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 物理 重點 考點 知識點 歸納
第一章,物質的狀態及其變化 
一、溫度計 
1,溫度計 
(1)溫度的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溫度的測量工具:溫度計。 
(3)量程: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4)分度值:一個最小小格代表的值。
(5)最基本注意點:被測物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2,溫度的高低: 
(1)攝氏溫度:符號為t,單位符號℃,攝氏溫度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0℃——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為1攝氏度。 
(2)正常人的體溫是37℃。 
3,體溫計: 
(1)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一段細管,水銀收縮時,縮口水銀首先自動斷開,直管內的水銀不能退回玻璃泡內。故每次使用體溫計之前應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內。 
(2)體溫計的量程為35——42℃,分度值是0.1℃。 
4,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 
(1)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溫度計玻璃泡侵入被測液體後,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書。 
(3)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提醒: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普通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做凝固。如冰變成水屬於熔化;水結成冰屬於凝固。提醒: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質有固態變成液態;後者表示一些溶質溶化在溶劑中的過程。 
2,熔點和凝固點 
(1)晶體和非晶體:晶體都有固定的熔點,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鹽、萘、各種金屬等;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如松香、玻璃、瀝青等。 
(2)熔點和凝固點: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凝固溫度叫做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練習:下列各組物質中,全部屬於晶體的是(C) 
A海波、石英、玻璃B食鹽、萘、瀝青C海波、冰、水晶D松香、玻璃、瀝青
3,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1)晶體熔化特性:熔化過程吸熱,溫度(熔點)不變。熔化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不斷從外界吸熱。 
(2)非晶體熔化特性:熔化過程吸熱,溫度逐漸升高。 
(3)晶體凝固特性:凝固過程放熱,溫度(凝固點)保持不變。條件:①溫度達到凝固點;②不斷向外界放熱。 
(4)非晶體凝固特性:放熱,溫度不斷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現象 
(1)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如灑在地面上的水,過了一會變幹了;濕衣服經過太陽的照射變幹了等。 
(2)液化: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如冬天可以看到戶外的人不斷地呼出「白氣」;燒開水時常看見的「白氣」等。 
2,沸騰現象 
(1)沸騰: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 
(3)沸騰的條件:①1標准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②液體沸騰時要保持沸騰,必須對液體加熱,但沸騰過程中液體的溫度不升高。 
3,蒸發: 
(1)蒸發的條件:在任何地方,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 
(2)蒸發的特點:蒸發是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現象。 
(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溫度。液體溫度越高,蒸發越快。②液體的表面積。便面積越大,蒸發越快。③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的快慢:流動的越快,蒸發越快。 
(4)控制蒸發快慢的方法:加快蒸發:提高液體溫度;增大液體表面積;加快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減慢蒸發:採用相反措施。 
(5)蒸發有製冷作用:蒸發式吸熱過程,會導致液體和自身溫度降低。 
練習: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變快的是(C) 
A把蔬菜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B給墨水瓶加蓋C用電吹風將濕頭發吹乾D把新鮮的柑橘裝入塑料袋 
4,液化 
(1)液化的兩種方法: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2)液化時要放熱。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汽化吸熱,液化則放熱。 
5,液化現象的判斷 
(1)「白氣」「霧」是液化現象。如: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而形成霧,是放熱過程。 
(2)「汗」是液化現象。如:自來水管表面上掛有一層水珠,是放熱過程。 
四、升華和凝華 
1,升華現象:物質有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做升華,升華吸熱。如舞台上籠罩的白霧,是由於乾冰遇熱升華變為氣體。升華吸熱,使附近空氣中的水汽化為小水滴——白霧。 
2,凝華現象: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如冬天樹枝上的「霧凇」現象,窗戶的內表出現冰花現象等。3升華和凝華現象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