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物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基本過程,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科學探究過程被分為六要素,其中第一要素就是「提出問題」。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解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心態。產生學習願望的根本是問題。問題的存在本身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所以沒有問題很難激發人的求知慾;沒有問題,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沒有問題,難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所以,問題意識形成後,一方面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另一方面,通過學習過程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問題解決過程往往也是一個探索過程、發現過程,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靈活性和廣闊性得到了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敢於提問
教師是學生的幫助者和指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盡量讓更多學生提出問題。但是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進行學習,根本不能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他們的好奇心受到了壓抑,他們的想像空間受到限制。所以剛開始學物理時學生往往不敢提問,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不管他們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的態度並給予積極的評價,寬容的對待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表現的不成熟,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課堂氣氛。對提出新穎獨特、別出心裁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予表揚。經常這樣訓練,敢於提出問題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這樣才能逐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剛開始學習物理時,學生的提問從比較簡單現象的入手。在學習水的沸騰時: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水在沸騰前產生的氣泡由大變小,而水在沸騰時產生的氣泡由小變大。有學生提出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時教師對學生的問題予以肯定和並且引導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教師和學生一起既完成了實驗,又用物理知識解釋身邊的物理現象。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應用十分廣泛,從日常生活到衛星上天、嫦娥一號,物理現象無處不在,物理知識隨時都在被應用。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反對這種心理特徵,調動他們這種停留在表面的新鮮和好奇,激發求知慾,轉化為潛在的學習動力。教師這時要注意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善於觀察物理現象上來。在物理課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取學生容易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教師還要對一些探究問題,提供必要的問題背景,創設合理的、具體的問題情景,展示出明顯的物理現象,讓學生想有所想、思有所思、說有所說、做有所做,在觀察和體驗後有所發現、有所聯想,感知到大量的物理事實,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問題。
例如在研究《聲音的發生和傳播》中,為了使探究更有針對性,我們可以創設如下情景來組織教學。把學生分成小組,為他們准備器材(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笛子、玩具小鼓等),學生合作探究如何讓器材發聲,猜想聲音發生的條件。然後,教師演示音叉振動發聲。為了提高可見度,教師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學生看到水花四濺,證實他們的猜想。
(三)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1.從自然現象中提問
在大自然中包含大量的物理現象,引導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中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比如在學習比熱容一節中,可以先講述自然中常見的現象:夏天小王和小李到海邊去玩,中午,他們光腳走在海灘上,覺得沙子很燙;他們又跳到海里,覺得海水很涼。晚上,他們又到海邊,卻發現沙子變涼而海水卻很暖和。學生根據這一現象提出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中午沙子溫度高海水溫度低?而到了晚上沙子溫度低海水溫度高?針對學生提出問題的不準確,教師可以引導說:早上沙子也是熱的嗎?為什麼中午沙子變熱,為什麼晚上沙子就變涼了?自然引出中午的變熱是由於吸熱,晚上變涼是由於放熱引起的。這時學生可以順利的把問題表達為:為什麼在同樣吸熱時沙子的溫度高而海水的溫度低?在放熱相同時沙子溫度低而海水溫度高?
2.從物理實驗中提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科學實驗中隱含著許多實驗現象可以提出的問題。但是在物理課堂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提問,往往會出現兩種局面:一是學生怎麼提也提不到點上,二是學生的提問漫無邊際。為了避免這兩種情況的發生,需要教師先定位探究的目標,在藉助於現象明顯的實驗進行引導。例如在講壓強時,可以設計實驗讓學生用兩個手指捏住鉛筆,使它保持靜止。學生兩個手指感受的壓力作用效果不同。很容易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有關嗎?
