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愛因斯坦因提出什麼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愛因斯坦因提出什麼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發布時間:2023-08-07 13:51:34

❶ 愛因斯坦的哪項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論,提出關於光的量子概念,並用量子理論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比熱等,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1921年,愛因斯坦以他在理論物理方面的成就,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人說:「愛因斯坦一生的科學成就,讓他至少能獲7次諾貝爾獎。」這話一點也不假。

❷ 愛因斯坦由於什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2)愛因斯坦因提出什麼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擴展閱讀:

1921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同年1月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幾何學和經驗》的報告。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會議。

4月5日至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巴納德勛章。在白宮受哈丁總統接見。在訪問芝加哥、波士頓和普林斯頓期間,就相對論進行了4次講學。6月,訪問英國,拜謁了牛頓墓地。

1922年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3—4月訪問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系正常化。發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4月,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到上海的途中,愛因斯坦通過電報知道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23年2月2日,愛因斯坦從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訪問,逗留12天。

1923年2月8日,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訪問了西班牙。3月,愛因斯坦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6—7月,幫助創建「新俄朋友協會」,並成為其執行委員會委員。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並講演相對論,作為對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感謝。發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網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❸ 愛因斯坦因為什麼拿到了第一次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是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他獲得的唯一一個諾貝爾獎。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阻擋層光電效應,又稱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 後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赫茲於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金屬表面在光輻照作用下發射電子的效應,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波長小於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極限波長,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

臨界值取決於金屬材料,而發射電子的能量取決於光的波長而與光強度無關,這一點無法用光的波動性解釋。還有一點與光的波動性相矛盾,即光電效應的瞬時性,按波動性理論,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住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

可事實是,只要光的頻率高於金屬的極限頻率,光的亮度無論強弱,光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秒。正確的解釋是光必定是由與波長有關的嚴格規定的能量單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組成。 光電效應里電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於金屬表面射出,與光照方向無關。光是電磁波,但是光是高頻震盪的正交電磁場,振幅很小,不會對電子射出方向產生影響。

❹ 愛因斯坦是因為什麼獲得了諾貝爾獎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光電效應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7年發現,而正確的理論解釋則由愛因斯坦提出。愛因斯坦主張,光的能量並非均勻分布,而是負載於離散的光量子,而光子的能量和其所組成的光的頻率有關。這個突破性的理論不但能夠解釋光電效應,也推動了量子力學的誕生。

拓展資料: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後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赫茲於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金屬表面在光輻照作用下發射電子的效應,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波長小於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極限波長,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臨界值取決於金屬材料,而發射電子的能量取決於光的波長而與光強度無關,這一點無法用光的波動性解釋。

還有一點與光的波動性相矛盾,即光電效應的瞬時性,按波動性理論,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住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可事實是,只要光的頻率高於金屬的極限頻率,光的亮度無論強弱,光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秒。正確的解釋是光必定是由與波長有關的嚴格規定的能量單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組成。

光電效應里,電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於金屬表面射出,與光照方向無關,光是電磁波,但是光是高頻震盪的正交電磁場,振幅很小,不會對電子射出方向產生影響。

參考資料:

網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閱讀全文

與愛因斯坦因提出什麼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