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說課有哪些環節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說課有哪些環節

發布時間:2023-07-20 13:45:28

❶ 中學物理說課模板

說課是指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過說課可以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理論水平,進而指導教學實踐。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中學物理說課模板,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物理說課模板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號,我說課的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級物理____冊第____章第____節的內容,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說教學方面來說這節課。 《高中物理說課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 和 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 課(概念課或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 和 等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 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 方法(如:控制變數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 知識解決 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 能力。

高一學生正處於從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討論;從初中的形象思維到高中的抽象思維;從初中簡單的邏輯思維到高中復雜的分析推理的轉變過程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他們的一般能力已經具備,具有一定的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力、想像力。但其創造能力還比較欠缺,對於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很弱;(創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把握還不是很准確,數學的推理能力較弱;但學生對感性材料的認知能力較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很強;而且學生的社交能力也正處於發展階段,需要得到不斷的鍛煉。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准》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2、

(這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2、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麼知識,培養學生的什麼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准》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 ,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 ;而對 知識,限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 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於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採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後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或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准備採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學程序及設想: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2分鍾)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 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採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 ?(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採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鍾)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問題1、。。。。。。。。。。。

問題2、。。。。。。。。。。。。

問題3、。。。。。。。。。。。

(如:)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後,教師採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鍾)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後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准備。然後本小組講解,其餘小組聆聽並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以《 》一節為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鍾)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後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鍾)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後,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後反思:(3分鍾)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並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中學物理說課範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3號選手。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堂反思五個方面來談我對本節課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五節內容。包括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兩方面的內容。本節設計有兩個課時,我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因為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系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後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可以說,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主要推理過程;

2、知道牛頓第一定律,並理解其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常識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學會分工與合作,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

2. 感悟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之所以確立它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理由在於本節課是一節物理規律教學課,通過本節課的科學探究及實驗論證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揭示力和運動之間的內在規律。

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學生在從生活經驗中獲得了一種被現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認識。那就是物體的運動是力作用的結果,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觀念,轉變錯誤認識,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嚴密推理,才能幫助學生走出誤區。

二、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九年級學生。有利的方面是:經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並且學習了機械運動、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為本節學習做好了鋪墊。不利的方面是:學生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變。

(二)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時我主要採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又加以科學的想像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總結規律 。

(三)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採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我認為“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目的是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變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

(四)教具與學具 電教器材:多媒體

教師演示用:斜面、小車、毛巾、棉布等

學生分組器材:書、圓珠筆、鉛筆盒、小車、書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豐富的教學設備,尤其是身邊的器材拿來實驗,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感受活動,總結觀點→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科學推理,得出新知→剖析定律,強化理解→應用遷移,鞏固提高→布置作業,延伸升華。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約5分鍾)。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小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1、要讓靜止的書(文具盒)運動,該怎麼辦?

2、停止用力,又會如何呢?(學生實驗後上台演示) 誤導學生:物理受力就會運動,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謬論:物體運動要靠力維持。

教師實驗演示: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

得出結論: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

觀察學生表情,出示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激發 學生探究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實驗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麼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第二環節:感受活動,總結觀點(約3分鍾)

讓學生用力推書,圓珠筆,鉛筆盒,小車,書包等,然後撤去推力,物體會慢慢停下來。讓學生體會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運動的物體停下來是由於受到阻力的緣故。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自身感受體驗,觀察現象,並提出自己的論點,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三環節:合作交流,實驗探究(約20分鍾) 本環節設計三個步驟:

第一步:用Flash課件展示實驗,用嚴格的推理方法讓學生感受伽利略觀點是正確的。通過回顧歷史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學生對伽利略理想實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去的分組實驗探究做一個鋪墊。

第二步:學生分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學習教材,小組自選器材完成實驗。 1、我們實驗目的是什麼?實驗中觀察什麼? 2、幾種不同的物體鋪在木板上,作用是什麼? 3、實驗中怎樣保證小車開始時的速度相同? 4、實驗中,如果我們把表面換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車的運動情況會有什麼變化嗎?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7、如果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會怎樣?

