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著名的科學家名字有哪些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1)明朝物理學家王什麼擴展閱讀:
科學家的種類
1、數學家:數學家是指一些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將其所學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2、物理學家:物理學家,是指探索、研究世界的組成與運行規律的科學家。也意為以探索物質的組成和物質世界的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
3、天文學家:以天體以及天體運行規律為研究對象的著名人士。天文學家是以天體以及天體運行規律為研究對象的著名人士,代表性人物有古希臘天文學家泰勒斯、阿里斯塔克斯、喜帕恰斯。
4、化學家:一般是指從事於近現代化學研究的科學家,有專制和兼職之分,在英國亦可指葯劑師。化學 ,是在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而化學家,則是專修於這些物質及其性質研究的工作者。
參考資料:網路-科學家
⑵ 古今中外有哪些物理學家(要物理人物傳記)
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中國核物理學家,1924年6月25日生於安徽懷寧,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平,16歲隨其姐來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遷返北平,應聘於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念研究生,被選入「留美科協」總會幹事會。新中國的誕生促使他決心盡早回到祖國。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九天,沖破重重險阻登上了回國輪船。1950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後歷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共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委員。
1985年7月患直腸癌,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於北京,終年62歲。
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論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學(當時一年級在貴州永興)物理學系學習,得到老師束星北的啟迪,而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44年因翻車受傷停學。1945年轉學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1946年受他的老師吳大猷的推薦,得國家獎學金,去美國深造,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過了研究生資格考試,開始在費米的指導下作博士論文研究。
1949年底,在費米的指導下,李政道完成了關於白矮星的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在該校天文學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物理系一年任講師並從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來自上海的大學生秦惠君結婚。他們有兩個孩子,長子李中清,現任加州理工學院歷史教授;次子李中漢,現任密歇根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60—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講座教授,1964年任該大學費米物理學講座教授,1983年任該大學全校講座教授。他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李政道對近代物理學的傑出貢獻是:1956年和楊振寧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6�1γ」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一種衰變變成偶宇稱態,一種衰變成奇宇稱態。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不是守恆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並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
丁肇中(1936—),實驗物理學家。祖籍山東日照。1956年到美國密執安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63年,他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獎學金,到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5
年成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的研究。他所領導的馬克�6�1傑實驗組先後在幾個國際實驗中心工作。
由於丁肇中對物理學的貢獻,他在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發現J/Ψ粒子),並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88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學獎。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前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學(1978年)、香港中文大學(1987年)、義大利波洛格那大學(1988年) 和哥倫比亞大學(1990年)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他是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名譽教授。他曾獲得過許多獎章,如1977年獲美國工程科學學會的埃林金獎章,1988年獲義大利陶爾米納市的金豹優秀獎及義大利布雷西亞市的科學金質獎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儀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數學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學期刊的編委。
⑶ 姓王的女名人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在發展中,王姓還創造了輝煌的家族文化,誕生了無數政治名人、文學名人、藝術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審知等都曾是一國之主;王允、王導、王安石都是名臣賢相;王翦、王離、王浚都是著名將師;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維、王守仁、王國維等都是享有盛譽的學者、思想家、藝術家;王昭君是女中豪傑;王贛駿則是當代第一位華裔太空人。據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在發展中,王姓還創造了輝煌的家族文化,誕生了無數政治名人、文學名人、藝術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審知等都曾是一國之主;王允、王導、王安石都是名臣賢相;王翦、王離、王浚都是著名將師;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維、王守仁、王國維等都是享有盛譽的學者、思想家、藝術家;王昭君是女中豪傑;王贛駿則是當代第一位華裔太空人。據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漢朝的和平使者,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約96年)東漢哲學家。
4、王符(約85――162年):東漢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東晉大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9、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10、王維(公元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12、王小波(公元?――約995年):北宋時農民起義軍領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15、王實甫:元戲曲作家。
16、王陽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學家、教育家。
7、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詩人。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19、王盡美(公元1898――1925年): *** 創始人之一,一大代表。
20、王運(公元1833――1916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文學家。
21、王國維(公元1877――1927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
22、王若飛(公元1896――194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三、當代名人 :
1、王亞南(公元1901――1969年):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2、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3、王首道:中國人民 *** 上將, *** 時期大軍區司令員。
4、 王浩驊:中國姓名學創始人,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會長.
