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課程資源的整合
《北師大版初中物理輔導視頻》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lTnvv9mgHaDyK-kgkhi2og
北師大版初中物理輔導視頻|北師大物理9年級全冊視頻|北師大物理8年級下冊視頻|北師大物理8年級上冊視頻|物理初中2上__第5章第4節·光的折射.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5章第3節·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5章第2節·光的反射.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5章第1節·光的傳播.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4章第3節·樂音與雜訊、第4節·超聲波.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4章第1節·聲音的產生、第2節·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3章第3節·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3章第2節·探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3章第1節·運動和靜止.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2章第3節·探究——物質的密度.rmvb|物理初中2上__第2章第2節·物體的質量及其測量.rmvb
B. 淺談建立初中物理學科資源庫的必要性
淺談建立初中物理學科資源庫的必要性
在建設物理學科資源庫的時候,網路資源是必不可少的,要利用相關的搜索引擎來從廣泛的網路信息中搜尋需要的物理學科資源,尋找和匹配信息化的學習資源,並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以下是我J.L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建立初中物理學科資源庫的必要性之論文範文。
長期以來,我國的物理學科教學模式十分單一,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被尊重,一直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新時期是一個信息化與知識化的時代,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網路科技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學習,逐漸融入教學之中。物理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建設學科資源庫,從而促進學生的物理學習。
1 初中物理學科資源庫建設的必要性
豐富信息、多元教學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材是唯一的資源,因此,物理課堂內容十分單一,教學和學習都顯得十分枯燥。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而且相應地出現許多教育網站。但是從整體上說,這些網站都是無序、混亂的,而且是有償性的,給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帶來不便。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有必要建立物理學科自己的資源庫。
物理學科資源庫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帶來多樣的信息,從而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提供多種信息以及視頻內容。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進步,很多學校已經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還有其他電子彩屏之類的設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充分利用新設備,利用它們整合網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
在利用網路資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本土化,即在結合本地區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利用資源。建立物理學科資源庫就是實現本土化的過程,它可以將適合本地區本校學生實際學習需要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從而滿足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物理學科資源庫可以使物理課堂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共享信息、有效教學 建立物理學科資源庫不是一個教師能夠完成的,它是多個教師在網路資源的幫助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借鑒吸收了網路資源的豐富信息,吸取了教師的成功經驗,是眾多教師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學習的平台,更是師生之間交流的平台。由於它的共建性,因此也具有共享性。
在網路資源的支持下建立的物理學科資源庫可以讓廣大的師生受益,它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並在此基礎上促進了資源的共享。它的`建立讓物理學科超越了狹隘的教育內容,加入師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了學生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享受自主學習的快樂。不僅如此,物理學科資源庫的建立打破了課程內外資源的界線,開闊了教師的教育視野,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使其更加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達到教育目標。
更新信息、促進教學 網路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十分龐大,而且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在網路資源的輔助下建立的物理學科資源庫也具有同樣的優勢。隨著教育的發展,物理教學內容不斷變化,物理學科資源庫的更新有利於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打開學生學習的視野,接觸更多的新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網路資源在不斷變化,同樣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物理學科資源庫。只有不斷地補充新的內容,加入新的元素,才能真正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服務於物理教學。
2 建設初中物理學科資源庫的措施
在建設物理學科資源庫的時候,網路資源是必不可少的,要利用相關的搜索引擎來從廣泛的網路信息中搜尋需要的物理學科資源,尋找和匹配信息化的學習資源,並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學習資源可以由教師提供,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搜索。若是教師提供,那麼要先准備整合好的資料,從而保證提供給學生的資源可以搜索到;如果讓學生自主搜索資源,然後進行主動學習,那麼教師就要積極發揮指導作用,提供給學生搜集目標、查找方法、資源要求等,從而有效避免學生盲目搜尋,節省時間和精力。在教師和學生搜索的基礎上將有效的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為建設物理學科資源庫打下基礎。
