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知名校友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物理學家。1915年10月6日生於吉林長春,祖籍湖北麻城鐵門崗鄉人。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朱光亞:(1924.12.25~2011.2.26),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於敏: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於天津市寧河縣。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高級科學顧問。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㈡ 孩子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就業前景怎麼樣
孩子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就業前景怎麼樣?
北京大學物理的畢業生好找工作嗎?這個問題多少有點「凡爾賽」了,憑北京大學的招牌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物理其實是個很好的專業,我其實就後悔當年有機會去數學系或物理系沒有去,這兩個系其實培養的是大腦的思維能力,所以相信你兒子畢業的時候會很有收獲,你其實不用太操心,他會自己搞明白的
㈢ 孩子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畢業之後好找工作嗎
孩子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畢業之後好找工作嗎?北大物院本科畢業工作狗路過那個榜單的統計口徑貌似是本科生?不知道算不算在讀phd之類的工資呢……我就說說這幾年我所了解的北大物院本科畢業直接工作的人的大體去向吧。
四,其他最近幾年還有去寶潔,四大,麥肯錫,還有其他一些500強企業,五年後工資你懂的當然,還有一些我不了解的,也許確實工資水平不理想,沒有跟別人分享……但總體上還是前面那四種佔多數吧。
平均而言,我覺得那個調查的畢業五年後平均工資是靠譜的,甚至有些偏低……因為北大物理系的學生有許多都要轉經濟、金融、管理、高頻交易、人工智慧等各種商科與工科。學物理能夠培養基礎的定量分析能力,本科學完四年物理之後,讀研究生、碩士再轉金融、大數據完全無壓力~如果是本科畢業生5年統計, 那是因為矢志物理去讀博的人,無論國內國外,都不算就業所以不算人頭。我的本科同學裡面沒有搞科研而去做游戲策劃的個個薪酬超高。還有好多大二轉去做精算和計算機的也過的相當滋潤。
如果是博士畢業五年平均薪酬, 打死我都不信。能吃飯養家就算不錯了。社會上哪裡需要這么多會解方程的人。
㈣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的兩院院士
趙忠賢
物理學家。遼寧新民人。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一直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1967-1972年參加幾項國防任務。1976年開始從事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所發表的論文包括第Ⅱ類超導體的磁通釘扎與臨界電流問題;非晶態合金的超導電性。1983年開始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1986年底在Ba-La-Cu-O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於1987年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郭光燦
光學和量子信息專家。1942年生於福建惠安。196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現任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物理系教授。
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密碼、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導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實驗上研製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機和普適量子克隆機。發現在環境作用下不會消相乾的「相干保持態」,提出量子避錯編碼原理,被實驗證實。提出一種新型可望實用的量子處理器,被實驗證實。在實驗上實現遠距離的量子密鑰傳輸,建立基於量子密碼的保密通信系統,並提出「信道加密」的新方案,有其獨特的安全保密優點。在實驗上驗證了K-S理論,有力地支持了量子力學理論。發現奇偶相干態的奇異特性等。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侯建國
物理化學家。1959年生於福建平潭。198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1989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5年在美國Oregon州立大學化學系做助理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副校長、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結構分析、表面物理化學和無機材料制備方法的研究。利用分子自組裝技術,獲得了能夠分辨碳—碳單鍵和雙鍵的分子圖像,並從實驗和理論上分別論證了掃描隧道顯微術對單分子直接成像的可能性與限制因素,並進而確定了C 表面晶格的取向特徵。此外,發展了確定單分子在固體表面吸附取向與局域電子態的方法,提出了制備具有特殊性能的同質分子超晶格的新途徑。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饒子和
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1950年生於江蘇南京。1977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89年獲墨爾本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在《Nature》上發表了SIV-MA的晶體結構,首次提出HIV及其家族分子的裝配模型;在《Cell》上發表了H Factor Ⅸ EGF-like Domain與Ca++結合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結果,揭示了該復合物的生物學機理;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成功地解析出第一個SARS病毒的蛋白質-3CLPRO及其與抑制劑復合物的晶體結構,為抗SARS葯物的發現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論文在《PNAS》上發表。其研究組已經系統地表達出200餘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蛋白質,解析出50多個重要蛋白質的結構。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震西
磁性及非晶態材料專家。江蘇省海門市人。1942年9月3日出生。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北京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總經理、研究員。長期從事磁性非晶態材料的研究及應用推廣。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國防用多種微波鐵氧體材料和器件。在非晶態DyCo3.4合金薄膜中,合作發現並命名了SPerimagnet(散磁性)新型磁結構。研製成功具有我國自己特色的低純度釹稀土鐵硼永磁合金,系統地解決了大規模工業生產中整套關鍵技術、工藝和設備,並積極推廣。創建產業型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經濟效益顯著。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quot;低純度釹稀土鐵硼永磁合金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數十餘篇。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許祖彥
1940年2月生,1963年中國科大技術物理系畢業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從事激光物理與激光技術研究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為可調諧激光,全固態激光和超快激光的研究與應用。研究有機染料可調諧激光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電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研究非線性光學和光參量寬調諧激光,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研究大功率全固態激光,取得多項國內外領先成果和發明。研究超快激光,國內首創全固態飛秒光源和國際領先寬調諧飛秒激光器等。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立泉
1940年生於四川南充,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同年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間1976~1978年赴西德馬普協會固體所進修;1985年、1990年和1992年曾分別在法國科研中心波爾多固體化學研究所、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納米離子: 納米離子材料和離子電子混合導電材料的制備和表徵;納米離子材料和離子電子混合導電材料的離子和電子的輸運特性和其他物理性質。高能電池和燃料電池中的物理化學過程。發表論文下23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3項。長期從事固態離子學的研究,是我國固態離子學的創始人之一,長期從事鋰電池、鋰離子電池及可持續能源領域內的研究工作,在固態離子學及可持續能源領域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現擔任國際固態離子學學會的委員、「 Solid State Ionics 」國際雜志的編委,中國固態離子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中國固態離子學學會理事長。發表論文230餘篇,申報發明專利13項。曾是國家863計劃二次鋰電池專題負責人並參加了課題研究,主持了專題研究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及全國11個子課題研究的協調。近年來取得納米金屬儲鋰合金負極材料等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這一成果被美國能源部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用的唯一一篇中國的文獻。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