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申報物理課題研究

如何申報物理課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2-03-14 04:37:44

① 初中物理課題申報,哪裡可以

先找當地教育部門呀,不過有可能你根本分不到課題。
你可以到中國教育課題網碰碰運氣。
這里申報課題不需要關系,只是要按步驟進行。
網路一下
:中國教育課題網
也許會有收獲!

② 科學研究論文課題設計方案申報表

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

I.選題
進行科學研究選題非常重要。課題選得怎樣,關繫到研究有無價值,研究能否順利進行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一)怎樣選擇一個好課題
好的課題要符合下面的要求:
1.目的性
科學研究是一項目的性極強的活動,課題的選擇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如「節水潔具的設計」,目的就是節約用水。
2.科學性
科學研究是探索真理的活動。科學性是要求我們注重科學價值。所謂科學價值是指科學上的新發現,新創造。也包括對不正確的科學結論給予糾正,對不完整的結論予以補充。
3.創新性
科學研究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活動,意在發明、創新、前進。科學研究的選題應體現創新性,這種創新性既可表現為理論、觀點、概念的創新,又可以表現為方法上的創新以及應用領域的創新。
對於高中生來說,剛開始參與科學研究,不能要求過高,但必須做到能獨立思考問題,有獨立的見解。
4.可行性
科學研究是一項嚴謹求實的活動。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主客觀條件,分析課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的切實可行性。從主觀方面看,自己是否具備課題研究必需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等。從客觀方面看,是否有必要的資料、工具、經費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人力。
(1)研究興趣;
(2)基礎知識
(3)合作夥伴;
(4)指導教師。
第二,物力。
(1)研究地點;
(2)實驗設備。
第三,財力。
(1)資料復印;
(2)調研費用;
(3)交通費用;
(4)實驗費用。
第四,時間。
(1)預研究時間;
(2)實驗或搜集資料時間;
(3)撰寫報告時間;
(4)答辯時間。
請看下面幾個科研題目是否符合要求?
淺談魯迅小說《葯》的雙線結構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發展狀況調查
網路文學的興起和發展
第一個題目是許多人研究過的內容,如果沒有新的認識和新的研究角度,只能是「炒冷飯」,難以創新。第二個題目是調查性的,但出國考察所需經費較多,所以缺乏可行性。第三個題目來自現實生活,時代感強,處於科技與文學的交叉點,系熱門話題,切尚無定論,有價值研究,較容易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論文。符合前面的四項要求。
(二)課題的來源
一是自己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二是文獻資料中提出的尚未解決的問題。
不論資料出自何處,都需要分析整理,選出適合自己的課題來研究。
(三)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
注意課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難度過大,目前的能力還無法完成。課題過於簡單,小學生也能完成,就不能夠使自己綜合運用在高中階段學過的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 課題的大小要適中。題目過大,往往難度也過大,限於時間和精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我們可以把大課題縮小為對其中某一個問題或幾個問題的研究。
第三, 課題的研究要簡潔明了。確定了研究的課題,就應當用簡潔明了的詞語來陳述。

II.制定研究計劃
制定研究計劃是保證課題按時完成,保質保量完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研究計劃一般包括:
1. 課題題目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要「怎樣做」。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等等。
4. 研究程序
研究程序就是研究的實施步驟、時間規劃。研究的每一步驟、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的工作時間,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
5. 人員安排
在研究計劃中,將課題研究組負責人、成員名單及分工情況學出,目的是為了增強課題研究組成員的責任感,以利於計劃的落實。
6. 成果形式
指論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或方案設計、成品製作。
7. 經費預算
8. 設備條件

③ 如何開展物理實驗課題研究

摘要:在高級中學開展課題研究,是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環節.這項活動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課題研究主要著眼於這些能力與意識的培養,而不在於某項具體知識的學習.一、課題中有一些探索性實驗以往的學生實驗,除了某些單純的技能訓練性實驗外,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驗證性實驗,即在學過相應的知識之後通過實驗進行驗證,例如「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另一類則是知識的應用,例如「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這兩類實驗的前提都是認為學生已經掌握所涉及的知識,因此實驗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識。(剩餘1628字)

④ 物理新課程教學中如何開展課題研究1

在中學物理新課程的推進過程中,課題研究是物理教學研究的重要載體之一。本文從當前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中開展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入手,對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行為進行了歸類和病因診斷,就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環節進行了科學指導,同時對如何提高課題研究實效性提出了建設性的策略,對於一線物理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與價值。

