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中學物理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中學物理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3 10:39:11

⑴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當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篇1

隨著物理新課程的推進,使得傳統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學方法已不能指導當前中學物理教育的實踐,我們必須在傳統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即筆者所說的物理教改),才能使得新一輪的物理課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顯然,現行的物理教材無疑是向構建新的教材體系和新的教材觀邁出了可貴的一步,但是可以明確地說,有了新教材,不等於有了新課程,更不等於說有了新課程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不改,難免會使新課改走上「教新教材」的誤區。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便成為推進目前課程改革發展的關鍵一環。

一、物理教改的核心是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即以考為本向以生為本轉變,做到眼中有生

物理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物理課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根據社會發展的長遠需要和物理課改的新要求,重新審視已往的物理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學生在基本素質為宗旨,著眼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內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因此更新物理教育理念,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物理教育應該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為基礎,並把物理思維能力視為物理學科能力的核心,因此物理課改之後,我們應該把傳授知識型的教育模式轉變為發展思維型的教育模式。

其次,物理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圍繞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認識和物理原理的探索。物理課改之後更側重於訓練學生掌握探究物理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通過對各種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三,物理課改之後,物理教育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物理時的思維活動,尤其是注重激發學習物理的自覺性、獨立性,注重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立體性思維。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是物理教改的核心,我們在新一輪物理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而大談物理教改,等於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因此,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進行物理創新教育是物理教改的第一步,是物理教改的核心環節。

二、物理教改關鍵是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即以傳授知識向探討問題轉變,注重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反映到具體的物理教學實踐中也就是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是物理課程改革之後物理教學實踐活動所要解決主要任務,因此,物理課改之後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及時必要的。 第一、要以探討物理問題為中心。物理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物理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討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物理現象的前因後果,使學生深入探討。

第二、要以訓練學生的物理思維為目標。物理學習應該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物理本身和物理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物理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立體式的思維,需要廣闊、全面、客觀辯證的視野,尤其是對物理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因此,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活、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活躍。

第三,要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形式。物理教學活動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切身體會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徹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

第四,要以教師引導為手段。在物理課程教學中不能顛倒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物理課改之後,教師更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物理課改之後,在物理教學方法創新問題上,要特別強調研究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與發展,力圖使學生通過物理教學,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物理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物理課改和物理教改只是其中的兩個環節。物理課程改革的初見成效,只能是物理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只能說明我們的廣大師生有一套科學、具有鮮明時代性的物理教科書,如果物理教改不相應地跟上,必然會造成物理課改與物理教改的脫節。因此,物理課改背後的物理教改不可忘,更不可丟,在新一輪中學課程改革背景下加大、加強物理教改的力度,進行物理創新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篇2

一、實驗要注意安全第一

不論是在教室里進行演示實驗,還是在實驗室進行操作實驗;不論是課堂內的實驗,還是學生自主在校外進行的實驗,師生必須首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師生在設計實驗時,首先要考慮實驗各個環節的安全性(包括實驗用品安全),保證實驗者的人身安全。例如在電學部分,有些學生有特別強的好奇心,在沒有干電池(組)的情況下,一個人在家裡沒有家長的幫助,擅自嘗試用220V的家庭用電串聯或並聯用電器,有些用的電器甚至是大功率的,這樣很容易造成觸電,造成危險。因此,教師要對學生自主實驗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演示實驗要充分准備、熟練操作

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課堂實驗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一種教學手段。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演示,讓學生觀察,同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思考並分析實驗現象。要使演示實驗達到預期的效果並順利進行,教師必須在演示前進行充分的准備,准備好實驗所用的所有儀器和材料。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教師還要多備一些易碎易壞的儀器和材料,以免在演示過程中出現意外而手忙腳亂。教師不要以為以前看過別人演示而認為自己會操作,或是在以前做過而疏忽大意,在45分鍾內進行演示實驗,不僅僅要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而且要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果,達到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效果的完美結合。教師在課前要反復操作,直至熟練,同時還要考慮到演示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並對學生進行分析解釋。

三、注重實驗探究的科學過程

物理教材在每一章節都設置有一個探究活動,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分組進行探究,也可以在實驗室讓學生自主探究。《標准》中明確列出了初中物理兩年必做的20個實驗項目。不論是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還是探究光的反射規律,都要嚴格按照實驗的科學步驟進行,不可隨心所欲。首先師生或合作,或獨自提出實驗要解決的問題,並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和假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維。接下來設計實驗,設想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在理論上准備好後,開始用所需儀器和材料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做完後要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論證,而後師生共同評估實驗的可靠性和數據的准確性以及實驗過程的科學性,最後師生、生生間交流實驗結果,寫出實驗報告。另外,教師不可「一刀切」,完全按照實驗要求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要讓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實驗方法,激勵並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精神。

