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為什麼說物理

為什麼說物理

發布時間:2022-04-16 13:54:08

Ⅰ 為什麼說物理學是當今最精密,最基礎的自然 來自高

物理學:析萬物之理
2015年是愛因斯坦逝世60周年和廣義相對論發表100周年。為什麼說物理學是當今最精密、最基礎的自然科學?艱深的公式定律和現實生活有什麼聯系?我們特別邀請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杜紅林老師來談一談物理學專業。

物理學是揭示和闡述物質世界基本屬性、基本構成、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是探索、研究大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學問。它是當今最精密、最基礎的自然科學之一,也是眾多技術學科的支柱。
物理研究的是什麼
在兩千年前,物理學與哲學、化學等等經常被混淆在一起稱為「自然哲學」,直到十六世紀才單獨成為一門現代科學,至今經歷了自然哲學時代、經典力學時代和現代相對論、量子力學三個階段。
科學界流傳著一個段子:19世紀末,由於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趨於完善,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的發展實際上已經結束,物理學已經走 到盡頭,後人能做的只是進行一些越來越精確的測量。」然而,這句話說了不到30年,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顛覆了物理學領域。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們 對時間、空間、重力以及宏觀宇宙的理解;而量子力學則揭示出一個奇異的微觀宇宙。時空是扭曲的,物質是由大量微觀粒子構成的。這兩大發現使我們對這個世界 的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此而發展的各種科學技術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直至現在,這種變革仍然沒有結束,無數物理學家仍然在努力拓展人類對自然界的 認知。
物理學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研究物質的狀態、變化及應用,形形色色的物理理論與精妙的物理器件,關系著人類能否享受 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第二類則是看上去更加形而上的領域,純粹是滿足人類的好奇心,這些研究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直接應用,卻能使我們更好地認識 這個世界。很少有哪個學科的研究領域,在時間和空間的尺度上像物理學科這樣寬廣,小到原子、誇克、中微子,大到星系和宇宙,短至阿秒,長至百萬億年。因 此,物理學及相關學科是探究物質結構和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前沿學科,是科學發現與技術創新的基礎和源泉。
本科階段主要課程
說到物理基礎學科的地位,從大學的課程設置可見一斑。在高校里除物理類專業外,理、工、農、醫、林等各類非物理專業的基礎課中普遍設有《大學物理》。與大學其他非物理類專業相比,物理專業所學的知識更加體系化。
物理學本科階段的課程主要是以數學和物理為主,數學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物理最主要的是五門普通物理學(力學、熱 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和四大力學(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還有一些如固體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和工具課程(如計算機 程序設計、語言編程等)。
物理學最大的魅力在於朴實。朴實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簡單的原理蘊含著豐富的推論,二是忠於事實的嚴謹態度。一般而言,能學好物理 的人都是純粹的人,踏實嚴謹、睿智勤奮,有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從學習的角度來說,要學好物理離不開數學手段的支持,因為物理學研究強調精確定量和數學建 模,這就需要數學方法和物理思維的緊密結合,所以數學基礎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具有一定的實驗技能對學習也大有裨益。

Ⅱ 為什麼說物理學是認識世界的科學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構成了世界上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物體,而物理學就是研究物體之間變化規律的。

Ⅲ 什麼叫「物理」為什麼物理叫「物理」

你好,物理指事物的內在規律,事物的道理。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的一個永恆主題是尋找各種序、對稱性和對稱破缺、守恆律或不變性。。望您採納。。

Ⅳ 為什麼說物理是一門嚴密的理論科學,它以物理概念為基石,以物理學定律為主幹

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想探究世界的構成,萬物的起源。物理學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門科學,曾經與哲學密不可分,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知識體系的形成,逐漸分化出物理學。物理學就是 人類認識世界的科學,我們要認識事物,總結規律,需要一些術語,這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就好比人類要進行交流,需要語言作為工具,語言的表達需要一系列的符號,不同的民族發展出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 再比如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描述美好的音樂,需要符號,比較簡譜、五線譜~~
所以物理學就是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為基礎和主幹的一套科學體系。

Ⅳ 為什麼說物理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這種說法是流傳很久的一個噱頭。事實上,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而自然科學是從歷史上的哲學獨立、分離開來的。早期的自然科學(那時還沒有「科學」這個詞)稱為自然哲學,牛頓的巨著的書名《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與其說「物理盡頭是哲學」,毋寧說「哲學的窮途是物理」更接近歷史事實。這個噱頭或者梗,是一些只崇尚形而上的空談,從來不把自己的觀念與現實映照的白痴哲學生為哲學貼金之談,顯示則是倒過來的:「哲學發展到頭」了,進行不下去了,只能乞求於科學,並把自己的追求夢想為物理學的終極目的。打個比方,如果將科學比作一艘航海的巨艦,哲學不過是巨艦上依賴殘渣剩羹勉強生存的軍艦鳥。離開科學的現實材料,哲學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至於說「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更是無稽之談。因為哲學是思辨,神學是信仰,這是兩個不同軌道上跑的車,並無交集。