⑤ 怎樣開展初中物理課題研究

我們要確定所要進行物理哪方面的研究,然後了解這個方面的背景、研究內容有哪些價值、課題研究內容的未來發展方式以及課題研究的方法等等方面。具體的課題研究問題,你可以來億百出版網看看。

⑥ 關於物理的,有哪些可以研究的課題

按照大綱的規定,新編高中物理教材(即《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物理》)設立了「課題研究」項目並列出了大綱給出的課題示例. 在高級中學開展課題研究,是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環節.這項活動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課題研究主要著眼於這些能力與意識的培養,而不在於某項具體知識的學習. 教師應該對課題研究進行指導,但要避免給出具體的步驟和方法.要鼓勵學生採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見解. 研究課題可以大致分為探索性物理實驗、科技製作、新科技問題的學習報告、社會調查、擴展性學習等幾個不同的類型.課本中給出的只是研究課題的若干示例,教師和學生可以從中選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課題.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向學生推薦,不能要求全班學生做同樣的課題. 課題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論文、科學報告,也可以是製作的儀器、設備. 課題研究應該以課內課外結合的形式進行.大綱為每個課題劃出了4個課時,教學中必須保證,其中應有兩個課時用於學生間的匯報和交流. 有關課題研究的一些問題說明如下. 1�課題中有一些探索性實驗 以往的學生實驗,除了某些單純的技能訓練性實驗外,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驗證性實驗,即在學過相應的知識之後通過實驗進行驗證,例如「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另一類則是知識的應用,例如「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這兩類實驗的前提都是認為學生已經掌握所涉及的知識,因此實驗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識.這些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沒有很大的作用. 探索性實驗課題是為彌補這些不足而設立的.以「研究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關系」為例.教學大綱並不要求學生學習 這個知識點,因此實驗的前提是學生不知道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定量關系.做這個實驗時,學生在測出若干組數據後列表,在坐標紙上描點,作出擬合曲線,用相應的函數表達這條曲線.如果再換其他幾個彈簧做這個實驗,還可以進一步解釋函數式中參數的物理意義…… 按照過去對於驗證性實驗的處理,必須先學習這個知識點,讓學生在實驗前就知道相應曲線的形狀,實驗後假若有的點不在這條曲線上,則要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但是,在這個研究課題中,學生事先並不知道它的圖象是什麼樣的,只是在看到這些點的分布和走向之後才意識到它也許能用某個二次函數來近似地表示.在這種想法的鼓舞下,有些學生會嘗試作出T2和m的關系曲線,在這之後就會明確地得到周期與小球質量的定量關系. 在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這兩種不同的作法中,實驗內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兩種不同的思路去設計,學生的心理活動不一樣,得到的訓練也不一樣.中學階段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關系,但是這個實驗所用的方法卻是科學研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方法,學會這個方法將使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受益無窮.大綱安排這個實驗,目的是進行研究方法的教育,而不是為了多學一個知識點.「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研究材料的保溫性能」也是這樣的課題. 2�許多課題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 實踐中的技術問題大多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只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要權衡利弊進行評價.我們過去的科學技術教育卻把這樣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了:要麼對,要麼錯,沒有選擇.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脫離實際,思想方法絕對化,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大綱有意識地選取了一些沒有惟一正確答案的課題,目的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估測壓力鍋內水的溫度」可以通過測量限壓閥的質量而知鍋內的壓強,進而查表得知水的溫度;但是也可以把熱敏元件貼在鍋外,其外再加保溫層來直接測得,還可以把熱敏元件直接放入水中;還可能有別的辦法.在這些方案中,熱敏元件的耐高溫問題、直接放入水中時鍋的密封問題,等等,都要研究.不同方案測得的水溫肯定不會完全相同,這就需要討論、評價.這些工作在以往的中學科學教育中從未有過. 過去我們認為科學界沒有定論的內容不應在中學課程中涉及,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讓高中學生接觸一些目前還有不同認識的課題,有助於使學生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探索的熱情,培養創新精神,避免思維的片面化.例如在「科普報告:從電冰箱到臭氧層」中可以討論造成臭氧層破壞的主要原因到底是氟利昂還是噴氣式飛機;在「科普報告:溫室效應」中可以分析造成氣溫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還是地球本身的周期性變化這樣兩種學術觀點…… 實驗性課題中有一些技術問題,學生們的處理方法也肯定不會一致.例如在「研究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關系」中,由於課堂演示所用振子的周期太小,阻尼太大,不能用來進行這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可以選用較軟的彈簧,並去掉滑動軸.