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

如何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

發布時間:2022-03-15 19:55:51

『壹』 愛因斯坦為什麼能成為偉大物理學家

因為做出來卓越的貢獻。

『貳』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物理學家

1.你真的有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
2.你有足夠的努力
3.你有謹慎的態度
4.你有仔細的思考
5.要找到優秀的引入門的老師、教授
6.不怕苦
7.不要追逐虛名,不要以為做了「科學家」就能知道很多東西,就能發明很多東西,做科學家不應該是你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思考世界才是原因。

『叄』 如何成為一名物理學家

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語文也要學好,因為你需要閱讀其他人寫作的專業著作,也需要寫論文來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而且長期的數理邏輯思維也會使大腦疲勞,需要閱讀些文學著作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先請認識到:物理學大廈遠未建成(恐怕也永無完全建成之日),尚有無限未知有待探明。另外,數學才是物理的標准描述語言,欲知詳情細節,非數學不可;單從日常語言,不可能領悟物理之精髓。我本人就是數學不夠好,難以深入理解物理,實為平生憾事。

現代物理的兩大基石是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想當物理學家,必然要掌握這兩門;若你能基本掌握這兩大基礎,其他你也就完全有能力自己去探索了。我著重說這兩門。


(3)如何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擴展閱讀:

對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當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所以有時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況下,他(她)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

例如艾薩克·牛頓、麥克斯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馬克斯·普朗克等等;而如果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邁克爾·法拉第、喬治·西蒙·歐姆、亨利·卡文迪許、恩里克·費米等。

『肆』 如何論證愛因斯坦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回答:誰這么說的?他只能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可能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不可縱向比較!後代永遠是吸取前人知識和營養發展和發現新的理論和觀點,後人可以並能夠超越前人,但並不會因這超越而偉大於前人。不知回答有用否?

『伍』 如何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問題太過籠統,簡單說兩句:從小培養對科學的熱愛,立志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不斷鑽研科學項目。

『陸』 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多思考,多看書,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柒』 霍金是如何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的

在1963年,英國劍橋有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一位名叫史蒂芬霍金的21歲研究生,無精打采地躺在房間里,錄音機發出華格納的音樂巨響,科幻小說四處散置。他的褐色長發散亂不整,戴著金屬框眼鏡,還有一對清澈藍眼,透露出愛搗蛋、或許應該說是厚臉皮的個性。

霍金擁有兩種鮮明的個性,愛耍聰明,而且很頑固。然而從前一年起,他開始看著自己的四肢逐漸不聽使喚,講話含糊不清,像個醉漢,雙腿偶爾還會站不穩。他原本是物理學界的明日之星,這回竟頭一次覺得物理學背棄他而去。他只能原地打轉毫無進展;對霍金來說,1963年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就在那一年聽說自己即將死去。

在1963年以前,他的生活一直都過得很愜意。他出生於1942年1月8日,後來他總喜歡說,那天正是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紀念日。他是四個孩子中的老大,成長於倫敦郊區的聖奧爾本斯。父親專門研究熱帶疾病,他也順理成章地走上科學之路。他回憶說:「我老是想知道所有事物的運作方法。我會把東西拆開,卻老是裝不回去。我的雙手不是那麼靈巧。」

霍金不打運算元承父業,讓他的父親感到十分懊惱。他解釋說:「我覺得生物學太不精確,它過分依賴文詞敘述,還經常要畫細部圖解,而我向來不擅長畫圖。如今,這門學問已經比從前精確許多,尤其是分子生物學,不過在我成長時期,它還沒有出現。我的真正興趣是研究基本定律。我要求知,我要知道我們怎麼會、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還有宇宙又是如何運作的。」

出於好奇心,他在15歲時和幾個朋友開始鑽研超心理學。他們研讀了1950年在杜克大學所做的著名實驗,據說那些實驗的目的是想提出統計數據,以便驗證心靈感應和心靈傳動能力,他們也親自做了擲骰子實驗。後來他去聽了一場演講,演講者是一位曾經分析杜克實驗的科學家。他說:「只要該項實驗獲得理想結果,技術上一定有缺陷。反之,只要實驗技術完美無瑕,他們就不會得到好結果。所以我才相信那完全是一場騙局。」

霍金申請進入父親的母校,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用他的英式措詞來講,他是去「讀」物理學和數學。當時,他有志於從事天文學。「我到了牛津大學天文台四處張望,他們沒有望遠鏡,唯一的觀測儀器也只是一具太陽攝譜儀。」後來,他在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度過一個悲慘的夏天,用一具70cm折射望遠鏡觀測雙星,這讓霍金對觀測天文學的「印象不怎麼深刻」。他顯然不會是桑德志的接班人。

