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初中物理概念教學引入的方法_初中物理知識點大全
物理概念是觀察、實驗和科學思維相結合的產物,是物理學最重要的基石。如何使學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進而掌握規律,是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核心問題。究竟應該怎樣進行物理概念教學呢?概念引入是關鍵環節之一。若概念的引入新穎,能激發學生興趣,則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是物理概念教學引入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一、通過課件模擬物理情境引入
例如,「電流」概念比較抽象,可以利用製作的flash動畫模擬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讓本來看不見的電流變成動態的畫面,加深學生對電流的感觀認識,從而為建立電流概念打下基礎。再如,引入「彈性勢能」時,小球碰撞彈簧片的形變不易觀察,可用「動畫」將其展示出來,學生仔細觀察碰撞過程。
二、通過新穎的實驗引入
新穎的實驗往往更能吸引學生注意。恰當地將教材中的實驗加以發展、變化,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在「大氣壓強」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實驗,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排走罐中空氣,然後用橡皮泥將罐口封閉,讓易拉罐冷卻,學生可以觀察到易拉罐被壓癟,並發出劇烈響聲。該實驗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聽覺效果,都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入「大氣壓強」的概念。(實驗中可以用噴水器向罐身噴水幫助冷卻,現象將更加明顯。)
三、由學生活動引入
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是主體性教育的體現,更是學生自我和諧發展的客觀需要。以學生活動引入物理概念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將兩本書的紙張相互交錯夾在一起,學生會發現要使兩本書分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從而引入「摩擦力」。
四、由問題討論引入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最終引入物理概念,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考。如「鐵比棉花重」這句話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學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認為沒有道理,但又說不清理由,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引入「密度」的概念。
五、通過加強學生感官認識引入
物理實驗除了讓學生喚旦鉛「看」外,還要通過讓學生「聽」「聞」等方式加強感官認識。如引入「響度、音調」可以放錄音,引入「擴散」可以讓學生聞香水。(將香水瓶放在教室角落,不要噴灑。)
六、通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
比如,引入「慣性」概念時,可以播放錄像,讓學生觀察剎車、加速、轉彎時乘客的表現。這些事物貼近生活,學遲茄生比較容易接受。
七、通過類比法引入
如「電壓」是學生不易理解的一個概念,而水流與水壓學生卻很熟悉。通過類比,引入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從而引入「電壓」概念,這種引入形象生動,學生易理解。
總之,物理概念的引入過程,一方面能引起聽課學生的注意,明確概念學習的目的,即用概念來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好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而概念引入方式有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採用最恰當的引入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貳』 怎樣對物理概念進行有效地教學
正確理解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學生們在分析物理現象或處理物理問題時,常常出現錯誤的判斷或者束手無策,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條是沒有正確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既然重要,那麼,什麼叫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哪些特點?
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的一種抽象。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事物、現象的本質在人的大腦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觀察、實驗,獲得感覺、知覺,形成觀念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想像,區別出個別與一般、現象與本質,把一些事物的本質的、共同的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建立的。
物理概念的特點
1、物理概念是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的產物。
例如,我們觀察到下列一些現象:天體在運行,車輛在前進,機器在工作,人在行走等等。盡管這些現象的具體形象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撇開它的具體形象,從它們的共性去考慮時,就會發現其共同的特徵,即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的位置隨時間變化。把這個從一系列具體現象中提煉出來,又反映著這一系列具體現象本質特徵的抽象,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就是一個物理概念。
2、定量的物理概念,是可以用數學和測量聯系起來的。
許多物理概念,如力、質量、速度、溫度······,都具有定量的表示,如某個力是100牛頓,某物體的質量是1千克,······。然而也有許多物理概念表面看來是不定量的。它們具有定量的含義。如「平衡」的概念,其定量含義是:如果研究對象是質點,則意味著質點的加速度等於零,故其平衡條件為合外力等於零,即F合=0。
3、物理概念還具有各自的特徵
中學物理涉及的概念約四百餘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反映物質屬性的。如:運動、慣性、質量、能量、電、磁、波粒二象性等,這類概念的特點是:其含義深刻,富有哲理性,很難從其表面定義上獲得深入理解。只有隨著知識學習的積累和發展才能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第二類是反映物質及其性質的。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功率、比熱、電場強度、電勢、電動勢、電阻、電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用兩個或幾個物理量的比值來表示它們的定義。
