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高三最後一節物理課說點什麼

高三最後一節物理課說點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7 20:28:04

Ⅰ 高三年級物理說課稿模板

【 #高三# 導語】奮斗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努力。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學習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題,就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它。為了學習,廢寢忘食一點也不是難事,只要你做到了有興趣。 高三頻道給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級物理說課稿模板》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1.高三年級物理說課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1、本節的地位及主要內容

牛頓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是動力學理論的基礎,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把在第二章學習到的運動學知識和第三章學習到的力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為後面牛頓第二定律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2、教學目標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准》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A、知識和技能

①知道亞里士多德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觀點及其存在的錯誤。

②領會伽利略研究力和運動關系的思想方法。

③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並能運用其解釋有關的現象。

④知道什麼是慣性,能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其慣性大小的量度,並能解釋相關慣性現象。

B、過程和方法

①在實驗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②從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中受到科學思維與方法的教育。

③通過對生活中慣性現象的解釋,樹立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C、情感態度與茄滲明價值觀

①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的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②通過介紹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3、重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首先明確運動與力的關系,為後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所以學生理解並領會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為了突出重點可以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如何讓學生理解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以及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因素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對於教學難點,主要通過做實驗來加以突破。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學生知識水平在全市高生中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對新知識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學習,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太強。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已經學習過,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除了要保持新鮮感,還需加大思維強度,對牛頓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本節教學內容、學校現有的教學條件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節課可以採用演繹推理法、講授法、自學法、實驗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學習方法指導

從本節教學內容來看,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牛頓第一定律,但認識不夠深刻。在高中階段重新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學生首先需要溫故而知新,然後通過聆聽教師講解、觀看相關視頻、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邏輯推理等途徑進一步加深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可以採用觀察法、演繹推理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學習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課堂導入:

先播放神舟飛船發射升空的剪輯喊培視頻,讓學生知道動力學在科學技術上的應用,這樣引入課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再呈現兩個常見的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如,通過討論不少學生會得到"運動靠力來維持"的結論,這正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得到的結論。採用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利於使學生認識到光靠直覺和思維去研究問題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亞里士多德的這一觀點維持了近兩千年。他所犯的錯誤與當時的社會和科學背景有關,存在著歷史的局限性。雖然他在物理問題上犯了些錯誤,但他卻被恩格斯稱為是最博學的人,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通過對亞里士多德及其觀點的介紹,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用辯顫告證的歷史的觀點看待偉人的過錯。

2、領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不少學生還存在疑問,為什麼說亞里士多德關於力和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怎樣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呢?不少學生會提出通過實驗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這種研究思路,這正是伽利略物理學家確立的新的研究法——實驗法,伽利略之前的物理學家大都通過形式邏輯推理得出結論。這樣便水到渠成地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伽利略對力和運動的研究上。

伽利略認為把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為了體現出伽利略關於力和運動的思想,可以創設情境,重溫初中物理中做過的斜面實驗,讓學生觀察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到粗糙程度各不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分析小車為什麼運動距離各不相同並最後都停了下來。

針對上述實驗現象,讓學生設想小車不受摩擦力時結果如何,再向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這有利於使學生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充滿興趣和期待,因為是理想實驗,不能直接去做,所以通過多媒體動畫將伽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呈現出來,這樣做能使學生加深認識。

3、慣性定律是多位科學家共同探索的結晶

接下來教師概括提升理想實驗的意義:理想實驗雖然是理想情況,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實驗為依據,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通過對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學習,學生能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熏陶。然後介紹笛卡爾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認識的補充,最後由牛頓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理,課本做出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是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敢於質疑,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介紹完牛頓第一定律後,可讓學生觀察冰壺比賽的視頻剪輯,可以看到,冰壺所受阻力很小,能以幾乎不變的速度繼續前進,直到它再一次受到其他冰壺的撞擊才改變原來的狀態。還可以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飛船中吃食物的視頻等,這樣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慣性定律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4、慣性與質量

慣性概念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課本中用了比較形象的語言——"抵抗運動狀態變化的本領"來描述慣性。學物理並不是閉門造車,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師生可以共同列舉身邊的一些慣性現象,並做一些有趣的慣性實驗來認識慣性。為了讓學生理解質量是決定慣性大小的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理解:即物體質量不同,從靜止達到某一速度或從某一速度達到靜止的難易程度不同。例如空載的汽車比滿載時容易啟動,用球拍很容易將乒乓球擋回,面網球因質量比乒乓球大卻不那麼容易被球拍擋回,這些例子足以說明,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越不易改變,其慣性越大。這樣做一方面聯系了生活實際,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興趣。