5、王樹聲(1905--1974),共和國10大將之一。
6、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於共和國上將軍銜。...>>
歷史上姓王的名人 歷史名人
王子喬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稱為王喬、王子晉。
王翦
戰國時秦的名將,頻陽(今陝西富平縣東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趙、燕、薊諸地,後為李信所讒,謝病歸里,後信戰敗,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荊。
王昭君(王嬙)
漢秭歸人。元帝時選入掖庭,呼韓邪單於入朝,求美人為閼氏,帝以嬙賜之,號寧胡閼氏。晉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矗。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朴,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羲之(321~379)
字逸少,東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謚文。著有周官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等。
王陽明(1472~1528)
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弘治進士。正德時巡撫南贛,定宸濠之亂。嘉靖時封新建伯,總督兩廣,破斷藤峽賊,卒謚文成。其學以知行合一為主,發揮致良知之教,反對朱熹格物窮理之說,講心學淵源於宋之陸九淵,世稱姚江學派。嘗築室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明星 . 王 2. 王 3. 王冰洋 4. 王傳一 5. 王恩琦 6. 王菲
7. 王菲菲 8. 王富華 9. 王冠 10.王光良 11.王海玲 12.王浩信
13.王宏恩 14.王宏偉 15.王惠 16.王嘉明 17.王家順 18.王建房
19.王建復 20.王建傑 21.王傑 22.王潔實 23.王介安 24.王娟
25.王藍茵 26.王磊 27.王麗達 28.王力宏 29.王量 30.王美蓮
31.王佩瑜 32.王品 33.王啟文 34.王強 35.王蓉 36.王瑞霞
37.王銳 38.王詩文 39.王識賢 40.王思思 41.王童語 42.王威
43.王喜 44.王嘯坤 45.王笑文 46.王欣如 47.王心凌 48.王秀琳
49.王雪娥 50.王雅潔 51.王炎 52.王繹龍 53.王渝 54.王羽澤
55.王袁 56.王苑君 57.王韻嬋 58.王昭華 59.王振宇 60.王志文
61.王中平 62.王壯 63.王子鳴 64.王馨平 65.王芷蕾 66.王菀之
67.王婧 68.王珏 69.王琥 70.王櫟鑫 71.王梓宏 72.王櫓窗
73.王錚亮 74.王箏 75.王雯
歷史上的王姓名人 5分 王倪:伏羲和黃帝曾與王倪論道.王倪是嚙缺的老師,王倪論道. 道及天邊,智達宇際。
王子成父:齊國大夫,累遷大司馬,為齊恆公手下一員大將。因敗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為琅琊王氏開祖。
王子喬:被奉為「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又名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師曠見太子晉後,對其稱善不已。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穀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聞名於世。
王斗:齊人,稷下先生,約活動於齊宣王時期。齊宣王以為賢,於是舉薦賢士五人做官,齊國大治。
王綰:戰國末年,秦國的丞相。
王:號信梁,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戰國著名軍事家,秦大將軍,始皇師之,因功著晉封武成侯,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賁:王翦之子,秦代名將,與其父同為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王昭君:(公元前~世紀中葉),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漢初大臣。沛縣(今江蘇沛縣西)人,以功封安國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著名哲學家。
王符:(約公元85~162年),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 鎮原縣)人,東漢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有謀略,是蜀漢後期名將。
王肅:(公元195~256年),字子雍,東海郡郯人。三國魏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農湖縣人,西晉著名軍事家,曾指揮伐吳的戰爭,大勝。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東鄒城人。晉朝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徵,祖籍琅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鯉」的主人翁。
