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諾貝兒物理獎光學獲得了多少次

諾貝兒物理獎光學獲得了多少次

發布時間:2022-01-22 21:24:38

『壹』 歷屆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及其成就。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2015 日本的梶田隆章與加拿大的阿瑟·B·麥克唐納

他們發現中微子振盪現象,該發現表明中微子擁有質量。

『貳』 愛因斯坦獲得過幾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具體情況如何請祥細點描述,感激不盡!

愛因斯坦一生只獲得1次諾貝爾獎,是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以光電效應定律的貢獻把1921年空缺下來的物理學獎授予愛因斯坦。

因為,愛因斯坦在科學界的名聲如日中天。有些人認為,如果愛因斯坦不先得獎,再無法考慮其他候選人;有些人還說,愛因斯坦的威望已經比諾貝爾獎還要高。 普朗克建議,1921年的物理學獎補發給愛因斯坦,1922年的給玻爾。

(2)諾貝兒物理獎光學獲得了多少次擴展閱讀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什麼沒有得諾貝爾獎

早在1905年,愛因斯坦就已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推倒了牛頓力學的質量守恆、能量守恆、質量能量互不相關、時空永恆不變的基本命題。這是一場真正的科學革命。

其後,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建立了廣義相對論。自此,愛因斯坦相對論宣告完成。它奠定了20世紀物理學的基石。愛因斯坦仍不滿足。他開始探索宇宙起源問題,並揭示出宇宙是「靜態」的、有限無界的。他根據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三大命題:光線在太陽引力場中會發生彎曲;水星近日點運動規律;引力場中光譜線向紅端移動。然而直到1919年5月之前,這些預言並未得到驗證。許多科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

1919年5月29日,日全食橫貫大西洋。相對論的支持者、著名的英國教授愛丁頓率領英國天文考察隊。抓住難逢的良機、對日全食進行觀測。他要驗證愛因斯坦關於星光在通過太陽引力場中發生彎曲的預言。經過4個月反復計算檢驗,初步結果出來了,9月22日,著名科學家洛倫茲電報告知愛因斯坦:愛丁頓發現星光於日緣處有偏轉。這一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1919年11月6日,大不列顛皇家學會和倫敦天文皇家學會舉行聯席會議,會議主席湯姆遜宣布,日食觀測結果測得星光在太陽附近偏轉1.79秒,而愛因斯坦預言的是1.75秒,廣義相對論完全獲得證實。英國最有影響的報紙《泰晤士報》當即發表社論說,關於宇宙結構的觀念必須改變了。世世代代以來被認為無可置疑的事實,已被有力的證據推翻,「一種新的宇宙哲學正在誕生。

有人說過,僅狹義相對論的3篇論文就值3個諾貝爾獎。但諾貝爾獎卻與愛因斯坦一直無緣。居里夫人、洛倫茲、愛丁頓、倫琴這些最傑出的科學家已為此奔走呼籲好多年了,但年年都因一批保守的科學家的阻撓而化為泡影。

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太革命太深邃,他遭受的攻擊和誹謗也非同尋常。1921年,瑞典諾貝爾獎評委會找到了一個妙不可言的台階;決定授予愛因斯坦物理學獎——基於其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和理論物理方面的其他研究,這使反對和支持相對論的人都從不同方面感到了一些安慰。

『叄』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到底獲得了多少獎金

趣味探索訊 在科學中,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直頒發給對科學貢獻巨大的科學家,每年10月揭曉。2017年10月,雷納·韋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三位科學家首次通過LIGO激光干涉儀探測到引力波,從而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阿瑟·阿斯金、熱拉爾·穆魯和唐娜·斯特里克蘭三位科學家,因他們在激光物理學領域有突破性發明。獎金900萬瑞典克朗(約合650萬人民幣)。


皮布爾斯還開發出一些模擬軟體工具來向我們解釋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模擬展示了宇宙大爆炸一百萬分之一秒內發生的事情,宇宙的快速膨脹,膨脹期間的微小量子波動,物質的「展開」和「團塊」化,以及無數星系的誕生。這些「團塊」以及暗物質完美地解釋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系大小,形狀和分布。