在日常的教學和課余時間,教師要注重平時的網上搜索,看到有用的信息要及時下載,只有平時不斷積累,才能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網路是一個大雜燴,不僅信息量很大,種類多種多樣,而且信息質量也有好有壞。因此,在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源信息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學經驗認真篩選,對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加工和整理。隨著不斷搜集和整理,所擁有的資源就會越來越多,但是同時硬碟空間會越來越小,這給積累資源帶來很大的麻煩。物理學科教學資源種類繁多,有很多素材資源,還有優秀的教案、課件資源,因此為了更好地查找與利用,必須對這些資源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編排。
首先,要將獲得的物理學科資源進行合理分類。比如根據資源種類的不同,將其分為物理教案庫、物理課件庫、物理試題庫,然後在每個大種類下再細分出一些小的文件夾,如音頻資源庫、論文和教學資料庫、圖片資源庫等。這樣合理清晰的分類,為以後教師教學帶來很大便利,不至於盲目地在眾多的資源中尋找。
其次,在分類的基礎上建立目錄,目錄也是為了更方便查找和管理。在建立目錄的時候,教師可以建立一個表格,將每一個庫的上下級文件夾的名稱、大小以及位置信息等都錄入表格中,從而為以後的查找打下方便的基礎。
再次,由於網路資源在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也不能一成不變。物理學科資料庫是教師在日常不斷積累下來的,會不斷加入新內容和新元素,所以經常整理是少不了的。在整理中將適應現階段教學實際的內容保留下來,刪除陳舊的知識資源,對於其中重復的資源要核對並刪除,在原有的基礎上以及新網路資源的輔助下,不斷完善物理學科資源庫。只有不斷地更新與完善,才能讓物理學科資源庫始終保持在整潔、新穎的狀態,從而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新資源。
最後,教師要對已經得到的達到一定數量的、豐富的資源進行備份,盡量不要放在C盤;在電腦上保存之後,還要用光碟進行刻錄,在光碟上標清楚名稱和時間、內容,最後將光碟保存起來。目錄文件夾也不能忽視,要將其保存在移動硬碟中,以免資料丟失。
為了方便資源庫的信息更新,教師要收藏日常使用的、經常瀏覽的資源收集網站,對各種資源網站進行整理,從而保證資源的收集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物理學科資源庫建立起來之後,教師可以共享資源,並相互交流使用心得以及教學經驗,從而汲取他人的智慧,不斷地補充資源,使其更加完美,為備課提供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建立相應的平台,將資源庫分享給學生,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C. 如何寫初中物理科技小論文方法
如何寫初中物理科技小論文
如何寫好文章呢要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D. 初中物理有哪些教學資源
一般就是教科書、練習題、老師課件、機構資源這些吧。
推薦一個免費初中教育資源分享網站,學習口袋網。網站擁有豐富的試題、課件、教案等初中教學資源,而且所有的資源均可免費下載。
分享下免費的初中在線教育資源:網路網盤鏈接: https://pan..com/s/1V5gDa-VsrKWmb0DX36KO_A
E. 初中物理備課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備課教案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於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麼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麼;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能夠實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象的解釋,並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准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並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能夠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能夠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麼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麼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後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麼」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能夠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由他們發現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理解,並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於想想議議中的問題,能夠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於我國衛星發射的情況和衛星運動的資料。
【課題】
長度的測量:誤差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長度的單位,對於長度的進率的指數表示是一個難點,但是不宜要求過高,以形成新的難點。能准確使用刻度尺並對使用的准確和錯誤能有準確的判斷。准確記錄測量結果,能在准確值的基礎上估測一位,誤差是難點,講解時不宜過深。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條件較好的學校能夠組織學生觀察動畫或圖片,條件一般的學校能夠觀察課本上的1-1和1-2,使學生得到結論"感覺不總是可靠的,需要實行實際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說明在一些方面測量的決定作用,要注意聯系實際:發射一顆人造衛星,衛星的運動是否正常,就需要持續的各種各樣的測量,並且這種測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課:測量和長度的單位
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測量要有標准,所以長度有單位,能夠引申各個物理量都有單位。介紹長度的單位。
教學中要使學生建立長度單位大小的觀點,條件較好的學校能夠用動畫(自然世界的尺度)、圖形、圖像來協助學生想像一些長度的數值。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聯系實際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出大約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誰的更准確。
學生練習單位的換算和判斷數值的單位,以便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3、新授課: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測量長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觀察刻度尺,說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觀察一些圖形,說明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
學生能夠觀察圖形和圖像素材,或者觀察課本上的1-5、1-6、1-7圖,組織學生討論,並總結出使用刻度尺的准確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零刻度線磨損時,能夠從其他刻線量起;觀察測量結果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同時,學生理應討論不按照準確方法使用時出現的問題。
記錄結果時,要註明單位,並理應在讀出准確值後,再估計一位,教師利用板圖,讀出木塊的長度:准確值是2cm,再估計一位數值,約是,所以木塊的長度是:。
在此基礎上,加上毫米線,此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讀出木塊的長度,對比這兩次的數值,能夠看出測量相同的物體,用不同的精確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能夠再出示一些問題,鞏固學生的准確讀數。教學中要注意養成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