霍金是個聰明的懶學生。教授和同學對他的印象都是:這個學生寧願找出教科書里的錯誤,也不想做練習題。當時他蓄留一頭長發,大家都知道他很聰明卻不愛讀書,不需要啃書就會做習題。他很少記筆記,在課堂上睡覺,還會裝腔作勢,把自己的報告輕蔑地拋進廢紙簍。後來他辯稱,反正老師也不夠高明,那套系統本來就該罵。霍金生性瀟灑,很受同學歡迎。他愛開粗魯玩笑,是同夥中的老大。他的成績不錯,但不是特別傑出。

霍金立定志向,要在畢業後進入劍橋,追隨穩態說的倡導者國家英雄霍耶做研究,攻讀博士。不過首先他面臨著一個小問題:畢業生必須通過資優生考試。霍金的成績不夠好,沒有達到「最優」的程度,造成的影響包括他無法進入第一志願的研究所。他還可以接受一次特別口試,不過他也同時跑去申請擔任公務員,負責管理紀念碑。

他根本不用多此一舉,口試委員對他的才智印象深刻。後來,他們還問他接下來要做什麼。霍金回答:「如果我得到優等就到劍橋,如果只是次等就留在這里,所以我相信你們會給我優等。」結果,他果然得到優等。

但霍金無法如願在英國天文學、物理學家霍耶的指導下學習,因為當時霍耶不收學生,這也好,因為他的研究實在相當怪異。於是,霍金投入與霍耶同輩的理論學家夏瑪門下。

1961年,夏瑪在劍橋組成團隊,鑽研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當時他是英國唯一講授相對論的學者。夏瑪說:「當時惠勒在普林斯頓的角色,和我在劍橋有點相同,都在訓練廣義相對論的新生代學者,」他的神情就像位父親那麼自豪。「英國劍橋執數學界之牛耳,在美國找不到任何機構可以和劍橋相提並論。而如今我在牛津。」他笑著說,「所以你要相信我的話。當時,我待在那裡其實是一種策略,因為如此一來才能教到好學生。而霍金又是這當中最拔尖的學生之一。」

夏瑪和所有人一樣,立刻就發現霍金相當聰明卻不守紀律。至於要判斷他能不能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那就另當別論。夏瑪也經常講,除非開始做研究,否則你很難論斷一個人。

霍金在牛津大學時期就出現疾病的初期症狀,他步履蹣跚、講話含糊,進入研究所的第一年間則更加惡化。1963年,他的症狀經確診為側索硬化肌萎縮症(ALS)。

「霍金始終沒有喪失開粗魯玩笑的能力。」夏瑪如是說

診斷結果出來之後,霍金的父親私下來到劍橋,詢問夏瑪能不能盡快授予學位。夏瑪態度堅定,拒絕了他的請求。

霍金深感恐慌,他停止一切活動,躲進自己的房間。他說:「一旦發作起來,病情就會發展得非常快。我當時很沮喪,因為我自認為活不過幾年,而且我也看不出自己當時有理由再繼續活下去。」

持續兩年下來,他的身體逐步退化,心情也日益沮喪。他的科學表現也是一塌糊塗,夏瑪為此感到自責。他認為霍金之所以感到沮喪,有部分是他的錯,因為他還沒有讓霍金接觸到真正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畢竟,論文指導教授有責任提攜學生找到研究主題,讓他們投入並在一旁激勵。

結果一如後來的發展,霍金的生命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就在「病況」診斷出來之後不久,他碰到了一位女士並開始和她約會。其實珍是霍金在聖奧爾本斯的同學,當時她正在倫敦大學念中世紀韻文。珍長了一頭紅發,朝氣蓬勃,而且個性頑固,一如霍金後來表現的性格。她回憶道:「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出現初期症狀,」她講話的語調一絲不苟,「因此我從來沒有見過身體健康、肢體健全的史蒂芬。病況的發展十分緩慢。他的個性非常非常果斷,企圖心非常強。」霍金個性內向而強烈,擅長分析,珍則信奉古典主義,個性外向,對藝術和音樂很感興趣,她讓霍金敞開心胸,於是兩人決定認真過日子。

婚姻是霍金生命的轉折點。突然之間,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糟糕。他已經成家,再也不能只考慮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困境

