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論文怎麼寫
論文涉及到不同的領域,其中難度較高的應該屬於物理論文了,寫這個的需要具備一定經驗和學識之外,還要明確到底為什麼而寫,只有清楚這一點才能夠明白物理論文怎麼寫才好。一篇出色的物理論文不一定長篇大論,也不要寫不對題的答案,更不要從其他的文獻中直接復制粘貼。
1、物理論文怎麼寫「明確寫作的方向」
很多同學一開始弄不清楚物理論文怎麼寫,其實就是卡在搞不清分類,通常說物理論文分為科研論文以及學術論文兩種。第一種就是對某個物理問題進行科學實驗,然後寫成報告的形式。學術物理論文就是對某個尚未進行實驗或者實踐,需要結合理論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論文形式。寫物理論文可能要進行實驗的話,最好是要提前操作,並且把數據記錄下來,這樣對論文是有很大幫助。學術類型的物理論文在文字的表達上要精準,精煉,會更合適。
2、物理論文怎麼寫「注意書寫的格式」
其實關於物理論文怎麼寫這個話題,也會涉及到書寫的格式,雖然不同的論文有不同的發布渠道,但是格式是差不多的,需要按照指定的論文格式進行排版,否則,無論是學術論文,還是畢業論文都可能無法通過老師的審核,畢竟格式是基礎,格式不對,內容就不會想再看下去了。
3、物理論文怎麼寫「避免查重率偏高」
為了能夠讓學校或者期刊通過審核,有的朋友知道物理論文怎麼寫,但是就忽略了論文查重率的問題。只要達不到既定的要求,就無法獲得畢業的資格,也不能夠發布到期刊上面。通過正規論文檢測平台,可以找到論文中可疑的部分,避免無意中的抄襲。
想要寫好一篇物理論文並不清楚,因為其涉及到的學術領域方面要求很專業才行,有的同學不知道物理論文怎麼寫,於是就大量引用了別人的觀點,整段的復制粘貼過來,這樣不僅會導致查重率偏高,甚至因為沒有自己的觀點,而讓導師覺得這篇文章的水平比較一般。
. End .
B. 如何寫初中物理科技小論文方法
如何寫初中物理科技小論文
如何寫好文章呢要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C. 物理初中生論文題目以及開頭咋寫
《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課堂組織形式研究》
——通過學生探究實驗的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
關鍵詞:物理新課程 科學探究 經歷過程
以學生為中心,就要從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就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教學中注重科學探究實驗,是實現學習方式多樣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新課程標准中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這就要求過去以書本為主、以實驗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如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物理《物態變化》一節中。傳統的教學是以學科的知識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過教師做演示實驗,根據實驗段彎現象再講解晶體熔化和凝固的條件以及過程特徵。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們應該以熔化和凝固知識的內容為載體,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因此不能只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規律本身上,更應該注重學生對凝固和熔化過程的經歷和體驗上。首先應該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如「水結成冰、冰熔化成水」這樣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這種現象;然後結合事例引導學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條件,然後讓學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條件。猜想不是瞎想,應該讓學生根據教材中所給的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或者對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設。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猜想做出記錄,以便在驗證之後和開始時猜想情況進行對比,這也是一種學習。有了猜想之後就要進行驗證,看猜想是否正確。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實驗方案,用什麼方案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並組織學生對設計方案進行交流。由於學生剛剛開始學物理,教師應根據探究的方案進行較多的指導,在學生交流方案的基礎之上教師要進行適當的評價、歸納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實驗裝置,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實驗時為什麼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要把試管放在水中,通過燒杯對水進行加熱?2.燒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適呢?3.溫度計的測溫泡放在什麼位置才比較合適?4.怎樣才能把溫度計的測溫泡放在合適的位置?5.實驗當中需要記錄哪些數據,怎樣記錄?6.實驗操作的程序是什麼樣的?7.怎樣才握告悶能保證實驗的過程安全操作?」學生清楚這些問題以後實驗方案也就已經確定了。方案確定後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並收集證據。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搜集學生操作過程當中的所有問題,包括學生操作是否規范、學生的參與程度是否積極主動、學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隱患等等。在學生完成實驗探究以後,學生通過實驗所得出的結果可能並友脊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溫度偏差較大,所畫的圖像並不能明顯地看出來熔化過程等一些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在傳統教學觀念來看實驗都是失敗的。現在我們注意到新課程標准已經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擺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實驗的結果是否理想,更要關注學生對探究過程的參與程度。不管實驗的結果如何,在得出實驗結論之後都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可以讓學生考慮這樣的問題:「1.你的猜想和實驗結論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結果和其他同學相比有沒有較大的差異?如果有較大的差異原因是什麼哪?3.在探究過程你是否發現了新問題?4.你對這個裝置是否有新的改進?5.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哪?」通過這些問題的交流和討論,如果學生的實驗結果並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實驗結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麼這也是一種收獲。