『肆』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單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6日,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里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根澤爾和格茲,因為他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1931年8月8日-),英國數學物理學家與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

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1952年3月24日-),出生於巴特洪堡,德國天體物理學家。

安德里亞·格茲(Andrea Mia Ghez,1965年6月16日-),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里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歷屆(1901年-2019年)獲得者名單如下

1、1901年:威爾姆·康拉德·倫琴(德國)發現X射線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圖恩·洛倫茲(荷蘭)、塞曼(荷蘭)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

3、1903年: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法國)發現天然放射性;皮埃爾·居里(法國)、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人)發現並研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4、1904年:瑞利(英國)氣體密度的研究和發現氬

5、1905年:倫納德(德國)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6、1906年:約瑟夫·湯姆生(英國)對氣體放電理論和實驗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並發現電子

7、1907年:邁克爾遜(美國)發明光學干涉儀並使用其進行光譜學和基本度量學研究

8、1908年:李普曼(法國)發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9、1909年:伽利爾摩·馬克尼(義大利)、布勞恩(德國)發明和改進無線電報;理查森(英國)從事熱離子現象的研究,特別是發現理查森定律

10、1910年:范德華(荷蘭)關於氣態和液態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維恩(德國)發現熱輻射定律

12、1912年:達倫(瑞典)發明可用於同燃點航標、浮標氣體蓄電池聯合使用的自動調節裝置

13、1913年:卡末林-昂內斯(荷蘭)關於低溫下物體性質的研究和製成液態氦

14、1914年:馬克斯·凡·勞厄(德國)發現晶體中的X射線衍射現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勞倫斯·布拉格(英國)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

16、1916年:未頒獎

17、1917年:查爾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國)發現元素的次級X輻射特性

18、1918年:馬克斯·卡爾·歐內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國)對確立量子論作出巨大貢獻

19、1919年:斯塔克(德國)發現極隧射線的多普勒效應以及電場作用下光譜線的分裂現象

20、1920年:紀堯姆(瑞士)發現鎳鋼合金的反常現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學中的重要性

21、1921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國)他對數學物理學的成就,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

22、1922年:尼爾斯·亨利克·大衛·玻爾(丹麥)關於原子結構以及原子輻射的研究

23、1923年: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美國)關於基本電荷的研究以及驗證光電效應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發現X射線中的光譜線

25、1925年:弗蘭克·赫茲(德國)發現原子和電子的碰撞規律

26、1926年:佩蘭(法國)研究物質不連續結構和發現沉積平衡

27、1927年:康普頓(美國)發現康普頓效應;威爾遜(英國)發明了雲霧室,能顯示出電子穿過空氣的徑跡

28、1928年:理查森(英國)研究熱離子現象,並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法國)發現電子的波動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並發現拉曼效應

111、2013年: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理論預言獲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2、2014年: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3、2015年: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因在發現中微子振盪方面所作的貢獻分享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4、2016年: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以及在拓撲相變方面作出的理論貢獻分享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5、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基普·S·索恩、巴里·巴里什以及雷納·韋斯,因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6、2018年: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以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因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而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7、2019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宇宙學相關研究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伍』 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多少人

截止至2018年,總計908個次、27次授予團體榮獲。

其中有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聯合國難民署)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1個團體(紅十字會)曾三次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

諾貝爾獎主要設置有以下6個獎項:

  1. 諾貝爾化學獎、

  2. 諾貝爾物理學獎、

  3.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 諾貝爾文學獎、

  5. 諾貝爾和平獎、

  6. 諾貝爾經濟學獎

(其中,前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第六個獎項是1969年首次頒發)。

2015年10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諾貝爾獎)

『陸』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901年威廉·康拉德·倫琴德國「發現不尋常的射線,之後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射線,又稱倫琴射線,並用倫琴做為輻射量的單位)

1902年亨得里克·安頓·洛倫茲荷蘭「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即塞曼效應)