但這時如果水平放置就要解決小球的支撐問題,如果豎直放置則應解決彈簧下垂的補償問題.學生可以想出多種辦法,這些辦法各有特點,需要討論和評價. 3�一些課題是跨學科的 氟利昂不是一種單純的化學物質,其中有的成份能夠破壞臭氧層,有的不能.無氟冰箱中製冷劑的化學成份是什麼?它有什麼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製冷的機理是什麼?學生們在「科普報告:從電冰箱到臭氧層」中可以進行討論. 「調查研究:灶具的演變」要求研究柴灶、煤球爐、蜂窩煤爐、液化氣灶、煤氣灶(天然氣灶)、電爐、電磁灶、微波爐的燃燒原理(加熱原理)和效率,比較燃料的燃燒值.「用電解法測定元電荷」要用化學課中學到的知識測量基本物理常量.這些也是跨學科的課題. 大綱列入了這些課題,希望有助於使學生加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4�與新科學技術相銜接 怎樣縮小中學物理課程與當代新科技的距離,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有幾個研究課題打算在這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剎車防抱死系統(ABS)是近年來的一項新技術,它在汽車剎車時自動控制摩擦片與輪盤(輪轂)的壓力,使車輪不與地面產生滑動摩擦,這樣司機仍然能夠控制車的運動方向.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機械能消耗在摩擦片與輪盤的摩擦上.這項技術雖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並不復雜,利用高中物理知識可以做些較為深入的研究.「剎車時車輪被抱死的利與弊」就是基於這種考慮設計的. 「科普報告:從電冰箱到臭氧層」、「科普報告:溫室效應」、「科普報告:阿爾法磁譜儀與反物質」等幾個課題也都和科技與環境的最新熱點有關. 5�拉近了物理學與實際問題的距離 我們的中學物理教育一直重視理論知識在技術中和解釋自然現象中的應用,但是仍然存在某些脫離實際的傾向,表現之一是對於物理規律、物理量的認識的絕對化、理想化.實際上,物理學中的實驗定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近似規律.例如,教科書一直說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與接觸面積無關,但是通過「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這個課題就會看到,實際情況與這種說法是有較大偏差的. 改變電流表的分流電阻可以改變它的量程,這是歐姆定律的典型應用.但是,學生設計的原始電路往往考慮不到表頭的保護措施,實際上是不能用的.「把靈敏電流表改裝成多用電表」這個課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理論和實際的差距. 6�一些課題與社會問題密切相關 大綱修訂版在選擇研究課題時注意了科學技術與社會問題的聯系.例如,臭氧層的保護涉及無氟冰箱的推廣,但是無氟冰箱比氟利昂製冷的冰箱成本高,消費者花較多的錢但本人並不直接受益,對這個問題應該採取什麼宣傳策略?許多報導說臭氧層的破壞使得皮膚癌的發病率上升,其實皮膚癌主要是白色人種生的病,黃種人很少有這種病,黑種人更是與它無緣.當今世界上的醫學資料大部分來源於西方國家,國際傳播媒體也基本上由他們控制,事情的嚴重性會不會被誇大了?這裡面是否也有某種形式的種族偏見?研究課題為這類問題的深入討論留出了很大的空間. 氣體燃料比固體燃料更方便,然而使用不當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災,還可能使人中毒.使用氣體燃料是否利大於弊?天然氣比焦爐煤氣貴,但是燃燒值高,實際使用時哪種燃料更經濟?對於不同地區,用電燒飯和用燃氣燒飯哪種燃料更經濟,對環境的影響更小,並且更能符合中國人的烹調習慣?這些都可以在「調查研究:灶具的演變」中討論.過去在物理課中只講物理原理,最多講一講技術應用,但是科學原理的應用及其評價一定涉及社會問題,二者密不可分,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為學生做這方面的准備. 7�要用新的標准來評價課題研究 學生對於物理題的習慣反應是「會」與「不會」,物理教師對學生的試卷、作業則總以「對」「錯」來評判.這次大綱推薦的研究課題對於不同學生的區分不是會不會做,也不是做對還是做錯,而是表現在所作研究的不同深度.例如「菜刀上的力學知識」這個課題,要解釋刀刃為什麼能夠切開物體,只用到合力和分力的知識,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但是,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細長的刀和短寬的刀用起來是不一樣的;用刀時刀把的長短也涉及一些力學問題……學生的觀察要有一定的敏銳性才會發現這些問題,如果能夠進行一定的定性與定量的分析,那就更好了.更進一步,如果用刀「剁」骨頭,當刀的前端接觸骨頭時,手會感到刀把向下震,反之則向上震.有那麼一個位置,刀上的這一點剁到物體上時,手感十分輕松.學生能夠發現這一點,已經很不簡單;如果還能自己找些書來讀,學習一點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並正確分析了這個現象,那就很了不起了.這樣的研究課題讓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同時又給各種程度學生的發展留出了很大的空間. 針對研究課題的這種特點,對學生所做工作的評價要有新的標准.例如,要考慮是否提出了新的有意義的問題,對課題的分析是否有獨立的見解,所用資料有多少是自己收集的,是否用到了課堂上、課本上沒有講到的知識,對課題是否作了定量的分析……對學生的工作應該給予總體的評價,指出其特點與不足,不能只給一個簡單的分數. 8�教學相長 許多教師看到這些課題時的頭一個反應是:我們自己還不懂,怎麼教學生?這里有一個教育思想轉變的問題.研究課題本來就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它的解答會因場合不同、時代不同、要求不同、觀念不同、學生不同而有變化,要讓教師精通所有這些課題本來就是不可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導師,能對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給予指導,但是教師不是回答一切問題的網路全書.要相信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教師的任務是把它們開發出來,同時自己也從中汲取營養. 研究課題涉及的物理知識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有的課題甚至不是純粹的物理學問題,它們只能說是與物理學相關的.提出這些問題的著眼點是培養學生的某些意識和能力,主要不是為使學生學到某些具體的知識.在帶領學生做課題研究時,這點應該十分明確.

