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課教學目的是什麼

物理課教學目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18 17:56:19

㈠ 什麼是物理課

僅供參考---

物理課是中學學科科目。歐洲一些國家的學校從17—18世紀起先後設置。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講述物理的基礎知識。中國中學正式開設始於1902年頒布的《欽定學堂章程》。規定中學堂為四年制,第一、第二學年設物理課。1922年實行新學制後,各年級設置年限、時數有所變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學物理改為從初二到高三連續學習5年,教學時數亦有增加。其教學目標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1]

1942年的課程標准中規定,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常見之簡單物理現象;(2)養成學生觀察自然界事物之習慣,並引起其對於自然現象加以思索之興趣;(3)注意訓練學生運用官能及手技,以增進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高中物理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明了物理學中簡單原理,並能應用以解決日常問題及說明常見現象。(2)注重訓練學生運用官能及手技,以培養其觀察與實驗之才能。(3)使學生略知物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及國防生產之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對教學目的作了規定。



㈡ 高中物理課程的總目標

高中物理課程總目標提出:「學生要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嘗試經過思考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有一定的質疑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物理學的定義與性質:

物理指事物的內在規律或道理。也指一門自然學科。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它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准,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物理學的性質: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㈢ 如何確定中學物理課程目的和目標

初中物理課程目標
課程總目標是使學生:
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
學習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作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
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於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
具有創新意識,能獨立思考,勇於有根據地懷疑,養成尊重事實、大膽想像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關心科學發展前沿,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了解物體的尺度、新材料的應用等內容,初步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2.初步認識機械運動、聲和光、電和磁等自然界常見的運動和相互作用,了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3.初步認識能量、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機械能、內能、電磁能以及能量守恆等內容.了解新能源的應用,初步認識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指物理知識,而且還包含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5.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物理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5.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4.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5.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並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6.初步認識科學及其相關技術對於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貢獻.
7.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㈣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是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觀的具體化,倡導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範式,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關鍵。那麼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怎麼設計?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一

由教學目的向教學目標轉變

1.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的比較

教學目的是傳統教學設計中由教學參考書的編者制定或者由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是根據新課程標准要求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由授課教師制定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

教學目的

1.在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動圖像的物理意義;

②利用振動圖像求振動物體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時刻的位移;

③會將振動圖像與振動物體在某時刻位移與位置對應,並學會在圖像上分析與位移有關的物理量.

2.振動圖像演示的基本實驗方法:

觀察沙擺演示實驗中拉動木板勻速運動,讓學生學會這是將質點運動的位移按時間掃描的基本實驗方法.

3.滲透物理思維方法教育:

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讓學生知道實驗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礎.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級)》楊寶山等,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了解簡諧運動圖像的得出過程;

②知道簡諧運動的圖像是一條正弦(或餘弦)曲線;

③能說出簡諧運動圖像的物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

①學生當堂都能從給出的簡諧運動圖像上觀察判斷出振動的振幅,周期及質點在任意時刻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課堂上學生能從給出的簡諧運動圖像上正確判斷質點運動情況(如位移、恢復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變化趨勢);

③在課堂上學生能根據老師給定的一個簡諧運動(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條件),繪出其運動圖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學生能夠感受用圖像表示物理現象的思想方法;

②學生能夠領悟正弦(餘弦)圖像中的對稱美、簡潔美,增強學習興趣;

③學生能夠自主、積極、熱情地參與小組學習討論,敢於想像,發表自己的意見;

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作者自己擬定).