通過這些難度不同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完成實驗,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於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第三步:用Flash課件再次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肯定和總結。

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要靠力來維持”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正確的。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漸漸停下來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說,力改變了物體運動狀態,而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

2、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合力推理,不是憑空想像。伽利略正是有敢於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和對科學的執著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長達2000年的錯誤理論,為後來笛卡爾等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通過演示和總結,對前面提出的觀點進行判斷,為學生確立正確的觀點。結合伽利略的實驗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堅持真理、勇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第四環節:科學推理,得出新知(約5分鍾)

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動畫能夠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運動下去。

提問: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不受阻力時會怎樣呢?

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靜止物體在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

教師講解: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在科學正確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最終得出可信的結論,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教師再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的發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觀點和探究過程與偉大科學家是一致的,從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探究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第五環節:剖析定律,強化理解(3分鍾)

如何把牛頓第一定律理解透徹,一直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大難題,通過對這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節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2、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3、力和運動是什麼關系?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時主要強調“一切”、“不受外力”、“總保持”的含義,並強調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並能准確的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

用視頻冰球比賽展示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強調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並闡述實驗推理法的應用。 第六環節: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鍾)

1、回歸課本

分析課本開頭三幅圖片,分析運動的物體為什麼會停下來?

2、情景討論

在體育上,我班同學都參加了哪些項目?現在請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學賽跑時,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會出現什麼情形呢?

3、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時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運動不變的性質。我們周圍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是否也有這種性質呢?你能舉個例子說明嗎?

本環節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知識得到升華,通過練習,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第3題為下一節的慣性學習做好鋪墊。

第七環節:課堂總結,布置作業(約4分鍾)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困惑。用5分鍾的時間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布置作業:

1、書面作業::

(1)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北京開幕,我國運動員將奮力拚搏,為國爭光在下列比賽項目中,有關運動和力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頭槌攻門,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B用力拉弓,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C用力向後劃水,皮艇才能前進,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百米賽跑時,很難停下,是因為運動員的慣性消失了。

(2)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

(1)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個斜面的( )位置由靜止開始滑下 ,是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斜面底 端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比較圖中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離,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車運動的越( )。

(3)在此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運動物體不受外力時,它將( )。

(4)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力的作用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狀態,而是( ) 物體的運動狀態。

2、實踐作業:

(1)上網查尋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頓的相關資料,了解他們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貢獻。

(2)以“假如力消失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有兩個:通過書面作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小論文的寫作,需要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同時通過實踐作業的完成可以形成對知識的復習回顧。

四、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第五節 牛頓第一定律

五、課堂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力求教給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通過“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讓學生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探求,創造性的發現物理知識的過程,力求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六、結束語

❷ 初中物理說課稿

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五: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P.95電功率測量。教師歸納總結

第三環節:典例剖析,歸納總結 (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鍾) 板書典型例題,學生分析剖析,教師分析講解並總結。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本環節教學大約3分鍾)

在完成第四個環節教學後,本節課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可以根據小習題練習檢查本節課收獲,體驗學習快樂。之後老師動員學生收集家裡電冰箱、 電熨斗、 電視機、 電風扇、 微波爐、 洗衣機等用電器銘牌,解它們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附:板書設計

電功率

1.電功率: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功叫做電功率。

2.計算公式:P=UI P= 導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單位:國際制單位:瓦(W),常用還有千瓦(KW),1KW=103W.

4.電功率表示意義:用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物理量。

5.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發揮其額定功率 p=""> </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發揮其額定功率>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容易被大電流燒毀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發揮其額定功率

燈炮亮度由燈泡消耗實際電功率決定,燈泡亮度越大,消耗功率越大。

6.電功率測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功》,《功》是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教學的一些設想和體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功的概念比較復雜、抽象,學生常常容易會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本節內容是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這節課是在前兩節所學簡單機械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力與運動關系等知識來展開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可以說是前面所學的知識的延伸,又為以後學習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等知識奠定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並且功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圖片,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的親切感和興趣,體現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理念。這節課需要用1課時來完成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⑵知道功的公式,會對有關功的問題進行行簡單的計算。

⑶知道功的單位(J),了解1J的功大約有多大。

2、過程與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分析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⑵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會判斷物體有沒有做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歷史,進一步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步形成獻身科學的意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功的計算是即將學習的功率、機械效率的基礎,在中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把利用W=FS進行簡單的計算作為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