4、新授課:誤差
對於"誤差"的教學,僅僅把握三個問題:什麼是誤差,誤差是怎麼產生的;誤差和錯誤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這三個問題能夠讓學生討論後得出。
因為估讀的數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異,一些環境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所以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而錯誤是測量上的方法錯誤,能夠在測量中改正的,這是二者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是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
查閱關於長度的'一些單位
【活動的組織】
以小組為單位
【教師指導】
1、提供關於長度的一些學史資料
2、不同國家中關於長度的不同單位
3、長度的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的換算關系
【評價】
1、資料來源的豐富水準
2、內容的祥實水準
3、資料本身的豐富水準
一、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學習機械功、功率。機械功、功率是「機械和功」這一章的第二節,是為下一節學習「機械能」打基礎的,同時也是本章學習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礎,更是高中學習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基礎。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義。在學習本節前,學生已經學過「力」、「物體的運動」相關知識,對「力」和「距離」這兩個概念並不陌生。但由於生活經驗的影響,學生容易將生活中的「做工作」與物理學中的「做功」混淆,對費力而未做功的現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過一系列的事例讓學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嗎?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呢?本設計期望通過一系列實驗探究,幫助學生找到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觀察、實驗、討論的過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計算功的大小,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中與功率有關的問題,從中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功的單位。
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單位。
能用公式p = w / t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和方法
經歷比較做功快慢的活動,認識功
率概念的建立過程中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功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
難點: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學資源
1。學生實驗器材:鉤碼、彈簧測力計、木塊、鉛球、秒錶、礦泉水瓶、直尺等。
2。各種做功和功率的圖片、視頻等。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的內容為機械功、功率等兩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
以觀察生活中的實例為基礎,以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教師點撥為基本方法,建立機械功的概念,並能實際測量物體做功的大小;通過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
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是:在學生已經知道功的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測出自己走上樓梯和跑上樓梯所做的功及所用時間,將不同同學測得的數據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學生會發現:不同的人,上樓時做的功不同,所用時間也不同,怎樣才能比較他們做功的快慢?在需要中尋找方法,最後得到功率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功的概念建立。方法是通過列舉一系列的事例,引導學生明確:物理學中的「做功」與生活中的「做工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用了力不一定做了功,在學生知道了功的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舉例並通過討論、辨析,搞清怎樣才算做了功。
本節課的設計力圖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通過活動、討論,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做功」與」做工作」的不同;做功不僅有大小,還有快慢之分。通過學生
實驗、舉例辨析等自主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教與學能達到最佳的結合。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教學流程圖說明及主要環節
活動ⅰ閱讀討論
閱讀活動卡p16上的小故事,討論問題。
閱讀教科書p13「機械功」,建立機械功的概念。
情景ⅰ視頻
觀察描述一些力做功、力未做功的情景。
活動ⅱ 討論
討論做功的要素,知道機械功w = f·s。
活動ⅲ應用
進行活動卡p17活動,通過對表格中實驗結論的分析,體會機械功的含義。
分析例題,鞏固練習。
活動ⅳ學生實驗
進行活動卡p18活動,記下自己兩次登樓的高度和所用時間。
活動ⅴ分析數據
比較自己兩次登樓做功的多少;比較自己兩次登樓做功的快慢,完成表格填寫。 活動ⅵ比較快慢
進行活動卡p18交流與合作,完成表格填寫,尋找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情景ⅱ 應用
一些常見機械的功率。
3。教學的主要環節本設計為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實例,建立「機械功」的概念,體會「機械功」的含義。 第二環節通過實驗,分析實驗數據,感受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七、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引入
1。閱讀活動卡p16小故事,討論
回答問題。
在兩人用力大小和移動物體距離不同的情況下,怎樣比較兩人貢獻大小?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關注「力的大小」及「移動距離」這兩個量。
新課
2。機械功
問題
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觀察、討論
觀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視頻,描述觀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體移動的距離大小。討論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
閱讀
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且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了一段距離,物理學上稱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簡稱做了功。
公式:w = f·s。
單位:1焦=1牛·米
體會1焦的大小。
知識應用
3。應用
問題
任何情況下力都對物體做功嗎?