2.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比較的本質及意義

我們之所以要提出將傳統的教學目的轉化為教學目標,其理由或目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以中學物理課程標准為依據,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根本上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

第二,在設計和規定教學基本要求的同時,給部分學生以充分發展的空間,課程標准只有下限,沒有上限,下限是絕人多數學生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自由發展,對有些問題的研究,學生完全可以超越課程標准。

第三,增強教學設計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有利於教師對照教學目標,檢查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否使學生達到要求。

第四,有利於對教學或者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測量和評價,有利於其他教師、教學管理部門按照教學目標,評估教學效果。

因此,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的不同,其實質就是兩種教學觀、教學理念的區別,具體表現在: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誰?二是課堂教學的歸屬是什麼?三是教師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3.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基本的範式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頒布,我們必須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其中首要的一項就是,要學會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如何科學地制訂並敘寫課堂教學目標呢?

“要清晰而明確地表述課堂教學目標,在敘寫時至少應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既要指出使學生養成的那種行為,又要言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領域和內容,這樣才能明確指出教育的職責是什麼,而且,所用的行為動詞必須能對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徵的行為做出區分,必要時要對行為動詞進一步下定義;內容方面也同樣,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學會解應用題’,等來敘寫”。

根據馬傑和加涅的行為目標理論與技術,結合參考文獻所講,一般認為,一個完整、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四個要素,即行為主體、行為活動、行為條件和行為標准。

行為主體――即學習者――教學目標的設計,其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規范的行為目標開頭應是“學生要……學生應該……”等。

行為活動――即用行為動詞以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如“寫出、列出、認出、記住、辨別、比較、對照、繪制、解決”等。

行為條件――即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根據地圖……看完全文後……等,對條件的表述有四種類型:一是允許或不允許使用手冊與輔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帶計算器”;二是提供信息與提示,如“給出一張中國行政地圖,能標出……”三是時間的限制,如“在十分鍾內……”;四是完成行為的情景,如“在課堂討論時,能敘述……要點”。

行為標准――即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於評測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至少寫出三個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對”、“完全無誤”等。

例如,根據知識分類學習論,“力的圖示”是一節以智慧機能為主要目標的課,這里的智慧技能是利用力的三個性質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概念為給定的受力現象做出圖示,因此,本教學目標可陳述如下:

目標1:能說出力的三個要素。

目標2:對提供的實例,能用力的三個要素來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標3:對提供的實例,能用力的圖示法做出正確的圖示。

其中,目標1是對力的三個要素了性質認識的陳述性階段;目標2是力的三要素了概念少的綜合運用;目標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圖示規則的綜合應用,三個目標、體現了智慧技能學習的層次性、階段性,而且有助於指導學習結果的測量。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二

由傳統的備課寫教案向課堂教學設計轉變

1.傳統的教師備課寫教案與現代教學設計的比較

教學設計是現代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中介與橋梁,與教學改革相伴產生和發展,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過程為對象,為教學實踐提供一種策略、實施方案、或操作規程,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

傳統的教師備課,是以教案為標志的,教案的編制又按照統一的模式突出“三備三寫”,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和寫“學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始終捍衛著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觀念,守著自己的傳統經驗不敢放手,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想,認為“我都給你講了多次,你還不懂?”學生的知識是教師給予的,教師傳授多少知識信息,學生就應該獲得多少知識信息,完全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自主建構,沒有意義的建構,不是有效的教學,有的學校更是將教案統一標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級同學科任課教師之間,要統一計劃、統一內容、統一目的、統一方法、統一評價等,更是把教學活動的主體一一學生放到了腦後,作為一種沒有生命的知識容器,完全失缺了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的足夠關注。

2.倡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導教學實踐的一門教育實用技術,是聯系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設計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其中,教學目標設計又是教學設計中的關鍵一環,課堂教學目標作為課堂教學活動將要預期達到的結果,對教學活動起著導向、激勵、調節、檢測、評價的作用,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只有確定了科學、合理、良好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才有意義,實現有效的教學才會成為可能。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三

由教學目標向學習目標轉變

要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實施,一方面需要廣大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精心設計出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體系,這個目標體系,以學期為時間單位,以一冊教材為內容單位,教師精心設計、制定的,教學目標要細化到每個單兒、每節課,它既包含知識與能力,也包含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每個學校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在教研組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制定出本學校、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在統一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長以及學生的情況,將教學目標更加細化為教學目標的落實打下基礎,在制定學期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防止不顧學生情況的“閉門造車”現象,也要防止片面強調教學個性而由教師隨意制定教學目標的“各自為政”的傾向。