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謚號:「文獻」
王:(公元276~322年),字世將。祖籍琅邪臨沂人。東晉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屈指可數的音樂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大書法家。與其子王獻之在書法上,稱:「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臨沂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詩人,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
王:(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著作《伯遠貼》。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簡穆,祖籍琅琊臨沂,南北朝時期人,仕宋、齊兩朝,書法家,官至尚書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謚「文中子」。
......>>
跪求,古代姓王的女名人,最好姓名是兩個字的,明細如下: 王羽,王蟬,王璇,王筱,王靈,王瓊,王曉。。。這些名字都很有詩意吧?未必非要起個和古人一樣的名字。
古代姓王的名人的故事 姓王的名人多了去了。王翦(秦掃六合,王翦父子滅了五國);王昭君(四大美女,昭君出塞);王猛(十六國前秦丞相,捫虱談天下);王羲之(大書法家,入木三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變法,雙喜臨門的故事);王勃(唐初四傑,滕王閣序,早死);王莽(東漢末年新朝建立者,王莽篡權)。等等
姓王的有哪些名人 王褒
王符
王逸
王延壽
王粲
王贊
王嘉
王導
王猛
王融
王僧孺
王借
王績
王梵志
王勃
王之渙
王翰
王灣
王昌齡
王建
王禹
王安石
王明
王莽-新朝皇帝
王充
王艮
王光英
王洛賓 - 中國民歌歌王
王翦
王亞樵
王賁
王守仁
王羲之 - 晉代書法家
王獻之
王小波 - 20世紀作家
王時焰 - 畫家藝術家
王選 - 女律師
王陽元
王陽明
王漁洋
王稼祥
王維
王國維
王昭君
王重陽 - 道教全真道創始人
王實甫 - 元戲曲作家
王才軍
王淦昌 - 物理學家
王德寶 - 生物學家
王應睞
王令
王沂孫
王應麟
王庭筠
王若虛
王冕
王磐
王九思
王慎中
王永慶 - 企業家
王世貞
王衡
王思任
王夫之
王士禎
王曇
王明道
王力 -語言學家
王安
古代和現代有哪些姓王的偉人和名人啊? 王姓作為我國十大姓氏之一,在各個歷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現。秦代有為輔佐始皇平安趙、燕、薊、荊等地區的大將王翦。西漢末年有攝政王王莽,後建立新朝,稱帝十五年。東漢思想家、哲學家、無神論者王充,捍衛和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其主要著作為《論衡》。晉代有書聖王羲之。唐代有著名文學家王勃,詩人王維。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一生創作雜劇達十四種之多,其代表作《西廂記》。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發展陸九淵之說,創立陽明學派。清代有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我國學術界有很深的影響。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漢平使者,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東漢哲學家。
王 :號梁蓋,戰國末期秦國上將,初為戰神白起的鋒芒所掩蓋,白起死後也未有大功績,但是王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與蒙驁王陵交替征戰,始皇帝二年,王死 。
在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役長平之戰中,初期和後期的秦軍統帥是秦軍宿將王。
從《戰國無雙之魂斷長平》一文中可以一窺王的風貌。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符(約85~162年):東漢思想家。
王叔和(201―280年):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東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冰 (約生於公元710~804年):曾任唐代太僕令。年輕時篤好養生之術,留心醫學。潛心研究《素問》達12年之久,經過分門別類、遷移補缺、闡明奧義、刪繁存要以及前後調整篇卷等整理研究工作,著成《補注黃帝內經素問》24卷,81篇,為整理保存古醫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王維(公元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
王小波(公元?~約995年):北宋時農民起義軍領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宰相。