⑦ 初中物理課題研究步驟

1發現問題
2提出問題做出假設並確立課題
3調查與研究
4數據整理
5得出結論

⑧ 初中物理課題立項可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優化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研究,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生求知興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達到「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這三大能力的培養就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2、教材改革給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與舊教材比較,在實驗教學方面作了較大的改革。教材的實驗更注重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聯的內容。注重科學探究,注重知識的滲透,注重科學的理念;三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協作精神的培養。我們在實驗教學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動腦動手,克服以往實驗教學中看實驗多,做實驗少的問題;注重教師想盡一切辦法,利用已有條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種實驗。
3、解決初中物理疑難實驗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疑難實驗,困擾著教師其原因可能一是實驗本身的難度較高;二是實驗器材不足,實驗儀器的靈敏度不夠;三是環境氣候的影響以及及操作者的實驗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實驗效果不佳或實驗不成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對實驗的可信度。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實驗教學方法的探究來解決這一難題。
4、開展自製初中物理教具滿足教材實驗的需要。
原來的實驗教學設備裝備有一部分能適應現行實驗教學的需要,有一部分經過改進後才能繼續使用。所以,我們只有解決教具製作問題,發動教師和學生,人人做教具,個個做實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⑨ 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確定研究課題

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這是因為課題的選擇引導著研究方向,並制約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以及研究的價值。但在現實之中,確確實實存在著一些教師找不到研究課題,不知道如何選擇研究課題,或者選擇的研究課題本身是「偽問題」而是不是「真問題」等現象。針對現存的種種問題,我們將從課題來源、課題選擇的一般步驟、課題選擇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做具體的分析與介紹。
一、課題的來源
一線教師作為特殊的教育研究群體,不同於專業研究者,其研究工作應主要圍繞自身的教學實踐展開,課題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發現問題
教學中的問題是教師教育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的。
1.將教育實踐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直接轉化為研究課題
教師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例如,長期困擾教育界的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產生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怎樣才能得到解決?再如學習困難學生是怎樣形成的?學習困難學生有哪些特點?教育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學生厭學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這種狀況是怎樣形成的?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著怎樣的關系?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這些問題幾乎在每個教師教學過程中都會碰到,並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從這些突出的現實問題中提出課題進行研究最能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優勢,能直接的提高教學質量。
2.從教學實踐的疑難、矛盾和困境中發現研究課題
教師可以從教學實踐的疑難、矛盾和困境中發現研究課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難、矛盾與困境,並且沒有現成的成功解決方法可供借鑒。這種疑難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幾種類型:
(1)教師的理想與實際存在著差距。例如,教師希望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此為基點進行新的教學設計,試圖引發學生興趣,喚起學習熱情,但實施下來效果並不明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目標之間存在著沖突。如教師從「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指導思想出發,在教學中布置較有挑戰性的作業,但這種做法卻導致一部分學生跟不上功課,產生挫敗感,最終厭學。
(3)教師與領導、同事、或家長對教育教學存在的不同甚至對立的看法。如有的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做出新的嘗試,以改變原來的「填鴨式」教學,但周圍同事或學生家長卻不認同,認為他在出風頭,會影響學生學習。
(4)教學中存在著比比皆是的「兩難困境」。例如顧及到了單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有可能妨礙了學生集體;關注到了學生的興趣,規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導角色就可能無法實現了。上述的疑難、矛盾和困境都可成為教師的研究課題,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找出化解問題的方法,從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學效果。
