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物理老師要怎麼上好第一節課
「第一堂課」的種類很多,從教師的經驗來講,有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堂課;從學生學習的時間上來看,有每學期的第一堂課,有每次期中考試後的第一堂課;從學科知識來看,有起始學科的第一堂課;從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上來看,有各學科的第一堂復習課。另外,教師的工作需要中途新接班也會有第一堂要上的課,從課型上看,有公開課面對陌生學生時的一堂等。
教師們一致認為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要求我們認真地備好課,並且做到「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為上好一堂課做好預設。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還要本著先進教學理念,注意以學生為本,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扎扎實實地備好一堂課。第一堂課如何上才能吸引學生使他們喜歡自己的課,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的心願。那麼如何才能上好第一堂課呢?
現就常見的幾種第一堂課如何上分述如下:
一、如何上好「新教師」的第一堂課
一出戲,要演好序幕;一部樂章,要湊好序曲;剛離開大學校門、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上好第一堂課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對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力的發揮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在相互聽課評課過程中感到,除少數新教師可以做到初出茅廬,一鳴驚人外,多數新教師都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怯課」現象。有的人即使在課前對該課作了精心准備,但到臨場時,仍然難按原定教學計劃加以實施,出現「砸鍋」。這從心理角度講,是因為由學生突然變成教師,角色的突然轉變,常會使人出現緊張和急躁心理,這樣教學語言速度過快,表述過於呆板,講授缺乏條理性,教學方法的交叉運用不能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環節、程序缺乏應有的順序和章法等等;有的新教師會有自大心理,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在教學上具備合格教師的技能,導致對教學的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夠,從而影響自己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有的新教師會有自卑心理,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適合做教師,擔心自己的知識水平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對所講的內容沒有把握,怕講不好讓學生取笑等等。因此課堂教學中,為了不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敢正確地面對教學對象,不敢大膽地和學生進行目光和語言交流;講課墨守陳規,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創新意識,方法簡單,不能正確地選擇參照系;有的新教師有緊張心理,上講台時緊張,眼睛不知往哪兒看、手腳不知如何放、頭腦思維不清、講話語無倫次等。除以上四種心理因素外,由於新教師年輕,缺乏教學經驗,對能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按要求上好課,心裡沒底。這種擔心與與心理失衡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怯課」現象。
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課,必須注意克服以上急躁、自大、自卑、緊張等影響教學的心理,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去精心備好第一堂課,並且注意作好課後小結,以利於以後的教學。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劉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有良好的心理准備
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課,就要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從心理、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承受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望。作為新教師,上課前要克服畏懼心理,樹立應有的自信心;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取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認真地回憶、總結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已得到的經驗和教訓;設想在第一堂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補救措施;主動深入班級,了解所任年級、班級學生的班風、學風、知識基礎等,與學生建立感情。
2. 精心備好第一堂課
大家知道備課是教師取得教學工作主動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教育思想、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的重要途徑。教師備課越充分,教學效果相應就越好,因此,新教師在上第一堂課前,應精心備好課。從教學過程來說,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寫教案,第一課教學內容不要貪圖太多太雜,最好在每個環節下標注所需時間。從教學語言來說,要做到語言生動形象,活潑有趣,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從教學形式來說,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啟發得當,教學步驟嚴密緊湊。進行默背試講,在上課前一天(睡前或閉目)對將要上的課先「過電影」,把整個一節課完整的過一遍,對每一句話、每個環節的設計進行「實況錄像」,這既是一次有效地自我過關測試,又是一次「課堂教學」的熟練過程,不妨一試,或有良效。
3. 注意作好課後小結
新教師在上完第一堂課後,都必須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即上完課後都要及時回顧備課和上課過程,分析在本堂課中有哪些較好地實現了原定計劃,還有什麼不足;哪些沒有實現或實現不好,原因是什麼;哪些問題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有哪些反應;下堂課教學要著重注意些什麼,哪些方法比較成功,哪個環節存在問題等。將分析的結論、教學反思和感悟記錄在教案後的「教學反思」欄,也可以專門准備一個《教學反思錄》,作為下階段備課和上課的參考,作為今後自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記錄。
二、如何上好「新學期」的第一堂課
無論新、老教師,在新學期都會面臨並思考如何上好第一堂課?對「新學期」如何上好第一堂課,教師們在總結中是各抒已見。
1. 精神飽滿登講台
要上好第一節,我們不僅在內容上、形式上有所思考,還要在老師自己的情緒上調節好。假期我們從繁重的家務、瑣碎的生活、自由鬆散中走來,更應該梳理好自己的心情,煥發精神,拋棄煩惱。同時,還要進行認真的思考:上學期教學成績如何?經驗知多少、教訓找不找?現在的我是一位新手,打算如何步入經驗型教師的行列?現在的我是一位教學能手,看一看教學成績能否說明這一點?打算向一個怎樣的新目標邁進?等等,這一切都應該在我們上第一堂課前作出認真的考慮,並體現在第一學堂課上。讓學生從老師的臉上感受到「快樂」,從老師的語氣里揣摸到「信心」,從老師的關愛中得到溫暖,從老師的耐心中激起感激,從精湛的教學中受到啟迪……。
2. 精心設計開場白
一個語文教師是這樣記錄自己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同學們,歡迎你們升入九年級!從今天起,你們又跨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九年級是一個美好的年級。在這里,我們將跟著許許多多的作者走進一個更廣闊更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本書中,很多文章寫得十分優美,我最喜歡這一段話…… 你想知道這段優美的語言出自哪篇課文嗎?那就到書中去尋找吧!」學生們聽了這樣一番語言描述,怎們能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怎麼能不對今後的學習充滿嚮往?