他們在1965年結婚。珍並沒有因為要嫁給一個可能沒有未來的人而顯露出任何不安。她說:「我是確定了自己想要結婚,才決定要結婚的,所以,我就結婚了。」

霍金錶示:「我的婚姻讓我決定活下去,婚姻讓我有理由堅持下去,努力奮斗。沒有珍幫忙,我不可能活下去,也不會有意願再活下去。」

同時,他的惡化狀況也趨於緩和;身體的退化速度慢了下來,而且還一直活到現在。夏瑪告訴霍金,顯然他會繼續活下去,所以最好還是完成論文。

夏瑪提出一個新構想給霍金。他派霍金去倫敦見一位老友數學家潘洛斯,潘洛斯當時正在講授一種最怪異也最讓人不解的廣義相對論預測結果:宇宙中可能存在某些區域,稱為「奇異點」,物理定律在那裡完全不成立,那裡的物質和能量,甚至時空本身,全都被摧毀(或可說創生)。霍金聆聽潘洛斯講課之後,知道自己已經找到了畢生職志。

第一屆得州研討會就像條繩索,將許多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潘洛斯和夏瑪都參加了會議。英國的霍金則在家裡自怨自艾,完全不知道有人就要在得州舞台上道出他的終生職志。

惠勒預定在當天下午議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肩負一項使命走上達拉斯講台:他即將讓物理學界接觸死神,為期長達10年。他認為,自己投入終生歲月進行研究就是為了這一天。惠勒是兩位英雄的忠實信徒,一位是丹麥的傳奇理論學家波耳,量子理論的肇建者。惠勒在波耳的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度過難忘的一年,並成為他的終生研究夥伴。惠勒柔聲說:「波耳那裡的人員組成了一支超越國界的忠誠研究團隊。你可以與人討論佛陀、耶穌、摩西還有孔子。不過,只有和波耳交談過後,才讓我深深相信真的有這種人存在。」

另一位則是愛因斯坦。當年輕的惠勒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的時候,愛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惠勒回憶道:「那時候,你得要鼓足勇氣才能見到他。」他後悔自己當時太過害羞,以致沒有拿奇異點的相關問題來追問愛因斯坦。

直到一年之後,惠勒才初次見到霍金。霍金後來沿襲惠勒的精神,成為他最了不起的學生,因為霍金繼承了黑洞的思想,並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惠勒巧妙稱呼這個主題為「最終狀態議題」。

許多科學家都指望或相信奇異點只是純理論的數學現象,就像習題里的無摩擦斜坡或永動鍾擺一樣,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真正的恆星應該不會發生球體對稱塌縮,尤其是本身會旋轉的恆星,而幾乎所有恆星都會自轉;也許恆星會繞著核心迴旋轉動,而不會崩潰塌縮成奇異點。結果,我們並沒有這種好運。潘洛斯在1965年證明了恆星在失控塌縮後會形成貨真價實的奇異點,任何黑洞裡面都必然有個奇異點。實際上,潘洛斯等於是證明了,只要累積了充分的物質和能量,時空就有可能終結。

霍金吸收了潘洛斯的方法,在論文最後一章採用了這些技巧來分析開放宇宙,這等於是恆星塌縮的反面現象。夏瑪高興地說:「那是最精彩的部分。」霍金的結論是,只要廣義相對論正確,那麼在宇宙歷史中,總有一天會出現至少一個奇異點。就以膨脹中的宇宙而論,在100億或200億年之前,就絕對出現過至少一個奇異點。如果他讓膨脹中的宇宙逆時間運行,猶如影片倒帶一般,則物質密度和輻射強度會提高到無窮大,到最後,天空里的唯一光線就像條毯子,把宇宙萬物全部卷進奇異點里去。後來,霍金和潘洛斯合作撰寫了一篇論文來引申這種論點,並描述膨脹宇宙的所有模型。霍金生性喜做保守論述,他只淡然承認,就某個意義來說,或許這種奇異點正是宇宙的起源。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霍金的日常行動已經變得相當吃力。他步履蹣跚,瘦弱的身影出現在重要的研討會上,奮力坐在第一排並提出尖銳的問題。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就留在劍橋擔任研究教授。霍金同時服務於兩個系所,一個是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位於市中心,系館像是一幢工業建築;另一個則是霍耶的理論天文學研究所(1972年,該研究所和隔壁的舊天文台合並,霍耶便在此時辭職),位於市郊一幢低矮的現代建築內。霍金坐著一部小型三輪車往來通勤,身體繼續緩慢退化。1969年,他拋掉手杖坐上輪椅,但也開始發揮頑強天性。他盡可能拒絕別人協助,自己獨立行動。