5、知識鞏固與延伸

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需要布置一些合適的課後作業。為了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學生課後可以閱讀本節後面的STS欄目中關於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的介紹,還可以多閱讀一些與本節知識有關的其他資料,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六、板書設計

黑板板書是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板書是必不可少的,黑板板書簡結精練,注重色彩搭配,會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整齊優美的板書會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留下深刻印象。

2.高三年級物理說課稿模板


我說課的題目是「機械能守恆定律」,選自XX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節,下面我對這節課分六部分進行說明: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設計思想、學法指導、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初中學習過有關機械能的基本概念,對「機械能」並不算陌生,接受起來相對輕松。通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對「機械能」這一概念較初中有了更深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習機械能守恆定律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並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機械能守恆條件的判定、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應用,是教學的重點。運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答相關的問題,這一內容在整個高中力學中又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在物理學理論和應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運動形式的轉化和守恆的思想能指引我們揭露自然規律、取得豐碩成果。但這種思想和有關的概念、規律,由於其抽象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掌握。學生要真正的掌握和靈活運用還是很困難。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教材上通過多個具體實例,先猜測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的關系,引出對機械能守恆定律及守恆條件的探究,聯系重力勢能和重力做功及彈性勢能與彈力做功的關系的學習,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逐步深入,最後得出結論,並通過應用使學生領會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優越性。在教學設計時,力圖通過生活實例和物理實驗,展示相關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出對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探究,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過建立物理模型,由淺入深進行探究,讓學生領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並通過規律應用鞏固知識,體會物理規律對生活實踐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依據

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學生的特點以及高中新課程的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終身發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展性、和諧性)和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特製定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知道什麼是機械能。

好學教育:

(2)知道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3)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

(4)掌握機械能守恆的條件。

(5)學會在具體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恆,並能列出機械能守恆的方程式。

(6)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恆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在具體的問題中判定物體的機械能是否守恆;

(2)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恆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並利用已有知識探索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通過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如:觀察、實驗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能量守恆的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觀點,理解和運用自然規律,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3.高三年級物理說課稿模板


1、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相同,並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律,並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並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並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並能導出公式vt=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4)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說教學方法

(1)實驗觀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實驗研究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據表的實驗數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並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啟發學生推導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講練結合式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說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說教學程序

(1)復習提問: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麼?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2)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4.高三年級物理說課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後聯系來看,有利於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後……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因而本節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范學生……良好習慣。

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學生的推理及想像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歸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並總結出……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發現矛盾,激發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方法。

有利於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習興趣;關心環境、能源、衛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范,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系。

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系。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於起步階段

二、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本節課採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教學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准。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於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前後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說學法:觀察法;歸納法;閱讀法;聯想法;推理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為了適應XX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復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為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准備。

3、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四、教學程序:導入;新課;練習鞏固;作業;研究性課題提出。

引入新課

將課首問題稍作加工(和生活實際稍作聯系)後,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在思索中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波有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有利於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應用

5.高三年級物理說課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功率》是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必修2第七章《機械能守恆定律》的第3節內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體現了力的作用在空間上的效果積累,同時功又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學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學的力的相關知識,又為後面即將學習的能得相關知識做好了鋪墊,所以本節課在第七章中佔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課程標准》中對《功率》的教學要求為:理解功率的概念,會用功率的公式進行平均功率、瞬時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機車的兩種啟動模式。

功率的概念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義、表達式P=W/t、單位等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教材中首先通過兩台起重機做功相同,時間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義式,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對動力機械的分析,討論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並說明了物體做功、機器做功的功率等說法實質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車的功率就是牽引力的功率,起重機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鋼繩拉力的功率.然後,根據對物體做功的公式和運動學公式導出了功率與速度的關系,既P=FV。再藉助「說一說」和「做一做」欄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的概念。最後教材結合例題討論了汽車兩種啟動模式的相關問題。

針對上述內容,本節課安排1個學時,並制定了如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二.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功率概念及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定義

會利用P=W/t,P=FV進行相關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體會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功率的概念,並靈活應用功率的計算公式計算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2.難點:正確區分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義,並能夠利用相關公式計算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Ⅱ 高三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5篇

1.高三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放出)熱量,溫度升高(降低),內能改變。

了解熱量的概念,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說明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

通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內能變化的關系。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內能與溫度有關、

教學方法:轉換研究法、實例歸納法

教學用具:冷水、熱水、溫水各一杯、墨水、空氣壓縮演示儀、硝化棉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著。那麼公司也同一切運動物體具有動能一樣,也具有動能。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這又使分子具有勢能。

二、新課教學

1、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的每一個分子都在運動,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單個分子的動能和勢能,不是物體的內能。內能是指物體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內能也不同於機械能。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速度有關,物體的重力勢能跟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一個鋼球是否運動,是否被舉高,這只能影響鋼球的機械能,並不是能改變鋼球內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那麼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呢?

