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高中物理學科中落實核心素養
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
統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進一步提升數學、科學、技術等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協同推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方式、考試命題等各環節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進。
(1)高中物理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初探擴展閱讀:
落實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規定:
1、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完善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教學有關標准。
2、要增強思想性,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全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體現民族特點,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要增強科學性,客觀反映人類探索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確保課程內容嚴謹准確。要增強時代性,充分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據社會發展新變化、科技進步新成果,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❷ 如何在科學探究中落實課程三維目標的研究
1.三維目標的概述
三維目標具體可分為:過程和方法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這三個方面。
1.1過程和方法目標
這一目標主要體現為:一是通過學習有關的物理概念和規律,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了解物理模型、及物理實驗在整個物理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對它的重要意義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並運用科學探究法對有關的物理問題進行研究以及對物理發展的規律進行驗證;三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課外科學實踐活動,從而在遇到生活或者生產方面產生的實際問題時,能夠做到運用有關的物理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原理進行解決。
1.2知識和技能目標
關於知識和技能的目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物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要對物理的整個發展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在物理學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對物質運動和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結構的基本規律和概念進行一個全面正確的掌握;再次是實驗儀器的熟練使用,對有關的物理實驗能夠進行獨立的完成。
1.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主要側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首先是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對科學領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其次在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方面,要讓學生樹立起實事求是、勇於創新和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與態度,對現今身邊出現的現象能持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再次是增加學生的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對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來增加自身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樹立起為整個人類社會服務的意識。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在科學探究中落實好三維目標所要採取的措施
要在科學探究中落實高中物理課程三維目標,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2.1對物理新課程理念的認同
科學探究的理念就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在現代社會及未來發展中所遇到的挑戰方面能為學生打上一支強而有力的預防針。在這些理念的基礎上,對學生發展的潛能、學習的興趣以及以後在職業方面的需求要作出全面的考慮,對物理課程模塊的設計實現多樣化,從而讓學生的不同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此外,在課程的內容選擇方面,要體現出基礎性、時代性與選擇性這三個特點。尤其是高中的物理課程更要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技能和知識進行有計劃的精選,加強學生的生活與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方面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還要積極關注物理學技術帶來的負面社會問題。而在課程的具體實踐中要使教學方式實現多樣化,更加註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高中物理的學習對於許多同學來說會覺得比較難,通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培養學生在學科探究方面的能力尤為重要。此外,在課程的評價方面,要更新傳統的觀念,例如在教學評價上要體現激勵與診斷相結合的功能,尤其是學生成績的考核方面,也要相應注重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動手能力,而不能一味追求期末的考試結果。在評價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學習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自我的優點與不足,並通過這樣來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上的不斷改進。
2.2正確理解三維目標相互間的關系
高中物理在新課程教學中的三維目標的建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點進行展開的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且具有內在統一性的一個整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會學與樂學這兩方面著手,並對這三者之間權衡比重,明確三維目標間的相互作用。其中三位目標的主線——「知識和技能目標」,它是「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和「過程與方法」這兩者之間的載體。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能有所側重,才能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3圍繞好學科特點與物理課程的性質
物理學實際上是一門科學思維與實驗相結合的科學。物理學的生命體現在科學思維上,而物理學又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實驗在物理學課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而很多重大的發現都是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取得的,但物理學的實驗又離不開科學的思維,這個實驗過程需要思維參與其中。因此,物理課程的教學要緊緊圍繞這兩方面來進行。例如,在實驗方面,教師在課堂的設置上應參和進更多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更多的問題,在科學的探究中能激發自己的靈感從而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也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例如「雞蛋撞地球」活動,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從而更加充分理解力學這一節內容。而在思維的培養中,學校可以舉行一些關於論文方面的小論文比賽,不僅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鍛煉到學生的表達能力。
2.4提高物理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相互合作和探究學習。讓物理學三維教學的目標在教學的程度、學生的行為條件以及教學的對象中實現具體化的過程,通過教學內容的問題化,去啟發學生積極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課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平台,播放有關物理課程的視頻,進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此外課堂上還可以採取小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並在科學的探究中,更好地落實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
結束語:總而言之,高中物理課程的三維目標的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單方面可以實現的,只有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努力,把阻力化作促進教學改革的動力,才能更好地在科學探究中落實好高中物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參考文獻
【1】管建祥.如何落實高中物理新課程三維目標[J].中學物理,2009,5.