3.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
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中小學教師與專業研究者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教師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學實際的現場,是在現場中感受教育事實,生發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現場是教育問題的源發地,是問題產生的土壤,進入教育現場的教師對教育現場所做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課題。
例如,教師遇到一位學生,很隨意的問道:「作業完成的怎麼樣了?」這是一個「小」得算不上「真問題」的問題,但只要學生給出回答,然後教師順著這個問題深入下去,繼續與學生交談,也許就能發現與之關聯的教學上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學生「完成的不好」的原因中可能存在著學習情感、動機、能力等等問題,也可能是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漏洞,教師完全可以就此展開研究。
因此,教師一定要學會關注自己的教育實踐現場,善於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認識到,研究課題實際上大多並不是來源於理論材料的佔有和分析,而是教育實踐場景。可以這樣說,真實的教育實踐場景既是研究得以進行的主要依託,又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所在。教育場景蘊涵了大量的甚至是無窮無盡的待研究的問題。而要在教育場景中發現這些問題,則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和高度的敏感性。要能夠在稍縱即逝的現象中捕捉問題,甚至在貌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不放過任何可以提出問題的細節和現象。
(二)在閱讀中萌生問題
我們講教師的研究課題應主要來源於教育教學實踐之中,並不是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棄對理論資料的佔有,可以在「無閱讀」的狀態下做任何研究。實際上,佔有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研讀、學習相關的理論文獻,對教師來說是很必要的。與此同時,這也是研究課題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1.他人研究可以為教師發現研究課題提供啟
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在了解他人的研究基礎上,教師可以發現自己要研究的課題。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研究與他人相同的問題,但是闡發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的結論。例如,看到別人研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對策」,自己在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自己能得出不同的主張、不同的研究結論,於是選擇同樣的問題進行研究。
第二,選擇一個與他人的問題類似、接近的問題進行研究。例如,了解了別人研究的「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對策」這一問題,自己選擇「減輕中學生課業負擔的對策」這一問題。
第三,選擇一個比他人的問題更具體或更深層次的問題進行研究。因為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總會留下他們所沒有解決的問題;同時教育在發展,一個問題解決了往往又會引出另一個新問題。例如,素質教育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涌現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當閱讀了若干有關素質教育的研究文章之後,就會發現目前素質教育的研究還側重於理論研究,且較為籠統和粗糙,與實踐聯系不足,尚未把有關理論與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融會貫通在一起。教師在閱讀研究成果時,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將自己已有的經驗與閱讀材料中的分析相聯系。
2.教育信息可為教師選擇研究課題提供線索
教育類的報紙雜志以及有關的課題指南之中,都有教育科研與動態成果的反映,透露出各種各樣的教育信息。教育報刊上有很多信息,經常閱讀教育類報紙和雜志,可以從其提供的教育信息中發現很多有價值的課題。孫雲曉在《你的孩子快樂嗎?》一文中寫道,「雪化了變成什麼?」一個孩子回答:「變成了春天!」這個回答是多麼富有想像力,又多麼富有藝術性,可居然被判為零分,因為標准答案是「雪化了變成水」。「樹上有五隻鳥,被人用槍打死一隻後,樹上還剩幾只鳥?」一個孩子回答:「還有三隻。」老師愕然:「怎麼可能?」孩子解釋:「爸爸被打死了,媽媽嚇跑了,剩下三個孩子不會飛。」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回答,又是一個現實的回答。可是這也不符合標准答案。上述這兩條信息就給我們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課題:以什麼樣的評價標准來評價學生的學習。
課題指南也是為教師提供教育信息最為直接的一個渠道。為了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國家、省、市教育領導機構在認真分析全國和各省市的政治、經濟和教育發展狀況基礎上,分別制定出一定時期教育科研課題指南和規劃,為進行教育科研選題提供依據。例如,各級教育科研領導部門往往會以年度教育研究課題指南、五年規劃課題指南、委託課題等形式提供一系列的教育研究課題;哲學社會科學的科研領導部門提供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指南中,也往往包含一部分教育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密切關注課題指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研究課題,進行申報。