這雖是一位語文老師的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其它學科也是如此,在聽課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地理教師的開場白讓學生對祖國河山有美的贊嘆,生物教師讓學生體會到了解自身的興趣,化學教師使學生體會到物質世界的絢麗多彩。教師如何設計開場的妙語,它關乎著教師給學生們留下怎樣的第一印象,關乎著是否能調動學生學習這一學科的興趣,關乎著這一學科教學的成敗。
3.增添自信講評課
第一節課是講授新課好?還是講評課好?很多教師認為每學期時間緊、任務重,趕緊上新授課吧!可有的教師在總結中這樣寫:「我新學期的第一堂上的是講評課,講評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一個假期,大多數的學生都玩瘋了,對上學期自己學得怎樣基本上忘干凈了,而新學期如何避免上學期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借鑒他人的良策,還沒來得及思考,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這些的習慣。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生能學好什麼知識?能把握好自己這一個學期的學習之舵嗎?我在放假前就布置了一道別具匠心的寒假作業:仔細分析自己這次期末考試的試卷,先就地糾錯,再好好思考思考自己一個學期來的在學習上的得與失,開學第一天咱們要交流交流,每個人都必須發言。課堂上由於劃分了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生都發了言,且情緒相當高漲。經驗談出來啦,學生的自信又增強了三分;教訓找到啦,學生心底明亮了起來。一次,兩次,三次,每個學期、每次考試之後、每次作業之後如果都能安排類似的內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越來越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就會養成。」
三、如何上好「新接班」的第一堂課
教師根據學校工作的需要,有的新學期一開始就接了某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有的中途接某個班的某學科教學,無論是那種情況,對學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師,這樣的第一堂課如何上,也顯得非常重要。大家在研討過程中一致認為:新學期開學時,教師們面臨著怎樣上好第一節課,為今後教學的成功會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給學生留美好印象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次見一個人,他的外貌、衣著、言談舉止、……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情緒以及師生關系。「第一印象」好比演員登台亮相,「第一炮」打響了,可能博得滿堂彩,所以,第一堂課的好壞往往就與之後學生學習的興趣大有關聯。因此,教師在第一次與學生接觸時,就要注意自己與學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一個美好的印象。為此,教師與學生第一次見面時,應設計好自已的儀表,要給學生以和藹可親之感,與學生談話要表現出關心、體貼,力求一開始就留給學生「是他們知心朋友」的印象,從而為自己的後繼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2. 給學生作自我介紹
上課時與學生第一次見面,一定要做自我介紹,忌諱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會因為學生對老師感受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上第一堂課,要告訴學生自己的姓名及簡歷,讓學生認識自己,只有認識才能更好的尊重,才能增加學生對自己的喜愛和親近感。讓自己的求學經歷,成為吸引學生、激發學習、了解老師和建立師生友誼的催化劑。讓學生在你的自我介紹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個博學的人,從而從心裡喜愛和敬佩老師。
3. 讓學生自我介紹
為體現師生平等和相互尊重,教師還應當主動認識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做簡要的自我介紹同樣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而且讓教師從一開始就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這對於今後的教育和教學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人數較多,一堂課時間未必夠用,也可以採用課堂簡單介紹,課後書面詳細介紹的形式,但這一環節不可缺少。因為只有教師記住了自己的學生,學生才能記住他的老師。讓學生記住老師比老師記住學生意義更加重大。
3. 給學生以恰當語言
教師應具有點幽默的特質,平靜無波瀾的語氣,呆板無趣的語言是無法吸引學生注意的,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要求有和諧的節奏。評課時一位專家曾說:如果45分鍾都是一個調子,平鋪直敘,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學生也會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講到主要的地方可重復一遍,講到快樂的地方應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應很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應變得很低沉。教師還應善於利用幽默語言(包括肢體語言)激活課堂,調節學生情緒,幫助學生在輕松氛圍中,發現、建構、理解新知識、新方法,促進學生發展。不要讓你的第一堂課就使學生失去對你的(學科)興趣。
四、如何上好「新學科」的第一堂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中學和小學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學科門類多,新的學科在學生面前如何展現,教師首先設法讓學生感受該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消除對本學科的疑慮甚至恐懼,並對未來的課程和活動有一個美好的期待,為本學期在學習該學科時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應該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們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的第一堂課,應該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愛好,學生的愛好有了,就意味著你的第一堂課成功了。