Ⅵ 為什麼說物理學是研究關於無人世界的規律,經濟學研究關於有人世界的規律

物理學(physics)為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經濟學為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6)為什麼說物理擴展閱讀

物理學的本質:物理學並不研究自然界現象的終極機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們只能在某些現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規則,並試圖以這些規則來解釋自然界所發生任何的事情。我們有限的智力總試圖在理解自然,並試圖改變自然,這是物理學,甚至是所有自然科學共同追求的目標。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Ⅶ 為什麼說物理改變了世界

物理是一門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科學學科,它不僅與生活密切相關它還和數學天文等諸多領域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由於這樣特殊的身份,它的研究和發現對於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做出了詮釋,它無疑是一重要的一們工具,它帶來了電磁學天文領域等對於生活有用的探索。對於宇宙奧秘的探索物理有著巨大的作用,對於電力和磁的發現無疑是對生活的一次變革。物理改變了世界

Ⅷ 什麼是物理

什麼是物理
這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問題。翻開任何一本物理教科書,都不難找到這樣的定義: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但這只是對於物理這門科學在學術意義上的一種界定。而我們所面對的「物理」,它同時又是一門課程,於是就有必要從教育意義的層面上去進行一番再認識、再分析,以挖掘蘊含在其中的豐富內涵。
首先,物理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發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學,又是具有方法論性質、被人們公認為最重要的基礎科學。物理學取得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力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正如國際純粹物理和應用物理聯合會第23屆代表大會的決議《物理學對社會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學是一項國際事業,它對人類未來的進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驅動技術,改善生活以及培養人才。
上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為物理學的飛速發展插上了雙翅,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以致於人們將20世紀稱譽為「物理學的世紀」。什麼21世紀呢?有一種流行的說法: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其實,這句話更確切的表述應該是:21世紀是物理科學全面介入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只有與物理相結合,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發展。
展望物理學的未來,充滿著機遇與挑戰。李政道先生在《物理的挑戰》一文中,曾提出21世紀物理領域所面對的四大難題:為什麼一些物理現象在理論上對稱但實驗結果不對稱?為什麼一半的基本粒子不能單獨存在而且看不見?為什麼全宇宙90%以上的物質是暗物質?為什麼每個類星體的能量竟然是太陽能量的1015倍?這些問題極大地激勵著人們不懈探索的勇氣與熱情。可以預見,一旦撥去這幾朵籠罩在物理天空中的烏雲,物理學將會展現出更加燦爛的前景。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能的結晶,文明的瑰寶。
大量事實表明,物理思想與方法不僅對物理學本身有價值,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有人統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轉而在非物理領域里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現有非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當今,物理學的觸角已經伸向眾多領域,並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成就,以至我們很難再用傳統的眼光去界分什麼是物理學了。1995年在我國廈門舉行了第十九屆國際統計物理學大會,會上交流論文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諸如植物的花序、DNA葯物系統、交通的流量、文字的存儲等等,光看這些篇目,似乎都不太象是物理。什麼,究竟什麼是物理呢?幾年前,美國《今日物理》雜志,曾就此問題向讀者廣泛徵求意見。最後,他們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學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學。這話乍聽似覺偏頗,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在今天看來,物理學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智能,「代表著一套獲取知識、組織和應用知識的有效步驟和方法,把這套方法用到什麼問題上,這問題就變成了物理學。」(趙凱華語)
再次,物理還是一種文化。
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樣地,物理學家在長期科學實踐中所創造的大量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也就構成了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家知道,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實踐,因而在客觀性上表現為「真」;物理學創造的成果最終是為了造福於人類,它在目的性上體現出「善」;另外,物理學還在人的情感、意識等多方面反映了「美」。正因為物理學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屬性,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物理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高層次、高品位的文化。
物理學是求真的。物理最講究實證,物理學家在科學研究活動中最基本的態度就是實事求是,堅守「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准」的原則。正如物理學家費曼所說:「不論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論你什麼聰明,更不論你名氣有多大,只要與實驗不符便是錯了,簡簡單單,這就是科學」。可以說,物理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修正錯誤、不斷逼近真理的「求真」史。