學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斷一個力有沒有做功作為本節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 15歲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在學習過程仍需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藉助實驗和實例分析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之前學生還沒有學習關於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認知水平來構建「功」的概念。

三、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盡量使用身邊常見的實物進行探究活動和實例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初中物理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體驗、講授和分組討論並輔以講練結合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

❸ 初中物理說課稿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1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後,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體系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如: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後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後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是初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於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並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於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准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作為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准。

(2)本節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並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於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數據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置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探究前的准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採用啟發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節是數據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准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聯系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麼儀器?(2)為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麼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後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後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麼?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後,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麼?連接電路應注意什麼?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准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節我計劃用15分鍾。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於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鍾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並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力的三要素來表達一個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知道在不同緯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樣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與物體穩定相關的兩個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懸掛法來測重心,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4.通過實驗探究和實驗對比的方法來研究解決穩定與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錐體爬坡實驗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通過學習質心,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應用。

2.通過穩定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的「來自地球的力」已經學習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還運用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習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過都是一些比淺的,知識感較膚性的認識,在一定意義上說,很難理解質心這樣的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在這里學生將學習不同的知識點,質點、重心與穩定,特別是質點高一的學生比較難接受。

對於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較熟悉,學習時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對於高一的學生對小實驗比較感興趣,老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做實驗,並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不同的緯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樣的。

2、重心的測量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3、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難點

1、重力的方向及應用.

2、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探究法: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得出穩定和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演示實驗——錐體爬坡,給學生一種與他們認為不一樣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錐體會從低往高處滾動呢?)讓學生思考並引起學生的興趣,向學生說,學完了今天的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學生就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 ,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新課教學

力的描述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了力、以及力的三個要素,在這里只是為學習新的內容——而准備的知識基礎的,由於我們對力的學習都從三個要素來學習的,所以,對重力的學習也要從三個要素開始,而力的學習已經是初中,經過了暑假,學生會生疏了,在這里也可以看成是復習的形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也為後面的重力的`學習打下基礎。對與一個力的描述,要有大小、方向、作用點。

重力及其測量

由於在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重力的測量,同時也知道了G和m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這里運用講授法給學生講清楚重力和物重兩個概念,並讓學生清楚的理解兩者的關系(正比,比值為g),同是也讓學生測量重力是用什麼儀器,其工作原理是什麼。在這里有一點與初中不一樣的是初中時沒講到g的取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樣的,而且,在不同的高度,其值也是不一樣的。對於方向,初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了,在這里還是要學生清楚的理解豎直向下,要跟垂直向下區分開來。

重心與穩定

由於重力與穩定比較抽象,因此將此定為我講課的重點,由於用交點來測重心所在直線很容易讓學生誤解,而且中心是應用很廣泛的針對,因此我才用實驗法。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在初中學生已經有學了,在這里不僅要教給學生什麼是重心,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明白物體的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用懸掛法來測量物體的重心的。同時也給學生講解在日常生活中重心的應用,使學生清楚原理。通過上面的學習,使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在上課時的引入,這時,可以讓學生領悟重心的奧妙,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激發。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 號,我說課的題目《 》,是人教版的 年級物理 冊第 章第 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課程標准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所以本課( )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學難點重點

①難點:

②重點: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②過程與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直觀:

4.教具與學具

電教器材:

教師演示用:

學生每組器材:

二.說學情

八年級上冊

初二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八年級下冊

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二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級上冊

初三學生是初中的畢業年級,心智較為成熟,通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進步。

但是初三的學生往往是不愛發言,不主動表現自我,課堂氣氛比起初二的學生沉悶。需要教師的積極、靈活的調動。初三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要求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理論分析和教條式的計算,但樂於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象、了解與物理規律有關的圖片。在玩中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科學事件。這樣才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九年級下冊

經過之前三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三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掌握了一定學習物理的方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之後,學生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但我面對的是農村初中生,相對來說知識面窄,知識信息不豐富,要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高科技、較前沿的東西,激發其求知慾。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騰現象及規律」。通過媒體展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效果。