從教育信息中選題,與教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眼光敏銳,閱讀廣泛,善於積累,經常進行信息資料分析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應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做好情報資料的搜集和分析工作,提高從教育信息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三)在交流中激發問題
教師可以從與他人進行教育教學問題的討論中得到啟示,從而發現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問題,並通過對有關問題的深入思考,進一步將有關的問題發展為教育研究的課題。事實上,有不少教育研究課題正是通過這種途徑而提出來的。
首先,可以從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中總結出研究課題。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會在教育實踐中積累不少的經驗與教訓。如有的教師對學生態度和藹可親,從不訓斥學生,師生關系一直很好,所教班級紀律好,學習成績好,與之相反,另一為教師管理十分嚴格,但班級紀律卻時好時壞,學習成績平平;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喜歡「跑題」,卻深受學生喜愛,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相比之下,另一位在教學中「一板一眼」的老師,在課堂中常常遭受「冷遇」,學生也總是無精打采。這些經驗與教訓,或是在一定范圍內收到了好的成效,或是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負向影響。那麼,這些教育經驗與教訓之中反映了什麼樣的教育規律?某些措施和效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什麼?怎樣從教育經驗與教訓中提煉、揭示出一般的教育規律?這些都可供教師提出課題並進行研究。因此,教師一定要善於與他人交流,從別人的心得中吸取智慧,從別人的成果中吸取營養。
其次,教師與持有不同理論觀點的教師進行交流,可以為其提供一個相互沖突的對立面,為提出研究課題提供參照。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交鋒有利於擴展研究視角和視野,在進行爭論的同時,只要選准角度,突出個性,就能選擇很好的研究課題。例如,關於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這個問題,有人持「教育主導作用論」,有人持「環境制約論」,兩種理論都有較強的解釋力,且都能「自圓其說」。但這兩種觀點之間卻存在者明顯的矛盾與不一致。有人專門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學校德育與社會道德環境關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論觀點,對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做了條件限定,對社會道德環境的性質與發揮效能的規律進行了探討,明確了二者的性質、特點和相互關系,從而為改善學校德育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在選擇這類課題時,教師必須了解爭論問題的歷史、焦點和現狀,客觀地分析各方的依據和不足,結合自身,提出對該問題的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廣闊的教育領域,科學研究的課題數量眾多,選擇課題的渠道和途徑也很多,上面介紹的僅僅是教師日常工作中較為常見和操作便利的幾種。只要做個有心人,虛心學習,勤於思考,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選擇的一般步驟
課題的選擇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要經歷一個從產生研究動機到選定研究方向,從研究問題朦朧到逐漸清晰,從有初步的研究構想到確立研究問題以及明確研究目標的過程。選題要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調查研究,選擇研究方向
確定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是選擇教育科研課題的基礎。一個研究課題的確定,往往是在教學實踐中,受某一教育現象的觸發,產生研究的沖動,或者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教育雜志、報紙及教育文獻資料時受到啟發,產生聯想,萌生教育科研意向。因此,一開始往往拿不定主意,會對幾個研究方向都感興趣,這時就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有關課題發展史實、課題研究水平與今後發展趨勢。對於一線教師來說,調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查閱資料和專家咨詢。
查閱資料可以考察哪一個研究方向更具有研究價值。廣泛閱讀有關資料,吸收與消化有關領域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了解他們研究達到的程度以及目前的研究動態,然後根據選題的原則,反復比較、認真考慮,該方向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有無繼續深入挖掘的必要和可能;自身在此方向是有無較多的信息積累和研究基礎;相對於其他方向,有無更多的環境條件優勢。這樣,在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比較幾個研究方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個研究方向確立下來,把精力集中在這個方向上。此外,教師還可以征詢專家或對某方向有研究經驗者的意見,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取得借鑒,有時要反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之後再確立自己的主攻方向。
(二)總結提煉,確立研究課題
方向確立之後,就要對這個方向上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必要的主題提煉,才能加工成有意義的、提法准確的、切實可行的課題。教師在實際研究中,尤其是初涉教育科研領域時,或多或少存在著選題寬泛、狹窄、模糊等不當現象。因此,教師在進行有效的研究之前,必須對所選定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提煉,以形成和確立有意義的、問題提法原則上是正確的、有可能實現的科學問題進行研究。具體策略有以下幾點:
1.縮小策略