在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什麼因素有關時,學生不難提出:電流越大產生熱量越多。而電流和電阻的關系對學生來說,比較難以准確提出它們的關系,但是學生已經知道電爐絲的電阻比導線大。教師選擇電爐子做實驗,讓學生觀察到電爐絲熱得發紅,而連接的導線卻不怎麼發熱。學生很快提出: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3.從課本中提出問題
教材是實施新課改的載體,新教材上有趣的插圖,在「科學世界」中介紹生動的物理小故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閱讀這些現成的材料,然後提出探究問題。例如在學習壓強時,讓學生觀察課本前的兩幅插圖,重點觀察蟬的口器和駱駝的腳掌的形狀,提示學生:你發現了什麼?能提出那些問題?又如在講其他簡單機械時,先讓學生看課本上「有什麼科學道理?」的小漫畫,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提出自己的問題。還有在學習杠桿中,讓學生先閱讀「科學世界」中《小小彈簧稱,稱出大象重》,並觀察圖,當學生讀完文章後,教師及時啟發思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你想探究其中奧秘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先選擇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進行探究。
4.從實踐中提出問題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自覺的把學到的物理知識與親身體驗到的事物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進一步產生認知上的沖突而發現問題。可以結合新教材中安排一些探究性課題,例如:運動場上的物理,廚房裡的物理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一個去探究,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比如在探究運動場上的物理時,學生提出很多好的問題:為什麼百米運動員到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為什麼賽跑中裁判不能聽到槍聲記時?等等。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提高他們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5.引導學生再生問題
新的知識點形成後,它還可以繼續發散、深化,使知識得以遷移、發展,從而對學生的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產生並解決新的問題。教師要在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選定合適的遷移點和發散點,設計開放性的練習,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深層次的方法和思路或產生新的問題。
例如在學完壓強知識後,圍繞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兩個問題:①在田間勞作時,為了使拖拉機不陷進地里,我們應該怎麼辦?②在用按圖釘時,怎樣做才能更容易按進去?問題一出,就會使學生積極參加,各抒己見,得出多種方法。這樣既讓學生鞏固了知識,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習不斷深入下去。
三、對學生問題的評價方法和方式
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掌握一些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方式。首先,應該評價提出問題表達是否確切,用詞是否恰當;其次,學生的問題是否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能否補充問題的必須條件,落腳點是否清晰,方向性是否明確;最後,是否具有探究價值,即問題有一定的深度,能否用已有的知識給予探究。
評價方式可以是教師直接評價。教師針對實例不斷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提出問題越來越科學,質量越來越高,同時教師的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還可以是學生間的相互評價。這種有學生參與互評、自評、和教師的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有利於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如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也可以是有待於進一步探究的評價。在學生所提的問題中,有一些受到課堂時間、學生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無法當時得到解決。教師可以在此時因勢利導把問題留到課外學生去探究,問題在學生的心理留下了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學源與思,思源與學」,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提高學生挖掘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提問能力,既能促進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利於教師適當調整教學節奏,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是只關注掌握知識結論,更注重學生對知識過程的理解,堅持學生活動的互動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個主動探究,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發生和認識其內在聯系,建立良好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❷ 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去發現和探索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我們在研究性學習課堂中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造就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需要有創新沖動,善於發現問題是產生沖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意義甚為深遠。
現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民主氛圍,讓學生敢問
在探究式學習課堂上,學生如果缺乏問題意識,就不可能觸動他們的思維因子,思考和感悟自然無從談起,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使學生敢問。但是,處於初中階段的許多學生普遍存在這種心理: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淺顯、幼稚而招來譏諷,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引起老師不悅,所以大多沉默對之。長期的沉默,學生的思維自然活躍不起來,頭腦里的「問題」便越來越少,最後幾至湮滅。加之課堂上,教師和教材的權威地位如泰山壓頂,常常使學生高山仰止,卻步雷池。教師則更多以教為惟一中心,以中考為最終目標,完全忽視學生對文本學習的情感,致使學生根本無法真正參與學習。這一系列作為,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問。我個人多年中學,學生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害怕答問,一旦老師問到自己,即使勉強站起來,也大多低頭塞語;城裡的學生也只是性格較開朗些的敢提點問題,大膽主動者極少。對這種現象略加考察,普遍的情況是學生怕老師,有的則是學生怕學生。因此,給學生創設真正寬松和諧的民主課堂,真正做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至為必要。
課堂中的師生平等,應該是教師以參與者的姿態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索、交流,而不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在課堂上應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個性以及他們各自的哪怕是極為細小的創造力。課堂上無論學生提的問題多麼膚淺,多麼幼稚,甚至離題萬里,也不要簡單予以否定,都須給予熱情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引導他們再認識,再發現,再創造。在這種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維的空間自由馳騁,逐步做到敢於思考,勤於思考,勇於提問,善於提問。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多問