2.學法指導

以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分析事例發現問題——動手實驗——分析歸納——鞏固練習。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在課堂上著力開發學生的三個空間

1.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展。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思維碰撞,培養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教法

教法突出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引導啟發,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

教學重視三性: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即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需要引出測量的實質創設教學情境,充分開發學生的生活經驗。盡量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為材料探究長度測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生活到技術多角度、全方位認識長度的測量,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發展學生探究、分析、歸納、遷移的能力。

運用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法、探究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程序)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內化提高,實際應用------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第三環節: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第四環節: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 的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七.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 」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

❹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1

一、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這節課是第四章第一小節內容。從知識結構來看,"光的折射"一節是在學生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之後編排的,是光的傳播規律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光傳播規律的進一步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幾何光學的基本規律。研究這些基本規律並應用這些規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鏡、透鏡等基本元件以及它們的成像原理,就構成了光學的基本內容。這些知識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就本節內容"光的折射"來說,它不但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而且也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

二、學情

1.學生已具備的前期認知基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2.初中生學習的特點是學習興趣很廣泛,但這種興趣還僅限於一般的直接興趣水平,滿足於被新鮮的生活、實驗現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對現象本質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現象;

②。知道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詞

③知道光的折射現象的初步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④能夠應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過程與方法

①使學生初步掌握正確觀察折射現象以及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歸納的方法;

②使學生體驗通過實驗探究折射現象、歸納出規律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在自主實驗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細心觀察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與合作精神。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光的折射現象及其初步規律。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規律;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一些現象。

五、教法、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教學中主要採用實驗探索、討論等教學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討論、動手實驗等,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眼,通過多種感知覺參與學習,以啟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想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要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學法上主要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交流"等方式。

六、教學程序

1、溫故而知新

簡要復習"光的反射現象",設問: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時除了在表面發生反射外,還可能發生什麼現象呢?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先讓學生觀察幾種現象:

現象一:觀察水中的游魚

由看到魚時光的傳播路徑提出"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時又會怎樣呢?".

現象二:水中斷筷

從以上現象引入,不但可以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學習折射現象的意義,而且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有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你觀察到什麼現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引出課題)

給學生留下懸念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_探索_為下面的自主探索實驗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作好鋪墊。

3.新課教學

(1)課本活動4.1:教師出示並介紹實驗裝置,然後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現象。讓學生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並試問:誰能將所觀察到的光路圖大致畫出來?請一同學上黑板畫光路圖,其餘同學在下面畫,然後互相交流、評價。

(2)課本活動4.2: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的情況。首先由學生進行猜想,然後師生共同探究,並讓學生用觀察到的現象檢驗猜想是否真確,畫出光路圖。同學之間可相互討論、交流。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所畫的光路圖,先由學生評價再與教師事先畫好的規范的光路圖比較,同時介紹折射光線、折射角等相關概念。

(3)分析論證、歸納規律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結合光路圖分析歸納討論結果。師生共同探討分析各組的結論,不斷補充整合,歸納出: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老師可作適當啟發:除了發現折射光線偏向法線外,還有沒有別的發現?這時候有的同學還可以歸納出: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等相關知識。

(4)。知識遷移、深化理解

設問:如果讓光從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氣,情況會怎樣呢?

教師引導學生猜想,畫出猜想的光路圖。

問:怎樣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請同學們實際做一做試試看。

學生接著繼續探究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的情況,並通過充分討論很容易得出結論:光從玻璃或其它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也會發生折射現象,()並且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得出光折射時的特點。並介紹光的可逆性。

為了加深對折射規律的理解,實驗結束後,要求學生作出光通過玻璃磚時的折射光路圖。

5.規律應用、首尾呼應——師生共同解釋現象(滲透STS思想)

現象一:水中斷筷的現象(學生分析+多媒體動畫解釋說明);

現象二:折射使水中物體看起來變淺的現象(安全教育);

現象三:視頻演示說明雨後美麗的彩虹、海市蜃樓、大氣的折射等現象的原因。(書本p86生活、物理、社會)

課堂練習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達標測評題"並指導學生完成以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小結: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小結,

8、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課文。

2.練習冊相關習題。

3.預習第二節"透鏡"