2、內能的變化:物體內能既然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那麼當分子運動加劇時,物體的內能也就增大。上節課我們曾進過:物體的溫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加劇。科學的論斷,必須要有證據,在物理學中,通常是用實驗來證實論斷的。今天我們同樣用實驗來證實上面的論斷。

實驗演示:取三隻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溫水和熱水,然後分別向三隻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三隻杯內墨擴散的快慢。

實驗結果表明:溫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爛運得快,說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則運動激烈。

因此:物體的內能跟溫度有關。溫度升高時,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減小。正是由於內能跟溫度有關,人們常常把物體的內能叫做熱能,把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3、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這是因為物體內的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著。熾熱的鐵水,溫度很高,分子運動激烈,它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溫度雖低,其內部分子仍在做無規則運動,它也具有內能。

內能和機械能

通過機械能和內能的對比,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內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動的木塊具有什麼能。

首先木塊有勢能,也有動能棗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

木塊內部的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且分子間有作用力,木塊有內能。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勢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4、物體的內能改變的兩種方式

(1)列塵歷櫻舉鋸木頭和用砂輪磨XX,鋸條、木頭和XX溫度升高,說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增加。如果外力對物體做功全部用於物體內能改變的情況下,外力做多少功,物體的內能就改變多少。如功的單位是焦耳,內能的單位也是焦耳。

演示壓縮空氣,硝化棉燃燒。說明外力壓縮空氣過程,對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到棉花的燃點而使其燃燒。

以上實例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在爐灶上燒熱水,火爐烤熱周圍物體,這些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這些實例說明依靠熱傳遞方式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改變。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物體的內能減少。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所以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三、小結略。

四、布置作業:課後「動手動腦學物理」。

2.高三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派叢變和核聚變。

了解核能的優點,還要知道它可能帶來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初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圖畫,使同學們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核聚變、核裂變

教學難點:核聚變、核裂變的過程。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鏈式反應模型、各種掛圖。

教學過程:

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有些物質的分子就是一個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徑不到一個納米。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三種粒子組成。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中子不帶電。質子和中子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擠在處於原子中心的構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幾顆豆粒擠在大廣場中央一小塊彈丸之地一樣。

核能

質子、中子依靠強大的核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們XX或重新組合是極其困難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聚合,就可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員,它包括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兩種主要形式。

裂變

科學家發現用中子轟擊鈾235(質量數為235的鈾),鈾核會XX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兩部分,這種現象叫做裂變(圖3)。發生裂變時有核能釋放出來,這時裂變後的產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飛開,與周圍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動能增加,轉化為物體的內能。裂變釋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kg鈾235中的鈾核如果全部發生裂變,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2500t標准煤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轟擊鈾核,鈾核才能發生裂變,放出能量。這好比用火柴點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燒,放出能量一樣。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轟擊,裂變也就停止。然而實驗表明,鈾核裂變時,還同時放出2~3個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轟擊其他鈾核,使它們也發生裂變。這樣,裂變將不斷地自行繼續下去(圖3)。這種現象叫做鏈式反應。

如果對裂變的鏈式反應不加控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釋放出巨大的核能,發生猛烈爆炸,XX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圖4)。如果控制鏈式反應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穩地釋放出來,就便於和平利用了。能夠緩慢、平穩地釋放核能的裝置,叫做核反應堆。

聚變

科學家們發現,較輕的核結合成較重的核,也能釋放能量,這種現象叫做聚變。例如一個氘核(質量數為2的氫核)和一個氚核(質量數為3的氫核)結合時,就釋放出核能氫彈就是利用輕核聚變製成的。氫彈是一種比XX威力更為巨大的核武器。太陽內部進行著大規模的聚變,釋放的核能以電磁波的形式從太陽輻射出來,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享用著聚變釋放出的能量。如何實現聚變,如何利用聚變釋放的核能,科學家正在積極地探索著。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可以實現聚變的氚核。科學家預言,通過可控制聚變來利用核能,有望徹底解決人類能源問題。願同學們今後對此做出貢獻。