通過交流探究過程的收獲既可以強化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也可以鞏固他們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訓練學生的表述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可見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主要是在於不僅注重探究的結果,同時也注重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過程體驗,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作用。當然,學生在剛剛學物理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學探究的操作難度和思維難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當中可以進行科學探究的因素。比如在聲現象的教學當中,由於對於聲現象學生並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實驗器材又比較簡單、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後要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參與引導學生經歷研究聲音產生的過程,交流所發現的實驗現象。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認知過程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大氣壓強》的教學,以往都是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而再由教師來講解大氣壓強的數值以及測定方法。而現在的教學需要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激發起學生積極參與認知過程和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通過對過程和方法的體驗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可以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實驗,這樣來設計大氣壓強的教學,通過學生在課下的觀察現象和搜集資料、動手做實驗等方法,讓學生對大氣壓強的存在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的一種具體可行的方法。通過課上學生對課前准備的展示與交流,從知識與技能上看,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氣壓強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個方向都存在大氣壓強的事實。從過程與方法上來看,學生在准備工作中經歷了猜想、假設、實驗驗證、搜集證據、分析與論證等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來看,通過參與觀察、實驗、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一種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這樣的新課的引入,從課程目標三個方面上來看,都是符合課程標准所倡導的教育理念的。另外關於大氣壓強的測定的實驗的教學,傳統的教學多是通過看掛圖或錄象來直接給出托里拆利實驗的結論。而現在我們考慮到應該在知識的教學過程當中充分的引導學生來進行科學探究,所以關於大氣壓強的教學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通過壓強的定義式來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大氣壓強的數據。首先讓學生來設計方案,使學生經歷設計方案的過程,並且對學生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際的驗證。在驗證當中發現問題時再不斷地修正方案,這樣經歷一個設計新方案——進行實際驗證——完善方案的科學探究過程,最後再給出托里拆利實驗的結論。這樣的處理會充分地利用教學當中科學探究的素材,使學生的創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維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另外,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學生探究活動與傳統的學生實驗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所以學生的實踐活動並不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師預先規定好的程序來進行操作,得出教師預計的實驗結論。現在的實驗探究更加註重引導學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設計研究方案來交流研討探究的結果。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新課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節的開始盡量以學生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物或現象引入,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的興趣,逐步引導學生探究事物或現象背後隱藏的本質規律。因此我們的教學設計也應力爭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這樣既拉近了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心社會的科學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剛剛開始接觸物理,因此在這一節的教學之初,我們就應該避開那些比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態變化和那些非常嚴密的物理概念,而應該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日常生活當中的實例(比如曬衣服的問題)出發,認識到一種具體物質——水的物態變化過程。「水從衣服上跑掉了!」從這樣一個學生很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來認識汽化現象。再比如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的教學,這個知識點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的一個分化點。但是在現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形式應該進行改革。盡管在探究活動之後需要一些定量的計算,但是應該盡量避開那些意義並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雜的計算,應該像教材當中的例題和作業那樣設計一些有實際背景、有實際意義的習題。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學,我們不能僅僅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的落實上,只關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而應該從實際的問題出發,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物理知識在實際當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一些具體的實例出發來引入所要研究的內容並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來解決這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三.