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電影《萬物理論》
我個人覺得那個粘貼的答案實在是太扯了,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最後和好了,是在搞?從前五個故事結局就可以推測大概率不會大團圓結局,還有樓上分析的心裡拿刀切蛋糕的細節也可以推測出來,我們總會有沖動的時候,新郎那時候明顯是想殺人的,但最後遏制住了,個人認為是因為他舉起刀之後有環顧四周的人的停頓特寫,可能是覺得人太多害怕了。結局有說掐死的,有說坐ai的,我個人認為是掐死或者拿刀殺了。一個是從新娘最後手抓蛋糕的動作還有新郎摟胳膊的動作可以推測,另一個是從落地的蛋糕可以看出來。如果是在坐,那請問為什麼蛋糕會是被抓散的狀態?那明顯和新娘抓那一下蛋糕的情況類似,是新娘在掙扎,手在無規則揮舞和亂抓。如果是震動震掉的話,那應該是一層一次的,起碼也應該是一層掉下來之後再摔碎,從新郎一下把整個蛋糕一次性全搬到桌子上就能看出來蛋糕應該很結實,不太可能因為震動徹底散掉。再說了,現實中的蛋糕也不會因為震動徹底散掉吧。
我最開始其實是覺得新郎把新娘捅死了。因為我回去又看了細節,新郎切完蛋糕把刀放在蛋糕旁邊就去找新娘跳舞了,刀一直在蛋糕旁邊,新郎把新娘按到桌子上之後從下面把她捅死了。但後來我又想了想,如果捅死肯定會有血流到地上,但是沒有,所以後來我更傾向於掐死的結局。
② 《萬物理論》求推薦
《萬物理論》推薦
提起霍金,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偉大的物理學家」、「肌肉萎縮」、「黑洞理論」、「十大預言」這些東西。卻不知,偉人也有愛情,他們的愛情同樣有著甜蜜、艱辛、深刻,卻也同樣擺脫不了世俗的魔咒。
這部電影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首映時霍金本人就坐在台下觀看,電影結束,霍金落淚。故事中的女主是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簡•王爾德,在得知霍金只剩兩年時間後,信嫌銷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與霍金結婚,為他生兒育女,用一生來支持他、陪伴他。
只是,電影並沒有以圓滿的結局而告終。霍金愛上了照顧他的女人伊蓮,最終和簡離婚了。簡說,「我愛過你,我盡力了。」大概會有人為簡鳴不平,但我想,簡解脫了。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早已超越了愛情本身。
簡的堅強勇敢讓人敬佩,她甘願為者汪愛妥協,放棄自己的一切,這是愛情的偉大之處,但也像很多愛情一樣,走到最後不過是隨風盡散。倘若不能攜手終老,那就好聚好散吧。愛情,本就無常,能接受它來時的滑游炙熱,也要能接受它去時的荒涼。就像萬物,有存在也就有消亡,這是永恆不變的定律。
電影《萬物理論》
評分:8.4分
時長:123分鍾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菲麗希緹·瓊斯
③ 霍金如何評價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中的霍金就是真實的霍金,霍金並未評價《萬物理論》而是有他的妻子簡口述。
關於史蒂芬·霍金本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在簡的口述中,她說是編劇安東尼·麥卡登去找了斯蒂芬,說服了他,後來他還挺滿意,說自己的人生拍成了電影,是一種榮耀。
當斯蒂芬在2014年秋天的多倫多看到這部電影的首映時,他的秘書從他的臉頰擦去一行眼淚,彼時的霍金已經72歲了。
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一生有55年被捆綁在輪椅的枷鎖上,但他的心靈卻在宇宙中徜徉馳騁。以他為原型的傳記電影《萬物理論》,適合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重溫與悼念。
影片根據霍金的妻子簡·王爾德的回憶錄改編。製片方和編劇花了三年時間才說服她同意將回憶錄改編成電影。
霍金本人對影片很是贊賞,他同意了將自己真實的「聲音」(電腦發聲器)用在了電影當中。
除了真實的「聲音」之外,影片中用到的道具包括女王榮譽勛章以及署名論文也都是由霍金本人提供的。
編劇安東尼·麥卡滕從創作劇本到影片上映共花去十年時間。他在1988年讀完《時間簡史》後開始對霍金的生平感興趣。2004年讀完簡的回憶錄之後他便著手創作劇本。
由於影片並非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拍攝,這給雷德梅恩飾演霍金製造了很大難題,因為在不同的場景中,霍金肌肉退化的程度不同,他必須准確演繹出當時霍金的狀態。
《萬物理論》在2014年秋天的多倫多電影節上舉行世界首映,當時霍金本人就是台下的一員觀眾。電影結束之後,他的秘書從他的臉頰上擦去了一行眼淚。
④ 《萬物理論》觀後感