3.高三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

一、地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與教學評價方式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近年來中考試題越來越注重對實驗探究的考查,考查方式、內容呈現多樣化且臻於合理、科學。經分析可知這些探究題能聯系基礎知識點,不隨意拔高,部分題目源於教材,但突出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考查學生設計方案、數據處理、分析論證和科學表達能力,增加了評價功能。由於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變通、運用,故探究題也成為了學生的主要失分點之一,所以初三二模復習進行探究題型的專題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探究專題復習時間一般為5課時(時間分配略),本節課為電學專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探究題常見題型的訓練讓學生掌握解決電學探究題的一般思路,通過鞏固性訓練提升解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小循環多反饋」教學法對探究性習題進行訓練,學生通過主體參與模式討論、互動、釋疑以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學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三、教學重點

通過幾道例題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中考探究題的幾種常見題型,主要還是圍繞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進行命題,歸納一下主要有四種:

(1)對科學問題提出猜想的能力。

(2)考查學生設計和實施科學實驗的能力。

(3)考查學生解釋和表達科學探究結果的能力(分析與論證)。

(4)評價與反思的能力。

四、課型特點

專題復習課,特點是課堂容量大,例題講解,習題訓練交叉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無所不在。

五、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學案(設計優點:可以省出抄題的麻煩,節省時間完成更有意義的事情)。

六、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電學部分的主要知識考點:歐姆定律、串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以及電功、電熱的相關公式等等,然後由易及難分別就常見的四種探究題型進行舉例訓練,教法是先投影例題,學生自行思考解決,不能解決的小組(四個人)討論,得出解題思路,將答案寫到學案上,最後教師點撥並將正確答案投影,教師進行點評,然後進行第一次反饋練習,這樣做的好處是:小步子,快節奏、多反饋、勤校正。通過多層面的反饋校正,不失時機地練習鞏固每個知識點,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在練習過程中,教者的工作是高密度的,要進行巡視並及時發現暴露的問題,然後集體訂正,予以評分,讓學生學有收獲,學有成就感,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鼓勵,以備再次挑戰下一題。

(1)源於課本,不任意拔高,考查了基本知識點:電路連接,P=UI,R=U/I的應用。

(2)探究題特徵明顯:對實驗進行評價,考查學生的實施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還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等。本題講解結束用一條類似的中考題(淮安08中考卷)進行鞏固練習,強化了教學效果。限於時間,其餘例題不在一一加以說明。

最後對本節課進行小結再次從習題回歸理論,哪道題是對應的哪種探究題型或包含哪幾種探究題型,讓學生從理論上把握物理知識。

總之,這節課的安排是:通過知識點的再現(學生重視知識);例題探討(學生鞏固知識);習題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課時小結(學生升華知識);布置作業(學生凝固知識)。層層遞進、步步為營,讓學生一步步把握電學探究題的解題思路,將學生引入探究題解析的軌道,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幾點反思(注意五個性)

1、例題的選擇要有典型性、針對性。難度要適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考試要求、認真研究08年13市中考試卷。古人雲:觀千劍而後視器,只有認真分析命題動向才能避免選題的盲目性,提高有效性。例如08南通卷、杭州卷都加大了實驗探究的考查,既有課堂探究活動的考查又有課外活動小實驗,既有器材的選擇又有實驗方法的選擇,既有探究過程的考查又有對現象的分析論證等等。通過認真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今年中考探究題將重視過程考查而輕其結果考查,不會將高中的內容下放考學生,難度不會太深,不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會體現適當開放的原則。

2、注意選題的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體驗到成功的快感,從而讓教者的教學更具吸引力,讓你的口號更富影響力,利於打破沉悶氣氛,提升教者形象。

3、注意組織的協調性。只有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務實的,否則只能流於形式,所以小組編排時要做到好中差搭配,要有領頭雁,才能互動起來,討論起來,只有組織協調到位,才能達到效果。

4、注重課堂教學的完整性。要將探究題型的主要考查形式進行投影,讓學生從整體有所感知,有所把握,否則單個習題當時可能會做,但沒有整體印象,容易遺忘,甚至會有瞎子摸象,只見一斑不見全部的遺憾。

5、加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教師要錘煉自己的語言,幽默風趣,一掃傳統物理課堂的沉悶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隨著你轉,讓學生的每一個神經都處於興奮狀態,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實在的,只有這樣的復習才是有效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減負、增效,提升質量。

4.高三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下面是我對本課題的設計思考,懇請指正。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分析