學生有了疑問,還應該使學生把問題問出來,求得答案。但在現實的教學中卻發現,大多數學生不是沒有問題,而是不願意問問題,結果使得問題胎死腹中。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對問題麻木了,不但不努力尋找「是什麼」,而且也懶得思考「為什麼」。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問問題呢?羅傑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專家分析認為,學生不願提出問題,主要是學生的提問,表達受到各種限制,可能還會招致教師的指責甚至挖苦、批評,於是因怕給自己惹麻煩而不提問題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因此,要讓學生敢問、愛問,必須清作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的「問」營造氛圍。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習者。教師不是什麼都知識,教師傳授的知識也不是都正確。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自己和材料,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自己共同探討。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想不到的「高見」,要及時採納並給予充分的肯定。
其次,要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是要創設寬松、安全的環境和氛圍,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傳授知識的無聲媒介,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張揚個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質,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三、立足創新,開掘文本,讓學生會問
每個學生都是以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為背景,來建構對新事物的理解的,所以在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課文會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時,教師應以創新為指導,開掘文本,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果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較簡單,就應讓學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實閃耀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值得探討,教師就應首先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並以此為契機,點燃全體學生的創新之火。
(一)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自己必須有問題意識。現實中,不少教師自己就缺乏較強的問題意識,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教學活動中,他們人書一體,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學參考資料的代言人。教師沒有了質疑的習慣和能力,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成了奢談。所以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師必須先行一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糾正對學生問題意識理解的誤解。在部分教師的觀念中,認為課堂上多提問
❸ 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摘要: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面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的需要,數學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學會深入思考,發散思維,為創新精神做基石。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敢問到愛問再到善問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
關鍵詞:問題意識、敢問善問、創新精神
有了問題才能產生學習,沒有問題學生就難以激起求知慾,自然不會深入思考。現在教學方法使學生一味的去解決問題,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靠的是學習的數學理論公式,提出問題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提問中獲取新知呢?
一營造敢問、愛問的學習環境
學生在提問時往往受到心理素質、語言表達、知識積累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在站起來之前害怕提問不好被老師嫌棄、被同學嘲笑,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視角看問題,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問題,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下,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講解中增加趣味,提高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慾,不要總問還有哪裡不會,應該用贊許的目光、專注的神情等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在學生大膽提出質疑時,無論正確與否,都給予真誠的表揚,這樣在學生中樹立出愛問問題的榜樣,或是給予獎勵的方式,然後再詳細解惑或者引導學生提出問到點子上的問題,潛移默化的教授如何問問題,來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消除了學生的畏懼心理,更讓他們打開思維,理清思緒。
二互動教學,培養問題習慣
教師的教學設計有助於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採取互動教學,日積月累使學生養成提問的習慣,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從多種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過多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往往按部就班的講解分析理論知識,這樣的課堂就讓學生失去了創新的空間,而且一般都是教師設計一些問題由學生作答,學生被動的作答參與不到學習活動當中去,這樣的教學流於形式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設置有效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且有疑可問,例如將生活題材引入數學教學中,在講解應用求解時可以用時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足球賽事等來做例。有的時候學生認為都懂了問不出問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重點問題來問學生,或者採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互相答疑解惑後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亦可專門設置課余時間作為答疑時間來請學生們積極提出問題,每周兩到三次從而養成提問的習慣。
三教會質疑的方法,使學生會問
教會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首先教師要善於問才能啟發學生會問,在備教案時,多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而教師的提問也要有趣味性,以免過於機械使學生感到乏味。
1.從課題中發現問題
對於不懂的知識產生了疑問,就直接問出自己弄不懂的,將最基本的知識弄通弄懂,在理解了原理之後與生活實際想結合又想出了什麼新的發現,這都要通過教師從旁輔助以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走上正軌從而拿到新課題時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課題本身切入,在看到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時,第一反應出的疑惑是什麼,引導學生從基本處著手通過一個個自問來弄懂知識。而在通過這個知識聯想到另一個知識點,這種舊知向新知的遷移過程中,學生發現了怎樣的內在聯系與問題,在教師沒有解惑之前他們自己會有怎樣的想法,如何舉一反三來學習更多的深層次的內容,這樣一步步引導下來更有效果。
2.從反面處發現數學問題
在正面研究了問題之後,教師可以運用逆向思維來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從事物的反面來思考,讓學生發現問題,從而敢於質疑。有時候當學生們面對這個問題局限在了固定模式當中時,教師通過舉例來提示學生從反面進行推論,這樣跳出以往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尤其是在進行假設論證的教學活動中,以此來引出課題。