電影《萬物理論》是根據霍金的的妻子簡·王爾德的回憶錄改編,是一部描寫霍金青年時期的人物傳記片, 講述了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簡·王爾德始於劍橋大學的愛情故事及霍金患病前後的勵志傳奇。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在我20歲之前,我知道了「霍金」這位偉人,不是因為他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也不是因為他偉大的物理研究成果,也不是因為他的勵志故事,更不是因為他的愛情故事,而是,當我還是一名醫學生時,解剖學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有個天才叫霍金,患了一種「比癌症更殘忍的絕症」—運動神經元病,醫生告訴他的存活期只有2年,而在他身上出現一個醫學奇跡,他居然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並且獲得了舉世奪目的科研成果,直至今日,也沒有人找到完全治癒這個疾病的方法,更沒有完全弄清楚在霍金身上發生的奇跡。當時好奇的我,感興趣的可能僅僅是醫學知識,對真實的霍金一無所知。當然,此刻的我認為,那是為自己的無知找借口而已。
今天,我有幸看了電影《萬物理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到「霍金」,觀影結束後,我迫不及待的找度娘更全面的了解「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父親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畢業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18歲的霍金入讀了牛津大學,21歲時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又稱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漸凍症\盧咖雷症),醫生曾診斷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可在簡·王尓德愛情的激勵下,他堅強的活了下來,23歲取得了博士學位。隨後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不但失去走路的能力和寫字能力,甚至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他卻在物理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就,他的代表作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
電影並沒有滌盪起伏的劇情,更多的是生活的小細節。看著劇中剛患病的「霍金」,艱難而奇怪的步態,一次又一次難看的跌倒又爬起的畫面,我心痛得直流淚;看著因病情日益加重而無助痛苦的霍金,我的淚水默默流淌;看著無法說話的霍金,用他獨有的幽默逗樂時,我心痛得不忍看下去;看到在講台上,自信發表研究成果的霍金,我為這個被稱為「激勵帝」的人留下了感動的淚水;看到默許另一個男人出現在妻子身邊卻無奈的霍金,我無法控制我的淚水。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後,有一個堅強的女人。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簡就是最好的例證。當醫生宣判死刑緩期2年執行後頹廢的霍金,是簡用愛喚起了他對生活的激情;當面對每一次病情惡化的霍金,是簡用行動告訴他,問題總是有解決的辦法;面對護理霍金和照顧3個孩子繁重的家務事,是簡獨自一人默默的承受。每當看著劇中簡那種時刻關注霍金,眼中含淚卻異常堅強的表情,每當看到她不堪負荷而痛苦的表情,每當看到她痛哭的場景,我心痛得默默流淚。
作為女性,我相信愛情的至高無上,能讓簡去愛一個生病脆弱的男人;我相信愛情強大的力量也能拯救一個男人。但作為女性,我也相信愛情會是依賴、會是一種責任,會轉化成親情和友情的現實。當看著霍金和簡離婚前相視而泣時,我為高尚卻平凡的愛情而落淚。
或許,霍金的人生用「命運多舛」完全不夠准確,但我認為「勵志帝」的稱號他是當之無愧。在那無盡頭的病魔折磨時期,在那無數次可能失去生命的瞬間,霍金和關心他的家人、朋友、師生,甚至觀看電影的我,都體會到了生命的寶貴。霍金說,有生命就有希望。我想說,有生命才有希望。珍愛生命無疑是每個人必須正視的課題,關愛健康無疑是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新的一年,很多朋友都有新的夢想和規劃,但我不知道你是否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都說健康是幸福人生的數字「1」,有了前面的「1」,在後面添上的那些你想要的「0」,才能擁有你想要的生活,否則,你甭想擁有幸福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財富自由,你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歸為零。
在2018,我將啟動「不健康就出局」計劃,將把學習「健康與養生」作為今年的頭等大事。如果你相信「霍金」的命運是奇跡,如果你是一個珍愛生命為一切的人,如果你是願意跟大家分享健康知識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執行力超強的人······請和我一起,發起「不健康就出局」吧!我們一起倡導健康理念,踐行健康活動,一起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努力!
