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問題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問題

發布時間:2023-06-26 12:00:38

① 誰知道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問

」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同樣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對某一教學內容,教師雖然一堂課中也提出許多問題,但卻忽視了提問的策略,即在提問時對提什麼問題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何提問才有效?為什麼要這么進行提問?不太關注,常常使提出的問題過於抽象化、書面化、形式化,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筆者依據教學實踐,對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作一些膚淺的探討。一、有效提問的涵義關於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的涵義,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有效提問是引發學生心理活動,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橋梁與導航,它將教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又將學生的學習反饋給教師:在Qu:Est教學中認為,有效提問即為理解而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新課程追求的是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新課程課堂評價由注重結果性轉向過程性評價,由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向師生的互動交往,由關注學生回答轉向關注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新課程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問,教師要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學會了建構知識,理解知識、領會知識,運用知識或許還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應該有新的內涵,本文中的有效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發展,實現教學目標,並通過師生互動動態生成新的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二、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分析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思維障礙是怎樣產生的呢?李新鄉等研究者歸納為:其一,學習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制約;其二,學習物理還受學習內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約。由於高中物理知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識的內涵、聯系及其區別,則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思維障礙,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學生學習前潛在的錯誤觀念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干擾,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對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類比不當引起的推理結果錯誤,將物理公式數學造成的思維偏差,將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亂套公式或規律的張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與現有知識水平需要,針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特點,要善於採用恰當的策略進行有效提問,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三、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1.問題生活化策略新課程提倡課程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所謂問題生活化策略是將問題置於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生聯系。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如我們在關於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課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習題:有一輛汽車原來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已知汽車質量m,汽車剎車過程的制動力恆為f,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to,問從駕駛員發現情況到完全停車,共經過多少距離? 若將這一習題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規定不能超過40km/h,有一輛卡車遇緊急情況剎車,車輪抱死滑過一段距離後停止。交警測得剎車過程中在路面擦過的痕跡長度是14m,從廠家的技術手冊中查得該車輪胎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請你來陳述該卡車是否超速行駛? 很顯然,後一種提問比前一種提問有效,它將問題置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時易於理解和接受。2.問題搭橋策略搭橋策略是指教師為了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而採用的一種行為活動。在教學中採用這種策略進行有效提問,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如一位教師在教牛頓第一定律中關於「力與運動」關系的提問教學片斷。教師先演示(1):一輛車(有輪子,正放)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演示(2):一輛車(輪子朝上,倒放)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師提問1:誰能描述剛才這兩個實驗中的現象?根據你看到的現象,你什麼想法?請說明理由。師提問2:(1)與(2)現象中,小車在桌面滑行的距離不同說明了什麼?師提問3:如果將小車放在在水平氣墊導軌上來做實驗,請同學們猜想以下結果會怎樣呢?演示(3):一輛車(有輪子,正放)靜止在水平氣墊導軌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師提問4:如果老師將水平氣墊導軌再加長一點,那小車的運動情況將會怎樣呢?師提問5:如果水平氣墊是光滑的,而且很長很長,同學們推理一下,小車的運動情況又將會怎樣呢?提問6:你現在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有力物體必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將會停止。」這個觀點對嗎?你現在能描述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嗎?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這樣的提問很有效。教師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告訴學生「運動與力的關系」,而是先把這個問題進行分解,然後通過提問層層深入,逐步搭建問題橋梁,讓學生能順藤摸瓜,自主尋求答案,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採用搭橋策略進行有效提問,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取知識,這比我們自己從嘴裡說出來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說服力。3.以「問」引「問」策略哈佛大學流傳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就是要發揮有效提問的這種功效作用。我覺得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最高價值性應該就在於此。這里的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下面是A教師利用科學探究法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條件」的教學片段:在初中我們知道:當一部分導體在閉合電路中做切割磁感線時,就能夠產生感應電流,今天同學們自己親自來研究一下。然後提問:「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沒有另外的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方法呢?請大家選用桌上的實驗器材,兩個同學一組,共同探究利用磁場怎樣才能產生電流。」接著讓學生進入探究階段,學生探究完畢後進行總結分析得出感應電流產生的原因。筆者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這樣的現象,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探究過程,但許多學生因為不會對探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與下結論,有一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寫在在記錄表中,並不是自己探究的結果。也有一部分學生由於時間不夠來不及研究,所以沒有完成記錄表。這種教學生成是筆者不願看到的。不難看出,A教師把課本上的課堂演示實驗改成隨堂探究實驗,在課堂上重視利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注重結論的獲得與描述,這是一大亮點, 卻沒有提出合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具體探究,忽視了誘發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實驗中就會缺乏問題意識,探究的效果不理想。可見,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意義不僅在於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思考,而且還在於它能引導學生敢於去發現、提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最終把學生引上創造之路。創新教育理論表明:學習者不斷地質疑、發現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就得到培養,發現新的問題是問題提出以後所引發的新的價值,因為發現新的問題比提問更富有創造性。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並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評價。當學生還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多鼓勵他們,給予他們信心與勇氣並在方法上給予點撥或引導。如果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由於時間限制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在課後繼續探究。這樣做既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讓他們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功感也會驅使他們有進一步求知的願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將不引領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會容易導致放任自流或做秀的形式主義。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僅僅在於「問」,而更重要是在於採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採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生成新的問題。