【2】雷趙富.如何在科學探究中落實課程三維目標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0,3.
❸ 初中物理教學如何實現三維目標
物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由「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組成。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學生通過知識與技能的探索去獲得研究、學習、思維的方法,並體驗探究過程,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逐漸使學生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使物理教學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如何把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營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 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物理情境,展現物理過程,敘述物理現象,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處於十分明確的動機狀態之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心理因素,再不失時機地轉向引導學生揭示物理學的內部規律。例如,學習《重力》一節時,教師引入新課時提出:「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水往低處流?下山容易上山難?」。這樣的問題源於自然現象,既激發了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又產生了對科學的求知慾。 二、優化課堂環境,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學習態度的變化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以真摯豐富的感情吸引、啟發和激勵學生,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發展。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把愛心、微笑、激勵帶進課堂,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調,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氛圍,使學生身心處於最佳活動狀態。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語言要准確、生動、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去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只有在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環境里,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才能得到關注,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才能調動起來,學生才能在不斷地參與、交往、思考的狀態下,感受成長的喜悅,釋放個性與潛能,愉快的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緒狀態成為一種良性的互動,達到了整體優化。 三、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學習活動。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精神。在探究中可能出現挫折和失敗,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在探究中出現的困難,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多的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避免多次失敗產生的消極心理影響。通過自主探究,不但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和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而且還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素養,理論聯系實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四、加強德育滲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學生在獲得物理知識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的人。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很多科學論述和科學發明都在世界遙遙領先,如《墨經》關於杠桿的論述、小孔成像的觀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記載,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我國超導的研究與實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尖端技術方面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的實驗成功,人造衛星的發射與回收,神州六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等,都處於國際前列,在教學中適當的穿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使學生了解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立志振興中華。
❹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三維目標怎麼寫
1 . 知識與技能:學生該節課應該掌握的知識,應該培養的能力。
技能是在解決問題時所需要的技巧,能力。
2 . 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獲得新知識有效的學習來自於學生對知識獲取全過程的有效參入。
3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應巧設機關,
使學生產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與所學知識相關
的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之主動學習。
❺ 教學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一)
一、什麼是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教與學,都是通過知識與能力來體現的。知識與能力是傳統教學合理的內核,是我們應該從傳統教學中繼承的東西。 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過程的體驗、方法的選擇,是在知識與能力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的進一步開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 三者的關系: 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三維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不能分割。 二、三維目標的確立。 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後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學目標的確定,可以為執教者選擇教材內容、手段方法和科學評價教學結果提供相關依據,也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因此,課堂教學必須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 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一)、注重課堂評價的科學、明確,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 1、注重科學。 科學是教學的生命線,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對於學生的課堂評價更應該如此。對小學生來說,有一些知識性的錯誤是在所難免的,課堂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教師不能簡單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在他們出現錯誤時,熱心地提出一些建議性意見,引導學生去獲取正確的知識,幫助他們取得成功。 2、注重明確。 現在的教育存在這么一種現象,為了尊重學生,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師對於學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識性錯誤、不良的價值傾向,盲目地給予表揚。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恰當的,明顯地違背了「知識與技能」目標。我認為,教師的課堂評價要注重明確,就是對於學生的進步,要明確地提出表揚;對於學生的不足,要明確地指出應該努力的方向。老師的評價只有不流於空洞,不失之泛濫,只有適時、適當、具體、切實,才能起到對學生引導和點撥的作用。