七、板書設計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在界面發生偏折的現象。

2.光的折射規律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玻璃)中時,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光;光從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應用:海市蜃樓,彩虹。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2

我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第三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3節摩擦力。這是我說課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xx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後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後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學生養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創新精神。

重點:(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節,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採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塗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於學生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後採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使學生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採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節,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表現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節學生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節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數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後,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後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據分析,而對於學生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學生的猜想變數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范的結論,最後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後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節,我採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於學生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學生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象,在此掀起課堂的_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節,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節,,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節,檢驗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主動總結,學生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布置:

作業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瞭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探索發現,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3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的第三節《平面鏡成像》。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有三個內容: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3、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它在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定律之後,學習、認識平面鏡的成像,是前兩節所學知識的應用;另外,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新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凸透鏡成像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活動,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准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科學探究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有用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領略平面鏡成像現象中的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

3、重點和難點

科學探究活動,有利於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習、體驗科學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由於「虛像」比較抽象,「看得見」,卻「摸不著」,因此,虛像的概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由於學生缺乏經驗,思維能力不強,很難提出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探究活動中的又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平面鏡,容易使他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根據學生這些心理特徵,結合教材內容的編排,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教師引導發現,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雖然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由於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與「影」混淆等,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本節課的學習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對於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則通過多媒體動畫展示、演示實驗、教師講解等教學手段,來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學探究,讓學生從觀察現象入手,在質疑、探究、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學到知識,同時,體驗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學習科學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一個魔術視頻引入新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還暗示出將「平面鏡改為玻璃板」有助於確定虛像的位置,為學生設計探究方案搭建一個「支架」。

2、組織探究

第二個環節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按照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順序進行。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探究活動的重點放在設計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書課題之後,展示一幅平靜的水面成像的圖片。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鏡的概念,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後,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並對成像的特點提出猜想,將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為後面探究的課題。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適時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是由於該探究活動與以前接觸到的探究活動相比,難度要大一些,以小組為單位,便於學生隨時交流、相互啟發,共同獲得發展;另一方面,通過交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

(3)進行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時,將平面鏡和玻璃板同時給出,讓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選平面鏡的學生在實驗中會發現一個問題:無法同時看到物體的像與替代物,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學生就會陷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此時,可能會有學生受到「水中蠟燭」的實驗啟發,想到把平面鏡改為玻璃板做實驗。如果學生沒有想到,可以提醒學生回想該演示實驗。這樣,學生通過實驗的親身體會,產生認知沖突,再聯系已有信息,解決沖突,體會更加深刻。這樣就突破了探究過程中的難點。

在得出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的關系後,近一步提出「怎樣研究像距與物距的關系?」以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由於學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動中已掌握了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進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結論,同時對學生掌握知識、參與實驗的態度和效果進行反饋,在這一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針對性反饋練習,學生將完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

3、理解「虛像」

首先藉助多媒體課件,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圖,進行動態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並由非實際光線相交形成。

接著再演示:把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紙放在玻璃板後面的「像」的位置上。會發現紙上並沒有像,從而說明並沒有光到達成像的位置,再次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確實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使學生從實際中感受什麼是虛像。這樣,通過理論分析、實驗驗證等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突破「虛像」這一難點。

4、平面鏡成像的應用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播放一段有關平面鏡成像應用的影片,通過這段影片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對生產、生活產生的重要影響,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3)虛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二、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線的方向延長線形成虛像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❺ 初中物理說課稿三篇

物理課是八年級學生接觸的一門新課程。這門課對於部分八年級學生來說簡直有點「談虎色變」,因為聽哥哥姐姐或高年級同學說物理最難學,所以對物理課已經產生逆反心理和畏難情緒。要改變同學們對物理課的偏見,必須用「興趣」心理去戰勝他們的「逆反」心理。 准備了初中物理說課稿三篇,供大家參考。