另一方面,應該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而制定的、讓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的結果或發生的變化。在過去,教學目的只有教師自己知道,教學、評估等主動權都操持在教師的手中,現在的教學目標制定出來後,也不能只有教師知道,如果教學目標只停留在教師的備課本上,只有教師知道學生應該達到的要求,而學生本身處於盲目的狀態,學生就不能夠知道自己應該通過學習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就無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和發展,只有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讓學生切切實實明確自己應該達到哪些要求,學生才會掌握自己學習和發展的主動權,教師應該給學生講明學習目標的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指導、跟蹤調查訪談,進行個案研究,督促學生學會利用學習目標,檢查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使他們真正步入自主學習的軌道。

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如何展示,何時展示,既是一項教學技術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此處不在贅述,設計好評價程序和工具,是落實教學目標、檢測學習目標的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過去,我們將命制試題看成是一項比較簡單的工作,缺乏科學的程序,更缺乏考試後的科學分析和反思性總結,不論是用什麼試題來考試,我們都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對學生評價、排名的最主要依據,而很少有人去質疑試題本身是否科學,更沒有人去研究這套試題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筆者認為,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必須加強評價工具或標準的科學化。

測評工具和程序,應該包括課堂檢測工具,單元檢測工具、期中期末階段檢測工具以及這些工具所測出的結果各占什麼地位、怎樣進行測評、如何分析測評結果等內容,評估工具的設計應該嚴格遵循科學的原則和方法,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使評價工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檢測之後,要對檢測工具進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應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標准差,看到分數分布的離散程度,對教學進行及時的反思,根據試題中具體的題型、題目,進行科學的歸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學的不足,以及今後的對策。

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四

課堂教學目標的操作意義

1.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應該達到的最低要求

教師應該在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狀態和能力水平,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絕大多數學生確實能夠達到的目標,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掌握,和過去相比我們要考慮如何適當地降低要求,如果要求過高,學生不能夠達到就會使教學目標落空。

2.教學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

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僅僅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僅僅對所學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只有少數學生能夠達到掌握的程度,許多學生在課後還有一個鞏固、消化、運用的過程,只有經過多次的反復和強化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所以制定教學目標時可以高於本節課課堂教學能夠達到的要求,但是在評價過程中不能用這樣較高的要求來評估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要依照循序漸進的原理。

3.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既全面又兼顧重點

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緯度,但是,由於每節課課程內容的不同,教師本人的特點不一樣,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側重。

4.掌握好目標設計的層次性

有些知識或技能要求學生掌握,有些知識只需要學生理解,有些知識需要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我們要根據每節課的具體情況,精心制定各種層次的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就是要能夠比較准確地說出來、寫出來。一般來說,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重要的物理事實,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准確表達出來:有些具體的物理現象或某些物理概念,只要求了解就可以了。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大致內容,能夠達到再認的程度;有一部分知識,需要學生進行分析、概括、歸納、綜合、梳理線索,這屬於知識運用的范疇,它更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系,強調在知識的加工整合過程中實現創新。

在情感教學目標中,分感受、確立或樹立、培養和強化等幾個等級。感受,就是接受某種情緒體驗,受到耳濡目染;確立或樹立,就是使學生建立一種全新的道德認識或行為;培養和強化,要使學生在已有的道德認識、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生一定量的變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變化,是教學中最難以測量的部分,但是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情、態度和學生的行為、作品等表現出來,可以用觀察法、作品分析法、調查訪談法等進行評估。

5.如何判斷或確定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目標

課堂教學只能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方面,不可能完全達到目標設計的所有要求,所以,必須謹慎地進行評價。