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多種方式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新課程標准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列,強調學生在參與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體驗和對科學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學不能只局限於教材知識內容本身,而應結合學校的物質條件和學生的興趣、能力水平,開發多種多樣的探究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實踐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實驗當中,學生從他的實驗結果或者從熔化圖像上很難看出比較明顯的熔化過程,或者可能會發現海波由於過熱而不凝固這樣的問題。對於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一方面應注意保護學生的這種問題意識,同時我們還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能力水平積極地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一些專題研究。
D. 初中物理論文怎麼寫
大氣壓力在哪裡 2
「倒」空氣
在大臉盆里裝上大半盆水,將一隻玻璃杯浸在盆里,並使玻璃杯里裝滿水,然後把它倒扣在盆底下。將另 一隻玻璃杯底朝上,倒扣在水裡,且不讓它碰到盆底(你可以看到,水並沒有涌進去,因為空氣占據了玻璃杯 里的全部空間)。把第一隻杯子稍稍提起,將第二隻玻璃杯挪到第一隻玻璃杯跟前,使它稍微傾斜一點,讓杯 口從下面緊挨著第一隻杯口。當你傾斜第二隻玻璃杯時,裡面的空氣將化為氣泡上升到第一隻玻璃杯里,排擠 出那裡的水,第二隻杯中的空氣就這樣被「倒」入第一隻杯中了。
實驗原理:因為空氣不溶解於水,而且比水輕得多,第二隻玻璃杯里的空氣被周圍的水和大氣壓進了第一 只玻璃杯。
神秘的乒乓球
用膠布把乒乓球粘在30厘米長的繩子的一端。拎著繩子的另一端,將乒乓球拿到自來水龍頭下,擰開水龍 頭,讓自來水沖在乒乓球上,然後慢慢地把繩子引向一側,離開自來水。乒乓球會隨著繩子離開自來水嗎?不 ,乒乓球不僅沒有離開水,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繩子就與自來水的水柱形成了一個角度。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沖在乒乓球上的水的壓力,比周圍空氣的壓力小得多。因此,大氣壓力不斷地把乒 乓球朝壓力較小的區域里推。
「撬不動」的紙
將薄木板(90cm×100cm)放在桌子上,留出10 厘米長度的木板露在桌子外邊。然後把四張報紙疊放在桌 子的那部分木板上,用手撫平那幾層報紙,使它們緊貼在木板和桌面上。然後用你的拳頭或木棒,猛擊露在桌 外的那部分木板。這樣,即使把薄木板擊斷了,報紙也不會飛到空中去。
為什麼呢?通過計算可知,一張普通報紙約0.2平方米, 所受大氣壓力≈2噸。可見,在鋪開的報紙上,空 氣能向它施加近2噸的壓力,顯然你是「撬不動」的。
E. 初中1000字中學物理科技論文
初中物理在整個初中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 理性思維 ,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抽象 邏輯思維 能力。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中1000字物理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1000字物理論文篇1
摘要: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 學習 方法 ,訓練科學的 思維方式 ,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科學思維方式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都是物理學家科學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車中的光學知識就有以下幾點:
1.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
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2.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
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3.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
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棱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棱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棱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4.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個例子:
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鹵汁里取出來的時候,如果你急於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後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
一般的物質(少數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質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要比密度大的物質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麼;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裡,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用處。凡需要經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麼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梁時,都廣泛採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盡管春夏秋冬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十分堅固。
另外,有些電器元件卻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差別很大的金屬製成的。例如,銅片的熱膨脹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生彎曲。利用這一性質製成了許多自動控制裝置和儀表。日光燈的“啟動器”里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啟日光燈的作用。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 總結 和抽象。
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勤於觀察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復觀察,反復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慣的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