培養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首先應使學生明白本課程要學習些什麼,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大概內容,知道將來能學到哪些知識和技能,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應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本課程。具體說,最好是聯系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實際例子,來突出所教學科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學科在個人修養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學科在考學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學好你所教學科的沖動和神秘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樣做,雖然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對於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鼓舞學生的士氣都是很有必要的 。
2. 樹立學生必勝信心
第一堂課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期望。任何一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是一個人的自尊心所決定的,學生們也想在第一節課給老師一個好印象,他們也會積極發言提問來表現他們自己。因此,在上第一堂課時,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績或進步,你都應該真誠地贊美他們,鼓勵他們。要讓學生有成功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你的課。
3. 介紹學科學習方法
介紹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結合自己和別人的經驗、教訓,根據自己的心得來現身說法,把自己的一些竅門和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叫學生知道下一步怎麼學,怎麼做,怎麼與老師配合,達到以實用來吸引人,以真摯來感染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必須讓學生明白今後應該怎麼樣做,如何學好這一科目,平時的課堂要求,作業要求,考試要求等等。讓學生在今後能按你的要求學習,遵守紀律,按時交作業等。這些必須讓學生明白,可以為以後上課節省一些組織教學的時間。
五、如何上好「新學年」第一堂課
初中三年,每一年學生的情況不同,學習的內容(科目)不同,學習的目標和要求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新學年第一節課要給學生一個新起點的感覺,要給學生提出一個新的學習(成長)目標,讓學生認識到,學生時代是人生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奠定基礎和前進提高的重要階段,必須勤奮學習好好珍惜。
1.七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除上述內容及方法以外,還應給學生指明如何做好小學升初中的過渡,結合本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從生活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給學生提出指導建議和合理要求,使他們盡快進入中學生角色,適應中學生學習生活。
2.八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應著重指導學生,總結學習生活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成功的(高效的)學習方法,結合學科特點,指導學習方法,防止兩極分化。實踐證明,英語和數學是八年級學習分化的轉折點。讓學生認識到八年級是初中三年最關鍵的一年。
3.九年級第一堂課,對學生進行理想和升學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知道,中招是人生第一次學習考驗,對人生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高中的學習和升入大學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認真對待,都要爭取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途。
總之,第一堂課對教師而言是平常的一課,而對學生來講確實不尋常的一節課。所以,如何把第一堂課上得精彩,上得有意義,讓學生產生興趣,使學生難以忘懷,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要上好第一堂課有多種方法,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都會因主觀和客觀的情況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上好第一堂課。希望廣大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讓我們的第一堂課的教學成為師生共同獲得發展良好開端。
B. 如何上好物理課
物理學本身是很抽象的,有時甚至很枯燥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單調、無味的課堂中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呢?所以會不會聽課,怎樣聽好課,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優劣的一個關鍵因素。另一個關鍵在於教師是如何組織教學的,才能夠讓學生輕松地、快樂地學好物理。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作為教師應該細心洞察任何一個能給學生樂趣的突破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本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學習興趣。物理學科與別的學科不同。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它又不同於簡單的"看"和"做",它還得想--思考,正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還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如:在講「光的直線傳播」時,教師可以先提出這些的問題:① 打雷時,雷聲和閃電同時同地發生,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是為什麼? ② 在講「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時,我們的實驗條件是讓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各種物體表面滑行,實驗現象是發現滑行的距離不等,而實驗結論是通過抽象的理想化的思維得出的--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這和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不一樣。所以這僅*簡單的"看"和"做"是不行的,還得仔細思考:物體已經在運動--有一個速度了,所受的摩擦阻力越小,滑行得越遠,要是沒有阻力呢? ③ 在講「光的反射」時,我們也可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假如你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走進一間屋子裡,裡面的東西你是否能看到呢?」