初中物理說課稿:《動能與勢能》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能與勢能」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六節「合理利用機械能」中的一部分豎缺內容,主要是介紹能量、動能和勢能以及機械能的初步概念,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功」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今後學習各種形式的能的起點,因此,引導組織學生學好,能為後續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知道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相關因素。
2、能力目標:
(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培養學生分析與歸納概括物理規律的能力;
(2)進一步了解利用「控制變數」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發現探索問題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重視實踐,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心理品質;
(3)有意識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知道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2、教學難點:用控制變數法研究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二、說教法:
1、實例講授法
能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於它比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時,運用舉例法進行教學,並結合實例中共同存在著的「有做功的能力」這一因素,推出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概念。
2、實驗探究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規律、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於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學則採用實驗探究法進行,以實驗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
並纖帆3、交流討論法
對於實驗結論的正確與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學性,則採用交流討論法,讓學生相互交流實驗情況形成共識,得出可靠絕雹的正確的實驗結論,從中也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意識。
此外還採用講練結合的方法鞏固本節的知識,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了解控制變數的研究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怎樣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結出物理規律,這就要指導學生主動的根據實驗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考察,綜合分析,達到從實踐到認識上的飛躍。另外要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加油站」幫助理解,拓寬知識。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復習提問:
1、物理學上所說的功指的是什麼?它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2、功的單位是什麼?
(為引入能量概念以及能的單位的講授做准備)
(二)舉例引題,建立能量、動能、勢能等物理概念
1、首先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關於「能」方面的俗語,如風能、水能、電能、太陽能、能源等,引入「能」這個概念。
2、從實例中抽取出能的基本含義。如流動的水、風、張開的弓、壓縮的彈簧、舉高的鐵錘等都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並能夠使其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即都能對其他物體做功,從而概括出能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就說它具有能。做功越多,表明具有的能量越大。強調做功的過程就是能的轉化過程,從而指出能的單位與功的單位一致也是焦(J)。
3、針對實例中共同存在著的「有做功的能力」這一因素,並結合實例中的物體是由於運動還是舉高或是發生彈性形變等而能夠做功,得出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概念。
在講完概念後再舉一此實例讓學生分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題:公路上賓士的汽車具有_______能;空中飛行的飛機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壓彎了的撐桿具有_________能。(三)進行實驗探究發現物理規律
實驗探究1: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課本圖8-35和8-36的實驗,引導學生用控制變數法研究、探索出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和規律。
實驗1:利用同一個鋼球來控制質量相同時,從不同的高度滾下(速度不同),觀察被撞擊的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鋼球做功的多少,即具有的動能的大小,得出動能與運動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實驗2:利用木球和鋼球(質量不同)從同一高度滾下(控制速度相同),觀察被撞擊的木塊在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木球和鋼球做功的多少,從而判斷出動能的大小,得出動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以上兩次實驗是在「加油站」中所提供的兩點結論的基礎上完成的,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加油站」中的信息。
實驗探究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課本中圖8-37和圖8-38的實驗,引導學生用控制變數法研究、探索出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和規律。
實驗1:同一重物從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到特製的小方桌上,觀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出重物的勢能與重物所處的高度有關——高度越高,勢能越大;
實驗2:讓兩個質量不同的木塊和鐵塊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小方桌上,觀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出重物的勢能與重物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勢能越大。
實驗探究3: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將一隻彈簧橫放在一個丁字形架子上,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將一小鋼球向固定端壓縮彈簧,叫學生認真觀察放手後能將小鋼球推出多遠。用大小不同的力壓縮彈簧做兩次,再引導學生探究,最後得出決定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
(四)小結、鞏固練習
1、讓學生對本課中的知識要點進行小結,訓練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
2、鞏固練習:
例1:跳傘運動員勻速下落時,動能、勢能、機械能怎樣變化?
例2:一物體機械能為35J,勢能為27J,則它的動能是多少?
例3:灑水車沿街道勻速行駛,將水灑向路面。在此過程中,它的動能將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置作業:課後作業第1題;《學生用書》P116補充習題中的(1)和(2)
五、板書設計:
第六節:動能與勢能
1、能量的定義:物體能夠對別的物體做功,就說物體具有能量。
動能:物體由於運動具有的能
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或發生彈性形變具有的能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
2、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有就越大。
3、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物體的彈性勢能與物體的彈性形變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也越大。