本節教材處於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章,本章知識是學習後續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基礎,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礎的一章。而第一節力彈力是學生學習力學的入門課和基礎課,教學關鍵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本章的興趣,為後幾節教學做好鋪墊。內容分析本節首先生活中的推、拉、舉、壓等生活實例引出力,並用壓彈簧或氣球的事例體會彈力,緊接著介紹一個彈力的實際應用——彈簧測力計,在了解彈簧測力計構造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學習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最後還點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從而更好地體會彈性勢能。所有的知識都是用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實例呈現,與我們的生活很貼切、學生更容易接受。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並不難學,引領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單位,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彈力及彈性勢能。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過實驗和觀察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會正確使用。

【情感與態度】:

對生活中彈力應用的實例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通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力的定義理解、彈力概念的理解、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2、教學難點: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二、說學生

本節內容主要是力、形變與彈力、彈簧測力計、彈性勢能,知識點較零碎,學生對力很熟悉,並且都有親身感受,採用從生活實例中體會力的存在;彈力與形變、彈性勢能較抽象,學生對此缺乏認識基礎,需較強的觀察和歸納思維能力,採用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教師引導的手段;對於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較簡單,採用自學即可完成。

三、說教法

本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具體類型的力——彈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教學實踐表明,被動力(如彈力、靜摩擦力)的概念是學生難於接受的.因此教材中沒有給彈力下定義,而是通過大量實例說明了什麼叫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是什麼。本節通過一個比較完整的實驗探究,利用彈力的作用效果來了解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原理,從而達到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通過實例引出力的一般性分析,得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的作用;分析具體圖片中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通過對如何知道物體受力的疑問引出力的作用效果,進而通過自主活動探究物體形變時會出現什麼現象及物體形變的大小和外力的關系,引出彈簧測力計的原理,通過觀察、比較、實驗等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彈簧測力計構造、使用方法;並觀察圖中的日常現象——發生形變的物體對其他物體產生一些作用,學生體會彈性勢能。

四、說學法

1、親身體驗:力的概念的建立。

2、動手實驗: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五、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約2分鍾)

講故事:張飛與關羽比力氣。三國時,劉、關、張三結義後,張對自己排第三不服氣,就提出與關羽比誰的力氣大,他使出力氣抓自己的頭發使勁向上提,盡管憋得滿臉黑紫甚至頭發都拔掉了一把,結果還不能使自己離地面,而關羽找了一根繩子一端拴在自己腰上,另一端跨過樹杈,雙手使勁向下拉,結果他慢慢離開地面。

問:張飛為什麼失敗呢?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八章力,幫他分析原因吧!

新課教學(約30分鍾)

(一)力是什麼

1、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四幅圖或用多媒體展示。(也可藉助自己准備器材體驗)完成學習引導第一部分內容。

問:要想有力的話,需滿足什麼條件?

2、引導分析

力:物體作用於物體

施力物受力物(為區分兩物體引入施力物、受力物)

(二)力的作用效果

觀察課件中的圖和演示實驗,完成學習引導第二部分內容。

問:我們如何知道物體是否受力?你能做展示一下里的作用效果嗎?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彈性形變的情景,感受彈力的存在,總結彈力的概念。

(三)形變大小與所受外力的關系。

學生試完成學案中的第3個表格。

請同學上台展示結果。學生觀察、並交流總結出兩者間的關系。

5.高三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的授課中,已給學生講解了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以及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這節內容主要是起到將前面知識點總結概括,為以後接下來的能量守恆以及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做好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掌握物體的內能。知道熱傳遞、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及課堂小實驗的方法向學生生動形象的介紹本節知識點。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內能的定義以及內能改變的實質。

4.教學難點:

知識點較多,對知識點的分離規劃講解,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清晰認識掌握。

5.教學關鍵:

對內能的定義形象化使學生印象深刻以及生動講解改變內能的方法。

6.教法學法:

(1)開始上課時將教學重點一一列出,讓學生對本堂課教學重點有清醒的認識達到突出重點的作用。

(2)放慢語速,在不同知識點之間稍許停頓。在利用板書把知識點一一列出,使學生對知識點有層次感,突破難點。

(3)利用課堂小實驗以及多媒體課件的方法。使知識點形象化,達到抓住關鍵的目的。

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操作程序

1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新課導入:

利用火柴的點燃以及擠擰水瓶等課堂小實驗來引入新課

2、講授新課

我們將利用(啟發式)講授法,(啟發式)談話法兩個方法相結合的

方法使學生獲得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掌握物理現象,獲取感性知識。

3、歸納小結

什麼叫內能

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溫度跟內能的關系

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它的內能就增加;一個物體溫度降低時,它的內能就減少。

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1)熱傳遞實質:內能的轉移(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2)做功實質:內能與機械能(或其它能)的轉化

(3)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最後將布置課堂習題以及課後作業讓學生鞏固知識點

Ⅲ 高中物理高考前最後一堂課怎麼上

你好,現在到6.6還有十天,就開始准備最後一節課,你是一個非常負責的老師呀,不錯呀!