❻ 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其中,知識與技能仍然被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放在了突出地位,後面兩個目標則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特徵(可稱之為「過程性目標」) 。三維目標的確立為基礎教育順應時代發展作出了科學的目標定位。教學目標是人們對教學結果的一種預設。作為構成教學諸要素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因此,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如何,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而決定教學質量。在此,本人擬從目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現象分析出發,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理解、把握和處理三維目標的有關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現象一] 在一些課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開課中,教師為了突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盡其所能地創設了各種「生動」的教學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戲、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等活動,並在教學中不時地加入一些貼標簽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課堂上學生興趣高漲,氣氛熱烈。然而在「熱鬧」之餘,往往看不到教師在知識與技能形成的關鍵處給學生以必要的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實踐活動之後缺乏理性的總結歸納,很多課堂上沒有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的時間。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成績檢測時,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往往達不到《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師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學中如此盡力地體現新課程理念,為何在教學質量上事與願違?[現象二] 課程改革在我縣正式實施已近兩年,但在一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表現出只追求知識技能單一目標的傾向。看其教學設計,難見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與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表述;觀其課堂教學,基本沿襲傳統模式,學生主要通過聽講或簡單的問答去接受知識。一節課下來,除了被動接受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在其他方面鮮有收獲。[反思]產生以上兩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師對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認識不足;二是對三維目標間的關系把握失當;三是教學目標游離於教學過程之外,沒有得到落實。「現象一」暴露出對知識技能目標的忽視,導致教學只有熱鬧的過程,學生沒有掌握後繼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一種華而不實、無果而終的教學;「現象二」則反映出教學中過程性目標的缺失,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發展嚴重受限。以上兩種現象反映了當前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兩個極端,它們都偏離了課程改革的正常軌道,若不及時糾正,將嚴重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策] 一、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理解課程目標1、明確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標准》中,三維目標在結構和表述語言上都有變化。根據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數學課程標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進行了分解和重組,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細讀《標准》可知,這四個方面的目標並非純粹的並列關系,其中含有相互間的融合與滲透。如在知識技能目標中,多次出現「經歷……..過程」,即在某一個方面的目標中,蘊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標。2、正確理解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知識技能目標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方面的目標(過程性目標)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承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的關系。關於這一點,《數學課程標准》中已有明確闡述:「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這就是說,一方面,知識技能目標是實現發展性目標的基礎和依託,因為任何過程性目標的實現,都要通過對一定的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為載體來進行,如果脫離了具體知識的學習,任何「過程」都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失去價值;另一方面,過程性目標是實現知識技能目標的中介,因為任何知識和技能總是要通過一定的學習形式和學習過程來獲得。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教學固然不可取,只重過程而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課堂教學,也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牢固樹立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意識,並在教學活動中努力促成各個教學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和相互促進.二、在教學設計中整合三維目標,體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全面性鑒於以上分析,教師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就應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兩方面著眼,突出教學目標的全面性。現以實例說明: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第九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材分析:本課含有以下教學內容:(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首先,這兩個教學內容顯然直接對應了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但僅僅看到這一點是不夠的,因為教材中還蘊涵著豐富的發展性目標因素,即在推導公式的時候,如果不是由教師包辦,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就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並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1、使學生初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能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2、通過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操作實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並初步感知平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3、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第1條屬於知識技能目標,它含有「理解並記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和「會用公式進行計算」這兩個具體的目標。第2、3條則體現了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過程性目標。顯然,此教學目標避免了前面所述兩種現象中目標缺失不全的弊端,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三、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在過程中落實目標教學目標一經確立,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目標去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去展開。