物理學是從善的。物理學致力於將人從自然中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幫助人們不斷認識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趨於高尚。這是物理學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因而物理學的本質是從善的;另外,物理學家的行為也是從善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和以她為代表的傑出物理學家:「第一流人物對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更大」。他們那種嚴謹求實的態度、獻身科學的精神,熱愛人民的情懷等等,對於後人無疑是一份尤為珍貴的人文財富。
物理學是至美的。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說過:美是真理的光輝;羅馬哲學家普洛丁又說過:善是美的本原。由此,物理學因真而美、因善而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物理的美屬於科學美,主要體現於簡單、對稱和統一;對稱則統一,統一則簡單,它們構成了物理學的基本美學准則。
翻開物理學的篇章,可以發現到處都跳動著美的音符,體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與創造。僅以統一性為例。當代物理學的發展,正朝著兩個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與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它們兩者並非是分道揚鑣、越走越遠,反倒顯示出不少殊途同歸、相反相成的跡象。例如,粒子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體物理學家所借鑒,用來探尋宇宙早期演化的圖象;(正由於此,粒子物理學在某種意義上也被稱為「宇宙考古學」。) 反過來,宇宙物理學的研究也為粒子物理學家提供了豐實的信息與印證。於是,物理學中兩個截然相反的分支,就這般奇妙地銜接在了一起——猶如一條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又如,英國物理學家狹拉克首先發現,在自然界的某些物理量之間存在著下列引人注目的關系:
宇宙半徑/電子半徑≈1040,宇宙年齡/強衰變粒子壽命≈1040,
氫核與電子的電力/氫核與電子的引力≈1040,……
在上述比數中,宇宙這個最大的系統,與基本粒子這個最小系統之間,竟然珠聯璧合達到了如此完美的統一,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美,一種動人心弦的壯麗的美。正是這許多美不勝收的事例,激發起人們對大自然由衷的贊嘆與敬畏,難怪愛因斯坦會說:「宇宙間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於物理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智能,更是一種文化。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能對自己所任教的物理作一番全方位的審視與剖析,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們看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豐富的的內涵,從而會更自覺、有意識的去挖掘和開發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又使我們看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美好的稟性,從而會更加鍾愛物理,更有激情地去從事物理教學。我以為,只有真正熱愛物理的物理教師,才能做到不僅教會學生理解物理、應用物理,而且還進一步引導他們去感悟物理、欣賞物理。
二、為什麼教物理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十分根本的問題,要正確回答並非易事。筆者對此問題的認識,就經歷過從「知識本位」到「學科本位」,最後又回歸到「學生本位」這樣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有很長一段時期,我都把物理教學的目標鎖定在知識層面上,認為教物理就是要把物理知識盡可能多地傳授給學生,以供他們今後一生的受用。因為我信奉「知識就是力量」。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們授予學生什麼多的物理知識,其中不乏象「F=ma」這類極其重要的知識,但在他們往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卻很少顯示出有什麼直接的功用。以至過了若干年後,許多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幾乎忘得一干二凈,用他們的話說,「全部都還給老師了」。我為此感到深深的失落;但每當我向他們提出「高中三年豈不白讀了」的反詰時,這些離開學校多年的學生,卻又都會異口同聲地作出否定的回答,一致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對於他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可又說不清究竟是哪些具體知識所起的作用。我想,這大概好比晚飯,誰都不會否認吃飯對於生存的意義,然而誰又都說不清楚,吃了這頓飯究竟是在身上的什麼地方長了塊肉。
一位畢業已有二十餘年的學生,曾與筆者聊起他「印象最深」的一堂物理課。原來那堂課講的是重力勢能。當時為了說明重力勢能的相對性,我曾向學生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有人站在五樓的窗檯上要往下跳,你說危險嗎?開始大家都認為這太玩命了,後來仔細一琢磨,又全都樂了:你別往窗外跳,往窗里跳不就沒事了嗎?這位學生覺得這個例子特有意思,於是經久不忘;但問他該例說明了什麼物理知識時,他說忘了。正當我面露憾色時,他緊接著的一番話卻令人寬慰,他說:「這個例子使我懂得凡事都是相對的,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盡管這堂課所傳授的物理知識,這位學生已經遺忘殆盡,但通過有關知識的學習而凝煉成的思想、方法等,卻在他的心裡銘刻上深深的印記。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多年前的這堂物理課,對他不也是極有價值的嗎?學生從高中畢業後,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將告別物理,所學的物理知識終究會被忘記,到那時再回頭審視一下:物理教學留給他們的還有些什麼呢?如果在他們的身上,體現不出物理所給予的才智與啟迪,那將是物理教學的失敗。由此看來,具體的知識通常只是作為教學的載體,在知識的背後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東西。正如我國資深科學家錢偉長教授說的:「我在大學里學的是物理學,……. 以物理學為對象我學到了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邏輯思維的能力,物理學的知識有時是很有用的,但通過物理學學到的這些能力,比物理學知識更有用。」錢老在讀書時就是通過「物理學」這個載體,獲得了很多比物理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所以,那種將物理教學等同於物理知識教學的看法是偏面的,而以「知識本位」來確立物理教學目標取向的做法同樣是短視的。
