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使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
一、理論支持:建構主義理論
1、學習觀:當代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
2、教學觀: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
3、提倡情境性教學。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
從下圖中的例子,很好的能說明建構主義理論。同在一池塘的魚和青蛙,一天青蛙對魚說我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魚說行啊,你把看到的好的事情給我講講。青蛙看到了一頭牛,並且把它看到的牛的模樣向魚描述了一下,於是魚就把牛的模樣想像成了圖中的樣子。
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述和他本人的思考,對同一知識的掌握因為個體差異而不同,很有可能把所學內容變形走樣,有些學生沒見過青磚綠瓦,沒見過鵝毛大雪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們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
二、從生活走向物理
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物理教學由原來關注理性、抽象的科學世界,回歸到學生的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裡,構建一個良好的建構環境,使學生在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中,領略到物理世界美妙、和諧的科學內涵和人文內涵,進而提升學生未來的生活質量。那麼物理課堂教學如何生活化?
1、引入課題情景生活化
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要充分挖掘物理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物理貼近生活,要盡量地去創設一些生活情景,從中引出物理問題,並以此讓學生感悟到物理問題的存在,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問題展開探究,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教學時藉助於生活情境的創設,把教材中所提出來的問題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使得課題一開始就能使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感到親切友好多了,就對它打開了接受之門。例如:在我們學習「怎樣區分聲音」時,引導大家回憶生活中常見的事。如收銀員通過聽用力彈鈔票時發出的聲音,來區分鈔票的真假;挑選西瓜時通過拍打西瓜聽其發聲的音調,來判斷西瓜的成熟程度;從這些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情景引入到怎樣區分聲音。這些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走進課堂學習。
2、課堂教學、講解、舉例生活化
新的課程標准基本理念之一是在課程中整合「科學、技術、社會」的觀念。因此物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及技術與生活、社會密切聯系的意識。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探索其中隱藏的物理規律,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探索的樂趣,並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在講解各個知識點時所列舉的例子應盡量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感到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因而學生具有探究的能動性。如:學習「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時,舉例說:炒菜時聞到香味較濃,菜涼了聞到的香味也就沒有那麼濃了;冰糖放到熱水裡比放到冷水裡溶得快;在講運動的相對性時,可舉坐車子時覺到樹木、房子向後退的例子等等這些密切與身邊的生活、生產相關的實例,通過對這些事例的分析、解釋,使學生確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學習物理的興趣穩定持久、學習的主動性得到進一步提高。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就像在體驗快樂的生活,怎麼還會覺得物理難學呢?
3、作業、練習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即教育」,它為我們指明了物理教學活動的方向:物理就在你的身邊,生活需要物理,物理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用於鞏固學習內容、提高能力的練習與作業應避免為練習而做練習,為做作業而布置作業。教師在布置練習、作業時應精心創設生活化情境,能使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從而獲得認識、感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例如在學了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時,如果設計這樣的一道題:一個物體的質量多少,體積多少,求它的密度。這樣雖然也能起到鞏固練習密度公式的作用,但是跟學生生活完全脫離,學生感覺就是做練習。如果改成這樣:小紅同學星期天在一裝飾品店買回一戒指,測得其質量為8.9克,投入裝水的量筒排開水的體積10ml,請你來做技術員,根據以上數據和所學的密度知識初步判斷小紅同學買的是不是純金戒指?這樣的題目與其說是做作業還不如說是在解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把這樣一段生活經歷擺出來,就讓學生感覺到這不是在做題,而是在特定的條件下解決一個生活實際問題,有用的問題,有了內在動力,那麼學習的心情自然不同了,讓他產生愉快的情感,思維活躍地投入學習,產生的效果自然就好。
三、從物理走向社會
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於社會、服務社會,同時也是適應社會,是課堂的延伸,是知識的升華。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1、開創課堂社會探究模式
社會探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怎樣對重大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通過真實的探究過程,學生應學會給這些問題定義,學會和別人一起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些問題以及在盡可能多的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總結。作為中學生我們的要求不可能這么高,我們可以以課堂作為舞台,創設課堂上小社會環境,讓學生從小關注社會,了解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學習「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一節時,我首先為學生提供以下有關資料:酸雨的危害的實例,大氣污染的程度數據,家庭對大氣污染的影響,並要求學生結合實際討論:我們城市空氣污染的來源,近幾年政府的努力有哪些改善措施,你將來對凈化我們的大氣有何建議等。
2、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肯定要遇到許多困難,有一些是完全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自行解決的。例如學生安裝一些簡單的電路,排除一些簡單的故障,更換保險絲等。在學校里,怎樣做到安全用電,對課本上的實驗怎樣利用學校現有的器材進行改進,在生活中怎樣改進家庭中的燃具,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減少大氣污染。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物理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將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的物理實踐活動,應選用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的實踐內容,例如:人類的哪些活動可以形成城鎮中的熱島效應?你家裡使用的主要能源有哪些?你的家庭、學校或社區有哪些不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地方?這些實踐的內容都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從探究這些學生熟悉的實踐內容,不僅能幫助他們復習、理解、記憶學過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吸引他們探索新的物理現象和規律,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㈡ 如何體現物理生活化教學理念