第三類是反映物質間相互作用關系的。如:力、力矩、壓強、沖量、功、熱量。這些概念的特點是:與物質間相互作用密切關聯,對於單個物質是毫無意義。
第四類是一些描述物理現象的名稱。如:勻速直線運動、圓周運動、形變、熔解、反射、折射、干涉、靜電感應、電磁感應、反射性、核反應、質量虧損等。這類概念的特點是:就其概念本身而言,並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這些物理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及規律。
我們對物理概念的特點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後,下面就討論一下掌握物理概念的過程。
二、掌握物理概念的過程
掌握物理概念的過程,包括感知、理解、運用這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
1、感知
感知的方式有兩種:直接感知和間接感知。直接感知是通過觀察、實驗、參觀、生產勞動等活動,讓學生直接接觸學習對象,對有關事物和現象有一個明晰的印象,形成概念。間接感知是通過教師形象化的語言描繪,或利用各種形象化的直觀教具,使學生對有關事物和現象有一個明晰的印象,形成概念。
在物理教學實踐中,兩種感知方式應當相互配合使用,互為補充,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概念
2、理解
它是指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想像等思維活動,對事物的認識不斷深化,能夠突出事物的重要的、本質的特徵,能夠區分相似的事物,能夠比較確切地得出慨括性的結論。
3、運用
運用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初步運用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確性;二是熟練運用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概念的速度和效率,同時也達到鞏固、深化、靈活應用概念的作用。
綜上所述,學生掌握概念的過程,可慨括為如下表所示:
認識階段 知識掌握 能力發展
感知階段 表象、概念 觀察、實驗能力
理解階段 科學概念 思維能力
運用階段 鞏固、深化、應用概念 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學生掌握概念的標志,從以下三個方面表現出來:
一是看學生是否明確概念是從哪些客觀事物中抽象出來的。
二是看學生是否明確概念反映了事物的什麼本質屬性和聯系,物理意義是什麼,適用的范圍如何。
三是看學生是否能應用概念說明、解釋一些有關的物理現象,以致解決一些有關的簡單物理問題。
三、物理概念教學
物理概念教學的一般程序是:
首先,教師應當創造條件,使學生在了解大量的物理現象,觀察物理實驗的基礎上,對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個較深的印象。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觀察到的一系列現象的共性、本質屬性,形成概念,用准確的、簡潔的物理語言或數學語言給出准確的表述或定義;並指出所定義的概念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最後,通過與有關,相近概念的對比,以及進行適當的練習應用,來鞏固、深化概念的目的。
以上的程序,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其中的原則是應該遵循的。
總之,要教好物理,首先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工夫,幫助學生理解每個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故加強物理概念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
『叄』 淺談如何進行中學物理概念教學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論的基礎。在物理教學中正確建立物理概念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質的飛躍,是物理教學的任務,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物理概念來源於物理實踐、物理事實,它是由實踐得來的感性認識而上升成的理論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用來指導實踐,並予以檢驗和深化。若學生只知道物理事實,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說學到了物理知識;若學生對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談不上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掌握;若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難以進行判斷、推理等抽象活動,更不能正確地應用定理、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一、用多種方法,形成物理概念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物理學家探索物理的方法與物理教學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不過前者是物理學家尋覓直接經驗,後者是學生在教材、教師的安排、引導下有目的地學習間接知識。所以物理教學不可能像物理學家創立概念、發現定律那樣親身經歷、事事實驗。這就是說,一些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就可能因無法通過實驗,而只能採用其它方法。
1、類比方法:如用水流類比電流,用水壓類比電壓,用電場類比磁場等。
2、比較思維:如比較電場與重力場,從而講清電場概念。
3、演繹推理:如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公式推導出洛侖茲力公式等等。
4、比喻方法:如用地勢降落的陡度比喻電勢降落的陡度,使「電勢降落的陡度」這一概念一目瞭然。
5、理想化思維:在物理學中,實際研究對象和它所處的環境一般比較復雜,決定的因素和受約束的條件很多,如果不分主次輕重地考慮一切因素和條件,那麼必然會使問題復雜化而無法研究。為了方便研究,暫時拋開次要的或非本質的因素,割斷事物的某些聯系,保留實際對象的某些主要性質和主要條件,加以概括,這種形成概念的方法,就稱為理想化思維。物理學中所研究的對象一般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研究物理學如果不採用適當的物理模型,那麼就很難理解物理現象的本質,一個物理模型勝過無數個事實。
二、幫助學生深化物理概念
學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後,在用它解決問題過程中,對概念的理解將會更深刻,內容也會更豐富,且易於鞏固。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學科,物理概念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只有把物理概念應用於實踐,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才能體現出物理概念的價值與作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物理知識不在抽象、難懂。
三、作概念圖,建構網路
根據人的記憶規律,如果把所學的概念納入一個網路,就不容易遺忘,而且在解決問題時也更容易快速檢索出所需的概念。在概念網路中激活任意一個網點,都將引出相關的聯想。