即將寬泛的主題縮小到易於把握的程度。主題涉及范圍的大小應與研究的時間和地點、研究人員和對象的數量、研究事件的多寡等相適應。對於過於寬泛的主題,教師可以考慮縮小研究對象的范圍。例如「我國不同類型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可縮小為「××地區農村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此外,教師還可以考慮聚焦研究問題的核心。如對於「××地區農村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如果研究人數有限、時間不長,縮小後這個問題仍然寬泛,因為「校園文化」包含的因素太多了,有顯性的物質環境、規章制度,也有隱性的校風、教風、學風等等,教師如果覺得無法深入研究這樣復雜的問題,可以取其中某個要素進行研究。因此,可把它縮小為:「××地區農村初級中學教師教學風格的調查研究」「 ××地區農村初級中學課堂中師生關系研究」等等。這就是根據教育實際,對研究問題進行聚焦。
2.擴展策略
即將狹窄的問題進行擴充、豐富,使其值得研究。問題狹窄在於研究的主攻因素太小,或不具備代表性和普遍性,使研究沒有價值。對於教師來說,研究問題宜小不宜大,但畢竟是研究,如果問題過小,就無須研究了。如「怎樣幫助××同學提高外語成績」,它是一種個別的具體問題,要從這個問題中提煉初值得研究的課題,應該從普遍性的角度對其擴展和豐富:「這個學生的外語成績是否經常不好;班上其他人是否也這樣,有多少,他們是否有共同特點;什麼原因引起他們英語學習不好」等等。通過這樣的擴充和豐富,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提煉為「 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與對策研究」。這是通過對個別現象由表及裡、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提煉。
3.分析策略
即將復雜、模糊的問題進行分解,或對模糊問題各要素的關系進行分析,使研究的問題簡化、清晰。對於模糊、復雜的問題,教師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從何入手解決,分析能使問題范圍清楚集中,它是教師提煉科研課題的重要策略。
(1)分解問題。指將一個復雜的研究問題按照內在的邏輯體系,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系的小問題,使這些問題形成具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問題網路,從而在具體化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例如,語文課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研究者可將此問題分解為: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革,語文教學策略、方法、手段的改革,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革,課堂教學中主體參與的基本形式,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分解研究問題,不僅使研究的問題更加明確,還可以幫助研究者,使所要研究的課題沿著一定脈絡,由淺入深向前推進,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
(2)分析因果。指分析問題的產生原因及影響,發現問題的內在聯系,以便深入准確地掌握問題之根本。如某學校「成功教育研究」課題,就是源於對「學習困難學生」問題因果關系的深刻分析。「學習困難學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有失敗者心態:自卑感強、自信心喪失。這種心態產生於學生在學習中的反復失敗。」因此認為「改變學生學習困難,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心態,改變不良心態的最好辦法是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因果分析能幫助教師找到問題的根本,同時也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路和辦法。
(三)分析梳理,明確研究目標
課題確立之後,就要明確研究目標。課題研究目標就是通過課題研究希望解決的問題和將要取得的成果,即通過研究獲得的對某一教育現象及其有關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的科學認識。研究一個課題,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推敲,明確研究目標,這樣才能把研究問題的內容與方向把握住,並成為界定研究范圍的標尺。為了使研究目標明確,便於操作,可以從過程論和系統論兩個層面對課題目標進行分解。
首先,從過程論的角度分析,可以把課題研究目標分成三個層次,分別叫做任務目標、狀態目標和成果目標。任務目標又叫做研究工作目標,通過制定研究任務書來表達,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任務是什麼,由誰去完成,如何完成,什麼時候完成等。狀態目標對於教育實驗研究來說,是對被試施加實驗變數以後,舊狀態發生變化,研究者所期望達到的新狀態。成果目標是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研究完成後希望得到的綜合性成果。三個層次的目標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前一層次的目標是後一層次目標的手段。按層次設計課題目標,簡明實用,具有導向作用。
其次,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課題,往往存在著目標系列,應當給予明確,按它們之間的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目標系統,便於課題研究的開展,也有利於課題成果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有機體系。例如,「關於當前教師對學生評語的現狀調查與分析」這一課題,目標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教師評語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中的現狀;分析造成教師評語偏離素質教育要求的原因;指出教師評語中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需改變的方面;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顯然,課題要實現的目標是明確的,目標之間包含著一定的系統性也是清楚的,每一個子目標都可以構想自己的研究方案,但處於大系統中,必須服從課題總目標的需要。
三、課題選擇的原則與方法
(一)選題原則
選題原則就是進行課題選擇時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其實質是為課題選擇活動提供某種行為准則和標准。為了保證研究質量,選擇課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價值性原則
