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性致癌因素有哪些
物理性致癌因素:
1、輻射:人們的皮膚長期受到強烈的太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後,起初皮膚乾燥、脫屑、形成黑斑、皮膚萎縮,接著過度角化,進而形成乳頭狀瘤,並可能發展為皮膚癌。有遺傳性著色性干皮病的人,更容易發生皮膚癌。
2、長期的熱輻射,可導致皮膚癌和軟組織腫瘤。例如生活在某嚴寒地區的人有常期使用腹部烤爐取暖的習慣,該地區居民腹部軟組織惡性腫瘤的發病較多。
3、長期機械性刺激也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因素。例如因損傷形成的尖銳牙齒,或不合適的假牙托的長期摩擦,可能引起舌癌或頰粘膜癌。如石棉或玻璃纖維被吸入肺內,可導致肺癌或胸膜間皮瘤。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長期暴露於石棉同時又是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比不接觸石棉又不吸煙者高40~70倍。
㈡ 有哪些物理性致癌因素
1、物理性致癌因素:熱、慢性機械刺激、紫外線等長期慢性刺激。如食管癌長期吃過熱、過硬的食物的不良生活習慣。慢性機械刺激-舌癌常發生在齲齒、斷齒、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磨擦之處,膽囊結石常合並膽囊癌,用鈍刀剃頭的伊斯蘭教徒經常刺激頭皮常發生頭皮癌,多胎多產引起子宮頸裂傷引致宮頸癌,陰囊挫傷可致睾丸腫瘤,不少骨肉瘤和乳腺癌患者也有外傷史。長期大量接觸X線或紫外線照射(長期暴嗮)可使皮膚發生鱗狀細胞癌。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如開采放射性礦山或長期在那裡居住的居民。
2、化學性致癌因素:化學元素鉻可致肺癌;鎳可致肺癌、鼻咽癌;長期接觸砷可引起皮膚癌和肝癌;鎘可致前列腺癌,其他如鉛、鐵、鋅、硫、鉬等也可引起腫瘤。空氣、水污染如煤的燃燒、汽車尾氣—是環狀碳氫化合物(3-4苯並芘)如肺癌城市高於農村,如掃煙囪的工人易患陰囊癌,接觸煤焦油易患皮膚癌;吸煙和被動吸煙—苯並芘、甲苯、二甲基亞硝胺、硫氰酸鹽引致肺癌、口腔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等,亞硝胺化合物能誘發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結腸癌。
㈢ 致癌因子類別有幾類,到底是生物致癌因子還是病毒致癌因子
分為3種,物理,化學,病毒三種致癌因子種類
物理致癌因子
主要指放射性物質發出的電離輻射,如紫外線,X射線等。 例如,居里夫人(Curie,1867-1934)在研究工作中長期被放射線損傷,導致白血病;氟氯碳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氣平流層中臭氧層變薄,照到地面紫外線增強,使全球皮膚癌患者增加。
化學致癌因子
有數千種之多,如石棉、砷化物、鉻鹽、鎘化物等無機化合物,苯、四氯化碳、焦油、烯環烴、亞硝胺、黃麴黴素、有機氯殺蟲劑等有機化合物都是化學致癌因子。吸煙是人體攝入化學致癌物的主要途徑之一,從香煙的煙霧中可分析出20多鍾化學致癌因子,其中焦油為主要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是指能使細胞發生癌變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夠引起細胞發生癌變,主要是因為它們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與之有關的核酸序列。他們通過感染人的細胞後,將其基因組整合進入人的基因組中,從而誘發人的細胞癌變。病毒致癌因子主要包括DNA腫瘤病毒和RNA腫瘤病毒,腫瘤病毒中RNA癌基因進入宿主細胞後,通過逆轉錄作用產生DNA癌基因,使宿主細胞發生癌變。RNA腫瘤病毒癌基因可能來源於宿主細胞原癌基因的突變。據統計,人類癌患者中約有15%是由腫瘤病毒引起的。(如乙肝病毒,腫瘤致癌病毒等150多種)
㈣ 物理致癌因素有哪些
物理界的許多射線可以致癌。
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兒約里奧·居里夫人都先後死於白血病,這與過多地與放射線接觸,並疏於防護有關。
