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層的原理
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最底層,它直接面向實際承擔數據傳輸的物理媒體(即通信通道),物理層的傳輸單位為比特(bit),即一個二進制位(「0」或「1」)。實際的比特傳輸必須依賴於傳輸設備和物理媒體,但是,物理層不是指具體的物理設備,也不是指信號傳輸的物理媒體,而是指在物理媒體之上為上一層(數據鏈路層)提供一個傳輸原始比特流的物理連接。物理層規定: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
⑴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⑵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
⑶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層
PC機的非同步串列通信編程方法內容包括DOS、WINDOWS和BIOS級PC通信、基於非同步通信與器的系統的PC通信以及通信編程方法。
DOS級通信
PC機一般常有兩個非同步串列埠,分別稱作COM1和COM2,它們都符合RS-232C標准。在DOS操作系統中,COM1、COM2被作為I/O設備進行管理,COM1、COM2便是它們的邏輯設備名。據此,DOS便可通過對COM1、COM2操作實現非同步串列通信。DOS的MODE命令可用以設置非同步串列埠的參數,DOS的COPY命令允許將非同步串列埠作為一個特殊的"文件",進行數據傳輸。下面舉一個利用DOS的MODE、COPY命令,進行雙機鍵盤輸入字元傳輸的例子。MODE命令的格式如下:
MODE埠名:速率,校驗方式,數據位數,停止位位數
其中埠名為COM1或COM2;傳輸速率可選110、150、300、600、1200、2400、4800或9600bps;校驗方式為E(偶校驗)、(奇校驗)或N(無校驗);數據位數為7或8位;停止位位數為1或2位。通信雙方設置的參數應一致,如雙方都打入如下命令:MODECOM1:1200,E,7,1則表示雙方以COM1為非同步通信埠以1200bps、偶校、7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的設置參數進行通信。DOS中有一標准控制台COM,實際上作輸入時CON即鍵盤,作輸出時CON即顯示器。
准備發送的PC機執行如下命令:COPYCON:COOM1:表示將從鍵盤收到的信息通過COM1串列口發送。
Ⅱ 機器語言在物理層如何實現的,那麼多的電流開閉如何實現的,請朋友們解釋清楚仔細些
原理很復雜,不是幾句話能講明白的。去看模擬電子和數字電子的教材吧,看完這兩本書就懂了。另外這兩本書加起來還是比較厚的。
Ⅲ 計算機網路 : 物理層如何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所謂透明傳輸,意思是物理層不對傳輸的比特流採取任何處理,只是單純的將比特流從一個節點傳到下一個節點,實現就是根據地址把比特流往不同的鏈路上轉發就可以了
Ⅳ 物理層實現的主要功能在於提出了物理層的
本身就是物理層提出的主要觀點,這也就是它的主要功能實現的方法。
Ⅳ 物理層採用什麼手段來實現比特傳輸所需要的物理連接
物理層採用物理層協議規定的四種特性手段來實現比特傳輸所需的物理連接。
物理層定義了為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所需要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規程的特性,其作用是使原始的數據比特流能在物理媒體上傳輸。具體涉及接插件的規格、「0」、「1」信號的電平表示、收發雙方的仂、調等內容。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就是為它的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的實體)在具體的物理介質上提供發送或接收比特流的能力。這種能力具體表現為物理層首先要建立一個連接,然後在整個通信過程中保持這種連接,當通信結束時,又釋放這種連接。實際上,這是一個資源管理問題。
Ⅵ 物理層面向 實現數據傳輸
0.0
Ⅶ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實現什麼的透明傳輸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為數據鏈路層提供數據傳輸服務.網路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出現兩個分支:一類是基於點對點通
Ⅷ 計算機網路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是如何實現交互的呢
物理層好理解,無非是定義了設備的物理介面,電器特性等等;數據鏈路層作用是數據封裝,物理定址的
Ⅸ 計算機的系統和物理層的對話是怎麼實現的
網卡將數字信號0,1轉換成為了數字信號調制高頻載波,以波形向外傳送,因此具有波形的衰減特徵,所有雙絞線連接計算機有距離的限制,如果距離過於長,需要中繼來支持。,詳細的內容你可以查看:http://..com/question/4440201.html一般波峰表示1,波谷表示0。
所以普通的網路線路是不安全的,可以用特殊的設備進行監聽與截取從而獲知網路傳輸的數據,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加密演算法,將網路數據加密後再傳輸。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組成。
運算器主要進行加法運算,所有的運算最終都可以轉化為加法。現在大多數的cpu都有專門的乘法器、浮點運算器等。
控制器主要進行控制。主要進行取指令、取操作數、解碼等操作。最終傳送給計算機的是機器碼(機器可以識別的代碼),解碼就是將機器碼轉換成相應的計算過程,最終形成就是一些電部門器件的工作。在cpu內有一個微程序存儲設備、控制設備主要用來解釋機器碼的,將一個機器碼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指令,這些微指令就是一些電平代號,對各種器件進行開關控制。另外這一整套的處理過程可以多路同時進行以充分利用這種部件,這像工廠里的流水線一樣。這就存在超流水和超標量的概念,這里就不多說了。
存儲器主要進行存儲操作。現代計算機的結構都是將指令等放在存儲器上進行操作的,這些都是當初馮諾依曼設計的,現在還沒有徹底突破這種體系結構。存儲設備的速度是整個系統中最慢的一個壞節了,為了提高速度一般用多層存儲體系。最快最貴的放在上面給cpu用,最慢最便宜的放在最下面,上面沒有的數據向下面要,一層一層的向下傳。這里也不多說了。
輸入輸出部分就不多說了。
另外計算機的所有數據都是以二進制方式存在的。可以通過編程來實現對計算機的控制,最容易的是高級語言(C++等),接著是匯編、機器語言等。其實都是由一個道理,只是人處理起來不同而已,高級語言人看著容易,匯編語言就不太好理解,最後的機器碼就不是一般人給看得懂的了。
計算機體系結構是一個很龐大的知識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明白的,要好厚的一本書。打了這么多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補充:關於計算機的數據存儲
計算機只識別二進制也就是0和1.在計算機的整個架構中有3個部分可以進行數據存儲,寄存器、內存、磁碟。
寄存器、內存:主要通過二極體進行數據存儲,高電壓代表1,低電壓代表0。在生產過程中會有各種不同的實現。
磁碟:計算機處理的程序都是存在磁碟中的,用到的時候裝入內存,最終讀入寄存器。磁碟是通過磁信號來進行數據記錄的,有沒有磁信號或者磁極的正負都可以用來區分0和1.當然,在真實中並不是這么簡單,為了方便硬體實現,要通過一定的編碼方式來記錄。
Ⅹ 物理層實現連接功能,可以採用什麼設備
集線器。工作在物理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