可以是平時的家裡的小生活中的,還可以是大工廠中,大家都應注意。物理課程生活化的實例很多啊,不知你想把什麼作為自己的專業課設計呢,首先,我們可以利用電器的電功率等計算電費,可以看家裡一個月至少要用多少電,這樣可以計算家庭支出,如果同時開特別多的大電器就可能把保險絲燒斷。其次,我們可以知道電壓,也可以是國家的很多啊,比如說用電問題,你可以寫家裡的用電也可以寫學校的用電。我就說家裡的用電問題吧
㈢ 物理教學如何走進生活
對課程內容的選擇突出了這樣一個特點: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標准》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來揭示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實際,使學生體會到知識來源於生活,並運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去。同時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一、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得到普遍認同。所謂「有效教學」,根據美國教育學家加涅的觀點,凡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活動就是有效教學。也就是說能有效地實現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然而,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切實轉變教學行為,仍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二、分析當前物理課堂教學狀況
我覺得現在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太緊密,這樣會阻礙學生的自主學習。究其原因,一是許多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思想觀念沒有真正轉變,無形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接受性學習為中心。正是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的高效」,往往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物理知識。二是學生對生活環境中的物理現象不太注意觀察,學習時也不能很好地聯系生活實際,也不會應用學到的物理知識去解釋周圍環境中的物理現象。總之,學生的「高分低能」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這與《物理課程標准》的要求相差甚遠。
三、生活情景融入到物理有效課堂中的方法
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和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應該用生活情景來組織物理課堂教學,讓生活走向物理,再讓物理走向生活。通過物理教學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然後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生活服務,為社會服務。下面我以第十一章《簡單機械》中《杠桿》這一節為例,談談如何把生活情景融入到初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中去。
1.藉助生活實例引入物理概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求在引入物理概念時要注重「趣」、「異」、「疑」。雖然概念引入方法有許多種,然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概念卻是一種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因為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表象)容易為學生理解,尤其對於初中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
例如,我在講授《杠桿》這一節時,上課前,要求學生事先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工具,如各種剪刀、各種夾子、開瓶扳手、笤帚等。上課過程中,我請同學們思考用木板、一字螺絲刀、老虎鉗、羊角錘等器材如何把按在木塊上的圖釘取出來?有多少種方法?經過小組的討論,最後大家大致歸納出四種方法:(1)用手直接拔圖釘;(2)用老虎鉗直接拔圖釘;(3)用一字螺絲刀撬圖釘;(4)用羊角錘撬圖釘。接著我要求學生對四種方法進行歸類,結果得出第1、2種方法運用了力與運動的關系;而3、4兩種方法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能夠繞一個固定點轉動,從而引出杠桿的概念。下一步讓學生通過觀看我課前准備好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剪刀以及各種各樣的夾子,並用多媒體演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撬棒撬石塊的視頻,要求他們尋找這些工具的共同點,以鞏固杠桿的概念。
上述事例來源於我們生活中,是學生學習的起點。這些事例不僅拉近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使他們感覺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真實存在,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而且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提高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2.藉助生活實例探究物理規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足夠的感性認識是探究物理規律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同時足夠的感性認識為探究物理規律創造良好的物理環境,為研究物理規律提供必要的知識准備。
在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探究物理規律。根據建立物理規律的思維過程和學生的認識特點,選擇適當的途徑,對感性認識進行思維加工,尋找各種物理現象之間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概括出物理規律。這是掌握物理規律的關鍵,在探索物理規律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現象的分析,數據的處理,過程的描述,物理規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3.藉助生活實例鞏固物理規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物理規律教學中,教師要恰當選擇與物理有關的生活中的問題,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有效訓練,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鞏固物理規律,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杠桿》這一節中,我讓同學們討論如何測量大象的質量,結果他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想到用等效替代法如「曹沖稱象」的方法,有的同學想到用地磅進行稱量,卻沒有同學想到用杠桿知識去稱大象的質量。於是我就介紹了杭州有位物理老師利用量程為200N的彈簧秤結合杠桿知識巧妙地測出了大象的質量。學生在驚訝之餘,也就理解了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舉:「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我在此基礎上,又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生活問題。利用一把米尺、量程為5Kg的桿秤去測量質量約為15Kg的物體質量。學生有了剛才的介紹,很輕松地解決了這個實際問題,通過生活實例,同學們對杠桿平衡條件有了很好的鞏固。
相對於物理概念而言,由於物理規律的應用更加廣泛,故加強物理規律應用訓練和指導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圍繞物理規律多編一些與生活情景相關的物理題目。
4.運用物理規律解決生活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運用物理規律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同時通過運用物理規律,還能檢驗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掌握程度,進一步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在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得到鍛煉,從而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杠桿》的有關知識後,我要求學生思考生活的杠桿實例。如在台風來臨時,護林工人都要把一些易被風颳倒的樹用繩固定好,那麼怎樣固定樹才不被颳倒呢?這裡面的平衡臂、大橋和樹木都可以看作杠桿模型,運用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處理。