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教師一般都會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日臻熟悉,從而格外鍾愛。可能是受了這種職業情感的影響,我還一度把物理教學的目標,定位於「將盡可能多的學生培養成為物理學家或物理工作者」。尤其是當我從農村普通中學調入重點高中,面對的是一個個聰穎好學的學生時,這種願望愈顯強烈。但我不久就發現,其它學科的教師大概也出於各自的職業偏好,都對學生有著與我類似的期望。這樣一來,大家自掃門前雪,各唱各的調,沒能將各學科的分力凝聚成一股合力,實際效果當然就差強人意了。尤其令我沮喪的是,班上那些物理學習優秀的「得意門生」,日後直接從事物理專業的竟然也少之又少。正當我陷於迷惘之時,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先生的一則事例給了自己極大的啟迪。當年復旦大學曾對核物理專業的畢業生的去向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學生畢業後從事與核物理有關的工作,其餘的都紛紛改行,活躍在金融、企業或行政等崗位上。對此,多數人都斷言這是物理系的失敗,而楊福家卻認為這正是「復旦」的成功。因為,通過這四年本科的物理教育,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素質,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於是畢業後都能很快適應各種不同領域的工作。這也印證了趙凱華先生的話:「一個人學了物理之後干什麼都可以,他的物理沒有白學。在我看來,對於學物理的人無所謂『改行』……。」
經過上述曲折的認識歷程,使我逐漸看清了物理教學最終目標的聚焦點,既不在知識的本位上,也不在學科的本位上,而應該落實在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的本位上。
對於「為什麼教物理」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設問:「如果我們不教物理,學生不學物理,將會對他們今後的發展留下那些缺憾?」一種顯而易見的回答是,學生將因此學不到許多重要的物理知識。這話沒錯,但不夠全面。因為除此之外,學生還將失去更為重要的,有關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培養與熏陶,從而最終影響他們的科學素養的提高。當前,物理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每一位有教養的公民都必須懂得的知識。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他今天學習物理的目的,恐怕不是為了明天去進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於他去面對或決策所遇到的大量非物理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質量的生活奠定基礎。正如《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一書中所說的:「教育的最高目標是為了使人們能夠過一個實現自我和負責任的生活作準備。」 據此,對於「為什麼教物理」這個問題,最確切的答案就是: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教。——這應該成為我們的物理教學觀。
眾所周知,生物基因對於生物進化有著非同小可的作用,極其細微的基因差異,往往會導致生物之間的巨大差別。受此啟發,有不少社會學者正致力於尋求在人類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有著哪些最為核心的要素,從而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並將其定義為人類文化系統中的「遺傳密碼」。文化基因的核心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人類的進化比一般的生物進化更為復雜,它具有雙重進化機制,除了生物基因進化機制外,還有文化基因進化機制。教育正是推動文化基因機制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的要義,不只是文化現象的展示與詮釋,而在於文化基因的傳承和發展。物理教育當然也不例外。什麼,蘊含在物理教學中的「文化基因」究竟有些什麼呢?筆者以為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因為這三者是構成科學素養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將科學素養比擬為一座金字塔,什麼科學知識猶如塔基,科學方法就是塔身,科學精神則是塔尖。物理教學的最高宗旨,就是為了構建這座宏偉的科學素養之塔而添磚加瓦。換言之,物理教學的核心價值就在於促進學生實現三個轉化:一是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使他們知識世界是什麼樣的,成為一個客觀的人;二是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認識能力,使他們明白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成為一個理性的人;三是把蘊含在知識中的觀念、態度等轉化為學生的行為准則,使他們懂得怎樣使世界更美好,成為一個創造的人。

Ⅸ 為什麼說物理學是認識世界的科學呢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最一般的運動規律、相互作用,以及物質的基本存在狀態與結構層次的科學。一切自然現象都不會與物理學的定律相違背,因此,物理學是其他自然科學及一切現代科技的基礎。物理學,其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准,因此它是目前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我覺得這門課的核心內容值得所有人普及,現行課本應加強近代物理學的普及,因為它所涉及的現象直觀上一般不能察覺,但實際上客觀存在,而且許多傳說中一些離奇的自然現象都可以藉助近現代物理學(即相對論、量子力學、非線性物理學等)一一解釋。可見,物理學在人類「科學地認識自然、破除迷信」當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Ⅹ 為什麼說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結構呢

物理學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的結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和物體的運動的最一般的規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是研究光、熱、力、聲、電等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故答案是:物理現象.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物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