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觸電的原理
觸電或雷擊是由於人體直接接觸電源,受到一定量的電流通過人體致使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甚至死亡。觸電時間越長,人體所受的電損傷越嚴重,自然界的雷擊也是一種觸電形式,其電壓可高達幾千萬伏特,造成極強的電流電擊,危害極大。
觸電,有三種情況,按照從強到弱排列:
1、火線--人--零線。
2、火線--人--大地 例如:從手進去,經過腳出去。
3、零線斷了。火線-用電設備--人--大地 。
(1)如何判斷觸電物理擴展閱讀:
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的整個過程中必須防止自身觸電,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嚴格保持自己與觸電者的絕緣,不直接接觸觸電者,選用的器材必須有絕緣性能。若對所用器材絕緣性能無把握,則在操作時,腳下墊乾燥木塊、厚塑料塊等絕緣物品,使自己與大地絕緣。
2、在下雨天氣野外搶救觸電者時,一切原先有絕緣性能的器材都因淋濕而失去絕緣性能,因此更需注意。
3、野外高壓電線觸電,注意跨步電壓的可能性並予以防止,最好是選擇20米以外切斷電源;確實需要進出危險地帶,需保證單腳著地的跨跳步進出,絕對不許雙腳同時著地。
⑵ 初三物理關於觸電問題
當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與家庭電路當中的火線和零線接通時,自己的身體與大地相聯通,因此構成了閉合迴路,電線中的電流就會從電線導向電勢相對較低的大地,因此你會感覺被電到。這種電擊常在家庭電路中發生,我想應該多加防範和注意。
⑶ 問一道初中物理題: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觸電
接觸到高於36v電壓的情況下,和大地形成通路時會觸電。
⑷ 觸電的物理常識
觸電時注意
脫離電源方法
(1)如開關箱在附近,可立即拉下閘刀或拔掉插頭,斷開電源。
(2)如距離閘刀較遠,應迅速用絕緣良好的電工鉗或有乾燥木柄的利器(刀、斧、鍬等)砍斷電線,或用乾燥的木棒、竹竿、硬塑料管等物迅速將電線撥離觸電者。
(3)若現場無任何合適的絕緣物可利用,救護人員亦可用幾層乾燥的衣服將手包裹好,站在乾燥的木板上,拉觸電者的衣服,使其脫離電源。
(4)對高壓觸電,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或迅速拉下開關,或由有經驗的人採取特殊措施切斷電源。
⑸ 物理:關於觸電的問題
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那木椅子夠不夠乾燥,其二是測試的人,有的人特別敏感,還的有人是心理緊張而的錯覺。如站在乾燥的木椅子上,用手只碰220V的火線,不接觸零線、地線、牆壁、窗框等,是不會有麻的感覺的。
⑹ 觸電的類型有什麼,物理大神請進!
前面所說的一般是指家庭電路低壓觸電類型,後面指的是高壓觸電類型。
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人接觸了火線與零線或火線與大地。
1. 人誤與火線接觸的原因。
a. 火線的絕緣皮破壞,其裸露處直接接觸了人體,或接觸了其它導體,間接接觸了人體。
b. 潮濕的空氣導電、不純的水導電——濕手觸開關或浴室觸電。
c. 電器外殼未按要求接地,其內部火線外皮破壞接觸了外殼。
d. 零線與前面接地部分斷開以後,與電器接連的原零線部分通過電器與火線連通轉化成了火線。
2. 人自以為與大地絕緣卻實際與地連通的原因。
a. 人站在絕緣物體上,卻用手扶牆或其它接地導體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 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卻因潮濕等原因轉化為導體。
3. 避免家庭電路中觸電的注意事項。
a. 開關接在火線上,避免打開開關時使零線與接地點斷開。
b. 安裝螺口燈的燈口時,火線接中心、零線接外皮。
c. 室內電線不要與其它金屬導體接觸,不在電線上晾衣物、掛物品。電線有老化與破損時,要及時修復。
d. 電器該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 不用濕手扳開關、換燈泡,插、拔插頭。
f. 不站在潮濕的桌椅上接觸火線。
g. 接觸電線前,先把總電閘打開,在不得不帶電操作時,要注意與地絕緣,先用測電筆檢測接觸處是否與火線連通,並盡可能單手操作。
高壓觸電
高壓帶電體不但不能接觸,而且不能靠近。高壓觸電有兩種:
1. 電弧觸電:人與高壓帶電體距離到一定值時,高壓帶電體與人體之間會發生放電現象,導致觸電。
2. 跨步電壓觸電:高壓電線落在地面上時,在距高壓線不同距離的點之間存在電壓。人的兩腳間存在足夠大的電壓時,就會發生跨步電壓觸電。
高壓觸電的危險比220伏電壓的觸電更危險,所以看到「高壓危險」的標志時,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線必須遠離高壓線,不能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捉蜻蜓、爬電桿等等。
⑺ 初中物理的觸電有哪幾種
一共家用電源就2根線。零線和火線。零線沒有電,火線有電。火線和地連接就有電,考慮一下有幾種,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觸電關於物理
如果低的話觸電可能性很大,幾乎是必然的。
因為電勢差實在太大。初中的時候還學過在高壓電線桿下走還會有跨步電壓呢,說明電勢差很大,完全可以使人觸電。
⑼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觸電
判斷一個人觸電,有一下幾種狀態:
一、較輕:人體有輕微麻木感,表現無力。
二、較重:接觸部位有燒傷,倒地,抽搐。
三、嚴重:接觸部位有燒傷,暈厥不醒,使人失去知覺,乃至更嚴重就不用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