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實驗中如何層層設計問題

物理實驗中如何層層設計問題

發布時間:2023-07-17 22:48:11

A. 物理實驗都有什麼步驟

一般來說,物理實驗步驟為1.發現問題;2.作出猜想與假設;3.設計制定實驗;4.進行實驗與得出結論;5評估;6.交流與討論。而具體實驗步驟可能會有不同,隨時歡迎追問.

B. 誰知道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問

」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同樣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對某一教學內容,教師雖然一堂課中也提出許多問題,但卻忽視了提問的策略,即在提問時對提什麼問題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何提問才有效?為什麼要這么進行提問?不太關注,常常使提出的問題過於抽象化、書面化、形式化,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筆者依據教學實踐,對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作一些膚淺的探討。一、有效提問的涵義關於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的涵義,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有效提問是引發學生心理活動,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橋梁與導航,它將教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又將學生的學習反饋給教師:在Qu:Est教學中認為,有效提問即為理解而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新課程追求的是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新課程課堂評價由注重結果性轉向過程性評價,由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向師生的互動交往,由關注學生回答轉向關注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新課程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問,教師要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學會了建構知識,理解知識、領會知識,運用知識或許還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應該有新的內涵,本文中的有效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發展,實現教學目標,並通過師生互動動態生成新的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二、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分析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思維障礙是怎樣產生的呢?李新鄉等研究者歸納為:其一,學習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制約;其二,學習物理還受學習內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約。由於高中物理知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識的內涵、聯系及其區別,則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思維障礙,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學生學習前潛在的錯誤觀念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干擾,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對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類比不當引起的推理結果錯誤,將物理公式數學造成的思維偏差,將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亂套公式或規律的張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與現有知識水平需要,針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特點,要善於採用恰當的策略進行有效提問,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三、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1.問題生活化策略新課程提倡課程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所謂問題生活化策略是將問題置於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生聯系。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如我們在關於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課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習題:有一輛汽車原來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已知汽車質量m,汽車剎車過程的制動力恆為f,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to,問從駕駛員發現情況到完全停車,共經過多少距離? 若將這一習題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規定不能超過40km/h,有一輛卡車遇緊急情況剎車,車輪抱死滑過一段距離後停止。交警測得剎車過程中在路面擦過的痕跡長度是14m,從廠家的技術手冊中查得該車輪胎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請你來陳述該卡車是否超速行駛? 很顯然,後一種提問比前一種提問有效,它將問題置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時易於理解和接受。2.問題搭橋策略搭橋策略是指教師為了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而採用的一種行為活動。在教學中採用這種策略進行有效提問,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如一位教師在教牛頓第一定律中關於「力與運動」關系的提問教學片斷。教師先演示(1):一輛車(有輪子,正放)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演示(2):一輛車(輪子朝上,倒放)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師提問1:誰能描述剛才這兩個實驗中的現象?根據你看到的現象,你什麼想法?請說明理由。師提問2:(1)與(2)現象中,小車在桌面滑行的距離不同說明了什麼?師提問3:如果將小車放在在水平氣墊導軌上來做實驗,請同學們猜想以下結果會怎樣呢?演示(3):一輛車(有輪子,正放)靜止在水平氣墊導軌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師提問4:如果老師將水平氣墊導軌再加長一點,那小車的運動情況將會怎樣呢?師提問5:如果水平氣墊是光滑的,而且很長很長,同學們推理一下,小車的運動情況又將會怎樣呢?提問6:你現在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有力物體必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將會停止。」這個觀點對嗎?你現在能描述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嗎?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這樣的提問很有效。教師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告訴學生「運動與力的關系」,而是先把這個問題進行分解,然後通過提問層層深入,逐步搭建問題橋梁,讓學生能順藤摸瓜,自主尋求答案,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採用搭橋策略進行有效提問,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取知識,這比我們自己從嘴裡說出來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說服力。3.以「問」引「問」策略哈佛大學流傳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就是要發揮有效提問的這種功效作用。我覺得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最高價值性應該就在於此。這里的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下面是A教師利用科學探究法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條件」的教學片段:在初中我們知道:當一部分導體在閉合電路中做切割磁感線時,就能夠產生感應電流,今天同學們自己親自來研究一下。然後提問:「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沒有另外的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方法呢?請大家選用桌上的實驗器材,兩個同學一組,共同探究利用磁場怎樣才能產生電流。」接著讓學生進入探究階段,學生探究完畢後進行總結分析得出感應電流產生的原因。筆者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這樣的現象,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探究過程,但許多學生因為不會對探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與下結論,有一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寫在在記錄表中,並不是自己探究的結果。也有一部分學生由於時間不夠來不及研究,所以沒有完成記錄表。這種教學生成是筆者不願看到的。不難看出,A教師把課本上的課堂演示實驗改成隨堂探究實驗,在課堂上重視利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注重結論的獲得與描述,這是一大亮點, 卻沒有提出合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具體探究,忽視了誘發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實驗中就會缺乏問題意識,探究的效果不理想。可見,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意義不僅在於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思考,而且還在於它能引導學生敢於去發現、提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最終把學生引上創造之路。創新教育理論表明:學習者不斷地質疑、發現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就得到培養,發現新的問題是問題提出以後所引發的新的價值,因為發現新的問題比提問更富有創造性。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並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評價。當學生還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多鼓勵他們,給予他們信心與勇氣並在方法上給予點撥或引導。如果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由於時間限制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在課後繼續探究。這樣做既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讓他們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功感也會驅使他們有進一步求知的願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將不引領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會容易導致放任自流或做秀的形式主義。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僅僅在於「問」,而更重要是在於採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採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生成新的問題。