彼得·塞曼荷蘭

1903年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法國「發現天然放射性」

皮埃爾·居里法國「他們對亨利·貝克勒教授所發現的放射性現象的共同研究」

瑪麗·居里法國

1904年約翰·威廉·斯特拉特英國「對那些重要的氣體的密度的測定,以及由這些研究而發現氬」

(對氫氣、氧氣、氮氣等氣體密度的測量,並因測量氮氣而發現氬)

1905年菲利普·萊納德德國「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1906年約瑟夫·湯姆孫英國"對氣體導電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1907年阿爾伯特·邁克耳孫美國「他的精密光學儀器,以及藉助它們所做的光譜學和計量學研究」

1908年加布里埃爾·李普曼法國「他的利用干涉現象來重現色彩於照片上的方法」

1909年古列爾莫·馬可尼義大利「他們對無線電報的發展的貢獻」

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德國

1910年范德華荷蘭「關於氣體和液體的狀態方程的研究」

1911年威廉·維恩德國「發現那些影響熱輻射的定律」

1912年尼爾斯·古斯塔夫·達倫瑞典「發明用於控制燈塔和浮標中氣體蓄積器的自動調節閥」

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內斯荷蘭「他在低溫下物體性質的研究,尤其是液態氦的製成」(超導體的發現)

『柒』 現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有多少人(注意只是物理學獎)

從1901年開始的全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和獲獎理由

發信站: 一塌糊塗 BBS (Fri Jul 23 16:51:55 2004), 本站(ytht.net)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8%B4%9D%E5%B0%94%E7%89%A9%E7%90%86%E5%AD%A6%E5%A5%96