概念圖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間相互關系的空間網路結構圖。概念圖包括概念、分支和層次、概念間的連接線和連接語、例子等幾部分。概念圖的製作可以用紙和筆,還可用專門的繪圖軟體。
雖然概念圖的製作沒有嚴格的程序規范,但要製作一個較完整的概念圖,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選取一個熟悉的知識領域,羅列出盡可能多的概念; 確定關鍵概念和概念等級; 初步擬定概念圖的縱向分層和橫向分支; 建立概念之間的連接,並在連線上用連接詞標明兩者之間的關系。
通過製作概念圖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動手和思考,使他們能夠從整體上掌握基本知識結構和各個知識間的關系;通過製作概念圖,可促進新舊概念的整合,形成概念網路;隨著知識的積累,網路的編織將更加完整。
另外,概念圖的形成是學生經歷一次頭腦風暴的過程。這既是原有思維的呈現,更是創造性思維的激發過程。當用概念圖把知識展示出來時,知識結構會變得更加清晰,這時很容易產生新想法。概念圖中的交叉連接需要橫向思維,是發現和形成概念間新的關系、產生新知識的重要一環。
實踐證明,製作概念圖是學生樂於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為學生主動建構概念開啟了一扇門。
四、重視物理概念比較法教學,提高學生概念應用能力
物理概念按不同的劃分標准,可分矢量和標量,狀態量和過程量,特性量和屬性量等。掌握了概念的種類後,學生對概念就會有更深的理解。概念的種類是概念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講得不清、不透徹就會影響學生解決相關物理問題的能力。如講授加速度概念時,首先讓學生知道這是一個人們為了研究運動規律的需要,通過對運動現象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出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將加速度和速度兩個概念用比較法進行分析。此外,提醒學生要明確加速度跟速度、速度增量的聯系與區別:加速度的方向決定於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跟速度增量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跟速度的方向一致;負加速度不一定就是勻減速運動,反之亦然。
綜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只有搞好物理概念教學,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物理規律和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礎
『肆』 請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體如何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學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物理概念只需涉及,強調描述就可以了。
二、注重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很多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很多物理概念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三、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學習新概念
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例如講與聲音有關的概念(音調、響度、音色等)可以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聲音有關的概念的物理意義。
四、教師應循序漸進,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學,不能過深、過廣
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
『伍』 怎樣在物理教學中上好物理概念課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是物理事實的抽象.它不僅是物理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規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就是要不斷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對概念教學進行專題研究,總結出了概念教學的基本規律.下面就怎樣上好概念課進行具體分析: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教學中,要重視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概念引入的目的
在概念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確為什麼要引入這個概念?沒有這個概念行不行?這個概念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的?只有讓學生明確了這個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為什麼要引入「速度」這個概念?物體的位置變化可用位移表示.但不同物體在相同的時間內位移不同,位置變化不同,有的物體位置變化快(如汽車),有的物體位置變化慢(如自行車),為了區分不同物體的位置變化快慢,就要引入「速度」這個概念.(二)引入概念的常用方法 引入概念,不要千篇一律,只用同一種方法.引入概念的方法很多,下面就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陸』 淺析物理教學中的物理概念
淺析物理教學中的物理概念
摘要: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知識的核心,它是學習物理學,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則、規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又能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結構的基礎,在物理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被稱為“最重要”的環節。學生能否形成清晰而准確的物理概念,能否真正理解概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認識能力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重視概念的建立過程,對學好物理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效的。在此對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學做了一些粗淺的剖析。
一、概念的建立和規律的形成階段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規律多為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律,而這些概念和規律一般是從大量的物理現象中總結出來的。但由於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又易受前科學概念的干擾,妨礙了正確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規律的形成。那麼,如何排除這些干擾,建立科學的概念和規律呢?