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准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察爾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地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了,卻給阿察爾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並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的瑣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學了測量的初步知識,同學們紛紛做起了軟尺。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用透明膠把制好的牛皮紙軟尺包紮好,這樣更牢固。然後,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裝盒作為軟尺的外殼,在盒的中心利用鐵絲做一搖柄中心軸,軟尺的末端固定在軸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並反復使用的捲尺誕生了。同時,這位同學受軟尺自作的啟示,用實驗解決了一道習題:用軟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若把軟尺拉長些,測量值是偏大還是偏小?他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標上刻度,然後用透明膠粘貼,再扯下來,便做成了 “軟尺”,用“軟尺”不僅找到了上題的答案,而且還清楚地看到分度值變大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了電學的有關知識後,同學們對蚯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進行了探究:當給它加上1.5V的電壓時,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奮力掙扎,從瓶內跳出瓶外。當給它加上3V的電壓時,蚯蚓被電為兩截;有同學在測量 “2.4V、0.5A”的小燈泡的功率,並研究其發光情況時,不滿足於給燈泡加上2.4V的電壓,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備好的小燈泡做破壞性實驗,不斷加大燈泡兩端的電壓,直至電壓高達9V、燈泡燈絲燒斷,才停止探究;有同學在學習蒸發的知識時,不厭其煩地座在桌旁觀察相同的兩滴水(其中一滴水灘開),進行聚精會神地觀察,然後進行分析、對比,得出影響蒸發的因素;……同學們捕捉身邊的瑣事進行探究的事例屢見不鮮。
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對與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發現有利於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新課標告訴我們“義務 教育 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克隆羊、網際網路、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初中1000字物理論文篇2
浮力的應用 孔明燈
“孔明燈”,是以蜀漢劉備軍中,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孔明)命名的,算起來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最早的孔明燈的作法是:用很細的竹篾做成燈籠架,四周和頂上都用薄紙糊嚴,只在底部留個圓口。在燈籠下面掛上松脂,點燃松脂後,燈籠就會升上空中。由於燈籠里有火光,古代戰爭中,曾經把它作為夜間軍事行動的信號,如同現代所用的信號彈一樣。
清朝年間,漢民族不滿清政府的統治,紛紛起來開展“反清復明”斗爭。為成義舉,把放“孔明燈”作為統一行動的指揮信號。
過去,漢人們把“孔明燈”作通信聯絡使用,而後來人們把放“孔明燈”作為一種民間娛樂,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孔明燈的原理與熱氣球的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熱空氣之浮力使球體升空。然而為何熱空氣會飄浮呢?我們可用阿基米德原理來解釋它:當物體與空氣同體積,而重量(密度)比空氣小時就可飛起,此與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將球內之空氣加熱,球內之一部份空氣會因空氣受熱膨脹而從球體流出,使內部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小,因此充滿熱空氣之球體就會飛起來。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現象,許多簡單的現象可以用所學知識去解答。
現象一:飛快的火車有一個安全距離,當我們在公路上步行時,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離線的車會撞到之外。還有一個意料之外的原因,對此本文將作出解答。
現象二:取兩片很薄的紙,將他們貼近,用力的吹,我們並不能將紙吹開,反而出現被“吹攏”的情況。
現象三:,對於相同流量的水而言,口徑大的水龍頭,水的流速很慢,但是對於口徑小的水龍頭,可以明顯的看到流速加快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總結來看,空氣和水都是流體,在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共同點,都遵循流體的基本性質,在流體的學習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方程叫:伯努利方程和連續性方程。用它們就可以很簡單的解釋上面三個現象。首先,伯努里方程的基本表達式為:P+1/2pv+pgh=恆量。P指流體周圍的壓強大小,p指流體本身的密度,v指流體的速度。在上述但現象中,可把水和空氣近似的看作理想流體,且它們作常流動。在以上前兩種情況中,都可以將pgh看作是不變的,所以我們很容易的就得到P+1/2pv=恆量。容易得出壓強和速度成反相關。下面將對三個現象作出具體的解釋。
解釋現象一:其中提到一個意外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身邊的空氣將我們“推”向汽車而發生意外。為什麼這么說?當車飛快的從我們身邊開過的時候,對周圍的空氣造成了影響:使它們的速度加快,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據上面的推倒易知:速度過快造成周圍空氣的壓強減小,在汽車周圍形成一個壓強差,在車周圍的事物就容易被“壓”到車下。這是相當危險的,所以步行要盡量的靠邊走。
解釋現象二:當兩片薄紙靠近,我們將它們看成和外面的空氣分開,當我們吹氣時,使得兩紙間少量的空氣流速加大,壓強減小,外圍的空氣使得紙片貼在一起。
解釋現象三:同流量即體積相同,所以易知SV=S V。這就是理想流體的連續性方程。它表示理想流體作定常流動時,流體的速率與流管截面積的乘積是一個恆量。由此可知,當我們將口徑邊小時,必然導致流速加快。根據個原理在科技上也有很大的運用,比如切割水槍,對於一樣的出水量,這種水槍的口徑很微小,使得出水的速度極快,所含動能極大,
在生產上有很大的運用。
最後,要介紹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取水。在家中,看到大人用一根管子插到水裡,用嘴在管口吸氣,水就會自己流出來,我也試過,但沒有成功,現在我目標了原因:必須保證吸氣的一端低於出水的一端,為什麼呢?這是利用了大氣壓的原理。當吸氣後管子里成為真空,水就被外界大氣壓壓倒了出水端。
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可以借著生活來學習物理,再利用物理來服務生活。
初中1000字物理論文篇3