可以進行多次測評,看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教學目標,不僅是課堂教學中要達到的要求,而且應該貫穿到課後的復習以及學生自我發展完善的過程中,有些教學目標,學生雖然在課堂上達到了要求,但是不一定在課後鞏固、掌握;有些教學目標,雖然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掌握,但是,學生可以在課後通過自學、復習、練習而達到要求,所以,我們應該按照科學的程序和標准設計出評價工具,真正使評價工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㈤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利用課堂時間。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初中螞隱仔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後,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了解,並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系實際且應用於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採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悶汪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了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數據分析問題的思路,並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於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攜銀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熏陶,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匯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並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製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於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後,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准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准備,並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台秤等。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的活動課進行兩節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三者的關系呢?

生:三者的關系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ρ=m/v

對於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幾位同學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來解決,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採用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後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後採用抽簽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後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並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迴觀察,並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匯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後,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後,按順序各小組進行實驗方案的匯報並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我們在課下用台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於是我們使用了水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粘貼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後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V水=V鉛球=0.38L

學生甲:根據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牆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製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製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製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匯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m=60.5g。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的體積偏大。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水,讓磚頭吸飽水之後,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磚=V-V水=60cm3-20cm3=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後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採取在磚的表面塗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丁:我在想,我們為什麼不測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後除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於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後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於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於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V糖水=20ml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於水,但是糖不溶於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於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採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台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並計算)V1=40cm3V2=80cm3

V樣本=V2-V1=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於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

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

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示數V2。

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

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於克服困難的態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范,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

2、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

3、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理,並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變數控製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嘗試用圖象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中,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和對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准備】

電源(干電池)、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Α)、電壓表、電流表、學生實驗報告單(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分層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及創設情景

1、播放多媒體課件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調節聲音的強弱。

2、[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是通過什麼方法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學生]:老師是通過旋動音量開關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教師]:你知道為什麼通過旋動音量開關可以改變聲音的強弱嗎?

[學生]:可能是旋動音量開關改變電流的大小改變了聲音的強弱。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進行新課

(一)、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教師]:請同學們先回憶電流是怎樣產生的?電源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源是提供持續電流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再回憶電阻的概念。

[學生]: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水流的大小與落差和阻力的關系猜想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板書]猜想1:「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有關,可能是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猜想2:「電流大小也可能與電阻有關,可能是電阻越小,電流越大。」

猜想3:「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和電阻都有關,可能是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教師]: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科學探究的下一個環節是什麼?

[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台、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麼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麼?(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麼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麼?(分組討論 後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麼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牆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後教師質疑:這是為什麼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後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麼優點?各有什麼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 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麼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會根據串聯、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採用簡單電路的實例、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 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么龐大的建築,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

2、主要內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接電路圖;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後,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①這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於斷開狀態;③接線時,先擺位,再順次連接;若遇到並聯時,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於閉合開關S; ②系好安全帶,相當於閉合開關S1; ③當司機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系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光,請設計電路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並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考並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於「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裡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麼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麼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麼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定,功等於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並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布置作業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後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㈥ 物理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有哪些

㈦ 物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在早些年的教學大綱中提到「中學物理教學必須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和從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以及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要重視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要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中學物理教學應該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中學生能接受的最常用、最基礎的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包括升學和就業兩方面的需要)和參與現代生活打下基礎.

在中學教學中應多穿插一些生活中的一般常識的解釋。因為物理的終極目標就是來量化解釋世界。(法國皮埃爾·迪昂在他的《物理理論的目的和結構》中提出的觀點)而在中學知識中加入一般常識的作用是擴大學生眼界,奠定廣泛基礎,也包括一些在物理學中地位重要、富有生命力而因中學生接受能力有限不得不降低要求只作一般性介紹的知識.例如,初中階段學習的機械運動、機械效率、樂音、雜訊、球面鏡、透鏡、熱機、電動機、發電機、家庭電話、安全用電、原子、原子核、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等,高中階段學習的超聲波、靜電的防止和應用、電磁波、波粒二象性、天然放射現象、放射性同位素及其應用等,都屬於一般常識.這類知識一般只要求學生對事物和現象留下初步印象,知道其要點或大意,在再次相遇時可以加以識別,一般不需要給出定義,更勿須進行推理和論證.
/////////////////////////////////////////////////輕輕家教,你的家庭教師 app.changinge.com