『捌』 說說玻爾怎麼一步步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

他的研究工作開始於原子結構未知的年代,結束於原子科學已趨成熟,原子核物理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時代。他對原子科學的貢獻使他無疑地成了20世紀上半葉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原子結構理論
在1913年發表的長篇論文《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中創立了原子結構理論,為20世紀原子物理學開辟了道路。
創建著名的「哥本哈根學派」。1921年,在玻爾的倡議下成立了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學研究所。玻爾領導這一研究所先後達40年之久。這一研究所培養了大量的傑出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的興起時期曾經成為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躍的學術中心,而且至今仍有很高的國際地位。
創立互補原理
1928年玻爾首次提出了互補性觀點,試圖回答當時關於物理學研究和一些哲學問題。其基本思想是,任何事物都有許多不同的側面,對於同一研究對象,一方面承認了它的一些側面就不得不放棄其另一些側面,在這種意義上它們是「互斥」的;另一方面,那些另一些側面卻又不可完全廢除的,因為在適當的條件下,人們還必須用到它們,在這種意義上說二者又是「互補」的。
按照玻爾的看法,追究既互斥又互補的兩個方面中哪一個更「根本」,是毫無意義的;人們只有而且必須把所有的方面連同有關的條件全都考慮在內,才能而且必能(或者說「就自是」)得到事物的完備描述。
玻爾認為他的互補原理是一條無限廣闊的哲學原理。在他看來,為了容納和排比「我們的經驗」,因果性概念已經不敷應用了,必須用互補性概念這一「更加寬廣的思維構架」來代替它。因此他說,互補性是因果性的「合理推廣」。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用這種觀點論述了物理科學、生物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中的無數問題,對西方學術界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玻爾的互補哲學受到了許許多多有影響的學者們的擁護,但也受到另一些同樣有影響的學者們的反對。圍繞著這樣一些問題,爆發了歷史上很少有先例的學術大論戰,這場論戰已經進行了好幾十年,至今並無最後的結論,而且看來離結束還很遙遠。
原子核物理作為盧瑟福的學生,玻爾除了研究原子物理學和有關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以外,對原子核問題也是一直很關心的。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他的研究所花在原子核物理學方面的力量更大了。他在30年代中期提出了核的液滴模型,認為核中的粒子有點像液滴中的分子,它們的能量服從某種統計分布規律,粒子在「表面」附近的運動導致「表面張力」的出現,如此等等。這種模型能夠解釋某些實驗事實,是歷史上第一種相對正確的核模型。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又於1936年提出了復合核的概念,認為低能中子在進入原子核內以後將和許多核子發生相互作用而使它們被激發,結果就導致核的蛻變。這種頗為簡單的關於核反應機制的圖像至今也還有它的用處。
當L.邁特納和O.R.弗里施根據O.哈恩等人的實驗提出了重核裂變的想法時,玻爾等人立即理解了這種想法並對裂變過程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玻爾並且預言了由慢中子引起裂變的是鈾-235而不是鈾-238。他和J.A.惠勒於1939年在《物理評論》上發表的論文,被認為是這一期間核物理學方面的重要成就。眾所周知,這方面的研究導致了核能的大規模釋放。
定態假設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在這些狀態中,電子雖做變速運動,但並不向外輻射電磁波,這樣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定態。
躍遷假設電子繞核轉動處於定態時不輻射電磁波,但電子在兩個不同定態間發生躍遷時,卻要輻射(或吸收)電磁波(光子),其頻率由兩個定態的能量差值決定 hν=△E
軌道量子化假設由於能量狀態的不連續,因此電子繞核運動的軌道半徑也不能任意取值,必須滿足mvr=(nh/2π)

『玖』 牛頓能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的原因是什麼

牛頓的成就主要在於他打破了當時人們對教會的迷信,封建迷信混淆了讓人們對自然原理的試聽,前期的牛頓熱愛發現,善於思考,探究自然的一些常人認為習以為常現象,比如萬有引力,他的思想沒有被教會的統治所束縛,還對前人的成就進行了進一步探究,正如他自己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後期的牛頓不知什麼原因相信上帝的存在,便不再有他年輕時的成就,但縱觀他的一生,他對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拾』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最偉大物理學家前二十名分別是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伽利略、狄拉克、 玻爾、普朗克、費曼、法拉第、薛定諤、楊振寧、居里夫人、約翰·巴丁、約翰·貝爾、阿基米德、哥白尼、皮埃爾·居里、傑拉德特霍夫特、哈勃、開普勒。

1、開普勒

開普勒從他老師第谷那裡接手了行星的觀測數據,利用他的數學才能發現了行星運行的三大定律。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大事,人類居然能夠找出天上物體遵循的規律,開普勒憑此就可以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在一些科學家排名中,開普勒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十幾位上。但是和牛頓比起來,開普勒就要退回到下一層境界。

這就是麥克斯韋的偉大。在麥克斯韋的功績面前,法拉第、安培、庫倫、奧斯特等人的工作都要排在後面。

閱讀全文

與如何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