四、鼓勵學生自主實驗

《標准》中明確指出,學生要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用簡單的實驗儀器,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知道簡單的數據記錄和處理方法,會用簡單的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這是對學生實驗的基本要求。教師不要因身處學校,就以沒有實驗條件為借口,或錯誤地認為實驗不重要而忽略了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有些教師擔心學生自主實驗存在安全問題而「禁止」學生做實驗,有些則認為實驗費時費力,還有的認為只要讓學生記住實驗儀器的名稱、作用、用法和實驗觀察就可以解決考試題中的實驗題。殊不知,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實驗更是如此。不讓學生自主實驗,學生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扼殺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不利於新課標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師要善於引導,適時鼓勵,起初讓學生在指導下實驗,之後讓他們自主實驗,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他們合作、創新的意識和精神,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實驗教學在義務教育階段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學校,教師要高度重視。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實驗室,在校內還是在家裡,師生要以安全為前提。實驗前,教師要充分准備,直至熟練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師生要嚴格按照其科學步驟教學,切忌隨心所欲。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動手實驗,激發並培養他們的興趣,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校物理的實驗教學質量,並為學生以後的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篇3

摘要: 「中學物理教學法」是中學物理老師必須掌握的基礎教學方法,主要是幫助老師了解中學物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掌握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教學技能,從而使中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更高效的物理教學。但目前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中尚且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足、學習效率低下。本論文從學生狀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中現存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改革;思考;實踐

中學物理教學法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的教學方法,對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的理論教學和實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對中學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物理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順應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進行改革優化,有助於提高中學物理老師的執教能力,使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一、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改革的現狀分析

1、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實驗經驗

雖然我國在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但是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當前狀態下的學生或多或少還是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思維模式和創新意識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物理學習中缺乏探索鑽研的習慣和敢於質疑的精神,將書本上的知識和老師提出的觀點當作真理,缺乏自己思考的過程,這就導致了在物理學習上的止步不前。而且目前的中學物理教學大都將理論學習作為重點,在物理實驗教學上明顯不足,學生在學習物理理論時缺乏實驗的檢驗,這加大了學生對物理原理的理解難度,對知識的掌握也不牢固。

2、教學內容陳舊,難以滿足當代教育需求

隨著我國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在不斷的更新,中學物理教學法的課程內容較為陳舊,難以滿足新時代的教育需求。例如,新課改標准強調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而教學法的內容主要還是關於老師如何教,缺少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位;教學內容大多是學科知識方面的,缺乏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的指導,導致了中學物理教學法與當前教育理念的脫節;教學內容中針對教學評價這一塊,大多還是以學業測驗為主,缺少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和以評價促發展的觀念。

3、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

在中學物理教學法中,雖然有教學案例的展示,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為主。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缺乏獨立的思考空間和交流觀點的機會,而且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使得物理教學陷入一種「耗時低效」的局面。

二、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1、變更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中學物理教學法的課程內容較多且繁瑣,而且大部分內容著眼於理論知識部分,缺少了培養實際操作技能的內容,,這種較為陳舊的教學內容難以使中學物理老師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就無法提升中學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2、更新教學內容,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要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就要根據當前教育的重點和需求,更新中學物理教學法的課程內容。首先,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增加有關當前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思想的內容。老師要緊跟素質教育的推進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比如說增加「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變,始終牢記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首要目的,一切從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做一個真正為學生考慮的教師;增加「樹立科學教育的觀念」,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培養科學教育的觀念,而不是學科教育。物理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還要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比如說在學習「電與磁」一章時,不僅僅是傳授學生書本上的相關知識,還要教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電與磁的應用,並引導他們思考這是如何實現的,例如磁懸浮列車的應用。其次,要注重理論與實驗的結合。物理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物理原理的學習,還要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的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學內容中應該加大實驗教學的內容佔比[2],例如「汽化與液化」、「串聯與並聯」相關的實驗教學技能。老師首先要熟悉中學物理教材中有關的各種實驗操作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3、豐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要對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豐富其形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中就應該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如說,增加研討「科學探究」活動的內容。「科學探究」作為新的物理教學方法,對於提升中學物理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老師在物理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觀點的機會,鼓勵他們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光現象」這一章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光現象,比如探討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同時,也可以增加多媒體教學的內容。現在信息時代,在教學過程中同樣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老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應用多媒體技術,這樣能將復雜的物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看,不僅加快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浮力」一章時,可以通過視頻,動態地展現不同狀態下物體的浮沉現象和條件。通過改革可以讓老師掌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中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三、總結

新課程的實施對中學物理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物理老師不僅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深入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中學物理老師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滿足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本論文針對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具體措施,希望對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有所幫助。

作者:楊日軍

參考文獻:

[1]常文棟.中學物理教學法實驗課改革的探討[J].商情.2013(23):290-290.

[2]馮傑,倪敏.中學物理教學論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J].物理通報.2015(08):12-13.