四注重評價,激勵學生問問題
學生提問後,教師的評價是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是對問題的深刻分析,讓同學們理解到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注重評價以學生為主體,建立起師生互評的學習體系,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精神。一方面,通過提出問題來深刻學習理論知識,讓積極質疑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進教室。另一方面,在課堂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以更清晰的分析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對數學學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不可過於公式化,對學生都是千篇一律的評價,要因人而異體現出個人特色,也不能不切合實際,過度表揚以避免學生驕傲自滿,也不必太過權威,造成學生心理壓力,適當帶有真情實感使學生更有動力。
總之,「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當今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提不出問題的數學課是沒有效果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來改善教學
❹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能力集中體現在解題能力上,因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常常被忽視,這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也不符合當前物理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 不會提問就不會創造,任何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開始。物理新課程標准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而問題在科學探索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科學探索的出發點和動力,如果學生不能發現問題、不能提出問題,科學探究便無從談起。 問題簡單而言是指對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不理解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可通過同學間的討論或請教老師即可解決,它對學生掌握知識,打好基礎,學會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 1.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要讓學生張口提出問題,就應該讓學生懂得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此,教師應當向學生講明主動提出問題的好處,還可以舉一些名人和同學中由於善思好問而取得成就和成績的例子,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 2. 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願問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指導者、引路人和合作夥伴。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不能提出問題,取決於是否有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是否有一個質疑誘思之境,只有在良好的問題情景中,學生才有可能在思維中提問,在提問中思維,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做換位思考,要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能引起爭論的問題,或一些能將認知步步引向深入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強烈求知慾望,引導他們去刨根究底。 問題的設計難易要適度,切合全體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特點,是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聯系實際,在具體情境中產生的問題,是真實而鮮活的問題,由於問題情境具有現實感,易於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講課過程中由老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去思考,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第一步。� 3. 鼓勵學生,讓學生敢問 一開始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能力時,要注意保護和促進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多數學生還未養成發問的習慣,擔心自己提出的太簡單,怕提錯了問題被別人笑話,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除了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提出和探討問題的氛圍,還應鼓勵學生對所學的大膽提問,對學生的好問、怪問應持肯定的態度;對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對他的這種勇氣應予以鼓勵,然後再幫助其分析,這樣有利於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調動其積極性;對好問而又抓不住要點的學生,則要耐心引導;對提出好問題的學生,應鼓勵其大膽創新。 由於學生的差異,提出的問題參差不齊,教師要以鼓勵為主,但是並不是不加評論,而應體現教師應有的價值導向,讓學生明確哪個問題更有價值,有利於提高他們提出的問題的質量。教師要善於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找出閃光點,可以採用抓典型、樹榜樣的辦法,通過開展最佳問題和最佳提問人最佳創意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由被動提問逐步轉向主動提問,並養成習慣。 課堂上,鼓勵學生相互提問,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更多地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切磋,讓學生共同參與,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4.提供必要的時空,讓學生能問 教師經過一階段的"問題意識"的誘導後,就應逐步轉向由學生自己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課往往追求講"細",講"透",講"深",把學生可能犯的錯誤一一告誡,把課堂設計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以說教師將幾乎所有問題"都講到了,學生哪有問題可想可問,教師講述再細再透也不能包辦學生的學習思維。 要讓學生自動提出問題,就必須給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提問的時間和空間。提出問題首先要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必須通過學生的思考才能完成。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縝密的思考就沒法完成。在主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留有餘地、不要意猶未盡,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疑惑,留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去想像,去研究,迫使學生自己去琢磨、去消化、去吸收。 其次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徹底拋棄阻礙學生發展的題海戰術,給足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時間,在學習每節新課之前,可要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以及預習的重點,事先設計好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挑選一些好的問題讓學生互相探討,對於好的問題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激發他們積極地思考。總之,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 1.教師首先自己要有問題意識 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背後盡管原因多多,但教師的影響總是第一位的。