從1901年開始的全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和獲獎理由:
1901年
倫琴(德國)
發現X射線
1902年
洛倫茲(荷蘭)
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
1903年
貝克勒爾(法國)
發現天然放射性
皮埃爾·居里(法國)、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人)
發現並研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1904年
瑞利(英國)
氣體密度的研究和發現氬
1905年
倫納德(德國)
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1906年
湯姆森(英國)
對氣體放電理論和實驗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並發現電子
1907年
邁克爾遜(美國)
發明光學干涉儀並使用其進行光譜學和基本度量學研究
1908年
李普曼(法國)
發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
馬克尼(義大利)、布勞恩(德國)
發明和改進無線電報
理查森(英國)
從事熱離子現象的研究,特別是發現理查森定律
1910年
范德瓦爾斯(荷蘭)
關於氣態和液態方程的研究
1911年
維恩(德國)
發現熱輻射定律
1912年
達倫(瑞典)
發明可用於同燃點航標、浮標氣體蓄電池聯合使用的自動調節裝置
1913年
昂內斯(荷蘭)
關於低溫下物體性質的研究和製成液態氦
1914年
勞厄(德國)
發現晶體中的X射線衍射現象
1915年
W·H·布拉格、W·L·布拉格(英國)
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
1916年
未頒獎
1917年
巴克拉(英國)
發現元素的次級X輻射特性
1918年
普朗克(德國)
對確立量子論作出巨大貢獻
1919年
斯塔克(德國)
發現極隧射線的多普勒效應以及電場作用下光譜線的分裂現象
1920年
紀堯姆(瑞士)
發現鎳鋼合金的反常現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學中的重要性
1921年
愛因斯坦(德國)
他對數學物理學的成就,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
1922年
玻爾(丹麥)
關於原子結構以及原子輻射的研究
1923年
密立根(美國)
關於基本電荷的研究以及驗證光電效應
1924年
西格巴恩(瑞典)
發現X射線中的光譜線
1925年
弗蘭克、赫茲(德國)
發現原子和電子的碰撞規律
1926年
佩蘭(法國)
研究物質不連續結構和發現沉積平衡
1927年
康普頓(美國)
發現康普頓效應
威爾遜(英國)
發明了雲霧室,能顯示出電子穿過空氣的徑跡
1928年
理查森(英國)
研究熱離子現象,並提出理查森定律
1929年
德布羅意(法國)
發現電子的波動性
1930年
拉曼(印度)
研究光散射並發現拉曼效應
1931年
未頒獎
1932年
海森堡(德國)
在量子力學方面的貢獻
1933年
薛定諤(奧地利)
創立波動力學理論
狄拉克(英國)
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論
1934年
未頒獎
1935年
查德威克(英國)
發現中子
1936年
赫斯(奧地利)
發現宇宙射線
安德森(美國)
發現正電子
1937年
戴維森(美國)、湯姆森(英國)
發現晶體對電子的衍射現象
1938年
費米(義大利)
發現由中子照射產生的新放射性元素並用慢中子實現核反應
1939年
勞倫斯(美國)
發明迴旋加速器,並獲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1940年
未頒獎
1941年
未頒獎
1942年
未頒獎
1943年
斯特恩(美國)
開發分子束方法和測量質子磁矩
1944年
拉比(美國)
發明核磁共振法
1945年
泡利(奧地利)
發現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6年
布里奇曼(美國)
發明獲得強高壓的裝置,並在高壓物理學領域作出發現
1947年
阿普爾頓(英國)
高層大氣物理性質的研究,發現阿普頓層(電離層)
1948年
布萊克特(英國)
改進威爾遜雲霧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線領域的發現
1949年
湯川秀樹(日本)
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論並預言介子的存在
1950年
鮑威爾(英國)
發展研究核過程的照相方法,並發現π介子
1951年
考克羅夫特(英國)、沃爾頓(愛爾蘭)
用人工加速粒子轟擊原子產生原子核嬗變
1952年
布洛赫、珀塞爾(美國)
從事物質核磁共振現象的研究並創立原子核磁力測量法
1953年
澤爾尼克(荷蘭)
發明相襯顯微鏡
1954年
玻恩(英國)
在量子力學和波函數的統計解釋及研究方面作出貢獻
博特(德國)
發明了符合計數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應和γ射線
1955年
拉姆(美國)
發明了微波技術,進而研究氫原子的精細結構
庫什(美國)
用射頻束技術精確地測定出電子磁矩,創新了核理論
1956年
布拉頓、巴盯肖克利(美國)
發明晶體管及對晶體管效應的研究
1957年
李政道、楊振寧(中國)
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衡,從而導致有關基本粒子的重大發現
1958年
切倫科夫、塔姆、弗蘭克(蘇聯)
發現並解釋切倫科夫效應
1959年
塞格雷、張伯倫(美國)
發現反質子
1960年
格拉塞(美國)
發現氣泡室,取代了威爾遜的雲霧室
1961年
霍夫斯塔特(美國)
關於電子對原子核散射的先驅性研究,並由此發現原子核的結構
穆斯保爾(德國)
從事γ射線的共振吸收現象研究並發現了穆斯保爾效應
1962年
朗道(蘇聯)
關於凝聚態物質,特別是液氦的開創性理論
1963年
維格納(美國)
發現基本粒子的對稱性及支配質子與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
邁耶(美國人)、延森(德國)
發現原子核的殼層結構
1964年
湯斯(美國)