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同學們對杠桿的認識已經完成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過程,即完成實踐到理論然後再到實踐的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理解了有關的物理知識,而且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把生活情景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去,即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又體現了《物理課程標准(實驗稿)》的一個特點:「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能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的物理課堂充滿朝氣,富有生命力。同時讓同學們體會到學習的不僅僅是書本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在生活中起作用,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最終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美]加涅.教學設計原理.
㈣ 如何把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
生物與物理、化學一樣,都是與實際生活有著十分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生物學也是以實際生活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高中教學對課堂有效性要求較高,將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教學質量提高,創建有效生物教學課堂。
一、更新教學概念,為教學生活化奠定基礎
現在高中教師大部分都是應試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而當他們參加教育工作以後,也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再進行教學活動時仍然是根據應試教育模式來進行。在新課標教育理念之下,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教育觀念更新,對於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備,特別是在思想方面的准備。生物教學生活化這種模式是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模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和諧、寬松並且愉悅的學習氛圍。對於我們所學習的任何知識來說,其都是來源於生活,並且為生活服務的。生物學與人們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並且其在現代社會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在生物新課標中,所體現出來的特色就是以人為本,教材中有很多的內容都是與現代生活貼近的,將教學的重點內容放在學生對生物學概念、原理以及方法理解方面。從近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的社會熱點內容都與生物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比如說艾滋病、非典、轉基因等。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能夠讓學生對學習生物的價值有一個真切的感受,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抓住機會,在課堂上引入相關問題,鼓勵學生去進行了解以及思考,這樣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也能夠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二、將教材與生活相聯系,營造出生物教學生活化氛圍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想能夠營造出生物教學生活化的氛圍,就要對有關工具以及資源進行很好的應用。在生物教學中,教材是一種基本工具,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具。對於高中生物教材來說,其有著十分明顯的工具性,內容十分豐富,有著廣泛的材料,信息量也十分龐大。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要能夠將教材工具性充分發揮出來,要能夠通過教材對學生的探究精神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
教師要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對於應用要加強重視。這一點不但是生物學科的特點體現,同時也是將學生生物素養提高的要
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列舉大量生產以及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將現代生物科技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視野得到拓展,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提高。另外,在必要的時候要讓學生走出校園,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要激活生物教學生機以及活力,對於教學方法要能夠不斷改進,將教學效率提高,關鍵因素就是使生物教學實現形象化、具體化以及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感到有趣、輕松。教師可以將實際新聞案件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去討論、研究,也可以選擇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讓學生探討解決。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多觀察、多思考,使學生能夠運用生物知識來解決當今科學領域中的一些問題。
三、開展實踐活動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開展實踐活動,對社會上的熱點內容加強關注,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增強。生物教學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說教,要讓學生走進實際生活,盡可能去參加實踐活動,使其在實踐中得到知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注意課本中所必須要做的實驗,還要注意能夠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以及人生感悟,使其產生聯想,並且要進行實驗以及創造。比如說在學習「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這一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拜訪當地居民,探究本地的釀酒過程,然後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看是否符合科學原理,然後在課堂上自己再動手實踐,找出需要改進之處,找出將釀酒品質以及產量提高的方法。
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社會上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中,比如說當前大家比較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要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生物學知識來為食品安全策劃出相關方案,進行食品安全宣傳教育,使群眾食品安全意識以及辨別食品安全的能力得到提高,這樣一來,不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且能夠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使所學知識服務於社會。
生物科學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實行生物教學生活化對學生生物知識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幫助。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其要加強重視,並且要能夠採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來實現生物教學生活化,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㈤ 怎樣生活化來定義物理
物理教學一直是初中學生學習的難題,把物理與現實和生活聯系起來,讓物理"生活化",會使物理學習變得更具體、生動、直觀,學習起來就更容易。
1)利用身邊的物品讓物理生活化
2)從生活實踐出發,將生活實踐與課堂教學聯系結合起來,讓學生透過生活觀察物理現象,進而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從而實現生活化的物理教學.