如果教師自己不會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中充滿了大量的是非問與填空問,受這種無意義、無價值問題的影響,學生也很難有問題意識,提不出好的問題,因而問題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先行一步。 2.重視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生傾向於接受已有的結論,而很少去追究知識的來源,更少對課本或權威提出質疑,這種被動的思維傾向限制了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形成,致使學生不關心所學知識的來源,缺乏深入學習的內在動力,約束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是敢於質疑的精神,學生對所學知識主動質疑,就能提出問題。在自學的過程中,只有具有質疑的意識,才會不斷地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學效率,只有具有質疑精神,才善於從身邊的各種現象中發現問題而提出問題。 批判性思維是問題意識形成的一個核心要素,我們應有意識放開手腳,引導學生大膽反思與批判,教育學生要相信真理,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在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利用物理學史來說明物理學的許多重大發現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維基礎之上的,如: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關於力與運動的關系的質疑,奠定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基礎;盧瑟福通過對湯姆生原子模型的質疑,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玻爾從盧瑟福原子模型中發現的問題,導致了原子的量子模型的提出。同時應告訴學生,只要敢於懷疑,大膽探索,人們就可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3.改革評價體系、抓好試題的改革 長期以來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單一,即以是否會做題和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必須倡導評價模式的多元化。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這個主體參與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學生提問的情況如何。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徹底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重構好孩子好學生的標准,鼓勵學生敢於大膽提出問題,利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堅持把學生提出問題的心理體驗和提出問題的思考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改革單一的書面考試的評價方法,重視形成性評價,對那些敢於大膽提問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並將提出問題的能力納入學生的學業評價。 其次要搞好考試改革,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改變以前考試題型的單一性,恰當出一些開放性試題、探究題,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檢驗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例如:(2002年山東青島市中考題)我們知道在雷雨天,先看到閃電,然後聽到雷聲對此你能根據所學的知識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這樣的探究型試題是近年來中考物理命題的新題型,它主要考察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這體現了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4. 開辟第二課堂,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 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課外物理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最好的方法。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愛好和知識水平,選擇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的一種學習模式。學生從選題開始,到搜集資料、確定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直至最終形成階段性成果(如小論文、研究報告或小製作等),整個過程無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探索和對科學研究的切身體驗。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使學生通過研究性課題的學習學會如何從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生產中去發現研究課題,學會如何充分發揮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能力,去學習和研究自己還沒有學習過的知識,如何通過參觀、訪問、查資料、實驗、上網等手段,取得研究的成果。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極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的能力。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物理教育家韋斯科夫說:科學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 、公式、名詞。科學是好奇,是不斷發現事物和不斷詢問‘為什麼,為什麼它是這樣的?’科學的目的是發問,問如何和問為什麼。它主要是詢問的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獲得。所以好的教師不是講得學生沒問題可問,而是啟發學生提出深刻的問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我們教師應該從日常教學中做起,重視對問題意識的培養,以適應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
❺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開發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物理教學中普遍關注的課題。關鍵點是創造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好奇心,點燃創造思維的火焰。
1、引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積極認識世界的內部動因,如果把學生的好奇心轉移到探求科學知識上,好奇心就升華為求知慾,成為主動 地追求知識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積極創造情境,利用各種條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好奇、好疑、好問,當學生的思維活動或結論超出了教師所設計或期望的軌道時,不要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模式之中,而應引導學生在課上或課下繼續審視其觀點。
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思維或個始終處於活躍狀態。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了,又與生產和生活緊密相連,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利用教學儀器做實驗,或引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講中外科學家創造發明的故事,或搞各種活動都能引起情境,把學生 引入奇妙的世界,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熱情。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每節課的教材特點,突出知識的形成及抽象概括過程,鋪設學生的思維路線。
2、強化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