㈧ 試討論物理習題教學的目標有哪些

1.當前的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物理教學的目標過分強調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加之教育評價體系的片面性,導致物理教學中片面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多的關注競賽或升學有望的學生,而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以及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只重視知識的具體結論而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記憶而忽視了聯系實際「只熱衷於題海戰術」的應試訓練,而忽視了物理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功能;只重視解題規律與技巧的教學,而忽視了物理思維方法與科學精神的教育。從而使科學教學中的物理教育退化為赤裸裸的知識傳授,甚至演化為解答物理習題規律和技巧的講練。

2.物理教學現狀與物理課程目標的偏差

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教學應遵循科學教育的規律,這個問題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論都有大量的闡述。我國古代「四書」中的《大學》所說的「格物致知」,就是指從探究事物中得到知識。構建主義的認知理論也強調科學教育要重視探究問題而不只是了解問題的答案;是批判性思維而不只是記憶;是在情景中的理解而不是機械的獲取信息;是促進合作學習,而不是無益的封鎖和競爭、也就是說,只有讓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問題的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達到啟迪智慧、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從而在參與認知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但目前中學物理教學的現狀卻存在著以習題講練為核心任務的現象,在草草的灌輸結論性知識後,以大量的習題充斥物理課堂;以學生在物理習題的演練過程中的頻繁失敗體驗,換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這不論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與物理課程目標有著較大的偏差。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既有升學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也有物理教育工作者自身對物理學本質理解上的偏頗,更有我們對物理教育功能認識的片面性。

二、物理教學與習題講練的關系

物理教學不講練一定數量的習題是不行的,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講練物理習題決不是理解、鞏固和應用物理知識的全部內容,更不是物理教學的全部內容。那麼,講練物理習題在學習物理過程中有著怎樣的地位和作用呢?習題的講練與物理教學之間又是怎樣的關系呢?

1.物理教學不能離開習題的講練

學習物理離不開習題的講練,這是一個毋容置疑的事實。教學中通過習題的講解,使學生學會做物理習題,而學生練習解答物理習題對學習物理有如下幾方面的積極作用。

(1)鞏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規律

學生在新授課上學習了新知識,初步掌握了所學的概念和規律,但在理解上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並不是一次課就能很清楚、全面地理解它們的意義和實質,成為鞏固的知識。同時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是基本知識,只有通過對適當的具體物理練習題的解答和廣泛的實際材料結合起來,才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完善對概念、規律的理解,才能防止在認識上的片面性,對物理知識的表面認識才能深化。

(2)活化物理知識,擴大知識面

學生在通過對適當難度綜合題的解答過程中,有助於知識的活化。由於綜合性的物理習題一般涉及的物理過程較長、情景較復雜,因此要求學生必須靈活運用概念、規律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從而使平時所學的知識變活。對綜合性習題的練習既是活化物理知識的過程,同時由於物理知識和實際材料的大量結合,也是拓寬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的過程。

(3)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①物理定律和公式多用物理量間的函數關系表示,而物理習題一般就是要以物理規律為指導,運用數學工具來解決具體問題。因此通過解題的訓練,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量間的函數關系,了解物理現象間的內在聯系。

②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時,必須做好兩個轉化,即先將物理問題根據物理規律轉化為數學問題;再將數學問題按表達式各量的物理意義轉化為物理問題。學生只有在通過對具體物理問題的解答練習中,才能掌握這種「轉化」的方法,而只有這種方法掌握了,才能談得到具有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所以「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實質就是「轉化」的能力,這是必須靠具體解答物理習題才能達到的。