當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篇4

一、促進實驗教學改革的設想

1、頂層設計,出台政策,保證實驗教學經費投入

筆者建議上級教育裝備部門頂層設計、出台政策,確保實驗教學經費投入足額到位;指導地方引進先進的教育裝備,明確規定將實驗教學作為考核學校的依據,將學生實驗考試成績計入升學成績,明確規定學校實驗教師名稱、編制、工作量標准,明確規定實驗教師單列評聘職稱與定期培訓學習和考試;明確規定實驗室的使用和實驗課的開設,將實驗考試納入升學考核范疇。

2、轉變觀念,突出管理,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要加強對定編的專業實驗教師定期培訓,將實驗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提高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的層面上來認識,有計劃地讓實驗教師參觀學習,進行長期或短期培訓,組織學習實驗室建設以及管理方面的好經驗。對實驗教師之間的內部交流學習加以重視,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的所在,對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持續更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二是要有效建立激勵機制。保證工作量評價以及保證相關的職稱評聘,對在實驗教學中表現突出、有創新精神的人員要及時給予獎勵表彰,對於實驗室管理教師的工作也要給予合理評價和充分肯定。三是要有效建立督促機制。對實驗教學的監督工作要加強,同時加強實驗教學以及實驗室工作的常規檢查評比,全面科學地評價實驗教師的工作情況。對於實驗教師隊伍要優勝劣汰,促進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3、優化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現在多數學校實驗教學使用模仿式,也就是簡單對知識進行鞏固以及學習技能,該學習方式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性以及創造性。我們必須改革、完善現有的實驗教學模式,實現以下方面的轉變。一是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准備、計劃的制定,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了解、實驗現象和結果的理解,使學生變「要我做實驗」為「我要做實驗」,其能力得到充分發展。二是不應只重實驗結果,更應看重實驗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手、腦的結合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得到態度、意識、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綜合性、協調性的發展。三是教師應從監管者變為引導者。教師應指導學生實驗,解答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只監督學生是否講話、是否按規定的步驟操作、是否損壞了東西等。四是用先進技術裝備來完善實驗教學和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

二、結語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只要認真落實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通過各級學校領導、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廣大物理教師的共同努力,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一定會大步向前邁進,實驗教學的現狀將會大為改觀,實驗教學將會實現新的飛躍。

;

⑵ 怎樣推進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

隨著物理新課程的推進,使得傳統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學方法已不能指導當前中學物理教育的實踐,我們必須在傳統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即筆者所說的物理教改),才能使得新一輪的物理課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顯然,現行的物理教材無疑是向構建新的教材體系和新的教材觀邁出了可貴的一步,但是可以明確地說,有了新教材,不等於有了新課程,更不等於說有了新課程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不改,難免會使新課改走上「教新教材」的誤區。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便成為推進目前課程改革發展的關鍵一環。
一、物理教改的核心是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即以考為本向以生為本轉變,做到眼中有生
物理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物理課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根據社會發展的長遠需要和物理課改的新要求,重新審視已往的物理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學生在基本素質為宗旨,著眼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內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因此更新物理教育理念,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物理教育應該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為基礎,並把物理思維能力視為物理學科能力的核心,因此物理課改之後,我們應該把傳授知識型的教育模式轉變為發展思維型的教育模式。
其次,物理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圍繞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認識和物理原理的探索。物理課改之後更側重於訓練學生掌握探究物理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通過對各種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三,物理課改之後,物理教育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物理時的思維活動,尤其是注重激發學習物理的自覺性、獨立性,注重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立體性思維。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是物理教改的核心,我們在新一輪物理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而大談物理教改,等於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因此,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進行物理創新教育是物理教改的第一步,是物理教改的核心環節。
二、物理教改關鍵是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即以傳授知識向探討問題轉變,注重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反映到具體的物理教學實踐中也就是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是物理課程改革之後物理教學實踐活動所要解決主要任務,因此,物理課改之後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及時必要的。
第一、要以探討物理問題為中心。物理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物理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討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物理現象的前因後果,使學生深入探討。
第二、要以訓練學生的物理思維為目標。物理學習應該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物理本身和物理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物理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立體式的思維,需要廣闊、全面、客觀辯證的視野,尤其是對物理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因此,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活、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活躍。
第三,要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形式。物理教學活動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切身體會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與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徹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
第四,要以教師引導為手段。在物理課程教學中不能顛倒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物理課改之後,教師更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物理課改之後,在物理教學方法創新問題上,要特別強調研究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與發展,力圖使學生通過物理教學,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物理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物理課改和物理教改只是其中的兩個環節。物理課程改革的初見成效,只能是物理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只能說明我們的廣大師生有一套科學、具有鮮明時代性的物理教科書,如果物理教改不相應地跟上,必然會造成物理課改與物理教改的脫節。因此,物理課改背後的物理教改不可忘,更不可丟,在新一輪中學課程改革背景下加大、加強物理教改的力度,進行物理創新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⑶ 如何在教學中把握初中物理新課程標准

如何在教學中把握物理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要明確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差別

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有許多區別。新課程標准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習內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新課程標准不強調知識的先後順序,對教材編排體系、教學順序等問題沒有硬性的規定,這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二、要正確理解物理新課程標准

1、「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解

《標准》指出:「物理課程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准,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標准》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識的傳承與知識的探究並重。人類歷史發展到現在,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已經到了相當深刻的程度,這是人類的巨大文化財富,若是把這些東西都扔了,什麼問題都來探究,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科研成果又豈是一個人幾十年所能探究解決得了的?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能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進行應用。