初中物理說課稿:生活中的透鏡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在學生初步認識透鏡的基礎上,感知透鏡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課上進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鏡和學習它們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科學意識。因此本節課是初中物理光學知識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掌握光學元件應用的關鍵內容。
(二)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及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分析、製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掌握照相機成相的原理,通過實驗演示,了解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徵。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照相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參與製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慾,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實際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本節課的重點在於通過對照相機成像原理的理解,從而掌握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
由於凸透鏡成實像、虛像特徵的這一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因此,本節課的難點在於對凸透鏡成像特徵的理解以及凸透鏡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二、說學情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此前已經對物理的聲、光方面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並在此基礎上簡單地接觸了透鏡的一些知識,但對於透鏡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還不是很清楚,因此本節課通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現實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實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迅速發展,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初中學生的思維,抽象邏輯思維雖然開始占優勢,可是在很大程度上還屬於經驗型,他們的邏輯思維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
三、說教法
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採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啟發式教學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四、說學法
《新課程標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法。親身經歷以探究學習為主的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學法上採取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討論法、分析法,來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節課內容的分析及學生的思維特點及知識掌握情況,從導入、新授、練習、小結、作業這五個環節來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輕松導入,激發興趣
在新授課程之前,用輕松的聊天方式,導入本節課的知識。向學生提一個調查,哪些學生有攝影愛好?哪些學生擅長攝影?喜歡攝影的學生知道照相機為什麼能照相嗎?它是靠什麼原理來記錄美好瞬間的呢?
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照相機,可以讓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談話中來,並通過這樣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懸念進入新授課程中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觀察分析,動手驗證
向學生出示一款真實的相機,並讓大家觀察,相機都由哪幾部分組成?並讓學生猜想照相機照相的原理。我會先給予學生適當地提醒,照相機前面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學生先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探討,試著去作出遠處物體在照相機中成像的光路圖,根據學生的所得出的結論,給予適當地補充,師生再共同全方面的總結照相機的照相原理。
通過這樣的設計,加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並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感受得出最後結論的喜悅。增加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滿足感。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帶領大家共同動手製作模型照相機。讓學生在硬紙板做兩個粗細相差很少的紙筒,使一個筒能夠套入另一個,在一個紙筒的一端嵌入凸透鏡,另一個紙筒的一端半透明紙或塑料薄膜。學生拉動紙筒,改變透鏡和半透明紙間的距離,從而可以在半透明紙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觀察所成的像,回答:像是縮小還是放大?像是正立還是倒立?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經過自己思考、自己操作得到的結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掌握,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照相機原理的理解,並通過自己所做的模型照相機,真切地感受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物理的熱情。
2. 實驗演示,深入探討
在學生還沉浸在對照相機成像原理的喜悅之中時,將投影儀展示給大家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讓學生帶著「像是倒立還是正立?是縮小還是放大?」這樣的疑問觀察教師的演示。教師進行演示:取下平面鏡,放上膠片,調節,在天花板上可以得到像。讓學生思考如何能將天花板的像,能在前方屏幕上成像呢?如果大家有辦法做到,那是什麼原理呢?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通過相互溝通、交流,得出利用平面鏡來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從而在前方屏幕上成像。並讓學生通過實踐、嘗試放置帶有F字樣的投影片,使之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F」。同時師生共同討論、動手畫出投影儀成像的平面圖。
3. 手腦並用,引出概念
向學生出示放大鏡,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書上的字,讓學生思考,放大鏡是什麼透鏡?描述通過放大鏡觀察的像是放大還是縮小?學生根據前面所學習的知識可以很容易地解決問題。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放大鏡和照相機、投影儀所成的像,有什麼差別?」經過師生共同交流,引出實像和虛像的概念。
通過觀察、分析這些應用透鏡的實物,可以加強學生對凸透鏡的理解,並通過對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各自所成像的觀察,使學生養成對比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鞏固新知,發散思維
根據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先設置了一些基礎填空題,讓學生對本節課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對比進行理解。之後讓學生進行思考,我們所看到的露珠使葉脈變粗的原因。經過這樣的有層次的習題設置,使學生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可以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應用透鏡知識解釋更多生活中的現象。
(四)分析歸納,總結重點
讓學生自己來講述本節課收獲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小結,教師給予及時地補充。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五)課後思考,拓展應用
讓學生搜集生活中使用透鏡的實例,並思考透鏡都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通過這樣開放性問題,使學生沒有以往做題的壓力感,更有興趣地投入到搜集資料、積極思考當中。