物理概念,規律是物理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重點要強化其形成過程。這是因為學生在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中要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歸納和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在這些思維活動中發展自己的認知能力,從而理解對所建立的概念和規律的真正內涵和外延。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設置階梯,化解難點,可以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高潮,化解難點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選擇有效的途徑,如藉助實驗室實驗,以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來形象類比,分散難點,鋪設問題台階等,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步深入。
3、利用習題培養學生思維
做習題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可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題目的潛在功能,恰當地對題目進行延伸、演變、拓廣,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最佳狀態,以適量的習題量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有人曾這樣比喻:如果把知識比為「金子」,那麼良好的思維方法就是金子的「開采機」。因此,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教師啟發思維才不是一句空話,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中學時期是學生思維活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是形成良好思維方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注意娃娃決教材中所採用的思維方法,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規律,有意識的進行思維方法的傳授。學生一旦掌握了思維方法就會大大增強其思維的科學性,會更有效的理解、鞏固和運用知識,並提高主動學習的水平。愛因斯坦就曾論述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品質的重要性,他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在這方面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❻ 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始終提倡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從而體現物理這門課程的價值。如何有效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廣大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著手,讓物理實驗教學的價值得以體現,並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物理實驗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自然科學。物理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對「物」進行實驗、歸納和總結,得出它的「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物理教師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通過學生對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物理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設計一些物理實驗,並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和研究,並進行操作、實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激發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感受到物理實驗所帶來的樂趣。
二、重視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學,提
❼ 如何培養物理思維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整合思維
根據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大致可分為下面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藉助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景;使實驗有了明確的目標;產生懸念,以檢驗假設是否正確,認為中學階段可採取分階段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的策略,讓學生逐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思維習慣;簡易方便,可見度大,以便進行大膽地猜想,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例子比較多,教師應綜合各式各樣的問題,略加篩選歸納、結論等綜合性的探究技能、時間等測量工具、通過報刊、網路收集和處理數據等簡單的探究活動,以及介紹一些科學史上的探究範例,以訓練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所需的基本技能,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本節課的內容無關、設計的實驗甚至荒唐可笑,教師決不可嗤之以鼻,而要積極鼓勵學生的「異想天開」,至少要保護學生的這種積極性。其實,教師可以反問:難道這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讓我們用實驗來驗證。[NextPage](二)培養學生大膽地猜想和假設能力提出猜想和假設是探究的核心,尋找規律性的東西,並將實驗結論與自己的假設猜想進行比較。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往往只重現象,效果明顯;演示過程中要講解指導,只要細心觀察和思考、簡單小製作。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可以流動,且沒有一定的形狀,因此,還需要再次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方法都是有限的,從探究的角度來看,實驗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接獲得事實證據。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這時,學生自然就想到了必須通過實驗途徑來解決問題。此時教師如果立即讓學生去設計驗證的話,學生往往會面對眼前的器材感到茫然,可能出現思維的斷層,有的學生草率地應付過去,到時人雲亦雲,或者指向性並非唯一時,應地運用猜想,要盡量符合低成本實驗的思想,為原子核的發現奠定了基礎。猜想決不是胡思亂想,其根本點應該建立在實驗現象上,因此,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不必贅述。3、通過陳述故事的方式引出問題。在講述「浮力產生的原因」時,教師可講述俄羅斯「庫爾斯克」潛艇或中山艦沉沒和打撈的過程,使學生了解到並不是只有實驗室中的高精儀器才能做實驗。例如,對於初二年級的學生,讓其學會使用長度,來源於生活,一個電子發音器來演示。課外預習時,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一些實驗器材,對課本的實驗進行改裝、初級階段在此階段,考慮到低年級的學生知識能力有限,主要安排一些觀察。設計什麼樣的實驗呢,當實驗無法得到相應的數據或現象時,應提醒學生檢查實驗有無錯誤,或者實驗本身無法獲取的,應讓學生通過網路等其它途徑獲取。同時引導學生根據現象找出本質,此前學生還沒有達到能夠完全由自己來探究問題的水平,而發現問題和找到症結所在是探究賴以進行的前提隨著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一根細長線,維持了動機的強度;啟發直覺思維。當學生的猜想五花八門,師生「沉浸」在許多問題的氛圍中時,如在驗證單擺的周期時,提問學生能否用生活中的小器材來做此實驗,有個學生拿出一個跌打葯丸空殼,並不是科學家才能做實驗,通過實驗條件的變化來判斷探究的問題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探究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深蒂固,而探究教學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應時刻提醒學生關注實驗現象,那麼,氣體對處於其中的物體會產生壓強的作用嗎?如果氣體也可以產生壓強,這種壓強又有什麼特點呢?是否和液體一樣遵循相同的規律呢?5、以常見的思維定勢引出問題:使問題進一步明確化,幫助學生獲取有用的信息,並從中引出問題、解釋數據、提出假設,或者是完整的單因素探究課題。(四)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測量、繪制圖表,發現大部分粒子被散射,而極少部分呈大角度散射甚至180°散射,由此盧瑟福大膽提出猜想,原子的內部可能不像湯姆生說的那樣,注意實驗條件的變化等,讓其能從復雜的實驗現象中去偽存真。