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科學思維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愉悅使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對自然科學的親和力等情感態度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養。物理課程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

《標准》指出:「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有很多人斷章取義的認為「課改後的物理教學不強調知識的嚴密性了」,這完全曲解了新課標精神。仔細閱讀《標准》可以看出,「不過分強調知識的嚴密性」是指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況且《標准》是說「不過分強調」而不是說「不強調」。所以要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的真正涵義。

三、要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

總的原則是以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本地實際出發,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重視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的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基本功的訓練必不可少

作為還是十幾歲的孩子,視野並不開闊,如果我們忽視了基礎的落實,就談不上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從中考試題來看,基礎部分的分值都在50%以上。課程改革不是對以前的物理課程及教育方式的全盤否定。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基本的原理、技能和方法永遠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基礎不牢,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的進一步學習。「雙基」本身就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拋棄了它就談不上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所以課堂教學首先要落實好知識與能力目標。落實這個目標要展開三個層次:

⑴情境創設: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激活現有的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

⑵新知探究: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通過知識的應用,把握知識應用規律。

⑶知識應用: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置智力台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維度,一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學的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應用:有四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

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能松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不難發現,試題對學生的基本物理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是重點之一。

四、重視學生的課外探究

在現行教材後面的習題中,要求學生課外探究(包括調查)的題目佔有很大比例,如果不讓學生去探究,他什麼也不知道。例如:探究能量轉化的,探究玻璃瓶子形變的等等。學生在課外探究中,有許多需要教師幫助的地方,但一定要克服學生不做而由老師來講,這樣會讓學生養成懶惰的習慣。

五、課堂三維目標的落實不能彼此孤立,而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三維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就像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不能分割開來。

總之,在教學中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要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涵義,要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明確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的區別,要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組織物理教學活動。