學生回答:「不能」。「那怎樣才能看到它們呢?」學生回答:「打開燈就能看到屋子內東西」。「不錯,很聰明!那麼,同學們再思考一下,為什麼打開了燈就能看屋內東西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創設這樣情境,就能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趣的物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就願學、樂學,而且還能學好,學活。二、注重探索,重視實驗,掌握概念1 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實驗具有客觀真實性,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又能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為上升理性認識打好基礎;還能讓學生加深對定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盡量做好所有演示實驗,盡可能也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如:在講「光的折射」時,我就為學生准備了一些碗筷和硬幣。讓他們做了3個實驗:① 往空碗里倒水,觀察碗底倒水前與倒水後有什麼不同?② 在盛滿水的碗中,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從側面斜視水面,會發現筷子有什麼變化?③ 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幣,調整視線的位置,使眼睛剛剛好看不到硬幣。這時,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變,讓另一個同學再往碗里慢慢地倒水(不要讓水沖動硬幣的位置),隨著水位的上升,觀察者又會發現什麼情況?在上述實驗中,學生們就能看見碗底「變淺」、筷子「折彎」和硬幣「升高」了,這些都是由於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上發生了一種折射現象。從而加深了對光折射的認識。實驗後,組織各組的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得出初步結論。在做實驗的同時,不僅要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驟,還要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分析、歸納、推理得出結論。同時在如何改進實驗方法、提高實驗精度、設計實驗等方面也要作必要的指導。課外時也可以增加一些輔助實驗,然後再集中討論,看誰製作產品最好,並且找出它們的優點。從而再去改進自己的設計。因此,實驗對學生學好物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實驗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決不能「用嘴做實驗」。2 學習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關鍵。聽課的時候要學會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① 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樣提出來的。② 了解概念的表達方式。③ 弄清怎樣使用這一概念進行計算或解決實際問題。④ 弄懂概念應用的范圍和條件。這樣學習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領。下面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如何聽物理概念課。 (1) 將物理概念層次化 很多物理概念往往有多層含義,概念的層次化就是將其復雜的內涵分解為多個層次,讓學生一層一層逐步認識,最後綜合各個層次的內容,得到一個完整的定義。 例如:"勻變速直線運動" 第一層:物體是做直線運動(體現"直"字) 第二層:物體的速度是變化的(體現"變"字) 第三層:物體運動的速度是均勻變化的(體現"勻"字) 得出定義: "物體在一直線上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量均相等,這樣的速度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所以不管概念分幾層,也不管各層之間是平行關系還是層層遞進關系,你聽課的時候只要將各層的含義分開,將每一層含義弄清即可。 另外,概念的內容有輕有重,分層就應該有主有次。在聽課的時候就應該注意抓住重點的反應本質屬性的內容,並加以強調,區別那些非本質、容易混淆的現象。 例如:"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第一層:力的作用能改變物體速度的大小(舉例汽車的各種運動情況:靜止→運動;運動→靜止;速度逐漸變小,速度逐漸變大等等)。 第二層:力的作用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舉例汽車左轉彎、右轉彎;騎自行車轉彎等等)。 第三層:力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也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三、精講精練,源以生活於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關系最為密切,在學習物理學之前,學生已從那些膚淺、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中獲得了不少的"日常經驗"。這些日常經驗先入為主,常常干擾科學概念的形成,成為建立科學概念的思維障礙。在課堂上老師要有目的指導學生探索、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講授知識後得出的結論。課後練習題與作業題要精選,做到「雙基」結合,螺旋式上升形式,同時多講題型、思路、方法和規律。而不是搞題海戰術,以減少學生的負擔。
C. 怎樣上好高中物理習題課詳細
習題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形式,教師要抓住習題教學的特點,結合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恰當的習題選編和習題教學,使學生通過解題實現對概念、規律及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實現學會運用它們去解決問題的辦法.
1 基本概念及功能
習題教學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出現頻率很高的教學內容,是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物理習題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在理解物理內容的基礎上,以口頭解答、書面解答或者實際設計、操作等形式,反復針對某一課題而進行的教學訓練.習題教學和「知識與技能」目標緊密聯系,因為習題教學所要解決的很多都是概念和規律問題,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嘗試,它對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將習題教學作為概念、規律的復習與鞏固,對課堂教學起到反饋和補充的作用.