② 物理教學中怎麼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也就是由以往被動的知識灌輸轉變為通過學生自主地探索、討論和學習去發現及解決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問題來統領教學的整個過程,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帶領學生合作探究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在鞏固遷移、延伸擴展中再生問題。簡單地來說,就是將「問題」當成是一節課程的歸宿和出發點,將問題教學法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合理科學的探究,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教學目標,而且是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教學方式。可以說,沒有科學探究就沒有物理學。初中物理課堂應當將充足的科學研究機會給予學生,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探究中,可以通過自身的思維得到和掌握知識,發現有關物理學的問題,並且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由任務亦或是問題發展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在自主歸納中獲取知識。這樣,學生既體驗了探究的樂趣和曲折,也培養了問題意識,提高了各種能力。
二、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教學情境並非僅僅是一種思維上的「刺激」,更是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一個知識活動。
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於學生發現問題,並且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在特定的心理場景中將學生引入,不但能夠促使學生集中精力地認知,並且可以促使學生富有感情地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生活中處處時時都有問題出現,而不同的學生又有著其自身不同的感受和經歷,所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想像、體驗、思考和觀察,進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例如,在講「壓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使用鉛筆的筆尖扎手心以及用相同的力用筆端扎手心的感覺,體會輕輕扎和用力扎疼痛的區別,進而引導學生將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出來。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從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以後,就可以按照具體需要,選擇出合適恰當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例如,在講「電磁鐵」時,學生按照所掌握的知識可知,結構相同的一個電磁鐵,往往磁力越大,那麼磁性便會越強,並且會吸引越多的小鐵釘。這時,教師應當提出這樣的問題:電磁鐵所具備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相關?首先可以讓學生嘗試著猜想,有些學生會猜出與線圈的匝數、電流的大小有關等,這樣學生可以發現,線圈匝數越多、電流越大的電磁鐵,其有著越強的磁性,然後引導學生以「控制變數法」來對實驗進行設計,引導他們作出這樣的假設:其一,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與磁性強弱之間的關系;其二,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與磁性強弱之間的關系。將學生劃分成兩組進行設計和實驗。在小組的交流中,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合作學習的群體,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注重創新,發展思維
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也是物理認知機構的構建過程。學生參與的層面主要是學生內隱的思維,初中物理教師不能將思維難度隨意地降低,而是應當始終密切關注,全面地分析學生的思維到底發展至哪一步,有效地保護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和流暢性,最大限度地根據學生具體產生的思維層次和思路,及時調整教學設計,靈活地將教學活動展開,切勿一時興起而和盤托出結論,將學生的地位替代。在三維目標落實的基礎上,教師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第一,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化。藉助於「一題多解」、「一問多答」來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培養。在自主探索的過程當中,通常學生的解答是不深刻、不全面的,在此類狀況下,教師要按照課堂的實際情況,及時地採用以教師為指導的學生分組討論模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解惑釋疑。另外,還可以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由教師設計疑問,讓學生小組回答等,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刻、全面地解答問題。
例如,在講「機械能守恆定律的驗證」時,在探索過程中,可以採用數學方法來進行理論推導證明,還可以通過運用刻度尺、光電門等實驗儀器予以實驗驗證。
第二,深化研究問題。在問題的解決基礎上,注意引導學生勇於質疑,將問題進一步發現。通過「一題多變」和學生自主編題,並且在諸多解決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進而引導學生將問題提出,促使學生在「求異」思維中,促進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而教師在篩選和識別這些問題以後,將更加深刻的問題情境創設出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問題教學法的應用,並且積極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實施問題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③ 在物理課堂中怎樣進行有效提問