王顯政:五代時期著名孝子,蒲城義門王氏先祖。義門王氏家族人才輩出,元延佑間曾被朝廷題匾「蒲城孝義之家」,列入國史,並得到縣令「王氏孝悌,以興民讓」的表彰。翰林學士、國子祭酒虞集專門賦詩贊譽。記錄王氏家族變遷與行孝的歷史的《義門王氏先塋碑》,由「一代宗師」歐陽玄撰文,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危素書,趙期頤篆額,是全國著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銘》也系危素書,趙期頤篆額,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其中提到的韋村,又作葦村,即現在的蒲城縣上王鄉東葦村,至今王氏子孫仍聚居在前頭、庄後、新莊三個自然村。
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
王陽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學家、教育家。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詩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
姓王的名人? 名氣越大越好! 王義之,書法古今第一,書聖
王獻之,王義之兒子,小書聖
王莽,纂漢當皇上
王震,開國上將
王安石,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
王維,唐著名詩人
王健林王思聰父子,王祖賢,王祖藍,王寶強
l 騰訊微博?QQ空間首頁名人介紹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歷史名人名人文化分類地區姓氏名人圖片當前位置:首頁?>?名人介紹?>
王姓名人
來源:名人資料網 作者:名人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全球三大姓氏之一。2014年6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權威資料顯示,王姓總人口高達9468萬,高居全國第一,多於李姓總人口9276萬,但是就全球范圍而言則少於李姓1億以上的人口規模,後者為當今世界第一大姓氏。就全國及北方來看,王姓人口密度高於李姓,但在南方分布范圍不及李姓廣泛。王姓是源流最復雜,涵蓋少數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王姓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其次分布於遼寧、安徽、江蘇、黑龍江、浙江、陝西和湖北七省。王姓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如王昭君、王羲之、王維、王安石、王守仁等。古代王姓名人王亥,又名振,商朝先公,約生活於公元前20世紀末期,河南商丘人。是閼伯(契)的六世孫、冥之長子,繼任為商族首領。王詡,即鬼穀子,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軍事教育家。著有《鬼穀子》,弟子有蘇秦、張儀等。王良,春秋時代著名的善御者。王廖,戰國時期秦人,名將兼兵法家。賈誼《過秦論》中例舉六國當時的名將亦有王廖。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軍事家,秦滅六國的軍事主帥。王賁,頻陽東鄉人,秦國名將,王翦之子,秦滅六國戰爭的主要將領。王綰,秦國人,秦朝首任丞相。王陵,沛縣人。西漢初年第三任丞相。王?(xīn),濟南人,西漢昭帝時期的丞相。王褒,字子淵,蜀資中人。西漢文學家、辭賦家,寫有《甘泉》《洞簫》等賦十六篇,與揚雄並稱「淵雲」。王駿(?―前14年),琅琊人,御史大夫。王吉之子。王嘉(?―前2年),字公仲,西漢平陵人。漢哀帝時期的丞相。王鳳(?―前22年),字孝卿,魏郡元城人。西漢權臣,大司馬大將軍。王政君的長兄。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莽姑母,史稱孝元皇後,漢元帝劉的皇後,漢成帝劉驁的生母。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先後嫁給兩任匈奴單於。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新朝開國皇帝(建興帝)。王鳳,新莽末年綠林起義軍首領,新市人。王匡,新莽末年綠林起義軍首領,新市人。王梁(?-38),字君嚴,漁陽要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王霸(?-59),字元伯,潁川潁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王常(?-36),字顏卿,潁川舞陽人。東漢開國大將,後追加雲台,又有雲台三十二將之說。王充(27―97),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著有《論衡》。與王符、仲長統合稱為「漢世三傑」。王景(30―85),字仲通,樂浪郡謅邯(今朝鮮平壤西北)人,祖籍琅邪郡不其縣(今山東即墨西南)。東漢水利工程專家。王次仲,東漢書法家(一說秦書法家),上谷郡沮陽縣人。據《宣和書譜》記載,東漢建初(76-84)年間王次仲首創楷書。王堂,字敬伯,廣漢(今四川三台縣口)人。東漢官員,官至汝南郡太守。因治理有道,招賢納士,不為權貴所屈,為史所稱道。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東漢文學家。漢順帝時,為侍中。著有《楚辭章句》。所作有賦、誄、書、論等二十一篇,《漢詩》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王延壽,字文考,南郡宜城人。王逸之子。有俊才,少游魯國,作《魯靈光殿賦》。王允(137-192......>>