C. 怎樣做好初中物理課堂實驗的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物理實驗的教學改革將是物理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利用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及探索精神。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剖析,並據此設計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 一、更新實驗教學理念,拓寬物理實驗的教學范圍 新課程標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為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未來社會公民服務。新課程標准下,教學的內容要從實驗和觀察、探究和總結、應用與延伸上展開設計;教學形式要從課前的實驗准備、課堂的實驗操作、課後的實驗教學反思和改進、課外參觀、物理知識講座、學具和教具的製作等方面進行設計;實驗教學的評價要結合認識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推理能力、設計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等方面進行設計,同時應增加學生的互評和自評等相關的內容。新課程理念下僅僅靠課本中有限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按統一計劃組織好課外活動,配合和補充課堂實驗教學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例如:利用光學原理讓學生自製望遠鏡或潛望鏡,利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原理組織學生進行拔河比賽。為了減少盲目性,提高課外活動的實效性,我們還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針對教材相關內容,保證課堂和課外的內在聯系;二是要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使活動具有趣味性;三是注意活動的可行性,四是要做好引導、督促、檢查和評價。 二、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構建探究實驗教學模式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轉變觀念,改變「背實驗」的實驗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狀態下形成的物理實驗教學往往是為了考實驗而被迫做實驗,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動性、創造性被剝奪,學生得到的物理知識不完整,實驗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挖掘、探究每個物理實驗中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從根本上去學習與實驗相關聯的物理知識,真正提高他們的實驗技能。不僅教材中的許多實驗過程、實驗結論需要學生學習,其中包含的物理實驗思想更值得學生去品味、去領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知道為什麼做實驗、怎樣做實驗,提高其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的意識和能力。 2.拓寬物理實驗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基本運動形式、相互作用和轉化規律的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通過實驗研究問題,一次偶然的探究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規律。同樣,學生僅僅靠幾堂有限的實驗課,只能暫時記住有限的知識點,不可能進行深入的體驗和分析,更不用說去品味、領悟實驗思想。因此,教師必須打破物理實驗狹窄的時空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廣闊、更開放的實驗空間和時間。學校的實驗室應該是開放性的實驗室,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自主地選擇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 3.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 學生實驗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能記熟某實驗或能熟練操作某實驗,更在於通過一定實驗訓練來提高實驗能力。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大多是驗證性或測量性的,學生往往只限於在觀察教師演示之後,重復操作實驗。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必然無法得到培養。因此教師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應注意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突出學生的實際參與,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認真思考。物理思維能力是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提高和延續,是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與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通過大腦的抽象活動識別問題的本質,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開發和運用低成本實驗,創造性地設計物理實驗類型 新課程要求初中物理課程與教學的目的要面向全體學生,物理實驗教學從內容到形式都要因此而發生較大的變化,物理教師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並結合教材實際靈活設計實驗的類型。 1.利用電器和玩具設計趣味型的物理實驗。 物理教師應該關注和研究如何增加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積累和總結,使趣味實驗系列化、多樣化。電器和許多玩具都是根據物理原理設計而成的,能呈現物理現象,顯現物理規律,其鮮艷的色彩、神奇的現象、巧妙的設計、精美的外觀都牢牢抓住學生的目光,用它們來活躍課堂氣氛,可以起到實驗儀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使學生在好奇中愉快地學習物理知識。 2.利用簡易物品製作生活社會型的物理實驗。 通過物理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物理的教育發展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常用物品和材料有其不同的物理性能,如強度、彈性、柔韌性、硬度、隔熱性、導電性等,可以把它們移植到特定的情景中,讓其內含的物理特性體現出來。 3.運用新材料開發科學實驗。 目前新材料層出不窮,不斷涌現,例如激光筆、釹磁鐵、硅光電池等,這些材料價格低廉,物理特性明顯,實驗效果很好。例如,用激光筆給學生演示光的折射現象;把釹磁鐵在線圈裡來回運動,使發光二極體發光,等等,都具有現象明了、操作簡單的優點。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物理實驗的現象演示、實驗方式的變通、實驗的改進、教具和學具的製作、考試的評價等方面下工夫,使物理教學更加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學更加和諧,效果更佳。