選擇的價值性原則,是指課題要有理論學術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這主要表現為能滿足教育工作實際的需要和教育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教育為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所決定,又影響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要求研究者去探索、去解決。通過教育科研的途徑,可以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得到科學的指導,少交「學費」,少走彎路。同時,教育實踐的不斷發展也要求教育理論不斷更新、發展與完善。這不僅是教育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提高理論的指導性,加強對教育實踐的指導力度,也反映了人類對教育認識的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因此,在選擇教育科研課題時,一定要考慮教育事業和教育理論發展的需要,所選課題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該原則充分反映了開展一項科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目的性和針對性很強的探索活動,這就要求作為科研起點的選題必須符合教育科學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利於驗證、批判和發展教育理論,完善教育科學本身的理論體系;必須符合教育實踐應用的需要,利於指導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對於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而言,後一方面的價值始終是第一位。當然,若用長遠的眼光來看,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研究課題,它都必須首先指向其教育實踐應用方面的價值,即使側重教育理論學術價值的課題,其最終目的也是指導教育實踐應用,最終也會轉化為教育實踐應用方面的價值。
2.創新性原則
選題的創新性原則,是指所選研究課題必須具有新意,有獨創性和突破性。選擇前人沒有研究或研究極少的課題,自是創新,但老生常談的問題也可以做出創新性的成果。新視角、新方法、新途徑一樣體現創新性,許多有創新性的教育新思想和新觀點,往往是來源於研究設計、研究方法或研究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創新並非一定要另外開墾一片無人問津的「處女地」,而是要善於把繼承和創新結合起來。科學研究總是在前人已得出的科學發現的基礎上進行探索,站在前人已有高度向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
總之,為了獲得具有創新性成果,教育科研應從多方面創新:第一,重視選題的創新性。要從新問題、新事物、新理論、新思想、新經驗中選題;要把握時代的脈搏,從熱點上選題;從獨特的角度來看問題,在未開墾的處女地上進行挖掘。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創新,採用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技術,改進、完善某些已有的研究方法。第三,在應用上創新,將一種已有的理論方法首次應用到教育領域。
3.可行性原則
選題的可行性原則,是指只有具備一定主客觀條件的教育科研選題才有預期成功的可能。課題選擇必須充分考慮主客觀條件,分析課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的切實可行性。從主觀方面看,應分析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科研能力和經驗、時間精力等;從客觀方面看,應分析是否有必要的參考資料、經費、設備、時間,是否能得到領導的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等。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選擇課題應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自己的力量與研究課題的大小難易是否相稱。總的來說,中小學教師選題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難。課題大了,涉及的范圍廣、因素多、周期長;難度大了,由於涉及的變數復雜,對研究者的主客觀要求高,如果研究者力所不能及,會半途而廢。小的課題,涉及范圍小、變數少,對研究者的主客觀條件要求相對低一些,容易出成果。而且由於課題目標集中,能較深入地解決一兩個理論和實踐問題,其價值也可能是很大的。尤其是初步涉足教育研究領域的人,更應該選擇那些范圍較窄、內容比較具體、難度較低的課題,特別是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有可利用的條件、成果,能直接應用於自己實踐的課題。以後,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視野的不斷擴展,可以選擇一些難度較大或綜合性較強的課題。
4.科學性原則
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指所選研究課題必須符合教育科學理論及規律,必須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根據。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必須遵循教育及與之相聯系的各種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充分認識研究的客觀條件。這就要求選題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應該通過對教育的歷史、現狀的分析,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經過嚴密的論證等形成課題,切忌主觀想像,盲目選題。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從教育實踐中直接選定的研究課題,必須具有豐富可靠的事實依據和很強的針對性。一要盡可能選擇具有普遍性的課題,少受個別的、特殊的教育現象的影響,更容易透過現象揭示教育科學的本質規律。二要選擇具體的、明確的課題,界線要清,范圍宜小。另一方面,選題的指導思想必須是正確的、科學的,所選定的課題應該能夠納入一定的教育科學知識框架或理論體系。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申報物理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