在量子電子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為微波激射器、激光器的發明奠定理論基礎
巴索夫、普羅霍羅夫(蘇聯)
發明微波激射器
1965年
朝永振一郎(日本)、施溫格、費曼(美國)
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取得對粒子物理學產生深遠影響的研究成果
1966年
卡斯特勒(法國)
發明並發展用於研究原子內光、磁共振的雙共振方法
1967年
貝蒂(美國)
核反應理論方面的貢獻,特別是關於恆星能源的發現
1968年
阿爾瓦雷斯(美國)
發展氫氣泡室技術和數據分析,發現大量共振態
1969年
蓋爾曼(美國)
對基本粒子的分類及其相互作用的發現
1970年
阿爾文(瑞典)
磁流體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和發現,及其在等離子物理富有成果的應用
內爾(法國)
關於反磁鐵性和鐵磁性的基礎研究和發現
1971年
加博爾(英國)
發明並發展全息照相法
1972年
巴盯庫柏、施里弗(美國)
創立BCS超導微觀理論
1973年
江崎玲於奈(日本)
發現半導體隧道效應
賈埃弗(美國)
發現超導體隧道效應
約瑟夫森(英國)
提出並發現通過隧道勢壘的超電流的性質,即約瑟夫森效應
1974年
賴爾(英國)
發明應用合成孔徑射電天文望遠鏡進行射電天體物理學的開創性研究
赫威斯(英國)
發現脈沖星
1975年
A·N·玻爾、莫特爾森(丹麥)、雷恩沃特(美國)
發現原子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系,並且根據這種聯系提出核結構理論
1976年
丁肇中、里希特(美國)
各自獨立發現新的J/ψ基本粒子
1977年
安德森、范弗萊克(美國)、莫特(英國)
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研究
1978年
卡皮察(蘇聯)
低溫物理領域的基本發明和發現
彭齊亞斯、R·W·威爾遜(美國)
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1979年
格拉肖、溫伯格(美國)、薩拉姆(巴基斯坦)
關於基本粒子間弱相互作用和電磁作用的統一理論的貢獻,並預言弱中性流的存在
1980年
克羅寧、菲奇(美國)
發現電荷共軛宇稱不守恆
1981年
西格巴恩(瑞典)
開發高解析度測量儀器以及對光電子和輕元素的定量分析
布洛姆伯根(美國)
非線性光學和激光光譜學的開創性工作
肖洛(美國)
發明高解析度的激光光譜儀
1982年
K·G·威爾遜(美國)
提出重整群理論,闡明相變臨界現象
1983年
錢德拉塞卡(美國)
對恆星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的物理過程進行的理論研究
福勒(美國)
對宇宙中化學元素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的核反應所進行的理論和實驗的研究
1984年
魯比亞(義大利)
證實傳遞弱相互作用的中間矢量玻色子[[W+]],W-和Zc的存在
范德梅爾(荷蘭)
發明粒子束的隨機冷卻法,使質子-反質子束對撞產生W和Z粒子的實驗成為可能
1985年
馮·克里津(德國)
發現量子霍耳效應並開發了測定物理常數的技術
1986年
魯斯卡(德國)
設計第一台透射電子顯微鏡
比尼格(德國)、羅雷爾(瑞士)
設計第一台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
1987年
柏德諾茲(德國)、繆勒(瑞士)
發現氧化物高溫超導材料
1988年
萊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美國)
產生第一個實驗室創造的中微子束,並發現中微子,從而證明了輕子的對偶結構
1989年
拉姆齊(美國)
發明分離振盪場方法及其在原子鍾中的應用
德默爾特(美國)、保爾(德國)
發展原子精確光譜學和開發離子陷阱技術
1990年
弗里德曼、肯德爾(美國)、泰勒(加拿大)
通過實驗首次證明誇克的存在
1991年
熱納(法國)
把研究簡單系統中有序現象的方法推廣到比較復雜的物質形式,特別是推廣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1992年
夏帕克(法國)
發明並發展用於高能物理學的多絲正比計數管
1993年
赫爾斯、J·H·泰勒(美國)
發現脈沖雙星,由此間接證實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引力波的存在
1994年
布羅克豪斯(加拿大)、沙爾(美國)
在凝聚態物質研究中發展了中子衍射技術
1995年
佩爾(美國)
發現τ輕子
萊因斯(美國)
發現中微子
1996年
D·M·李、奧謝羅夫、R·C·理查森(美國)
發現了可以在低溫度狀態下無摩擦流動的氦同位素
1997年
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國)、科昂–塔努吉(法國)
發明用激光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
1998年
勞克林、斯特默、崔琦(美國)
發現並研究電子的分數量子霍爾效應
1999年
H·霍夫特、韋爾特曼(荷蘭)
闡明弱電相互作用的量子結構
2000年
阿爾費羅夫(俄國)、克羅默(德國)
提出異層結構理論,並開發了異層結構的快速晶體管、激光二極體
基爾比(美國)
發明集成電路
2001年
克特勒(德國)、康奈爾、維曼(美國)
在「鹼性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以及「凝聚態物質性質早期基礎性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2002年
雷蒙德·戴維斯、里卡爾多·賈科尼(美國)、小柴昌俊(日本)
「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的成就。」
2003年
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安東尼·萊格特(美國)、維塔利·金茨堡(俄羅斯)
「表彰三人在超導體和超流體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閱讀全文

與諾貝兒物理獎光學獲得了多少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