姓王的名人 5分 王震
⑷ 王淦昌(1907-1998)是我國傑出的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早在青年時代,王淦昌就專注近代
銅絲的體積:
V=SL=π(
d |
2 |
0.5×10?3m |
2 |
m |
V |
⑸ 中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哪些人
中國古代傑出的物理學家有:墨翟、沈括、郭守敬、宋應星、張衡和趙友欽等。
中國近代的屬美籍華人的傑出物理學家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 琦等。
屬中國的有:鄧稼先、王淦昌、錢三強、錢學森、嚴濟慈等。
⑹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誰-
祖沖之,字文遠,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源)人。公元429年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一個官宦人家,雖原籍北方,但幾代祖先都在江南做官且通曉歷法。祖父掌管土木工程建築,父親也學識淵博。他從小有機會接受家傳科學知識,青年時代進入專門研究學術的華林學省學習研究。祖沖之曾作過州從事史,公府參軍,縣令,最高官至長水校尉,享受四品俸祿,公元500年去世。
祖沖之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生平著作很多,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在數學方面的論著,不幸均已失傳。在歷代國內外的各種圖書目錄中,可以見到他所寫的數學著作的書名有「綴術」6卷,「九章算術義注」9卷,「重差注」1卷。在天文歷法方面,他編製成「大明歷」,並為大明歷寫了「駁議」。在古代典籍的注釋方面,祖沖之有「易義」、「老子義」、「莊子易」、「釋論語」、「釋孝經」等著作,但亦均失傳。文學作品方面他著有「述異記」10卷,在「太平御覽」等書中可以看到這部著作的片斷。
從青年時起,祖沖之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興趣。他把從上古時起直至他生活時代的各種文獻、記錄、資料,幾乎全部搜羅來進行研究,並且親自進行精密的測量和仔細的推算。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釐,心窮籌策」。他對劉歆、張衡、鄭玄、闞譯、王番、劉徽等科學家的工作進行了仔細研究,一一駁正了他們的錯誤,導出了許多極有價值的結果。准確到7位有效數學的園周率數值便是人所共知的例子。
園周率π的計算,標志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數學水平。中國古代也和世界上任何文化開發較早的國家和地區一樣,人們最早使用的園周率是3。這一誤差很大的數值一直沿用到漢代。入漢以後,對園周率的改進吸引了不少科學家的注意,都作了一些工作。最為重要的是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他用「割園術」計算出的園周率為3.14。
關於祖沖之在園周率方面的工作,其史料僅見於《隋書·律歷志》中還記載說,祖沖之還給出了園周率的兩個近似分數值:
密率:π=355/113,小數點後6位準確,
約率:π=22/7,小數點後2位準確。
在歐洲,1100多年後才算得355/113這一數值,被稱為「安東尼茲率」。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在1912年提出應稱π=355/113為「祖率」。
關於祖沖之是如何算得如此精密的結果,沒有任何史料流傳下來,這是非常遺憾的。不過根據當時的情況判斷,祖沖之用的仍是劉徽的「割園術」。果真如此的話,祖沖之需要計算出園內接正12288邊形和正24576邊形的面積,要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等運算達130次以上,每次運算都要精確到9位數字,可以想像,在當時用羅列算籌來計算,是需要何等的精心與超人的毅力。 關於球體體積的計算,是祖沖之及其兒子祖(日桓)在數學方面又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祖氏父子根據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擔出的正確方法,求得了球體體積公式
球體積=4/3πγ3。
在導出球體積公式的過程中,祖氏父子總結出了所謂的「祖氏原理」。在西方這一原理被稱為「卡瓦列里原理」,但它的發現者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里(B.Cavalieri 1598~1647)比祖氏父子要晚1100多年。