來吧,「不健康就出局」等著你一起遠航。
⑤ 霍金如何評價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中的霍金就是真實的霍金
關於史蒂芬·霍金本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在簡的口述中,她說是編劇安東尼·麥卡登去找了斯蒂芬,說服了他,後來他還挺滿意,說自己的人生拍成了電影,是一種榮耀。當斯蒂芬在2014年秋天的多倫多看到這部電影的首映時,他的秘書從他的臉頰擦去一行眼淚,彼時的霍金已經72歲了。
電影本身,顯然,這部電影主線是愛情,簡和霍金一見鍾情,相約廝守終生。在他們相遇到相愛的過程中,在電影里僅僅用了14分鍾。然後就是長達兩個小時的細節,繁瑣的生活小事,各自的信仰不同,簡對自身夢想的堅持,對另外一個男人的內心的依靠等等,最終細節打敗愛情,隨著簡的一句「我愛過了,我盡力了」,雙方多年的愛情告一段落,和平收尾。
在故事的結尾,簡給霍金用衣角擦了一下他的眼鏡,首尾呼應,在三個孩子的緩緩走開的背景中,結束了電影的放映。不關乎霍金名人的效應,單看這部電影,這是一部以「悲劇」的愛情片,最後令人唏噓的事,本來一對美好的關於選擇、關於堅守的愛情電影因為客觀的事實(因為現實中他們的確離婚了)不得不做出這樣的結尾。
但是!為什麼完美結果才是愛情呢?缺憾的愛情就沒有信服力嗎?幾十年的堅守難道沒有意義嗎?日日夜夜的照顧不是愛情的見證嗎?時間一定是有時效性的,承諾也會變質,但我們能不承認它的美好嗎?最後結尾雖然是硬生生的溫馨,但是何嘗不是給觀眾一個美好的期許呢。
⑥ 求電影《萬物理論》的觀後感
電影萬物理論觀後感
我對真實的霍金、他的學術和生活都不了解,所以這篇萬物理論觀後感只針對電影里所呈現的霍金和他的生活。
影片的花絮中有對Eddie的采訪,他說自己以前從來不知道霍金年輕時是很健康、很強壯的。影片里,青年霍金騎車、劃艇,意氣風發,像所有真正的物理學家一樣,有孩子般純真而自信的笑容:那是對科學的執著,對自己天賦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投身研究宇宙萬物奧秘的虔誠。
劍橋真美啊!禮堂里,「Science」,「arts」的邂逅,各懷驕傲矜持,還有心照不宣的默契,讓人想起費曼自傳《你干嗎在乎別人怎麼想》中費曼與阿蓮的相遇。科學與文學本就是理性與感性的兩級,學科學的男生與學文學的女生邂逅相戀便也帶些天定的浪漫。之後,小酒館中直接又笨拙的追求,舞會上的星光燦爛,康河邊充滿柔情的旋轉,他們像一對普通戀人一樣約會、接吻與熱戀。
Eddie對沒生病前霍金的精氣神的把握是極好的。除卻外形的相像,他只需一個斜睨的眼神、動一動嘴角,或是眼珠狡黠地一轉,就能演繹出年輕霍金的自信、自負、純真和專注。那是物理學家獨有的純粹而動人的氣質。他站在那裡,腦袋一偏,嘴角一揚,就是一幅又學院又不馴的模樣。
當疾病的徵兆開始愈來愈多地顯現,當霍金終於重重地摔倒在地,他的世界裡,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他坐在浴缸里,看著自己慢慢僵硬的手;看到他故作鎮定地笑著對不知情的室友說:「我得病了,醫生說我還有兩年壽命」,看著他決絕地推開來看望的簡,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學生休息室里看電視,此時,無需刻意渲染,你也能感受到他刻骨的孤獨和難過。看到他僵硬又顫抖地提著球桿草坪上打球,賭氣一般咬著牙把一個個球努力推進小門裡面,旁邊的簡咬著嘴唇發抖,我終於忍不住在影院黑暗的角落默默流淚。很難想像霍金面臨的是怎樣一種痛苦與絕望:慢慢失所有的活動能力,頭腦卻異常清醒。苦難可以預見,自己卻別無選擇。後來他們結了婚,孩子接連出生,霍金喪失了越來越多的行為能力,生活中有更多尷尬和不堪。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的那天,他和簡宴請朋友們來家裡聚餐,本該是值得慶祝的開心一天,他卻發現自己的手已經不聽使喚,以後再無法做到自己喂自己吃飯了。朋友們說說笑笑,屋裡的燈光溫暖明亮,霍金強顏歡笑,禮貌地離開餐廳。他試著爬上樓,卻卡在樓梯上不能動彈,孩子在頂樓透過隔離網看他,霍金哭了。淚水從臉上無聲地劃過,他的面部肌肉抽動,眼神里都是委屈、無奈和辛酸,這個片刻Eddie詮釋得太到位了,我坐在黑暗的角落裡,也只覺得一陣陣心疼。
還有一幕,霍金坐在桌前,背駝得像蝦米,低頭艱難地從杯中喝水,那場面,很像一隻低頭飲水的駱駝。而長桌對面,簡坐得筆直,端莊,優雅,堅韌。這殘酷的對比看得人心中刺痛。後來簡遇到Johnson,霍金一定也感覺到了那種危險的曖昧,可是他什麼都不能要求,因為Johnson所能帶給孩子和簡的歡樂,他都做不到。看著自己的妻子與另一個男人帶著孩子和自己一起其樂融融地玩耍,這對心高氣傲的霍金來說,也一定很難接受吧。可是他表現出的只是平靜與克制。霍金也曾玉樹臨風,也曾風度翩翩,如果沒有生病,他會繼續著自己的驕傲,毫無拘束地揮灑自己的聰明才智;他也會坐姿筆挺,和簡在一起,如同一對金童玉女;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丈夫和父親,為妻子分擔家務,帶孩子奔跑劃船……如果不是因為生病,他本可以擁有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一段完美的人生。