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的功能從高考的角度來看可以概括為五種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運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及分析與綜合能力.具體而言,通過習題教學澄清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題的模糊和不正確的認識;鞏固知識、深化知識,形成符合學生心智的知識結構;掌握物理學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強化方法運用的熟練程度,形成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結構;
D. 如何上好物理復習課
淺談上好初中物理復習課的策略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已獲得新知,但時隔不久他們都忘了很多,造成作業、測試、課堂回答以及知識遷移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所學新知識掌握不牢,基於此,作為教師要安排復習課、上好復習課,使學生系統、牢固地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上好初中物理復習課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一、有針對性地確定復習內容初中物理分為聲學、光學、熱學、電學、力學等內容,無論復習哪部分,首先應領會新課標、把握好教材,明確教學內容、教學范圍、教學分量、教學目的與要求,備課時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避免拋開教科書,隨心所欲地淹入題海;二是避免把教材看成是「聖經」,照本宣讀炒剩飯。一般都確定基礎知識為復習內容,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原理、基本公式等。如復習「電流」這一教學單元,主要內容有:①物理量名稱:電流強度;②符號:I;③單位:安培;④符號:A;⑤表達內容:電流強弱;⑦單位換算:千進率;⑨測量工具:安培表;⑩測量方法:串聯。再如:電流的形成→電流的方向→導體導電的原因→金屬導體導電靠的是→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方向跟規定的電流方向的關系→得到持續電流的條件→電流的定義及計算公式→電流的國際單位及物理意義→測量電流大小的儀器→正確使用電流表→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電流跟電壓的關系→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此外,還有類似的物理量:電量、電壓、電阻、電功率、電熱等等。這樣類比處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中眾多的物理量通過比較,找出聯系,便能記得牢用得活。復習階段注意基礎是重要的一環。分析歷年來中考試題,基礎知識所佔分量大,但是學生忽略了這部分的知識,這方面往往失分多。例如: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桌面壓力的示意圖。或者一個重20牛的物體靜止放在斜面上,試畫出該物體對斜面的壓力的示意圖(如圖)。這道題非常簡單,然而學生的失分率卻甚高,有的不標壓力的方向,有的不標壓力的大小,特別是不少學生竟然把壓力的作用點標在重物的重心處,最多的錯誤是標錯方向。二、復習面向全體,培養優生,扶持差生復習課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一般採取方法是:統一授課,分組練習,個別輔導。課堂復習教學主要是:立足中等生,提高優等生,扶持學困生。復習進度和教法以中等學生水平為基點,要求中等學生按教師的安排進行系統的復習,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對優等學生要發揮他們的學習優勢,通過他們排難解疑,帶動全班。應另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進行自學,除要求掌握大綱的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橫向提高;對差生實行:「五多」、「一優先」。即:多鼓勵、多提高、多板書、多檢查、多輔導、優先面批作業。要特別注意對他們:「動機、興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提高復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復習前要了解學生,復習中要糾錯解惑學生學了一些內容之後,往往會在某些問題上存有疑難,還有可能存在某些認識上的錯誤或知識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形成學習上的障礙,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以致加劇學習的分化現象。我們除了在日常教學中注意防止這一現象外,在總復習前,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總復習的機會,把知識再學習一遍,畢竟中考物理難度不大。另一方面總復習內容多、范圍廣,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點、難點、學生的薄弱點在哪裡,就設置怎樣的典型例題和針對性練習,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病歷」和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把典型錯誤拿出來讓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對於同一類問題,要變換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設置練習,進行反復訓練,並及時反饋,扎扎實實把基礎夯實,讓學生思維得到發展。對難點如「電路設計」、「電路故障」等和必考題作圖和實驗設置專題練習,注重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將知識和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素質。四、注重方法指導,加強能力培養從平時考試情況看,學生考試失分的原因,除基礎不扎實,缺乏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失分是由於學生沒建立良好的應試習慣和方法,比如審題不清,粗心大意,運算不過關,語言表達不規范等原因而造成。而這是相當可惜的,也是我們復習最應該訓練的,因為這方面最容易見效。所以在復習訓練時,應採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導、培養良好應試習慣作為一個關鍵點來抓,如要求學生在作業中,讀題時可把關鍵的字眼劃出來,做個記號提醒自己。做題時會做的題爭取要一次性做對,不依賴於檢查;而且要限時做完,訓練速度;不用計算器,提高運算能力。在試卷評講中,發生錯誤一定要找出錯誤的原因,把原因整理歸納在錯題集上,時刻提醒自己;同時要求錯誤答案保留,把訂正過程寫在旁邊;教師講題時不應僅僅局限於知識點上,還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研究物理問題、運用知識分析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五、採用分組互助方式,體現學生主體傳統課堂教學常常是課堂上發言、提出問題的是只佔少數的「學力」優的學生,偶爾也有中等的學生。「學力」低的學生基本上被剝奪了發言權,甚至連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這樣的課堂,優秀學生的個性(主體性)過分張揚,損害了「學力」低的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在表面上是學習成績差,內在的是損傷了他們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自己學習的信心,從而在心理上使他們抵觸這樣的教育和教師,使自己走向學習困難學生的行列。為此,採用分組復習的方式,組建學習互助小組:每4到6位學生分成一組,按照就近原則自然分組並且要求有不同「學力」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好學生幫助相對差的學生,特別注意的是,各小組研討的內容要因組而異:第一組研討較容易的內容,其他組討論的內容難度要逐漸遞增。在討論的過程中每位成員都要積極發言,大膽介紹自己的解題或學習方法,當出現錯誤時,其他成員不得取笑或諷刺發言的學生,應當給與鼓勵並幫助其改正錯誤,這樣有利於各組成員的發展,同時老師要及時的關注各組的學習情況,在出現問題時,及時給與指正,以便各組的良性發展。例如在復習「電阻」一章內容時,先讓學生按學習組一起與教師完成電阻概念的內容,然後把學生分成幾個組,分別討論如下3個問題。a組討論: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的問題:如當導體的材料和粗細不變時,導體的電阻會隨著長度的增長而變小嗎?b組討論:有關電阻與導體粗細的問題。