㈥ 物理教學如何生活化
盡量講的淺顯易懂些嘍,在舉些生活中的例子
㈦ 如何讓物理課堂更加充滿生命活力
古希臘的普魯塔戈曾經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現代教育以人為本,把人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那麼,怎樣才能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呢?本人的教學實踐嘗試如下: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科學的學生觀
現代教育理論是「以主體教育觀為理論核心,以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為內容的現代教育意識」。在教與學的關繫上,教師的角色定位在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開發者、促進者、服務者和研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參與教學過程,形成自我發展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引導他們善於合作,形成個體與集體協同發展的合力。強調主體性,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以學生發展為本」是現代教育的理念。
二、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就要放下「先生」的架子「蹲下來看學生」。把自己置身於與學生平等的地位,真心真意地關愛每一位學生,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這樣就會以組織者、開發者、促進者和服務者的身份,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貫穿民主的教育思想,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學生也就會感受到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課堂教學就會由「一言堂」變為「群言堂」。
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對學生個性的發展猶如松軟的泥土對萌芽的種子一樣重要。學生只有在開放、民主、自由愉快的氣氛中,才能馳騁思維,主動求索,感悟知識,提高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一切教學行為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課堂是學生自我展示自己的大舞台,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積極思考問題,並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學生的回答是對是錯,教師都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正面的評價,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他們在語言表達、思維推理,群體合作等方面表現出強烈的主動精神,成為學習的主體,創新的火花隨時迸發,「南半球人民能坐以待斃嗎?」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升華,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四、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學是一把雙刃劍,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層次性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具體表現。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差別,智力水平有高低,課堂教學必須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區別於不同的方法。對於識記性問題,由「困難生」回答,對於理解性問題由一般學生回答,對於運用性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集思廣益,最終求得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學習「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這一內容時,圍繞這個知識點進行多角度地提問。教師的問要有思考性、開放性。教師設問⑴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是什麼?其原因又是什麼?⑵資本家採用新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這種觀點對嗎?為什麼?⑶「在資產階級看來,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為了金錢而存在的,連他們本身也不例外,因為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賺錢。」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什麼現象?
第一種問較簡單,直問直答,只要認真看書,就能找到答案,由困難生回答;第二種問有一定難度,必須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才能辨明是非;第三種問是在整理知識的基礎上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難度較大,必須進行討論才能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一題三問法,既喚起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體意識,又激活了學生思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不同的學生有共同的成功感,其思考力、語言表達力、理解力、求異思維的能力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到顯現,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錘煉。
五、採取激勵機制,客觀的評價學生
對於學生的質疑問難、標新立異要採取正面的激勵原則。要尊重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每一個見解,去贊揚他們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他們所有的創造慾望和嘗試。要多運用激勵性的評價用語恰到好處地評價學生的問答,但不能輕視,甚至厭惡困難生。因為好生並不是什麼都好,他也有不足之處;困難生並不是什麼都「困難」,他也有優點和特長,更何況人的創造潛能是無法估量的。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愛迪生,你的譏笑里有愛因斯坦。」為此,對待困難生更要給予更多的關愛,經常提問他們能夠理解的問題,對他們的回答千萬不能簡單地否定或讓全班同學評價,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而應當選擇適當的言辭和方式,例如,使用「說說你這樣想的理由,好嗎?」,「你再想想看」,「你知道怎樣不出錯嗎?」,「你是否還能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呢?」。並用激勵性語言,鼓勵那些敢於提出新奇、獨特、與眾不同乃至荒唐想法的學生,使他們覺得自己想像力很強,將來必定是與眾不同的人才。
㈧ 如何使初中物理教學更貼近生活