本世紀20年代曾發現鍾表工人易患骨肉瘤,後經查明系因熒光材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質鐳所致。
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爆炸後,爆炸中心1000米內倖存的居民癌症發病率較其他地區居民高20倍。這一切都提醒人們高度警惕射線致癌。
食管癌主要經淋巴結轉移或局部浸潤所致降射線外,溫度也與癌有關。現已發現熱損傷與皮膚癌關系密切。克什米爾的牧民習慣於冬季用「懷爐」取暖,可在腹部皮膚引起「懷爐癌」;我國北方寒冷地區居民;冬季常坐在火炕上取暖,易發臀部皮膚的「炕癌」;我國河南林縣食管癌高發,也與當地居民喜歡吃燙的食物造成食道粘膜損傷有一定關系。
對致癌的物理因素應注意防護,這樣就可降低癌症發生率。
腫瘤在人體中形成後,將對人體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盡管腫瘤早期表現沒有什麼特殊性,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但由於腫瘤早期診斷對治療極有意義,所以人們還是十分重視它。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癌症的8個警告信號:1.可觸及的硬結或硬變(如在乳腺、皮膚及舌部);2.疣或黑痣發生明顯的變化;3.持續性聲音嘶啞、乾咳或吞咽困難;4.持續性消化不良;5.月經期不正常的出血,月經期外的出血;6.鼻、耳、膀胱或腸道不明原因的出血;7.經久不愈的傷口、不消的腫脹;8.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
以上都是癌症的先兆症狀,只要人人留意,及時做專項檢查,早期診斷是完全有可能的。
腫瘤到了後期對機體的破壞作用相當大,即使是良性腫瘤,如果生長在腦內、氣管內或在血管附近,也會因為壓迫正常的組織造成嚴重的影響。內分泌器官的良性腫瘤會導致激素分泌過多,嚴重地破壞了體內代謝的平衡。
惡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更大。首先惡性腫瘤患者常合並出血,原因可以是惡性腫瘤本身破潰,也可以是侵蝕了人體血管所致。如果一次出血量過大或腦部出血往往可以引起死亡。其次,惡性腫瘤對器官臟器的直接損害也十分嚴重。由於癌細胞的四處浸潤,正常的組織結構被破壞,正常的器官功能難以維持。如肝癌可以損害肝功能使病人出現黃疸、腹水。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多表現出「惡病質」即極度消瘦、貧血、無力和衰竭的症狀,奄奄一息。
經過了上百年的摸索,人們在對癌症的斗爭中逐漸積累了經驗。人們不斷研究新的方法,至今已有近20種。其中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是當今抗癌的「四大法寶」。現在又有人在研究用細胞工程學技術使癌細胞向正常細胞逆轉,這將成為新的一種「抗癌法寶」。
㈤ 物理因子、化學因子、病毒因子誘發癌變的機理各是什麼
化學因子致突的途徑較多:1、鹼基代替從而破壞配對原則;2、修飾作用,導致復制時出錯;3、錯誤引起DNA修復機制和錯誤激活基因
病毒因子通常是轉入異常基因
人和動物細胞的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著與癌有關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環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
根據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發生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至少在一個細胞中發生5-6個基因突變,才能賦予癌細胞所有的特徵,這是一種累積效應。因此,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發生的頻率並不是很高,而且易患癌症的多為老年人。
正常情況下癌細胞產生速率很低,免疫系統正常的情況下(不是用免疫力高低單純衡量的)癌細胞的清除速率高於產生速率,從而不會患癌症。
癌變和一類和誘導血管生長相關的免疫細胞是有密切聯系,
這類細胞錯誤的影響了癌細胞細胞,從而導致癌細胞得以充足的營養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