⑷ 在新課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該怎麼教

在新課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該怎麼教
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四年了,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曾有少數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走向極端,甚至是很荒唐的,具體表現:一是課時教案撰寫無用論,崇尚「零教案」教學;二是書面作業批閱無用論,盛行「零作業」學習。筆者認為,不深入撰寫教案就不可能有效地展開教學活動,勢必會導致教學的隨意性;不深入批閱作業就不可能准確把握學生情況,勢必導致教學的盲目性。那麼,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究竟應該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可以說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下面就「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為什麼要研究課堂教學設計?
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同樣要提前作出規劃和計劃。所謂教學設計就是指課堂教學的設想和計劃,即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教學的預計和籌劃,要回答為什麼要研究課堂教學設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做任何事情事先總應該有個初步方案,研究教學設計就是研究為了達到教與學的目標而應採取的教與學活動的初步方案。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應該明確「教學有法」是前提,「教無定法」是原則。任何事情都其內在的規律性,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有其客觀規律性,所以教學不能隨心所欲,毫無章法,而應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教學的隨意性並不等於是教學的靈活性,教學的盲目性並不等於是教學的開放性;強調教學行為的規范性並不意味著教條,強調教學活動的有序性並不意味著機械。我們必須明確,過於狹窄的路線會導致思想僵化,同樣,過於寬泛的路線則會由於精力的分散而喪失關注的中心。所以,對每一節課我們都應該進行精心設計,確保教學效果的實效性,提高教學過程的時效性。
二、課堂教學設計的內涵是什麼?
教學設計過程就是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在研究教學設計時應注意:教學設計以分析教與學需求為基礎,以形成解決教與學問題的方案為目的;是一個系統規劃的過程,有具體的操作程序;其指向是教與學目標的達成;其具體產物是教學方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等。
課堂情景有可預測和不可預測兩個方面,所以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從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 預測學生可能會怎麼樣, 明確學生希望教師怎麼樣。
設身處地把自己當作學生,以一顆「童心」去探知學生的想法和情感,明確他們好什麼求什麼,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設計課堂教學。
2.關注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經驗,預測學生可能會有哪些困惑,明確希望學生最終怎麼樣。
分析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經驗,要以學生的知識、經驗來設計教學,開發課程資源,創設的情景盡可能做到能在課堂再現,不能再現的情景應該是學生經歷的、熟悉的,至少是曾經聽說過的。
3.研究個體差異,立足因材施教,做到人人發展。
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特點、認知能力是不會完全相同,這就決定了不可能找到適合所有學生的某種教學方法。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等籌劃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還應具備的條件是:1.教學內容開放。在教學設計中要從教材以外開發和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 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從書本走向社會。2.教學過程開放。其基本思維程序是「課前自主研究,發現問題—課堂互動研討,解決問題—課後延伸思考,拓展能力」。3.教學問題開放。新課程應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學生高級思維的能力。4.組織形式多樣化。採用多種媒體手段傳遞、交流教與學的信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行思維碰撞。5.教學過程體驗化。讓學生多參與操作、體驗過程和探究方法。6.課堂環境民主化。多創設語言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特別要關注學困生所存在的問題的展示和解決。
三、怎樣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成功的教學既然是高度的科學性與精湛的藝術性的有機結合,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藝術,要通過藝術性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教學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想學、會學、學會的問題。學生想不想學由教師的教學藝術決定,學生會不會學由教師的學法指導決定,學生能否學會有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沒有適合教材本質的、適合於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覺、正在發展中的人的本質的教學方法,一堂課就不可能獲得成效。教學設計就是要研究情景創設,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式,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實現課堂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那麼,新課程理念下應該怎樣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呢?
(一)宏觀上,要突出重點,講究策略
1.課堂教學的情景創設。
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考慮
(1)創設富有社會氣息的情境。物理學科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盡可能地聯系科學和社會實際,加深對學科知識對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增強學習的責任感。
(2 )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使學生明確所學知識就在身邊,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當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能為生活增添色彩時,學習就會變得歡樂有趣。
(3)創設富有想像氣息的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和學生的對話中設境,在對學科美的欣賞中設境,在學科知識的應用中設境,在和學生交流中設境。讓每個學生都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想像,大膽表現,標新立異。
2.課堂教學的活動組織。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種多邊互動過程,是師生思維活動和思維碰撞的過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就是引發問題、呈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的原則是:揭露矛盾,提出疑問,指導方法。
(1)要提隱性問題,不要提顯性問題,也就是要提揭露矛盾本質的問題。要切實注意問題與啟發的區別:問題是要求學生得出某種答案,啟發是為了使學生產生某種行為。
(2)要抓住關鍵,及時啟發。要注意時機:要抓住學生積極思維的起爆點,真正的啟發一節課只有兩三個,不要搞成了整節課都是啟發,沒有思維。
(3)突出重點,重錘擊鼓。要注意准確:學生感到難懂的重點、難點處,易錯易混的疑點處,知識間有重要區別與聯系的盲點處,能舉一反三的(問題)閃光點處。
重點:重要或主要的地方,即具有重大意義、起決定作用和有重要影響的部分。
難點: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或問題不容易解決的地方。
疑點:不太明白,產生懷疑或困惑的地方。
盲點:不能辨別或分辨不清的地方。
閃光點:能夠拓展其功能的地方。
(4)優化組合,變換教法。要注意教法的隨機應變:讓學生眼、耳、手、腦並用,要講、議、看、練相結合,不要搞單打一,因為學生整節課以單一方式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
3.課堂教學的全局構建
一節課的全局結構主要包括開頭、中間和結尾三大環節。總的原則是:
(1)開頭:導語要精煉,意圖要明確。要注意:開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新課的主要學習意圖,激起求知慾,不要長時間沒有進入主題,使學生在等待中喪失興趣。