例如在演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實驗時,不用課本上實驗器材,我只用一隻注射器。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這就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對如何開展探究教學進行了一些初步探討、解釋數據、作出結論的能力科學家在探究中要花大量的精力收集證據,並以以此為基礎解釋自然界的運行機制。在課堂教學的探究中,證據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可說,在此階段還應培養學生大膽地猜想能力,然後正式提出和本課有關的若干問題。(三)培養學生實驗動手的能力實驗是探究能否真正完成的關鍵,才能為以後的探究打下深厚的基礎。如當盧瑟福和他的學生用α粒子轟擊原子的時候,並了解探究的基本過程,同時培養其學習物理的興趣,是「導」,不是「灌」。教師絕不可把實驗過程徹頭徹尾地講述一遍,然後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操作,事倍功半,課堂效率低下,使學生認識探究的內涵。(一)、培養學生發現並提出問題的能力當然。當問題不夠具體,學會畫全班的身高、體溫等直方圖,他們極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以激發和維持實驗動機的時候。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設計表格做好實驗記錄,這樣就「剝奪」了學生自行設計的權利。如教「大氣壓強」時,有了假設和猜想作為鋪墊、原理和實驗步驟,原子的大部分質量可能集中在很小的核上,有了這樣的假設和猜想之後、一支鋼筆、水和細沙來做此實驗。這樣讓學生感到「瓶瓶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樂趣,感受到實驗貼近於生活,教師給予一些指導,以重點訓練學生提出問題、通過簡單的實驗等收集數據。4。在此階段,學生的知識、能力,忽略數據的處理和規律的得出,證據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的關鍵所在,有了前面篩選出來的問題,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有力物體就運動,沒有力物體就停止運動」這種思維定勢在學生的大腦中根深蒂固。教師可以適當穿插「假說和猜想」和許多重大發現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體味認知過程的甘苦,深知每一個物理規律來之不易,從而培養學生收集數據、解釋數據、作出結論的能力。(五)培養學生交流評價的能力交流評價是當今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家就是通過交流評價把自己的研究情況告訴別人的,以獲取反饋信息並加以不斷修正。因此在交流中可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評價中培養學生之間的互信精神。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定成果之後,很想把自己設計的「產品」推廣給其他同學,得到其他師生的評價。有的小組動手實驗能力較弱,思維相對滯後,他們也想知道別人是怎麼完成的,是不是還有比自己更先進的方法。總之,學生都有被評價的需要。此時,教師應抓住這一課堂心理特點,適時地讓學生把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的體會以及實驗後得到的結論相互交流、討論。通過讓學生自評、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有時甚至請校外專家來評,培養其交流評價的能力。課堂上由於受接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問題不一定能徹底解決,同時對課堂問題的引伸拓展、深入探討還會引發新的問題,需要留在課後讓學生反復思考、甚至實驗驗證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遺留」一些富有思考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給學生,使教學延伸到課外,把探究問題的創造性活動引向深入,形成「餘音繞梁」之勢,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的問題走出教室。形成階段是形成學生自行探究能力的關鍵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採取因材施教的原則,放手優等生,指導中等生,幫助差生,使探究教學能全面開展。三、提高階段在學生對探究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教師就可安排有關控制變數、建立模型、設計實驗等難度較大的活動,包括完全的和開放型的探究,以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變壓器」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帶進實驗室且沒有讓學生帶課本,只是說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至於電壓、電流與原副線圈的匝數關系教師隻字不提,完全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進行探索。這是個要求較高的探究課例,在一個等式中存在四個變數,要求採用控制變數的方法進行探索。學生當然想到牛頓第二定律的探究方法,選用交流電壓電流表、可讀線圈匝數的變壓器和電阻箱及學生交流電電源等器材來進行探索,自行設計表格,整理數據,從數據中得出規律,與同組同學進行比較交流,與自己的猜想進行比較,此時教師介紹課本上的結論,讓學生進行比較。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僅進行宏觀調控,處理好探究活動所花時間與教學進度的關系。教師只有在學生的提出的問題發生較大偏差、猜想完全離軌時,才給予適度的點撥、啟發和評價,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調控學生思維程序,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索,升華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和自我評價能力。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一些開放型探究課題顯得尤其重要,更應完全放手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以培養,探究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後繼學習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形成。三個階段教學中,初級階段是基礎,形成階段是關鍵,關繫到學生能否真正形成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提高階段是提高和創新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的學習習慣。總之,教師在探究活動的安排上,應當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發展過程,數量也應該考慮由少到多,使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切忌搞「一刀切」。如果只是為了探究,不講方法,不遵循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只能適得其反,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違背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與此同時滲透物理思想方法。讓學生在觀察體會物理實驗應該如何進行,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大家知道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會產生壓強,而氣體和液體相似,生活中隨時會有物理問題,以後的實驗探索都要圍繞著猜想進行,因此,如「揭開色彩的奧秘」一節內容,問:雨過天晴的彩虹為何是彩色的?2、藉助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這時教師又要發揮「導」的作用了,並且有些是我們能夠解釋的。只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掌握了這些基本技能,了解了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適時介紹一些科學史上的探究範例,如介紹伽俐略觀察教堂的吊燈而發現單擺的等時性原理等,讓學生了解到物理知識其實就在我們周圍:科學性、通過類比等方法合理地將學生當前無法解決的、需用將要學習的知識來解決的問題引出,提供給學生思考,以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學生便躍躍欲試。猜想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另外,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所選的實驗器材要盡可能取自於生活實踐中比較常見、相對容易得到的器件,有的可能是玩具、廢舊物品等等。點撥一下,並把實驗設計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滲透給學生。切記,科學發展本來就是如此,充滿曲折和荊棘,要讓學生體驗人類認識自然的艱辛過程。二、形成階段當學生掌握了探究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能,並了解了探究的基本過程以後,可以給學生安排探究課題的某一部分,如實驗目的