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是以實際的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它有利於學生將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立足於學生的角度來看,實際生活與物理知識結合能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㈨ 高中物理論文物理教學生活化論文:如何構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摘要:物理學起源於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自然界又是人類生活的環境,因而物理學與生活具有廣泛的聯系,是一門地地道道的生活科學。所以我們的物理教學也應該構築在生活的基礎上,做到物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最終實現教育的核心思想——「生活教育」。因此本文著重從新教材中隱含的生活化元素出發,深入理解新課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尋求簡約而不簡單的生活化授課模式,把物理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圍繞周圍世界所發生的事情科學展開思考與探究,從而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教學生活化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認識主體在探索物理現象的過程中應該充滿樂趣,這兩方面的客觀存在與結合是建構物理課程的關鍵,也是物理課程設計的起點。物理新課程主要理念之一便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課程唯有反映社會及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能體現本質功能。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所以新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更貼近生 活,盡可能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今後的發展出發,各科教材增加了與當今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尤其增加了那些與當前學習生活、當今社會實際、現代化技術和生產實際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課題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課程向生活的回歸並不意味著課程對生活的簡單復制,課程與生活中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對課程庸俗化的片面認識,課程的回歸是課程在另一種意義上的積極構建,是給課程以更深廣的內涵,作為進入課程的生活,並非生活的零散片斷,細枝末節,而要經過適當的加工和提煉,賦予其特定的意義,是一種課程化了的生活。每位教師要注意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更加有利於學生學有所用。 一、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課 如在講氣體的性質這章節內容時,可以從故事入手,外國的一位元首看到我國的爆米花機能夠把大米膨化成又香又脆的爆米花,很吃驚,後來這位元首在結束對我國的訪問時,訂購了許多台這種被他稱為「大米充大機」的機器。同學們一定吃過爆米花也一定喜歡吃爆米花,而到目前,現在的爆米花機已有原來的密閉容器(甜味劑是糖精)改製成不密閉的高壓鍋(甜味劑為糖和奶油)製作,更方便、更營養,為什麼能把這些糧食轉化為比它大幾倍的香又脆的零食呢?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生活中的器材作為演示實驗的儀器。 例如,在講述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玻璃球來替代教師的演示實驗,具體做法如下: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塊書本大小的玻璃板,板上放十個玻璃球,用勺一個一個把球盛到碗里(滾出玻璃板的球不能再盛),看誰在15 秒內盛得多,然後再來討論獲勝的秘訣。再如,在講述自感現象時,我們拆下了五十多個廢日光燈管的鎮流器,讓每個學生感受自感電流,具體做法如下:用兩手捏住鎮流器的兩個接線柱,直接接於一節干電池的兩極,然後突然與干電池脫離(注意手與鎮流器的兩接線柱始終不脫離)。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使演示實驗成為隨堂實驗成為可能,因為儀器簡易隨處可見,就算買也價格便宜,容易辦到,而且學生感興趣,並在心理上消除了對學物理的恐懼。 二、把生活實例編進習題 教師應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實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物理教學讓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如下題:目前新建樓房的供電系統中已經不再使用保險絲,然而使用一種自動控制的安全電路,當用電負荷過大或發生短路時,電路會自動切斷,如果站在地面上的人碰到火線而使火線與大地經人體構成通路,電路也會自然切斷,以保人生安全。我家新居裝的就是這樣的電路,搬家後,我看到牆上的電源插孔中是三線的,為了安裝電視機,買了一個插板,插 在牆上的一個三線插孔中,然後把電視機的插頭插在插板的插孔內,但是接通電視機的電源時,室內所用的插座全都斷了電,表明電路自動切斷了,到配電箱一看,果然是「掉閘」了,是電視出了故障,用電量太大了,用手把總開關閉合,換其他幾個確保正常的用電器插到這個插板上直至耗電只有15w 的小電燈,仍然是這樣,但是,把插板插到牆上其他插孔,一切正常,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不僅需要物理知識,更需要讀懂、理解、分析、判斷、推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將物理理論運用於生活實踐 課外實踐活動是將物理教學生活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自己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因此其參與性和主動學習意識要強。基於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後,可適當給學生布置實踐類的課後作業,如在學習重力之後,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月球上的宇航員的活動和地球上的人的活動,比較差異並進行解釋等。通過類似的實踐調研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又強化了其積極愉悅的體驗感悟,久而久之,學生自覺運用物理知識於生活實踐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強。 除了真實的生活實踐之外,物理實驗也是學生課外實踐的重點。很多時候,學生並未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調研,在這 種情況下,物理實驗就成為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最佳途徑。如在電的學習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點亮「七彩燈」裝點實驗室等活動。通過這種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物理理論知識,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都有相應程度的提高,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用常見的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實驗,或讓學生有意識地把可樂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紙等帶進課堂進行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拉近物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物理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當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時,物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與問題,引導學生用物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環境,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物理課堂知識,使他們不僅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應用,從而切實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科技與社會領域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