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編制的大明歷和為大明歷所寫的「駁議」中。祖沖之通過精密的觀察測量,發現當時奉行的由前輩著名天文學家何承天所編制的元嘉歷有不少錯誤,於是著手編制大明歷,公元462年編成,時年只有33歲。祖沖之對歷法的編製做出了很多創造性的貢獻,大明歷是這個時代一部最好的歷法,但是卻遭到皇旁寵臣的反對。直到祖沖之死後10年,由於他兒子祖(日桓)的堅決請求,經過實際天象的校驗,大明歷才得以正式頒行。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這兩台著名儀器的發明者就是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對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地震學和機械力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傳說他還製造過指南車、記里鼓車等,因其機械製造水平很高,被尊稱為「木聖」。
張衡生平
張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誕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陽市城北五十里石橋鎮)。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一些生產、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當時的南陽是經濟和文化都很發達的地區,有「南都」之稱。張衡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加上他自幼刻苦好學,在青少年時代就已經為後來從事文學和科學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由於家中的經卷典籍慢慢地不能滿足張衡的求知慾望了,於是從十六歲開始,他便離鄉游學,廣結學者名流。他曾到漢朝故都長安一帶,游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跡,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世態人情。後來他又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就讀於最高學府——太學。並成為學識比較淵博的學者。當時,地方上曾經推舉他做「孝廉」,公府也多次招聘他去做官,但都被他拒絕了。
張衡自幼就對文學有特殊的愛好和研究。他的文學作品很多,風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如《歸田賦》。有的氣勢磅礴,廣寫景物,如《二京賦》;有的特色突出,獨樹一格,如《四愁詩》、《同聲歌》等。
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二十三歲的張衡應邀回鄉出任南陽太守鮑德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並在辦理政務之餘,潛心於文學創作。他以游學長安和洛陽的見聞作為素材,先後花了十年功夫,精心雕琢、反復修改,於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寫成著名的《東京賦》和《西京賦》,總稱為《二京賦》,為人們廣為流傳,他畫的畫也很出色。
後來,鮑德調任,張衡便辭職回家。掌握朝政的皇親鄧騭為了籠絡士人,幾次派人邀請張衡作他的幕僚,以增強自己這一派的勢力。但張衡一方面厭惡外戚專權,一方面想專心鑽研學問,都堅決地拒絕了。
在張衡三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研究興趣逐漸轉到哲學和自然科學方面。他很喜愛揚雄的哲學著作《太玄經》。《太玄經》的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數學等方面,引起了他很大的興趣。《太玄經》里的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也給了張衡以很大的啟發。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1年),張衡應征進京,先後任郎中、太史令、公車司馬令等低、中級官職。其中擔任太史令時間最長,前後達十四年之久。太史令是主持觀測天象、編訂歷法、候望氣象、調理鍾律(計量和音律)等事務的官員。在他任職期間,對天文歷算進行了精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漢朝時,關於天體運動和宇宙結構的學說已經出現了三種: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蓋天說又稱天圓地方說,認為天是圓的,像一把張開的傘,地是方的象一個棋盤;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系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宣夜說認為天沒有一定的形質,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等都飄浮在氣體中。
張衡根據自己對天體運行規律的認識和實際觀察,認真研究了這三種學說,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他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渾天理論,大膽地對天象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
張衡在西漢耿壽昌發明的渾天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渾天說,創制了一個比以前都精確、全面的多的「渾天儀」。創制了一個能夠精確在表演渾天思想的「渾天儀」。
