,遇到陰雨天,空氣的濕度較大,就需要上課之前將器材物品烘乾。這樣實驗容易成功,現象明顯,效果很好。又如:教學「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的演示實驗「壓縮空氣點火」。先要檢查器材是否完好,按教材介紹的做法,上課前要試多幾次,保證上課時能成功地演示。經過幾次嘗試發現,浸乙醚胡棉球不能太大,乙醚的用量也不能太多,否則演示不易成功。由於乙醚容易揮發,在實驗室不易保存。沒有乙醚時也可以用硝化葯棉代替,還可以直接用火柴葯來代替葯棉,把火柴葯剝下放進 玻 璃管底,每次只需用兩根火柴葯就可以了,點火是否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壓活塞一定要迅速有力。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備,實驗才能成功,教學任務才有可能完成。
2.演示時操作要規范
實驗時,教師邊講解邊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步驟、實驗現象。教師的演示起到示範性作用,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正確、規范的實驗方法。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對比、分析、討論,啟發學生總結規律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如:利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教師演示時規范地操作,突出幾個關鍵點。即: 玻 璃泡要完全浸入到被測液體中, 玻 璃泡不要磁到容器壁、容器,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溫度計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把溫度計拿出後來才讀數。再讓學生通過動手練習,學生很快就掌握溫度計的使用了。
3.增加實驗的可見度
演示實驗要讓全體同學都能看得清楚。實驗時,盡量使實驗器材或實物抬高,確保全班同學都能看清。但有些演示實驗要觀察目標的現象很細微,學生不容易看清楚實驗現象,就不獲得實驗所提供的感性知識。如果實驗器材簡單且方便移動,可以採用走動法進行演示,即走到學生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清。如:做各種磁體的磁感線分布情況。用手拿一塊透明的 玻 璃,它的下面放磁體,上面撒一些鐵屑。展示每一種磁體的磁場分布時,在教室內走動幾遍,這樣雖然花了一定時間,但是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磁場的分布規律,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如果實驗觀察現象很細微,又受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在講台上進行演示時,克服這個問題可以採用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將現象放大,使其在銀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來,這樣既能便於學生觀察思考,又縮短了觀察時間,提高了現象的可見度,增強了實驗的效果。例如:電流的`磁效應「奧斯特實驗」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規律」。在通電、斷電、改變電流方向時,小磁針的擺動情況就要放大,學生才能看清楚。
4.由教師演示變為學生演示
傳統的實驗演示教學常常是教師表演,學生觀看。教師在台上做實驗,學生在台下看實驗。現代的教學理念是把學生的主體放在首位,教師充當組織者、引導者作用。對於比較簡單且容易操作的實驗,最好是教師引導,讓學生來演示。因為讓學生演示時,學生對實驗更有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得出的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對實驗原理、過程和現象印象更深刻。由學生歷經過程獲得的知識更容易理解掌握,更有成就感受。例如:在演示「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時,可以讓幾個學生上講台來演示,教師在旁邊組織指導:兩名同學用絲綢跟 玻 璃棒摩擦,另兩名同學用毛皮跟橡膠棒摩擦。由於有幾名同學來共同完成摩擦工作。這樣不但節約的教師的體力,也減少的摩擦所花費的時間。這個實驗還可以判斷各種磨擦產生的電荷是哪一種電荷?學生用身邊的學慣用具與頭發、衣服磨擦後自己來演示。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不論是操作實驗的同學還是從在下面觀察的同學都特別認真。再如:「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減小」的實驗。改為讓兩名學生來協助完成演示,學生會更興奮,更有激情,實驗更有趣,教學效果也非同一般。
二、做好分組實驗,提高實驗技能

㈧ 怎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怎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一個根本措施。下面就明確課堂學習目標、靈活運用實驗手段、優化教學語言、等方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課題

一節課的教學應從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將要學習什麼」開始,使學生明確學習課題的方法通常有三種。

(1)通過實驗引出課題

開始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某個物理現象,或做某些實驗給學生看,引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產生疑問,從而讓學生自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課題,開始產生解決問題的熱情。

例如:在《大氣壓強》一節教學開始時,教師先做一個實驗:向蓋子緊蓋的熱的薄鐵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狀規則的鐵皮桶發出陣陣響聲變扁了。實驗有聲有形,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期待,本節課要學什麼自然也就明確了。

(2)由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引入課題

學生對某些與課題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而這些現象又不便在課堂演示或觀察,教師可以從列舉這些學生熟悉的現象開始引入課題。例如:在《熱機》一節教學中,可從「水沸騰時壺蓋被頂起」這個生活中常見現象引入熱機的物理原理———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教學。

(3)從理論或實踐的角度,提出一個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以師生討論的方式引入課題。例如: 教授「電磁感應」時,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電可以產生磁,那麼磁是否也可以產生電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討論,引入課題。

二、運用實驗手段拓清誤解,明晰概念和規律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教學也必然要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明晰概念和規律,對提高教學的效果很有意義。

1、由於慣性思維的局限,學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規律時,對這些概念或規律有一些錯誤的認識,通過一些與學生的預期結果相左的實驗,引發思維沖突,經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得出科學結論,學生的印象就會非常深刻,不僅糾正了原來的錯誤認識,而且能使相關概念或規律的記憶保持更久的時間。運用實驗手段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學「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

例如:在將裝有水的紙制的鍋放在酒精燈上燒,教師問學生:「紙鍋里的水能燒開嗎?」學生往往認為這樣不可能將水燒開,他們以為加熱時紙杯先燒壞了,當他們看到經一段時間,鍋內的水竟然會沸騰,驚奇不已,印象將非常深刻,甚至會達到終生難忘的程度,這樣學生對「水沸騰會吸熱」和「水在一個大氣壓條件下沸騰過程中溫度不會改變」的記憶將能永久保持。

2、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多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進而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

多數學生對永久磁鐵都很熟悉,但並不是每個學生家裡都一定有磁鐵,教師告訴學生,鐵釘上繞上漆包線,漆包線通電後,原來沒有磁性的鐵釘就會有磁性,學生知道這樣能使普通的鐵釘變成磁鐵,都會很興奮,恨不得自己馬上試一試,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做「探究電磁鐵的磁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學生興趣盎然,即使是平時學習最沒勁頭的學生,也會很認真地做這個實驗。

三、優化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因素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形成質量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教師流暢的教學語言,能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講課的邏輯(包括語言邏輯和科學邏輯)性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榜樣的長期的熏陶,能提高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嚴密性和規范性。

「教學語言」除聲音語言外,還包含身體語言。上課時教師表情,手勢、動作、站位、運動等,都會對教學對象產生影響,知識豐富、姿態優雅,語言風趣、幽默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象,對教師偶象的崇拜,容易轉化成「粉絲」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提高課堂效果,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講究科學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