c組討論:電阻與材料的問題及根據公式當中能否得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電阻與電流成反比的結論,三個組按此討論,待大部分學生討論完畢後,讓學生回到原來的學習組,再按學習組交流對這三個問題的看法,並重新進行有關討論,若干分鍾後,各小組選出代表在講台上以「小老師」的身份講解本小組的討論過程及結果,然後再組織全班學生解答這幾個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同學間的友誼,同時還可以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優秀學生「統治」小組或全班的討論的歷史已不復存在。學習困難生(學力低的學生)也有了在學習組指導別人學習的權力,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學力優的學生)也必須聽其他學生的指導。從深層次角度看,那些長期沒有發言權,受人誤解、沒有成功機會的學生,由於在互助小組教學法中嘗試到成功,受到別人的贊譽,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發起學習的慾望,從而逐漸成為學習的成功者。從教育的主體性理論來看,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中,「學力」低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合理張揚,各學生的能力更得到合理發揮,故師生、同學間極易達成理解、通融和共識。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六、將實驗探究引入復習課堂在課堂上以探究實驗為主線,加強學生視覺感受,讓學生經過觀察,激活學生大腦中原有的情感結構和認知結構,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實驗由教師進行了新的設計大都調換了視角,因而更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復習探究簡單電路一章時,我給學生准備了以下器材:電池、開關、導線、滑動變阻器、小燈泡若干個、電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幾個問題叫學生考慮:(1)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2)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各有什麼特點(3)滑動變阻器有什麼作用,接著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主要有:讓學生以兩種方式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小燈泡的亮暗情況,然後移動滑動變阻器,再觀察燈泡的亮暗情況,觀察串、並電路中各用電器間的工作情況。觀察實驗現象後,讓學生思考互相討論一段時間後,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實驗結論,最後老師總結,與學生一起得出最後的正確結論,這樣可以讓學生手眼腦並用,對於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實驗和總結規律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實踐證明:新理念、新形式下的物理復習課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型課堂秩序。課堂中師生情感非常融洽,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質疑相當熱烈,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活動,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時刻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感情,投入積極性,一定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E. 怎樣上好物理課
一。要上好物理課要有好的方法。好的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更是如此,長期以來我們二中物理組一直追求、探索將更好的教學方法應用於物理課堂教學。我們最顯著的特點是結合二中學生的情況,(當然其他學校有適合自身的方法)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對基礎較弱,注重基礎知識的引導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對他們理解困難的知識點,在力求引導理解可是又理解不了時採取強行介紹;而對基礎較好一些的同學,則要注重方法的指導和更好的提高能力。新課改形式下涉及教學方法的方面很多,什麼知識教學課的教法,什麼實驗教學課的教法,什麼習題教學課的教法等等,今天這里我結合事例來說說習題課的教法。在運動學這部分內容中,有一類典型的習題——追擊和相遇問題。我們對我校基礎弱的學生只是講解常見的基本追擊問題,如加速追勻速,勻速追減速等,但是相遇的條件必須交代清楚;對基礎較好一點的校本部學生則此基礎上嘗試的提示學生是否還有其它類追擊問題?解決追擊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這幾個問題,我們的學生有的說的很簡單,有的說的很復雜,但是在課堂上我們並不給出解決的方法;對基礎知識不錯的學生,也就是我們學校所謂的點班,我們提出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比如說學生們要提出值得討論的問題,象什麼能否追上,找到能否追上的判斷方法;若能追上,何時何地追上;追擊過程中何時相距最近或最遠?最近或最遠的條件是什麼等等。同時還要求他們能夠現場編題,現場解題。總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此外,我們物理組還有著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循環跟進式」教學,也就是把組內成員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內成員先後跟進講同一節課,然後共同研討再上,再研討再上,此方法及有效的幫助年輕教師盡快成熟。 二。努力提高學生能力。 我們每位教者的目的都是讓學生掌握技能,新課改更是要求我們牢牢的把握住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注重互動,我們物理教師時時刻刻都在以這樣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著自己的教學活動。 引入物理概念和規律 這一環節的核心是創設物理環境,提供感性認識。概念和規律的基礎是感性認識,只有對具體的物理現象及其特性進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對物理現象運動變化規律及概念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行研究歸納,就形成了物理規律。因此教師必須在一開始就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常用的方法有:運用實驗來展示有關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利用直觀教具、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為形成概念、掌握規律而選用的事例和實驗事實,必須是包括主要類型的、本質聯系明顯的、與日常觀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學習中應使學生抓住物理概念和規律,物理概念和規律是人腦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等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的產物。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共性、本質屬性,才能使學生正確地形成概念、掌握規律。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其關鍵是通過對由演示實驗和列舉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現象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使學生認識"物體不受其它物體作用,將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這一本質。但是這一本質卻被許多非本質聯系所掩蓋著,如,當"外力"停止作用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於停止;恆定"外力"作用是維持物體勻速運動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突出本質,摒棄非本質,才能順利建立牛頓第一定律。討論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以後,還必須引導學生對概念和規律進行討論,以深化認識。一般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討論:一是討論其物理意義,二是討論其適用范圍和條件,三是討論有關概念和規律間的關系。在討論過程中,應當注意針對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便使學生獲得比較正確的理解。