其實上與不上,完全是看當時的情況,不是說教師上課,學生就不是處於放鬆狀態,你可以上得幽默些,可以上得平淡些,只講四道選擇題也可以,只講一道兩道大題都可以,或者提醒一些常用公式常用數據,我想完全是看學生情況和他們的意願吧,其實有時學生自己做練習反而緊張,聽聽教師上課也是一種放鬆!因為我想你前面肯定有一段時間是給學生看書的了!學生也有可能自己看到不知道看什麼的啦!

贊揚你!

Ⅳ 高三物理下冊說課稿範例五篇

1.高三物理下冊說課稿範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後聯系來看,有利於鞏固學生對……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有利於強化學生對……的認識。在講解例題時,對推理方法、思維起點的分析,為今後……打下了必要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和重要應用。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識和實驗基礎,學生一般能較熟練地掌握……,這就從理論上和實驗上為學生理解…。奠定了比較堅實森搏鍵的基礎,因而本節課的一個目標是:……。

通過運用……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的基本思想,規范學生……良好習慣。能力、方法目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和特長。

通過計算機模擬培養學生的推理及想像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討論歸納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知識,設計出……;

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並總結出……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樹立等效觀點,建立等效思想

不斷發現矛盾,激發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方法。有利於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習興趣;關心環境、能源、衛生、健康;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實現實事求是、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作畫法求合力要規范,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堅持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

成功的演示實驗能使學生獲得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嚴密的理論推導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深入理解……概念和決定……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地認識……的緣故。以上措施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關系。正確深入理解……的特點和……的關系。正確確定思維入手點,是分析……問題的兩個關鍵。

4、教學難點

抽象思維尚處於起步階段

二、說教法:

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物質性質);比較法(啟發學生認識獲得新知);討論法;歸納法;閱此巧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銀絕」的教學原則。本節課採用了演示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教學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准。在「摩擦力」教學中,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突破口,有機地融合各種教法於一體。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前後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是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

三、說學法:

1、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

為了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所講授的每項知識,確定其演示觀察的重點,有序地引導學生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使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較簡單的器材做實驗,以發揮實驗效益,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做實驗,可以增強感性認識,復習相關知識,克服錯誤定勢,激發學生的觀察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為進行新課做好知識上和情感上的准備。

3、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強化有意注意,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評價鼓勵學生,重在讓學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結論。

2.高三物理下冊說課稿範例


1、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相同,並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律,並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並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並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並能導出公式vt=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4)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說教學方法

(1)實驗觀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實驗研究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據表的實驗數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並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啟發學生推導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講練結合式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說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說教學程序

(1)復習提問:

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麼?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恆定;vt=v0+at和s=v0t+at2/2。②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③

板書:ΔS=aT2

(2)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3.高三物理下冊說課稿範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比較豐富,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上,給出了什麼叫平拋運動,提出了探究的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探究的過程既有實驗現象的觀察。又有分析、推理的過程,還將實驗現象與分析、推理結合起來,探究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運動規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2.知道平拋運動形成的條件。

3.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4.會用平拋運動解答有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線規律來研究復雜的曲線運動,滲透物理學「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方法及「等效代換」「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拋物體探究實驗中突出了「實驗的精髓在於控制」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際情景培養學生關注物理、關注生活的意識,並且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使學生愛物理、愛生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難點:平拋運動規律的得出過程。

二、學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學生是上好課的關鍵,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1)高一學生已經具備較好的物理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

(2)學生剛學習過直線運動規律,對直線運動的分析方法記憶猶新;並在上一節中剛學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對這一分析曲線運動的方法並不陌生,這為本節課在方法上鋪平了道路;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景創設教學法

學法:以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魚」,教是為了不教,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

4.高三物理下冊說課稿範例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在整個中學物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圖示和重力,彈力,摩擦力這三種基本性質力,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研究多個力的合成問題,它是前幾節內容的深化。

同時,本節課在整個中學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的基礎和工具;「平行四邊形定則」則始終貫穿在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後學習速度,加速度,位移,動量,電場,磁場等矢量運算奠定了基礎;而本節課所涉及的等效代換思想貫穿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本節課不過關,後續課的學習,就無從下手,本節課是後續課程的知識准備階段。

(二)課程標准分析

教材安排

這節課的目的一是從等效代換思想出發,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二是體會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並初步掌握用平行四邊行求合力的方法;三是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四是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夾角的關系;五是將力的合成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三)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上本節內容的亮點在探究實驗部分,同樣是先用互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力F1、F2將一端固定的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接著用另外一個力F再次將橡皮條的一端拉到O點,然後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不同的是接下來以前的就教材是這樣說的: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對角線表示出來;而我們現在的新教材是這樣講的:我們要探究的是:合力F與分力F1、F2有什麼關系?