例如,根據前面確立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就應該把握以下幾個要點:1、 以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引入新課。(「轉化」的起點)2、 進入探求新知的環節後,可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面積 的求法,再通過合作交流和教師的引導,明確轉化的方向。3、 動手實踐,完成轉化。讓學生通過剪、移、拼等操作活動,完成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此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延高剪開」的必要性。(轉化的關鍵)4、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師應作小結並再現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啟發學生去感悟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落實數學思考目標)5、 保證課堂練習的質量和時間,以使學生牢記和熟用公式。同時,教師要根據課堂交流和作業反饋信息,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度進行量化檢測。(落實知識技能目標、解決問題的目標)在此,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教學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動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然後,帶著成功的喜悅,利用公式去解決求面積的各種實際問題……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預先設立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學生通過親歷這個過程,不僅能夠牢固掌握並熟練運用S=ah這個公式,而且對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了初步體驗,在數學思維和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積累,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這樣的教學中,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目標都得到了落實,而且各個目標之間在功
❼ 如何實現高中化學三維教學目標的初探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既注意科學的核心概念與化學知識體系的關系,又注重在化學知識的獲得應用過程中體現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三維目標相互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維目標」的內涵如下:「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了解化學科學發展的主要線索,理解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原理,認識化學現象和本質,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形成有關化學科學的基本概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中的現象觀察、理解物質的性質,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意義關聯;能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技能與方法分析和解決一些化學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求:能闡述包括「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等」科學品質的具體要求。可見,三維教學目標是學生科學素養養成的具體要求。
中學化學教學內容中,「元素及其化學物」是教師教學中難以處理的一部分,它的特點是內容繁雜,頭緒多,學生似乎容易聽懂,但難記難用。這是由於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求學生被動地感知和機械儲存知識,也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因而教學效果差。目前中學化學知識結構和高考化學試題中都相應提高了「元素及其化學物」的分量,這是正確的導向。化學理論總是建立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礎上,並能深入地解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因此,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處理好記憶、理解和培養思維能力的關系,努力提高「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教學效果,對發展學生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下面將筆者在教學中總結的方法及做法作如下歸納:
一 注重過程與方法,建立聯系和規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於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於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因此,新知識增加不應僅是單純的積累,應該是對舊知識的聯系和發展,而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過程則應是對有組織、有聯系的、理解了的知識進行「檢索」,而不應該是對雜亂條文的「儲存」,著重養成探究過程的習慣和創新意識。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而不僅是記憶知識,要注重「過程與方法」,用推理證明的方法來獲取知識,而不是機械地、直覺地感知知識。同時,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掌握知識過程就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為學生的現在和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教師的教學要從授人以魚(知識)變成授人以漁(技能與方法),雖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特點多而雜,但知識點之間並不彼此孤立,而是存在著規律性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有關的知識通過概括、歸納、對比,將學到的各部分知識有機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鞏固記憶,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元素及其化學物教學中,可幫學生將其重點內容按其特點歸納成以下可供學生接受的結構模式:
1.各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及其遞變規律。
2.各族元素中代表元素的單質或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性質難記,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某物質的化學性質:(1)能否與金屬或非金屬單質反應;(2)能否與水反應;(3)能否與鹼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反應;(4)能否與酸鹼反應;(5)其他特殊性質。
3.代表元素單質或化合物的製法(包括反應原理、反應裝置及注意事項、氣體收集和檢驗方法三方面)。
4.同族元素的其他單質或同類物質的性質遞變及比較。不管你學到哪一族元素的哪一單質或化合物,均可根據以上模式去探索你所掌握的知識,使原來零碎、繁雜的知識轉變為有規律易記憶,便於復習的知識板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當學習鹵素中氯氣、氯化氫時,不僅用此模式能記住所要掌握的知識,而且可類推地了解到 F2、Br2、I2和 HBr、HI的性質及同類物質的性質比較。在我多年的教學中得到證明,採取此法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規律,效果良好。同時,在教學中還應注意挖掘不同族物質的聯系,並進行比較、推理、貫穿新舊知識,使元素化合物知識由「點」連成「網」,使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系統的掌握和記住知識,而且也形成分析比較的思維方法,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 加強探究性教學,力求全面、系統地理解
新課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加強理論知識在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的指導作用,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是改進元素化合物教學的重要一環。