(4)教學效果信息反饋的主渠道

通過學生解答練習題,師生可以及時了解學習的效果。整個中學物理知識中有許多重點和難點,但這些難點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隨學生的實際經驗、智力狀況和原有知識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變化。所以教師為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就要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理解、掌握情況,這單純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察顏觀色」和簡單的提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通過具體物理練習題的解答,充分暴露出在理解、掌握知識與方法中的問題,使教師能適時地捕捉教學信息,准確地抓住學生學習中問題的症結,才能對症下葯,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學補救,以鋪平進一步教學活動的道路。

綜上所述,學習物理過程中講練物理習題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和反饋教學效果信息方面,有著顯赫的地位,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

2.物理習題的講練並不等於物理教學

物理課程的三維目標要求物理教學在落實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學生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在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物理問題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學習物理領略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體驗探究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培養堅持真理、勇於創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而這樣全方位的三維目標,通過傳統物理習題的講練是很難得以全面實現的。

所以要切實落實三維目標,就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講授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經歷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進行科學探究等認知過程,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參與認知學習內容,通過這樣的認知活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基礎物理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在相互啟發和補充過程中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尊重他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些顯然是通過傳統物理習題所難以實現的。

同時,我們的教學內容也不應只是枯燥呆板的羅列概念、規律或公式,更不應是一些沒有實際背景的模式化的物理習題的演練。「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導物理教學應從學生身邊熟悉的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開始,從常識走向科學、探索和認識物理規律,並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和研究方法與生活、生產實際聯系起來,體會物理科學知識與方法在人類社會實踐中的應用,從中使學生能關心生活、關注社會。只有在廣泛的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才能激發並保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科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並從中滲透科學價值觀的教育。這顯然也是通過傳統物理習題講、練難以完成的教學目標。

可見,要全方位的落實物理課程的三維目標,就必須從物理學知識與技能、物理學研究方法和物理學文化這三個不同的側面來考慮物理教學的內容與教學方法,僅靠大量的物理習題的講練是學不到真正的物理的。

3.大量的習題講練對學習者的不利影響

我們不能以物理習題的講練來代替正常的物理教學。如果過量、過難的講練物理習題,還會對物理教學帶來負面的影響。

(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不到真正的物理

如果過量的進行物理習題的講練,勢必剝奪了學生參與認知物理科學的時間與機會,特別是過量的講練那些模式化的物理習題的過程,將會導致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只是在進行著沒有太大實際意義的演繹或推導。久而久之,物理學在學生頭腦中積淀下來的就只是一些抽象的名詞和符號,使學生只能看見物理學中的「孤立的樹木」,而不能領略到物理學「森林」的美妙與和諧。這不僅會導致學生不能學到真正的物理,就從應試的角度看,由於學生對物理的感覺只是抽象的概念、公式、符號和模型,而缺少理解、應用物理學知識所必須的實際背景、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的支撐,也很難應付千變萬化的物理習題。

(2)繁、難、深、怪的習題,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影響終身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十分鍾情於物理科學的學習,並具有獨特的天賦,這是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然而,他在《自述》中寫到「人們為了考試,不論願意與否,都得把所有這些廢物統統裝進自己的腦袋。這種強制的結果使我們如此畏縮不前,以致我在通過最後的考試後,有整整一年對科學問題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掃興」。那些思辨游戲式的繁、難、深、怪的物理習題就是愛因斯坦所說的「廢物」!面對那些繁、難、深、怪的物理習題,愛因斯坦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的學生呢!

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能否持久,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二是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二者缺一不可。

教學中繁、難、深、怪的習題,通常會使學生飽嘗失敗的苦澀。因此,過量的講練這類習題,將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特別是在沒有讓學生充分參與認知過程的基礎上,盲目的「抓緊時間」進行習題的講練,與其說是讓學生在「實戰」中吸取經驗教訓,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如說是在不斷的碰壁中摧毀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自信心和求知慾一旦喪失,還何談什麼終身學習與探究的興趣呢?