通過新舊教材的對比可以發現,舊教材注重知識結論的給出。而新教材則更加註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分析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知識前他們已經具備了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有關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幾何知識、等效替代的思想等等,為本節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然而高一學生習慣於代數運算,即使對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之前也是由直接的代數計算得出,又因為有些學生幾何知識遷移能力較差,對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這一圖形計算往往不習慣,通過探究實驗,則能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學生對此卻不甚熟悉,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體驗和對多個實例的分析說明,加深學生對等效替代的認識。同時在學習方式習慣上,大多數學生還是習慣「吃現成」,同過本節課,要近一步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鑒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目標:

1、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並進行初步的探究。

3、學生在自主找規律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善於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展能力,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2、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領略跨學科知識結合的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度。

重點:

(1)學習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及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

難點:

(1)探究實驗的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時間安排與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

(2)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四、教學設計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課需要給學生大量的探究時間,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使探究過程自然而又合理,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圓滿達成教學目標,我對本節課做如下設計:

1、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始,科學始於好奇,發現始於觀察。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說過:「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步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從觀察中獲得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2、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

猜想與假設是對已知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作出的一種猜測性陳述,對問題中事物的因果性、規律性作出假定性解釋。在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簡單結論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的給以引導,讓學生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的猜想。

3、指導學生合理設計實驗

實驗設計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與要求,運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對實驗過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驟等的全部方案的制定和調整,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是物理實驗能力的綜合體現。對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切不可為了設計把一切都拋給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有強有略,要對設計過程進行有計劃的指導。

4、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評估

由於學生探究的內容是人類早已發現的,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宜設計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過程,在極低端得情況下,往往成為目標和路線都明擺著形式化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合力與分力的幾何關系,只是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改變獲取知識的方法。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通過探究從未知到達已知。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結束語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探究的科學方法,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有一點了解和體會。不求目標的全面達成,希望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有科學探究的嘗試。謝謝大家!

5.高三物理下冊說課稿範例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是將來學習浮力和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實驗探究是本節的重要內容,通過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加深對密度知識的理解。密度公式是學生在初中接觸到的第一個物理公式,應注意強調公式在計算過程中的應用和變形。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密度知識有著廣泛的應用,應注意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知道可以根據密度鑒別物質,計算質量和體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內容難度較大,確定的教學目標不宜過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嘗試用密度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2)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實驗,歸納出物體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學關系,初步體驗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問題。

(2)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七個基本環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密度知識的探究與測量,培養學生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2)通過密度知識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善於應用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良好品質。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義。

(2)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會公式變形和單位換算。

難點:

(1)控制變數法的應用。

(2)靈活運用密度計算公式,將密度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四、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充分地動手、動腦,並更好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我採納了科學探究的方法來形成科學概念。首先讓學生分別測量不同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將測得的結果填入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中,然後引導學生分析表格中的數據,發現其中的規律,進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這一教學方法包括了討論、啟發、探究式教學和生活實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此,培養學生的學法是教師研究的一個永恆的主題,任何一個好的教法,都必須能夠培養好的學法。由於物理學具有實踐性、理論性和研究問題的科學性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符合這些特點。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以實驗為本的科學。"所以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是學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實驗激發出興趣與求知慾後再進行分析、推理,從而達到實驗與理性思維的高度統一,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為:實驗探究和理論聯系實際。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2分鍾)

首先我會創設故事情境:拿戒子給學生看,然後提問:同學們,怎樣鑒別戒子的真偽呢?