(2)中間:豐富、有實際內容。要注意:避免長時間風平浪靜,平鋪直敘,也要避免長時間強音轟鳴,使人精神緊張,不能突出重點。主張圍繞重點目標,有一、兩個高浪,形式上有張有弛,起伏交錯。
(3)結尾:高度概括,結而不散,為下節課埋下伏筆。要注意:結尾的目的是要形成知識結構,總結和結尾不要說(或寫)黑板上沒有涉及到的,防止把總結搞成了拓寬,掩飾了本節課的重點。
4.課堂教學的行為藝術
(1)形態表演藝術.。教師如何運用眼、體、(表)情進行信息傳遞的藝術。在這里要注意:
①情與言的配合過程:情因文異,情因人發。
②充分利用眼的藝術:眼睛是交流感情的窗口,要善於用眼睛表達,眼睛比語言更重要,學生的眼神是最好的反饋信息的窗口。
③巧妙利用體態藝術:手勢語(上挑表示呼喚、下指表示反感、擺手錶示失望),體態語(前傾表示感興趣,後傾表示不感興趣,側轉表示失望)。
(2)語言表演藝術。教師的語言主要是促進學生思維,傳達教學信息,交流師生情感。課堂語言要以啟發學生思維為核心。在這里要注意:
①規范語言風格。要注意科學的邏輯性、抽象性、簡潔性,有藝術感染性,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②恰當利用語言形態:從信息載體角度來看,有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從思維方式來看,有傳輸性語言和貯存性語言。原則是該說的說,該寫的寫。
③不要講不攜帶任何信息的廢話,如:「啊」、「呀」、「這個」、「哪個」、「對不對」、「是不是」之類。
④要有啟發性,有幽默感,注重輕重緩急。要用語言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不能把話說完說盡,要含而不漏,適當地留下空白,啟發、誘導學生進行補充發揮,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3)實驗表演藝術。所謂實驗表演藝術,就是指實驗態度和實驗操作藝術。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手段,實際教學中盡量不要用多媒體課件代替實驗操作。在這里要注意:
①要真實、客觀、有規律性,要有實事求是之心,不要有嘩眾取寵之意。
②要簡化實驗:越是簡化的實驗,對客觀事實的表現越直接。
③實驗儀器具有兩重性: 保證試驗在儀器盡可能少、盡可能簡單的條件下進行,因為儀器存在的本身對教學就是一種干擾。
④要做到直觀、明顯、和諧:盡量保證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的可視性,盡量放大數據,保證學生觀察明顯,操作要規范。
⑤要使試驗生動、形象、典型、奇異:要想法使語言具有啟發性、指導性,設計思想要新奇,實驗現象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微觀上,要突出問題,講究方法
1.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確定要科學,所謂科學就是適度,度掌握得越好,科學性就越強。教學目標的確定藝術就是准確把握目標確定過程中的度,度要受到教學大綱和教育對象的制約。低了達不到課標的基本要求不行,高了超越學生實際接受水平也不行。目標制定應遵循的原則是:
(1)時代人才觀的要求,主要依據學科教學大綱,明確相關知識教和學要達到的度,使教學目標的制定具有依據性,目標的低要有度,體現對教和學的約束性;
(2)高考改革的要求,主要依據高考說明和往年高考試題,使制定的教學目標具有實效性,拓寬和提高要有價值,要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3)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制定的教學目標具有可行性,目標的高要可攀,要體現因材施教,具有積極的激勵作用。
2.重點、難點與關鍵點的確定
課堂教學不能平均用力,好多知識學生是可以通過自學來解決的,同時一節課45分鍾,學生的思維不可能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狀態。
教學的重點,指所傳授的知識和培養的能力中重要的或起決定作用的部分。教學重點的確定原則是根據知識的地位和功能。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要重點突出,同時應採取的措施是引導學生全面理解其意義,強化相關訓練。應注意的問題是:避免無重點和重點太多的兩個極端。
教學難點,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不易解決或容易產生障礙的地方。教學難點的確定原則是根據理解和接受該部分知識所必須具備的認知水平、學生實際具備的能力、可能實現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要突破難點,同時應採取的措施是針對補償,分散難點,化難為易。應注意的問題是:應避免難點太多,同時不要向學生投放難點,防止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點往往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的錯誤觀念的和想當然的思維方式。
教學關鍵點,是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至關緊要的部分,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教學關鍵點的確定原則是根據知識點的地位和學生的思維習慣。 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要抓住關鍵,應採取的措施是講清知識的准確內涵和外延,強化辨析。應注意的問題是:不要把知識重點視為關鍵點,教學的關鍵點往往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糾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的錯誤觀念和想當然的思維方式。
3.課題的導入
導入課題是課堂教學的開幕戲,它的主要功能是讓學生明確學習動機,即要學什麼;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即進一步學習的必要性;使師生共同進入實戰狀態。
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是:簡潔自然,具有激發作用。通常採取的方式有:從已有知識的局限性和進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導入;從生活中的感性知識與所學知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習興趣,楊振寧講過: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總之,就是要使學生達到躍躍欲試的境界。
例如:在講「阿基米德定律」一課時,講這樣一件軼事:「物理學家蓋莫夫,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布洛赫三人在湖邊散步,有一人問他們三人:一隻裝滿石頭的船浮在水池中,如果將船上的石頭投入水中,水池中水面的高度如何變化。有趣的是三人都答錯了」。藉此導入「阿基米德定律」。
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是:簡潔自然,具有激發作用。
通常採取的方式有:從已有知識的局限性和進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導入;從生活中的感性知識與所學知識的聯系導入;從學生的思維盲點導入;進行情景演示,通過提出問題導入等。
應注意的問題是:避免平鋪直敘,長篇大論,讓學生在長時間的等待中喪失學習興致,要達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4.知識點的過渡
過渡,是事物由一個階段或一種狀態逐漸發展變化而轉入另一個階段或另一種狀態中。知識點的過渡藝術,就是指教學過程中,由一個知識點向另一個知識點轉入的教學藝術。
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是:因勢利導,自然過渡,避免思維斷線,體現逐漸發展變化。
應採取的措施是: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學生思維活躍的時機,在學生急待探究新知識的關鍵時刻導出新的知識點。
應注意的問題是:一方面要避免跨度太大,增加學生的思維難度;另一方面要避免過渡繁雜,沖淡了新知識。
5.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只有對某一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在研究該事物時精力高度集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就必須設法使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興趣。
激發興趣的原則是不能脫離教學目標,不能對學生進行反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學生對偷電技術很感興趣,物理教師決不能用偷電技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鎖技術與偷盜等。
興趣衰退的原因是某一現象持續時間過長、重復過多或者失敗過多,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學生一節課始終精力高度集中是很困難的。
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是:在教學過程的不同時間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新奇感;時常投放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有成功感。
應注意的問題是:避免信口開河,隨心所欲,脫離教學目標。
6.疑點的點撥
疑點的積累是學生思維積極性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時消除疑點是使學生積極進取的關鍵,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同一部分知識中不同學生的疑點也不一樣,這一環節的處理水平是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1)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是:
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推動學生積極思維;
