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我國郭姓核物理學家有哪些

我國郭姓核物理學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22 00:07:23

Ⅰ 中國兩彈元勛都有哪些人

鄧稼先、錢三強、趙九章、錢學森、孫家棟程開甲、氫彈之父—於敏先生等23人。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生於浙江湖州,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因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為中國人造衛星事業作出傑出的貢獻。

陳芳允(1916.4.3-2000.4.29 ),無線電電子學家,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郭永懷(1909.4.4-1968.12.5),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楊嘉墀(1919.7.16-2006.6.11),航天技術和自動控制專家,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淦昌(1907.5.28-1998.12.10),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

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王淦昌參與了我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製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周光召(1929.05.15-),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物理學家。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48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對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中作出突出貢獻。開創、規劃領導了抗輻射加固技術新領域研究。是中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

姚桐斌 (1922.9.3-1968.6.8), 中共黨員,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勛。

朱光亞(1924.12.25~2011.2.26),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參與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及歷次核試驗,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入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

錢驥(1917.12.27-1983.08.18),是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方案的總體負責人,並為返回型衛星的研製做了大量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是中國空間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陳能寬(1923.4.28--2016.5.27 ),著名金屬物理學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自良(1917年—2008年),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50年代他研究蘇聯汽車用鋼40X的代用品,以錳、鉬代鉻成功,對我國合金鋼體系的建立起了推動作用;

60 年代領導研製成功分離鈾同位素用的甲種分離膜,為原子能工業和國防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緯祿(1916.12.18-2011.11.23),我國著名的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有"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之稱。

中國"航天四老"之一。他成功的領導中國第一發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的研製。為中國固體戰略導彈研製提供了理論依據,探索出中國固體火箭的研製規律,填補了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

屠守鍔(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火箭總體設計專家。194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1943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碩士學位。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是中國"航天四老"之一。先後擔任東風二號和東風三號導彈副總設計師、洲際戰略導彈總設計師、長征二號火箭總設計師、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技術總顧問。

王希季(1921年7月26-),中國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

提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主持該型運載火箭初樣階段的研製;主持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製。

王大珩(héng)(1915.2.26─2011.7.21),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光學之父",應用光學家,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持製成了中國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測裝備和許多國防光學工程儀器。

於敏(1926年8月16日-),中國「氫彈之父」,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

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概念,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將中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孫家棟(1929年4月-),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為中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

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江蘇和浙江籍人各6人,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雲南、遼寧、河北、山東各1人。錢三強、屠守鍔同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開甲和楊嘉墀同為江蘇省吳江縣人。

Ⅱ 中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墨翟、沈括、郭守敬、宋應星、張衡和趙友欽等。

中國近代的屬美籍華人的傑出物理學家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 琦等。

屬中國的有:鄧稼先、王淦昌、錢三強、錢學森、嚴濟慈等。

Ⅲ 中國原子彈之父、兩彈元勛,分別是誰

中國原子彈之父是錢三強,中國兩彈元勛主要人物有鄧稼先、錢三強、趙九章、錢學森、孫家棟等人。他們是那一代為祖國科學國防奉獻一生的代表人物。

兩彈精神

向偉人們致敬

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工作,那是中國幾代人的奉獻和努力,原子彈之父和兩彈元勛只是他們的代表人物,向這些為祖國繁榮、安定做出畢生貢獻的偉人英雄們致敬。

Ⅳ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有誰

1,吳有訓 (1897-1977),江西高安人,吳有訓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任過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教授,楊振寧、李政道當時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2、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
3,黃昆院士 男 1919年9月出生於北京,黃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昆於2005年7月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歲。
4,(1891—1968) 饒毓泰,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方面取得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我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創辦南開大學物理系;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設研究實驗室,使北京大學物理系迅速位居國內物理教學和研究的前列。執教40餘年,培養了吳大猷、馬仕俊、馬大猷、郭永懷、虞福春、黃昆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理學家,為我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5,王淦昌 (1907~),中國核物理學家。生於中國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50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並曾任系主任。1950年至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1年後兼任副所長。1956年至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至1960年兼任副所長,直到1960年底回國。1961年至1978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1978年至198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82年任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研究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
6,周光召(1929~),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陪集規范場、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范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系等等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他還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1985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
7,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8黃祖洽先生1924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是中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現為中科院院士、北師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9,錢學森(1911.12.11-),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物理界-中國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江蘇太倉人。女。1930-1934年就讀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5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2年受聘為母校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又被南京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每次回國,必到南大訪問、講學,並在南大設立有「吳健雄、袁家騮獎學金」。先後以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閱讀全文

與我國郭姓核物理學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