一、課堂提問的價值

初中課堂上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既是教學信息的傳播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與合作的過程。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初中物理教學行為,其教學價值主要表現在以幾個方面:

1、
提問作為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互動活動的召喚與動員行為,可以促進學生表達物理學習中的觀點,流露情感,加強學生間的交流,促進人際活動。

2、提問是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調動行為,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心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願望。

3、提問作為學生探究思維方向的重要引導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並對學生的思維方向作適時的修正。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要全面認識和發揮提問物理教學中的價值,轉變以往提問過於偏重認知效益,忽視情感和行為效益的行動方式,強化提問在增進學生物理學習情感、經驗積累等方面的作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及情感需求,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展。

二、怎樣的提問才能打造高效物理課堂

(一)愉悅的問題,能誘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習
創設愉悅的問題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一種與研究未知問題相聯系的情境中,使學生意識到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同時在心理上造成一個懸念,處於「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開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例、實物、實情入手,設計生活情境、謎語情境、游戲情境、故事情境等,把抽象的物理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實際內容聯系起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如教學「溫度計」時,老師適時的給學生出示一個謎語:「閃閃一銀河,風吹不起波,遇熱河水漲,遇冷河水落」。設計這樣的謎語情境,不但能把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起來,使學生處於主動探索學習的狀態,同時還能使學生提前了解溫度計測溫液柱的高低變化與溫度高低之間的聯系,從而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開放性的提問,能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能促進學生全面地觀察物理現象、深入地思考問題,並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發現、歸納問題,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教學「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內容時,在課堂上,老師拿出一根鐵絲,告訴同學們:「這根鐵絲現在的溫度較低,我現在要讓它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同學們能告訴我該怎麼做嗎?」學生會回答用火烤,老師繼續問:「只有這一種辦法嗎?」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探究,最後得出如下結論:1、放在火上烤;2、放在太陽下曬;3、放在熱水中泡;4、反復彎折;5、用錘子煅打。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一起分類、歸納、總結最後得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給出這樣的問題後,學生就會放開思維的去發揮想像力,會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課堂教學中,在培養學生求同思維的同時,不可忽視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的開發,因為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源泉,而開放性問題是培養求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除了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等問題培養學生全方位、多層次探索問題的能力之外,還應設計一些開放題,發展求異思維,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打下基礎。

(三)循序漸進的提問,能夠指導學生進行系統探究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這是一條重要的原理,是說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後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跳一跳」或適當努力就能夠摘到果子。因此,課堂提問的難度應要適中,不宜過難,否則會使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無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從而使提問失去價值。在物理學習中有時會遇到比較抽象或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一下子得出結論難度較大。教學時,我們可以把這些難度大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分解成幾個適合學生回答的「小問題」。這一個個小問題圍繞著同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相互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層次向縱深發展,從而對新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正確的認識。

④ 物理教學中提出問題的幾種方法

一、根據具體情境提出問題 可以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實驗現象和各種資料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1)從現實生活中提出問題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自然生活中各個方面與物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課堂教學中可根據生活事實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分析、去解決。 (2)根據物理實驗提出問題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學的每一點進步都都與科學實驗分不開。物理實驗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因而在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中可提出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總結。 (3)根據資料所介紹的物理現象提問 物理探究不可能都從「鑽木取火」開始,也需借鑒前人經驗,這些現象雖沒有親眼所見,但仍可以深人探討。 二、根據不同物理現象的比較提出問題 (1)在比較兩種物理現象、概念或實驗器材的異同點時提出問題 三、根據具體物理內容提出問題 學習物理的過程主要包括對物理現象的觀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和物理應用等方面,在以上各環節可巧妙設計,適時提問達到預期效果。 (1)對物理現象的提問 對於常見的物理現象,一般可以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問:

閱讀全文

與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3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