❽ 淺談怎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方法:一、心中有愛,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講課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物理知識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優化課堂設計與過程。四、了解並研究學生的學情,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❾ 淺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
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鄒恩寧 摘要:《物理課程標准》提出:鼓勵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實踐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關鍵詞:自主 合作 探究 物理情境 分工 主動探索 接受式學習 《物理課程標准》提出:鼓勵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實踐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怎樣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提出的。它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在物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要求教師善於結合教學難點及學生的實際創設物理情境,對學生形成一種思維活動的刺激,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以獲取新知識。 例如:在講授《超重與失重》時,可以在課前預習中給三個學生每人一個插了四根牙簽的蘋果,讓他們去體會超重和失重的感覺,在上課時說出感受。再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運動電梯中的物體壓在台稱上示數的變化得出超重和失重的條件,引導學生再通過牛頓運動定律得出結論,比較理論和實驗結果。在講授完全失重時可以把普通的手電筒改造一下,里邊裝一段彈簧,豎直放置時電池壓縮彈簧,電池不能跟燈泡組成迴路,手電筒不亮,讓手電筒自由下落時會看到什麼現象? 鼓勵學生課後製作。 在物理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創設情境,如物理實驗、多媒體演示、情景活動、講故事或案例等。通過生動有趣的情境展現、巧妙質疑,不但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誘發學生進入質疑思維狀態,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通過小組分工,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合作學習」是就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成而言的,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它要求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圍繞共同學習任務,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相互支持、配合、溝通、互動,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的集體加工,並對共同活動的成效做出評估。「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非常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的激發,強調學生責任感、合作態度、合作意識和集體精神的培養。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集體性發展統一起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在尊重學生人格發展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 小組分工合作探究是物理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可以使很多分散的結論得到集中。物理學中的許多創新成果及尖端理論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疑難問題的解決常常是很多個體的共同合作。在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究有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在講授《電阻定律》一節時,要研究電阻與其影響因素的定量關系,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實驗探究與理論探究兩種方案。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入手,找出可能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然後用控制變數的思維去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另一組同學通過理論探究,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串、並聯電路的知識,利用邏輯推理來探究電阻與長度和橫截面積的關系,教學中要有效地啟發學生進行邏輯思維。通過實驗與理論的探究,得出結論,比較結論是否統一。 三、通過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探究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是學生在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調查、搜集和處理信息、表達和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提升和發展。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 普通高中新課標提倡探究學習的方式,對教師的智能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形式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與學生是平等交流與對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力探索者。 當然,在學生開展非指導性自主探究活動時,教師要適時地參與引導和啟發,其中一種引導方式是啟發性提問。比如,「同學們以前或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或現象?」「如果換種實驗方法,結果將會怎樣?」「考慮進這個因素之後,你還能得出這個結論嗎?」啟發性提問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教師適時地進行啟發性提問,可為學生提供關鍵性的幫助,可使學生在頗有疑惑的地方茅塞頓開,從而加速探究學習的進展。 例如:在《測電源電動勢與內阻》實驗中,如果採用伏安法測內阻,由於電壓表的分流或電流表的分壓作用,使得測出的電動勢和內阻存在系統誤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電壓表的分流或電流表的分壓作用入手,主動探索,選擇合適的器材,消除系統誤差。 當然,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完全拋棄有著悠久歷史的接受式學習。有些教師由於對《物理課程標准》的誤讀,在教學中一味的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對待任何知識都是探究式學習,使教學方式走入一個極端。其實每種學習方式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也有自己的適用范圍。我們不能因為有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方式,就拋棄傳統的、具有悠久歷史的學習方式,孰不知接受式學習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學習方式。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也不能完全拋棄傳統的學習方式。
❿ 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
先把本質還原於現象,老師要先舉例說明的吧,這樣才會吸引學生,把物理還原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物理,這樣做題目的話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情啦!我覺得舉例說明來教學物理是最明智的!我們物理老師都是這么教的,物理這樣學得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