D.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

嵩明縣牛欄江鎮第二初級中學 林祖正 一、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變化過程。好的問題能誘發學習動機,啟迪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所以,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 1、要善於質疑問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師若能創造性地掌握教材,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啟發性、探索性的問題,就會有效地誘發學生思維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課開始恰當質疑,創設懸念,會使學生產生迫切探究的認知心理,激發求知慾望。 2、要善於抓住契機,問到關鍵處。教師要對所提問題抓得准,問的得當,才能擊中問題要害,引發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所提問題質量的高低,發問時機把握得如何,往往能反映教師的知識水平,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對學生的了解程度。要提出具有高質量的問題,且能問到關鍵處,這要求教師必須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所提問題應圍繞教學中知識的重點、難點、銜接點、相近知識的易混點等。且所提問題難易要適度,不僅應接近學生最近思考范圍,而且提問題的方法還應具有良好的藝術性、順序性及邏輯性,問題要新穎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趣味性,才能誘發學生探索思維的積極性。 3、要善於創設階梯型和發散型問題。階梯型問題就是一系列由淺入深,環環緊扣,層層深入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和邏輯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心理,能引發學生探索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散型問題,則是以某一知識點為中心,從不同角度、方位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能從更多的途徑認識事物的本質,使思維的發散性、敏捷性和創造性得以培養。 二、創設實驗情境 1、改進實驗方法,探尋新的途徑,培養創新意識。在物理教學中不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一般都不局限一種方法。如測圓柱體的周長和直徑的實驗、測物質密度的實驗、測導體電阻的實驗等,除書中的實驗方法外,都還有七、八種其它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為學生創設、提供探究其它方法的機會和條件,有意引導學生探究,尋找不同的方法,學生就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找出新的途徑和方法。在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中,一定能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及獨創性得到培養和提高。 2、抓住由實驗現象到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物理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獲得實驗數據後,通過進行分析評估,邏輯推理思維的加工活動,使之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得出結論。這是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但如果把握不當,也不能達到目的。例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關鍵在於實驗後,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比較,進一步的假設推理的創造性思維過程,才能實現認識上的重大飛躍,獲得用實驗方法無法直接驗證的重要規律。但這一關鍵環節,往往有些教師不能很好把握,為急於得出結論,用教者的講述取代了學生的思維,使一個難得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良機喪失。因此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這些關鍵之處,以突出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3、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途徑。讓學生根據問題要求自行設計實驗,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聰明才智,嘗試科學實驗探索的方法,增強科學研究的創造意識。而且,學生學過的知識可以在實驗設計中得到綜合應用,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和提高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三、創設討論情境 教學中適當組織學生討論。如「沒有了摩擦力,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學生通過討論,相互交流。啟發,會使研究的問題更深入,重點更突出,容易突破難點、疑點,使易混點得到澄清,易疏忽點得到強化,使獲得的知識更扎實。通過議論也可充分暴露學生對知識理解認識上的偏差,教師在傳授知識上的不足,能有效的獲得反饋信息,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創設討論情境,學生能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擴大信息交往;可彼此啟發,拓寬思路,引發靈感,有時往往在討論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通過討論鍛煉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敏捷性,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

E. 物理實驗設計的方法

常用實驗原理的設計方法

1.控制變數法

比如,在研究的三個物理量(A、B、C)之間的關系時,控制其中一個量(如 A)保持不變,研究另外兩個量(B 和 C)之間的關系;再如,控制其中一個量(如 B)保持不變,研究另外兩個量(A和C)之間的關系;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加速度、力和質量的關系的控制。

