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年級物理測量平均速度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並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計算出即可
實驗步驟:
1.分組:每組至少6人或根據實際人數調咐隱螞整,不少於6人。
2.測距離:指導學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記號,並站上一位記時員。
3.指導每組選出一名發令員,一名被測選手,一人負責記錄。
4.一人測量完畢,按順序輪換角色,被測同學也可競走或跑步。
5.指導學生設計數據表格,計算出平均速度。
6.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實際測量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記錄相應數據,老師進行指導。測量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距離可以遠一點,老師可以根據操場的大小或實際情況進行確定。
㈡ 物理平均速度怎麼求
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後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還可以用(V0+Vt)÷2 來計出,此時平均速度還表示通過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但如果是勻變速運動,那麼還有一種公式=(初速度+末速度)/2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大於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推導:
中間時刻Vp,中間位移Vs
Vp=Vo+at}
Vt=Vp+at}Vp=Vo+Vt/2=平均速度
Vs2—Vo2=2a_s=X}
Vt2—Vs2=2a_S=X}Vs2—Vo2=Vt2—Vs2
2Vs2=Vt2+Vo2
∴Vs=√[Vt2+Vo2]/2
又∵中間位置的速度是算術平均,中間時刻的速度是平方平均,由均值不等式可知,
∴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都要大於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2)如何測量平均速度初中物理擴展閱讀:
平均速率在習慣上稱平均速度,但與平均速度卻有很大的區別。平均速度是物體通過的位移和通過該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所需時間的比值。
平均速率是標量,平均速度是矢量,所以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不是同一個物理量。
但在單向的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是相等的,平均速率強調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強調平均速度的方向。
㈢ 八年級物理上冊測量平均速度知識點
知識點一、平均速度
1、如果測出了物體運動的距離s和通過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t,就可以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計算:S=vt
要點詮釋:
1、生活中變速運動比較常見,我們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運動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路程內)的快慢程度。
知識點二、平均速度的測量
1、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停表、刻度尺
2、實驗原理:S=vt
3、實驗過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測量小車要通過的路程S;
(3)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仔槐金屬片的時間t
(4)根據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點纖滲,再次測量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小車從斜面的頂端滑下,撞到金屬片的時間。然後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時的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的.定義及計算
公式:v=s/t
其中s為一段路程,t為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
探究平均速度的實驗,注意兩點:
實驗中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於測量時間;
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於准確測量小車移動的距離。
2、進行實驗(實驗知識點及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①小車的前端對齊起始線,靜止釋放
②計時開始與小車釋放應該是同時的發生碰撞時馬上停表。必須專人操作。正式實驗前應該練習幾次,熟練之後會使測量的數據更准確。
③讓小車走得慢一點,路程適當長一點,則測量的誤差可以小一點。
④小車從斜面滑下時,一定要做直線運動,否則測量的路程比實際路程要小,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步驟:
①調整斜面裝置,保持較小的合適的傾角。
②將金屬片卡放在底端,小車放在頂端。標好起點,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計入表格。
③釋放小車同時用停表計時,到小車撞擊金屬片時停止計時,得到時間t1,記入表格。
④將小車重新放到頂點,重復測量兩次,記入表格。
⑤將金屬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測量三次路程s2和時間t2,記入表格。
⑥由測出的數據,依據公式算出各個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結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實驗結論
①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大,說明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
②小車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於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關系
③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後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據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車後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車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於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組的測量值不同:不是誤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減小誤差的方法:
A、安裝置時,斜面傾角要小一點,但不能過小,過小則小車不動,稍大就會使小車過快,計時不準。起止點距離適當大一點好。
B、測同一組數據時保證起止點相同。
C、測時間時釋放小車與開始計時要盡量同步。
D、對念豎友刻度尺和停表讀數要規范准確。
㈣ 初二物理測量平均速度咋求啊
1、如果是一個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那麼這個運動的任意時刻的速度都相等,平均速度就等於總路程s除以總時間t。
2、如果是幾個勻速直線運動復合而成的直線運動,要分段求解。第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S1/t1;第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S2/t2;第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S3/t3;……;(初中接觸到的直線運動的題型不會超過3段,就連3段的都很少);而如果問整個運動的平均速度V總=(S1+S2+S3)/(t1+t2+t3) !!!! 注意不等於(V1+V2+V3)/3 !!!!!!
3、所有直線運動中,有兩種特殊情況,一個叫做中間時刻速度,一個叫做中間路程速度,這兩種情況都適用上面我講的第二種情況,不信你帶帶看。中間時刻類型的平均速度V=(S1+S2)/(t1+t2)=(S1+S2)/2t 【因為t1=t2】 =S1/2t + S2/2t 【把分子拆開】 =V1/2 +V2/2=(V1+V2)/2;
同樣中間路程類型的平均速度V=(S1+S2)/(t1+t2)=S/(t1+t2)【因為S1=S2=s/2,t1=S1/V1=S/2V1, t2=S2/V2=S/2V2】 =S/(S/2V1+S/2V2)【約掉所有的S】
=1/(1/2V1+1/2V2) 【分子分母通風,同乘以2V1V2】 = 2V1V2/(V1+V2) 。
以上就是初中階段遇到的所有的求平均速度的情況,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