學生積極思考給出不同的答案,然後對學生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來學習本節課程。

(二)新課教學(30分鍾)

課堂教學是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進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首先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讓學生觀察書中的六幅圖片,讓同學們從體積和質量的角度來歸納每組圖片有什麼異同?進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實驗探究物體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密度。

學生實驗,獵取有效數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密

度概念建立的基礎。我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選取不同的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並發給每小組相應的記錄數據的表格,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數據。以小組為單位,不同小組選取不同的物質進行測量,一可以節省時間,二可以獲得多種物質的多組數據,由此得出的結論才具有科學性。三可以加強全班同學的交流,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及科學的探究態度。學生實驗結束後,選取幾個小組的數據投影展示,並讓其小組成員分析質量與對應體積比值的特點。在此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分析給予鼓舞引導及評價。

尋找規律,引出密度概念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經過討論、綜合分析各小組測量結果後得出的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

(2)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由此得出物質與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這個物質特性通俗地說就是物質分布的密集程度。如實驗中比值大的鐵物質分布密集些,而比值小的松木物質分布稀疏些。這就像居住在城市裡的人擁擠些,而居住在鄉村的人分散些。因此我們把物質的這一特性稱為密度。

舉例分析,加深理解概念引導學生由密度的定義得出密度的定義式、兩個常見的單位及換算關系。並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密度公式:

(1)弄清各個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記住公式及其推導公式和應用,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要注意單位要一致。

(2)明確公式中三個物理量的關系。

(3)是密度的定義式、計算式而不是決定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的大小應由物質的種類決定,而與質量、體積無關。然後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同學展示若幹道相關練習題,學生認真思考獨立作答,從而鞏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課堂小結:(2~3分鍾)

(四)課堂作業:(4~5分鍾)

(五)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六)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布置的課堂作業是:課時達標練與測

七、說小結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2.教學策略的選用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Ⅳ 高中物理的說課稿

關於高中物理的說課稿模板

導語:「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准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以下是我整理關於高中物理的說課稿模板,以供參考。

近幾年以來,各省以及全國舉辦的說課比賽越來越多,通過說課來反映教師口頭表達,更加能顯示出教師對課本內容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反映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做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我將與大家來探討一下如何說好一堂物理課。首先,什麼是說課%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根據。

從說課的內容和性質來看,它同備課、上課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其不同特色。備課,可以從教案看出「怎樣教」;上課,可以從課堂教學看出「怎樣教」;而說課不僅要說出「怎樣教」,還要說清「為什麼這樣教」,要讓聽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說課區別於備課、上課,形成獨有特徵的主要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分別闡述,而且特別強調說出每一部分內容的為什麼,即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知識去闡明道理。對於一堂物理說課來說也是一樣的。如何去說好一堂物理課%我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物理第一冊(必修)》第三章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為例子來淺談一下如何說好一堂物理課。

一、 說教材

教者要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為對教材理解透徹,才能制定出較完滿的教學方案。我認為它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 教材簡析

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說明教材的地位、作用。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來說:它的地位具有雙重性。其一,它屬初高中知識的結合點:學生在初中學習中,已經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容,我們應該以初中知識為生長點、以教材內容為線索,展開科學方法教育與思維能力培養;其二,它屬運動學和力學的結合點:闡明了運動學和動力學各自研究內容的不同,扼要地說明了動力學知識在生產勞動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後指出牛頓在總結了前人關於力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研究而提出的`三條定律是動力學的基礎。

2. 明確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

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加以說明。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課來說: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關鍵

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課來說:牛頓第一定律這節教材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作了歷史的回顧,著重介紹了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從而講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物質慣性的概念。

這樣的順序充分體現了以知識本身為出發點,從而培養人的實際能力,最終升華出知識的價值——德育目標。

二、 說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說法,確切地道出了教學系統中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表現在教學活動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主體作用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獨立思考;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最優化地使學生從現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級水平發展,有效地對學生探索嘗試活動進行誘導和評價。為此,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應著眼於學生怎樣學。不應以教為中心,而應以學為主體進行設計。既把學為主體作為實施教學的基本點,又使教為主導成為學生主體的根本保證。

從教學任務來看,感知新知識,以演示法、嘗試法、實驗法為主;理解新知識,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形成技能時,以練習法為主;從教學內容來看,物理教學,以演示法、實驗法、推理法為主;教學起始概念,一般用實驗法、探究研討法。從學法指導來看,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麼,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說課活動中雖然沒有學生,看不到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但教師必須說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怎樣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等。從教師的說課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

三、 說教學

過程它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為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通常,教學過程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1.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說課者要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針對學生實際,藉助哪些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的基本教學思想說明白;說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節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講;另外注意一點是,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課程標准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

2.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這里說明怎樣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教學,怎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活動和諧統一,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知識傳授與智能開發的和諧統一,德育與智育的和諧統一。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要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解決難點運用什麼方法。

4.說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用,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

*5.說明板書設計。說教學程序,還要注意運用概括和轉述的語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盡可能少用課堂內師生的原話,以便壓縮實錄篇幅。還是從《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來談談教學過程(列表附後):這樣的教學過程顯然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
閱讀全文

與高三最後一節物理課說點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