初中物理說課稿:《奇妙的物理現象》


開場白: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上物理引言《奇妙的物理現象》,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說,本節課題的設計思路。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啟蒙課,引言則是啟蒙課的開篇。向孩子們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展示五彩繽紛、充滿神奇的物理世界。通過引言學習讓學生們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物理學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學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們對物理世界有一種新奇感、求知慾,產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引言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的培養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引言可見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僅要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培養學生,而且還將注重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根據的懷疑精神,一定的創新意識等
2、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物理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實驗活動,初步感受物理現象的奇妙,激發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能力目標(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初步體驗觀察的方法,能根據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提出簡單的科學問題。
情感目標(3)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從而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系.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使學生們對物理世界有種新奇感、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難點是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二、說教法
物理課是八年級學生接觸的一門新課程。這門課對於部分八年級學生來說簡直有點「談虎色變」,因為聽哥哥姐姐或高年級同學說物理最難學,所以對物理課已經產生逆反心理和畏難情緒。要改變同學們對物理課的偏見,必須用「興趣」心理去戰勝他們的「逆反」心理。心理學理論指出對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難忘的。而引言課是八上物理的第一節課,所以我精心設計,力求把它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們一接觸物理,就對它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美好的印象。本節課我採用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准。教師邊演示、邊導控,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觀看演示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啟發學生對物理現象提出問題。因為這是初中物理的第一節課,對於這些物理現象,無需讓學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並產生追根究底的慾望,獲得科學研究方法的初步體驗,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1、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幾幅圖片(如蔚藍色的天空、從樹上掉下的蘋果、浮在水面上的鋼鐵輪船等)和一段二胡曲。從幼年起我們就對自然界中的現象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一個個現象覺得就是一個個謎,總想把它們打開,為了揭開其中的奧秘,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2、 進行新課
(1)觀察有趣的物理現象
本活動包括兩個簡單的演示實驗。完成這兩個實驗本身並不難,教師也無需花費力氣去講解實驗的原理,但在整個活動中要讓學生參與到對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啟發學生對物理現象提出問題,對於提出有獨到見解問題的學生要給於鼓勵。例如,放在玻璃罩里的長、短兩只蠟燭,誰先熄滅的演示實驗,實驗前,先讓學生猜一猜究竟是那隻蠟燭先滅,引導學生討論,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實驗時控制條件可得出不同的實驗結果。實驗完成後,在啟發學生思考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提問。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會提出各種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接著做水煮金魚的演示實驗。實驗前讓學生猜一猜,實驗後,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
(2)動手做一做
這是學生第一次獨力觀察物理現象,我採用同座位的兩個同學為一小組的方式進行。活動(1)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書本上的字,你發現了什麼?請同學們做個小小科學家,實驗前先猜測結果,再做實驗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比賽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發現的物理現象最多。實驗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觀察和思考時間。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物理現象並說出自己的各種發現。如從杯子側面觀察發現書本上的字是變大了;發現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近,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大;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遠,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小,其間還有一個字體左右反向的過程;從杯口向下觀察的情況等。教師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再請同學們將自己沒有發現的物理現象做實驗驗證。教師不要刻意追求學生得出完整的觀察結果,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最後請同學們參與探究活動(2)隔著玻璃板、課本、搪瓷盤、塑料板等物品,磁鐵對鐵釘的吸引會變化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發現了許多物理現象,也產生了許多疑問,要想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等你們學習了物理以後,就能將這些謎一個個打開。
3、 課外作業
(1)調查一下,你周圍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和問題?
(2)做以下的小實驗:
[1] 將一個生雞蛋放進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後逐漸向水裡加食鹽並使其溶解,注意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並對這個現象提出問題。
[2]小心地把水、食用油(每種一小杯)沿著杯壁依次緩緩倒入深玻璃杯內,然後再放入一粒葡萄或一小段蠟燭。將你觀察到的現象畫下來並提出問題。
4、 板書設計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
第一節 奇妙的物理現象
一、 觀察有趣的物理實驗
二、 動手做一做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說課有哪些環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