2.理想化方法

此方法為抓住主要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的一種研究方法。

3.等效替代法

某些量不易測量,可以用較易測量的量替代,從而簡化實驗。在「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恆」的實驗中,兩球碰撞後的速度不易直接測量,在將整個平拋時間定為時間單位後,速度的測量就轉化為對水平位移的測量了。

4.留跡法

像平拋物體運動的軌跡、小球落地的位置、小車運動的位移等,採用復寫紙、噴墨水、打點等方法,就能較准確地記錄它們的位置。

5.微小量放大法

微小量不易測量,勉強測量誤差也較大,實驗時常採用各種方法加以放大。桌面的微小形變的測量;卡文迪許測定萬有引力恆量,採用光路放大了金屬絲的微小扭轉等。

F. 物理教學中提出問題的幾種方法

一、根據具體情境提出問題 可以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實驗現象和各種資料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1)從現實生活中提出問題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自然生活中各個方面與物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課堂教學中可根據生活事實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分析、去解決。 (2)根據物理實驗提出問題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學的每一點進步都都與科學實驗分不開。物理實驗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因而在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中可提出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總結。 (3)根據資料所介紹的物理現象提問 物理探究不可能都從「鑽木取火」開始,也需借鑒前人經驗,這些現象雖沒有親眼所見,但仍可以深人探討。 二、根據不同物理現象的比較提出問題 (1)在比較兩種物理現象、概念或實驗器材的異同點時提出問題 三、根據具體物理內容提出問題 學習物理的過程主要包括對物理現象的觀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和物理應用等方面,在以上各環節可巧妙設計,適時提問達到預期效果。 (1)對物理現象的提問 對於常見的物理現象,一般可以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問:

G. 如何進行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如何進行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常常聽學生說,上課聽得懂,下課不會做;也常常聽老師說,我已強調多少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多麼多麼的透徹了,學生還是表現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題時張冠李戴,生搬硬套,表述時邏輯混亂等,不少教師最後得出的結論便是----學生笨!我想,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能夠精心設計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主動性思維而變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從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理想。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好奇心和求知慾都較強,在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針對初中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處理好課堂上引導學生時提出的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意義建構是需要有精心的問題設計為基礎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都需要由精美的問題設計來體現。因此,在物理教學設計中,特別要重視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系、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聯系以及教材前後知識間的聯系,精心設計問題。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問題的設計,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 設計問題 激發思維 突出主體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例如在講解串聯電路的特點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亮度可調節的台燈的亮度(或收音機音量的大小)與什麼有關?(答:與電流強度有關。)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變電壓或電阻。)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答: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我們學過的什麼儀器可調節電流的大小?(答: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答:串聯。)進而提出滑動變阻器串聯到電路中後,各部分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如何?自然導入了新課。這樣設計的問題,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時常表現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問甚至是沖突,可引發學生的爭論,而爭論可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正是這些思想和認知問題驅動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真理。例如力學中「運動員用力一腳把足球踢向空中,這時運動員的腳有沒有對在空中飛行的足球做功?」、「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著東西前進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收到的效果比較理想。教師通過挖掘教材,精心設計,以問題為契機,通過問題的層層設問和討論,不斷激發思維火花,釋疑解惑,使之成為有序的思維訓練過程,同時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觀點轉化為問題,以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藉助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例如,我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教學中,設計成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先猜想一下,平面鏡對物體所成像的大小會比原物體大還是比原物體小,或者有其他的什麼規律?其中就有不少的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作出「平面鏡距物體越遠,對物體所成的像就越小。」的猜想,然而通過實驗證實的卻是「平面鏡對物體所成的像的與原物體大小相同。」實驗結論與生活經驗的沖突使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疑惑,這時我讓同學們進行分組討論,而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我又適時提出這樣的問題:當一位高個子同學站在你眼前時,你會覺得他很高大,而他在距離你一兩百米以外時看他,你還覺得他有那麼高大嗎?在遠處時他真的變小了嗎?隨著問題的提出,不少同學開始有所醒悟……就這樣,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和討論,自己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樣通過挖掘教材,設置問題,讓問題在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水平之間產生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斷切入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不斷地縮短學生原有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距離,從而拓展學生的心智品質。