渾天儀是一個可以轉動的空心銅球。銅球外表刻有二十八宿和其他一些恆星的位置;球體內有一根鐵軸貫穿球心,軸的兩端象徵北極和南極。球體的外面裝有幾個銅圓圈,代表地平圈、子午圈、黃道圈、赤道圈,赤道和黃道上刻有二十四節氣。凡是張衡當時知道的重要天文現象,都刻在了渾天儀上。
為了使「渾天儀」能自動轉動,張衡又利用水力推動齒輪的原理,用滴壺滴出來的水力推動齒輪,帶動空心銅球繞軸旋轉。銅球轉動一周的速度和地球自轉的速度相等。這樣,人們坐在屋子裡,便能從渾天儀上看到天體運行的情況了。
從公元89年到140年,東漢都城洛陽和隴西一帶,共出現過三十三次地震。特別是公元119年,洛陽和其他地區連續發生了兩次大地震,促進了張衡加緊對於地震的研究。他終於在公元132年,發明並製造出了我國第一架測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張衡製造的這台地動儀,相當靈敏准確。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精確的測知距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隴西發生地震,表明他的精密程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歐洲在1880年才製造出類似的地震儀,距張衡已經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在氣象學方面,張衡還創造了一種測定風向的儀器——侯風儀,又叫相風銅鳥。是在一根五丈高的桿頂安放一隻銜著花的銅鳥,可以隨著風向轉動。鳥頭所對的方向就是風向。這個儀器和歐洲裝在屋頂上的候風雞相似,但是後風雞是在十二世紀才出現的,比起張衡的候風儀晚了一千年。
張衡一生為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謙虛謹慎、勤學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晝夜」,幾十年如同一日,在所從事的事業中表現出了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強權、勇於進取的研究風格。而他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更值得我們學習。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張衡請求告老還鄉不準,又被調到朝中做尚書,但只任職一年就與世長辭了,終年六十一歲。
《靈憲》
張衡一生所著的天文學著作,以《靈憲》最為著名。這是一部闡述天地日月星辰生成和它們的運動的天文理論著作,代表了張衡研究天文的成果。它總結了當時的天文知識,雖然其中也有一些錯誤,但還是提出了不少先進的科學思想和獨到見解。
例如,在闡述渾天理論的時候,雖然仍舊保留著舊的地平概念,並且提出了「天球」的直徑問題,但是張衡進一步明確提出在「天球」之外還是有空間的。他說:「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就是說,我們能夠觀測到的空間是有限的,觀測不到的地方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的宇宙。這段話明確地提出了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窮無盡的思想,是十分可貴的。
張衡在《靈憲》中指出月亮本身並不發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陽光。他說「夫日譬猶水,火則外光,水則含景。故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景就是影,魄指月亮虧缺的部分)。他生動形象地把太陽和月亮比做火和水,火能發光,水能反光,指出月光的產生是由於日光照射的緣故,有時看不到月光,是因為太陽光被遮住了。他這種見解在當時是十分新鮮的,也是正確的。
同時,張衡還進一步解釋了月食發生的原因。他說:「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食。」這段話的意思是:「望月」時,應該能看到滿月,但是有時看不到,這是因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緣故。他將地影的暗處叫做「暗虛」,月亮經過「暗虛」時就發生月食,精闢地闡述了月食的原理。至於「在星則星微」一句,說的是星星碰上「暗虛」就隱而不見了。
現在看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由於星星距地球極為遙遠,又大都是發光的恆星,不象月球一樣屬於行星,因此沒有任何一個星星會進入地球的影子之中而失去了光芒。這是張衡的不足之處。這也可以看出在當時的水平下,古人的研究不可能作到盡善盡美。今人也一樣,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可能將事情作的絕對正確,但一定要最大程度的正確反映客觀現實。
此外,張衡在《靈憲》中還算出了日、月的角直徑,記錄了在中原洛陽觀察到的恆星二千五百多顆,常明星一百二十四顆,叫得上名字的星約三百二十顆。這和近代天文學家觀察的結果是相當接近的。
在張衡的另一部天文著作《渾天儀圖注》里還測定出地球繞太陽一年所需的時間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這和近代天文學家所測量的時間365天5小時48分46秒的數字十分接近,說明張衡對天文學的研究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祖沖之,一行,郭守敬的生平介紹,主要功績和發明,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