一般認為,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必須死記硬背才可以。當然,任何知識的掌握離不開記憶,即使建立在邏輯推理上的幾何學的學習,也要記住其定義、定理等。但多數學生認為化學這一學科的知識記憶太繁瑣,這主要是他們對化學知識缺乏深刻理解。理解是記憶的鑰匙,也是運用的基礎,沒有理解的知識很難形成深刻的印象,即使強記住,也是短暫而不會運用的。
化學教學設計中「三維目標」的確定與實施應注意化學知識、概念、技能形成的階段性和發展性;注意不同學習階段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差異性;注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及不同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差異性。在教學中,如果注意理論知識的應用,加強探究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因勢利導,做到整個化學知識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基礎,以理論知識為指導。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從羅列的、機械的描述,轉變為理解推理的描述方法,化呆板為靈活;化繁瑣為集中,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眾所周知,用原子結構理論來理解化合價和物質性質,用電離理論來理解復分解反應,用化學反應規律來推導物質製法等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自學能力。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在比較有關氣體密度時,不應死記其數據大小,而應從氣體摩爾體積和相對分子質量大小去比較。如化學反應條件是繁雜難記的問題,若能運用分子結構等知識去理解就不難了,如 N2與 O2或 H2等反應要在一定條件下進行,這是因為氮分子中有三個共價鍵,要破壞三鍵必須在一定條件下(高溫或催化劑、放電)進行。同時也知道,氮氣沸點比氧氣低的原因。可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論及化合價變化來理解和推知硫單質及化合物應具有的氧化性、還原性及強弱,理解成為掌握知識的主要手段。因此運用有關理論去分析、探究問題,進行推理,得出結論,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有機掌握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培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通過探究,能使學生經歷一個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通過探究,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是培養能力和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素養的最佳途徑;通過探究,學生經歷了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促進了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感悟到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意義和價值,學會合作與交流,提高合作,提升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素養。
三 注意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課程目標「立足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著眼於提高 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的需要。」既有知識與技能,又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課程目標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化學課程課堂教學時,必須變革陳舊落後的教學觀念及模式,必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實施課堂教學,逐步實現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培養具有獨立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型學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為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重視知識遷移,尤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顯得更為重要,它能使繁雜而枯燥的元素化合物知識,轉化為推理性較強的知識,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加強知識遷移教學,必須熟透教材,理清脈絡達到熟能生巧。所謂知識遷移,是指在不超過中學化學課本范圍的條件下,對所學知識的延伸和應用。它是檢查學生創造能力的最佳方法。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在熟悉鹵素知識後,從 Cl2具有氧化性,可與 NaI、 NaBr反應的事實中,應將其遷移到 Cl2(或新制氯水)與還原性強的物質或離子,如 Hl、HBr、H2S、SO2(H2SO3、亞硫酸鹽)、 Fe2+等反應,並能解釋有關實驗現象,從而也推知了 Hl、HBr、 H2S、SO2、H2SO3以及有 I-、S2-、Fe2+等的溶液能使具有強氧化性的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事實,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在學習氧族元素時,從 H2S的強還原性,應注意兩方面知識遷移:
(1)H2S可與強氧化性物質如鹵素單質、 KMnO4、H2O2、FeCl3等和氧化性酸反應;因而不能用濃 H2SO4乾燥 H2S等;(2)可溶性硫化物也具有還原性,如 Na2S可被 CI2等強氧化性物質氧化。
在綜合復習中,還應將有機知識和無機知識結合起來,擴大知識外延。如:
[習題]稀土是我國的豐產元素, 17種稀土元素性質十分相似。用有機萃取劑來分離稀土元素是一種重要技術。
(1)所屬的化合類型叫什麼?( 2)通過什麼類型的化學反應可以合成有機物 A?寫出反應物的化學式(有機物用結構式表示)。這樣的問題,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酯化反應中羧酸遷移到無機酸就不難看出 A是一種酯,也可看出反應物是 H3PO4和 C(CH2OH)4或和 POCl3反應。
類似問題乍看起來似乎超出課本范圍,其實是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靈活地解決問題而已,因此利用知識遷移可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這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得到證明。出版社, 2007.3
四 加強化學實驗的目的性、計劃性,做到有的放矢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以化學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化學實驗對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重要意義。而實驗過程的精心組織和計劃,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對於課堂演示實驗,很多教師往往只注意現象清楚、實驗成功等方面,但只注意這些是不夠的。實驗是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提高認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必須注意恰當安排,使實驗確實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合部分,做到在實驗前學生已明確目的,實驗過程能集中注意力,實驗後獲得深刻印象和正確結論,並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活躍思維活動。例如演示 Cl2的漂白實驗,一般是安排在 Cl2性質這一部分中,通過實驗以後講述結論。如果老師從 Cl2跟 H2O反應生成鹽酸和氯酸入手,提出如何檢驗 Cl2中含有這兩種酸。然後先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氯水,出現現象是試紙變紅色又褪色,這就與「酸使指示劑變色」矛盾,讓學生思考,從矛盾中分析問題,從而得出氯水具有漂白作用,再引導學生分析氯水中所含四種物質中是哪一種物質起漂白作用?思考到底是 Cl2還是 HClO起作用?這時再進行 Cl2通過乾燥和潮濕的兩種紅色布條的實驗,讓學生得出結論,從而改變了消極接受實驗結果的習慣。由於實驗目的明確,能使獲得的知識生動直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印象,從而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領會新課程理念,全面落實好三維課程目標,提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效果,就要改變過去那種用單純描述的方法把知識「灌」給學生的做法。要讓學生發展思維,養成推理、探究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運用理論、規律推理、探索知識習慣;引導學生注意運用理論、規律推導出結論,將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積極地探索、學習,並把實驗融合到整個認識過程中去,使它成為提出問題或檢查結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