試談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技巧與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僅靠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提問的有效性正是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思考與下功夫的地方。
一、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應當新穎、有趣
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而且“玩”心非常的重,因此物理老師可有效利用學生的這種心態,將有趣的內容與物理教學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們能夠在玩中學。老師在課堂提問內容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所提出的問題趣味性,以此來有效調動學生們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營造一個從生疑到解疑的問題情節,從而使他們能夠在愉快、富有挑戰和激情的課堂環境中學習,親身體會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
二、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具有層次性、梯度性
對於初中生而言,由於他們所儲備的知識、思維認識能力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應對具有層次性,由簡入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具體而言,物理老師在設計課堂提問問題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分問題的難易度,並且根據問題針對性地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地照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
三、提問設計要突出重、難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許多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教學方案的設計與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而忽略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學中,好的提問設計會幫助教師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教學的重難點融入其中,讓學生在無形中學習與掌握教學內容。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問題的設計,著重突出教學重、難點,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四、深入鑽研教材,問題設計要從教材實際出發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提問一個問題之前,教師一定要明確: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估計學生的答案會出現那些情況,每種情況的問題在哪裡。否則亂問一通,看起來好像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對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沒什麼作用,還有可能問的學生暈頭轉向,給教學設下障礙。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對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結構,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做得透徹掌握,融會貫通,這樣所提問題才會有目的性。教師所提問題的切入點應選在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以及新舊知識的銜接處、過渡處和容易產生疑難的地方。提問中應避免所提問題的隨意性、盲目性和主觀性,盡可能不使用“對不對”“是不是”進行提問。
五、提問要有目的性
一節物理課堂中的提問,不但要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而且還要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如在學生學習熱學的時候,很容易把“溫度”和“熱量”這兩個概念混淆。這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溫度不能傳遞而熱量可以傳遞?”學生通過回答這個問題,搞清了溫度和熱量的區別,熱量則是內能的多少,是能量,它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而溫度是物體內部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標志”當然是不能傳遞的,而“熱量”則可以傳遞。顯然,教師提問的目的很明確,目的不在於問題答案的本身,在於通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准確地區分物理概念的內涵。
六、提問要有啟發性
教師的提問應建立在激發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 想像力 的基礎之上,必須具有啟發性,決不能是填空式問答或判斷式發問,堅決廢除“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教學內容本身的聯系和矛盾,恰當地採用探究式 教學方法 ,適時提出適合學生知識水平且具有開發性的問題。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必須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七、聯系現實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提問問題應當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最好能夠保持與時俱進,即與當前最新的事物或者事件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近年來國內航空航天事業發展非常得快,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的問題可圍繞著這一主題全面展開,從而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選材與我們的生活更加地貼近,設計的問題也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此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
總之,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相對應的方法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才能充分發揮有效提問的教學功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唐飛.淺談初中物理作業的有效設計[J].讀與寫,2016,(05).
[2]黃光軍.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4).
猜你喜歡:
1. 初中物理論文題目
2. 關於初中物理論文範文
3. 初中物理論文範文
4. 初中物理學習心得分享
5. 初中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