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的霍金是什麼樣的,但影片里的霍金是一個紳士。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他的自由(至少是身體上的自由)與尊嚴,可是因著他的善良、體面與教養,他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自己的尊嚴。當簡身心交瘁、情緒崩壞時,霍金轉過頭對孩子說:「Your mother is very angry with me.」眼神像做錯了事的小孩。看到這里,我很心疼這對夫妻。簡的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霍金其實也很有理由感到委屈,疾病帶給他的改變,他自己也無能為力。在這樣壓抑的時刻,他也可以選擇憤怒,可他卻選擇了抱歉。自始至終,在影片里,他都沒有抱怨過。他只是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努力適應因為疾病的進展而帶來的身體上的改變。生病後他最大的一次情緒爆發,大概是做了喉管手術後再也說不出話來的時候,簡拿來拼字板教他時,他的倔強與傷心伴著淚水噴湧出來。每次看到他哭泣,我都跟著心碎,那不是一個弱者面對病痛的呻吟,而是一個戰士面對命運悲壯的淚水。
即便後來,他們生活里又各自有了別人,不再那麼相愛了,他們也都沒有刻意傷害彼此。其實他們本不是一對普通的夫妻,他們的結合也一開始就不被人看好,就像霍金的父親說的':「This is not a battle. This is a defeat.」霍金對簡在起初是愛情,到後來,因為生活起居的依賴,也許慢慢轉化為孩子對母親般的依戀;而簡對霍金也從熱戀升華為沉重的責任。即使是多年平凡的生活也足以磨蝕最深摯的愛情,何況是多年非同常人的艱難生活。當簡的身心需要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被滿足,當簡在最無助的時候無法感應到來自霍金的幫助與支持(即使他並非無意,而是有心無力),當簡甚至都無法與霍金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當霍金不得不把自己最尷尬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在愛人面前,當霍金不得不在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中一次次被傷及尊嚴,當霍金不得不接受簡的外遇,卻又無從責備,也許這段感情就註定會走到盡頭。
後來看到霍金搬出他和簡一起生活的住所,心裡還是有點難受。可是當簡流著淚說出:「I have loved you. I have done the best I can」,我便釋然了。我猜,在說出和聽到這句話的一瞬間,他們大概也都釋然了吧。不是沒有愛過,只是再偉大的愛,都被命運的車輪碾碎,消逝在瑣碎、尷尬、乃至不堪的小事中。如果不是生病,他何嘗不是個萬人仰慕的翩翩少年,盡到一個丈夫的義務,成為妻子兒女的驕傲和保護傘。他們不是輸給了彼此,也不是輸給了自己,只是輸給命運。而當他們被女王授勛歸來,坐在自家庭院里,看著眼前三個孩子笑鬧著跑過的時候,霍金說:「Look at the things we proced」,語氣里仍然飽含幸福,這是與命運的和解,與相濡以沫的愛人的和解。
命運待他如此殘酷,可是他卻依舊善良溫柔如初。
不愛了又有什麼要緊,愛上別人又有什麼關系,誰說愛一定要完美。就算眼前柔情蜜意不再,過的美好並沒有消逝,他們人性中的美好都沒有消散。經過這一切,他們彼此成就,也彼此成全,很難講,他們有沒有真正分開,因為過幾十年的生活里,他們都把自己刻進了對方的生命,就算分開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乃至思維方式,都帶著對方的烙印。如果能各自懷著對對方美好的回憶與感激,開始一段新的旅途,又何嘗不是美好的結局,說不定,更勝過繼續在生活的一地雞毛里撕扯和彼此傷害。
最後分開的時候,霍金問簡:「How many years?」簡說:「The doctor said you had two, but now we had so many…」。
我想,這一刻,面對死亡,他們都是勝利者。這是愛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