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在這一環節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問題,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師生共同討論,深化活化對所學的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逐步領會分析、處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組織學生進行運用知識的練習,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在解決問題時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要敢於創新。有創新,就要有風險,但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去創新,因此創新者要有膽有識,更要有縝密的心思,以保證少走或不走彎路。下面以我們學校一位年輕教師所提供的網上所宣傳的導學探究法來闡述這個問題。導學探究式教學是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問題,獨立地探索(即教師只提供問題而沒有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自行地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導學探究法的意義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力。特點是非常規性,即問題的內容不一定是教材內容的翻版,可以是教材內容有意義的延伸和超越,或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解答要有一定的創造性。 導學探究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用科學的觀點認識和評價規律,總結規律,從而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方法,為進一步探究打下基礎。當然這個方法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突出的是學習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它不利於學生掌握大量的、系統的知識和練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在某些領域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將會給這些學生造成學習上的心理障礙。此法對課堂教學的利弊比例我們仍在調查之中。同一堂課,一百個老師有一百個好的上課方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僅是我們一中的老師在這半年的摸索中結合新課改的精神所領悟到的怎樣上好一節課的方法,其間必然存在著很多值得再次推敲之處,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會不斷的發現新的問題,進一步的分析,不斷的完善。
F. 怎樣上好初中物理練習課
初中物理教學中,在每一堂涉及重要物理規律授課結束後,幾乎每位教師都要選擇安排一堂習題課來鞏固並從中引導學生應用此規律來判斷、解決問題.習題課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知識的鞏固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上好它對每一位教師而言是一個永遠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那麼習題課的重要性體現在何處;如何上才能使它的作用發揮得更好;通過習題課究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有何幫助?在此,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其一,它具有引導價值.
學生的學習過程可分為這樣幾個階段,即感知—理解—鞏固—應用,這是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必經之路,而要將感知化為理解並鞏固,最後到能夠自覺應用,就必須利用習題課,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從中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初中學生的形式思路已開始占優勢,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他們由於知識經驗的增加,開始能理解事物及規律的一些復雜關系,但由於知識經驗有限,邏輯思維還不夠發展,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夠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把已經掌握的規律或原理不恰當地運用到新的條件下,以致產生公式化和背教條的 毛病.這就使教師的引導作用必須起效,積極引導他們逐漸克服獨立思考上的缺點.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引向更高的階段.
其二,習題課是師生思維碰撞的過程.
通過例析的學生先思考、解答;教師的分析,探解,讓學生對自己的思路有所評價,突破自己的難關.學生通過聽講,理解正確的物理過程,掌握關鍵點,抓住主要問題,使思維條理化,清晰明了,對其思維的快迅形成有不可忽略的幫助.而教師通過聽學生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掌握學生的思維動態,抓住薄弱環節,更快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規律的正確認識,建立良好的解題思路,達到概念認識,規律掌握應用的交流.
其三,習題課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 有重要意義;能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充實自己的平台.
動機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積極性的心理狀態.有動機的學習,其效果較好,無動機的學習往往敷衍了事.因此,教學過程的首要任務就是引起動機,以便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引學生學習的目的.初中學生願意表現自我.而通過習題課,不僅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充實自我的平台,教師也正好利用習題課抽問、評價的途徑,使學生的好勝心,競爭欲,求贊許的動機得到滿足,以引起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並逐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經常利用此方法,可以使學生形成間接的遠景性學習動機,這類動機一旦形成就有較大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能在較長的時間里起作用.
其四,注意解題後的再思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解題後的再思考是習題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再思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思考解題過程的邏輯性,這有利於學生嚴謹思維的培養.在一個物理問題解決之後,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求解過程進行深入細致的再思考.思考解題過程中思維環節的邏輯性,可使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更加完整和深刻,也易於知識的消化和正向遷移,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素質.使其在邏輯上更加嚴謹和縝密.二思考解題結果的合理性,有利於學生歸納總結思維能力的培養.思考一題多解有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也有利於學生抽象概括思維能力的培養,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教學效應,還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思維能力、聯想思維能力和建模能力.四思考解題結果或問題條件的引申變換,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習題課教學中,如果能夠經常引導學生在解題後再思考其結果所包含的物理意義,反思是否可將題設條件和結果進行引申和變換,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探索新命題和獲取新知識的方法,而且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我想只要掌握了上習題課的宗旨,了解了學生的思維水平,發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注意引導、注重反思,習題課也會同樣精彩!