活動
進行活動卡p17活動,通過對表格中實驗結論的分析,體會機械功的含義。
例題
計算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做功值。
教科書p14例題1、例題2。
布置作業
①教科書p17,1、2、3題。
②學生實驗
測一測自己上樓做的功。設計方案,測量自己走上樓和跑上樓做的功及所用時間,將測量數據填入活動卡p18的活動表格中。
第二課時
引入
1。分析實驗數據
分析活動卡p18上表一中測得的實驗數據。
如何比較自己兩次做功的多少?
如何比較自己兩次做功的快慢?
做功有快慢嗎?做功多的做功一定快嗎?
新課
2。功率
問題
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
結論
相同時間比較物體做功的多少;
做相同的功比較所需時間的多少。
採集數據
任選幾位同學的登樓梯數據,填入活動卡p18表格二中。
問題
分析表格中的數據發現,不同同學做功不同,所用時間也不同,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
結論
比較物體單位時間做功的多少。 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稱為功率。符號為
p。
公式:p=w/t
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w。
1瓦 = 1焦/秒。
體會1瓦的大小。
功率單位的由來
介紹瓦特。
知識應用
3。應用
視頻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功率的大小。觀看汽車發動機、摩托車發動機的銘牌。
例題:
教科書p15例題3、教科書p16例題4。
閱讀教科書p16閱讀材料、sts另一個功率單位——馬力的由來。
布置作業:
教科書p17,4、5、6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准確記錄實驗數據。
水平目標:
1、觀察和實驗水平:初步了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用水平: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備,培養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數據要如實,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理應讓學生養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理應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果時,估計一位,並註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並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本節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理應遵守實驗室的規則,做實驗一般應注意的問題,養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記錄結果時,理應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數據,對於結果要有一定的分析水平。
【課題】實驗:
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
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准確讀數,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則,說明物理實驗理應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度。
2、按照實驗步驟實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准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的規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注意註明單位,在讀數時,理應在准確值後面估計一位數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理應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據後,理應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後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後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理應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後,用板圖協助說明,並在記錄完成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能夠用動畫來展示,也能夠用圖片協助學生想像,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納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准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准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准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知道什麼是誤差,什麼是錯誤並區別誤差和錯誤。
水平目標
1、培養觀察水平: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理解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培養思維水平: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標
養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鍾的時間,理解到人的感覺並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實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並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協助學生分析如何准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於「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系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於「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麼產生,和錯誤的區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於測量部分,因為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理解不足,所以理應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能夠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局限性,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總結出「感覺並不總是可靠的,需要實行測量」的結論。教師能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系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於長度的單位,理應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點,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圖像和一些關於長度的視頻資料,教學方法理應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於准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並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准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後,引導學生勤於思考著重理解,分析准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麼是准確的測量。
關於准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註明單位,理應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能夠了。在准確讀數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和原理。
關於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別,並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初三物理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水平目標:
1、觀察實驗水平: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水平: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並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並聯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並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後分析我國發射的地球同步衛星並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理應多聯系實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水平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並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於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理應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並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於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能夠做評價,最後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能夠使用適當的媒體資料,例如能夠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並回答本節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理解,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