1.創設問題情境,明確建立概念和規律的需要和意義。
“在學生的相異構想與新的物理知識相沖突時,怎樣才能促成認知結構的順應,從而實現由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呢?關鍵是設法給學生一個巨大的‘震顫’,以動搖其頑固信念的基礎。”所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用以往的知識概念無法解決,或新現象與“前概念”產生矛盾時,他們就會體會到建立新概念和規律的意義和需要,主動放棄“前概念”的影響,急於了解新的知識。如對速度概念的教學,可以設立這樣的問題情境:①一般情況下,兔子和烏龜誰跑得快?②在 “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我們能說兔子跑得快嗎?這樣接著引出常用的兩種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和物理學中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比較運動快慢的規定,為速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礎。
2.清楚闡述建立概念和形成規律的思路。
在學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積極的准備狀態下,教師要利用各種適宜的方法,如實驗探索、理論推導等,向學生闡明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建立新舊知識的鏈接。如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教學中,對斜面小車實驗現象進行充分的分析:在小車運動的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再用外推法分析和介紹歷史上科學家對此問題的研究結果,逐步得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樣學生對該規律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清晰的過程。
在知識學習中,這樣的方法能讓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他們正確理解、靈活運用概念和規律奠定基礎,而且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學習效果較好。“物理教學中常聽到教師埋怨‘學生學得不活,只會死記硬背,遇到實際問題一籌莫展,物理知識支離破碎’等等,其根源都在於概念教學之初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歷經概念獲得的全過程。”另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一般都含有一定的物理思維方法,在闡述它們的建立過程時學生也學會了一定的.思維方法,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中的外推法,阿基米德原理教學的控制變數法等等,這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大有幫助。
3.准確呈現概念和規律的內容。
物理學中概念和規律的陳述語言或公式十分精煉和准確,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學中,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要准確,而且對一些關鍵字詞應加以突出,給予適當的說明,以引導學生足夠的注意和正確理解,並與其他類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規律進行比較,建立類比聯系。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內容中要強調“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其中“或”要提醒學生注意;又如壓力與重力的區別要加以比較。這樣學生在理解時不至於產生歧義,並能建立起多方聯系。
“人在利用概念進行思維時都需要具體形象的幫助和支持”,所以,只給學生一個准確的文字表述還不夠,還應給學生一些典型的事例,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建立範例模型,這也是呈現概念及規律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二、運用、理解概念和規律的階段
概念和規律呈現出來之後,就必須對其加以運用、練習,以加深理解,將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變,使新知識與已有的其他知識鏈接起來,這就進入了概念和規律教學的第二階段——運用、理解概念和規律的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是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一般應採取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教學方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梯度:
1.初步的直接運用。如直接運用公式進行計算,運用概念和規律對物理性質直接判斷等。這一內容一般在教授新課時即可進行,以對新學知識作初步鞏固。
2.逐步提高的間接引申。如公式的變形使用,隱含條件的挖掘,推論的形成等。
3.與其他物理概念和知識的交叉和整合。一是利用其他知識為本概念、規律提供條件;二是運用本概念、規律為其他知識提供條件。梯度2和3宜在習題課、復習課中提出。
例如,“杠桿原理”在這一階段的教學習題可設置為:①直接運用杠桿原理,如求力臂、力等;②運用杠桿原理,但隱藏條件需要挖掘,如求動力最小;③杠桿原理與其他知識的綜合運用,如將杠桿兩端的物體浸入液體中,再判斷杠桿是否平衡。
這一階段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教師的例題講解、學生的練習鞏固、運用知識進行實驗設計、實驗驗證等,要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教學的原則和要求是:①題型設計應典型,難度逐步加深,對較難的習題要進行適當的拆分,以降低理解的難度,讓學生在成功的愉悅中輕松學習;②留給學生時間,教給學生方法,要求他們領悟運用知識的要點;③練習的內容應多與學生所熟悉的現象相聯系,以增強學生的興趣。
三、概念、規律的整理階段
概念和規律的教學到第二階段,並沒有結束。學生對某一內容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這一知識的本身和其零星的運用上,對這一知識而言,應形成這一知識本身的系統並將它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這樣才能說是對概念和規律的全面掌握,所以說,對概念和規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階段。
對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要求整理的內容主要有:①概念、規律的內容;②概念和規律的運用條件;③在練習中總結的推論;④與其他知識的關系。這個階段的教與學的主要要求有:一是教師做好整理示範,並長期堅持,教給學生方法;二是要重視學生的整理,並做好方法指導;三要教給學生運用整理提綱進行結構性回憶的復習方法,讓他們嘗到整理知識的好處。
『柒』 如何突出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重點
物理學是一門基本概念和規律性都很強,同時又能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物質,以及這些物質的變化規律。初中物理內容盡管淺顯,但知識覆蓋面比較廣。物理概念的教學實際上也就是從這二方面來進行的。