三、如何更好地發揮物理習題的教育功能

既然學習物理不講練物理習題不行,而只注意物理習題的講練又不能學到真正的物理。那麼教學中應如何更好的發揮物理習題的教育功能呢?

1.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觀念,全面理解物理課程的目標

首先,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觀念,不能狹隘的只關注一次升學考試這一角度,而應站在提高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質的角度,理解科學教育的目標和物理教學工作內容。我們既要引領學生去認知物理基礎知識,又要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研究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還要在這些知識的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只有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文化這三個角度全面理解物理課程目標,才能適時、適量、適度的用好物理習題,才能搞好物理教學,才能使學生學會真正的物理。

2.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

要切實全面落實物理課程的三維目標,僅有新觀念是遠遠不夠的,要將新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轉化為具體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有深厚的科學文化底蘊。科學文化底蘊一方面是接受新理念、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驅動力,另一方面是將新理念轉化為教學成果的文化背景與基礎。看似簡單的物理習題的講練,其習題素材內容的選取、進一步深入的挖掘其教育功能,都離不開科學文化素養的基礎。

由於我國傳統物理教育中過分的強調「雙基」,因此現在從事物理教育的工作者在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知識背景和教學方法方面的「先天」不足。這就要求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要面對挑戰,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養。

3.物理習題需要變革,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程目標的需要

西南聯合大學曾培養出李政道、楊振寧等一批大師級的科學家,該校在1939年入學考試的物理試卷中有一道「伽利略是怎樣研究落體運動的」題目。據當年經過此次考試錄取入學,後來為物理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前輩回憶說:這道題我們的得分都不高,但它使我們明白了念物理應該學什麼,怎樣學!而且通過對這道題目的解答和咀嚼,我們豁然領悟,伽利略之前的科學躑躅於泥途荒灘,因而千年徘徊,是伽利略翻越了一道山樑,使科學踏人沃野平川,從此一切都不再一樣,大師輩出,經典如雲……一道題目,竟使我們對物理的理解陡然一新。

可見,學生做題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以及再次受教育的過程。試題不僅承擔著檢測的功能,也承擔著一定的教育功能。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習題的內容與形式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在實際情境下考查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習題,自行車、腳踩式垃圾桶、電子秤、計程車的車票、玩具噴水槍等都成為了物理習題的背景素材,這種習題不僅有助於讓學生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而且有助於引導教學中注重對觀察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還有些題目在考查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體會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改善我們生存條件的同時,也產生了各種負面的影響或存在各種潛在的危險。如以「溫室效應」、「熱島效應」、「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城市建設」等為背景素材的試題,所提供的信息促進教師和學生對生存環境與科技發展關系的思考,促進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社會、科技發展,形成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再如,以我國航天事業為素材的試題,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總之,學習物理離不開物理習題的講練,要使物理習題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發揮且教育功能,就需要正確認識習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把握好習題講練的時間、數量和難度,並不斷改革物理習題的內容與形式,以使物理習題的講練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程目標的需要。

事實上,只有超越應試,才能實現人才的培養與升學深造的統一,才能使青少年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並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㈨ 對中學物理課程教學的認識

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技能、思維能力和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觀點。簡單地說,就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激發興趣,樹立觀點。要實現這個目的,教師就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和選擇最佳教法。教學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認識過程,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它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幫助和組織的重要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兩者間的關系就好象是導演與演員,只有二者緊密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兩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受益非淺,由於接觸的都是活生生的個體,所以真正體會到教學中把握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多麼重要,尤其是現在這個特別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量日益急增,人類社會正走向一個以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和首創精神,以智能和知識為核心的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社會要發展,教育是關鍵,作為引路人的教師更應

閱讀全文

與物理課教學目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3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