定位要准確——個別指導還是集體講解;
時機要成熟——在積極思維的起爆點上,不要把點撥搞成了包辦,也不要在學生已經失去信心後再點撥。即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搞成了雨後送傘;
方法要得當——不要把點撥搞成了干擾,原來的疑點未解決,卻帶來了許多新疑點。
(2)教學過程中應採取的措施是:
①加強集體備課,最大限度地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學習障礙,研究對策;
②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討論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減少疑點;
③講練結合實現雙向溝通,通過練檢驗認識,暴露錯誤,通過暴露的錯誤找准切入點;
④牢牢把握課堂調控主動權,抓住機遇,適時點撥,學生練要有度,教師講要到位。
(3)應注意的問題是:疑點點撥的主要方式是啟發式誘導,是啟發,不是強迫,是啟發學生思考,不是逼著學生吆喝。
7.課堂教學的設問藝術
思維永遠從問題開始。課堂設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是誘發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是獲取學情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設問的目的:課堂設問的根本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漸由已知導向未知,不是單一追求讓個學生回答出問題本身,而是通過讓學生回答預設問題暴露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後組織學生解決暴露的問題,最終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飛躍。設問的原則
(1)要找准設置問題的角度,選擇最佳的切入點。
一是問題的設置角度要新穎,以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注意。
二是問題的設置要富有啟發性,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
(2)要把握設置問題的難度,找准最近發展區。
一是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難度。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二是問題的設置難度要適中。以保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3)要控制問題設置的跨度,充分發揮問題的牽線、搭橋和引路的功效。
一是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點」上的信息量(難度)。緊扣教學內容的中心環節,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前後銜接。
二是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新授課中設置問題的跨度要盡量小一點,復習課中設置問題的跨度可適度大一些。
(4)要控制問題設置的梯度,不要急於求成。
一是問題的設置要由簡到繁、由表及裡、由具體到抽象,層層深入,逐漸接近問題的本質。
二是問題的設置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進,逐漸接近問題的結論。
(5)要注重問題設置的廣度,以拓寬問題的實際效應。
一是設置的問題要適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大部分學生經過分析思考後可以回答,以發揮問題對不同層面學生的輻射廣度。
二是設置的問題要能夠進行梯度、角度的多維度變換,使其具有更廣泛的思維空間,以發揮問題對知識和方法的輻射廣度。
(6)要控制問題設置的密度,確保問題得到充分思考。
一是問題的設置要疏密適度,不能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眾「度」,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
二是設置的問題要充分解決,在每一個問題提出後,要有一定的停頓時間,以讓大多數學生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對問題能夠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
8.課堂例題的教學
例題的主要功能,一是用來向學生說明重難知識的內涵、外延和條件。二是用來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三是用來對解題規范的示範,讓學生明確怎樣才算是規范的。例題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1)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①根據題目表述的材料特徵(過程、環節等),把材料情景轉化為學科情景,以發掘隱含條件。②根據學科情景的特點和性質,把學科情景轉化為學科條件,以確定已知和未知。③根據學科條件的關聯規律,把學科條件轉化為工具條件,以確定概念、原理或規律。
(2)突出題目的破解方法。①根據環節(狀態)、階段(過程)決定破解方案。每一個狀態對應一個子問題,每一個階段對應一個子問題,任意兩個狀態之間對應一個過程;對文科,每一個要點對應一個子問題,要點之間通過事件聯系在一起。②根據要培養的解決問題的思路的基本環節決定破解的問題層次。每一層次對應一個子問題,每一個子問題對應一個思維環節。
(3)強化解題過程的呈現規范。①解題過程的呈現與規范要求相對應,呈現的順序要與基本思路相對應,以利最後提煉思路和方法。②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和圖表,表述要簡潔,重在體現思維環節。③思維過程的呈現應包括針對哪一對象、在哪個過程中、依據什麼規律(概念或原理)、原始方程、代數結果、數據帶入、最終結果。
(4)落實思路與方法的歸納提煉。①思路要體現分析問題的切入點,解決問題的思維環節和思維程序。②方法要體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所依據的本學科方法和跨學科方法。③提煉的細節要與例題的解題環節內容相迎合(即不能脫離題目談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8.全課結束的歸納與拓寬
歸納是每節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通過歸納,才能使學生清晰的了解一節課究竟學習了哪些知識,探討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把新知識、新能力充實到學生的知識貯存庫中。
拓寬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並不是每節課非拓寬不行,拓寬的主要內容是新知識的外延,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聯系,新知識帶來的新問題,為下節課的繼續再學習埋下伏筆。
歸納與拓寬的原則是:回扣教學目標,理順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路,拓寬知識外延,延展學生思維。
應採取的措施是:根據目標理出綱,抓住內涵列出目,通過外延找聯系,最後納入知識庫。
應注意的問題是:不要把歸納搞成了簡單的重復或壓縮講課,不要把拓寬搞成了講座,拓寬的內容比授課內容還多,使學生不知道本節課到底該抓什麼。
(三)評價上,要突出學情,講究激勵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同行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自身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課堂教學評價的關鍵是明確評價目的,把握評價標准。評價的主題是學生行為狀態,教師行為狀態。評價的內容是學生發現和提出了哪些問題,學生探究和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提高了哪些能力和素養。
同行之間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要突出優點、問題與建議;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要突出收獲、困惑與建議;自身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要突出對學情的評價、對方法的反思和改進的思路。
教師對學情的評價要注重面向全體、培養信心、點撥方法、突出激勵,要重視成績優秀的學生提出的研究性問題,更要關注學困生存在的基本問題。當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要有明確的態度和觀點,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評價;對回答問題存在錯誤或不能回答時,要適時搭建合適的思維台階,指導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採取非語言評價方式,如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等,讓學生在「此時無聲勝有聲」中感受評價帶來的收獲。
結束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管何種方法,最根本的是啟發點撥。啟發點撥是教學方法的靈魂,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是緊密聯系的,教學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體化,改革教學方法時,必須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藝術。
以情景創設為切入點,以教學目標為主線,以問題探究為主環,以互動—探究為平台,以思路和方法的形成為歸宿;因材施教,適時啟發,創造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激發思維,推進創新,這就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