1.關於物質基本屬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給學生介紹了很多有關物質基本屬性的概念。如質量、密度、熔點、沸點、比熱、電阻等。通過這一類概念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以此來認識事物,區別事物。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個比較深入比較詳細討論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自覺地抓住物質的屬性大做文章。怎樣區別不同物質、怎樣說明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等等。在這里把文章做夠了,一方面可以在學生初入門時,就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由此及彼進行聯想:物與物在本質上區別還有沒有別的方面屬性?為以後比熱等概念的教學作好必要的鋪墊。
2.關於物體間相互作用及變化規律的概念
速度、力、功、功率、機械能、電流、電壓等這一類概念的教學,使學生初步建立起一個相對的概念。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變化之中,而這種變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規律進行的。如在能量的轉化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液穗,電能、熱能、機械能間都可以相互轉化,但在轉化過程中都遵循一個規律棗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三.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應用
學生由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是學習過程的大轉折。事實說明,部分同學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不能順利地完成這個轉折,常常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掌握物理概念時遇到了困難。因此,研究概念教學的方法和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師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首先要研究和掌握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點。
一般來說,初中學生已具備了比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對周圍世界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形成一個模糊的整體認識,也能對與物理現象相關聯的各種條件作膚淺的分析。在此認識過程中他們表現出較強的心理積極性,這是一個積極的因素。但是在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時候,他們心理上的主觀能動性往往不夠。這是一個消極的心理因素。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心理因素的積極方面,克服消極方面,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注意到以下幾點,肯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視從實踐中引入概念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概念,因為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表象)容易為學生理解。尤其對於初中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教師利用好這些生活素材布置學生觀察或動手實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簡單機械的學習中,課前布置學生找找生活中杠桿、輪軸的實例以及它們的作用。再如在壓強的教學中,課前布置學生完成兩個實驗:①一個較胖的同學和一個較瘦的同學同時站在沙坑中,觀察腳陷入的情況如何?②同一個人穿平底鞋和穿細高跟鞋站入沙漏裂坑中,腳陷入的情況又怎樣?這樣,使學生對壓強大小的決定因素先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這樣能為壓強概念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強烈慾望,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演示實驗的作用。對初中學生,尤其要講究實驗形象、鮮明、生動。例如講磨擦起電這一課,當教師手托一塊事先使之帶電的泡沫塑料塊走進課堂,將它放在一個同學頭上磨擦後吸引該同學頭發,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學生,促使他繼續了解磨擦起電的原因。又如做電路實驗,切忌教師自己在講台上連接線路,坐在稍後的學生什麼也看不見。要講究示教板的大型化,鮮明化,這方面多費點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講授新概念之前,教師千方返埋閉百計要從形象入手。用一開頭就抄黑板寫定義的方法,是註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
『捌』 如何透徹理解課本物理概念
對待每一個物理概念,都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刻理解。
1、從這個概念(或物理量)的引入上進行理解。即:
首先要明白物理學中為什麼要引入這個概念或物理量。例如:為什麼要引入電阻這個物理量?
2、從這個概念(或物理量)的定義上進行理解。例如:速度的大小是怎樣定義的?
3、從這個概念(或物理量)的物理意義上進行理解。例如:壓強是表示什麼的?壓強越大表示越怎樣?
4、從物理量的單位上進行理解。例如:小車的加速度是0.5m/s²,其含義是什麼?
5、通過適當做題加深理解,尤其是判斷題和選擇題,最能考查你對概念理解的程度。
『玖』 從概念課教學的時間順序來看,重點物理概念的教學一般要經歷哪四個環節每個環
通常情況下,在教授重要的物理概念時,貫穿教學過程中會經歷四個主要環節,它們依次是引入概念、建立概念、應用概念和評估概念。
首先,引入概念環節是為了喚起學生對問題的興趣。這個環節通常會以一些引人入勝的問題、故事或實驗為起點,展示概念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鏈兄羨的動機。
其次,建立概念環節的重點在於說明並解釋概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通常會介紹一系列的定義、公式或實例,以便學生開始理解新概念,或者幫助他棚拍們理解一些復雜的、抽象的物理現象。
第三個環節是應用概念,學生在這一階段開始向現實應用概念。老師會利用示例、應用案例或實驗說明,如何將概念應用於實際問題解決中。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如何使用概念來解決不同的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並牢記所學的概念。
最後,評估概念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老師會使用不同的評估方式來測量學生理解概念的程度。這些評估工具可以是期末考試、作業、測試等,以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概念,以及他們是否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概念。
總之,這四個環節互相聯系,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他們在物塵缺理學習中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