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巧妙設問。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夠圍繞問題積極思考,本身就是學生主體的表現。在學習上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學生,從本質上講就是缺少主體性思維。教師應不斷啟發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努力運用科學原理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二、聯系實際 設計問題 激發興趣 培養能力

傳統的物理教學只重視純知識的教學,教學者為了使自己講得清、講得多,經常把自己的思維讓學生套用,強加於學生,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訓練,思維能力得不到有序發展。久而久之,學生只會處理已簡化了的物理對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實際問題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師就必須結合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對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問題情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例如,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現實際情景:霜及霧氣等的產生、輸送帶送物、剎車滑行、亮度可調的台燈等。將這些真實的實際情景設計成對應的物理問題,如:各種物態變化、摩擦力問題、慣性問題、電功率問題等,穿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物理知識的意義。另一方面,學生如果在教師的啟發下,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成功地解釋或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他們不但會感到一種學以致用獲得成功的喜悅,而且還能激發積極思考,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熱水瓶是如何防止熱傳遞的?」這是教師提問的一般方式,學生也能作出正確回答。我嘗試改成這樣的問題:熱水瓶外層玻璃破碎後為什麼不保溫;新買的熱水瓶不保溫可能是什麼原因?對照實物讓學生對不銹鋼保溫杯與常見的玻璃保溫杯的保溫原理和保溫性能進行分析及比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解答。如果有條件,針對課堂提出的問題,安排學生課後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製作。這樣即可逐步培養學生主動觀察生活--尋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對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更有幫助。

三、優化問題設計 遵循認知規律 培養創新思維

為了使設計的問題更能有效地激發創新思維,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著有利於知識意義建構的方面發展。引導的方法包括:提出適當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規律等。例如在單元或綜合復習時,由學生聯系所學的物理知識,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物理現象或原理:「舉例說明分子是運動的」,「舉例說明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這一類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生活知識,在相互啟發下,可舉出更多的例子。我處理這一類問題的方式,一般是將學生舉的例子簡要記在黑板上,再由學生分辨哪些舉例是對的,哪些錯了,然後再把對的進行分類。如上面舉例中的第一題可分成氣體、液體、固體三類分子運動現象;第二題可按省力、費力、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分類。這樣處理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知識背景、思想現狀和思維特點。問題設計要具體明確,避免出現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而無當,內涵外延不明確,使學生無從下手。問題設計要精,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不可為問題而提問,流於形式,耗費時間。

我認為物理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應在"元認知級",即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非純知識性的提問。問題設計又要有適當的難度和梯度,即既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時更要具有培養物理思維的價值,如一些能引起認知沖突的問題,能引起爭論的問題,或一些能將認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後續問題等。教師要考慮如何站在稍稍超前於學生智力發展的邊界上(即最鄰近發展區),通過提問來引導思維,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即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

(二)問題的設計要有利於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要了解學生思維的特點,例如教師可通過這樣一些問題來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麼想的?"、"這是為什麼?"等。使學生在學習中對問題保持敏感和質疑的心態,培養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及一種勤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創新思維。

總之,問題設計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意義是一種教學觀念問題,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和諧統一。它的思維核心功能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同。只有充分重視問題的設計並不斷優化,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輕松、高效,課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H. 淺談探究物理實驗教學中怎樣提出問題

淺談探究物理實驗教學中怎樣提出問題
教師課前應讓學生對課題提前預習,明確探究目標,收集有關資料,收集身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作為實驗器材的補充。教師還應精心備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驗能力,創設探究活動引導過程中的問題情境。教師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好奇或懷疑,但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不能解決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創設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教學的起點,是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可以通過與生產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事例直接引出,也可以把具有趣味性科普知識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來,也應盡可能地通過實物、模型、演示實驗或電教媒體等來展示情景,以喚起學生注意,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產生質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創造性學習動機。有趣的問題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能夠立時激起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引發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思考、討論、探索,而且要有意識地設計觀察習慣的養成和觀察能力培養的內容,這是教學實踐反復證明的事實。
在蘇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物質的密度是一節較好的科學探究的內容。我們知道密度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知識內容,如何使學生正確理解和建立密度概念,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阿基米德鑒別王冠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對如何鑒別物質提出問題。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很多,師生應將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篩選,然後選出和本課有關的研究課題,使「探究」活動的目的性更強。

I. 初中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實驗怎麼做,有什麼比較好用的方法?想了解的小夥伴看過來,下面由我為你精心准備了「初中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資訊!