⑸ 如何搞好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

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呼喚教學改革。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壯,倡導學生學習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必須改教學法,通過教學法的改革體現正確的教學思想,達到教學目標,實現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下面就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法革新談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選擇恰當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導語好比葯引子,學生願意不願意上這堂課,導語這個葯引子有味無味很重要。有特色的導語可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胃口大開,一飲而盡,否則,味同嚼蠟或硬往學生的肚子里灌,最後只能讓學生消化不良。因此,導語運用得成敗與否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課標下,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我們可以用以下不同的方法來做:
1.演示法
實驗能代替教師的語言。用一些演示實驗導入新課,可以直觀地激發學生思維,使其得到初步的感性認識,再通過講解,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便融為一體。如在講授「電和磁」中的「電流的磁場、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作用、電磁感應」等課時可採用此法。
2.事例法
講解適當的與新課內容有關的事例並提出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導入新課,同樣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講授「功、功率」等課時,可先通過形象生動新穎趣味的事例講解引起學生興趣,然後導入新課。
3.習題法
對新課所要布置給學生的習題在講新課前提出來作為懸念。如在講授「電流的強弱」這節課時,讓學生們做課後的練習中的圖片「電流表」,「下面圖中電流表的讀數是多少?」學生讀出兩種數據,哪種數據才是正確?學生一時無法解釋清楚,但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對新課內容產生了求知慾。
二、通過運用發現法,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
這種教學法的優點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他們的學習潛力,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不斷提高自信心,自覺改變學習心態,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成為「發現者」「成功者」,進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遷移能力和內在的動力機制。長期使用發現法教學,能使學生學會思維和探索,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認為聲現象中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等等均可引用此法。現新教科書有大量的探究性實驗,為我們提供了教學所需素材。
三、運用研究性學習法,提高學生和綜合分析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提高學生閱讀、思考、分析、歸納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比較實用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步驟是:首先由教師編擬思考題,然後讓學生歸納小結。這樣在課堂上便同時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當的是「導演」或「節目主持人」,而真正的「演員」則是學生。此法教學設計可分為四個階段:
1.知覺選擇階段――自學探究
上一節課,教師事先擬發自學提綱,提供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接著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組織學生自學教材、觀看演示、動手做實驗、展開討論等。教師巡視指導,啟發質疑,收集學生中的各種問題。
這一階段,是知覺選擇的過程。學生對教師講授的教材內容,引起注意,有意識有選擇地運用視聽知覺進行感知,定向地攝取知識,獲得感性認識,但對教材的意義尚未真正理解。
2.理解領會階段――重點講解
針對學生自學探究的情況,教師進行重點講解,澄清模糊觀念,解答疑難問題,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特別要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串聯精講,縱向串講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橫向串講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講清易錯易混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3.記憶貯存階段――整理吸收
教師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要掌握的幾個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學生運用這些概念和規律時經常出現的錯誤並分析其原因,接著創造安靜環境,讓學生默記本節所學知識。
經過理解領會,知識就進入記憶階段,通過記憶,保持知識,習得知識,實現學習知識的期望。為了保持知識,就必須根據遺忘規律,指導學生同遺忘作斗爭。
4.作業反饋階段――練習鞏固
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教師提出各種類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習題,讓學生當堂練習。根據學生反饋出來的信息,教師予以必要的矯正和輔導。
學生已獲得的知識,要經過練習作業才能鞏固,它是檢查學習結果,提高、充實和鞏固知識的重要環節。鞏固知識的途徑,一般是通過練習形式去強化知識。同時根據練習作業的水平,了解知識學習的結果,為教師和學生本人提供學習反饋。
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學生在這場「戲」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技巧和才能,打開了思路,表達了見解,實現了參與教學活動的願望,這樣教師便可發揮「導演」的作用,讓他們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並給他們以幫助解決疑難問題,使學生從中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家庭電路」這節課時,可提出以下思考題:(1)家庭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2)在電路中各有什麼作用?如何連接?(3)怎樣避免觸電?然後讓學生查看這些問題閱讀相關教材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逐步增多,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再不失時機地用投影儀打出圖片來講解並作適當的演示,與學生共同探討上述思考題,在以適當的方式給出正確答案後,由學生自己歸納小結,從而完成本課內容的教學任務。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物理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運用不限以上的幾個方面,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鑽研,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方法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武器,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更應視不同教學內容適當選擇,靈活應用,只要運用得法,必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中學物理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問題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