G. 新課改條件下的物理課應該怎麼上
新課改么,知道新課改的要求有哪些,師生關系是,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這是上課要注意的,要兼顧每一個學生,不能偏袒成績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自己討論,可以分組討論,然後讓大家分享討論的結果,可以不追求結果的統一,只要大家言之有理即可,最後老師只是做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還有,評價一節好課程的標准有哪些:(1)教學目的明確
(2)教學內容正確,
(3)機構合理(有計劃,有組織,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當,可以適當用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問題
(5)還要注意語言藝術,結合肢體語言,比喻說明等
(6)板書有序,看起來結構緊湊合理,高度的概括性
(7)態度從容自如,作為老師,拿出氣場來就好
H.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節課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的銜接
從參加工作以來,轉眼間快10年了。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對目前的高中學生選修物理的情況非常擔憂。很多學生因為物理學科從而選擇了文科;因為物理學科無法通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從而無法順利拿到高中畢業證書;因為物理學科,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大部分學生認為物理學科是高中學科中最難學的一門功課,很多家長也抱怨:我們的孩子初中時物理都靠八九十分,可為什麼一上高中就不及格了呢?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在初高中物理銜接方面沒有做好,怎樣才能做好銜接工作,我想這需要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正確認識在現代教育過程中學校的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一,學校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存在的場所,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習者。第二,由教育本位轉向學習本位,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學習自己所實施教學的內容及更高層次的知識內容,還要向初中教師了解他們的教學方法和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逐步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才會有更好的方法引導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型學會學習,這也將更能夠體現當今時代對學校的要求。
其次,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充分了解學生之所以難以跨越台階的具體原因,只有把握了不同學生的症結,教師才能對症下葯。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物理學科是一門基於實驗的學科,從實驗中觀察現象,從實驗中發現規律,利用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質疑,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中,將物理規律、概念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只有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才能喜歡物理的學習,從而在不自覺地情況下做好初高中物理學習的銜接問題。
有專家提出:「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最忌諱把概念和規律急忙給學生,而忽視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新課教學中要重視物理概念的意義,注重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概念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提出新概念的過程和目的,使學生在建立概念的過程中受到物理思想與方法的熏陶。」這無疑是給我們這些一些物理教師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I. 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上發揮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教師要知道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階差」,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大綱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學應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漸擴大范圍和增加難度.
二、透析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物理模型
教師要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其次弄清每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來龍去脈,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的同時,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
高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條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實現知識的遷移.
三、利用投影和電腦動畫等多媒體技術,增強演示實驗效果
演示實驗,就是教師利用實驗器材、儀表向學生做表演示範實驗,或創設必要條件將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等再現出來.這是物理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是認識事物規律的起點,也是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思考總結,從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得出正確結論.但是,有的演示實驗觀察目標小,現象細微,且由於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在講桌上進行演示.後排學生看不清楚實驗現象,這就增加了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的難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利用投影器將演示現象放大或製作電腦動畫,使其在銀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來.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觀察思考,又縮短了觀察時間,從而增強了演示實驗的效果.利用先進的電腦動畫技術,還可模擬許多課堂上很難演示的現象.如對比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在講解分子運動時用課件演示布朗運動等.
四、以學生分組實驗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們除了讓學生做完課本上的學生實驗外,把許多演示實驗也改成學生實驗,給學生提供了自己動手動腦的機會.在新的物理課改教學中,尤其是在實驗教學中,注意不斷對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激勵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種種假設和猜想,並通過實驗加以驗證.因此,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就顯得更為重要.要鼓勵學生們親自動手、齊心協力,並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設想、驗證,直到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分組實驗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分組實驗中有幾點要注意:實驗前,一定要預習實驗內容、原理、步驟、注意事項等,做到成竹在胸;合作學習不僅體現在小組內的合作,也體現在全班的交流合作.若在交流中有的小組得出相反的結論,或提出其他見解,教師不要迴避,而應該在組織學生討論中給出明確的答案.
J. 怎樣上好物理實驗課
潛江市園林三中何慶相(433100)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貫穿著整個物理教學過程的始末。初中物理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打好基礎。」「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實驗課的教學,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杠桿作用。?實驗課的教學有它的自身規律,其自身規律就是要把握住實驗環節的過程。首先是實驗准備,其次是實驗操作,最後是實驗整理。明確實驗課中每個教學環節的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能動作用,把握好這三個環節,實驗就上得得心應手,卓有成效。一、實驗准備實驗教師要上好一節實驗課,課前要充分做好實驗准備。1.備教案。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實驗方案和實驗器材,在所備的教案中要求具體化、條理化、准確化和可行化。2.備實驗。在上實驗課前,教師應將實驗先做一次。這樣可以在上實驗課時少出或不出差錯,提高實驗課的效率。當然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也要有充分的估計,並要有應急措施及時處理。3.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