初中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

1、控制變數法

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頌旁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研究物體的勢能與質量和高度的關系。研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

2、圖像法

用溫度時間圖像理解融化、凝固、沸騰現象。電流、電壓、圖像理解歐姆定律I=U/R、電功率P=UI。壓強p=F/S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熱量Q=cm(t2-t1)等公式。

3、轉換法的應用

利用乒乓球的彈跳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利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利用內部液體熱脹冷縮改變的體積來反映溫度高低。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化成測拉力的大小。通過研究擴散現象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

4、比值定義法

比值定義法,就是在定義一個物理量的時候採取比值的形式定義。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5、歸納法

在大量的經驗材料的基礎上,從具體事中抽象出共同本質,從特殊實例中概括出一般規律的推理方法。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和原理的得出中,我們幾乎都用到了這種研究方法。

6、類比法

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問題說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與之很相似的事物來對照要說明的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通過類比,使人們對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個直接的、具體的、形象的認識,找出類似的規律。

初中物理實驗注意事項

探究物理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是「主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都要在過程中得到體現。所以課前對教學過程要進行整體設計和安排。其中主要是實驗教學的設計,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學生小製作、課上課下實踐活動和科學探討等,教師課前要做大量的工作。

目前在課前實驗准備這個環節上,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為了確保實驗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首先克服此方面的不正確想法和做法,認認真真地在課前做好准備:1、按照整體設計的思路認真准備實驗器材和材料;2、無論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教師都要反復操作直到熟練,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便於指導;3、掌握實驗操作的時間,注意做到與課時任務、教學進度、教學環節緊密配合;4、對教材規定的實驗要不斷改進和創新,要適當增補一些小實驗;5、認真考慮實驗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6、對探究題目的選擇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注意循序漸進,要有層次。

拓展閱讀:初中物理學習常見方法

常見解題關鍵

①光學問題抓「法線」

力學題目要從受力分析,兩力平衡入手;解電學問題要分析電路的性質(是串聯還是並聯),弄清各個電表測量的是什麼量入手(是總壓還局櫻纖是分壓,是總流還是分流),各個電鍵的作用是什麼?

控制什麼用電器(滑動變阻器有效部位是什麼?抓住這些信息分析,問題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解物理習題的思維程序

審題→文字翻譯→記憶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隱念條件→排除干擾因素→確立解題關鍵→建立思維網路→列方程解題。

翻譯和留痕就是在審題時首先用符號來表示物理量,並標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運用示意圖變抽象為具體。

1、根據公式想物理概念,對於桐仿ρ=m/V,v=s/t,p=F/s,W=F·s,可以記:單位體積某物體的質量叫物質的密度。

2、根據公式記單位,記住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常用單位、單位進率。

3、根據公式想變形公式,多進行這樣的訓練有利於擴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4、根據公式記影響物理量的因素,例如從f=Fμ記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過p=F/S記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其實質是乘積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5.通過公式想實驗公式是實驗的原理所在,從公式中想所要測的物理量,從所測物理量想所需的實驗器材,再進一步想實驗過程,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初中物理答題方法

1、先揀會做的做一定要先把看上去一眼就會的先做完這樣你就有一部分分穩穩的握在手裡了你的心態也會不一樣了心理就有底了。

拿到卷子先用三分鍾時間大概掃一下整套卷子的難度分布大概確認一下答題策略先做會做的在做可能會作的最後作不會做的不會做的盡量寫。

2、對於大題:先猜後解的策略即使不會解也要把答案蒙上對於電學比例題因為求R比例的題比例都不大不會給什麼3:1.4這樣的`比例給的比例都是比較簡單的數所以可以先猜後解反正猜得出來猜不出來半分鍾就知道猜不出來在規規矩矩的解力學大題也可以這么干只是需要你觀察的更好些。

3、多選題如果是計算不會做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選項去驗證題目因為是多選所以肯定應該不止會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這樣如果B對用B的結論還能再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一定在其它選項中。

4、透鏡成像成放大或者縮小的像最好一眼半秒鍾就能看出來又快又准同時為其它題贏得時間。平面鏡成像來回就考從多個角度觀察玻璃板和水平面是否垂直等固定東西背都應該背下來。

5、電路故障題正著做和反著做。可以先讀題目再看是否選項滿足題目或者先看選項的故障再看是會否會出現題目所說現象。

閱讀全文

與物理實驗中如何層層設計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