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解題技巧
一、靜力學問題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1、確定研究對象:並將「對象」隔離出來。必要時應轉換研究對象。這種轉換,一種情況是換為另一物體,一種情況是包括原「對象」只是擴大范圍,將另一物體包括進來。
2、分析「對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邊分析,邊處理力。以受力圖表示。
3、根據情況處理力,或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或用三角形法則,或用正交分解法則,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減少盲目性。
4、對於平衡問題,應用平衡條件∑F=,∑M=,列方程求解,而後討論。
5、對於平衡態變化時,各力變化問題,可採用解析法或圖解法進行研究。
靜力學習題可以分為三類: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規律的'運用。
②共點力的平衡及變化。
③固定轉動軸的物體平衡及變化。
認識物體的平衡及平衡條件
對於質點而言,若該質點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即加速度為零,則稱為平衡,欲使質點平衡須有∑F=0。若將各力正交分解則有:∑FX=0,∑FY=0。
對於剛體而言,平衡意味著,沒有平動加速度即=0,也沒有轉動加速度即=(靜止或勻逮轉動),此時應有:∑F=0,∑M=0。
這里應該指出的是物體在三個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時,據∑F=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結論:
①三個力必共點。
②這三個力矢量組成封閉三角形。
③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定與第三個力等值反向。
二、對物體受力的分析及步驟
(一)、受力分析要點:
1、明確研究對象
2、分析物體或結點受力的個數和方向,如果是連結體或重疊體,則用「隔離法」
3、作圖時力較大的力線亦相應長些
4、每個力標出相應的符號(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5、物體或結點:解法。
受四力以上:用正交分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受三個力作用:力的合
6、用正交分解法解題列動力學方程
①受力平衡時
7、一些物體的受力特徵:均可傳。
桿或彈簧:拉力、壓力(張力)不能傳壓力。繩或橡筋:不能受拉力
8、同一繩放在光滑滑輪或光滑掛鉤上,兩側繩子受力大小相等,當三段以上繩子在交點打結時,各段繩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驟:
1、判斷物體的個數並作圖:
①重力;
②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
③場力(電場力、磁場力)
2、判斷力的方向:
①根據力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去判;
②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去判;
a由牛頓第三定律去判;
b由牛頓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體必受力)
Ⅱ 物理知識:力的受力分析解題技巧
一、物體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體的受力情況不同,物體可處於不同的運動狀態,要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研究力學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主要是根據力的概念,從物體的運動狀態及其與周圍物體的接觸情況來考慮。具體的方法是:
1.確定研究對象,找出所有施力物體
確定所研究的物體,
找出周圍對它施力的物體,
得出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
(1)如果所研究的物體為A,與A接觸的物體有B、C、D……就應該找出「B對A」、「C對A」、「D對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對B」、「A對C」等的作用力也作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的認為可通過「力的傳遞」而作用在研究的對象上;
(3)物體受到的每個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體;
(4)分析出物體的受力情況後,要檢查能否使研究對象處於題目所給出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加速等),否則會發生多力或漏力現象。
2.按步驟分析物體受力
為了防止出現多力或漏力現象,
分析物體受力情況通常按如下步驟進行:
(1)先分析物體受重力。
(2)其研究對象與周圍物體有接觸,則分析彈力或摩擦力,依次對每個接觸面(點)分析,若有擠壓則有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則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牽引力、電場力、磁場力等。
3.畫出物體力的示意圖
(1)在作物體受力示意圖時,物體所受的某個力和這個力的分力,不能重復的列為物體的受力,力的合成與分解過程是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過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認為是物體所受的力。
(2)作物體是力的示意圖時,要用字母代號標出物體所受的每一個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處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復雜問題上的一種簡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著兩個選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前汪散分解,其目的是便於運用普通代數運算公式來解決矢量的運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驟如下:
(1)正確選定直角坐標系。通常選共點力的作用點為坐標原點,坐標軸方向的選擇則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原則是使坐標軸與盡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兩坐標軸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2)分別將各個力投影到坐標軸上。分別求x軸和y軸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Fx=F1x+陵或F2x+F3x+……;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這是處理多個作用下物體平衡物體的好辦法,以後會常常用到。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的重要方法.
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據題意選取適當的研究對象.
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環境中隔離出來.
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並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於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復分析。
4.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定正方向後,可利用代數運算。
(3)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
①兩個力合力的取值范圍是|F1-F2|≤F≤F1+F2
②共點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於或等於第三個力,那麼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於零。
③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慧氏時性和同體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於某一個分力。
5.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已知兩分力求合力有解,而求一個力的兩個分力,如不限制條件有無數組解。
要得到確定的解應附加一些條件:
①已知合力和兩分力的方向,可求得兩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個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個分力F1的大小與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組解
若F>F1>Fsinθ有兩組解
若F<Fsinθ無解
(3)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力的作用效果或處理問題的方便需要進行分解。
Ⅲ 怎樣列物理方程
舉個例子,如果有A,B兩個物體,你可以分析的是{A},{B},{A,B}這里任選兩個都可以分析,我將由這里三種分析中的兩種記為<A,B>。
如果有A,B,C三個物體,那你可以分析的是<A,B>和{C};或者<B,C>和{A};或者{A,B,C}和<A,B>,或{A,B,C}和<B,C>將此類分析記為<A,B,C>
所以如果有n個物體m1,m2,m3...mn的分析,即<m1,m2...m(n)>=<m1,m2,m3...m(n-1)>和{m(n)};或<m2,m3...m(n)>和<m1>;或者{m1,m2...m(n)}和<m1,m2...m(n-1)>或者;或者{m1,m2...m(n)}和<m2,m3...m(n)>
總之,幾個未知數就找幾個方程,有時當然不會像上面那麼麻煩,很多情況下些隱含的方程很容易被忘卻:比如v=s';a=v'等等;如果是競賽,適當的學一點微分方程也是有好處的。
常見的方程有:
牛頓第二定律(通常和沖量定理等價)
能量的轉化
各種守恆(能量,動量,角動量。。。)
物理量之間微分關系(v=ds/dt;a=dv/dt,etc)
不同量綱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這個較為基礎和復雜,屬於簡單方程,自己研究)
如果僅限於高中范圍,不會分析到很復雜的系統,最多需要:能量的轉化、
各種守恆(能量,動量,角動量。。。)之中的三種,外加若干個物理量的關系即可。如果是對系統分析,要搞清楚系統的內力和外力,系統內的元素,和非系統內的。
Ⅳ 物理學科,如何正確進行受力分析
你好!
首先要正確的選取受力分析對象。
這個時候優先考慮使用整體法,使解題過程簡化;如果不適合使用整體法,就考慮隔離法,依次選取單獨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選擇研究對象後,就以對象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這個時候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確定分析受力的順序,一定要養成自己的分析順序,不然容易漏掉部分受力;建議先分析重力,然後考慮接觸力(與分析對象接觸的物體施加的力)這樣比較直觀,分析完這個接觸物後,再分析下一個接觸物。最後在分析電場力等其他的力。按照這個順序不容易漏掉力
最後就是受力的分解與合成,根據平衡條件來列方程
解出所求的力
注意:有的力是有特點的,例如繩子的拉力總是沿著繩子的方向,二力桿受力方向總是沿著桿的方向等,這些知識都是要靠平時積累的
樓下有人復制答案……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